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大学》心得体会5篇.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537425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3.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习《大学》心得体会5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学习《大学》心得体会5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学习《大学》心得体会5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学习《大学》心得体会5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学习《大学》心得体会5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学习《大学》心得体会5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学习《大学》心得体会5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习《大学》心得体会5篇.docx

《学习《大学》心得体会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大学》心得体会5篇.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习《大学》心得体会5篇.docx

学习《大学》心得体会5篇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

一般分为学习体会,工作体会,教学体会,读后感,观后感。

以下是整理的学习《大学》心得体会5篇,欢迎阅读参考!

  学习《大学》心得体会1最近,我在国学堂学了《大学》这本书。

  《大学》是孔子及其门徒留下来的遗书,是儒学的入门读物。

  《大学》指出:

”君子必慎其独也!

”这句话告诉我们,君子在别人看不见的时候,在别人听不到的时候,也一定要做到言行谨慎,不能自己欺骗自己。

在这方面,古代圣贤给我们作出了榜样。

  南北朝时期,齐国有一个叫甄彬的人,有高尚的品质和出色的才能。

有一次,他用一束苎麻到荆州长沙的当铺作抵押换钱,后来赎回苎麻时,发现在苎麻中包着五两金子。

甄彬看到金子后二话没说,立即送还当铺。

当铺的人非常吃惊,于是用一半金子作为酬谢,并让甄彬把名字详细的告诉他,两人往复推辞了十多次,甄彬坚决不肯接受。

  从此,甄彬还金的美名远播。

甄彬的家庭并不富裕,却能做到拾金不昧,这就是”慎独”的功夫啊!

  如今已是21世纪,很多人都能做到慎独,一事当前,先替他人着想。

一次,我的好朋友小红看到老奶奶过马路很不方便,就赶紧跑过去搀扶,我应该向小红学习。

学习了君子要”慎独”这段话,我在独处的时候也能做到言行谨慎。

自己在家的时候,也不玩电脑,不看电视,自己完成作业。

在学校也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

到别人家串门,也不随便动别人的东西。

  读了《大学》让我懂得,一个人首先要有良好的品德,才能成大事。

没有良好的品德,学的再多也没用。

我们之所以接受教育,为的就是将来能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学习《大学》心得体会2最近,我在紫阳国学堂学习了《大学》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使我懂得了许多修身的道理。

  《大学》指出: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这句话是说,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的德行,在于使民众日新又新,并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那么,什么是光明的德行呢?

我想,最基本的就是孝敬父母。

  读了这段话,让我想起古代的一个故事。

赵善应是南宋的一名官员,是历史上有名的孝子。

有一次他的母亲患了重病,需要用人血和药进行治疗。

赵善应二话没说,马上买药,然后用刀刺破手臂,用自己的鲜血和药,给母亲服用。

在赵善应的精心照料下母亲的病很快就好了。

病虽然好了,但母亲却落下了心悸的病根。

一有打雷等大点的响动,母亲就会害怕。

  因此,每遇到雷雨天气,赵善应都会走进母亲的房间,陪伴母亲。

  有一个寒冬的夜晚,赵善应出远门归来,走到家门口时,随从正要敲门,赵善应却马上制止说:

”别敲了,我怕惊吓到母亲。

”就这样,他和随从坐在门口房檐下,挨冷受冻直到天亮。

赵善应这种孝敬父母的精神是多么难能可贵呀!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大学》这本书提出的”为人子,止于孝”的目标。

自从学习了《大学》,我在家里也能孝敬父母。

妈妈工作了一天回到家,我高高兴兴地敬妈妈一杯茶,妈妈就很开心。

到了晚上,我来到卫生间倒一盆水,然后让妈妈洗脚,妈妈说我是个懂事的孩子。

爸爸回来了,想去餐厅洗碗,我就让爸爸休息,我来洗碗。

  学习了《大学》让我明白了很多道理,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孝道。

  作为孩子,孝很重要,只有做到了孝,长大以后才能做到忠和义,才能为国家和社会做事。

  学习《大学》心得体会3初读《大学》,云里雾里,一知半解,感觉十分乏味。

读完后就只记得开篇第一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明、在止于至善”,顺道留了个”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印象。

说来,我读《大学》与冰心读《三国》颇为相似,均是拿起又放下,放下后拿起。

再次读《大学》,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什么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一读,对我来说是当头棒喝,不过2019字的文章可谓字字珠玑,包罗万千,深刻地揭示了人生的真理。

  总体来说,大学总体框架是由”三纲八目”搭建,所谓三纲,是指明德、新民、止子至善。

它既是《大学》的纲领旨趣,也是儒学”垂世立教”的目标所在。

所谓八目,是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它既是为达到”三纲”而设计的条目工夫,也是儒学为我们所展示的人生进修阶梯。

在这逐步的学习和理解的过程中,我的内心是十分震撼,总结下来,感触最深的有三点:

  其一,就是”知其所止”。

  《诗》云:

”缗蛮黄鸟,止于丘隅。

”子日:

”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

  《诗》云:

”穆穆文王,於缉熙敬止!

”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知其所止”,也就是知道自己应该”止”的地方,通俗说就是找准自己的位置。

然而天地悠悠,过客匆匆,多少人随波逐流,终其一生而不知其所止。

当今时代,生活的诱惑太多,可供的机会太多,更给人们带来了选择的困惑。

不少人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统统成了精神的流浪儿。

其实,不同身份,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所”止”,关键在于寻找最适合的自身条件,最能扬长避短的位置和角色,知道自己想做什么,能做什么,并不断向着目标迈进。

  其二,就是”格物致知”。

何为”格物致知”?

既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是指要想获得知识,就必须接触事物而彻底研究它的原理。

  《大学》崇尚的是一种终身学习不断实践的态度,纵观中古历史上的学者,身上都有一种极为严谨的治学态度,他们毕恭毕敬,兢兢业业的专研学问,几乎对知识带了一种虔诚,这种对待学术的虔诚在今天的学者身上也很难再发现,这是一种不计功利的严肃和认真。

现在社会,浮躁的人太多,沉下心来做事的人越来越少;

  一朝学习的人越来越多,抱终身学习观念的人越来越少,快餐式学习已经成为一种潮流。

在这种情形下更是需要我们谨慎,踏踏实实,认认真真的不断学习,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不断提升自己,切勿在时代潮流中迷失自己。

  其三,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无所不用其极在今日是被曲解了,成为了贬义词,其原意为追求完美的道德境界。

  《大学》所诉:

”正其心,诚其意,慎其独”均为追求完美道德境界的途径。

古人之于道德修养的重视到了无可复加的地步,他们对于自身道德修养提出了严格几近苛刻的要求。

”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阐述的就是古人对于自身道德修养的打磨就如同加工骨器,不断切磋;如打磨美玉,反复琢磨。

反观现在,道德缺失已经成为社会的话题,随便打开新闻都能看到各种道德缺失的报导,十分令人痛心。

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更应该要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也使自身的修养上一个台阶。

  《大学》蕴含的内容太多太多,如用一句话来讲,”

  《大学》之书,古之大学所以教人之法也。

  学习《大学》心得体会4最近,加入了峡实经典群,一直在对《大学》这本书,每天坚持朗诵一遍。

从一开始的磕磕绊绊,20分钟;到现在的顺畅、流利,10分钟。

也在读的过程中,收获到了很多。

  《大学》是四书中的一本,其他三本分别是《中庸》

  《论语》

  《孟子》。

许多大学也把《大学》作为自己的校训,厦门大学的校训:

自强不息,止于至善;东南大学:

止于至善;河南大学:

明德,新民,止于至善;香港大学:

明德格物……足见《大学》的重要性。

  何为”大学”呢?

古人八岁入”小学”,学习”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等文化基础知识和礼节;十五岁入”大学”,学习伦理、政治、哲学等”修己治人,治国安邦”的大学问,”大学”就是讲治国安邦的”大学”。

”大学”是大人之学。

讲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

  《大学》中最重要的便是第一章,第一章也是总结了全文。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这句话的意思是: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那么,我觉得这里面最重要的就是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

其实,这和我们的271的教育目的是一致的——培育人性光辉,播种人生智慧。

培育人性光辉,就是立德,把人培养成人,培养成一个好人;播种人生智慧,就是树人,把人培养成一个能人,一个为社会做贡献、能承担责任、有幸福能力的人。

  学习《大学》心得体会5《大学》原属《礼记》中的一篇,在唐宋时期开始受到重视。

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编注释,称为《四书》,从此《大学》成为儒家经典。

  《大学》提出了”止于至善”的目标:

”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每个人的身份不同,所处的地位不同,所止之善也就有所不同。

做为子女,”止于至善”的目标,就是要孝敬父母。

读完这段话,我的脑海里浮现出了一个大问号:

难道现在的孩子真的忘记孝敬父母了吗?

父母辛辛苦苦把我们养大成人,我们理所应当孝敬他们,何况孝敬父母还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哩!

古往今来,也有许多孝敬父母的孩子为我们做出了榜样。

比如,二十四孝中的闵子骞就是这样的孩子。

  闵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是孔子的弟子,孔子曾称赞他是最孝顺的人。

闵子骞的母亲在他年少的时候就去世了,父亲就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

子骞的继母经常虐待他。

  冬天,他的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他却穿着用芦花做的”棉衣”。

一天,父亲准备出门,让闵子骞给他牵车。

天气寒冷,子骞穿得又少,不小心把车绳子掉在了地上。

父亲把绳子拿了起来,不小心打到了子骞,衣服里的芦花就飞了出来。

父亲知道了子骞受到虐待,一下子就勃然大怒。

  父亲气愤地回了家,要休掉子骞的继母。

子骞求父亲饶恕继母,说:

”父亲,请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挨冻,休了母亲,我们三个就都会挨冻了。

”他的父亲听后十分感动,就留下了继母。

继母知道后,悔恨知错,从此对待子骞如亲人。

  古代的人都能这样孝敬父母,我们现在条件好了,更要孝敬父母。

  爸爸妈妈都说我长大了,我也觉得我长大了。

我也是一个孝敬父母的好孩子,我在家能做到主动做家务。

比如,在吃饭的时候,主动去厨房端饭。

端完后,叫爸爸妈妈吃饭,然后我在吃。

饭后,我和妈妈一起去洗碗,我和妈妈都想洗得多一点。

有时候,我还帮妈妈洗衣服。

读了《大学》后,使我很受教育,也让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

以后,我要好好学习,做一个好孩子。

  相关文章:

  1.

  《大学》读书心得体会

  2.读《大学》的心得体会范文

  3.国学经典《大学》心得体会

  4.国学经典《大学》心得感悟

  5.国学经典《大学》心得

  6.关于国学经典《大学》心得体会作文

  7.读《大学》的心得体会范文1500字

  8.

  《大学》读书心得体会优秀范文

  9.<大学>的心得体会范文5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成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