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学复习笔记.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372134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0.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行政管理学复习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行政管理学复习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行政管理学复习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行政管理学复习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行政管理学复习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行政管理学复习笔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行政管理学复习笔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行政管理学复习笔记.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行政管理学复习笔记.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行政管理学复习笔记.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行政管理学复习笔记.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行政管理学复习笔记.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行政管理学复习笔记.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行政管理学复习笔记.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行政管理学复习笔记.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行政管理学复习笔记.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行政管理学复习笔记.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行政管理学复习笔记.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行政管理学复习笔记.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行政管理学复习笔记.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行政管理学复习笔记.docx

《行政管理学复习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行政管理学复习笔记.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行政管理学复习笔记.docx

行政管理学复习笔记

行政管理学复习题

行政0803班

第二章行政环境

一、名词解释

1.行政环境指政府管理的环境,即围绕行政活动和行政现象,能直接或间接作用和影响行政活动的各种客观因素的总和。

2.自然环境指在行政系统外、未经人工制作存在的事物。

它包括地球环境和宇宙环境两方面。

3.社会环境指在行政系统界线之外、直接影响行政系统活动并决定其兴衰存亡的各种社会因素的总和。

4.经济环境指行政系统外部环境中最基本的方面,是行政系统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深层次环境,它是具有重要影响的各经济要素的总和。

二、问答题

1.简述行政系统与外部环境的互依性

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外部环境创造了行政系统,而行政系统反过来又改变了外部环境。

行政系统适应外部环境的需要而产生;外部环境的需要制约着行政系统及其价值观、目标、规模、结构与行为方式;行政系统的物质要素和非物质要素都要从外部环境输入。

行政系统作为开放系统,必然要从外部环境中接受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投入。

行政系统不仅选择外部环境,更要设法改善、控制外部环境。

2.经济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

经济环境中的各经济要素可概括为生产力(物质生产和人口生产)与生产关系(经济体制)两方面。

生产力发展状决定行政系统的存亡和性质,制约行政系统功能发挥和部门设置,提供了行政系统运行的物质基础;人口的发展状况影响着行政系统的发展战略和人口管理功能。

另外,基本的生产关系直接决定行政系统的性质和变化;具体的经济体制影响行政系统的功能配置和运行模式。

3.政治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

①国体直接决定着行政系统的基本性质;

②政体决定了行政系统的具体形式和地位;

③政党体制影响着行政系统的稳定性和完善程度;

④政治生活的民主、平等程度制约行政系统决策与执行的民主化、科学化;

⑤政治形势的稳定程度影响着行政系统的运行状态;

⑥法律制度规定与保障着行政系统在整个国家机构系统中的地位;

⑦法律的完善化、科学化程度制约行政系统运转的协调、规范水平。

补:

广义的政治制度包括国家、政党、法律、选举和官吏制度等;国家制度包括政体、国体(基本政治制度)

4.民族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

一个国家行政系统的民族环境是由民族的人口与分布、民族语言、民族经济、民族文化与传统、民族的矛盾与斗争等要素相互作用而构成的。

民族环境影响政府的民族政策及相应的行政机构设置;

民族环境影响着行政系统的体制(指行政系统结构中各层级、各部门之间的权力分配关系);

民族环境制约行政系统的凝聚力大小。

5.宗教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

宗教环境包括教徒、宗教组织、意识活动和在国家中的地位等要素。

宗教制约行政系统的机构设置和职权行使;

宗教推动或妨碍行政系统的管理活动。

第三章行政职能

一、名词解释

1.行政职能是指行政机关在管理活动中的基本职责和功能作用,主要涉及管什么、怎么管、发挥什么作用的问题。

2.守夜人是自由资本主义时期政府采用自由主义的管理方法,以保障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民主权力为目的,通过政治统治职能对新生的资产阶级政权的巩固和发展起着“守夜人”的作用,奉行“政府管的越少越好的”的信条,主要依靠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来调节和引导社会经济及其他各项事业的发展。

3.瓦格纳法则

19世纪德国经济学家瓦格纳认为,为满足较高的社会发展,政府活动也必然随之增加。

随着经济的工业化,关系会更加复杂,市场中的商业法与契约关系产要求建立司法与行政制度。

城市化与高居住密度将产生外部性,拥挤又需要政府进行干预与调节。

这一切都使政府活动的加强成为必需。

他的这一论断被称为“国家活动不断增加的法则”,又称“瓦格纳法则”。

二、简答题

1.行政职能的特征

①执行性。

从行政和立法的关系看,行政职能是执行性职能。

②多样性。

行政管理范围涉及国家和社会生活各方面。

③动态性。

行政职能随国家社会生活及行政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2.行政管理的基本职能

①政治职能。

这是维护国家统治的基本职能,核心在维护和巩固国家政权。

它包括专政和民主两个方面的职能。

(专政职能表现为政府承担防范和打击敌对势力和反社会分子,保障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的职责。

民主职能表现为政府要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依法实行民主选举、决策、管理、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②经济职能。

指政府管理和组织社会经济建设的职能,包括:

政策导向和宏观调控职能;组织协调和培育市场职能;负责监管国有资产;组织和保障公共产品的生产和供给。

③文化职能。

这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对全民思想道德建设以及教育、文化、卫生等方面的管理,是建设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所必须的。

④社会职能。

指国家机关为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完善社会服务水准所采取的各种保障性和服务性措施。

(主要指为社会提供各种服务和搞好社会保障,搞好诸如环境保护、医疗卫生、城市规划、旅游娱乐以及建立健全养老保险制度和待业保险制度,逐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升社会福利、维护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和谐等。

3.行政管理的运行职能

①决策职能。

决策就是做决定,也就是从多种可能中进行选择和决定。

②组织职能。

指有效地实行既定行政管理目标和任务的重要职能。

③协调职能。

按行政计划标准,来衡量计划完成情况并纠正计划中的偏差,确保目标实现的管理活动。

④控制职能。

指上级部门和行政领导按照计划对具体执行机构和人员进行检查、督促、纠偏,以便确保行政计划和目标实现的活动。

4.简述西方国家职能演变的主要阶段及主要内容

①前资本主义时期的行政职能。

政治统治职能极端强化,社会管理职能相对薄弱。

②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行政职能。

政府采取自由主义管理方法,通过政治统治职能对新生资产阶级政权的巩固和发展起着“守夜人”的作用。

③垄断资本时期的行政职能。

行政权力扩大,专政职能大大加强,民主职能有所削弱。

在经济领域中,强调政府对社会经济的和干预,垄断代替了自由竞争,政府经济职能和社会职能都扩大和加强。

④当代资本主义时期的行政职能。

行政职能扩大,政治职能中的暴力职能相对减弱,保持社会稳定的调节职能趋于加强,政府宏观调控综合协调职能强化。

三.论述题

1.简述现阶段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

(1)职能重心的转变

从以政治职能为重心转为以经济职能为重心

(2)职能关系的理顺

①理顺中央与地方、上级与下级政府间的职能关系

②理顺政企关系

③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

④理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

⑤理顺政府内部各职能部门的关系

(3)职能方式的转变

由运用行政手段为主转为运用经济手段为主,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相结合

由微观管理、直接管理为主转向宏观管理、间接管理为主

第四章行政组织

一、名词解释

1.行政组织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即根据宪法和法律组建的、行使行政权力、执行行政职能,管理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的机关,即国家行政机关的执行机关。

二、简答题

1.行政组织的基本要素

①组织目标。

行政组织是根据一定的目标设立的,基建活动都是围绕组织目标进行的。

②机构设置。

机构是行政组织的实体,也是履行行政职能、达成组织目标的载体。

机构设置是行政组织建设的核心内容。

③人员构成。

④权责体系。

⑤法规制度。

行政组织依法行政的根本保障。

⑥物质因素。

指行政经费、办公场所、设备、物资、用品等所必需的物质条件。

物质因素是行政组织必不可少的一大因素。

2.行政组织的特性

政治性:

执行国家意志即阶级统治的意志,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

社会性:

主要表现为服务性和管理性。

法制性:

行政组织、行政活动和行政人员必须服从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以及宪法和法律规定的程序。

权威性:

指约束性和强制性。

系统性:

行政组织是一个组织严密、上下有序、分工明确的体系。

动态性:

发展性和适应性。

3.行政组织的类型

①领导机构。

形式上一般是由政府首脑召集和主持的首脑会议。

职能是对辖区内的重大行政问题进行集中领导和决策,并督导决策的实施。

②执行机构。

隶属于领导机构和行政首长,执掌一定专业的行政事务。

职能是贯彻首脑机构的决定和指示。

③监督机构。

负责对整个行政机关、行政工作人员以及由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主要指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和领导干部)进行检查和监督的机构。

④咨询机构(智囊团、参谋机构)。

由专家学者和有实际经验的政府官员组成。

职能是对社会各个领域的问题进行预测、分析和论证,为行政首长决策提供建议和方案。

⑤信息机构。

负责信息的搜集、加工、传递、贮存,为领导机构和各部门提供信息、沟通情况的服务机构。

⑥辅助机构(协助领导工作而设置)。

分两类,一类是各级政府内部的办公厅,承担参与政务、处理事务、搞好服务的职能;另一类是协助首长处理专门或特别事务的办公机构。

如国务院侨办等。

两类均无指挥权,要在授权的情况下,才能代表首长行政权力。

⑦派出机构(地域行政公署、区公所等)。

职能是承上启下进行管理,完成委派机关交与的各类事项。

4.行政组织的纵向结构与横向结构

纵向结构即直线式结构,并能形成行政组织的层级制。

横向结构即职能式结构,是横向分工的行政组织职能制。

纵向结构的特点是上级直接领导下级,行政指挥和命令按垂直方向自上而下地传达和贯彻。

横向结构的特点是分工精细,减轻首长的负担,有得专业化。

5.行政组织纵向结构与横向结构的优缺点

纵向结构

优点:

事权集中,指挥统一,行政迅速,决策实施及时,利于发挥各自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本地实际出发,各级首长全面负责,利于培养全面型行政人才。

缺点:

首长管事多,繁而杂,难于精通,易于形成块块分割和地方主义,不利于中央控制。

横向结构

优点:

组织内分工精细,利于专业化,各级行政首长集中精力考虑全局性重大问题。

缺点:

条条分割,不同业务部门难以沟通和协调,不利于地方因地制宜贯彻上级政策,抑制地方积级性。

三、论述题

1.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的关系

管理层次是行政机关中设置多少等级的工作部门,由工作量决定;管理幅度是一级行政机关或一名上级领导者直接领导和指挥的下级单位或工作人员数量。

一般情况下,幅度与层次成反比,管理幅度越宽,管理层次越少。

反之,管理幅度越窄,管理层次越多。

2.处理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的关系需要考虑的因素

①根据管理层次把握和确定管理幅度。

从高层到中层再到基层根据作用不同,管理幅度递减。

②下属工作性质和难易程度。

工作简单、稳定、难度小,领导者的管理幅度可加大,层次可适当减少,反之,则领导者的管理幅度适当减少,管理层次适当增加。

③领导者的领导水平和领导能力。

强者,管理幅度可增加,弱者,管理幅度可减少。

④被管理者的素质高低。

素质高,能力强,能独立胜任的,管理幅度可以加大,否则,管理幅度须减少。

⑤集权、分权、授权程度。

集权的上级工作量大,管理幅度不能太宽,管理层次须增多。

分权的较松散,领导机关抓大事,具体事务少,管理幅度可加宽,层次可减少。

组织内部充分授权给下级的,领导比较超脱,管理幅度可加大。

不授权或授权不多,领导协调、指导和监督的工作量大,管理幅度须减少,管理层次应作相应调整。

⑥下级单位据地集中程度、交通、信息传递情况。

所在地集中,信息传递迅速的,管理幅度可加大。

反之,须减少。

⑦技术设备和工作条件。

技术设备先进的,条件好的,管理幅度可加大,层次可减少。

反之,则应减少管理幅度,增加管理层次。

第五章行政领导

一、名词解释

1.领导。

指领导在一定的环境下,为实现既定组织目标,对被领导者进行指挥与统御的行为过程。

2.行政领导。

指国家行政管理机关的领导及其领导活动的总和。

具体地说是指国家行政管理系统中的领导,依法行使国家行政权力,为实现一定的行政目标而进行的管理活动。

3.行政领导者的职位。

行政领导者在国家行政机关所处的地位和担任的行政工作职务。

4.行政领导者的责任。

指行政领导者违反法定的义务所引起的必须承担的法律后果。

其内容是政治、工作、法律三个层面的责任。

5.行政领导权威。

指建立在法律、正当程序或领导者人格魅力甚而之上的可以对领导对象的心理和行为产生指引的效果的影响力。

6.授权艺术。

指上级授予下级一定的权力和责任,使其在一定范围内有处理问题的自主权。

激发下属的责任心、上进心,促使他们以责任人的身份去全权全责地处理问题,从而提高工作绩效的一门艺术。

二、简答题

1.行政领导的特点

①行政领导发生在行政管理活动中。

②执行性是行政领导的重要特性。

③从行政领导活动的社会属性来看,行政领导具有鲜明的政治性。

2.简要叙述领导与管理的异同

①在广义和外延层次上二者具有相等性:

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包括决策及其实施的领导,即广义的领导;也存在包括决策执行与决策制定的管理,即广义的管理。

这两者是同一回事。

②在狭义上两者具有本质性差异:

领导就是决策,管理就是对决策的执行。

③二者广义和狭义的混合关系:

“领导(狭义)就是管理(广义)”:

领导也是管理,不过不是一般的管理,而是高层管理;“管理(狭义)就是领导(广义)”:

管理也是领导,只不过不是一般的领导,而只是低层次的领导罢了。

3.简述我国行政领导制度的三个层次的基本内容

①从根本上约束行政领导活动的制度安排。

②保障领导者个人与组织协调行动的制度,使领导者的个人能动性与组织能量最大限度地得以整合和发挥。

③保证日常行政领导活动顺畅开展的制度措施,这一切保证行政活动富有成效,避免无的放矢。

4.简述几种主要的行政领导方式

从工作侧重点角度划分,可分为:

重人式:

致力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宽松的工作环境,以人为了中心进行领导活动。

重事式:

注重行政组织的目标、任务的完成和效率的提高,以事为中心进行领导活动。

人事并重式:

既关心人,也注重工作,做到关心人与关心事辩证统一。

既调动人的积极性,又使每个人有明确的责任和奋斗目标。

从作用于行政人员的方式角度划分,可分为:

强制式:

行为领导者需发出行政指令来约束或引导行政人员的言行。

说服式:

行政领导者用劝告、诱导等易于领导者和群众双向沟通的方式。

激励式:

行政领导者用物质或精神手段激发工作积极性,达到决策目标。

示范式:

领导者需身体力行,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来塑造自己的领导形象。

三、论述题

1.行政领导者的素质结构具体包括哪些方面

政治素质。

包括:

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要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境界;要有廉洁奉公的政治道德。

知识素质。

行政领导者既需要较宽的知识面,也要从事本职工作所必需的业务知识和现代领导与管理知识,需成为“双内行”。

能力素质。

包括创新能力(洞察力、预见力、决断力、推动力、应变力等)和综合能力(信息获取能力、知识综合能力、利益整合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

心理素质。

表现为:

敢于决断的气质、竞争开放型的性格与坚忍不拔的意志。

2.行政领导班子素质结构的搭配

专业知识结构配套。

领导班子里应既有较宽知识面的成员,又应有精深专门知识的成员。

能力结构合理。

领导班子就是具有战略才能、实干能力、组织才能等领导个体的组合。

气质结构协调。

领导班子里不同气质类型的人互补,使得人际关系和谐化和行为高效化。

年龄结构形成梯度。

合理的行政领导班子应是老年、中年、青年按合理比例构成的综合体。

性别结构要适当。

行政领导班子中男、女成员搭配要合理,保证内部关系的和谐和工作的效率。

第六章人事行政

1.人事管理与人事行政的区别

(1)管理对象不同

某一企业任职的工作人员。

国家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

(2)管理权来源不同

来源于对企业资产的产权和经营权。

来自国家法律机关和国家行政机关的授予。

(3)权威性不同

企业人事管理对象对作用条件、工作环境、报酬待遇等方面有选择的自由。

人事行政管理对象无讨价还价的权利,必须服从管理主休的强制性安排。

(4)性质不同

人事管理主要体现自利性。

人事行政有明显的公益性。

(5)复杂性不同

企业相对来说,没有政府那么复杂,关心的只是效率问题。

政府组织是一个纵横交错、层级节制的科层组织结构体系,既要关心效率,又要关注公平,极为复杂。

(6)法律规范程度不同

企业拥有较大的自主权,法律规范程度低,可自主设定招聘条件、自主加薪、自主解雇员工等。

在公共部门,法律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环节都有严格规定,用人单位往往没有很大的自主权。

2.西方国家公务员的特点

(1)严格区分政务官与事务官

政务官通过选举或任命产生,任期随选举的胜负而进退。

事务官通过公工考试、择优录用产生,不随政党进退,实行职务常任。

(2)强调政治中立

指事务类公务员不参与党派斗争活动,不参加党派竞选,不得以党派偏见影响决策。

(3)公开考试,择优录用

事务类公务员的产生通过向社会公开招考形式,按考试成绩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择优录用,保证录用的公正,克服用人中的不正之风。

(4)实行功绩制原则

以公务员工作实绩和能力作为升迁的依据,这能提高公务员素质和工作的积极性以及政府的行政效率。

(5)强高官风官纪和职业道德,重视公务员队伍的廉洁

3.中国公务员制度的特点

(1)不搞政治中立。

党管干部是中国人事管理的基本原则,我国公务员法体现为按党的干部选拔和作用原则。

(2)分类管理与统一领导相结合。

公务员法把公务员分为领导成员与非领导成员两部分,分为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和行政执法类三个类别,分选任制、委任制和聘任制三种不同的任用方式。

(3)公务员法的适应范围。

我国公务员包括行政机关、中国共产党机关、人大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和民主党派机关的工作人员。

(4)宗旨是为人民服务。

人民赋予公务员执行公务的权力,公务员只有运用这种权力为人民谋利益,而不允许以权谋私。

我国公务员没有、国家也不允许其为了自身利益形成所谓的“利益集团”。

中国公务员制度的主要内容

第七章行政决策

一、名词解释

1.行政决策是决策的一种,它是行政机关为履行行政职能所做的行为的设计和抉择的过程。

二、简答题

1.行政决策的地位和作用

(1)行政决策是行政管理的首要环节并贯穿于行政管理的全过程。

(2)行政决策是行政管理履行各项职能的基础

(3)行政决策是行政领导的基本职能。

(4)行政决策的正确与否是关系行政管理成败的关键。

(5)行政决策的科学性是行政管理现代化的重要保证。

2.简述行政决策的具体类型

(1)依行政决策的主体不同

中央行政决策:

涉及国计民生的问题和跨省市经济发展的问题。

地方行政决策:

对自己所管辖的区域内的具体的和局部的问题进行决策。

(2)依决策目标性质不同

程序化决策:

具有重复性、定型化的特点,有一定常规可循。

非程序化决策:

不能凭经验决定,也不可按某些格式公的方法作出决策。

(3)依决策问题的性质以及所依据的条件

确定性决策:

决策目标明确,面临的客观条件是确定的。

风险性决策:

由于不可控因素的作用而面临两种以上的结果,需冒一定的风险。

不确定性决策:

决策者无任何把握,只能靠自己主观估计而做出的决策。

(4)依决策目标要求不同

最优决策:

在理想条件下,实现最佳目标的决策。

满意决策:

在现实条件下,求得满意目标的决策。

(5)依决策者基本思路的不同

经验决策:

决策者依个人或集团的经验知识和直觉与胆量而进行的决策。

科学决策:

在科学理论指导下,遵循科学原则和程序,采用科技手段来进行的决策。

(6)依决策目标数量的多少

单目标决策:

结构比较简单,求解比较容易。

多目标决策:

结构复杂,须考虑各种因素的变化,需较高的决策技巧。

三、论述题

1.行政决策的基本程序,各阶段的主要任务和要求

基本程序:

(1)发现问题,确定目标;

(2)收集资料,拟定方案;(3)评估选优,确定方案;(4)修正完善,追踪决策。

主要任务和要求:

(1)弄清问题发生的原因,明确问题的性质、范围程度、价值及其影响所在,然后为行政决策确定目标。

要求是:

目标要符合客观实际,要充分估计和具备实现目标的主客观条件,目标在明确具体,有次序且符合政策的法令的要求。

(2)制定方案是对决策目标的深入分析、假设、推理和判断,为实现决策而准备一系列的行动方案,需有预见性,可行性,目的性且要求拟定多个备选方案。

(3)根据确定的目标确定一个评选标准,再考虑可行性方案的经济、社会效益。

(4)执行决策过程中,通过信息反馈,对行政决策进行补充、修正,使之进一步完善。

2.现代行政决策体制的主要组成部分、各部分的任务和要求

行政决策体制是指行政决策的机构和人员所形成的组织体系,权力分配及其制度。

(1)中枢系统

组成和地位:

组成为行政领导机构及领导人员,地位:

核心。

主要任务:

拍板问题,目标、比较方案、确定方案。

建设要求:

领导素质,领导结构,较高的机构设立决策工作机构,协助核心决策。

(2)咨询系统

组成和地位:

政策研究人员,辅助性但同时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主要任务:

出谋划策,主要为发现问题,提出决策目标(不是全局工作目标,),拟订方案,论证方案。

建设要求:

领导重视,独立研究,工作条件。

发展趋势:

建立咨询产业,建立民间非赢利的咨询组织与政府咨询组织配合和竞争。

(3)信息系统

组成地位:

组成为办公室、统计、政策研究、档案管理、资料图书、调查人员等。

地位为辅助性。

主要任务:

收集、加工、处理和储存。

建设要求:

健全网络,提高素质,保证畅通。

第八章行政执行

一、名词解释

1.行政执行指行政主体为实现决策目标依法对行政事务进行具体的组织、指挥和控制的活动和过程。

二、论述题

1.行政执行的过程、行政执行的主要阶段以及各阶段的主要任务和要求

(1)行政执行的准备阶段

①思想动员。

②组织落实。

最重要的是确立相应的机构,挑选适合的人员来承担实际执行的责任

③计划安排。

首先是要将行政决策的总目标加以分解,形成各执行部门和执行人员能够落实的分目标和便于实际操作的具体工作任务;其次要制定行政执行的实施程序,规定行动的时间和步骤,以及各项工作任务完成的期限;再次,制定行政执行的具体实施办法和措施,以及各项执行活动的行动总则。

④物资准备。

(2)行政执行的实施阶段

实施阶段是由管理工作的若干具体环节所组成的,主要包括行政指挥、行政控制、行政沟通、行政协调等等。

①严肃认真周到细致地处理好各种事务。

②躬行实践,深入到实际工作中去。

在行政执行活动中,领导者躬行实践,不仅可以详细了解各项实施任务的进程;掌握实际情况,使主观不脱离实际,而且可以随时在执行中调整行动计划,协调人员安排,克服官僚主义作风,保证和监督行政执行活动的顺利进行。

③要勤恳务实,实事求是,做实事,收实效。

(3)行政执行的总结阶段

①检查。

要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考察行政执行中的各项工作任务是否达到了原计划要求的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经费物资的使用是否与预算相符;各项工作制度的执行遵守情况如何;行政执行的最终结果是否实现了预期目标,以及执行的效率和效益情况。

②评定,即在全面考核的基础上,对行政执行情况作出基本估价,肯定成绩,找出问题。

在评定时,要全面,客观,分析;奖罚分明

③综合,对行政执行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从中总结出经验教训,以便在今后的行政工作中,使成绩得到发扬,问题得以克服,不致重犯。

2.行政执行使用的主要手段及其优缺点

(1)行政命令

优点:

比较简便灵活机动能够迅速发挥作用。

缺点:

缺乏平等协商的民主精神,易挫伤下属和群众的积极性。

(2)经济手段

优点:

有利于搞活经济,调动社会各方面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缺点:

有一定的局限性,仅集中于经济方面和与经济有连带关系的工作,不能用于一切方面;如果过分和片面地强化人们的利益动机,容易忽略精神和社会方面的发展需要等。

(3)法律手段

优点:

公平公正,具有国家强制力,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