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化生教案刘整理解读.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358531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6.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核化生教案刘整理解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核化生教案刘整理解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核化生教案刘整理解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核化生教案刘整理解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核化生教案刘整理解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核化生教案刘整理解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核化生教案刘整理解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核化生教案刘整理解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核化生教案刘整理解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核化生教案刘整理解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核化生教案刘整理解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核化生教案刘整理解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核化生教案刘整理解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核化生教案刘整理解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核化生教案刘整理解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核化生教案刘整理解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核化生教案刘整理解读.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核化生教案刘整理解读.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核化生教案刘整理解读.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核化生教案刘整理解读.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核化生教案刘整理解读.docx

《核化生教案刘整理解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核化生教案刘整理解读.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核化生教案刘整理解读.docx

核化生教案刘整理解读

教案

 

单位

内蒙古师范大学军事教研室

类别

2核化生武器及其防护

科目

现代兵器

时间

100分钟

授课人

刘玉春

 

批准人:

年月日

 

现代兵器

学习提要

科目:

军事理论

目的:

了解核化生武器的发展概况和对作战的影响,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激发学习科学知识的热情。

内容:

一、核化生武器简介;

二、核化生武器威胁分析;

三、对核化生武器的防护对策。

时间:

100分钟

地点:

多媒体教室

要求:

一、认真学习,作好笔记;

二、自觉遵守课堂纪律;

三、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核化生武器及其防护

导课:

同学们:

▲●2011年3年11日,日本发生了9.0级大地震,地震造成福岛核电站放射性物质泄漏。

核事故引起了严重的生态灾害,核电站附近30公里范围的10多万居民被疏散,造成的经济损失无法估量,放射性物质在全球的扩散一度引起国际社会的恐慌,以至于“核电猛于虎”的观念在很多国家盛行。

可见,即使在和平与发展为时代主题,核战争危险相对较低的今天,我们面临的核化生威胁并没有消失。

更何况,天灾可防,人事难料。

军事大国依靠核威慑的基本战略并未改变;核化生武器依然拥有庞大库存;核化生武器与技术扩散有蔓延之势;各种分裂势力、恐怖势力和极端势力利用核化生武器及其材料不断制造破坏性事件,致使世界核化生环境变得更加复杂。

因此,深刻认识世界核化生武器的现状、发展及对我国安全构成的威胁与影响,掌握应对核化生威胁的有效措施,保持和提高核化生防护能力显得越来越重要。

今天,我就给大家介绍核化生武器及核化生防护的基本知识。

下面讲三个问题:

一、核化生武器简介;

二、核化生武器威胁分析;

三、对核化生武器的防护对策。

▲一、核化生武器基础知识

(一)核武器

▲1.核武器的概念和基本类型

核武器是利用重原子核链式裂变反应或轻原子核自持聚变反应瞬间放出的巨大能量,产生爆炸作用,具有大规模杀伤破坏效应的武器的统称。

核武器的威力用“TNT当量”(简称当量)来表示。

如当量为两万吨的原子弹,爆炸时放出的能量,相当于两万吨TNT炸药爆炸时放出的能量。

核武器的爆炸方式一般有空中爆炸(简称空爆)和地面(水面)爆炸(简称地爆)两种方式,有时也可采取地下(水下)爆炸。

空爆杀伤破坏范围大、程度轻,主要用于杀伤破坏地面有生力量、武器装备、交通枢纽等目标;地爆杀伤破坏范围小、程度重,主要用于破坏地下坚固工事及主要装备等目标。

核武器的类型主要包括原子弹、氢弹、中子弹等。

▲●

(1)原子弹

原子弹是利用易裂变重原子发生裂变链式反应,瞬间释放出巨大能量,造成杀伤破坏作用的核武器,也称为裂变弹。

原子弹的威力通常为几百至几万吨级TNT当量。

1945年7月6日,美国在新墨西哥州进行首次原子弹试验爆炸成功,成为世界上最早掌握核武器的国家。

同年8月6日、9日,美军向日本广岛、长崎分别投掷了一枚原子弹,造成20多万人员伤亡,震惊了世界。

此后,相继有苏联、英国、法国试爆成功。

我国的第一颗原子弹于1964年10月16日爆炸成功。

▲各国首次原子弹试爆时间

国别

原子弹爆炸时间

美国

1945年7月6日

前苏联

1949年8月29日

英国

1952年10月3日

法国

1960年2月13日

中国

1964年10月6日

印度

1974年5月18日

原子弹可以由不同的运载工具携载而成为核导弹、核航弹、核地雷或核炮弹。

1945年8月,美国用飞机投放到日本广岛和长崎的“小男孩”、“胖子”就属于核航弹。

▲●

(2)氢弹

氢弹主要是利用氘、氚等轻原子核的聚变反应,瞬时释放出的巨大能量,造成杀伤破坏作用的核武器,又称聚变弹。

由于轻核聚变反应要在极高的温度下才能进行,所以氢弹还被称为热核弹。

●氢弹的威力比原子弹大得多,可达几千万吨TNT当量。

▲1952年10月31日,美国在太平洋比基尼岛核试验基地爆炸成功了世界上的第一颗氢弹。

1967年6月17日,我国成功地进行了一次300万吨级的氢弹试验。

从原子弹到氢弹的成功研制,美国人用了7年的时间,而我国仅用了不到三年的时间。

各国首次氢弹试爆时间

国别

原子弹爆炸时间

美国

1952年7月6日

前苏联

1953年8月12日

英国

1957年5月15日

法国

1968年8月24日

中国

1967年6月17日

▲●(3)中子弹

中子弹是以高能中子辐射为主要杀伤因素,且相对减弱冲击波和光辐射效应的一种特殊设计的小型氢弹,又称为增强辐射弹。

它的主要特点是当量小、中子的能量高、数量多、放射性沾染轻。

一般中子弹的当量不大于3千吨TNT当量。

中子弹主要是以高能量中子辐射来起杀伤作用,其贯穿能力强,杀伤范围大,能够穿透坦克装甲和一定的工事防护层杀伤人员。

1977年6月,美国宣布研制出以贯穿辐射为杀伤方式的中子弹。

此后,各国也相继投入研制威力更大而形式多样化的第三代核武器。

2、核武器分类

(1)按结构原理划分:

核武器,从1945年7月16日,美国进行的第一次核爆炸试验到现在,已发展到第三代;第一代(40——50年代)是原子弹(裂变);第二代(60——70年代)是氢弹(聚变);第三代(80年代以后)是中子弹。

并向小型、多弹头、高精度、威力大的方向发展。

(“小男孩”身高3米,腰围2米2,体重4吨;现在的核弹,长36厘米,直径13厘米,重25公斤。

(2)按作战使用划分:

战略核武器战术核武器

(3)按当量大小划分:

百吨级千吨级万吨级

十万吨级百万吨级千万吨级

(4)按投放方式划分:

核导弹核炸弹核炮弹

核地雷核鱼雷核深水炸弹

3、核爆炸方式

核爆炸方式通常分为:

地(水)面爆炸

地(水)下爆炸

空中爆炸—低空爆炸中空爆炸

高空爆炸超高空爆炸

核武器的爆炸方式,是用比例爆高(简称比高)的大小来区分的。

比高就是实际爆炸高度(米)与爆炸当量(千吨)立方根的比值。

核武器的爆炸方式,通常分为空中爆炸、地面(水面)爆炸和地下(水下)爆炸。

而空中爆炸,又分为低空爆炸、中空爆炸、高空爆炸和超高空爆炸。

判明爆炸方式,对于分析核袭击造成的杀伤破坏和地面放射性沾染情况,有重要意义。

(1)地下(水下)爆炸

在地面(水面)以下的爆炸,称为地下(水下)爆炸。

比高小于0。

地下爆炸一般用于破坏地下目标,并造成弹坑以形成障碍。

深度较浅的地下爆炸可造成严重的放射性沾染。

水下爆炸主要用于破坏水面和水下舰艇、水中设施等,也会在一定范围内造成放射性沾染。

(2)地面(水面)爆炸

核爆炸形成的火球接触地面(水面)的爆炸,称为地面(水面)爆炸(简称地爆)。

比高等于或大于0,但小于60。

地面爆炸,主要用于破坏地面和浅地下的坚固目标。

并造成严重的放射性沾染。

触地爆炸还能造成弹坑。

(3)空中爆炸

就是火球不接触地面的爆炸。

根据核爆炸的杀伤破坏效果,分为四种方式。

低空爆炸、中空爆炸、高空爆炸、超高空爆炸。

①低空爆炸——比高为60~120的核爆炸。

此种爆炸,对破坏较坚固的地面目标能达到较好的效果,同时还可能造成一定程度的地面放射性沾染。

②中空爆炸——比高为120~200的核爆炸,此种爆炸,对于杀伤地面上的暴露人员和破坏不太坚固的地面目标效果较好,不会形成影响部队行动的地面放射性沾染。

③高空爆炸——比高为200~250的核爆炸,此种爆炸,对于杀伤地面上的暴露人员和破坏脆弱目标(如飞机等)的范围较大,而且不会形成地面放射性沾染。

④超高空爆炸——这种爆炸,爆炸高度通常在几十千米以上。

它主要用于摧毁飞行中的导弹、火箭和高空飞行器(如卫星)等,以及利用核电磁脉冲效来干扰、破坏敌方的通信联系和电气、电子设备。

4、核爆炸景象

核爆炸景象通常出现闪光、火球、尘柱、蘑菇状烟云和巨响。

首行讲讲空中核爆炸的景象:

(1)空中核爆炸的景象

①闪光:

核爆炸时,立即出现强烈耀眼的闪光。

闪光以每秒钟30万千米的速度何外传播,在几十千米,甚至几百千米的范围内都可以观察到。

闪光是核爆炸后最早出现的明显信号。

②火球:

闪光过后,在爆炸处立即出现一个明亮的高温、高压火球。

火球形成初期,体积较小。

在高温、高压的作用下,火球迅速膨胀、上升,同时也逐渐降温、变暗。

到后期成为烟云。

③尘柱、蘑菇状烟云:

火球冷却后,变成灰白色的烟云。

烟云继续上升。

在烟云上升的同时,从地面吸起的尘土形成一股尘柱。

这股尘柱速度上升,追及烟云,形成核爆炸所特有的高大的蘑菇状烟云。

当比高在200以上的核爆炸,尘柱和烟云一般不相连接。

烟云的上升速度随当量的增大而加快。

因此,可以根据不同时刻的烟云高度确定核爆炸当量。

④巨响:

核爆炸时,产生巨大的响声,可以在数十千米远的距离上听到。

当量越大,听到响声的距离越远。

(2)地面(水面)核爆炸的景象

地面(水面)核爆炸的景象与空中爆炸相似,所不同的是:

火球接触地面(水面),近似半球形。

由于火球接触地面(水面),核爆炸的能量比空爆时集中,因此,闪光持续时间、火球发光时间和最大半径都比空爆有所增加。

(3)地下核爆炸的景象

地下爆炸时,通常看不见闪光和火球。

由于火球在土壤中猛烈地膨胀,产生了强烈的地震波,所以,在一定距离上能感觉到强烈的地震。

(4)水下核爆炸的景象

水下爆炸时,发光的时间极短(一般只有千分之几秒左右),在近距离上可以看到一个明亮的发光区。

火球迅速冷却成高温、高压的气泡,向外猛烈膨胀,产生水中冲击波。

当气泡上升,冲出水面时,在爆炸点涌起一股浪花翻腾的水柱。

水下爆炸时,还能听到低沉的爆炸响声。

4、核武器杀伤破坏作用

核武器爆炸产生的杀伤破坏因素主要有光(热)辐射、冲击波、早期核辐射、核电磁脉冲和放射性沾染等,它们将对人、畜和物体造成杀伤破坏作用。

前三种因素的作用时间都在几十秒之内,核电磁脉冲的作用时间不超过几百微妙,它们是核爆炸产生的在较短时间内起杀伤破坏作用的因素,统称为瞬时杀伤破坏因素;放射性沾染的作用时间可持续几天,甚至更长的时间。

(1)光(热)辐射

定义:

光(热)辐射是核爆炸瞬间造成几千万度高温发射的闪光和形成的火球产生的光和热辐射。

特点:

直线传播;传播速度快(光速);作用时间短(可持续零点几秒~几十秒)。

现在已知的热源中,只有太阳能够和它相比。

核爆炸的光辐射比太阳还亮,施放的热量是太阳施放的热量的10000倍。

可使人员皮肤烧伤,眼睛致盲,物体熔化或燃烧。

(大家知不知道太阳中心的温度是多少度?

太阳中心的温度约2000万度,表面温度呢?

约6000度,而核爆炸火球内部的温度高达3—4000万度,火球表面温度可达8000度。

(2)早期核辐射

形同X射线,就是核爆炸最初几十秒内放出的丙种射线和中子流。

同学们知道,人员一次全身照射量小于50拉德,(医学上叫伦琴,1伦=0.9拉德)不会得放射病。

平时我们上医院,照一次X光片,吸收的剂量仅为:

0.5—1拉德。

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但核爆炸瞬间,放射的剂量高达百万拉德。

人员吸收的剂量不同,会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

如吸收的剂量为100—200拉德,为轻度急性放射病。

虽有疲乏、头昏、恶心脱发等症状,适当休息,可以恢复;如吸收的剂量为350—550拉德,为重度急性放射病,会出现咳血、吐血、便血等出血症状和胃肠功能紊乱,有些人因全身衰弱而死亡

(3)冲击波

被称为“死亡之风”,是核爆炸产生的高速、高压气浪。

它是由高温高压火球猛烈的膨胀,急剧地压缩周围空气而形成的。

其“高压”气浪,形成的“超压”作用,使人体器官破裂;巨大的“动压”,使房屋倒塌、物体毁坏。

如:

3万吨级的原子弹在空中爆炸时,距爆心投影点800米处,压缩区内气流的运动速度可达200米/秒。

我们知道,10级狂风的风速只有28米/秒,台风的风速也不过是40—50米/秒。

由此可见冲击波的破坏力。

(4)核电磁脉冲

定义:

核爆炸瞬间释放的γ、X射线与其周围介质相互作用产生的瞬时脉冲电磁场。

特点:

电场强度高(105伏/米);频域宽(从零至数百兆赫);传播速度快(光速);传播距离远(超高空核爆炸可达数千公里)。

作用:

能干扰和损伤无线电电子系统、供电系统等。

(打“海盘车”核试验画面)

如:

美在约翰斯顿岛进行的,代号为“海盘车”,当量为140万吨核试验,距爆心1000公里的檀香山,造成1000个报警器同时报警,所有的继电器、变压器像爆米花一样被烧毁,线路中断,路灯熄灭。

(5)放射性沾染

定义:

核爆炸后产生的裂变物质、剩余核装料和感生放射性物质等对人、畜、物体以及生态环境造成的污染。

特点:

作用时间长(几小时、几星期甚至更长);作用范围较大。

作用:

可通过外照射和内照射使人、畜得放射病;使物体产生感生放射性而影响使用。

(打广岛遭原子弹轰炸后造成的沾染的画面)

如:

广岛遭原子弹轰炸后的一周内,约有37000人进入该市执行抢救、抢修任务,结果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射线伤害。

(二)化学武器简介

1、化学武器定义

化学武器是指以化学毒剂的毒害作用杀伤有生力量,迟滞、困扰敌方军事行动的各种武器、器材的总称。

包括装有化学毒剂或毒剂前体的炮弹、航空炸弹、火箭弹、导弹弹头、地雷以及航空布洒器等施放器材。

(打橙剂画面)

毁坏植物的有毒物质如:

橙剂,(二恶英)61年至71年间,美军在越南累遭败绩,对山岳丛林地,一筹莫展,于是想出“绝招”,对越南的森林投下了1900万加仑除草剂,其中,就有1200万加仑橙剂(也称落叶剂)。

美军想利用这种物质毁坏越南的森林和粮食供应,结果是森林没被毁,却以人的健康和生命为代价。

10年间,受污染者达100多万人,有50多万受害者死亡。

并危害了5万多参加过越战的美国老兵、65万越南人及他们的后代,造成先天畸形,皮肤病、神经疾病、癌症等。

2、化学毒剂分类P288

按毒害作用分为:

神经性毒剂糜烂性毒剂全身中毒性毒窒息性毒剂失能性毒剂

(1)神经性毒剂:

是破坏神经系统正常功能的毒剂。

主要有沙林、梭曼、塔崩、维埃克斯。

(打日本东京地铁沙林中毒事件课件)

   如沙林中毒症状:

可归纳为:

“三流四缩”,三流:

流口水、流汗、流泪;四缩:

瞳孔缩小、呼吸道收缩、胃肠道收缩、肌肉收缩。

最后呼吸停止而死亡。

(打糜烂性毒剂课件)

  

(2)糜烂性毒剂:

是使细胞坏死、组织溃烂的毒剂。

主要有芥子气、路易氏气,芥路混合毒剂。

同学们对齐齐哈尔“8.4染毒事件印象深刻。

(打齐齐哈尔“8.4染毒事件课件)

   如:

齐齐哈尔“8.4染毒事件的毒剂,就属芥子气,皮肤染毒后,经2至6小时潜伏期,染毒处红肿、痒痛、开始起珍珠状小水泡、后来连成大水泡,尔后溃烂数月不好。

造成了1人死亡,41受伤。

(打全身中毒性毒剂课件)

  (3)全身中毒性毒剂:

是破坏组织细胞氧化功能,使全身缺氧的毒剂。

主要有氢氰酸、氯化氰。

如氢氰酸,主要通过呼吸道吸入中毒,中毒后迅速出现口舌麻木、头痛头晕、呼吸困难、眼球突出、瞳孔散大、皮肤呈红色、强烈抽筋,角弓反张等症状。

若不及时抡救,因心脏停止跳动而死亡。

(打窒息性毒剂课件)

  (4)窒息性毒剂:

是伤害肺部使人员缺氧窒息的毒剂。

主要有光气。

光气通过呼吸器官进入人体伤害肺部,引起肺水肿,使肺吸不进氧气也排不出二氧化碳,造成缺氧窒息,剧烈咳嗽并大量吐带有淡红色泡沫状痰等症状,若抡救不及时,因肺水肿而死亡。

  (打石家庄日军遗弃的52枚光气弹课件)

   如:

91年5月在石家庄发现的日军遗弃的52枚毒气弹,就属光气弹。

造成20多人受伤,学生被迫停课。

(打失能性毒剂课件)

   (5)失能性毒剂:

是使人的思维和运动机能发生障碍,暂时失去战斗能力的毒剂。

如毕兹,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后,中毒半小时后出现头晕、心跳加快、瞳孔散大、精神错乱、不该射击到处打枪,战车到处开,不该冲锋他冲锋,战场混乱无法控制,中毒重的身体瘫痪、昏睡等。

   (打莫斯科剧院的人质事件课件)

   如:

俄军特种部队,使用了暂时类似毕兹的失能性毒剂,解决了莫斯科剧院的人质事件。

当时因施放的量没掌握好,加之渠道不畅,解药没能及时跟上,造成包括劫持者及人质在内,共128人死亡。

(打刺激性毒剂课件)

   (6)刺激性剂:

是直接刺激眼睛、上呼吸道和皮肤的一类化学物质,又称控制剂。

主要有苯氯乙酮、亚当氏气、西埃斯、西阿尔。

如苯氯乙酮,主要造成烟状使空气染毒,也可使粉状使地面染毒。

主要刺激眼睛,引起流泪;浓度高时皮肤刺痒、辣痛。

   如:

用于驱散人群的“摧泪瓦斯”就属此类毒剂。

按杀伤作用持续时间分为:

暂时性毒剂持久性毒剂

按杀伤作用效果分为:

致死性毒剂非致死性毒剂

3、化学武器特点

(1)剧毒性。

以化学毒剂的毒害作用杀伤人、畜,因而救治较复杂。

(2)多样性。

具有多种毒害作用,且伤害途径多。

(3)空间流动性。

能使较大范围的空气和地面染毒,毒剂云团和染毒空气能随风流动,扩散到一定地域,造成更大范围的杀伤。

(4)持续性。

可使空气、地面、物体、粮食和水源等染毒,故杀伤持续时间较长,短者几分钟,长者几天甚至几周。

(5)局限性。

主要是受气象、地形条件影响大。

气温过高和过低、近地面风向和风速、下雨和下雪、地形及地物等对其杀伤作用都有明显的影响。

(三)生物武器简介

1、生物武器定义

生物武器是以生物战剂杀伤人、畜和毁坏植物的武器。

包括装有生物战剂的炮弹、航空炸弹、火箭弹、导弹弹头和航空布洒器等。

也可叫做“细菌武器”。

是一种“杀人不见血”的武器。

讲到这,同学们自然就想起了“731”部队,(打“731”部队画面)是日本法西斯在1935年侵略我国期间,在哈尔滨的东南侧一个叫“平房”的地方,修建的专门制造生物武器的细菌工厂。

每月能生产300公斤的鼠疫菌、500—600公斤的炭疽菌或1000公斤霍乱菌。

跳蚤200公斤(每公斤跳蚤约300万个)和大量的老鼠。

并在哈尔滨西北侧的安达县,设立了试验场,并附设了监狱,关押了许多的抗日爱国者。

日本法西斯分子残酷地用中国的爱国者来进行细菌武器试验。

仅40年到45年,在这个试验场里,就有1500人惨遭杀害。

(打试验画面)41年在常德,日军用飞机空投了带鼠疫杆菌的跳蚤,导致成千上万的平民死亡,有一个390人的村子,除1人在外打工外,全部被害。

按比较保守的统计,至少有80多万中国人死于日军的细菌战,侵华日军在中国犯下了滔天罪行,中华民族有义务追究侵华日军反人类的战争责任,维护被日军细菌战残害的无辜同胞的尊严和权利。

日本当局,不能抹杀这段历史,对受害者理应给予道歉和经济赔偿!

2、生物战剂分类P294

按形态和病理分为:

细菌病毒立克次体

衣原体毒素真菌

①细菌类:

打细菌课件的画面)

   细菌是一种单细胞生物,体积很小,通常以微米来计算(1微米等于1/1000毫米),它们的大小不一致,如杆菌长约2-3微米,宽0.5——1微米。

细菌的种类很多,从形状上看,圆球状的叫球菌,杆状的叫杆菌,弧形的叫弧菌。

用做生物战剂的主要有:

鼠疫杆菌、霍乱弧菌、炭疽杆菌、类鼻疽杆菌、野兔热杆菌、布氏杆菌、军团杆菌等。

细菌繁殖力极强,如大肠杆菌,繁殖一代只需20分钟,一个细菌在24小时后就可繁殖出40万亿亿(4X10的21次方)个细菌。

症状反应明显,当该菌经呼吸道侵入人的机体后,迅速繁殖,并经血管扩散到全身,使患者除发烧外,还有咳嗽、胸疼、血痰、呼吸困难、皮肤紫绀(红黑色)等症状,如不及时治疗,患者剧烈头痛、呕吐、胡说、以致昏迷,,2—3天就会死亡。

  (打佛罗里达州的“炭疽菌事件”课件)如大家熟悉的美国佛罗里达州的一名邮差:

史蒂文斯,在2001年10月5日,出于好奇,私自拆开了一封寄给美国女歌星珍妮佛.洛佩兹的古怪情书,而被藏在信中的炭疽感染,他也是被炭疽杆菌恐怖袭击而死亡的第一人。

曾使美国上、下,一度产生恐慌,相信大家印象深刻。

这也论证了两句明言:

“路边的野花采不得,别人的东西摸不得!

②病毒类:

(打病毒类课件的画面)

   病毒是生物战剂中最小的,它以毫微米计(1毫微米等于1/1000微米),各种病毒的大小介于50—250毫微米之间。

它是靠人或动物的活细胞里的营养物质维持生命。

使人得病的病毒种类很多,用做生物战剂的主要有:

天花病毒、黄热病毒、委内瑞拉马脑炎病毒、东方马脑炎病毒、西方马脑炎病毒、森林脑炎病毒、裂谷热病毒、登革病毒、拉沙病毒等。

如:

马脑炎病毒,患者会发烧、头痛、肌肉痛、骨头痛,有些病人还有昏睡、抽风、腿麻、眼斜等脑炎症状。

用抗菌素不起作用,是一种比较利害的生物武器。

③立克次体类:

(打立克次体类课件的画面)

   立克次体类,是美国洛山矶的一名叫立克次的医生,在1909年发现一种比细菌小一点,比病毒大一点的微生物,因此取名为立克次体。

它必须在活细胞内生活繁殖,立克次体引起的病很多,如伤寒、寇热病等,得这些病的病人持续增长发高烧,周身出皮疹,嗜睡甚至昏迷。

用做生物战剂的主要有:

寇热立克次体、立氏立克次体、普氏立克次体等。

除此之外,还有;

④依原体类:

(打依原体类课件的画面)

   依原体是寄生在细胞内的一种维生物,它广泛寄生于人和动物。

如鹦鹉热,是一种急性传染病,与“非典型肺炎”相似,也称为鸟疫衣原体。

引起的常见疾病为沙眼。

⑤毒素类:

(打毒素类课件的画面)

   毒素是有细菌产生的。

是动、植物和微生物产生有毒化学物质,是没有生命的蛋白质。

主要有肉毒杆菌毒素和葡萄球菌肠毒素。

⑥真菌类:

(打真菌类课件的画面)

   真菌可分浅部和深部两类,浅部侵害皮肤、毛发如脚癣、头癣。

深部侵害内脏和皮下组织,使肺部发生病变,形成空洞。

有的发展为脑膜炎。

按毒害效果分为:

失能性战剂与致死性战剂

传染性战剂与非传染性战剂

3、生物武器特点P294

(1)治病力强,具有传染性;

(2)污染面积大,危害时间长;

(3)传染途径多,不易被侦察发现;

(4)只伤害生物,没有立即杀伤作用;

(5)受气象、地形等多种自然条件影响较大。

通过以上的介绍,同学们是否可得出这样一个结论:

“核、化、生武器是威胁人类生命和生态环境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是全人类的大敌,应该全面禁止研制、生产、扩散核、化、生武器”。

但目前不但未能禁止,反而更新换代,更加扩散,甚至处于失控的状态,而且时时刻刻都在威胁着我们。

为什么会出现失控局面?

这就是我要介绍的第二个问题。

二、核化生武器威胁分析

要构成威胁,必需具备三个要素:

一是要有威胁别人的物质基础(即核化生武器);二是要确有使用这种武器的决心(政策);三是要让被威胁者知道可威慑者的实力和使用的决心。

从这三个要素看,我们正面临严重的威胁。

其威胁要素主要来自5个方面:

(请同学们记一下:

4、核化生武器的威胁主要来自哪几个方面?

(一)军事强国拥有强大的核化生武器库

(打核武器数据画面)

   1、核武器超饱和

1990以前,美装备核弹33000枚、俄28423枚、英国686枚、法国514枚。

到1998年,仍服役的核武器,美11876枚、俄21250枚、英192枚、法449枚。

到2008年,美俄签署的削减战略核武器协议如果能够实现,仍然给美、俄将各留下3000-3500个核弹头,大大超过纯威慑力量的需要。

如按当量来计算,全球每个人的头顶上都悬挂了相当于10多吨梯恩梯炸药的核武器;

   2、化学武器难以销毁

(打化学武器数据画面)

美国宣布有化学武器30000多吨,俄国40000多吨,他们的毒剂远不只这个数,公约生效后,按公约规定美俄需10-15年才能销毁完,在15年销毁期内仍将拥有别国无法相比的化学武器。

   美俄销毁化学武器各需要150亿多美元,俄罗斯表示目前没有能力销毁化学武器,据《真理报》报道:

“即使总统和议会批准全面禁止化学武

器公约,仍难预料俄完成销毁化学武器将会拖至何年何月”。

美俄还贮备大量的二元化学武器。

这些化学武器还不在销毁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