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 复习资料 2.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351956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07.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生物学 复习资料 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微生物学 复习资料 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微生物学 复习资料 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微生物学 复习资料 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微生物学 复习资料 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微生物学 复习资料 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微生物学 复习资料 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微生物学 复习资料 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微生物学 复习资料 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微生物学 复习资料 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微生物学 复习资料 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微生物学 复习资料 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微生物学 复习资料 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微生物学 复习资料 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微生物学 复习资料 2.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微生物学 复习资料 2.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微生物学 复习资料 2.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微生物学 复习资料 2.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微生物学 复习资料 2.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微生物学 复习资料 2.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微生物学 复习资料 2.docx

《微生物学 复习资料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生物学 复习资料 2.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微生物学 复习资料 2.docx

微生物学复习资料2

绪论

微生物:

用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生物的总称。

形态微小,结构简单,进化地位低

五界系统:

动物界,植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原核生物界

伍斯(Woes,1990):

三原界学说或三域学说①古生菌域Archaea:

产甲烷菌,极端嗜盐,热和酸菌;②细菌域Bacteria:

原核生物;③真核生物域Eukarya:

真菌,原生动物,植物和动物。

微生物学的发展简史

列文虎克-观察到细菌——微生物学先驱者巴斯徳——微生物学的奠基人R.Koch柯赫——细菌学的奠基人弗莱明——青霉素之父第一章原核微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原核生物:

即广义的细菌,指一大类细胞核无核膜包裹,只存在称作核区的裸露DNA的原始单细胞生物,包括真细菌和古生菌两大类群。

细菌:

是一类细胞细短、结构简单、胞壁坚韧、多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和水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

细胞壁概念:

是位于细胞最外的一层厚实、坚韧的外被,只要成分为肽聚糖,具有固定细胞外形和保护细胞不受损伤等多种生理功能

G+和G-细菌细胞壁肽聚糖异同:

1,碳链相同都是由一个N-乙酰葡糖胺通过B-1,4-糖苷键与另一个N-乙酰胞壁酸相连。

不同点1四尾肽的第三个氨基酸分子不是L赖氨酸被内消旋二氨基庚二酸代替2没有特殊肽桥

试比较G+和G-细菌细胞壁的异同。

成分

革兰氏阳性细菌

革兰氏阴性细胞

肽聚糖

磷壁酸

类脂质

蛋白质

含量很高(30-95)

含量较高(<50)

一般无(<2)

0

含量很低(5~20)

0

含量较高(约20)

含量较高

革兰氏染色机制:

结晶紫液初染和碘液媒染:

在细菌的细胞膜内可形成不溶于水的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

乙醇脱色:

G+细胞壁较厚、肽聚糖网层次多和交联致密且不含类脂,把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牢牢留在壁内,使其保持紫色;G-细胞壁薄、外膜层类脂含量高、肽聚糖层薄和文联度差,结晶紫与碘复合物的溶出,细胞退成无色。

复染:

G-细菌呈现红色,而G+细菌则仍保留最初的紫色。

缺壁细菌:

指细胞壁缺乏或缺损的细菌。

包括原生质体、球状体、L型细菌和支原体。

四种缺壁细胞:

L型细胞:

专指那些实验室或宿主体内通过自发突变而形成的遗传性稳定的细胞壁缺损菌株

原生质体:

指在人为条件下,用溶菌酶除尽原有细胞壁或用青霉素抑制新生细胞壁后合成,所得到的仅有一层细胞膜包裹的圆球状渗透敏感细胞

球状体:

又称原生质球,指还残留了部分细胞壁(尤其是G-细菌外膜层)的原生质体

支原体:

是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适应自然生活条件的无细胞壁的原核生物

细胞膜生理功能:

能选择性的控制细胞内、外的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的运送是维持细胞内正常渗透压的结构屏障是合成细胞壁和糖被有关成分(如肽聚糖、磷壁酸、LPS和荚膜多糖等)的重要场所膜上含有与氧化磷酸化或光合磷酸化等能量代谢有关的酶系,故是细胞的产能基地是鞭毛基体的着生部位,并可提供鞭毛旋转运动所需的能量

鞭毛:

基体构形鞘鞭毛丝组成具运动功能具有附着于物体表面的功能

菌毛:

长在细菌体表面短直且数量较多的蛋白质类附属物

性毛:

构造与菌毛相同但每个细胞仅一或少数几根常见于G-细胞

糖被:

包被于某些细菌细胞壁外的一层厚度不定的透明胶状物质。

包括荚膜微荚膜黏液层菌胶团芽孢:

某些细菌在生长发育后期,可在细胞内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厚壁含水量低的抗逆性休眠体,称为芽孢

伴孢晶体:

少数芽孢杆菌在形成芽孢的同时,会在芽孢旁形成一颗菱形、方形或不规则形的碱溶性蛋白质晶体,称为伴孢晶体(即ð内毒素)。

细菌繁殖:

主要为裂殖,只有少数种类进行芽殖

(1)裂殖一个细胞通过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的过程二分裂:

一个细胞在其对称中心形成一隔膜,进而分裂成两个形态、大小和构造完全相同的子细胞不等二分裂其结果产生两个在外形、构造上有明显差别的子细胞三分裂复分裂

(2)芽殖在母细胞表面先形成一个小突起,待其长大到与母细胞相仿后再相互分离并独自生活的一种繁殖方式。

细菌菌落特点:

一般呈现湿润、较光滑、较透明、较粘稠、易挑取、质地均匀以及菌落正反面或边缘与中央部位的颜色一致等

放线菌:

是一类呈丝状生长、菌落呈放射状、以孢子繁殖的陆生性较强的革兰氏阳性菌。

生殖方式:

分生孢子:

放线菌长到一定阶段,一部分气生菌丝形成孢子丝,孢子丝成熟便分化形成许多孢子,称为分生孢子。

孢子的产生通过两种横隔分裂方式。

孢囊孢子:

有的放线菌由菌丝盘卷形成孢囊,其间产生横隔,产生孢子。

孢囊成熟后,释放出孢囊子。

孢囊可以在气生菌丝上,也可在基内菌丝上形成。

基内菌丝断裂:

诺卡氏菌属当营养菌丝成熟后,会以横割分裂方式突然产生形状、大小较一致的杆菌状、球状或分枝状的分生孢子。

任何菌丝片段:

放线菌也可借菌丝断裂的片段,形成新菌丝体,这种现象常见于液体培养。

工业发酵生产抗生素时,放线菌就以此方式大量繁殖。

如果静置培养,培养物表面往往形成菌膜,膜上也可生出孢子。

3.群体特征在固体培养基:

(与细菌有明显差别)菌落干燥、不透明、表面呈致密的丝绒状,上有一薄层彩色的“干粉”;菌落与培养基连接紧密,难以挑取;菌落正反面颜色常不一致,以及在菌落边缘的琼脂平面有变形的现象等等。

蓝细菌:

形态:

呈链状排列的球状单细胞,革兰氏阳性营养类型:

光能无机生理特点:

以CO2为碳源,有光合作用和固氮作用与植物关系:

与蕨类满江红形成共生体。

大肠杆菌:

形态:

杆状、G-、有鞭毛氧气:

兼性好氧营养:

化能有机营养型or异养型

与人类关系:

寄生于人或动物肠道是遗传、生理、基因工程研究的好材料

原因:

因为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和生理类型不尽相同,所以在其菌落形态,构造等特征上也有各自的特点。

支原体概念:

是一类无细胞壁、介于独立生活和细胞内寄生生活间的最小型原核生物

特点:

细胞很小;细胞膜含甾醇,比其他原核生物的膜更坚韧;无细胞核;菌落小,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呈特有的“油煎蛋”状以二分裂和出芽等方式繁殖;能在含血清、酵母膏和甾醇等营养丰富的培养基上生长;多是能一糖类作能源,能在有氧或无氧条件先惊醒氧化型或发酵型产能代谢;基因组很小;对能抑制带报纸生物合成的抗生素和破坏含甾体的细胞结构的抗生素都很敏感。

疾病:

牛胸膜肺炎症

2.立克次氏体概念:

是一类专性寄生于真核细胞内的G-原核生物(与支原体区别:

有细胞壁;不能独立生活与衣原体区别:

细胞较大,;无滤过性;存在产能代谢系统)

特点:

细胞较大;细胞性太多样;有细胞壁;除少数外,均在真核细胞内营细胞内专性寄生;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存在不完整的产能代谢途径;对四环素和青霉素等抗生素敏感;对热敏感,一般在56℃以上经30min即被杀死;一般可培养在鸡胚、敏感动物或HeLa细胞株(子宫颈癌细胞)的组织培养物上;基因组很小。

疾病:

斑疹伤寒

3.衣原体概念:

是一类真核细胞内营专性能量寄生的小型G-原核生物

特点:

有细胞构造;细胞内同时含有RNA和DNA两种核酸;有细胞壁(但缺肽聚糖),G-;有核糖体;缺乏产生能量的酶系,须严格细胞内寄生;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对抑制细菌的抗生素和药物敏感;只能用鸡胚卵黄囊膜、小白鼠模腔或HeLa细胞组织培养物等活体进行培养。

疾病:

沙眼非典型肺炎

第二章真核微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真核微生物:

是指一大类有完整细胞核、结构精巧的染色体和多种细胞器的微生物。

二酵母菌:

非分类名词,一群能发酵糖类的单细胞微生物,属真菌类。

形态结构细胞壁:

外层为甘露聚糖,内层为葡聚糖(为主)(赋予细胞壁以机械强度的主要成分),中间夹着一层蛋白质(包括多种酶),周围还有少量几丁质成分。

细胞膜:

主要为蛋白质(约占干重50%)。

类脂(约40%)和少量糖类。

鞭毛:

“9+2”型:

中间1对微管,外围9个微管二联体。

其他构造:

大液泡(成熟);杆状或球状线粒体(有氧条件),无嵴没有氧化磷酸化功能的线粒体(缺氧条件)

特点:

个体一般以单细胞状态存在多数营出芽生殖能发酵糖类产能细胞壁常含甘露聚糖常生活在含糖量较高、酸度较大的水生环境中

繁殖方式:

⑴无性繁殖:

①芽殖②裂殖③产生掷孢子等无性孢子⑵有性繁殖——产生子囊及子囊孢子

生活史:

三种类型1营养体既能以单倍体也能以二倍体形式存在(酿酒酵母)2营养体只能以单倍体存在(八孢裂殖酵母)3营养体只能以二倍体形式存在(路德酵母)

菌落特点:

(与细菌相仿)一般呈现较湿润、较透明、表面较光滑,容易挑起,菌落质地均匀,正面与反面以及边缘与中央部位的颜色较一致宏观较大、较厚、外观较稠和较不透明;颜色单调,多以乳白色或矿烛色为主,少数红色,个别黑色;边缘整齐或粗糙,酒香味

霉菌:

(非分类名词)丝状真菌统称,通常指菌丝体发达而又不产生大型子实体的真菌。

营养菌丝特化形态假根(是低等真菌匍匐菌丝与固体基质接触处分化出来的根状结构,具有固着和吸取养料等功能。

)匍匐菌丝吸器附着胞附着枝菌核菌索菌环和菌网

气生菌丝体特化形态无性孢子:

不经过两性细胞结合而直接由菌丝分化形成的繁殖性小体。

有性孢子:

指经过两性细胞结合,经质配、核配、减数分裂形成的繁殖小体。

子实体:

是由真菌的营养菌丝和生殖菌丝缠结而成的具有一定形状的产孢结构。

第三章病毒和亚病毒

病毒:

是含有DNA或RNA或蛋白质能在活细胞内增值在外具有一般化学大分子特征:

以亚显微的大分子状态存在可以作为致病因子也可当作遗传成分的非细胞型微生物

1类病毒概念:

至今所知的最小、最简的病毒一类只含有RNA一种成分、专性寄生在活细胞内的分子病原体

2.拟病毒概念:

是指一类包裹在真病毒粒中的有缺陷的类病毒

3.阮病毒概念:

是一类只含单一蛋白质不含核酸的传染性蛋白质分子因能引起宿主体内现成的同类蛋白质分子发生与其相似的感应性构象变化从而使宿主致死。

繁殖方式吸附—侵入增殖—成熟(装配)—裂解(释放)

烈性噬菌体:

凡在短时间内能连续完成吸附、侵入、增殖、成熟、裂解这五个阶段而实现其繁殖的噬菌体,称为烈性噬菌体。

温和性噬菌体:

噬菌体侵染宿主后,并不增殖,裂解,而与宿主DNA结合,随宿主DNA复制而复制,此时细胞中找不到形态上可见的噬菌体,这种噬菌体称为温和性噬菌体或溶源噬菌体。

溶源性——噬菌体附着或整合在宿主染色体上,一道复制。

溶原菌:

含有温和性噬菌体的细菌称为溶源性细菌。

⒋什么是效价?

试简述噬菌体效价的双层平板法。

效价表示每毫升试样中所含有的具有侵染性的噬菌体粒子数。

双层平板法主要步骤:

预先分别配制含2%和1%琼脂的底层培养基和上层培养基。

先用底层培养基在培养皿上浇一层平板,待凝固后,再把预先融化并冷却到45℃以下,加有较浓的敏感宿主和一定体积待测噬菌体样品上层培养基,在试管中摇匀后,立即倒在底层培养基上铺平待凝,然后在37℃下保温。

一般经10余h后即可对噬菌斑计数。

烈性噬菌体增殖一步生长曲线:

定量描述烈性噬菌体增殖规律的实验曲线称作一步生长曲线或一级生长曲线。

潜伏期从噬菌体吸附细菌细胞至细菌细胞释放出新的噬菌体的最短时间。

又可分为隐晦期和胞内累积期。

裂解期从被感染的第一个细胞裂解至最后一个细胞裂解完毕所经历的时间。

平稳期指被感染的宿主已全部裂解,溶液中噬菌体数达到最高点后的时期。

裂解量每个被感染的细菌释放新的噬菌体的平均数

病毒种类分类对

称体制及代表:

1螺旋对称无包膜(杆状:

烟草花叶病毒ssDNA;丝状:

大肠杆菌)有包膜(卷曲状:

正粘病毒;弹状:

狂犬病毒);2二十面体对称无包膜(小型:

脊髓灰质炎病毒;大型:

腺病毒dsDNA);3复合对称无包膜(大肠杆菌的T偶数噬菌体)有包膜(痘苗病毒)

亚病毒:

凡在核酸和蛋白质两种成分中,只含其中之一的分子病原体称为亚病毒

噬菌斑:

噬菌体侵染细菌细胞导致寄主细胞溶解死亡,因而在琼脂空斑培养基表面形成的空斑

第4章 

微生物的六类营养要素

碳源:

一切能满足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的碳元素,成为碳源(淀粉,CaCo3)

氮源:

同上(牛肉膏、KNO3)能源;能为微生物生命活动提供最初能源来源的营养物或辐射能

(光、化学物质)生长因子:

是一类对调节微生物正常代谢所必需,但不能用简单的碳、氮源自行合成的微量有机物。

类别:

生长因子自养型微生物,生长因子异养型微生物、生长因子过量合成型微生物无机盐:

(P、K、Mg)水:

游离态(溶剂)和结合态(结构组成)生理作用:

细胞组成成分生化反应溶剂维持各种生物大分子的稳定性,参与某些重要的生化反应物质运输媒体

微生物的营养类型(根据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主要营养要素即能源和碳源的不同,而划分的微生物类型):

光能自养型(蓝细菌):

光能异养型(紫色无硫细菌)化能自养型(铁细菌、硫化细菌)化能异养型(大肠杆菌)

物质进出微生物细胞的方式:

单纯扩散、促进扩散、主动运送和基因移位

1、单纯扩散:

指疏水性双分子层细胞膜在无载体蛋白参与下,单纯依靠物理扩散方式让许多小分子、非电离分子尤其是亲水性分子被动通过的一种运动方式。

特点:

没有特异性,物质在扩散过程中没有发生任何反应;不消耗能量;不能逆浓度运输;运输速率与膜内外物质的浓度差成正比。

2、促进扩散:

 指溶质在运送过程中,必须借助存在于细胞膜上的底物特异载体蛋白的协助,但不消耗能量的一类扩散性运输方式。

特点:

不消耗能量;参与运输的物质本身的分子结构不发生变化;不能进行逆浓度运输;运输速率与膜内外物质的浓度差成正比,能加快物质运输的速度;需要载体参与;有很强的特异性

3、主动转运:

指一类必须提供能量并通过细胞膜上特异性载体蛋白构象的变化,而使膜外环境中低浓度的溶质运入膜内的一种运送方式.特点:

被运送的物质可逆浓度梯度进入细胞内;要消耗能量,必需有能量参加;有膜载体参加,膜载体发生构型变化;被运送物质不发生任何变化

4、基因移位:

指一类既需特异性载体蛋白的参与,又需耗能的一种物质运送方式。

其特点是溶质在运送前后还会发生分子结构的变化,因此不同于一般的主动运送。

培养基:

指人工配制的的、含有6大营养要素、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产生代谢产物用的混合营养料

  鉴别性培养基:

培养基中加入能于某一菌的无色代谢产物发生显色反应的指示剂,从而用肉眼就能使该菌菌落与外形相似的它种菌落相区分的培养基就称鉴别性培养基。

   

EMB作用原理

  其中的伊红和美蓝两种苯胺染料可抑制革兰氏阳性细菌和一些难培养的革兰氏阴性细菌。

在低酸度时,这两种染料结合形成沉淀,起着产酸指示剂的作用。

因此试样中的多种肠道细菌会在EMB培养基上产生相互易区分的特征菌落,因而易于辨认。

尤其是大肠杆菌,因其强烈分解乳搪而产生大量的混合酸,菌体带H+故可染上酸性染料伊红,又因伊红与美蓝结合,所以菌落染上深紫色,从菌落表面的反射光中还可看到绿色金属闪光:

培养基的种类

  按对培养基成分的了解来分:

  

(1)天然培养基

(2)组合培养基

  按培养基外观的物理状态来分  

(1)固体培养基

(2)半固体培养基⑶液体培养基(4)脱水培养基

  按培养基对微生物的功能做分类:

选择性培养基、鉴别性培养基

第5章  微生物的新陈代谢 

新陈代谢:

是指发生在活细胞中的各种分解代谢与合成代谢的总和。

其中,分解代谢是指复杂的有机物分子通过分解代谢酶系的催化,产生简单分子、腺苷三磷酸(ATP)形式的能量或还原力(或称还原当量,以[H]表示)的作用;合成代谢则与分解代谢相反,是指在合成代谢酶系的催化下,由简单小分子、ATP形式的能量与[H]形式的还原力一起合成大分子的过程。

  生物氧化:

生物氧化是指发生在活细胞中的一系列产能性氧化反应的总称。

功能:

产能(ATP)、产还原力[H]和产小分子中间还原产物。

类型:

呼吸、无氧呼吸、发酵

  呼吸:

呼吸是指底物按常规方式脱氢后,经完整的呼吸链递氢,最终由分子氧接受氢并产生水和释放能量(ATP)的生物氧化方式。

呼吸必须在有氧条件下进行,因此又叫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

无氧呼吸又称厌氧呼吸,是一类呼吸链末端的氢受体为外源无机氧化物(少数为有机氧化物)的生物氧化。

巴斯德效应:

酵母菌的发酵从有氧条件转到无氧条件下时发酵作用增加,反之,当从无氧转到有氧时,发酵作用受到抑制,这种氧对发酵作用的抑制现象就叫巴斯德效应。

发酵:

无氧条件下,底物脱氢后产生的还原力不经呼吸链而直接传递给某一中间代谢物的低效产能反应。

同型乳酸发酵:

利用EMP途径发酵葡萄糖得到的产物只有乳酸,乳酸为唯一产物的乳酸发酵称为同型乳酸发酵

异型乳酸发酵:

凡葡萄糖发酵后除了主要产生乳酸外,还产生乙乳醇、乙酸和CO2等多种产物的乳酸发酵称为异型乳酸发酵

  氧化磷酸化:

又称电子传递磷酸化,是指呼吸链的递氢(或电子)和受氢过程与磷酸化反应相偶联并产生ATP的作用。

  光合磷酸化:

由光照引起的电子传递与磷酸化作用相偶联而生成ATP的过程成为光合磷酸化。

  底物水平磷酸化:

是指在生物氧化过程中产生一些含有高能磷酸键的化合物,并且这些高能磷酸化合物的高能磷酸键键能可以直接偶联ATP合成。

  Stickland反应:

由氨基酸发酵供能,以一种氨基酸做底物脱氢,而以另一种氨基酸做氢受体而实现生物氧化产能的独特发酵类型。

 脱氢和产能的途径:

EMP、HMP、ED、TCA

  特点:

EMP  (C6H12O6+2NAD++2Pi+2ADP→2CH3COCOOH(丙酮酸)+2NADH+2H++2ATP+2H2O。

)当葡萄糖转化成1.6-二磷酸果糖后,在果糖二磷酸醛缩酶作用下,裂解为两 个3C化合物,再由此转化为2分子丙酮酸。

 HMP  当葡萄糖经一次磷酸化脱氢生成6-磷酸葡萄糖酸后,在6-磷酸葡萄糖酸脱酶作用下,再次脱氢降解为1分子CO2和1分子磷酸戊糖。

      ED  是少数EMP途径不完整的细菌所特有的利用葡萄糖的替代途径。

一分子葡萄糖经ED途径可生成两个丙酮酸并净生成一个ATP、一个NADH+H+和一个NADPH+H+。

TCA  

(1)氧虽不直接参与其中反应,但必须在有氧条件下运转;

(2)丙酮酸在进入三羧酸循环之先要脱羧生成乙酰CoA,乙酰CoA和草酰乙酸缩合成柠檬酸再进入三羧酸循环。

(3)循环的结果是乙酰CoA被彻底氧化成CO2和H2O,每氧化1分子的乙酰CoA可产生12分子的ATP,草酰乙酸参与反应而本身并不消耗。

(4)产能效率极高;(5)TCA位于一切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中的枢纽地位。

8、试比较呼吸、无氧呼吸、发酵的异同点。

产能 

呼吸

无氧呼吸

发酵

环境条件

有氧

无氧

无氧

终电子受体来源

环境,外源性 

环境,外源性 

胞内、内源性

性质

分子氧

化合物(通常为无机物)

代谢中间物

能进行代谢产能方式的微生物 

专性好氧微生物、兼性好氧微生物、微嗜氧微生物 

专性厌氧微生物、兼性好氧微生物 

兼性好氧微生物、耐氧厌氧微生物、专性厌氧微生物

生物固氮作用:

将大气中分子态氮通过微生物固氮酶的催化而还原成氨的过程。

大气中90%以上的分子态氮,都是由微生物固定成氮化物的,生物固氮是地球上仅次于光合作用的生物化学反应。

生物固氮的六要素;ATP的供应还原力【H】及其传递载体固氮酶还原底物Mg2+严格的厌氧微环境

固氮机制N2+8H+16ATP=2NH3+H2+16ADP+16Pi好氧固氮菌保护固氮酶的机制。

答:

固氮菌保护固氮酶的机制:

1)呼吸保护;2)构象保护(Fe-S蛋白II);蓝细菌保护固氮酶的机制:

异形胞(壁厚,无PSII,较高的脱氢酶、氢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呼吸强度高于临近营养细胞);根瘤菌保护固氮酶的机制:

类菌体(豆血红蛋白)

肽聚糖的生物合成

(一)在细胞质中的合成1、由葡萄糖合成N-乙酰葡糖胺和N-乙酰胞壁酸2、由N-乙酰胞壁酸合成“Park”核苷酸

(二)在细胞膜中的合成,由“Park”核苷酸合成肽聚糖单体(三)在细胞膜外的合成,从焦磷酸类脂载体上卸下来的肽聚糖单体,会被运送到细胞膜外正在活跃合成肽聚糖的部位。

原有的肽聚糖分子成了新合成分子的引物。

★青霉素的抑菌机制:

转肽作用可被青霉素所抑制。

作用机制是:

1、青霉素是肽聚糖单体五肽尾末端的D-丙氨酰-D-丙氨酸的结构类似物

2、两者可相互竞争转肽酶的活力中心。

转肽酶一旦被青霉素结合,前后2个肽聚糖单体间不能形成肽桥,肽聚糖缺乏机械强度,由此产生了原生质体或球状体之类的细胞壁缺损细菌。

3、青霉素的作用机制是抑制肽聚糖分子中肽桥的生物合成,对于生长繁殖旺盛阶段的细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处于生长停滞状态的休止细胞,却无抑制作用。

次生代谢物

某些微生物生长到稳定期前后,以结构简单、代谢途径明确、产量较大的初生代谢物前体,通过复杂的次生代谢途径所合成的各种结构复杂的化学物。

微生物的次生代谢物包括:

生物碱,抗生素,生长促进素,毒素,色素

第六章  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

  测定生长繁殖的方法:

 一、测生长量

(一)直接法1、测体积2、测干重

(二)间接法1、比浊法2、生理指标法

  二、计繁殖数1、直接计数法(全数)——血球计数板法2、间接计数法(活菌数)——稀释平板菌落计数法

同步培养(synchronousculture):

是一种培养方法,它能使群体中不同步的细胞转变成能同时进行生长或分裂的群体细胞。

进行生长或分裂的群体细胞。

生长曲线

在不补充营养物质或移去培养物,保持整个培养液体积不变条件下,以时间为横坐标,以菌数为纵坐标,根据不同培养时间时细菌数量的变化,可以作出一条反映细菌在整个培养期间菌数变化规律反映细菌在整个培养期间菌数变化规律的曲线。

划分的依据:

微生物的生长速率常数

  

(1)延滞期(停滞期、调整期)特点:

a.生长速率常数为零;b.细胞形态变大或增大;c.细胞内RNA尤其是rRNA含量增高,原生质呈嗜碱性。

d.合成代谢活跃;e.对外界不良条件的反应敏感。

  

(2)对数期特点:

此时菌体细胞生长的速率常数R最大,分裂快,代时短,细胞进行平衡生长,菌体内酶系活跃,代谢旺盛,菌体数目以几何级数增加,群体的形态与生理特征最一致,抗不良环境的能力强。

⑶稳定期特点:

a.生长速率常数为零;b.菌体产量达到最高;c.活菌数相对稳定;d.细胞开始贮存贮藏物;e.芽孢在这个时期形成;f.有些微生物在此时形成次生代谢产物。

⑷衰亡期特点:

a.细胞形态多样;b.出现细胞自溶现象;c.有次生代谢产物的形成;d.芽孢在此时释放。

  

  6、什么叫连续培养?

有何优点?

为何连续时间是有限的?

  连续培养:

指微生物接种到培养基里以后的整个生长期间,微生物能持续地以比较恒定的生长速率常数进行生长,从而导致微生物的生长过程能“不断”地进行下去的一种培养方法。

  优点:

高效、低耗、利于自控、产品质量稳定。

  ①菌种易于退化;②容易污染;③营养物的利用率低于分批培养。

因此连续时间是有限的。

试比较恒浊器和恒化器。

连续培养技术——恒化连续培养外控制控制培养液流速及R

概念:

以恒定流速使营养物质浓度恒定而保持细菌生长速率恒定的方法。

特点:

维持营养成分的亚适量,控制微生物生长速率。

菌体生长速率恒定,菌体均一、密度稳定,产量低于最高菌体产量。

应用范围:

实验室科学研究。

连续培养技术——恒浊培养内控制控制菌体密度

概念:

通过调节培养基流速,使培养液浊度保持恒定的连续培养方法。

特点:

基质过量,微生物始终以最高速率进行生长,并可在允许范围内控制不同的菌体密度;但工艺复杂,烦琐。

使用范围:

用于生产大量菌体、生产与菌体生长相平行的某些代谢产物,如乳酸、乙醇等。

生长限制因子:

凡是处于较低浓度范围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