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岳圆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及课程开发的研究与实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5361032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9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王岳圆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及课程开发的研究与实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王岳圆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及课程开发的研究与实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王岳圆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及课程开发的研究与实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王岳圆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及课程开发的研究与实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王岳圆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及课程开发的研究与实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王岳圆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及课程开发的研究与实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王岳圆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及课程开发的研究与实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王岳圆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及课程开发的研究与实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王岳圆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及课程开发的研究与实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王岳圆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及课程开发的研究与实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王岳圆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及课程开发的研究与实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王岳圆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及课程开发的研究与实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目前,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与企业的合作还处于探索阶段,各种保障机制还未建立或尚不完善,只有少数毕业生真正实现了“订单式”培养。

3.适应新技术发展的专业课程体系有待进一步构建和完善

现行的专业课程体系模块化不够鲜明,部分内容有交叉的课程还需进一步整合优化,基于工作过程的系统化课程的开发仍需继续加大力度。

4.“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仍需加强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关键,是要有一支能够工学结合的教师队伍。

我校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专任教师数量严重不足,专业教学团队的人员结构和素质结构需要不断完善,行业企业的技术骨干、能工巧匠讲授专业课和指导实践环节教学的比例仍需加大。

二、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规划与实施

1.专业定位

本专业立足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前沿,以及机电一体化与工业自动化控制技术在行业企业的最新应用动态,专业建设发展与行业技术发展力求保持同步。

根据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以就业为导向,工学结合,突出特色培养,为吉林省经济发展提供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人才支持。

专业建设与地方经济特点相结合,针对长春、吉林、四平地区的企业规模与产业结构,面向我省机电行业的中小企业,生产一线技术岗位,侧重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应用与维护等相关专业领域的专门技术能力人才的培养。

2.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适应四平及周边地区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趋势,重新确立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专业定位,围绕机电专业的职业岗位要求,重构课程体系;

引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融入职业技能鉴定要求,以培养企业实用人才为目标,大力开发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专业课程;

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构建“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双证融合”的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体系,以学生掌握岗位职业能力为要求,全面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

把学生的学习过程融于虚拟工作环境、仿真工作环境、生产性工作环境、顶岗实习工作环境中,形成“寓学于工、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3.专业建设目标

(1)以培养学生岗位职业能力为目标,带动专业“寓学于工”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完善;

(2)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以能力为主线、双证融合”的生产型学习课程体系,并施行项目化教学和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方法。

(3)采取多种方式,提高教师的职业能力,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和打造专兼结合的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

(4)创新体制机制,加快“校中厂”、“厂中校”的建设步伐,建设主体多元化的实习实训基地,完善并改革运行模式,突出职业能力培养;

(5)专业教师全员参与,积极开展技术创新服务和社会培训活动,提升专业工学结合的水平,促进专业的教育教学水平,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达到区域领先。

4.改革举措与保障措施

改革举措:

(1)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创新合作办学体制机制,继续通过建设主体多元化的方法,通过校企深度融合,加强和完善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合作企业形成紧密的办学联合体。

全面配合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提高专业的社会服务能力,推进合作育人、合作发展。

(2)以岗位需求为目标,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完善“寓学于工、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3)大力开发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课程体系,引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开发专业课程,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强化“三带四环节”渐进式技能培养体系,有计划地进行行动导向的专业核心课程教材和优质教学资源库建设。

(4)在“校中厂”、“厂中校”过程中,不断完善专业教学团队的人员结构和素质结构,加大行业企业的技术骨干、能工巧匠讲授专业课和指导实践环节教学的比例,通过专职教师职业技能培养和进工厂挂职锻炼,提高教学团队的岗位实践能力,使双师素质专业教师比例达到90%以上。

(5)完善教学质量体系等过程保障体系,促进培养工作的高质量和培养人才的高水平。

(6)增强区域服务辐射能力。

积极开展社会服务,在对外培训、职业技能鉴定等方面有所突破。

通过与企业交流平台的建设,加强信息交流与技术合作。

保障措施:

(1)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的组织保障

成立机电一体化技术校企合作委员会和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实现校企合作组织保障。

落实学院校企合作人才共育机制,以企业参与教学、兼职教师聘任、教学内容更新、先进技术共享、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和促进学生就业为核心,针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社会服务能力建设”五个建设项目制订系级层面校企合作实施细则及两个运行制度,建立制度保障。

(2)资金保障

专业建设项目资金共60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经费300万元,地方政府配套经费150万元,学院自筹经费50万元,行业投入100万元。

建设过程中,按照《四平职业大学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四平职业大学招标采购管理办法》及相关财务管理规定,严格执行建设项目预算,合理有效使用各项建设经费,对建设项目的实施、资金投向及年度资金调度安排、固定资产购置(建设)实行全过程管理,确保如期保质完成建设目标。

(3)建立并完善质量监控体系。

深化教学管理、质量控制体系,制定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师工作手册,对教材、授课内容、授课过程、技能训练等方面细化要求,通过教学质量监控,保证教师任务按质按量适时完成。

通过深入的市场调研,通过行业专家、能工巧匠、教育专家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认真细致的工作,保证人才培养方案适应岗位工作要求;

实行双师化教学团队全面参与授课和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保证行动导向的课程体系实施,实现“寓学于工”人才培养,确保教学改革的成功。

有选择地吸收部分毕业生和在校生参与教学改革,尊重学生的认知观念、体现学生的学习诉求,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注重毕业生就业单位和社会评价,及时收集社会评价、上级主管部门的评价、企业评价、行业评价与学校内部教学督导与评估等信息,建立反馈机制,积极调整教学内容和培养方法,培养高素质机电人才,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建设社会服务。

三、“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新型课程体系的构建与核心课程开发

1.构建“以能力为主线、双证融合”的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

根据确定的职业岗位群,先分析其典型的工作任务,进而得出完成典型工作任务所对应的职业能力。

结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要求,按照职业成长规律与学习规律,将职业能力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进行整合,归纳出相应的行动领域,再转换为学习领域课程。

从职业岗位能力分析入手,以“机电设备的安装、调试和维修能力培养”为核心,构建“以能力为主线、双证融合的”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

职业能力与学习领域分析如下表3-1所示:

表3-1职业能力与学习领域分析

职业岗位

及岗位群

职业

能力

行动领域

(岗位能力要求)

学习领域

(对应课程)

自动化生产线的调试与维护人员

自动化生产线调试与维护能力

1、具备常规电子电气设备的使用、安装能力

2、具备电子电气设备故障、诊断及处理能力

1、电工电子技术

2、传感器检测技术

3、单片机控制技术

4、PLC与组态

5、自动化生产线综合实训

生产一线服务人员

生产一线的操作能力

1、熟悉CAD/CAM编程软件的用法

2、掌握常用金属材料的一般机械性能与加工工艺

3、熟悉常用金属切削机床的操作

1、机械制图与AUTOCAD

2、机械设计基础

3、机械制造技术

4、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

5、数控机床故障诊断

与维护

6、机床电气控制与PLC

7、机电设备的安装与调试

机电产品的制造加工

机电产品的加工、装配

1、了解机械产品的生产过程

2、了解机械加工流程

机电产品的组装、调试;

机电设备的操作、维护人员

机电产品的组装、调试与维护

1、熟练掌握机床电气设备的原理与维护能力

2、熟练掌握常用数控设备的原理与维护能力

生产现场工艺技术人员

机械加工工艺编程

1、掌握典型零件的加工工艺及机电产品的常规装配工艺能力

2、初步具有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编制能力

1、机电设备维修

2、机电专业英语

3、企业质量管理与控制技术(选修)

机电产品的销售、技术服务、检验与管理人员

机电产品的销售、售后服务

1、具有对机电产品的质量管理与控制意识

2、具有优良的职业道德、团队合作精神和公关能力

2.核心课程的开发

针对专业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与四平九州广电、高斯达纳米材料有限公司、英力建筑机械设备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以项目为导向,设计课程内容,重点建设《机床电气控制与PLC》、《机电设备维修》、《自动化生产线综合实训》、《单片机控制技术》等4门“教-学-做一体化”的优质核心课程。

图3-2-1专业核心课程的构建

核心课程的构建思路如图3-2-1所示,具体说明如下:

(1)依据职业岗位要求,与企业专家共同制定课程标准;

(2)按照职业标准,将岗位能力分解为若干个能力模块;

(3)结合生产实际和能力训练要求,开发相应的项目任务;

(4)制定融合职业标准和行业标准的能力训练模块考核标准、考核方法;

(5)编写适合在生产性实训基地开展教学的工学结合校本教材;

(6)建立学校、学生、企业三方评价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以《自动化生产线综合实训》课程为例,设置教学内容,如下表3-2所示:

表3-2《自动化生产线综合实训》课程教学内容设计

 

 

领域

自动化生产线综合实训

学习情境1

皮带输送机的安装与调试

任务一:

拆装皮带输送机机架

学习情境6

搬运机械手的动作程序

编写并调试机械手搬运工件的控制程序

任务二:

安装皮带输送机

编写并调试机械手高效搬运工件的控制程序

学习情境2

皮带输送机的调速

调试手动调速的皮带输送机

学习情境7

供料与搬运

安装与调试生产线的进入环节

调试自动调速的皮带输送机

编写和调试送料与搬运装置的控制程序

学习情境3

工件的识别

调试工件识别的装置

学习情境8

触摸屏的应用

用触摸屏控制皮带输送机运行

调试带指示的工件识别装置

用触摸屏监控工件数量

学习情境4

工件的分拣

安装与调试工件分拣装置

学习情境9

机电一体化设备的自检和报警功能

组装与调试具有自检功能的零件加工线

调试工件分拣与包装装置

编写具有报警功能的零件加工线控制程序

学习情境5

气动机械手的组装与调试

拆装气动机械手

学习情境10机电一体化设备多种工作方式

调试有两种分拣方式的分拣设备

调试气动机械手

调试多种运行方式的生产设备

四、结语

在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改革和实践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足有待进一步探索。

有些课程内容还有待进一步整合和完善,与之相配套的教材也需要加紧建设;

专任教师实践动手能力和科研水平还需进一步的提高;

在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同时,需要进一步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究先进技术的兴趣。

21世纪的中国将需要一大批掌握先进制造技术,能从事数控机床、加工中心、工业机器人以及其他机电一体化设备和产品的设计、开发、编程和操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我们将紧紧抓住人才需求变化的大趋势,准确定位,把握市场及时调整人才培养计划,使得教学紧跟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变化的趋势,为培养出符合机电一体化技术岗位实际需要的高素质人才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叶茎.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建设与改革[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29)

[2]刘力.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新探[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9,11

[3] 

张洪涛.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与课程体系的构建[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5)

[4] 

王红梅.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改革浅探[J].科技信息,2013,7

[5]陈为;

范骏.以就业为导向的机电一体化专业设置与专业建设研究[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6

投稿日期:

2014-3-10

作者简介:

王岳圆(1977—),女,吉林四平,副教授,研究方向:

机电一体化、电气技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