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387801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7.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原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马原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马原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马原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马原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马原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马原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马原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马原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马原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马原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马原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马原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马原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马原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马原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马原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马原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马原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马原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原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docx

《马原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原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马原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docx

马原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一、单项选择题:

(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认识论是研究:

()

A.世界是什么的学说B.世界是怎样的学说

C.人的心理活动的理论D.人的认识的哲学理论

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

A.唯物论的观点B.实践的观点

C.辩证法的观点D.认识是一个过程的观点

3、第一次把科学的实践观引入认识论的是:

()

A.费尔巴哈哲学B.黑格尔哲学

C.马克思主义哲学D.康德哲学

4、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

()

A.能动的反映论B.直观的反映论

C.经验论D.先验论

5、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达了认识客体涵义的是:

()

A.客体是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B.客体是主体创造出来的对象

C.客体是外部自然界D.客体是客观存在的事物

6、“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句话最好地说明:

()

A.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B.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C.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D.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7、人类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

()

A.人类需要和欲望的不断增长B.人类社会实践的不断发展

C.人类认识器官的逐渐发达D.人类道德水平的不断提高

8、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表明:

()

A.只有直接经验来自实践

B.只要参加实践活动就能获得正确认识

C.一切认识都要直接参加实践活动才能获得

D.一切认识归根到底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

9、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是:

()

A.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B.直观与反思的关系

C.实践与反映的关系D.认识的“源”与“流”的关系

10、“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对立,属于:

()

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B.唯物论和唯心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

C.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对立

D.辩证唯物论与旧唯物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

11、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唯心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区别在于:

()

A.是否承认人有认识能力B.是否承认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C.是否承认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

D.是否承认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

12、下列命题中属于唯物主义反映论观点的是:

()

A.自然科学是人的主观智慧所构造出来的知识体系

B.认识是不朽的灵魂对“理念世界的回忆”

C.一切知识都是来自对客观世界的感觉

D.圣人是生而知之的

13、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这是:

()

A.只有辩证唯物主义才承认的观点B.唯心主义的错误观点

C.一切唯物主义都承认的观点D.形而上学的观点

14、认识的本质是:

()

A.主体对各种认识要素的建构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C.主体对客体本质的内省D.主体对客体信息的选择

15、反映的能动性的基本标志是:

()

A.目的性B.计划性

C.创造性D.摹写性

16、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根本区别在于:

()

A.感性认识是包含错误的认识,理性认识是正确的认识

B.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本质

C.感性认识来源于社会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抽象思维

D.感性认识产生于日常生活,理性认识产生于科学实验

17、坚持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就是坚持了认识论的:

()

A.可知论B.唯物论

C.辩证法D.唯心论

18、坚持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这体现了:

()

A.认识论中的唯物论B.认识论中的辩证法

C.认识论中的唯理论D.认识论中的经验论

19、对同一句格言,年轻人所理解的意义,总没有饱经风霜的老年人所理解得广泛和深刻。

这一哲学观点在认识论上说明了:

()

A.理性认识包含感性认识B.理性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C.老年人的认识在一切方面都超过青年人的认识

D.感性认识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一定能上升为理性认识

20、过分强调理性认识的可靠性和作用,否认感性认识的重要性的观点,在哲学上属于:

()

A.可知论B.不可知论

C.唯理论D.经验论

21、过分强调感性认识的可靠性和作用,否认理性认识的重要性的观点,在哲学上属于:

()

A.唯理论B.经验论

C.唯物主义D.唯心主义

22、有些人在工作中单纯凭自己的经验办事,轻视理论的指导作用。

他们在认识论上犯了:

()

A.类似唯心主义的先验论B.类似唯理论的错误

C.类似客观主义的错误D.类似经验论的错误

23、霍尔巴赫认为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都起源于感觉,各种理智机能都是感觉机能派生出来的。

他说:

“只有物质才能对我们的感官起作用,没有感官就不可能有任何东西被我们所认识”。

“经验要求人们活动,理性要求人们思考”。

“认真思考过的经验则把我们引向理性,而理性是不能欺骗我们的。

……理性使我们认识事物的真正本性,推知我们期待它们发生的结果。

”撇开他的机械主义的缺陷,就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而言,其观点是:

()

A.唯物主义经验论B.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

C.唯物主义唯理论D.唯心主义经验论

24、人们常常不是先掌握了全部的事实材料再进行逻辑推理,得出正确结论,而是凭借少量的事实的启发,通过创造性联想,运用大胆的想象和“幻想”,实现对这些复杂事物的本质、结构或规律的认识。

这种观点是:

()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B.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C.唯心主义的观点D.唯心主义唯理论的观点

25、“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变革的先导”,这一命题:

()

A.强调了认识对实践的决定作用B.夸大了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

C.强调了认识对实践的能动作用D.低估了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26、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指:

()

A.感觉——知觉——表象B.概念——判断——推理

C.实践——认识——实践

D.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

27、“认识开始于感觉”,这是:

()

A.唯物主义的观点B.唯心主义的观点

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承认的观点D.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28、判断对某一事物的认识是否完成的标志是:

()

A.占有的感性材料是否十分丰富而又真实

B.感性认识是否已经上升到理性认识

C.对该事物的认识是否经过多次反复

D.对该事物的理论认识是否运用于实践,并取得预期效果

29、概念、判断、推理是:

()

A.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B.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C.社会心理的三种形式D.意识形态的三种形式

30、真理是:

()

A.被大多数人普遍认同的意见B.客观事物及其规律

C.人们有用的观点或理论

D.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31、关于真理,正确的说法是:

()

A.真理即客观事物本身B.有用就是真理

C.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D.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两种不同的真理

32、真理的客观性决定了真理的:

()

A.一元性B.多元性

C.实用性D.相对性

33、真理的绝对性是指:

()

A.真理不能继续发展B.真理的无条件性、无限性

C.真理的运用不受条件限制D.真理不需要检验

34、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真理的本性是:

()

A.主观的形式客观的内容B.客观的形式主观的内容

C.主观同客观相符合D.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35、“真理是思想形式,是人类经验的组织形式”,这是:

()

A.主观唯心主义真理论B.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论

C.客观真理论D.形而上学真理论

36、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

这说明:

()

A.真理具有客观性B.真理具有绝对性

C.真理具有相对性D.真理具有片面性

37、真理的相对性应理解为:

()

A.真理的内容没有确定性B.真理和谬误之间没有固定的界限

C.没有确定的检验真理的标准

D.真理是主观对客观事物近似正确的反映

38、牛顿力学是科学史上的重要成果,直到今天仍然在指导人们的实践。

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出现了许多牛顿力学不能解释的新的科学事实,于是诞生了如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等这样的新的科学理论。

这些科学发展事实说明了:

()

A.科学真理具有相对性B.科学真理是绝对的

C.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D.科学真理是人类永远无法认识的

39、“当一个杰出的老科学家说什么是可能的时候,他差不多总是对的;但当他说什么是不可能的时候,他差不多总是错的。

”这一名言的哲学意蕴是:

()

A.在科学研究中,经验是不可靠的

B.事物的可能性是因人而异的

C.世界上一切事物只有可能性,没有不可能性

D.每代人所获得的真理性认识,既有绝对性,又有相对性

40、真理与谬误之间的相互关系是:

()

A.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绝对对立的B.没有相互转化的可能性

C.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D.两者之间没有原则区别

41、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

()

A.逻辑证明B.客观事物

C.科学理论D.社会实践

42、实践之所以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由:

()

A.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决定的B.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

C.实践的具体性和历史性决定的D.实践的有条件性和相对性决定的

43、逻辑证明是:

()

A.实践标准的一个重要补充B.实践标准以外的又一个检验标准

C.先于实践标准的检验真理的标准D.优于实践标准的检验真理的标准

44、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

()

A.两种性质不同的真理B.两种各自独立的真理

C.真理的两个不同阶段D.客观真理的两种不同属性

45、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这表明真理具有:

()

A.相对性B.阶级性

C.主观性D.绝对性

46、在下列成对的理论中,属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对立的是:

()

A.能动反映论与机械反映论的对立B.反映论与先验论的对立

C.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D.唯理论与经验论的对立

47、“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式和领导方法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中的哪一个原理一致:

()

A.从认识到实践,从实践到认识B.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

C.从理性认识回到实践D.从实践回到理性认识

48、在真理观上坚持辩证法,就必须承认:

()

A.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B.真理既是感性的,又是理性的

C.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D.真理既是正确的,又包含错误因素

49、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这个标准:

()

A.是绝对确定的B.是不确定的

C.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D.既是历史的又是逻辑的

50、检验真理的实践标准之所以具有不确定性是因为:

()

A.任何实践都是有人的主观因素参与其中的活动

B.作为检验真理标准的社会实践总要受历史条件的限制

C.任何实践都是客观物质活动

D.有些认识任何实践都无法检验的

51、马克思说:

“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

”这句话表明:

()

A.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D.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52、关于价值,正确的说法有:

()

A.价值是主体的需要和利益B.价值是客体的某种属性或性能

C.价值是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意义关系

D.价值是指是否值钱

53、药物对于健康人并没有直接的价值,而对于病人则具有直接的价值,这突出地说明了价值具有的:

()

A.客观性B.主体性

C.社会历史性D.多维性

54、马克思说过:

“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

他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造成的。

”这说明:

()

A.人的认识能力和差别主要来源于后天的实践

B.人的差别主要取决于后天的主观努力程度

C.人的地位是由其出身决定的

D.人与人之间不存在先天差异

二、多项选选题:

(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意的,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实践的中介系统包括:

()

A.作为人的肢体延长、体能放大的工具系统

B.作为人的感官和大脑延伸、智力放大的工具系统

C.进入主体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各种物质系统

D.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以及运用、操作这些工具的程序和方法

2、认识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包括:

()

A.实践关系B.认识关系

C.价值关系D.主从关系

3、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包括以下环节:

()

A.确定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

B.通过一定的实践手段把实践方案变成实际的实践活动

C.通过反馈和调节,使实践目的、手段和结果按一定方向运行

D.通过改造主观世界而支配客观世界的运行

4、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表现在:

()

A.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B.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C.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D.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5、下列观点中包含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原理的是:

()

A.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B.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C.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D.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6、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主要表现在:

()

A.实践不断给人们提出新的认识课题

B.实践不断为人们提供新的经验材料

C.实践不断为人们提供新的认识工具

D.实践不断提高人们的认识能力

7、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区别表现在:

()

A.是否承认认识是主观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B.是否承认认识是一个辩证发展过程

C.是否承认世界是可知的

D.是否承认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8、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能动的反映具有如下特点:

()

A.摹写性B.创造性

C.直观性D.被动性

9、反映的能动性具体表现在:

()

A.不仅能够反映事物的现象,而且能够进一步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B.不仅能够反映事物的现在,而且能够追溯过去和预测未来

C.不仅能够反映现实中的事物,而且能够塑造出现实中不存在的事物

D.不仅能够反映世界,而且能够创造世界

10、下列选项中属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区别的有:

()

A.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和外部联系,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本质和内部联系

B.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各个方面,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整体

C.感性认识包含着错误认识成份,理性认识是正确的认识

D.感性认识具有直接性和形象性,理性认识具有间接性和抽象性

11、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关系的有:

()

A.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必须以感性认识为基础

B.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

C.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真实可靠

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

12.“单凭观察所得的经验,是决不能充分证明必然性的。

这是如此正确,以至于不能从太阳总是在早晨升起来判断它明天会再升起。

”这段话的含义是:

()

A.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为理性认识B.感性认识具有局限性

C.事物的必然性与感性经验毫无关系D.归纳方法具有不完满性

*13、为什么理性认识需要回到实践中去,这是因为:

()

A.实践需要理论指导

B.理论可以改变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C.理论只有回到实践中才能变成巨大的物质力量

D.理性认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

*14.人们对一个复杂事物的认识,往往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需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这是因为:

()

A.人们的认识受客观事物发展过程的限制

B.人们的认识受主体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能力的限制

C.人们的认识受到科学技术水平和认识工具的限制

D.人们一次性的认识往往是错误的认识

15、科学家对1994年夏发生的彗星撞击木星的天文现象进行了准确的预报和大量的观察研究,这一事实表明:

()

A.世界是可以认识的B.人类已能预测一切自然现象

C.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正在不断深化D.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无止境的

16、解放后,我们按照李四光的学说勘探石油,在所谓“贫油”的中国发现了丰富的石油储藏。

而在人口问题上,马寅初的理论而长期未予重视,致使人口增长过快,给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带来很大困难,这说明:

()

A.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B.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C.科学理论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D.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才能使人们的行动少走弯路

17、十六世纪,伽利略通过试验,证明亚里士多德关于两个不同重量的物体同时下落时,重物先落地,物体下落的速度与物体重量成正比的学说是错误的,说明: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D.相对真理中包含着错误

18、“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

”这一论断的哲学思想是:

()

A.理论的作用可以通过实践表现出来B.理论不能代替实践

C.理论本身就是物质的力量D.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19、下列属于中国传统哲学中唯心主义知行观的有:

()

A.生而知之(孔子)B.不虑而知(孟子)

C.不行而知(老子)

D.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苟子)

20、在实际工作中应坚持“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这一思想方法表明:

()

A.一切要从实际出发

B.一切结论应产生于调查研究之后

C.上级指示和决议可以执行,也可以不执行

D.书本知识对实际工作是不重要的

21、真理具有客观性,真理的客观性是指:

()

A.真理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存在

B.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

C.真理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规律

D.真理的检验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

22、真理具有相对性,真理的相对性是指:

()

A.真理中都包含着错误成分,需要修正

B.真理是对事物某些方面的正确反映,需要扩展

C.真理是抽象的,需要与实践相结合

D.真理是对事物一定程度近似正确的反映,需要深化

23、同一棵大树,在木匠的眼中是木材,画家看到的是色彩和色调,植物学家看到的是它的形态特征,这是由于:

()

A.人的感觉受理性指导B.人的认识具有能动性

C.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基础D.已有的认识影响感觉活动

24、价值具有客观性,表现在:

()

A.人的需要是客观的

B.用来满足人的需要的对象具有客观性

C.价值是客体本身所具有的

D.满足人的需要的过程和结果是客观的

三、辨析题:

(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

2、人类不能穷尽对世界的认识,因此世界是不可以完全被认识的。

3、“真理没有阶级性”的含义是人们对真理的认识与阶级立场无关。

四、判断题:

(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的打“×”)

1、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2、所有唯物主义在认识论中都坚持反映论原则。

3、实践高于理论是因为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

4、实践出真知,一个人要获得任何科学知识,都必须经过亲身实践。

5、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旧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

6、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是由于不同的人、不同的阶级各有不同的实践标准。

7、检验真理的实践标准是确定性和非确定性的统一。

8、哲学上的价值概念是关于客观世界对于满足人的需要的意义关系范畴。

9、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

10、唯心主义认识论都是不可知论。

11、感性材料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自发地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

12、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两个不同的真理。

五、简答和材料题:

(简要回答问题,或阅读材料,分析并简要回答问题)

1、试阐述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2、试说明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具有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3、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坚持实践标准对于我国深化改革有何现实意义。

4、下列是一组关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关系问题的材料。

材料1:

笛卡尔:

关于观念,“我觉得有一些是我天赋的,有一些是从外面来的,有一些是我自己制造出来的。

”在无数场合中,“我都发现外部感官的判断有错误”,“内部感官也是这样的”。

他认为知识的可靠来源是理性,包括理性直观和演绎推理;“所有其他途径都应该看作错误的和有危险的而加以拒绝。

”只有清楚明了的“天赋观念”以及以它为基础的演绎推理的知识才是可靠的。

——摘自:

《十六—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

斯宾诺莎认为,知识有三种:

意见,由传闻和泛泛经验而来;理性知识,由共同概念推理而来;直观知识,由理性直接认识事物本质得来。

他说:

“第一种知识是错误的原因,第二和第三种知识必须是真知识”,“真理观必定符合它的对象”。

——摘自:

《十六—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和斯宾诺莎《伦理学》

材料2:

洛克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说”,认为人的心灵本来如同一张白纸或一块白板,任何观念都来自经验。

“我们的全部知识是建立在经验上面的;知识归根到底都是来源于经验的”。

他认为,理智通过综合、比较、抽象而形成的复杂观念不反映事物的“实在本质”,只是“名义本质”和“一些标记”。

——摘自:

《十六—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

贝克莱认为,“存在就是被感知”,感觉不仅构造知识,而且也构成物体。

感官固然有错误,但“我们如果要努力以理性来改正这些,则我们会不知不觉陷入离奇的悖论、难关和矛盾中”。

他认为人心有抽象作用是一切知识部门造成无数困难和错误的主观原因。

——摘自:

贝克莱《人类知识原理》

材料3:

毛泽东说:

“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这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

哲学上的‘唯理论’和‘经验论’都不懂得认识的历史性或辩证性,虽然各有片面的真理,但在认识论的全体上则都是错误的。

——摘自:

毛泽东《实践论》

请回答:

(1)材料1中笛卡尔和斯宾诺莎的哲学观点有什么共同点和区别点?

(2)材料2中洛克和贝克莱的哲学观点有什么共同点和区别点?

(3)材料3中毛泽东是怎样评价了哲学史上“唯理论”和“经验论”的?

5、关于人的认识能力问题,科学家、哲学家们作出过不同的回答。

现将有关材料摘录如下:

材料1:

赫尔姆霍茨认为,蚂蚁能看见紫外线而人却看不见,可见人的感官和局限性构成人的认识的限制。

材料2:

休漠主义者说,人们的全部知识都以感官所给予的材料为基础,可是我们怎么知道这些感觉材料是人的感官所感知的事物的正确反映,而不仅仅是一些感官印象呢?

材料3:

费尔巴哈认为,客观世界绝不会隐藏起来,事物及其属性可以为人们所认识,就如同空气通文口、鼻和毛孔钻进我们的体内一样。

人恰恰具有使他从世界的完整性、整体方面来感知世界所必须的足够的感官。

请回答:

(1)比较材料1、2和3,分别指出其中的哲学倾向。

(2)分析材料1,指出赫尔姆霍茨的错误所在。

(3)对材料2中提出的质疑应如何回答?

 

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一、单选题

1~5DBCAA6~10ABDDB11~15BCCBC

16~20BBBAC21~25BDBBC26~30CCDAD

31~35CABCA36~40CDADC41~45DBADA

46~50BBACB51~54ACBA

二、多选题

1、ABD2、ABC3、ABC4、ABCD5、ABC

6、AB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