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地方真题分课汇编.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368336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78.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地方真题分课汇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地方真题分课汇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地方真题分课汇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地方真题分课汇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地方真题分课汇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地方真题分课汇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地方真题分课汇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地方真题分课汇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地方真题分课汇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地方真题分课汇编.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地方真题分课汇编.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地方真题分课汇编.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地方真题分课汇编.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地方真题分课汇编.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地方真题分课汇编.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地方真题分课汇编.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地方真题分课汇编.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地方真题分课汇编.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地方真题分课汇编.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地方真题分课汇编.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地方真题分课汇编.docx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地方真题分课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地方真题分课汇编.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地方真题分课汇编.docx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地方真题分课汇编

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2011·浙江慈溪中学高三期中考试)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

A.河南、河北B.湖南、湖北

C.山东、山西D.广东、广西

【解析】C本题选自2010年高考陕西卷。

考查了西周的分封制,完成本题首先需要知道分封制有关知识,也要知道各省、自治区的简称。

根据所学周武王将子弟和功臣分封于各地,使他们成为各领一方的诸侯,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对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

另外本题中河南简称豫、河北简称冀、湖南简称湘、湖北简称鄂、山东简称鲁、山西简称晋、广东简则称粤、广西简称桂。

其中鲁、晋都是西周时的封国,鲁国是周武王的弟弟周公旦的封国;晋是周武王子,成王的弟弟唐叔虞的封国,本题选C。

A项河南、河北在当时的封国有洛、管、陈等,与河南河北简称无关。

B项中湖南、湖北当时的国家是楚国,但楚国并非是西周的封国,由古荆州之地的楚部落发展而来。

D项两广地区当时没有封国。

2.(2011·浙江金丽衢十二校高三第一次联考)政体指一个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即统治阶级采取何种形式组织反对敌人、保护自己的政权机关,也叫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

1840年以前的中国古代的政体,主要包括()

A.分封制与中央集权制B.宗法制与中央集权制

C.郡县制度与行省制度D.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

【解析】A本题涉及理念较新颖,有创新。

回答本题需较好理解材料中“政体”的概念,B项中宗法制、C项中郡县制度与行省制度(地方行政制度)、D项中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社会制度),都不是政体。

据此A项正确,1840年以前的中国古代的政体,主要包括分封制与中央集权制。

秦代以前主要是分封制,秦代以后中央集权制建立并完善起来。

3.(2011·广东六校高三第三次联考)奥地利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提出了“领地国家”与“税收国家”的概念。

其中“领地国家”的特征是:

国王的税收有两个来源,一部分来自国王自己的领地,一部分来自诸侯的进贡;国王则无权直接对诸侯领地进行征税。

根据这一定义,下列中国古代王朝中曾经建立过“领地国家”的是()

A.西周B.秦C.宋D.清

【解析】A从材料所描述情况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以看出这是典型的大宗与小宗的关系,即西周的分封制。

4.(2011·汕头高三毕业班教学质量监测)中世纪西欧政治上是封建制度,即国王把土地作为采邑分封赏赐给贵族,贵族再分割采邑封给自己的附庸,层层分封,形成不同的等级。

由此可见中世纪西欧的封建制类似于中国的()

A.中央集权制度B.宗法制度C.分封制度D.封建制度

【解析】C本题考查了分封制这一知识点。

分封制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亲族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以拱卫王室。

在分封中,以周王的名义“授土”、“授民”,使周的亲族、姻亲和功臣在新占领地建立了一批新兴国家。

通过分封,周人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西周成为疆域广大的国家。

西周各诸侯国与王室的关系比商代附属国密切,臣属关系更加明确。

各诸侯国必须承认周王的权威,并承担各种义务。

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统治效果得到加强。

材料中的采邑制和西周的分封制度类似。

5.(2011·广州市高三调研测试)《汉书·地理志》载:

“秦遂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

”材料中的“周制”是指()

A.郡县制B.分封制C.王位世袭制D.行省制

【解析】B本题考查对分封制的理解。

材料的意思是秦朝为了避免“为诸侯所丧”,不实行分封制而实行了郡县制。

因此“周制”应是指西周实行的分封制。

答案为B。

6.(2011·兖州高三一模)西周时期,周王对墓葬用品的规定严格,如:

用鼎制度就明确规定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

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西周社会呈现等级森严的特征

B.西周社会的腐败现象严重

C.西周手工业中冶铜业十分落后

D.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

【解析】A解题关键是紧扣“本质问题”,根据天子、诸侯、大夫、士在用鼎制度上的层层递减的差异,揭示出盛行宗法制的西周奴隶社会具有严格的等级制度,故A项正确。

BD与材料无关,C与西周青铜铸造发达的史实相反。

7.(2011·河南洛阳高三统考)社会流动是指不同阶层出身者可以因为后天因素而转换成另一个阶层。

据此分析,春秋、战国的历史变动应为“社会流动增大”。

出现这一变动的主要原因是()

A.小农经济形成B.分封制逐渐瓦解

C.监察制度建立D.王位世袭制遭到破坏

【解析】B此题考查的是对春秋战国时期政治制度变化的原因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应该从政治关系的变动角度加以区分故先排除A项;监察制度建立于秦朝故应该排除C;王位世袭制仍然适用于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的继承关系故应该排除D。

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

8.(2011·北京东城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西周时期规定用鼎制度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

这反映了当时社会结构的突出特点是()

A.血缘与政治结合B.社会等级严格

C.中央集权加强D.青铜制造业发达

【解析】B此题考查的是对西周政治制度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经分析是礼乐制度反映的是分封制带来的等级差别。

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

9.(2011·辽宁丹东四校高三第二次联考)《史记•楚世家》记载:

(春秋时期)“(楚庄王)八年,伐陆军戎(在洛阳西南),遂至洛,观兵于周郊。

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

楚王问鼎小大轻重。

”这反映了当时()

A.周室衰微,王命不行       B.尊王攘夷,大国争霸

C.王权衰弱,分封制受到破坏    D.列国内乱,诸侯兼并

【解析】C本题考查春秋时期分封制崩溃的情况。

“鼎”在西周奴隶社会中代表着周王室的权力,到春秋时期随着井田制的瓦解,分封制受到破坏,周王室势力逐渐衰微,“楚王问鼎”的故事正反映了王权衰弱,分封制受到破坏。

10.(2011·浙江新高考研究联盟高三第一次联考)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

“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

”此“制”是指()

A.世袭制B.分封制C.宗法制D.郡县制

【解析】B从材料中“封建子弟”即分封子弟,以及“君天子臣诸侯”可以判断是分封子弟带各地为诸侯,故是指分封制。

11.(2011·汕头英华外国语学校高三月考)阅读周朝分封制的规定与周天子的实力表格,从中你可以获得的正确历史信息有:

天子

诸侯

卿、大夫

土地

1000千亩

150千亩

100千亩

60千亩

军队

六军

三军

三军

一军

①分封制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进行的

②分封制调整了奴隶主贵族在财产和权力分配上的矛盾

③通过分封制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④分封按照“嫡长子继承制”的原则进行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B本题可用排除法。

按照“嫡长子继承制”的原则进行的是宗法制,故排除含④选项。

从表格数据可以看出,周王室在土地、军队上拥有绝对实力,故①正确。

材料反映了分封制是依据血缘亲疏分配,从而形成等级秩序,故②③正确。

12.(2011·山东济宁一中高三第二次质检)历史典故“烽火戏诸侯”中,诸侯因义务所在,蜂拥而至觐见周王。

这一典故是下列哪一政治制度的反映()

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王位世袭制

【解析】B从材料中“诸侯因义务所在,蜂拥而至觐见周王”说明诸侯履行周王的义务,反映的是西周的分封制。

13.(2011·浙江杭州外国语高三11月考)《诗经》曰: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关于周人的“维新”,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①建立了完备的宗法制②实行了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③确立了尊卑分明的礼制④创立了王位世袭制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解析】C“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大意是:

周虽然是旧的邦国,但其使命在革新。

根据所学,周王朝建立后采取的措施有:

分封制、宗法制和礼法制度,第④项王位世袭制建立于夏代。

本题选C项。

14.(2011·福州三中高三月考)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请你判断,在西周的封国——鲁国的宗法体系中,处于大宗地位的是()

A.周王B.鲁国国君C.卿大夫D.士

解析:

B。

本题考查宗法制的特点。

宗法制按照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

周天子以嫡长子世代继承最高执政权力,为天下大宗。

其余诸子分封为诸侯,诸侯国对于周王室处于附属地位。

诸侯对天子为小宗,在本国则为大宗,其地位也由嫡长子继承。

15.(2011·岳阳一中高三阶段考试)观察下图,如果周王去世,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C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要理解嫡长子,即最亲的正妻的长子。

16.(2011·沈阳高三毕业班教学质量监测)中国古语有“欲治其国,必先齐其家”的说法,这表明宗法关系渗透到社会各个方面。

对于宗法制理解正确的是()

A.是维系西周等级制度的有效工具   

B.与分封制一起退出了历史舞台

C.表现了传统政治中较高理性成分   

D.按照地域远近来区别亲疏关系

【解析】C此题考查的是对西周政治制度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

分封制从政治结构方面建立了贵族间的等级秩序,宗法制则以注入了特定内容、贯彻了崭新原则的宗族传统观念使这个等级秩序得到稳固。

礼乐制度也是等级制度,正是对于这个严密的宗法等级网的强调和固定。

结合题干,C项的理解更为准确。

家国一体,宗法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皇位继承方面的政治动荡,发挥了维护政治稳定的功能。

表现了我国传统政治文化中的较高理性成分。

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C。

18.(2011·浙江温州五校高三第二次联考)周初,周公封儿子伯禽于鲁,要他“大启尔宇,为周室辅。

”唐睿宗时,贺拔延嗣为凉州都督,充河西节度使。

节度使贺拔延嗣不同于诸侯伯禽的地方是()

A.与天子没有宗法关系

B.其辖区可能发展为割据势力

C.拥有辖区内的全权

D.其职位设置的目的是为了拱卫中央

【解析】A此题考查的是对西周的分封制与唐朝的册封制度的区别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西周分封制下的诸侯鲁国与周天子是亲族关系;贺拔延嗣是册封的少数民族首领与唐王朝的统治者李姓并无亲属关系。

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A。

19.(2011·山东潍坊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西周时期出现了“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的现象。

这反映了()

A.长幼有序是宗法观念的核心

B.血缘关系的亲疏是分封的依据

C.授民授疆土是分封制的内容

D.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的核心

【解析】D“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大意是:

王位的继承人必须是自己的嫡长子,而不管他是否贤能。

本题考查了西周宗法制的核心内容嫡长子继承制,本题选D项。

20.(2011·河南洛阳高三统考)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谈及周代的宗法制度时说:

“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于天,争乃不生。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里的“天”是指()

A.辨别是非善恶的天理

B.表现自然现象的天道

C.决定嫡庶身份的天命

D.确定继承人选的天子

【解析】C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国古代宗法制度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定之于天,争乃不生”反映的是决定继承关系的依据是的长子继承制即符合要求的是C。

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C。

21.(2011·辽宁铁岭六校高三第二次联考)周政治将“国”与“家”密切结合起来。

能突出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嫡长子有主祭祖先的特权   

B.周天子既是政治上的共主,又是天下的大宗

C.封邦建国时主要是“授土”“授民” 

D.宗法制以分封制、礼乐制为基础和保障

【解析】B此题考查的是对西周政治制度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分封制度是把政治的隶属关系明确下来,而宗法制度是在家族内部明确政治权力、土地、财产继承关系,西周就是通过分封制与宗法制把政治隶属关系和血缘关系联系起来。

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

22.(2011·浙江杭州学军中学高三上学期中考试)王国维在《商周制度论》中说:

“故天子诸侯之传世也,继统法之立子与立嫡也……立贤之利过于立嫡,人才之用优于资格,而不以此易彼者,盖惧夫名之可籍,而争之易生,其弊并不可胜穷。

”这段话的主要含义是( )

A.指出嫡长子继承制的弱点

B.嫡长子继承制的出现具有历史必然性

C.没有比嫡长子继承制更好的权力交接制度了

D.嫡长子继承制不符合历史发展规律

【解析】B王国维(近代著名国学大师),在材料中说明了嫡长子继承制的弱点,但他强调的并不是这一点,而是指出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的历史必然性。

“而不以此易彼者,盖惧夫名之可籍,而争之易生,其弊并不可胜穷”意思就是说为什么立贤不能取代立嫡,因为容易引起争端,弊端更大,本题选B。

23.(2011·广东增城市高三毕业班调研测试)浙江临安钱氏族谱贯穿“念其根、睦其族、尊其祖”之宗旨,记载本族世系源流、支派辈份、人物传略等内容。

钱氏重视修订族谱,充分说明( )

A.中国古代宗法制影响深远

B.中国古代分封制根深蒂固

C.中国古代郡县制度影响深远

D.传统商品经济的发展

【解析】A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沿革过程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钱氏族谱”和所学史实反映的是家族内部的关系,指的应该是有助于家族巩固的宗法制度,故此题应该选择A。

24.(2011·浙江杭州萧山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每逢佳节倍思亲”,追根溯源,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的情结源于宗法制,下列对宗法制的理解,正确的是()

A.最大的特点是长子继承制

B.大宗和小宗既是兄弟关系,又是政治隶属关系

C.周天子是天下的大宗,所以鲁国内部再分封当然也以周天子为大宗

D.西周推行宗法制的主要作用是缓和奴隶社会的阶级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解析】B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国古代宗法制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A项的错误在于宗法制的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C项的错误在于鲁国国内的大宗是诸侯并不是周天子;D项的错误在于协调统治阶级内部关于权力、财产、土地分配原则。

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

25.(2011·江苏金坛高三调研测试)“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西周确立的这种制度能在其后约3000年间被尊为正统定制,其主要原因是()

A.保证了周天子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

B.保证了王权的稳定和统治集团的稳定团结

C.有利于统治阶级选拔优秀人才

D.有利于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

【解析】B主要考查嫡长子继承制的作用。

注意从维护统治者的利益出发去考虑。

主要干扰项是A,因为其后3000年与周天子无关。

26.(2011·江西南昌一中十中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礼》曰:

“宗人将有事,族人皆侍。

古者所以必有宗,何也?

所以长和睦也。

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通其有无。

”这表明()

A.郡县制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长治久安

B.周王是天下唯一大宗与政治上的最高领袖

C.宗法制的确立割断了“国”与“家”之间的关系

D.大宗与小宗既是家族等级关系又是政治隶属关系

【解析】D此题考查的是对宗法制度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宗法制度既是家族内部的关系,又是政治隶属关系,国和家相结合。

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D。

27.(2011·浙江五校高三第一次联考)据史料记载,上海青帮著名人物杜月笙发迹后请杨度为自己修家谱,最终杨度选择了杜甫为其先祖。

这一记载体现出家谱()

A.具有区分家族成员血缘关系亲疏远近的功用

B.有传承先辈精神和鼓励后人的目的

C.是研究历史、地理、社会、民俗的重要信史

D.深受中国古代宗法观念的影响

【解析】D家谱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

家谱以记载父系家族世系、人物为中心,是由记载古代帝王诸侯世系、事迹而逐渐演变来的。

家谱是一种特殊的文献,就其内容而言,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中最具有平民特色的文献,记载的是同宗共祖血缘集团世系人物和事迹等方面情况的历史图籍,也是记载各个姓氏家族子孙世系传承之书,具有区分家族成员血缘关系亲疏远近的功用,是我国封建宗法制度的产物。

本题反映了家谱深受中国古代宗法观念的影响。

28.(2011·河南新乡六校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姓氏起源》一书对“宋”姓的起源解释:

周武王克商灭纣,建立周朝,封微子(商王后裔)于商丘,建立宋国,共传36代,亡于楚国。

宋亡国后,原王公之族散居各地,以原国“宋”为姓,乃成宋姓。

从宋姓起源不能得出的历史信息是()

A.周礼维护中央集权统治B.诸侯争霸导致宋亡国

C.周朝实行分封制宗法制D.反映早期政治制度特点

【解析】A 本题考查分封制和宗法制。

注意结合题干中的有效信息,由“封微子于商丘……共传36代”可知当时实行的政治制度主要有分封制和宗法制,C项正确,并可推出D项结论的正确;由“亡于楚国”可知B项正确。

周礼是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工具,从材料信息中得不出这一结论,故A项错误。

答案为A。

29.(2011·辽宁沈阳四校高三期中考试)许慎《说文解字》中记载“夏者,中国之人也。

”陈寿《三国志》中记载“刘备与(孙)权并力,共拒中国”。

两则记载中关于“中国”的含义解读正确的是()

A.二者的含义同指当时的华夏民族

B.二者的含义同指天下的地理中心

C.前者指天下的地理中心,后者指天朝的政治中心

D.前者指天朝的政治中心,后者指天下的地理中心

【解析】C此题考查的是对古代中国概念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夏朝的中国指的是国家地理范围后者指的是孙刘联合共拒曹操挟天子以令天下的汉朝傀儡政权。

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C。

30.(2011·皖中名校联合体高三二联)西方历史上女性继承王位者屡见不鲜,时至今日,英国、丹麦等国的国家元首依然是女王,但我国二千多年封建社会中皇位继承普遍排斥女性,遵循父系单系世系的原则。

中西这种差异的主要成因是()

A.中国宗法制的传统

B.欧洲女权至上的传统

C.专制权力的强弱不同

D.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解析】A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宗法制的核心。

宗法制是根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必须是男性才有继承权;西方的王位继承则无此要求,因此答案选A。

31.(2011·安徽红星中学与安工大附中高三联考)追溯中国姓氏的起源,有的以官职为姓,如司马、司徒、司空等;有的以排行为姓,如孟、叔、季等;有的以技艺为姓,如陶、甄、屠等。

据此推理,卫、许、陈等都是()

A.以氏族为姓B.以国名为姓

C.以居住地为姓D.以先人的字或名为姓

【解析】B本题考察中国姓氏的来源。

周武王分封的对象主要有:

功臣、同姓子弟、先朝后裔。

周武王灭商后,封其弟(文王幼子)于康邑,世称康叔。

后周公(武王之弟)又将原来商都周围地区和殷民七族封给康叔,建立了卫国,定都朝歌。

西周初年,周武王访三皇五帝之后封之以奉祀,找到炎帝之后,四岳伯夷的裔孙姜文叔,把他封在许地(今河南许昌东),建立男爵许国。

周武王灭商朝纣王以后,找到舜的三十四世后人妫满,武王为笼络天下。

特封妫满为诸侯,并把大女儿太姬嫁给他,封国于—陈(今河南省淮阳县),谥号称为胡公。

在这个地方,建立了“陈国”。

32.(2011·福州三中高三月考)图1是汉代画像石《周公辅佐成王图》。

几个同学就这幅图的历史内涵进行推测()

甲:

图1中诸侯四方来朝,反映了成王时期中央集权制度已经形成

乙:

图1中成王地位至尊,说明成王已经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丙:

图1中成王厉行分封,诸侯对周王的义务得到了严格履行。

丁:

图1中成王勤政爱民,统治者的品行成为政治权利之间的主要纽带。

以上推论与历史事实基本吻合的应是

A.甲B.乙C.丙D.丁

【解析】C本题目考查西周的分封制。

分封的主要对象以同姓亲族为主,故血缘关系为主要纽带。

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对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

可排除甲、乙、丁的言论

33.(2011·广东新兴惠能中学高三一月)香港中学历史教材《新理论中国历史·中四上》中“周代封建”提到:

“在封建制度下,周天子具有‘一尊’的统治地位,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书中的“封建制度”在我们大陆历史教材的提法是()

A.分封制B.封建社会C.君主专制D.中央集权制度

【解析】A材料主要考查了西周分封制有关知识,西周实行分封制,天子将子弟和功臣分封于各地成为诸侯,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对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

34.(2011·福州三中高三月考)先秦经典《尚书》多次提到“民主”;“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休命于成汤”,意即“上天为民求主,天降大任于成汤,使为民主。

”对材料中“民主”的正确理解()

A.“民主”是指最高统治者

B.中国的民主政治早于西方

C.成汤是民主的领导者

D.商朝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

【解析】A本题目考查对材料的解读能力,根据材料可知民主为“民之主”。

35.(2011·黑龙江“五校联谊”高三期中考)《史书》记载:

“封诸侯,班赐宗彝,作分殷之器。

”它最符合()

A.大禹建夏朝B.汤灭夏建商C.西周分封制D.春秋诸侯争霸

【解析】C材料大意是王把地封给诸侯,赐给他们器物作为信物,因此反映的是西周分封制。

36.(2011·黑龙江“五校联谊”高三期中考)《左传·昭公七年》:

“天有十日,人有十等。

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

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

”上述材料反映出西周社会结构的基本特点是()

A.严格的等级关系B.嫡长子继承特权

C.通过垄断神权强化王权D.血缘纽带和政治关系紧密结合

【解析】A材料大意是天有用十个天干的方法来表示时间的先后顺序,人之间有着十种不同的身份和级别。

这是为什么下级要服从上级,上级之所以要祭祀天地祖先的原因.所以公臣服于王,大夫臣服于公,……由此可以看出西周存在宗法等级制度。

37.(2011·沈阳市级重点高中协作校统一测试)在著名的福建土楼——承启楼前有一幅楹联:

“一本所生,亲疏无多,何须待分你我;共楼居住,出入相见,最易结重人伦”。

该楹联所体现的文化内涵源于()

A.礼乐制工B.分封制C.宗法制D.世袭制

【解析】C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重人伦是家族内部关系,相关制度是宗法制度,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C。

3

8.(2011·潍坊高三摸底考)观察右图,对其体现的政治制度表述不正确的是()

A.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B.与分封制互为表里

C.以血缘关系来维系

D.确立封建等级秩序

【解析】D图片反映的是西周时实施的宗法制,但是是奴隶社会,因此其目的是通过血缘关系来巩固奴隶社会的等级秩序。

39.(2011·揭阳梅州两市高三一联)在商朝有相当多的卜人与巫师与商王共同负责通神事务,几乎每事都要都有要占卜,这表明()

A.商朝的专制特征明显B.政治上的神权色彩浓厚

C.内服与外服制度的和谐D.君权神授与天人咸应

【解析】B此题考查的是对商朝政治制度特点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商朝政治制度的特点是内外服制度指的是是指聚集在国王周围的官吏;外服是指臣服于王朝的地方诸侯;还有依靠神权来强化王权。

此题应该是指王权和神权相结合,故此题应该选择B。

40.(2011·北京西城区高三期中考)现存于首都博物馆的西周早期青铜展品“克盉”,器内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