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精.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687383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精.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精.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精.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精.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精.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精.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精.docx

《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精.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精.docx

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精

抢抓机遇加快发展

为把汉滨建设成经济强区而努力奋斗

为了更好地发挥县域经济监测考评工作对我区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引领和导向作用,促使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激励进一步增强突破发展、科学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加快汉滨区城镇化、工业化、产业化发展步伐,促进全区县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特印发此专刊。

一、县域经济发展情况回睥

1、在93个涉农县(市)区排位较靠前,多数监测指标排位后移。

全省自2004年起开展县域经济监测工作以来,汉滨区作为农村比重大的县级区列入监测考评范围。

从2004-2006年我区在全省93个涉农县(市)、区的综合排位来看,由2004年的23位,到2005年的26位,再到2006年的27位,连续三年处于后退趋势。

2004年—2006年监测指标在全省93个县(区)排位情况

指标名称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地区生产总值

8

8

11

财政总收入

28

28

29

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额

-

-

-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45

43

42

人均财政总收入

55

55

53

地区生产总值增速

90

83

89

财政总收入增速

43

66

74

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长速度

-

-

-

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

60

62

64

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

4

7

5

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

-

-

-

城镇化率

44

45

34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占乡村劳动力比重

-

-

-

城镇社会保障覆盖率

-

-

-

农村社会保障覆盖率

-

-

-

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数

-

-

-

婴儿死亡率

-

23

30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

-

-

-

农民人均纯收入

37

41

43

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

49

60

71

亿元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

-

-

-

财政支出中科、教、文、卫和社会保障支出的比重

-

-

-

公众安全感满意率

-

-

-

有线电视入户率

-

-

-

初中毕业生升学率

-

-

-

单位GDP污染物排放量

-

72

29

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率

-

-

-

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

-

-

13

常用耕地面积指数

40

55

13

在2004—2006年35个监测指标中有可比性的指标仅12项,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财政总收入增速、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农民人均纯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等7项指标分别比04年排位后退了3位、1位、31位、4位、1位、6位、22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人均财政总收入、生产总值增速、城镇化率、常用耕地面积指数5项指标分别前移了3位、2位、1位、10位、27位。

2、在24个城区排位处于末位,三分之二的监测指标处中下游水平。

从2007年起,全省县域经济监测范围扩大到107个县(市)、区,并实行分类考评,我区被纳入全省24个城区评比,从综合排位来看,2007年排位22位,2008年排位24位,退了2位。

2007-2008年全省24个城区县域经济监测综合排名

序号

区名

位次

进位

2007年

2008年

1

新城区

3

6

-3

2

碑林区

6

3

3

3

莲湖区

2

4

-2

4

灞桥区

14

13

1

5

未央区

4

2

2

6

雁塔区

1

1

0

7

阎良区

15

12

3

8

临潼区

13

14

-1

9

长安区

8

8

0

10

渭滨区

5

5

0

11

金台区

7

7

0

12

陈仓区

16

17

-1

13

秦都区

9

9

0

14

渭城区

10

10

0

15

王益区

20

21

-1

16

印台区

23

23

0

17

耀州区

21

19

2

18

临渭区

18

20

-2

19

宝塔区

11

15

-4

20

榆阳区

12

11

1

21

汉台区

17

18

-1

22

汉滨区

22

24

-2

23

商州区

24

22

2

24

杨陵区

19

16

3

2007—2008年汉滨区监测指标在全省24个城区排位情况

指标名称

2007年

2008年

进位

地区生产总值

16

17

-1

财政总收入

17

20

-3

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额

18

19

-1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23

23

0

人均财政总收入

22

24

-2

地区生产总值增速

23

22

1

财政总收入增速

1

21

-20

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长速度

5

19

-14

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

22

23

-1

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

5

5

0

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

17

17

0

城镇化率

23

23

0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占乡村劳动力比重

11

16

-5

城镇社会保障覆盖率

21

23

-2

农村社会保障覆盖率

8

14

-6

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数

17

16

1

婴儿死亡率

11

10

1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2

24

-2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

8

6

2

农民人均纯收入

20

23

-3

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

11

11

0

亿元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

20

20

0

财政支出中科、教、文、卫和社会保障支出的比重

16

12

4

公众安全感满意率

13

14

-1

有线电视入户率

24

24

0

初中毕业生升学率

23

19

4

单位GDP污染物排放量

15

16

-1

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率

20

20

0

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

14

17

-3

常用耕地面积指数

2

3

-1

非公有制投资占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比重

20

15

5

城镇登记失业率

15

10

5

城镇居民生活用天然气入户率

-

-

-

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

7

11

-4

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

5

6

-1

35项监测指标(一项指标我区不涉及),2008年进位的仅有8项,持平的有8项,18项指标处于退位状态,其中退位最多的是财政总收入增速、城镇投资增速、农村社会保障覆盖率等指标。

2008年排位在上游(1—5位)的指标有2项,上中游(6—9位)的有2项,中游(10—15位)的有8项,中下游(16—19位)的有9项,下游(20—24位)的有13项。

由此看出,我区经济发展处于落后状态,全部监测指标有三分之二以上指标排位处于16位以后。

3、2009年新的监测考评暂行办法指标有所减少,工业发展列为单项考核内容。

根据陕政发[2009]23号文件通知规定,汉滨区继续纳入全省24个城区范围监测考评,但今年监测考评指标体系较上年又有所变化。

一是指标个数有所减少。

由2007、2008年的35项指标变为30项指标,减少了5项。

二是指标内容有所变化。

新增了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人均城镇维护建设资金支出、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总量减排3项指标,取消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占乡村劳动力比重、农村社会保障覆盖率等8项指标。

三是监测指标涉及部门有所减少。

从2009监测指标的来源划分,今年涉及的部门只有10余个,较前两年有所减少,不再涉及文教局、广播局、水利局等部门。

四是监测指标设置归类有所调整。

07、08年将监测指标分为四大类30项及附加指标5项,2009年调整后,将全部指标归为四大类共30项:

即经济发展指标(9项),经济结构指标(5项),社会发展指标(13项),生态环境指标(3项)。

二、存在的问题

通过上述分析,不难看出,我区综合经济实力总体上在不断增强,县域经济发展中也不乏亮点,但与全市乃至全省水平相比,差距仍较大。

县域经济发展及其监测工作中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经济总量小,发展速度慢。

2008年,全区完成生产总值84.43亿元,仅为24个监测区平均生产总值(132.87亿元)的63.5%,居第17位;生产总值增速为13.2%,比24个区平均增速(17%)低3.8个百分点,居第22位。

经济总量大于汉台、阎良、耀州等七个区,增速仅高于汉台、宝塔两区。

与全省大部分区相比,还是总量小,发展较慢,加之人口基数大,致使人均水平更小。

2、工业经济发展滞后,工业化水平不高。

主要表现在:

一是工业经济总量小,区属工业比重小,企业经营规模小;二是区级财力有限,对工业扶持资金不足,缺乏龙头大企业的牵引、大项目的带动、支柱产业的支撑。

三是产业结构不合理。

三次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与全省、全市相比极不平衡。

尤其二产比全省、全市平均水平都低。

其根源在于工业基础薄弱、发展滞后,出现“短腿”现象,仅占GDP的18.6%,并呈下降趋势。

3、投资总量偏小,增长速度缓慢。

2008年,汉滨辖区城镇固定资产投资31.67亿元,仅为24个区平均投资(108.43亿元)的29.2%;较上年增长25.2%,增速比上年下降18.8个百分点,比全市平均速度低25.7个百分点。

投资总量和增速均排在24个区的第19位,分别后退1位和14位。

由于上级对汉滨的投资安排相对于经济所占比重和贡献偏少,企业融资渠道狭窄,加之地方财政财力弱等因素,导致建设资金严重短缺,严重影响投资增长速度。

4、财政困难,支持发展的能力不强。

2008年,财政总收入4.09亿元,仅为24个区平均财政总收入(16.54亿元)的24.7%,居第20位,增长速度仅14.7%,与省反馈07年增速53.9%相比,下降了39.2个百分点。

排在24个区的第21位。

主要由于现行的财政体制弱化了地方税源的增长能力;财政收支矛盾突出,而可用财力不足,资金调度相对困难;财政协调难度较大,税收成本较高;加之财政供养人口基数大,长期以来一直属于吃饭财政,致使财政困难,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能力不强。

5、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相对下降。

2008年由于受全球性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一部分外出人员返乡没有就业,从而导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的减少,转移人数占乡村劳动力的比重随之下降。

6、环境治理问题堪忧。

汉滨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又是南水北调的水源地,与其相配套的山体、植被、水源、矿产资源环境保护设施、措施尚处于初级阶段,还达不到应有的需求,压力仍然很大。

(二)县域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行政管理体制与现行统计原则存在矛盾。

由于县域经济监测要求包括辖区市直以上单位在内,而行业部门管理体制与现行“属地统计原则”不相适应,只对区属部分进行统计,而对本系统的中、省、市属单位情况不掌握,统计不全面,容易造成漏统或数据不准确。

2、少数部门领导思想不够解放,争先创优意识不强。

一是少数部门对加快发展县域经济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认识不够、信心不大,对县域经济监测工作不够重视,缺乏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对监测工作组织领导不力,致使监测指标收集渠道不全面,工作效率和数据质量不高。

二是一些部门统计人员没有严格按照县域经济监测报表制度规定的统计范围、计算口径和方法收集填报县域经济监测报表,造成多次返工。

3、行业部门报表中数出多门的问题仍较突出。

一方面个别部门上报数据与其上级主管部门上报市统计局数据不一致,既不事先与统计部门沟通协商,也不主动向上级部门汇报协调;另一方面有的行业部门当年填报的上年基数与上年上报的当年数据不一致,自相矛盾。

三、发展潜力

(一)城镇化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近几年农村人口和非农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转移,统筹了城镇建设用地,扩大了城镇发展空间。

加之省政府也出台一系列措施,将加大陕南50个建制镇基础设施建设和对大企业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建设的支持力度。

这都为拉大城市骨架、拓展城镇发展空间、加快城镇化进程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进一步激活商贸市场,壮大第三产业,有利于增加GDP总量。

针对汉滨区区位优势和产业结构的特殊性,在发展战略方面,始终坚持以实施工业强区为战略,加快工业化进程,但第三产业比重较大的优势,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中最具潜力的行业,也不可忽视。

根据08年生产总值核算资料分析,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增加值已达8.82亿元,分别超过市直以上和区属全部工业增加值的1%和26.5%,占GDP和第三产业的比重分别为10.5%和20.3%。

今年一季度批零住餐业增加值占辖区工业增加值的份量(95.3%)。

由此看来,商贸市场即将成为带动全区经济发展的不可忽视的主力军。

(三)建筑业发展步伐迅速加快,有利于提升二产的比重。

建筑业发展潜力较大,08年建筑业增加值达10.43亿元,增速17.5%,分别超过市直以上和区属全部工业增加值的19.3%和49.6%,占GDP比重为12.3%。

今年一季度比增加值增速加快到21.5%。

建筑企业充分利用了抢抓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机遇,在管理部门的大力支持与扶持下保持了快速发展,而且建筑企业资质等级也在不断提高。

四、措施及建议

面对目前形势及存在的问题,应切实采取如下措施:

(一)奋发图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

1、制定科学地发展规划,树立规划先行的理念。

一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发展全局,转变传统发展观念,在产业发展方向、产业空间布局、产业政策措施上都要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二是以科学、理性的眼光和思维充分考虑我区实际,在发展速度、发展规模、产业项目上务求实事求是,不搞形式主义;三是以坚定不移的态度执行规划,在落实规划过程中,力戒随意性和短期行为,不因一时一事的影响随意改变发展规划而追求短期效应。

2、加快工业化发展步伐,提升县域工业化水平,破解工业短腿难题。

一要按照产业化发展方向,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合理开发资源,保护环境,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按照建龙头、带基地、兴产业、富农民的思路培育壮大龙头企业。

二要坚持资源型和非资源型产业并举,大力扶持一批骨干企业,壮大支柱产业,培育知名品牌。

三要依托工业园区聚集生产要素,强化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通过全民创业壮大民营经济,壮大发展规模。

四要加快矿业开发。

积极争取国家投资,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对县域内矿产资源的详查,形成有价值的地质资料。

3、强化大项目投资力度,不断扩大投资总量规模。

一要做实做细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做好重点项目的策划、谋划和争取工作。

二要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

要紧紧抓住国家当前实施西部大开发、陕西实施陕南突破发展和扩大内需政策以及西康高速通车的利好时机,创新招商方式,拓宽招商领域,千方百计引进更多的资金,引进先进技术,使县域经济发展达到新的水平。

三要在全区形成“大抓项目和抓大项目”的氛围,通过建立健全抓项目机制和项目工作专项考核奖惩制度。

要对涉及项目的单位,实行领导分包责任制,落实具体的目标任务,同时完善项目工作考核激励办法,对在项目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实行重奖,真正把项目责任落到实处。

四要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要把环境建设作为招商引资工作的重要环节来抓,确保重点工程进度,拓宽利用外资领域,扩大外商投资规模,做好企业跟踪服务,提升投资速度。

4、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为县域经济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一是在“规模适度、布局合理、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统筹兼顾、协调发展”规划要求的基础上,坚持以城区建设为重点,着力改造小城镇,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增强城镇服务功能,带动整个城镇化的提升。

二是加强广大农村交通、通讯、供水、供电、教育、卫生、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的统一规划和建设,提高县城连接干线公路网络的公路等级,加快县乡公路、乡村道路建设。

三是加强城镇生活及工业污水、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搞好生态环境建设。

5、采取有效措施,增加财政收入。

围绕财源建设,增收节支,加快推进财政体制改革,强化税收征管,增强财政发展后劲;加强财政监督管理,整合非税收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二)齐心协力,搞好县域监测工作

1、增强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争先进位尽职尽责。

一是进一步完善统计部门内部目标责任考评制度,不断增强统计业务干部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二是分解监测指标,落实部门职责,建立监测指标负责制。

根据监测指标的统计渠道和涉及的行业主管部门,将行业发展目标责任和统计监测工作责任分解到相关部门,做到“谁主管谁抓发展,谁的上级谁协调,谁出数据谁负责”。

三是实行县域经济发展指标争先进位专项奖惩制度和县域监测工作作评比制度。

将县域经济发展指标列入对行业部门的专项考评,实行奖惩制,对某一项指标进位的,政府将给予部门一定的奖励,对某一项指标后退的,政府将给予部门惩罚。

同时对参与县域监测工作的部门和统计人员的工作情况进行评比表彰,以增强部门对县域经济发展和监测工作的大局意识和责任感。

2、加强县域监测的基层基础工作,确保监测指标源头数据质量。

一是切实提升城镇化水平。

建议由政府出面协调城建等部门进行一次建成市区、镇区界定,大范围地深入实地开展城镇人口调查,彻底划清建成区界线,摸准市区、镇区人口情况,保证城镇化率数据的准确性。

二是要尽快将全区经济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位,并将投资及项目等线索资料及时提供给统计部门。

三是区级相关部门要联合对今年固定资产新开工项目进行全面梳理排查,并在此基础上摸清省市县外资质建筑企业在我区施工的基本情况,确保建筑领域开工项目、施工单位应统尽统,不重不漏。

3、加大行业部门统计数据协调管理力度,建立和完善监测指标数据质量审核评估制度。

一是围绕GDP核算工作,加强各产业、行业部门相关指标数据的协调。

凡由行业部门负责汇总上报的与GDP核算密切相关的监测指标,主管部门要在上报前与统计部门沟通,做到“先沟通,后上报”。

二是进一步加强监测指标数据质量审核评估工作。

对于县域经济监测指标,行业主管部门要在上报前与统计部门联合审核评估,做到“先评估,后上报”。

三是各行业部门上报统计局的数据必须与其上级主管部门评估认定的数据保持一致,严禁数出多门。

 

汉滨区统计局汪慧芳

二00九年五月三十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