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科学小实验教案20篇.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374850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6.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班科学小实验教案20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小班科学小实验教案20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小班科学小实验教案20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小班科学小实验教案20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小班科学小实验教案20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小班科学小实验教案20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小班科学小实验教案20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小班科学小实验教案20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小班科学小实验教案20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小班科学小实验教案20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小班科学小实验教案20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小班科学小实验教案20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小班科学小实验教案20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小班科学小实验教案20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小班科学小实验教案20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小班科学小实验教案20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小班科学小实验教案20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小班科学小实验教案20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小班科学小实验教案20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小班科学小实验教案20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班科学小实验教案20篇.docx

《小班科学小实验教案20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班科学小实验教案20篇.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班科学小实验教案20篇.docx

小班科学小实验教案20篇

小班科学小实验教案20篇

《小班科学小实验教案20篇》这是优秀的幼儿园教案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小班科学小实验教案20篇!

(1)小班教案《影子的颜色》含反思

活动目标

培养幼儿对影子的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科学意图:

好奇心是人的天性,求知欲是人的本能,孩子们个个好奇、好问、好探索。

通过设计此次活动。

让幼儿通过自身的探索感知彩色影子的变化。

以幼儿发展为本,实现幼儿在快乐中学习科学的目的。

材料准备:

相同大小的矿泉水瓶3~5个、水彩笔颜料、手电筒、纸盒、白布、水。

制作方法:

(1)在矿泉水瓶内分别加入不同颜色的水彩笔颜料和水,搅拌均匀,制成彩色水。

(2)剪去大纸盒的上面部分,底面铺上白布,制成投影屏幕。

实验操作:

把彩色水瓶放入盒内,置于白布前,且与白布有一定的距离间隔。

用手电筒照射彩色水瓶,彩色水瓶就会在纸盒内的白布上出现半透明的彩色影子。

指导建议:

影子,发现影子的彩色,影子圈色深浅不一。

科学小知识:

光可透过透明物体,由于水彩笔颜料具有半透明的特性,所以光就会穿过彩色瓶子,形成了彩色的影子。

如果物体遮光性能好的话,影子应该都是黑色的。

活动反思:

求知欲是人的本能,人生活在大自然中,总是力图了解和认识本身所处的外部世界,世间万物都有着数不清的奥秘,只要你细心观察与发现,总会发现一些令人惊讶的事情。

这个活动内容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和求知欲望,是孩子日常生活熟中比较熟悉,发生的现象,孩子在生活中发现过影子,活动中能运用各种感动手动脑解决问题。

激发幼儿对探索科学活动的兴趣。

(2)小班教案《认识肥皂》

活动目标:

知道肥皂的名称,了解其主要的特征和用途。

能用较清楚的语言讲述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培养幼儿对肥皂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活动准备:

1、收集不同种类的肥皂:

透明皂、药皂、旅游皂、液体皂等。

2、用肥皂水制作的吹泡泡玩具若干瓶。

3、歌曲洗手帕吹泡

活动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知道肥皂的名称。

播放歌曲《洗手绢》设疑引出活动。

师问:

小朋友,我们用什么可以把手绢洗干净?

二、了解肥皂的主要特征

(1)出示不同种类的肥皂,请小朋友摸一摸,看一看,闻一闻,是他们知道肥皂是什么形状的,什么颜色的,什么味道,摸起来是什么感觉?

(2)请幼儿互相说一说自己的发现,并鼓励幼儿比一比,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说说它们有什么区别。

你喜欢那种肥皂?

(3)幼儿讨论后教师总结:

肥皂有各种各样的颜色,各种各样的形状,各种各样的味道。

三、了解肥皂的用途:

1、操作活动:

洗手。

(1)讨论肥皂的用途。

(2)教师小结肥皂的用途:

洗手、洗衣服、洗手绢、制作吹泡泡皂液。

(3)教师带幼儿用正确的方法洗手。

说儿歌、学习正确使用肥皂洗手的方法,搓一搓后说说自己的感觉与发现。

(打开水管湿湿手,拿起肥皂打一打。

两只小手搓一搓,手心搓搓,手背搓搓,手指头搓搓,搓出满手肥皂泡。

打开水管冲一冲,小手洗得真干净。

2、游戏吹泡泡。

(1)出示用肥皂水制作的吹泡泡皂液。

提问:

小朋友,你们知道吹泡泡的水是用什么做成的吗?

(2)幼儿回答教师小结:

肥皂不但可以使手帕、衣服、小手变得干干净净,还可以用肥皂水玩吹泡泡的游戏,使小朋友变得开心快乐。

(3)教师吹泡泡,幼儿抓泡泡。

(4)播放音乐《吹泡泡》在轻松的音乐声中,幼儿尝试吹泡泡,教师鼓励幼儿吹出又大又多的泡泡,在欢乐中结束活动。

(3)小班教案《冷冷的暖暖的》

活动目标:

1、感受冷和暖,发展感知、分类和配对的能力。

2、能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3、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4、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装有冷水和热水的瓶子各10个,热水袋、冰块各一份,布袋两个,各种物品图片大小各一份。

活动过程:

一、布袋里的秘密

1、师:

今天,老师带来了两个布袋袋,里面藏着小秘密,你们想不想知道?

请两名幼儿来摸摸,说说摸到了什么?

2、教师出示热水袋和冰块,让孩子们摸摸,说说感觉。

3、你喜欢冷冷的还是热热的?

4、小结:

冬天到了,我们喜欢热热的,天气热了,我们就喜欢冷冷的。

二、冷冷的和热热的

1、请幼儿观察各种图片,说说什么是冷冷的,什么是热热的。

2、分类:

谁和谁是好朋友?

它们都是冷冷的(或者热热的)

三、瓶子宝宝找朋友。

今天,老师还带来了许多瓶子宝宝,它们也想来找朋友,请小朋友拿一个瓶子摸一摸、抱一抱,再想一想它能和谁做朋友?

请你把它的照片贴在瓶子宝宝的身上。

四、延伸活动:

喝热热的牛奶

(4)小班教案《清凉饮料》

活动目标:

1、学习看示意图做清凉饮料,初步感知溶解、融化现象。

2、体验自己动手调制饮料的乐趣。

3、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4、主动参与实验探索。

活动准备:

各种口味的果珍;杯子、勺子、冰块;饮料制作步骤图。

活动过程:

一、引出活动主题

夏季消暑吃什么?

你迟到过什么样的清凉饮料?

喝过的清凉饮料味道怎么样?

做清凉饮料需要什么材料?

怎样才能自己动手做一杯清凉饮料呢?

二、学看步骤图,讨论做饮料的方法

1、出示饮料制作步骤图,引导幼儿观察。

图上有什么?

你哪些地方看懂了?

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图上的数字表示什么意思?

(制作顺序)

三、调制饮料,引导幼儿发现溶解现象

1、幼儿用果制作饮料。

提醒幼儿不要浪费果珍,不洒到外面。

2、引发思考:

真怎么不见了?

他到哪里去了?

冰块怎么不见了?

又到哪里去了?

四、品尝清凉饮料,说说小朋友做的饮料是什么味道的

五、再做一杯饮料,赠送给家长

(5)小班教案《夹心冰块》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在情境下操作,感知冰的凉和易融化的特征。

2、能够借助工具解决简单的问题。

3、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4、积极参与探索活动,萌发求知欲,体验成功快乐。

活动准备:

1、辅助工具,如杯子,盆子,木制小。

2、事先将一些小礼物,如:

雪花片,小粘纸等,冰冻在冰块中。

活动过程:

一、小企鹅给我们送礼物。

1、引入:

(出示企鹅卡片):

今天有以为南极的动物朋友要来给我们送

礼物,南极是非常冰冷的地方。

你们想知道企鹅给我们带来了什么礼物吗?

2、老师神秘地打开罐子。

师:

哟!

冰冰的。

原来企鹅给我们带来夹心冰块送给我们。

3、教师提取几块冰块,请幼儿摸一摸,体验凉凉的感觉。

师:

你们想不想摸摸这冰块是什么感觉?

(让每位幼儿摸摸体验一下

冰的感觉,硬硬的。

)。

4、你们在看看这冰块里面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冰块里有东西)。

师:

我们没有把冰块打开,那我们还是可以看到里面的礼物,为什么

呢?

(引导幼儿大胆的表述)。

教师小结:

冰摸起来是冰冰的,硬硬的,看起来是透明的,可以看到冰块里面的东西。

二、拿出冰块里的礼物来看看。

1、引导想出打开冰块办法。

师;企鹅送给我们的礼物其实不是一块冰,原来企鹅是把礼物放在冰块里面了。

谁来想个办法取出我们的小礼物呢?

师:

怎样才能打开冰块?

请个别幼儿来说说自己想到的办法。

(如暴晒,放在水里泡,敲打等办法)。

老师适当的用小朋友想出来的办法演示打开冰块的方法。

2、分发礼物。

师;企鹅给我们班每一位小朋友都准备了礼物。

你们想要收到礼物吗?

师;打开罐子,取出冰块,将冰一块一块地分发给幼儿。

要求幼儿接到礼物要说:

“谢谢”!

3、引导幼儿用自己想到的办法来打开冰块取出冰块里的礼物。

师:

请小朋友赶快用你们自己想到办法来打开冰块,看看你们收到的都是些什么礼物。

师:

帮助,支持一些幼儿运用辅助工具将冰块中的礼物取出。

4、这么多的小礼物呀!

你们是怎样取出来的。

请幼儿来说说自己打开冰块的方法。

师:

敲打的方法,原来冰很硬硬,但是又很脆落,敲打一下就会碎掉。

师;晒的方法;原来冰冰很冷,但是也很容易融化。

随着温度的增高,冰就会慢慢的融化。

5、小朋友们好好玩玩你们的礼物吧!

你们喜欢这些礼物吗?

我们一起来对企鹅说声:

“谢谢”吧!

教学反思:

在这次教育活动中,一方面夹心冰块里有孩子们喜爱的小玩具,另一方面,对于冰块孩子们又具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因此幼儿对此活动极具兴趣,便于教育活动的开展。

同时,教师对幼儿的适当示弱,又使幼儿充满自信,乐于挑战,积极动脑思考如何将玩具从冰块中取出,调动了幼儿动手的积极性。

最后利用热水,勺子,吹风机等方法将冰块成功取出,使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但是此次教育活动中仍有许多不足的地方,有待改进,如在幼儿动手的这方面,如果能准备更多的夹心冰块和勺子,热水,吸管等工具,将幼儿分组,同时进行,多种方法观察,必定更有利于发挥幼儿的动手能力,加深幼儿对借助融化冰块取出工具的认识。

与此同时,也可通过校讯通发动家庭教育资源,请幼儿与家长回家后共同尝试,相信必定能够使幼儿的生活经验更加丰富。

(6)小班教案《虫虫王国》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主动发现常见昆虫的外形特征。

2、通过观察,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

3、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4、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活动准备】

1、昆虫模型

2、PPT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哭泣的虫虫(PPT)

师:

小朋友们,今天虫虫王国发生了一件了不得的大事?

我们赶快听一听……(我一觉醒来,发现身上什么也没有了,我回不了家了。

你们愿意帮助我吗?

师:

发生什么事啦?

那你们知道虫虫身上什么东西没有了呢?

(引导幼儿大胆猜测)

二、观察昆虫,发现外形特征

第一次观察,了解简单的形态

师:

我们一起到虫虫王国里去看一看,看看虫虫身上到底有什么,虫虫都在睡觉哦,我们要轻轻的拿起来看,好吗?

——幼儿观察,教师重点引导幼儿观察“你看的是什么虫虫呀?

它身上有什么?

师:

小朋友,你在虫虫王国看到了什么虫虫呀?

它身上有什么呀?

(引导幼儿回答,ppt出示蜜蜂、蜻蜓、蝴蝶图片)

师小结:

我们看到的虫虫都是昆虫,它们都有一对触角、一对翅膀,还有脚。

第二次观察,数数昆虫的脚

师:

那你们知道它们有几只脚吗?

我们再去虫虫王国数一数,要轻轻摸着虫虫的脚,一只一只的数哦?

——幼儿观察,教师重点引导幼儿正确点数昆虫脚的方法。

师:

虫虫有几只脚?

(PPT出示大虫虫)我们一起来数一数,xxxx,6只脚,也可以说是3对脚。

三、虫虫的聚会

师总结:

在大家的帮助下,虫虫找回了自己的一对触角,一对翅膀,三对脚,它回到了王国,和朋友们一起唱起了歌、跳起了舞。

小朋友,我们也在虫虫王国找一个你喜欢的朋友跳舞吧。

(播放音乐)

【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来源于幼儿的日常生活,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及兴趣点。

以情境导入为主线,贯穿始末,富有童趣,始终吸引着幼儿,激发着他们探索的兴趣。

活动中两次观察环节的设计,都遵循了幼儿观察力发展的特点,鼓励幼儿自主观察、大胆交流。

幼儿通过看一看、数一数、说一说,提升了自己的观察力,同时感受到了观察活动的乐趣。

另外,活动提问的设计环环相扣,重点在于引导和鼓励幼儿大胆说、反复说,以此来引导幼儿观察后及时对科学概念进行自我构建。

(7)小班教案《红红的小东西》含反思

活动目标:

引导幼儿感受帮助他人快乐以及体验比较过程的乐趣。

培养幼儿观察比较的能力及按物点数的能力。

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活动重难点:

幼儿初步感知物体的特征以及理解4以内数字的意义。

幼儿能够仔细观察、比较以及辨别事物。

活动准备:

教师制作的图片(纽扣、老鼠、绒毛兔、小熊、小猫)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情境导入,激发幼儿的兴趣。

(1)出示第一张图片,让幼儿尽情想象。

师: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好朋友,请小朋友们看看这个红红的小东西它是谁?

(幼儿自由想象),大家说的都有道理,听,谁在哭?

原来是这个红红的小东西不知道自己的名字,找不到好朋友,你们愿意帮她找一找和小伙伴吗?

好,咱们大家一起去找找看吧!

二、活动展开。

1、比较樱桃和红红的小东西的区别。

(1)出示老鼠吃樱桃的图片。

师:

我们来到了谁的身边?

小老鼠的身上有没有和红红的小东西一样的物品呢?

(幼儿通过观察找到樱桃和红红的小东西相似)这里有几颗小樱桃呢?

(教师带领幼儿按物点数那小东西的名字是是叫小樱桃吗?

我们一起来问一问(播放红红的小东西的哭声),红红的小东西的名字不叫小樱桃,为什么呢?

(2)让幼儿比较红红的小东西与樱桃的特征。

教师让幼儿观察比较两者,知道红红的小东西与樱桃的不一样。

教师小结:

原来樱桃有细长条的小尾巴,红红的小东西没有,所以红红的小东西没有找到他的小伙伴们,别灰心,咱们继续帮他找。

2、比较绒毛兔的眼睛与红红的小东西的区别。

(1)出示绒毛兔的图片。

师:

咦?

我们来到了谁的家?

小兔子什么地方和红红的小东西相似呢?

那你们觉得红红的小东西应该叫红眼睛吗?

(2)让幼儿比较红红的小东西与红眼睛的特征。

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找出红红的小东西与红眼睛不一样的地方。

教师小结:

绒毛兔的红眼睛里有白色的眼球,而红红的小东西中间有黑黑色的东西,所以,他的名字不叫红眼睛。

3、比较小熊的红灯笼与红红的小东西的区别。

(1)出示小熊与红灯笼的图片。

师:

别灰心,看看小熊的家吧!

你们猜,红红的小东西叫什么名字?

(红灯笼)为什么有的小朋友没有猜他的名字呢?

哦!

原来是你们的火眼金睛发现了红红的小东西与红灯笼不一样的地方啊!

(2)请幼儿说一说两者的区别

教师小结:

原来红灯笼上面有好看的花纹装饰,红红的小灯笼身上没有,所以红红的小东西名字不叫红灯笼。

4、出示小猫的图片,让幼儿比较观察。

师:

喵喵喵,谁来了?

咦!

小猫咪为什么这么焦急呢?

谁来说一说?

哦,原来小猫咪是来找它的纽扣的,小猫身上现在有多少纽扣呢?

咱们一起数一数吧!

我们问一下红红的小东西,它的名字叫不叫纽扣?

(师幼一起大声说,红红的小东西你叫不叫小纽扣?

传来笑声音乐)原来它的名字就叫什么呢?

(小纽扣)

三、活动结束。

小猫咪丢失的纽扣找回来了,红红的小东西也找到了它的好伙伴,你们心里开不开心呀?

原来帮助别人可以使自己变得更加快乐,好了,小纽扣也送回了家,我们也该回家啦!

我们学着红红的小东西骨碌骨碌滚回家吧!

四、活动延伸

可以开展幼儿比“火眼金睛”的游戏,看谁先最快、最正确找到两样相似的东西。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我根据我们小班孩子的已有特点和知识经验,设计了三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是以孩子喜欢的故事为主体,把抽象的点数巧妙的融入故事。

让孩子在听故事的同时学会点数,并说出总数。

第二个环节是培养孩子的观察、比较能力,请小朋友找一找图片中哪些地方不和红红的小东西不一样,激发孩子的求知欲。

第三个环节是感知红红的小东西的特征,让幼儿在这几轮的比较中,让幼儿在愉快和有趣的情境中形成对对红红的小东西的初步感知,最后通过知识经验积累指导红红的小东西就是纽扣。

我认为在小班阶段,影响教学活动开展的因素实在太多了。

教师应做到教育机智,结合小班的年龄特点,巧妙地将生活中的经验穿插进去,这次的教学活动唯一的不足在于图片制作过于简单,幼儿不容易察觉并比较,在以后的活动中,要做到材料形象、生动,给幼儿可以更多的大量感知的形象来丰富其相关经验。

(8)小班教案《凉快招术》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探索简单的降温方法,能大胆的参与操作活动。

2.激发对科学活动的兴趣,体验探究的乐趣。

3.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1.冷水一杯,热水一杯。

2.热水若干杯,扇子,调羹,冰块,空杯子,一盆水,水滴,吸管。

3.教师使用的两张记录纸,红、绿标签纸。

ppt

活动过程:

1.哪杯水热

⑴教师出示两杯水,朱老师这里有两杯水,请小朋友看看,这两杯水一样吗?

谁来摸摸看,请小朋友来摸一摸,有什么不同呢?

请个别幼儿尝试。

对了,热水还会冒热气呢。

(一杯冷水,一杯热水)

(2)教师边贴标签边小结说:

摸上去烫烫的还会冒热气的是热水,我们给热水贴上货色的标签,这杯水摸上去冰冰的,凉凉的是冷水,我们它贴上蓝色的标签。

2.通过尝试水变冷

(1)朱老师口渴了,好想喝水啊!

但是这杯水又太热,你有什么好办法来帮帮我,使这杯热水快点变冷吗?

小朋友来说一说。

(2)幼儿想办法:

(吹一吹、倒点水、加点冰、电风扇。

)(多鼓励)

(3)哦,刚才小朋友想的办法可真多,你们想不想来试一试呢?

看,朱老师在桌子上给你们准备了这么多的东西,我们来看看都有些什么呀?

(有冰块、扇子、调羹、吸管、空杯子、盛有冷水的小盆)

⑷操作要求:

朱老师给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一杯热水,还有这么多的材料,请小朋友想一种办法让这杯热水变冷,还要注意安全不要把热水倒在自己身上。

请小朋友每人找一杯热水,用你们的方法让热水变冷。

用好了要把材料放回小框里哦。

⑸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⑹集中,讨论:

请幼儿上来说说自己用的是什么方法并在老师的协助下演示。

(教师帮忙记录)(多鼓励)

⑺教师小结:

我们小朋友真棒,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让热水变冷,“用扇子扇”、“用嘴吹”、“用调羹搅拌”、“用空杯子相互调换”“添加冰块”、“添加冷水”、“放在冷水里浸泡”,现在,朱老师可以喝水了,谢谢你们哦!

3经验生活化

(1有时候我们在外面玩的时候,会玩的很热,夏天到了,我们的身体也会感到很热,我们怎样让自己的身体凉快些,不那么热呢?

(2)幼儿说说方法:

空调、扇子、吃棒冰、游泳,等等。

(3)你们想的办法真多,老师这里也有一些方法,我们来看看这些方法你有没有想到,(教师播放ppt),其实我们有很多方法可以使自己变得凉快些,我们回去找一找,明天来告诉老师好吗?

教学反思:

本活动让幼儿通过触觉感知物体热和冷的同时,大胆验证自己的降温设想,让幼儿结合生活经验,自己寻找如何使水更快的凉下来的方法,活动中孩子们各显神通,有的扇扇子、有的放在脸盆里用凉水浸泡、有的吹气、最后得出的结论是这些方法都能使水凉得比不动的那杯水要快。

最快的是放冰箱里的方法。

活动中聪明活跃的孩子想法很多很多,但幼儿毕竟还是小班,年龄小,真正操作起来还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操作过程中,我适当进行了帮助。

有几个幼儿能力较弱的,我鼓励他们去模仿别人。

当幼儿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时不由的欢呼起来,可见这种让幼儿自己操作、验证的活动是极受幼儿喜欢的。

孩子们通过对“凉快招数”的研究,在不断的尝试操作、探索感知、体验分享来发现热水变冷的不同方法,并进一步发现里面的科学道理,并让幼儿从中体验到了科学探索的兴趣,培养幼儿从小爱科学。

同时也达到同伴相互合作的能力。

在活动中,老师观察孩子们的生活,将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与幼儿进行讨论,让孩子们结合生活经验进行交流,贴近幼儿生活,将幼儿的已有生活经验进行提升。

在活动中孩子以自己不同的记录方法进行记录,并进行解读、交流,让孩子们自己用记录的方法来寻找答案,充分调动了孩子们探索的积极性!

(9)小班教案《哇彩虹糖》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彩虹糖在水中溶化的现象,愿意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

2.能在教师的示范、讲解下按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并能注意观察实验中的现象。

3.感受色彩变化所带来的惊喜。

4.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5.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彩虹糖若干,白纸盘5个(幼儿共分4组,每组用1个白纸盘;教师用1个),用玻璃杯装的半杯牛奶,装有小半杯水的一次性塑料杯、勺子各20份。

活动过程:

一、萌发兴趣

1.教师在口袋里摇晃彩虹糖,用声音激起幼儿的兴趣。

师:

老师的口袋里藏着一个神秘的礼物。

听一听,可能是什么?

2.教师引导幼儿模仿彩虹糖发出的声音。

师:

声音是什么样子的?

请学一学。

(哗啦哗啦。

)(析:

利用摇晃彩虹糖发出的声响,一方面可引导幼儿用听觉初步感知彩虹糖的特征,另一方面可集中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的兴趣。

二、观察彩虹糖的颜色

1.教师出示彩虹糖,了解幼儿的已有经验。

师:

到底是什么?

你们想不想知道?

仔细看哦!

变!

变!

变!

哇!

是什么?

师:

你吃过吗?

你吃的彩虹糖是什么颜色的?

2.教师将彩虹糖倒在桌上的白纸盘中,引导幼儿观察彩虹糖的颜色。

师:

彩虹糖的颜色真的和你们说的一样吗?

想不想看一看?

师:

彩虹糖有哪些颜色?

(析:

幼儿可能有吃彩虹糖的经验,对彩虹糖的颜色有一定的了解,但大多是无意识的。

教师先让幼儿说一说自己吃过的彩虹糖的颜色。

再进行验证,目的就是引导幼儿有意识地观察。

三、明确实验步骤和要求

1.教师创设"把彩虹糖上的颜色变没有"的游戏情境,初步激发幼儿实验的兴趣。

师:

彩虹糖有这么多的颜色,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把彩虹糖上的颜色变没有呢?

2.教师出示装有水的塑料杯,介绍实验材料。

师:

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种材料,你们看看是什么?

(水。

3.教师引导幼儿认识水是透明无色的。

师:

水是什么颜色的?

(如果幼儿说白色,教师就出示牛奶进行对比)这是杯牛奶,它是什么颜色的?

它们的颜色一样吗?

师(小结):

我可以透过水看到你们,所以水是透明无色的。

4.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帮助幼儿明确操作的步骤和要求。

师:

如果把彩虹糖放到水里,彩虹糖上的颜色会变吗?

为什么?

师:

有的人说会变,有的人说不会变。

我们来试试看。

师:

每人只能拿一杯水和一颗彩虹糖,先看看你拿的彩虹糖是什么颜色,再把彩虹糖放在水杯里,用小勺子轻轻地搅一搅,不能吃。

5.教师带领幼儿共同复述实验步骤。

师:

先做什么?

(拿一杯水和一颗糖。

)再做什么?

(观察糖的颜色。

)最后做什么?

(把糖放进水里,搅一搅,看一看糖和水的颜色有没有变化。

)(析:

此环节有两个目的:

一是观察水的颜色。

小班幼儿很可能把水说成是白色的,所以,教师要有所预知,事先准备好牛奶。

当幼儿不能正确描述时,教师可引导幼儿通过牛奶和水的对比观察,具体直观地了解水是透明无色的这一特性,而不是简单地告知。

二是了解实验的步骤。

因为小班幼儿记忆较长的实验要求有困难,所以,教师示范讲解后必须帮助幼儿用短句进行复述和强化,以便幼儿正确操作。

四、幼儿实验,教师观察指导

1.幼儿操作,教师个别了解幼儿的发现。

师:

你的彩虹糖是什么颜色的?

师:

轻轻地搅一搅,看看水有什么变化?

师:

再把彩虹糖舀上来看看,它变成了什么颜色?

2.教师引导幼儿交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