水资源利用与保护习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350181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8.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习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习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习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习题.docx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资源利用与保护习题.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习题.docx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习题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

给水排水教研室

第一章序论

1、简述广义水资源与狭义水资源的区别与联系。

第二章水循环与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1、全球总量,全球淡水总量,人类可取到的淡水总量,陆地可循环淡水总量,中国水资源总量分别是多少?

2、全球水资源分布的特点是什么?

3、简述中国水资源分布特点?

4、简述中国水资源利用总量及其在农业、工业、生活用水中的份额。

第三章水资源评价

1、简述区域水资源三要素的含义。

2、简述地区地表水资源量评价计算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22

3、已知某计算区域面积13km,地下水径流模数11L/(s.km),求该区域地下水径流量为多少。

oo

4、已知某计算区域面积27km,地表水平均径流模数17L/(s.km),多年平均降雨量1100mm,求该区域多年平均径流深度。

5、已知某计算区域面积19km2,地表水平均径流模数15L/(s.km2),多年平均降雨量1000mm,求该区域多年平均径流系数。

6、为了确定确定单井的出水量,某地质勘探队采用了现场抽水试验的方式,

抽水试验分别在雨季和旱季进行,抽水前地下水位自然降幅0.05m/d,旱季

抽水试验流量为45m3/h和55m3/h两种,抽水期间实测的地下水位降幅为

0.41m/d和0.65m/d。

雨季抽水前地下水位稳定,抽水流量为85m3/h和95m3/h,

地下水位降幅为0.48m/d和0.72m/d。

该水源地旱季持续时间为180天,试

计算:

1)该井旱季的补给流量;

2)该井雨季的补给流量;

3)该井年平均允许开采量

7、一地下水水源地,为了确定地下水允许开采量,委托一打井队进行抽水试验,试验共进行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降雨丰沛的雨季,抽水前地下水水位自然上升幅度是0.05m/d,在抽水流量为90m3/h和100m3/h时,地下水位降幅为0.55m/d和0.75m/d。

第二阶段是降雨稀少的旱季,抽水前观测的地下水位降幅为0.05m/d,抽水试验流量为50m3/h和60m3/h两种,实测的地下水位降幅为0.53m/d和0.77m/d。

该水源地雨季持续时间为185天,试计算:

(1)该井雨季的补给流量;

(2)该井旱季的补给流量;

(3)该井年平均允许开采量。

8、地下水水源地生产试验管井抽水试验资料如下:

旱季抽水前观测的地下水位降幅为0.05m/d,抽水试验流量为40m3/h和50m3/h两种,实测的地下水位降幅为0.29m/d和0.53m/d。

雨季抽水前地下水位稳定,抽水流量为80m3/h和90m3/h,地下水位降幅为0.32m/d和0.48m/d。

该水源地旱季持续时间为180天,试计算:

(1)该井旱季的平均允许开采量;

(2)该井雨季的平均允许开采量;

(3)该井年平均允许开采量

9、用非稳定流抽水试验的方法确定地下水允许开采量,5~10月份降雨气象条件类似,采用的两种代表性抽水流量为95m3/h和105m3/h,地下水位降幅为0.72m/d和0.96m/d。

11月至次年4月降雨气象条件类似,采用的两种抽水流量为55m3/h和65m3/h两种,实测的地下水位降幅为0.6m/d和0.84m/d。

试计算:

(1)该井5~10月份的平均补给流量;

(2)该井11~4月份的平均补给流量;

(3)该井年平均允许开采量

第四章供水资源水质评价

1、简述水中杂质的分类及水质指标体系。

2、简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水质分类方法及指标。

3、简述地下水质量标准的分类方法及指标。

4、简述海水水质标准的分类方法及指标。

第五章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1、简述典型年法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的步骤。

2、简述水资源量、水资源可利用量、可供水量的区别与联系。

第六章取水工程

1、简述水源选择的原则。

2、简述取水口位置确定的原则。

3、简述岸边式、河床式取水构筑物的组成、适用场合,取水构筑物形式选择的方法。

4、简述管井的构造(绘图说明)和施工步骤。

5、简述管井和大口井的构造(绘图说明)及各自适用场合。

6、试计算下列条件下管井的出水量或水位降:

(1)一潜水完整井总深度70m,过滤器直径300mm。

含水层渗透系数为10m/d。

静水位距地面30m,稳定出水时的动水位距地面40m,抽水影响半径100m。

试计算该井的出水量。

⑵若上述完整井的稳定出水流量3000m3/d,则其水位降应为多少。

(3)若上述井为承压完整井,上隔水层距地面60m,含水层压力水头距

地面30m,设计稳定出流时的水位降为10m。

试计算该井的出水量。

(完整井出流公式:

\-■:

rwQl,潜水:

2兀rw

1212

rKH°,\wKhw,承压水:

=KMH°,\w=KMhw)

22

7、试计算下列潜水完整井和承压水完整井的出水量或水位降:

(1)一承压水完整井,上下隔水层距地面为48m和60m,含水层静压力水

头距地面15m,含水层渗透系数为11m/d,稳定出流时的水位降为10m,过滤器直径350mm,抽水影响半径110m。

试计算该井的出水量。

(2)若上述完整井为潜水完整井,下隔水层位置、静压力水头、水位降、

含水层特性、影响半径同上。

试计算该井的出水量。

(3)若上述潜水完整井的稳定出水流量3800m3/d,则其水位降应为多少。

(完整井出流公式:

\-;:

rw-—ln£,潜水:

2兀rw

R{KH0,—,承压水:

—KMH-"KMhw)

&试计算下列管井的出水量和动水位:

(1)潜水完整井总深度80m,过滤器直径400mm。

含水层渗透系数为12m/d。

静水位距地面38m,稳定出水流量2500m3/d,抽水影响半径120m。

其水位降应为多少

(2)上述完整井的稳定出水时的动水位距地面45m,试计算该井的出水量。

(3)若上述井为承压完整井,上隔水层距地面65m,含水层压力水头距地

面38m,设计稳定出流时的水位降为7m。

试计算该井的出水量。

(完整井出流公式:

\-;:

rwQl门卫,潜水:

2rw

1212

r^KH。

,rw二丄Khw,承压水:

「R二KMH。

,rw二KMhw)

22

9、计算下列稳定流承压水井和潜水井的工作性能:

(1)一承压水完整井,上下隔水层距地面为60m和42m,含水层静压力水头距地面15m,含水层渗透系数为13m/d,过滤器直径250mm,稳定出流时的出水量为1300m3/d,抽水影响半径90m。

试计算该井的动水位。

(2)若上述承压井的设计水位降为5m。

试计算该井的出水量。

(3)若上述水井为潜水完整井,静水位、设计水位降、抽水影响半径、含水层特性均同上,试计算出水量。

(完整井出流公式:

\-;:

rw-Qln£,潜水:

2兀rw

1212

'RKH0,■rwKhw,承压水:

■r=KMH0,■rw=KMhw)

22

第七章节水理论与技术

1、简述我国节水努力的方向和主要措施。

2、简述城市节水、工业节水措施。

3、简述城市回用水水源、供水对象及回用方式。

4、一生产车间各设备排水及漏耗水量见下表,各设备间供水管道的连接方式见下图,管道内流量标注于图上,试计算:

i.该车间的总用水量;

ii.该车间用水重复利用率

排水

漏水

蒸发

耗水

设备1

15

2

3

36

设备2

5

1

2

44

设备3

8

3

1

51

设备4

12

0.8

1.5

39

注:

图表中数据单位为L/s。

160

1

$

设备1

72

设备2

设备3

22

设备4.43

5、一工厂各车间排水及漏耗水量见下表,各车间供水管道的连接方式见下

图,管道内流量标注于图上,试计算:

i.该工厂重复用水量;

ii.该工厂所需的新鲜水量。

排水

漏水

蒸发

耗水

车间1

12

1

2

27

车间2

6

2

1

34

车间3

7

1

3

52

车间4

21

1.2

2.3

37

注:

图表中数据单位为L/s。

80

车间153.车间2十车间3

31

53

车间4

6、某工厂各车间排水及漏耗水量见下表,各车间供水管道的连接方式见下

图,管道内流量标注于图上,试计算:

iii.该工厂各车间用水量;

iv.车间1、车间4的新鲜水量

排水

漏水

蒸发

耗水

车间1

17

1.5

2.5

39

车间2

2

2.1

3.5

41

车间3

9

3.5

1.5

49

车间4

5

1.8

1.8

32

注:

图表中数据单位为L/s。

第八章水资源保护

1、简述水资源保护的措施。

2、简述河流各类水质测量断面设置的目的和设置原则。

3、简述生物可降解有机物、氮、磷对水体的污染机理及其后果性状。

4、简述水体污染源类型及其来源。

5、简述不同水体允许的废水综合排放标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