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全球经济危机及其影响一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376815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44.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近年来全球经济危机及其影响一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近年来全球经济危机及其影响一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近年来全球经济危机及其影响一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近年来全球经济危机及其影响一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近年来全球经济危机及其影响一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近年来全球经济危机及其影响一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近年来全球经济危机及其影响一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近年来全球经济危机及其影响一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近年来全球经济危机及其影响一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近年来全球经济危机及其影响一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近年来全球经济危机及其影响一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近年来全球经济危机及其影响一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近年来全球经济危机及其影响一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近年来全球经济危机及其影响一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近年来全球经济危机及其影响一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近年来全球经济危机及其影响一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近年来全球经济危机及其影响一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近年来全球经济危机及其影响一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近年来全球经济危机及其影响一览.docx

《近年来全球经济危机及其影响一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近年来全球经济危机及其影响一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近年来全球经济危机及其影响一览.docx

近年来全球经济危机及其影响一览

近年来全球经济危机及其影响一览

1637年郁金香狂热

  1637年的早些时候,当郁金香还在地里生长时,价格就已上涨了几百甚至几千倍。

一棵郁金香可能是20个熟练工人一个月的收入总和。

这被称为世界上最早的泡沫经济事件。

1720年南海泡沫

  17世纪,英国经济兴盛,使得私人资本集聚,社会储蓄膨胀,投资机会却相应不足。

当时,拥有股票还是一种特权。

1720年,南海公司接受投资者分期付款购买新股,股票供不应求,价格狂飚到1000英镑以上。

后来《反金融诈骗和投机法》通过,南海公司股价一落千丈,南海泡沫破灭。

1837年经济大恐慌

  1837年,美国的经济恐慌引起了银行业的收缩,由于缺乏足够的贵金属,银行无力兑付发行的货币,不得不一再推迟。

这场恐慌带来的经济萧条一直持续到1843年。

1907年银行危机

  1907年10月,美国银行危机爆发,纽约一半左右的银行贷款都被高利息回报的信托投资公司作为抵押投在股市和债券上,整个金融市场陷入极度投机状态。

1929年股市大崩溃

  1922年—1929年,美国空前的繁荣和巨额报酬让不少美国人卷入到华尔街狂热的投机活动中,股票市场急剧升温,最终导致股灾,引发全球经济大萧条。

1970滞涨

  1973年,由石油危机造成的供给冲击导致美国出现经济停滞与高通货膨胀,失业以及不景气同时存在的经济现象。

1987年黑色星期一

  1987年,不断恶化的经济预期和中东局势的不断紧张,造就了华尔街的大崩溃。

标准普尔指数下跌了20%,这是华尔街有史以来形势最为严峻的时刻。

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机

  1994年至1995年,墨西哥发生了一场比索汇率狂跌、股票价格暴泻的金融危机。

受其影响,不仅拉美股市暴跌,也让欧洲股市指数、远东指数及世界股市指数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跌。

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

  1997年7月2日,泰国宣布实行浮动汇率制,当天,泰铢兑换美元的汇率下降了17%,引发了一场遍及东南亚的金融风暴。

这使得许多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汇市、股市轮番暴跌,金融系统乃至整个社会经济受到严重创伤。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

  “次贷危机”源起美国“零首付”的买房政策,2007年8月开始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

美国次贷风暴掀起的浪潮一波高过一波,美国金融体系摇摇欲坠,世界经济面临巨大压力,至今仍是国际关注热点。

2012.05.24

发生来源

  次级房屋信贷危机

2007年的事件

  2007年8月9日-爆发流动性危机

  2007年10月9日-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创历史新高14,164点

2008年的事件

  2008年环球股灾

  贝尔斯登被接管

  美联储接管房利美和房贷美

  2008年9月流动性危机

  美国国际集团陷入财困

  美林证券被美国银行收购

  雷曼兄弟申请破产保护

  华盛顿互惠宣布破产,被美联储接管後售予摩根大通

  Wachovia的存款业务可能被花旗银行收购,但富国银行也有意并购

  2008年经济稳定紧急法案

  HypoRealEstate接受德国政府担保

  冰岛濒临破产,三大银行被接管

  美国宣布7000亿美金救市计画的前半段2900亿救助金融业不理想,後续改为救助消费者,等于宣示经济衰退已经从短期风暴变成长期抗战

  布希总统宣布以134亿美金紧急纾困即将濒临倒闭的通用、福特、克莱斯勒等三大车厂

2009年的事件

  台湾政府于春节前夕发行振兴经济消费券,每人新台币3600元。

及今年底前购买2000cc以下汽车和150cc以下机车,每辆可减徵货物税新台币3万元及4千元。

  中国家电下乡和汽车下乡。

  西班牙一月失业率升高到13.3%创历史新高。

  日币大幅升值影响,日本主要的汽车与电子公司财报总亏损超过2.6兆日币。

  英镑大贬值。

  美国一月失业率升到7.4%。

  德国奇梦达与加拿大北电网路均宣告申请破产保护。

  美国总统欧巴马于2月18日签署通过7870亿美元振兴经济方案,即日起将正式生效,藉由减税、扩大公共建设与社会福利,补助地方政府等措施,来振兴经济,并期望未来2年创造350万个工作机会。

  韩圆大幅贬值,新台币贬破35元关卡,但随後又大幅升值到33元。

  3月2日美国财政部及联邦储备委员会再提供给美国国际集团300亿美元资金援助。

  美国克莱斯勒汽车4月30日宣告申请破产保护,意大利飞雅特汽车将合并重整克莱斯勒。

  英国五月失业率攀升至7.3%,失业人数高达227万人,创12年来最高。

  美国五月失业率升高至9.4%,再创26年新高。

  台湾行政院主计处公布五月失业率增为5.82%,失业人数为63.3万人,续创历史新高。

  美国通用汽车公司6月1日向曼哈顿区法庭宣告申请破产保护并组织重整,并由美国和加拿大两政府接管,宣布将再裁员1万人。

  德国百货零售与旅游业巨擘Arcandor集团6月向法院声请破产保护,将造成四万三千多人失业。

以下就是本人自己理解的次级债危机,希望与大家分享。

此图是一些公司和地区的相关关系图

房利美(FannieMae),二战时的产物,创立于1938年,是政府出资创建,从事金融业务,用以扩大资金在二级房屋消费市场上流动的资金。

1944年,房利美的权限扩大到贷款担保,公司主要有退伍军人负责管理。

1954年,房利美发展成为股份制公司。

1968年,RaymondH.Lapin成为房利美的总裁,在他就任的30年内,修改了公司的制度,使之成为一个私有的股份制

公司。

1970年,房利美股票在纽约交易股票所上市。

1984年,房利美首次在海外发放公司债券,从此公司的业务进入国外金融市场。

放低房屋贷款审核条件,为人们提供房产。

但风险很大,如果贷款者还不起贷款时,公司将面临重大的危机。

为了规避风险委托一些银行与其合作,并分担部分风险。

当遇到危机时,共同承担风

险。

即使与银行合作,公司与银行同样有很大风险,为了再次降低风险,决定将公司的经营活动参与投保,并选择了一些保险公司。

那么保险公司是如何运作的呢?

保险公司不是靠收取保费盈利的,它要有巨大的经济来源才能维持那些投保的大公司,那些大公司富可敌国,如果出现问题,不是几块钱可以解决的。

所以保险公司要用大家投保的钱去投资,赚取利润比较快而且便捷的方法是什么?

对,金融证券和期货。

但这样投资的风险更大,为了规避风险,保险公司找到了“雷曼兄弟银行”。

雷曼兄弟公司是为全球公司、机构、政府和投资者的金融需求提供服务的一家全方位、多元化投资银行。

雷曼兄弟公司通过其由设于全球48座城市之办事处组成的一个紧密连接的网络积极地参与全球资本市场,这一网络由设于纽约的世界总部和设于伦敦、东京和香港的地区总部统筹管理。

雷曼兄弟公司自1850年创立以来,已在全球范围内建立起了创造新颖产品、探索最新融资方式、提供最佳优质服务的良好声誉。

这一声誉来源于公司杰出的员工及其热诚的客户服务。

公司目前的雇员人数为21,900人(2008年),员工持股比例达到30%。

雷曼兄弟公司不断扩展国际业务,2002年公司收入的37%产生于美国之外。

雷曼兄弟环球总部设于美国纽约市,地区性总部则位于伦敦及东京,在世界各地设有办事处。

雷曼兄弟被美国《财富》杂志选为《财富》500强公司之一。

  雷曼兄弟公司雄厚的财务实力支持其在所从事的业务领域的领导地位,并且是全球最具实力的股票和债券承销和交易商之一。

同时,公司还担任全球多家跨国公司和政府的重要财务顾问,并拥有多名业界公认的国际最佳分析师。

  雷曼兄弟公司的业务能力受到广泛认可,拥有包括众多世界知名公司的客户群,如阿尔卡特、美国在线时代华纳、戴尔、富士、IBM、英特尔、美国强生、乐金电子、默沙东医药、摩托罗拉、NEC、百事、菲力普莫里斯、壳牌石油、住友银行、及沃尔玛等。

  但是2008年中受到次级房贷风暴连锁效应波及显现,由于财务强度薄弱遭到重大打击亏损,股价无量下跌到剩US$0.xx(2008年9月17日低见US$0.10),陆续裁员六千人以上,四处寻找各国金主进驻。

  2008年9月15日,在美国财政部、美国银行以及英国巴克莱银行相继放弃收购谈判后,雷曼兄弟公司宣布申请破产保护,负债达6130亿美元,很可能结束158年的营运。

经过雷曼兄弟银行,美林银行等,和保险公司合作谈判的结果是发行一种复合型的债券和对冲基金。

由于各国各地区的金融管理不同,一般地区是禁止购买这种债券的。

但部分地区却开放购买,如香港,韩国等。

可见当经济危机爆发时,这些地区是受牵连最严重的。

但在2006年以前5年时间里,美国房地产价格一路飙升,势不可挡。

凡是投资这种债券和对冲基金的人都可以当皇帝了。

有一个可笑事发生了,这里大家注意到没有,有个箭头由各大银行指向雷曼兄弟的对冲基金。

因为在经济危机爆发前,这些债券和基金一路向上,势不可挡。

在在看到巨大利润的情况下,各大银行也去购买这些债券。

难道他们不记得?

这些债券和基金是他们为了规避风险而转嫁给保险公司的,现在反而又买了回来...

经济危机影响每一个人,大家只能紧缩自己的钱包不去购物,因为物价太高了。

这样市场会处在一个严重的萧条期。

冰岛封锁了银行账户,但冰岛的银行账户有一半是英国和欧洲人的。

那些人只能眼看着钱但拿不出来。

危机波及整个欧洲乃至全球,这是一个连锁的必然结果。

·2007年,美国,积累很久的次级债危机终于爆发。

·美国房地产景气出现明显下降是次级债问题产生的根源。

贷款违约不断增多,全美多家次级市场放款机构深陷坏帐危机。

·2007年3月13日,美国住房抵押贷款银行家协会公布的报告显示,次级房贷市场出现危机。

消息传来,美国股市全面下挫。

美国股市的恐慌很快波及亚洲股市。

·2007年4月2日,美国最大次级债发行商新世纪申请破产保护,标志着美国次级房贷市场危机爆发。

·美联储年中以来对次级债严厉措施,使金融机构产生了被动收缩,导致更多美国和非美国金融机构遭受损失。

至此,美国次级债危机的蝴蝶效应开始显现并蔓延。

吴晓灵:

中国经济如何走出困境

2009年05月18日09:

53

  中国经济将经历比较痛苦的调整过程。

应着力“调结构、扩内需、促改革”,保证经济增长和民生改善

  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问题是自身结构调整、经济周期波动与国际金融危机的迭加。

  内在的结构调整和经济周期波动是主因,而国际金融危机则加剧了内在矛盾的调整,使问题更加突出。

因此,中国经济走出困境,就应该立足于自身问题,顺应周期波动,加快结构调整,将重点放在“调结构、扩内需、促改革”上。

  一、中国当前的主要问题:

不均衡格局下的内部结构失衡

  根据宏观经济原理,总供给=储蓄+消费+税金+进口,而总需求=投资+消费+政府购买+出口;在均衡状态下,总供给等于总需求,也就是储蓄=投资+(政府购买-税金)+(出口-进口)。

  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是高储蓄国家,而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则是低储蓄国家。

不同的储蓄率体现了两者经济结构间的差异,进而造成了中美经济的结构失衡。

  我们可将美国的经济结构与中国的经济结构作一个对比。

  在美国经济结构中,消费占GDP比重达70%左右,大大高于一般发达国家50%-60%的水平;居民储蓄率2000年以来平均仅为1.5%,大大低于一般发达国家5%-10%的水平;家庭和政府的高消费均靠负债来维持,家庭债务占可支配收入比重2001年为101%,目前已达到138%,联邦政府债务占GDP的比重2000年为60%,目前为73%,2000年联邦政府财政盈余为2361亿美元,2008年已转为赤字4821亿美元;经常项目维持巨额赤字,占GDP比重从2001年的3.4%,上升至2005年的6.6%。

  在中国经济结构中,消费占GDP比重由2000年的62.3%,降为2007年的48.8%,消费需求贡献率由2000年的65.1%,降为2007年的39.4%;居民储蓄率为20%左右;经常项目顺差迅猛增长,由2000年的205.2亿美元,增长到2007年的3718.3亿美元,增长了17倍,顺差占GDP的比重由2000年的1.71%,增加到2007年的10.99%;外汇储备由2000年的1655亿美元增长,到2008年的19460亿美元,增长了11倍。

在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无力改变这种产业布局和资金循环的背景下,不均衡的世界经济格局逐步形成,并不断强化。

而这种不均衡的世界经济格局,也深刻影响了不同经济体的内在经济结构。

  根据马克思经济原理,社会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时要遵循比例关系,即第一部类生产资料的生产和第二部类对生产资料的消费之间,以及第二部类消费资料的生产和第一部类对消费资料的消费之间,都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

  上述数据表明,中国经济发展显然不符合这一论述,存在突出的内在结构性矛盾。

中国经济增长明显存在高耗能高污染、高出口高投入低消费和产能过剩的三大弊病。

  一是工业占GDP的比例从2005年的42.2%,持续上升到2007年的43%,其中重化工业占比70.6%,而服务业的发展还明显滞后。

  二是投资率由“十五”期间的平均41.2%,上升到2007年的42.3%;外贸依存度从“十五”期间的51.3%,上升到2007年的66.8%;进出口净额占GDP的比重,从“十五”期间的2.3%,上升到了8.1%;而消费率却从“十五”期间的54.8%,下降为2007年的48.8%。

  过快的投资和较低的消费,形成产能过剩;内需不足则使过剩产能必须过度依靠出口,从而增加了经济对外的过度依赖和脆弱性。

可以说,消费与投资间的矛盾、内需和外需间的矛盾,是当前中国面临的最为突出的结构性问题。

  资源价格机制不顺和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不合理,是中国经济增长方式不科学的主要原因,也是形成上述结构性矛盾的主要原因。

  一方面,中国资源市场价格形成机制仍不完善,包括各类能源、原材料和劳动力等在内的投入品价格长期低估,造成了不计成本的高投入、高产出、高回报,同时也就形成了高耗能、高污染、产能过剩。

  另一方面,中国国民收入分配更多倾向于企业和政府,向居民倾斜不够,没有提高居民最终的消费能力。

从各个部门可支配收入在国民总收入可支配收入中所占比重看,2003年到2007年,企业占比从18.2%上升到22.5%,政府从22%下降到20.5%,居民则由59.8%下降到57%。

  由于企业利润的增长更多体现为国营企业,因此实际上是国家支配了更多的收入。

这种分配格局是造成内需不足,过度依赖外部市场的主要原因。

  随着连续多年的高增长,中国内部的结构性矛盾日渐突出,内在调整的需要愈发强烈,经济进入下行调整周期已是必然。

此时,国际经济危机的爆发,进一步加大了中国经济转型的紧迫性。

  短期看,2009年1月进出口双下降,进出口总额下降了29%,出口下降了17.5%,进口下降了43.1%,剔除价格因素,外需减少已成定局;长期看,欧美等发达经济体也充分认识到产业空心化的危害,明确提出了内部结构调整和振兴制造业的计划,这将在长期内减少中国的外部需求。

因此,中国面临的不仅是短期的危机问题,更是一个长期的经济结构调整问题。

应该引导中国经济向国内消费主导方向转变,尽管实现这样一个转变,是一个比较痛苦的、长期的过程。

  

  如图1所示,根据上述经济原理,低储蓄的美国必然形成巨额贸易逆差,使美元通过贸易渠道流出美国;高储蓄的中国则形成国际收支双顺差,积累了高额的外汇储备。

而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的外汇储备,又通过购买美国国债回流美国,形成美国在资本项下的顺差,并支撑了美国政府和居民的负债消费。

  之所以形成这样的资金流向,主要是发达国家主导的世界制造业产业转移造成的。

“二战”以来,发达经济体出于成本、环境等原因,在控制核心技术的情况下,把制造业的诸多加工环节转移到正处于工业化进程中的新兴市场国家,因此,新兴市场国家完成加工之后,产品也大多销往发达国家,形成贸易的顺差,并在缺乏其他有效渠道的情况下,最终将积累的外汇储备投回发达国家。

  问题是,这样的资金循环对中国这样的新兴市场国家是不利的。

发达国家出于产业转移而投向发展中国家的资本回报是比较高的,而发展中国家投向发达国家的资本回报率要低得多。

 二、金融危机的根源及影响

  本次金融危机是从美国次贷危机演化形成的,但并不仅是金融层面的事情,其有着深刻的经济和金融根源。

  从经济层面看,美国储蓄消费结构严重失衡,且美国在2001年以后采取了不合理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前文已经分析了美国低储蓄高消费的经济结构,此处重点论述美国不恰当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在2000年科技股泡沫破灭和2001年“9·11”事件爆发后,美国经济陷入衰退,美国试图通过刺激房地产业发展而重振经济。

一方面,美联储连续13次下调基准利率,使联邦基金利率在2003达到了1%的历史最低水平,并维持一年之久,目的在于通过低利率刺激资产特别是房地产价格上涨。

  另一方面,美国政府通过房利美和房地美两大准政府机构,大量购买次级按揭贷款,鼓励信贷机构发放住房按揭贷款。

这些经济刺激政策在很大程度上达到了预期效果,但也埋下了隐患。

市场过多的流动性使标准普尔指数从2002年10月的777点飙升到2007年1月的1565点,国际原油期货价格从2000年25美元/桶上升到2008年7月的147美元/桶,美国二手房平均价格也从2000年的13.5万美元/套上涨到2006年7月的23万美元/套。

  至于金融层面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是信贷机构违背信贷原则,没有对信用状况较差的客户群体进行认真筛选,导致其中一些不合格客户也获得了房屋按揭贷款。

这一方面由于作为抵押物的房屋价格持续上涨,商业银行对客户本身的资信状况有所忽视;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对按揭贷款通过资产证券化出售,使风险转移出去,因此没有动机去认真筛选。

  二是资产证券化的衍生产品经过多次复杂衍生后,其风险揭示不够。

先是商业银行把抵押贷款证券化,出售给投资银行、私募基金等金融机构,而投资银行又把这些资产重新组合成新的债券CDO,并再次出售。

经过多次复杂衍生后,各级投资者已经难以确定风险点,风险揭示远远不够。

在证券化过程中,这些资产支持债券按照偿还顺序分为优先级、中间级和从属/权益级三个系列,从属级系列风险虽然最大,但得到了优先级和中间级的收益补偿,其收益率非常客观,多为投资银行、按揭公司、私募基金等机构大量持有。

  三是监管当局没有将衍生品的杠杆率限制在适当范围内。

巴塞尔协议规定银行信贷资产的资本充足率至少为8%,但却没有对表外资产做出类似规定,导致衍生品普遍具有很高杠杆比率,如美林、雷曼兄弟的衍生产品杠杆约为30倍左右。

随着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利率上升和房价下跌使次贷危机最终触发。

随着通货膨胀压力上升,2004年开始美联储进入了升息周期,这一方面导致不合格客户违约率上升;另一方面也使住房抵押债券的吸引力开始下降,这使偿还顺序位于最后的从属/权益系列的债券开始出现亏损。

特别是房屋价格最终开始下跌,进一步加大了该系列亏损。

由于投资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衍生品杠杆比率过高,这导致了巨额亏损,并引发了一系列破产危机,评级机构也调低了信用评级。

为了寻求流动性支持,上述机构被迫出售大量金融产品,这进一步打压了衍生品价格,并招致更多的亏损,形成了恶性循环。

  金融危机引发了信贷紧缩。

一方面,由于衍生产品价格下跌,增加了银行不良资产,减弱了其放贷能力;另一方面,非银行机构信誉受到影响,金融市场上弥漫着互不信任的气氛,银行更不敢轻易发放贷款。

  在应对金融危机的过程中,各国采取了多种措施。

一是调低政策利率,引导市场利率下行。

二是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并不断创新央行融资方式,如美联储基础货币由2008年9月初的8437亿美元升至2009年1月的16588亿美元。

三是由于银行部门惜贷,各国央行直接向非银行部门融资。

四是收购不良资产,向银行注资,如布什政府采取了7000亿美元救市计划。

五是加大政府投资以拯救实业,如奥巴马政府的8190亿美元经济刺激方案。

  总的来看,各种措施目的主要是降低利率减少违约风险;补充流动性,防止流动性需求进一步打压衍生品价格,形成恶性循环;防止资产负债表恶化,提升市场信心,缓解信贷紧张。

  金融危机对中国影响可以分为金融层面和实体经济两个层面。

  由于中国资本开放程度较低,危机对国内金融层面影响并不大。

但危机对中国实体经济还是有较大影响,主要是由于世界主要经济体陷入衰退,出口需求出现萎缩,而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又难以在短期启动。

因此,中国经济必然要经历转型的阵痛,部分企业会倒闭,这也会增加银行不良资产。

  从金融危机对国内外经济的影响看,国外是金融部门信贷紧缩拖累了实体经济,实体经济恶化再次加剧金融危机;国内则会是实体经济先遭受打击,并开始拖累银行部门,而如果银行部门受到冲击,会再次影响实体经济。

所以,中国目前的政策应该着力于减少实体经济急剧下滑。

三、中国的政策选择和分析

  迄今为止,国际金融危机还没有完全见底。

一方面,美国金融机构的巨额不良资产用何种方式、何时完全处置消化,仍是未知数;另一方面,美国政府已经是一个高负债政府,进一步的经济刺激方案带来的巨额财政赤字如何解决,对美国的未来走势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也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

  现在的问题是,在新的国际货币体系构建之前,世界经济的走势仍将取决于美国,中国的外需短时间内还要看美国的“眼色”,而中国的高额外汇储备,除了选择美国国债,也还是没有更好的出路。

中国经济受制于美元,我们要承认这个现实;在此背景下,必须着力改变过度依赖外需的结构,解决内部的结构问题,尤其是消费的问题。

  基于此,中国应对当前经济形势的总体方针,应该是“调结构、扩内需、促改革、保增长、重民生”,重点放在“调结构、扩内需、促改革”上,通过结构调整、扩大内需和从根本上改变增长方式,实现“保增长”,并达到“重民生”的目的。

在政策趋向上,主要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一)以民生为导向,加大投资力度。

  结构调整和启动消费难以“一蹴而就”,防止国民经济快速下滑仍需要一定的投入。

但是加大投资必须体现“重民生”,向扩大就业、启动最终消费倾斜,避免出现不符合结构调整的要求、盲目扩大产能的低水平重复投资。

  ——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要向城乡基础设施倾斜。

  一是交通运输应该加强管理和加强配套能力,提高效率。

中国交通运输方面的基础建设仍有不足的地方,但与1998年相比,不是“有”和“无”而是“快”和“慢”的区别。

东部沿海交通发达的地区建城际高铁是“锦上添花”,而在中西部没有或缺少交通的地方,进行交通基础建设则是“雪中送炭”,“雪中送炭”要优于“锦上添花”。

  二是加大城市公共交通和地下网管建设。

  三是加大农村农田水利建设,加快城市化进程,加大小城镇的地下设施投入。

  ——合理界定政府的职能,开拓消费市场。

  一是在加大教育、卫生基础投入的同时,开放教育、医疗市场。

基础教育、基础卫生设施是政府的公共管理职能,但很多高等教育、高端医疗可以通过市场化更加有效地提供,应该更多向民营企业、向民资开放高等教育和高端医疗服务市场。

  二是完善住房制度,启动正常住房需求,发展房地产市场。

政府的职责是通过完善廉租房制度为低收入人群提供住房保障,其余的住房需求应该交给正常的商品房市场。

应该尽快解决房地产市场在土地供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