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361048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小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小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小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小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小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小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Word下载.docx

《小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Word下载.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Word下载.docx

小学生正处于心理与行为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迫切需要更多的交往,渴望与外部世界发生更多的联系。

现在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由于他们在家庭中的地位具有特殊性,没有与兄弟姐妹共同生活的经验。

因此,他们不善于体验共同享受的欢乐,缺乏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作为未来人才的培育者,放手让学生学会人际交往,责无旁贷。

(二)人际交往的概念及其理论基础

1.概念

[1]人际交往就是指在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为了达到彼此传递思想、交换信息、表达情感、满足需要等目的,通过一定的方式实现心理上的沟通和行为上的相互作用。

2.理论基础

马克思曾说过:

“人的发展取决于直接和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

”1998年,我国心理学工作者陈仙梅对中小学生的人际关系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表明班级中的人际关系对于班集体的气氛具有重大影响。

如果班级中同学都有知心朋友,大家和睦相处,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那么就会形成良好的集体心理气氛,再者,一个学生在人际关系中的地位,对他的心情和行为举止有较大的影响,如果一个人处于受欢迎的地位,人际关系好,那就会内心充满自信,具有幸福感,情绪高涨,精神振奋;

反之,如果在学校中处于被孤立与嫌弃的地位,那么就会产生自卑心理,学习热情降低,情绪低落,甚至产生对抗心理和违法行为。

事实证明,加强引导,在班级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教师尤其是班主任的一项重要任务。

(三)意义

对小学生来讲,人际交往是一种最基本的需要。

从幼年起,孩子就会有强烈的寻找伙伴、进行交往活动的倾向,这是合群性的一种反映。

通过交往,孩子能将自己与同伴进行比较,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促进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

交往为孩子提供了与同伴协作、共同完成任务的条件与机会,帮助他们学会理解他人,学会辨别是非;

在交往中,孩子们的对话、游戏、竞争都是平等的,他们有充分表达情感的机会,能够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同情心和责任感也能得到发展;

交往还能帮助孩子逐步学习、掌握社会道德规范和人际交往规范,促进孩子语言能力的发展,从而极大地促进智力的发展。

二、小学生人际交往问题的表现及其成因分析

(一)小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的表现类型

1.攻击型表现为攻击性强、敌意的,经常打人骂人,行为古怪,喜怒无常,粗暴。

2.心胸狭隘型表现为心胸不够开阔,心眼狭小,缺少一定的度量,过于在意别人的说法,容易受到伤害。

3.孤僻型表现退缩的,安静的,孤独的,易于拒绝的,对人淡漠,不合群,兴趣贫乏,气量狭小,不真诚,虚假。

(二)小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的成因分析

1.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合作意识。

目前独生子女家庭逐渐增多,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已成为培育新一代人素质的大问题。

班上就曾有小学生说过,“在家里爸爸听妈妈的,妈妈听爷爷、奶奶的,而爷爷、奶奶听我的;

家里我老大!

”在家庭中形成的这种自我中心的个性使他们在人际交往中也是以自我为中心,他们不懂得如何与小伙伴和谐相处,不会谦让缺乏爱心,不重视他人的感受,不尊重他人的权利。

一旦触犯了自己的利益,往往会有过激的怨恨甚至攻击行为。

这种折射现象反映了班级中一些学生不懂得如何与人沟通协作,甚至对于合作性质的活动有抵触情绪,无论是物质方面还是精神方面都不乐于与人分享,也不懂得如何分享。

甚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于教师要求小组协作完成的任务,部分学生缺乏参与合作意识,即使讨论热烈也仅仅是表达自己的意见,不懂得倾听、尊重别人的意见,从而使合作无法完成。

2.交往机会少,缺乏交往的技能技巧。

学生的社会生活圈子有限,交往的机会少。

经常接触的也只是老师、同学或者是家人,在狭小的交往空间中,他(她)们的交际能力不能得到充分的锻炼,影响交往技能技巧的养成。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在大力发展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善于与人交往和协调人际关系,如今已成为事业成功的必要前提。

小学时期就注意培养学生掌握一些协调人际关系的技巧,对于现在的学习和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都有重要意义。

交流交往技巧的培养有多种渠道,对于小学教师而言,需要创设足够的空间与时间机会,训练小学生学会与人交往的技能技巧。

如:

多组织学生参加校外活动(社会实践、参观、访问等),让学生在活动中,潜移默化的形成与他人和谐相处的技能技巧。

3.交往空间狭小,交往的人员结构单一。

大量出现的独生子女,使兄妹交往的机会缺乏。

现代家居形式的改变,特别是城镇,使小学生交往的物质空间和环境受到制约。

更有甚者,随着升学压力的加剧,家长往往强化儿童的“学习”意识,淡化儿童的“社交”意识,人为地剥夺了小学生本应获得的“交往”机会,主客观条件的限制造成了小学生人际交往的不良。

小学生的人际交往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与同伴的交往、与父母的交往、与教师的交往。

小学生的同伴关系最初是建立在外部条件或偶然兴趣一致的基础之上,如住在同一街道、同一幢楼房,坐在同一课桌,父母相互熟悉、互相做客等。

[2]小学生接触最多的就是在学校中一起学习的同学,封闭的空间导致了小学生交往的人员类型受到限制,父母的溺爱与保护欲,致使现在的儿童与自然、社会接触的机会越来越少。

因此,多接触社会,多参加校外的活动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与成长以及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有重要的意义。

三、提高小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策略

(一)树立正确的人际交往观

1.教会尊重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

“只有尊重别人的人,才有权受到别人的尊重。

”尊重,是人际关系的起点。

在孩子心中播下尊重他人的种子,不但可以创造一个适合生活的更加文明、宽容的氛围,也会帮孩子获得一样珍贵的品质,那就是:

自尊。

[3]尊重别人,是孩子的一种必须具备的品德,尊重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对于小学教师而言,培养学生学会尊重对整个做人习惯的培养会起到打根基的作用,对于做人方面的其他习惯也能够有提纲挈领的作用,学生学会尊重将有助于形成其他良好的品行。

2.相互信任

鲁迅先生曾讲过:

“对于孩子,小的时候不把他当人,大了以后,也就做不了人。

”话中有种信号,便是要求我们老师给予学生信任,只要相信无论再坏的学生也能成为人或者人才,他才能往着老师所指的方向走。

信任,给予学生进取的期望与预测。

老师的信任,可以引导学生正确地归因,从而正确地评价自己的行为。

3.学会赞美

小学生在评价他人时感情色彩较浓,易片面,这种倾向影响学生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甚至导致人际关系僵化、破裂。

引导学生学会发现别人的优点,并能够坦诚地赞美别人,是他们成长中不可缺少的一课。

首先,让学生学会赞美自己的父母。

其次,让学生学会赞美同学。

从心里爱同学,赞美他们。

教师可以通过学习一系列的中外故事,也可以利用品德课和班队活动让学生试着真心地去赞美一下你的同桌、你的室友等,让他们说说当自己赞美别人时,心里的感受;

同时也可问问对方,听了对方的赞美,你感觉如何。

通过这样一个互动的活动设计,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的赞美。

再次,让学生掌握好表示赞美欣赏他人的方式和相应的技巧。

(二)组织参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丰富学生人员交往结构。

1.在社会活动中,丰富交际语言。

交际最直接的方式是“语言”。

因此过语言关是进行交际的首要条件,也是关系到交流成败的首要因素。

哈佛大学前校长伊勒特曾说道“在造就一个‘上流人’的教育中,有一种训练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优秀而文雅的谈吐。

”教师和家长应有意识地创造让学生“说”的机会,比如举行班级演讲比赛,先在小组内演讲,角逐出优秀的选手,再参加最后的夺冠,让每个同学都有一次上台锻炼的机会,在演讲过程中规范语言表达,学会语言表达技巧。

再比如让学生参加班委竞选、队委竞选,让学生独立主持班会、队会等,在具体的语言实践中,让学生各抒己见,规范表达,提升语言素质。

在日常的生活中,家长也应当注意培养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当孩子越过了“语言关”,也就意味着他掌握了交际的最佳工具,他们也就迎来了交际生活中的第一缕阳光。

[4]

2.通过社区服务,形成不同于校园内的交际圈。

相对于家庭与学校,社区中人们之间的交往,是充实青少年社会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基本的成长的外部环境。

从地域空间上,社区是家庭、学校赖以存在的地方,社区内的人与人的交往,尤其是成人之间的交往,客观上为青少年接触社区成员、了解社会生活、认识各种社会现象、培养各种社会能力提供了社会基础。

加强学校的生活教育,打破学校教育与生活教育的藩篱,是21世纪学校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美国的杜威在他的《学校与社会》(1899)一书中认为,学校制度的改变深受社会进化历程的影响,儿童的学校生活应是自然、社会及个人三者的融合;

教育的浪费在于学校与社会的脱节。

随着社会工业化的进程,学校教育越来越远离社会、远离生活。

[5]

3.通过社会实践,增加交往机会。

社会实践是教育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巩固所学知识、吸收新知识、发展智能的重要途径,自从课改以后,每个学校都一直坚持理论与实践、校内与校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相结合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注意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提高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充实了教学内容,活跃了教学气氛,拓宽了社会视野,掌握了实践技能,使学生们学到了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掌握了在学校中学不到的技术,同时也缩短了理论与实践脱离的距离。

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是学生成长过程中不容忽视的一个环节,也是引导学生由自然人走向社会人的必要途径,是学生接触社会、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学习活动。

[6]

(三)在班集体活动中,激发学生合作交流意识。

1.在活动中,创设宽松交往氛围。

活泼生动、宽松和谐的教育氛围是培养学生交往能力的温床,是学生交往的保障。

教师要在集体的活动中创设良好的交往氛围,如:

(1)赞美十分钟;

教师可以经常利用午间谈话的十分钟,开展“赞美十分钟”活动。

让学生收集最近一段时间值得赞美的人和事。

让孩子在这十分钟里发现美,欣赏美,追求美,从而使每个学生都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去与人打交道。

(2)每日两则名言;

每天由学生轮流提供两则自己欣赏喜欢的名言,在早自修时抄录到黑板上,利用那些充满智慧的语言结晶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的情操,使之从中得到启发,有所感悟,引发思考。

通过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班集体活动,为学生创设和谐、良好的情感氛围,对学生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2.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

世界上有许多事情,只有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合作才能完成。

人们常说:

小合作有小成就,大合作有大成就,不合作就很难有什么成就。

这是非常宝贵的人生道理,一个人学会了与别人合作,也就获得了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

[7]

现如今,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提倡“合作学习”,它是课堂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让学生自己参与教学活动的一种十分重要的教学方式。

小组合作学习不仅有利于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求知欲,增加学生的语言表达机会,交流机会和活动机会,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进而培养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8]

3.团体合作游戏。

着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曾经从儿童打子弹的游戏中研究儿童道德判断及其发展的阶段,可见游戏对儿童个性的形成和发展的重要作用。

游戏是学生特别喜爱的运动之一,它具有特殊的魅力,尤其是合作类的游戏,不仅锻炼身体,对于培养学生的适应性等能力都有极大的帮助,学生在游戏中,逐渐养成了团队精神。

在创建的各种活动和氛围中,学生在经历活动之余,也能让他们体验团队精神的巨大魅力,形成一生最重要的经历。

相信在未来的社会中,不光要让学生学会知识、懂得知识,还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怎样做人,明白作为一个合格的人才,祖国未来的建设者要具备哪些品质、哪些精神。

更要让学生知道具有团队精神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张承芬.教育心理学[M].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5):

572

[2]王振宇,等.心理学教程[M].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12):

110

[3]张平.什么是最好的教育[M].南京:

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4):

235

[4]黄英.把好关口帮助学生走出交际怪圈—浅谈小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J].江西教育管理版,2000:

32

[5]刘淑兰.学校与社区的互动[M].成都:

四川教育出版社,2003:

85.

[6]王一军,李伟平.班级活动设计与组织实施[M].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8):

180

[7]刘永胜,等.教育就是唤醒自信心[M].北京:

新世界出版社,2005(5):

89

[8]金延凤,等.自主与引导:

基于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引导策略研究[M].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5):

6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