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油茶产业发展.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355526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0.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快油茶产业发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加快油茶产业发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加快油茶产业发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加快油茶产业发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加快油茶产业发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加快油茶产业发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加快油茶产业发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加快油茶产业发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加快油茶产业发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加快油茶产业发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加快油茶产业发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加快油茶产业发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加快油茶产业发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加快油茶产业发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加快油茶产业发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加快油茶产业发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加快油茶产业发展.docx

《加快油茶产业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快油茶产业发展.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加快油茶产业发展.docx

加快油茶产业发展

加快油茶产业发展建设“中国油茶之乡”

——关于全县油茶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上饶县人大常委会

油茶是中国特有木本食用油料树种,我县又是全国十个“中国油茶之乡”县(市)之一,做好油茶产业开发这篇文章,有利于促进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壮大林业经济,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不仅可以增加产区群众收入,而且对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此,县委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把《加快油茶产业发展,建设“中国油茶之乡”》列为我县“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试点活动”的重要调研课题,并由县人大常委会牵头完成。

县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组织调研人员深入油茶产区,召开了多种形式的座谈会,走访了种植大户和少数林农,考察了加工企业和油茶林现场,咨询了林业、粮食、统计等部门,收集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

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油茶产业发展的现状

我县油茶栽培与利用历史已有2000余年,品种资源丰富,据调查有7-8个品种,以青皮大桃、红皮大桃、珍珠籽为主。

2001年8月被国家林业局授予“中国油茶之乡”荣誉称号,2008年度列为国家高产油茶基地建设示范县。

(一)面积及分布情况:

据统计,全县约有油茶面积万亩,占全县森林面积的%,位居全市第一,名列全省前茅,主要分布在湖村、枫岭头、清水、石人、华坛山、郑坊、望仙、煌固等乡镇,具体分布情况见下表:

乡(镇)名

面积(亩)

乡(镇)名

面积(亩)

华坛山

57852

茶亭

22822

望仙

53771

皂头

10133

郑坊

43352

尊桥

39221

石人

42513

应家

16076

煌固

66451

田墩

19162

湖村

140337

花厅

2867

清水

74450

上泸

18289

石狮

12854

黄沙岭

30751

枫岭头

45844

四十八

19858

旭日、罗桥

3389

铁山

7474

董团

16427

五府山

16596

(二)产量及产值情况:

现有油茶林中,处于盛果期的面积占总面积的70%;优良品种面积(主要为红皮大桃和青皮大桃)占总面积的%。

目前,年亩平产油只有3公斤左右,个别管理较好的年亩平产油达到30公斤左右,如华富公司在华坛山承包经营的油茶林。

清水乡左溪村圹坞小组的龚冬仔、清水村祝家塘的翁银冬两位林农自留山上的油茶林,由于年年进行了铣山,因而产量和效益非常理想,2007年两户林农的油茶收入均超过15000元。

据调查,全县年产茶油大约为2500吨左右,总产值约为7500万元左右(包括农民自用)。

(三)加工及贸易情况:

我县现有年加工500吨以上茶油的加工企业4家,分别是上饶县恩泉油脂有限公司、江西山之源山茶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上饶康凯油脂加工有限公司及上饶宏宇生物油脂有限公司。

全县年加工精制油1000吨,加工毛茶油2000吨,产值达9000万元。

其中恩泉公司2008年上半年出口创汇达300余万美元,产品主要出口到马来西亚、台湾等地,2008年又在枫岭头黄源工业园新建一条年加工能力达5000吨的精制茶油生产线。

(四)产业化经营情况:

我县油茶产业化经营水平较低,基本上以农户自种自育为主,尚未建立公司+农户等产业化经营联结机制。

流转林地总面积只有2万亩左右,其中江西华富红花油茶有限公司和上饶恩泉油脂公司从林农手中流转林地面积分别为6000亩和2600亩,进行规模化经营。

(五)新品种及新技术推广应用情况:

早在1990-1995年被列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林木粮油项目实施县期间,曾对万亩低产油茶林进行科学改造,并实现了丰产,最高亩产达公斤。

2002-2006年结合退耕还林工程从中国亚林中心长埠试验林场引进11个优良品种,初建高产油茶面积万亩左右,但因退耕地较为分散、成活率不高等原因,示范带动作用不明显。

2008年利用省级林业发展专项资金新建高产油茶产业示范基地3000亩,今冬-明春将利用国家高产油茶基地建设示范县的机遇,大力发展油茶产业,计划新造油茶林万亩,低改油茶林万亩。

恩泉油脂公司近年来加快了技改步伐,并成功研制出药用茶油(供注射用)新产品,达国优标准,填补了省内空白,成为国内第二家生产厂家。

(六)产业发展扶持情况: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除了组织实施上级扶持项目之外,县本级对油茶产业发展缺乏强劲的扶持政策和推进措施,尽管已在2008年3月,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油茶、毛竹、蜜蜂三大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但落实的力度还不够。

二、油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我们调研的情况来看,大多数林农都看到发展油茶的利益所在,受访人均对油茶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及市场前景表示认同和肯定,但油茶产业的发展仍然面临诸多的困难和问题:

(一)重视力度不够

油茶是南方特有木本油料植物,世界油茶资源的80%以上分布于我国,江西省是全国第二大省,我县又是全省生产大县。

但近年来,油茶产业却未引起我县上下的足够重视,特别是县、乡两级政府没有真正把发展油茶产业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还停留在一般号召上,调查时未发现有哪个镇(乡)、村对油茶产业发展采取了切实措施,致使工作上无计划、无目标,产业发展缺扶持政策、缺资金,正面宣传引导不多,很难充分调动林农发展油茶产业的积极性,也难以推动油茶产业的快速发展。

(二)面积持续减少

据调查情况表明,近些年来,我县油茶林面积在持续减少,主要原因为:

一是由于放弃了林地管理,松、杉、竹、阔等树种的竞争,油茶林被自然演替为其它树种为主的混交林。

二是上世纪90年代的“山上再造”,部分油茶林被改种水果或它用材树种。

三是城镇化、工业化进程中,修路、建厂及城镇建设,部分油茶林地被征用。

四是森林火灾烧毁了不少油茶林。

(三)单位产量偏低

大部分油茶产区的群众习惯于原始的生产方式,视油茶为天赐之物,不抚不育。

而且大多数林农认为油茶利薄,务林不如打工,对油茶林长期疏于管理,荒芜现象十分严重。

再加上树龄老化,病虫危害等因素的影响,从而造成了产量低、效益差、不管理、难发展的恶性循环。

据调查,目前稀疏油茶林面积占了40-50%以上,全县油茶年平产油只有3公斤/亩左右,亩产值只有100元左右。

(四)科技含量不高

虽然,从上世纪70年代末期开展的油茶丰产林建设、90年代的油茶低产林改造,到近年的退耕还林和荒造项目的实施,但从全县而言,改造的面积还是不大,新造的面积就更少,不少油茶林的生物学特性进入老龄期,百年老树占了较大的比例;另外,林业部门专业技术人员缺乏,集中反映出油茶产业良种化进程缓慢,科技服务水平不高,综合开发利用产业链短,运用现代科学技术运营油茶产业任重而道远。

(五)经营方式落后

我县油茶林主要以农户自主、分散经营为主,90%以上的农民满足于获取“露天财”,能收多少算多少,甚至有一部分农民干脆不管不收。

目前油茶采摘秩序普遍混乱,乱摘滥采现象经常发生,油茶产油率和质量由于提前采摘普遍降低,油茶产业的内在潜力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茶油的总产量和商品率在逐年下降。

(六)加工利用滞后

我县目前油茶产品主要集中在食用油上,在高等级保健茶油炼制、化妆品茶油的开发、茶皂素的提取等综合利用方面仅仅起步。

现有的茶油产品生产企业存在资金不足,技术含量低,设备陈旧老化,开发能力弱,产品档次低,生产规模小,竞争力不强等,加工利用方面仍然比较滞后。

三、油茶产业发展的前景分析

茶油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已经越来越被国内外的消费者认识和接受,综合开发茶油及其副产品,产业链长,附加值高,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一)油茶产品的竞争优势

1、茶油是种绿色保健食用油

茶油中脂肪酸构成比较合理,含不饱和脂肪酸90%以上,还含有一定比例的亚油酸等高价不饱和脂肪酸,不含对人体有害的芥酸,如长期食用,能有效调节血脂,预防高血压、高血脂、高胆固醇、心脑血管疾病,能增强人体生理机能和免疫功能,具有独特的营养和保健价值,完全符合人们祟尚自然,提升生活质量的需求,被誉为“东方橄榄油”。

目前国内市场上茶油的价格一般是菜籽油的2-3倍之间,在日本是菜籽油的倍,且高于橄榄油的价格。

油茶生长于低丘岗地,远离城市众多的污染源,又不打农药,也就不会受环境污染和拥有农药残留,所以茶油绝对是天然的绿色食品,开发前景非常广阔。

2、油茶是我国所特有的木本油料树种

世界四大木本食用油料树种中,油橄榄主要产于地中海沿岸的国家,现已有40多个国家引种和栽培,年产油量260万吨,是目前世界上最主要的高级食用油之一,橄榄油的市场价格一般为豆油和菜油的4-8倍。

棕榈油和椰子油则主要产在亚非和南美三大洲的沿海地区,年产量分别为2460万吨和300万吨左右。

油茶主要分布于我国的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占世界总量的90%以上,年产量约为20万吨,是种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尽管越南、缅甸、泰国、马来西亚及日本等国有少量分布,但均以生态林为主,如日本年产油量仅有50吨。

但目前茶油精制加工不够深入,大部分茶油制品的价值潜力没有得以充分挖掘市场价格只有橄榄油的50-60%左右,是菜籽油的2-3倍。

3、油茶综合开发后产品附加值极高

茶油不仅可以食用,还是重要的化工、医药原材料,目前国内已成功开发出注射用的针剂药膏、药丸等,利用茶油能滋养皮肤和吸收短波紫外线的功能,精炼制作天然高级美容护肤系列化妆品,使茶油产品的附加值提升几十倍。

榨油后的枯饼,通过深加工可提取茶皂素和制作高蛋白饲料、生物杀虫剂和机床抛光粉等。

目前枯饼粉碎后的茶粕,价格达2800元/吨,而且供不应求,甚为抢手。

茶果壳可提取糠醛、栲胶和木糖醇等,大大提高了油茶的综合效益。

(二)油茶产品市场分析

1、国内市场分析

(1)我国油料生产分析

我国地域广,地理和气候条件多样,适合多种油料作物生长,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选用加工食用油的油料作物的范围越来越广,因而国内食用油产品丰富多样,油料年产量约为4000-5000万吨,主要以油菜籽与大豆为主,两者约占80%,大豆绝大部分用作粮食,真正用来榨油不到一半。

木本油料主要以油茶为主,但所占的比重很小,仅为生产总量的2%左右。

(见下表)

表1:

国内主要油料生产格局

产量

类别

播种面积

(万亩)

总产量

(万吨)

折油

(万吨)

占当年比例(%)

菜籽油

10715

1053

402

大豆油

13183

1615

382

花生油

7517

1495

棉籽油

6278

337

芝麻油

1198

90

36

茶油

5500

90

20

2

其它油类

(2)我国油料消费分析

我国年人均食用植物油自“八五”期间的公斤提高到目前的14公斤左右,接近世界平均水平的15公斤,但低于发达国家的20-30公斤。

国内食用油年消费量约为2200万吨。

据有关统计数字表明,我国消费缺口已从“八五”的28%上升到如今的50%以上,国内植物油消费逐年在大幅度增加(见下表)。

表2:

中国各类主要食用植物油消费对比表单位:

万吨

年度

产量

类别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豆油

棉籽油

棕榈油

菜籽油

花生油

葵花籽油

茶油

其他油类

合计

从食用油生产和消费比较中,不难看出我国食用植物油供应严重不足,每年都需进口大量的植物油料。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量还在逐年上升,也从单纯地考虑数量提高为数量和质量双重提高。

但国内草本油料作物播种面积增长变缓,呈萎缩趋势,将会进一步加大对世界食用植物油市场的依赖度。

也就是说,茶油这种优质的食用油,在国内将具有很大的市场空间和市场竞争力。

(3)国内油茶产品市场特点

我国油茶栽培面积5500万亩,年产茶油18-20万吨,相当于我国食用油消费总量的1%左右,从总量而言,目前根本无法与大豆、花生、油茶籽、棉籽、葵花籽及芝麻等各种主要油料直接竞争。

为此,油茶产品市场的发展重点应瞄准食用油的高端市场,针对大中城市的高消费人群和注重特殊保健需要的人群,在市场打造过程中必须尽快树立油茶产品知名品牌。

茶油作为优质食用油,一直以来就得到产区人们的认可,初加工的茶油市场价格是菜籽油的2倍左右,2007年很多地方在30元/公斤以上。

通过精加工的食用油,价格更高,国内市场已上升到45-60元/公斤,出口价已提到15-20美元/公斤,这充分说明茶油已得到市场的认可。

为此,茶油市场的开发,要注重精炼工艺的提高,生产高级保健食用油,扩大贸易出口量。

同时也要逐步加大高级化妆品市场的开发力度,拓展市场空间,提高产品的附价值。

油茶综合利用的副产品茶皂素是很重要的工业原材料,在建材、日用化工、医药、农药等领域有着很大的作用,市场需求量较大,价格在逐年上升。

用茶果壳生产加工成的食品活性碳,市场开发潜力也非常大。

2、国际市场分析

世界植物油料消费主要是以大豆油、棕榈油、菜籽油、花生油等为主体。

(见下表3)

表3:

2001-2005年度世界食用油产量及2010-2020预测单位:

万吨

年度

产量

类别

2001

2002

2005

2010

2015

2020

大豆油

2666

2835

2466

2756

3057

3371

棉籽油

389

419

463

496

530

565

花生油

486

493

581

675

783

905

葵花籽油

887

849

1125

1298

1396

1541

菜籽油

1415

1390

227

675

783

905

玉米油

204

211

210

190

190

190

橄榄油

256

270

331

233

244

257

棕榈油

2338

2380

2460

3058

3716

4426

棕榈仁油

289

298

377

494

631

788

椰子油

343

340

85

337

341

342

茶油

35

茶油来自国家统计局统计数,其它来自《油世界》;

油茶主产我国南方,日本、越南、泰国也有少量栽培,但仍以生态效益为主,整体产量非常少。

从上表可以看出,茶油占世界食用油总量的比重很少,属稀缺优质食用油资源;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对茶油的优质特性的认识面在不断拓宽,不但国外在加大从中国进口原料制作茶油产品,国内很多企业也不断研发茶油新产品到国外销售,国际市场开拓前景非常广阔。

(三)油茶产业发展的效益分析

油茶产业效益可分为资源的初产品、深加工产品经济效益和社会生态效益加以评估分析。

1、油茶资源与初级产品效益分析

资源初级产品按照我县目前的平均水平,每亩产茶油3公斤计算,亩产值为100元,相对较低,扣除生产成本1个人工工资60元,年利润40元/亩;但如果按国内良种丰产林平均亩产35-40公斤计算(高产油茶亩产可达50-75公斤),产值可达1400-1600元/亩,扣除人工和肥料等生产成本430-550元,年毛利润970-1050元/亩,投入产出比为1:

(高于柑桔的1:

、西瓜的1:

和蔬菜的1:

),那么全县万亩油茶林,年产油量可超2万吨,初级产品产值可达10亿元,可为我县60万农民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

2、加工与综合利用效益评估

目前我县年产茶油2500吨,按每公斤30元销售价,初级产品年产值只有7500万元左右;目前我县精加工茶油不到400吨,占年产量的15%(因加工企业大部分是县外购进原材料),说明我县大部分茶油还未实现加工精细化、商品化。

如果精制水平达到70%,不包括综合利用副产品,仅目前茶油的产量精制后产值可达亿元;油茶综合利用副产品茶枯1万吨,茶壳万吨,通过深加工可生产茶皂素842吨,高蛋白饲料5600吨或抛光粉7000吨,年产值可达2800万元,可见加工业的潜力存在很大的利润空间。

如按年产油2万吨、精加工率80%计算,精加工产品产值可达12亿元,深加工后的副产品产值可达2亿元,实现税收亿元。

3、社会及生态效益评价

(1)发展油茶生产可提高人们的食用油水平,有利于改善食用油结构。

目前,我国年人均食用油消费14公斤左右,接近世界平均水平,但50%以上靠进口油充实市场,说明油料植物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茶油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90%以上,是一种名副其实的优质食用油,而且油茶生长于山地,不打农药,生产出的茶油是很好的绿色食品。

(2)通过油茶加工业的发展,打响“中国油茶之乡”品牌,做大优质特色名牌产业,带动油茶产业链的延伸,可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农民增收,活跃农村经济,有利于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3)随着茶油占食用油比例的提高,可降低草本油料作物的种植面积,减缓随人口增长给土地带来的压力,保障粮食安全。

油茶适应能力强,又具有一年种植、多年收益的特点,生产成本相对较低,投入产出比较高,在我县低丘岗地,利用一系列的国家林业政策,发展油茶产业,向山上要油,又能绿化荒山,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确保完成“一大四小”工程,综合效益非常明显。

(四)油茶产业化发展的有利条件

1、价值优势

油茶是我国特有最古老和最主要的木本油料树种,经济价值高。

油茶常绿,寿命长,一次种植,收获期可长达百年以上。

茶油风味独特,不仅能增加菜肴的色泽、口味和促进食欲,而且其沸点高,加热后容易得到高温,能加快烹调的速度,缩短食物成熟时间,使原料保持鲜嫩。

不受污染,耐贮藏,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90%以上,品质优于橄榄油,是一种深受群众喜爱的优质、生态、保健的食用植物油。

长期食用能降低血清的胆固醇含量,起到预防和治疗高血压、高血脂及常见心血管疾病的作用。

同时它又是肥皂、凡士林、机械润滑油、化妆品以及医药制剂的重要原料。

茶饼所含的皂素、粗蛋白、粗脂肪及单宁皆是重要的工业原料。

茶花泌蜜量大,是冬季极好的蜜源。

2、资源优势

全县有林地面积241万亩,适宜种植油茶的山地较多,选择发展空间较大;2001年我县已被国家林业局授予了“中国油茶之乡”美称,又拥有万亩的油茶林面积,只要采取较为可行的政策引导措施,进行低产改造,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整合利用好资源,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完全有可能在短期内做成一大支柱产业。

3、市场优势

由于茶油的优质、生态、保健及产品的多用途性,近年来,茶油和茶油副产品的价值在国内外市场上十分看好。

国内市场每公斤初制茶油已由10年前的10元上升到现在的30-40元,茶花蜜、茶枯饼等产品已成为市场抢手货。

国际市场近年来茶油的需求量一路攀升,价格每吨已上升到6000美元以上,精炼茶油甚至高达万美元。

4、政策优势

我们国家一直对油茶发展高度重视,近年来更为关注油茶产业的发展,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就油茶产业发展问题分别作了重要批示,今年9月份,回良玉副总理亲临湖南长沙主持召开全国油茶产业发展现场会;国家林业局下发了《关于发展油茶产业的意见》,并确定了以江西和湖南两省作为油茶产业发展中心区,将予以重点扶持;中央财政2008年度拨付专项资金2400万元给我省发展油茶。

今年省委、省政府为了加快油茶产业的发展,推出“1155”工程,即:

培养10个产值过亿元的油茶龙头企业,带动1万户油茶专业户建设丰产油茶基地500万亩(其中低改300万亩,新建200万亩),到2010年全省油茶产值达50亿元;2008年省财政配套500万元投入油茶产业发展。

我县已于2001年被国家林业局授予“中国油茶之乡”称号,并已被列为全国6个油茶高产示范县之一,全省8个示范县之一;十七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关于推进农村改革的新决定,意味着中央下一步将更加关注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将不断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投入,只要抓好项目的前期工作,完全可以得到上级的大力扶持。

综上所述,发展油茶产业是项利国利民的朝阳产业,增产增效潜力大,市场开拓空间宽广,国家目前又非常重视油茶产业的发展,具备了天时、地利的发展条件,只要下定决心,落实好措施,做大做强油茶产业非常可行、必要。

四、加快油茶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发展油茶产业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以培育大市场、大产业为核心,以高科技、高产量、高质量、高效益为目标,合理布局,优化配置,促进我县油茶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确立发展目标

利用15-20年时间,实现全县油茶总面积达80万亩左右,其中高产、高效林面积达40-60万亩,年产油量达2万吨以上,产品精加工率达到80%以上,其中50%以上精加工产品实现出口创汇,油茶产业年产值超15亿元。

1、近期目标:

2009年-2020年,全县每年更新造林1万亩,高标准改造低产林(包括补植良种苗和垦覆、铣山、施肥等内容)5万亩,建设高标准油茶示范基地2-3个(面积要求500亩以上);总面积稳定到80万亩左右,其中高产、高效林达到15万亩左右,年产量达到1万吨;培育打造1-2家过亿元产值的龙头企业(最好引进一家外资加工企业),30%以上的加工产品实现出口创汇,40%加工产品抢占国内大中城市食用油市场,年产值达6亿元。

2、远期目标:

2021-2030年,总面积稳定到80万亩左右,高产、高效林面积稳定到40-60万亩,茶油年产量达到2万吨以上,产品精加工率达到80%以上,50%以上的加工产品实现出口创汇,油茶产业年产值超15亿元。

(二)抓好规划布局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要抓好油茶产业,首先要抓好切合实际的规划布局工作,才能做到突出重点、整体推进、抓出实效。

在规划布局时,需遵循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统筹规划的原则,集中体现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社会化的产业布局理念,以灵山周边乡镇为发展中心,充分利用油茶的生态优势,把油茶产业和旅游业捆绑打造。

通过政策引导、市场运作等手段,以龙头企业为依托,优化经营方式,提高科技含量,提高油茶产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使油茶产业直正成为我县农业的一大支柱产业,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油茶之乡”。

原料基地布局要依据发展目标和布局原则,进行分类突破,采取低改为主(补植、预植更新、嫁接换冠、深挖垦复、开挖竹节沟、铣山施肥等),结合新造的方式快速培育资源,注重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的示范推广工作,尽快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大幅度提升油茶资源总量;加快油茶良种苗木基地建设,确保油茶基地发展的良种苗木需求,提高良种利用率。

加大对加工龙头企业的培育扶持力度,完善产、供、销和产、加、贸一体化机制,提高产品的附加值,确保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

(三)落实具体措施

发展油茶产业,就是要充分利用我县现有的资源,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

要不断加大宣传力度和科技、资金各方面的投入,加快高产示范基地建设,提高资源生产的积极性,开发油茶新产品,开拓油茶产品市场,壮大油茶加工龙头企业,建设完备的油茶产业链,唱响“中国油茶之乡”品牌,为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撑起一片蓝天。

1、广泛宣传引导,努力提高广大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认识水平

一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及互联网等多种媒体,广泛宣传茶油的优良品质、绿色保健等优点,扩大认识面,提高知名度。

二要采取走出去办展销会、订货会,请进来办“油茶节”、“茶花节”等途径,扩大油茶的影响力,增加消费群体。

三要通过高产高效基地的示范带动作用,加大正面宣传引导,激发广大林农参与发展油茶产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力营造我县全民兴油(茶)的浓厚氛围。

四要加大油茶生态、高效、发展前景等方面的宣传,迅速提高广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对发展油茶的认识,真正把油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