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期中模拟试题(答案).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5384836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5.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组织行为学期中模拟试题(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组织行为学期中模拟试题(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组织行为学期中模拟试题(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组织行为学期中模拟试题(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组织行为学期中模拟试题(答案).docx

《组织行为学期中模拟试题(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组织行为学期中模拟试题(答案).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组织行为学期中模拟试题(答案).docx

组织行为学期中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把个人作为社会的人而研究其心理过程的学科是(C  )1-19

A.心理学B.社会学C.社会心理学D.社会行为学

2.下列选项中不是组织行为学学科性质的是(  B )1-9

A.边缘性 B.系统性

C.两重性 D.应用性

3.把实验对象的一些关键性变量,都放在特定的实验室范围内进行,研究人员能够严密控制,

能够随时观察它们的变化。

这种研究方法是(A)2-32

A.实验室实验法 B.现场实验法

C.准实验法 D.观察实验法

4.一般应用于分析受多种因素影响现象的方法是(D)2-36

A.抉择分析 B.相关分析

C.趋势分析 D.因素分析

5.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是(D)3-64

A.能力 B.个性

C.气质 D.性格

6.提出X理论与Y理论的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A)3-45

A.麦克里格 B.梅奥

C.罗斯 D.安德鲁斯

7.任何创造性行为都必须产生出一种前所未有的新成果,这体现的是创造性行为的( A  )4-79

A.首创性 B.主动性

C.适应性 D.独特性

8.创造性行为产生的内在主观特征是(A)4-78

A.创造性能力 B.创造性思维

C.创造性性格 D.创造性气质

9.“时间就是金钱”是一种( D  )3-50

A.理性价值观 B.政治性价值观

C.集体价值观 D.社会价值观

10.组织内部的个人的工作职业或职务沿着职能部门或技术部门的两侧发展变动是职业生涯

的(B)5-112

A.纵向变动 B.横向变动

C.向核心变动 D.斜向变动

11.组织行为学把组织和职工本人对事业生涯进行设计、规划、实施和监控的过程称为

( A )5-101

A.事业生涯管理 B.事业生涯计划

C.事业生涯开发 D.事业生涯发展

12.根据薛恩的研究,他认为“职业锚”共有(C)5-108

A.三种 B.四种

C.五种 D.六种

13.进入群体的任何一个人,首先应建立和适应群体的(C)6-138

A.规范 B.角色期望

C.角色意识 D.行为模式

14.小群体与大群体相比,其优势主要在于(  A )6-131

A.完成任务速度快 B.易解决复杂问题

C.绩效水平高 D.凝聚力强

15.组织中所存在的亚文化,通常是以何种群体为中心产生的?

(  D )6-129

A.正式 B.非正式

C.异质 D.工作

16.最普通的非正式沟通形式是(D)7-160

A.流言式 B.偶然式

C.单线式 D.集束式

17.关于从众行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D)7-153

A.情绪比较稳定的人容易从众 B.服从性和受暗示性弱的人容易从众

C.自信心强的人容易从众 D.人际关系比较好的人容易从众

18.有他人在场会使活动效率提高的现象是(A)7-148

A.群体促进效应B.群体凝聚效应C.群体协同效应D.群体互动效应

19.在组织行为学研究中,人际关系主要是指人们之间的( D  )8-175

A.合作关系 B.工作关系

C.交往关系 D.心理关系

20.人际关系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其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关系是(C)8-175

A.政治法律关系 B.血缘心理关系

C.经济生产关系 D.道德宗教关系

21.一个富有吸引力的能更加让他人喜欢的人,其个性品质是( C  )8-182

A.十全十美 B.平庸又犯小错

C.能力超群略有小错 D.平庸但很守规矩

22.在相互依赖关系的类型中,依赖关系最为复杂的是(C)9-198

A.联营式关系 B.顺序式关系

C.互惠式关系 D.协作式关系

23.管理群体间互动有许多办法,其中功能性最强,但代价最高的办法是(  D )9-202

A.设计联络员角色 B.建立工作团队

C.成立特别工作组 D.构建综合部门

24.关于冲突观念的现代观点认为(D)9-204

A.冲突有害无益B.应当避免冲突C.冲突有利无害D.保持适度水平的冲突是有益的

25.沟通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是(D)7-155

A.编码 B.接受者

C.信息 D.反馈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6.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 AC  )1-5

A.人的心理活动 B.一切人的行为规律性

C.行为反应规律性 D.群体心理规律性

27.社会知觉包括(ABCD)3-41

A.对他人的知觉 B.对人际关系的知觉

C.对角色的知觉 D.对因果关系的知觉

E.对自我的知觉

28.在调查法中,一般采用的具体的调查方法有(   ABD  )2-31

A.面谈法 B.电话调查法

C.案例追踪法 D.问卷调查法

E.心理测验法

29.下列属于莱维特所说的组织和群体中正式沟通网络基本形式的有(  ABCDE )7-158

A.轮式沟通B.Y式沟通C.链式沟通

D.全方位沟通E.圆式沟通

30.影响合作与竞争的因素有(ABC)8-193

A.个性特征 B.动机

C.信息沟通 D.群体规模

E.领导水平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1.测验的信度2-30

答:

所谓测验的信度即可靠性,它是测量反映被测特征的真实程度的指标,有人称之为测验的准确性,也有人把信度作为测验结果的稳定性和一致性指标。

32.晕轮效应3-45

答:

这是一种以点概面的思想方法。

它以事物的某一个特性为依据,而忽视事物的其他特性就对整个事物全面评价,结果产生了错觉。

33.事业生涯的设计5-96

答:

所谓事业生涯的设计,就是对个人今后所要从事的职业、要去的工作组织和单位、要担负的工作职务和工作职位的发展道路,作出设想和计划的过程。

32.群体凝聚力6-143

答:

所谓群体凝聚力是指群体成员之间相互吸引并愿意留在群体中的程度。

它是维持群体行为有效性的一种合力。

33.群体转移7-170

答:

群体转移是指讨论可选择的方案进行决策的过程,群体成员倾向于夸大自己最初的立场和观点,在某些情况下谨慎态度占上风,形成保守转移,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容易向冒险转移。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6.简述组织行为学两重性的主要表现和来源。

1-11

答:

(1)组织行为学的两重性是指组织行为学既有组织中人的心理与行为的一般规律性这种自然属性,又具有特殊规律性这种社会属性;

(2)组织行为学的两重性是由多学科性决定的

(3)组织行为学的两重性是由作为研究对象的人本身的两重性所决定的。

(4)组织行为学的两重性是由管理的两重性决定的。

37.简述“X理论”的内容及相应的管理方式。

3-45

答:

X理论实际是表明领导者是如何看待被领导者,以及以此为依据所采用的相应的领导方式和领导行为的理论。

领导者对被领导者的看法:

1、一般人的本性是不喜欢工作,因此总是竭力设法逃避工作;

2、极大多数人没有抱负,怕负责任,希望奉命而为,宁愿接受他人的领导与指挥;

3、对自身经济的安全的需要看得高于一切;

4、以自我为中心,对组织的目标漠不关心;

5、人习惯于守旧,反对变革;

6、人缺乏理性,容易受人的欺骗和煽动,常有盲从举动等。

38.简述事业生涯自我管理的主要内容。

5-102

答:

(1)职工要学习和掌握对自己的事业生涯进行设计和规划的能力。

(2)职工必须具备接受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力。

(3)职工必须学会与主管人员就事业生涯目标进行沟通和反馈的能力。

(4)职工必须学会对事业目标进行调整的能力。

39.简述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

6-143

答:

(1)群体成员在一起的时间;

(2)加入群体的难度;

(3)群体规模;

(4)群体成员的性别构成;

(5)外部威胁;

(6)以前的成功经验。

40.群体间互动行为的主要表现方式有哪些?

9-196

答:

群体间互动行为的主要表现方式有两种,分别是建设性的和破坏性的,或者说,互动行为的结果有积极和西欧阿基两种情况。

(1)当群体之间呈合作状态时,群体互动就表现为建设性的;

(2)当群体间出现利益冲突时,就会产生破坏的互动。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1.试述归因论的基本内容。

3-47

答:

归因论的基本内容包括:

一、归因论是说明和推论人们活动的因果关系分析的理论。

人们用这种理论来解释、预测和控制他们的环境,以及随这种环境而出现的行为。

因此有人把归因论叫做认知理论,即通过改变人的自我知觉、自我思想认识来达到改变人的行为。

二、不同的归因会直接影响人们的工作态度和积极性,进而影响随之而来的行为和工作绩效;对过去成功或失败的归因,会影响将来的期望和坚持努力的行为。

一般人可作出四种归因:

1、努力程度;2、能力大小;3、任务难度;4、运气与机会。

三、归因论所研究的基本问题有下列三个方面:

1、关于人心理活动发生的因果关系,包括内部和外部的原因。

2、社会推论问题,即根据行为及其结果对行为者的稳定心理特征素质或个性差异作出合理的推论。

3、期望与预测,即从一定的过去的行为和其结果预测在某种情况下会产生什么行为。

42.试述冲突过程的五阶段模型。

9-205、206、207、208、209、210

答:

冲突过程可以划分为5个阶段:

(1)阶段1:

潜在的对立或失调

冲突过程的第一步是存在可能产生冲突的条件。

这些条件并不必定导致冲突,但它们是冲突产生的必要条件。

(2)阶段2:

认知和个性化

如果阶段1中提到的条件对某一方关心的事情有一定程度的消极影响,则潜在的对立和失调在第二阶段中就会显现出来。

只有当一方或多方意识到冲突或感受到冲突时,前面所说的条件才会导致冲突。

(3)阶段3:

行为意向

行为意向介于一个人的认知、情感和外显行为之间,它指的是从事某种特定行为的决策。

(4)阶段4:

行为

大多数人在考虑冲突情境时,倾向于强调阶段4,因为在这一阶段中冲突是明显可见的。

行为阶段包括冲突双方进行的说明、活动和态度。

(5)阶段5:

结果

冲突双方之间的活动一反应相互作用导致了最后结果,这些结果可能是功能正常的,即冲突提高了群体的工作绩效;也可能是功能失调的,即冲突阻碍了群体的工作绩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