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言绝句的平仄对仗及押韵.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355421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80.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言绝句的平仄对仗及押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五言绝句的平仄对仗及押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五言绝句的平仄对仗及押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五言绝句的平仄对仗及押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五言绝句的平仄对仗及押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五言绝句的平仄对仗及押韵.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五言绝句的平仄对仗及押韵.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五言绝句的平仄对仗及押韵.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言绝句的平仄对仗及押韵.docx

《五言绝句的平仄对仗及押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言绝句的平仄对仗及押韵.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五言绝句的平仄对仗及押韵.docx

五言绝句的平仄对仗及押韵

五言绝句的平仄对仗及押韵

五言绝句的平仄对仗及押韵

五言绝句的平仄对仗及押韵

五绝平起首句押韵

    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五绝平起首句不押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五绝仄起首句押韵

    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韵)

    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一)诗中“戎”“雄”“中”“功”同韵且均为平声字,全诗偶数句入韵。

(二)诗中“金”“深”“沉”“心”“林”同韵且均为平声字,全诗偶数句押韵,且首句即入韵。

二、平仄

平仄是律诗中又一个重要因素,我们讲诗歌的格律,主要就是讲平仄。

平仄是诗歌格律的一

    个术语:

诗人们把汉语四声分为两类,“平”就是平声(包括阴平、阳平),“仄”就包括上、去、入三声。

如果平仄两声在诗歌中交错出现,就能使声调多样化,达到“谐和”的音韵效

2/4页

果。

这种“交错”包括:

1、平仄在本句中交替出现,2、平仄在对句中对立存在。

例如:

“金

    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这两句诗句的平仄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

    平”。

就本句来说,每两个字一个节奏。

平起句平平后面跟着的是仄仄,仄仄后面跟着的是

    平平,最后一个又是仄。

仄起句仄仄后面跟着的是平平,平平后面跟着的是仄仄,最后一个

    又是平。

这就是交替。

就对句来说,“金沙”对“大渡”,是平平对仄仄,“水拍”对“桥横”,

    是仄仄对平平,“云崖”对“铁索”,是平平对仄仄,“暖”对“寒”,是仄对平。

这就是对立。

    根据平仄的要求,律诗在这一方面的形式就只有固定的两种基本格式。

它们是:

(一)五律:

1、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2、平起式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二)七律

1、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2、平起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当然,律诗还可以由此而变化出其它诸多格式来,我们就不必要一一了解了。

律诗在平仄上也有特别要求,主要表现为:

第一,律诗的平仄有“粘对”规则。

“对”就是对立,上文已经提及,这里不再重复。

“粘”

    就是平粘平,仄粘仄;后联出句的第二字的平仄要与前联对句的第二字相一致。

具体说来,

    要使第三句跟第二句相粘,第五句跟第四句相粘,第七句跟第六句相粘。

上文所述的五律平

3/4页

仄格式和七律平仄格式,都是合乎这个规则的。

试看毛主席的《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滕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第二句“水”字仄声,第三句“岭”字跟着也是仄声;

    第四句“蒙”字平声,第五句“沙”字跟着也是平声;第六句“渡”字仄声,第七句“喜”

    字跟着也是仄声。

可见“粘”的规则是很严格的。

粘对的作用,是使声调多样化。

如果不“对”,

    上下两句的平仄就雷同;如果不“粘”,前后两联的平仄又雷同了。

明白了粘对的道理,可

    以帮助我们背诵平仄的歌诀(即格式)。

只要知道了第一句的平仄,全篇的平仄都能背诵出来

    了。

明白了粘对的道理,又可以帮助我们了解长律的平仄。

不管长律有多长,也不过是依照

    粘对的规则来安排平仄的。

违反了粘的规则,叫做失粘;违反了对的规则,叫做失对。

第二,律诗格律中的“孤平”禁忌。

孤平是律诗格律的大忌,所以诗人们在写律诗的时候,

    都注意避免孤平。

在五言“平平仄仄平”这个句型中,第一字必须用平声;如果用了仄声字,

    就是犯了孤平。

因为除了韵脚之外,只剩一个平声字了。

七言是五言的扩展,所以在“仄仄

    平平仄仄平”这个句型中,第三字如果用了仄声,也叫犯孤平。

如果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

    字必须用仄声,那就必须采取补救(见下文)的办法。

第三,律诗格律中的“拗救”。

凡平仄不依常格的句子,叫做拗句。

前面一字用拗,后面就

    必须用“救”。

所谓“救”,就是补偿。

一般说来,前面该用平声的地方用了仄声,后面必须

    (或经常)在适当的位置上补偿一个平声。

“拗救”的具体方式是极其复杂的,我们无须一一

    了解。

第四,关于“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说法。

关于律诗的平仄,相传有这样一个口诀: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这是指七律(包括七绝)来说的。

意思是说,第一、三、五字

    的平仄可以不拘,第二、四、六字的平仄必须分明。

至于第七字呢,自然也是要求分明的。

    如果就五言律诗来说,那就应该是“一三不论,二四分明”。

这个口诀对于初学律诗的人是

    有用的,因为它是简单明了的。

但是,它分析问题是不全面的,所以容易引起误解。

先说“一

    三五不论”这句话是不全面的。

在五言“平平仄仄平”这个格式中,第一字不能不论,在七

    言“仄仄平平仄仄平”这个格式中,第三字不能不论,否则就要犯孤平的禁忌。

至于五言第

    三字,七言第五字,在一般情况下,更是以“论”为原则了。

总之,七言仄脚的句子可以有

    三个字不论,平脚的句子只能有两个字不论。

五言仄脚的句子可以有两个字不论,平脚的句

    子只能有一个字不论。

“一三五不论”的话是不对的。

再说“二四六分明”这句话也是不全

    面的。

五言第二字“分明”是对的,七言第二四两字“分明”是对的,至于五言第四字、七

    言第六字,就不一定“分明”。

如“仄仄平平仄”这个格式也可以换成“仄仄平仄仄”,只须

    在对句第三字补偿一个平声就是了。

七言由此类推。

“二四六分明”的话也不是完全正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