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新人教版语文必修4导学案第2单元 4 《柳永词两首》.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391019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96.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新人教版语文必修4导学案第2单元 4 《柳永词两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二新人教版语文必修4导学案第2单元 4 《柳永词两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二新人教版语文必修4导学案第2单元 4 《柳永词两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二新人教版语文必修4导学案第2单元 4 《柳永词两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二新人教版语文必修4导学案第2单元 4 《柳永词两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高二新人教版语文必修4导学案第2单元 4 《柳永词两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高二新人教版语文必修4导学案第2单元 4 《柳永词两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高二新人教版语文必修4导学案第2单元 4 《柳永词两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高二新人教版语文必修4导学案第2单元 4 《柳永词两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高二新人教版语文必修4导学案第2单元 4 《柳永词两首》.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高二新人教版语文必修4导学案第2单元 4 《柳永词两首》.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高二新人教版语文必修4导学案第2单元 4 《柳永词两首》.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高二新人教版语文必修4导学案第2单元 4 《柳永词两首》.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高二新人教版语文必修4导学案第2单元 4 《柳永词两首》.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高二新人教版语文必修4导学案第2单元 4 《柳永词两首》.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高二新人教版语文必修4导学案第2单元 4 《柳永词两首》.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高二新人教版语文必修4导学案第2单元 4 《柳永词两首》.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高二新人教版语文必修4导学案第2单元 4 《柳永词两首》.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新人教版语文必修4导学案第2单元 4 《柳永词两首》.docx

《高二新人教版语文必修4导学案第2单元 4 《柳永词两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新人教版语文必修4导学案第2单元 4 《柳永词两首》.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二新人教版语文必修4导学案第2单元 4 《柳永词两首》.docx

高二新人教版语文必修4导学案第2单元4《柳永词两首》

4 柳永词两首

[知识·梳理]

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

堤沙(  ) 天堑(  ) 珠玑(  )

(  )罗绮(  )雨霖铃(  )

凝噎(  )暮霭(  )嬉嬉(  )

箫鼓(  )

【答案】 dī qiàn jī yǎn qǐ lín yē ǎi xī xiāo

第2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

【答案】 形容词,优越 动词,能承受,禁得起 形容词,尽/副词,相互 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 名词,相貌/语气助词,用在动词后,不译 动词,率领 动词,扶持/动词,出发 动词,打开 动词,射箭 名词,头发

第3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

1.云树绕堤沙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嬉嬉钓叟莲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异日图将好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都门帐饮无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多情自古伤离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名词活用为形容词 像云一样茂密的 2.名词作动词 采莲 3.名词活用为动词 画出美景图 4.名词作动词 设帐 5.形容词作名词 多情的人

第4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

1.有三秋桂子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嬉嬉钓叟莲娃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都门帐饮无绪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便纵有千种风情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古义:

秋季。

今义:

秋收、秋耕、秋播的合称。

 2.古义:

愉快。

今义:

游戏,玩耍。

 3.古义:

没有心思,心情不好。

今义:

没有头绪,杂乱无章。

 4.古义:

相爱、相思之情。

今义:

①情怀,意趣;②人的仪表举止;③风土人情等。

第5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

1.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倒装句,应为“自古钱塘繁华”)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杭州地理位置重要,风景优美,是三吴的都会,这里自古以来就十分繁华。

2.参差十万人家。

(倒装句,应为“十万人家参差”)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房屋高低不平,大约有十万户人家。

3.多情自古伤离别。

(倒装句,应为“自古多情伤离别”)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

4.归去凤池夸。

(省略句,应为“夸好景”)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回京升官时向朝中的人们夸耀。

[常识·速览]

识作者

柳永(约987—约1053),原名三变,字耆卿。

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

崇安

(今福建武夷山市)人。

北宋词人,婉约派的代表人物。

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

少年时代到汴京应试,流连于秦楼楚馆,常为歌伎填词作曲。

由于流传的轶事和词

中所表现的内容,人们都把他看作是一个风流浪子,以致不为时人所重,潦倒一生,功名不扬。

最后,他在饱受世态炎凉,“怪胆狂情”逐渐消退时,才改名柳永,考取进士,官屯田员外郎。

晚年死于润州(今江苏镇江),有《乐章集》问世,其中《雨霖铃》《八声甘州》均负盛名。

识背景

1.《望海潮》

宋真宗咸平末年(1002—1003),柳永从家乡前往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应考,路经钱塘(今浙江杭州)。

柳永与孙何是布衣之交,此时孙何正好任两浙转运使,柳永想拜访他,但当时官府之家门禁极严,柳永为一介平民,是很难到孙何家去拜访的,于是柳永就写下了这首词,并使其在青楼被广泛歌唱,以使孙何知道,后孙何亲自前往见面。

2.《雨霖铃》

《雨霖铃》是作者晚年离开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时所作。

词人屡试不第,一生落魄,到宋仁宗景祐元年(1034)才中进士,那时已年近半百了。

可是仕途坎坷,他并没有得到重用,只做了一个小小的屯田员外郎。

宦途失意的压抑与恋人别离的痛苦交织在一起,词人内心充满哀怨,于是作此词以寄离情。

知常识

Ⅰ.文学常识

词的有关知识

词是我国传统诗歌中的一种特殊体裁,起源于隋唐,盛行于宋。

配乐歌唱,句式不齐,也称“长短句”。

词最初被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用来配音乐的。

后来逐渐与音乐分离,成为诗的别体,所以也有人把词称为“诗馀”。

词牌,又称词调,是词的格式的名称。

每种词牌都有一定的格律,不同的词牌,其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声律等都各有不同的规定。

因为格式是固定的,所以写词叫“填词”,即按照词牌的格式把词填进去。

词牌起初一般是题目,后来仅表示一定的格式,与内容无关。

到了宋代,有些词人为了表明词意,常在词调下面另加题目,或者写上一段小序。

词按字数的多少,可分为小令(58字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

词一般都分两段(叫作上下片或上下阕),不分段或分段较多的很少见。

Ⅱ.文化常识

1.三吴都会

三吴:

指代长江下游江南的一个地域名称。

一般意义上的三吴是指吴郡、吴兴和会稽。

文中泛指江浙一带。

2.有三秋桂子

三秋:

古时人们将农历的七、八、九月份分别称为孟秋、仲秋、季秋,合称“三秋”,代指秋天。

“三秋”有时亦指秋季的第三个月,即农历九月。

3.千骑拥高牙

高牙:

古代行军有牙旗在前导引,旗很高,故称“高牙”。

文中是恭维孙何的话。

4.归去凤池夸

凤池:

即凤凰池的简称,本为皇帝禁苑中的池沼,因魏晋时期中书省掌管机要而接近皇帝,故以凤凰池称中书省,后凡中书省中机要的位置,均称“凤凰池”,此处代指朝廷。

古代外任者不如京官,故以“凤池”贺其升迁。

5.对长亭晚

长亭:

古代大道上每五里设一短亭,十里设一长亭,长亭用来供行人休息,古人常在长亭送别。

[探究——精研文本]

[整体·感知]

1.《望海潮》

《望海潮》运用铺叙的手法着力描写杭州城内外的美丽景象,表现了钱塘(杭州)的繁华,展现了一派物阜民康、和谐安定的社会风貌。

这首词一方面表达了词人对杭州的喜爱与赞美,一方面借以歌颂此地的地方长官治理有方,政绩卓著。

2.《雨霖铃》

《雨霖铃》以缠绵凄恻的感情、冷寂清幽的景色、铺叙白描的手法,把离别的情、景、事组成了一个秀淡清幽的词境,通过对将别、临别、别后的种种情景的描绘,述说了羁旅行役之人的悲凉心情。

[文脉·梳理]

①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人文景观 ②羌管弄晴、菱歌、钓叟莲娃、千骑、高牙

①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良辰好景 ②虚写

[文本·深读]

■自主探究

《望海潮》

1.在《望海潮》一词中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杭州的繁华与美丽的?

抒发了他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写杭州的繁华与美丽时作者着重突出了以下几个方面:

地理位置

东南重镇

历史传统

自古以来就是繁华都市

自然景观

著名的钱塘江,秀丽的西湖

市井面貌

建筑、设施极其美观,人口密集

百姓生活

安居乐业、笙歌处处,老老少少心情愉悦

作者在词中全面、细致地描绘了古都杭州的繁华与美丽,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杭州风物的惊叹、赞美与艳羡之情。

2.古人作诗填词讲究炼字,把“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句中的“卷”字改为“推”好不好?

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不好。

“霜雪”比喻浪花,“怒涛卷霜雪”表现了钱塘江潮来时波滚浪翻、排山倒海的气势,用“推”则显得比较平板,力度与气势没有“卷”强;对浪花飞溅的情态描写也不如“卷”形象逼真。

3.相传金主完颜亮听唱“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以后,便羡慕钱塘的繁华,从而更加强了他侵吞南宋的野心。

请你分析一下这两句有着怎样的艺术表现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这两句写得高度凝练,将西湖以至整个杭州最美的特征都概括出来了,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三秋”意指桂花花期长,馥郁芬芳,长久不散;“十里”是说湖中广植荷花,每逢花期可谓“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这一句牵出的意象有湖、山、桂花、荷花,令人心旷神怡,遐思万千。

《雨霖铃》

4.《雨霖铃》里描写了哪些离别情、景?

词的上片和下片所描写的景色有何不同?

整首词具有怎样的意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时段

离别时情感

离别时景色

饯别时

心境黯淡低落

寒蝉凄切,骤雨初歇

船要出发时

难舍难分、痛苦异常

千里烟波,暮霭沉沉

设想今宵

酒醒后

凄凉惆怅,“良辰好景”不再的极度孤独、无聊

杨柳岸,晓风残月

上下片景色的不同:

词的上片主要实写离别时的情景,下片则是对别后的设想,是虚写。

全词意境:

整首词虚实结合,意境缠绵悱恻,凄凉清丽。

5.“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这句词有何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里的“念”字用得特别好,上承“凝噎”而自然一转,下启“千里”而一气流贯。

“去去”二字连用,更显示出激越的声情,愈感觉去路茫茫。

“千里”以下,声调和谐,景色如绘。

既曰“烟波”,又曰“暮霭”,更曰“沉沉”,着色一层浓似一层;既曰“千里”又曰“天阔”,一程远似一程,道尽了恋人离别时的难分难舍之情,同时为下片写别后心情张本。

6.《雨霖铃》中为了渲染悲伤凄凉的离别,作者选择了哪些景和物来作背景加以烘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寒蝉”点明清秋时节;“长亭”暗示离别;“兰舟”写离人的难舍难分;“江水”写乘舟而去,水路而别;“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写词人愁绪如千里烟波般的绵长,如沉沉暮霭般的浓重,如楚地天空一样无边无际,用这些把离愁写得缠缠绵绵,充分表现了离别的愁绪。

■合作探究

7.《雨霖铃》中“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历来被推崇的名句,它高明在何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观点一)这一句是整篇的警策之语,运用了融情入景的写法。

它把杨柳、晓风、残月这三个最能触动离愁的景物集中为一幅鲜明的画面,整个画面充满了一种凄清的气氛,勾起离人对往事的回忆,深感眼前的孤单,并渴望再次团聚,言外之意无穷。

(观点二)这幅画面出现在一个特定的时刻里——“酒醒”之后。

离人饮酒,为的是借酒浇愁,然而“愁更愁”,更何况是“酒醒”之后呢!

试想,此时不过是柳永离开心爱的人的第二天早晨,“执手相看泪眼”的图景依然鲜明地留在心头,而面对眼前的凄清景象,他还要继续前行,离自己心爱的人更远,真是“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啊!

8.有人说《望海潮》这首词描写了都市的繁华景象,拓展了词的题材领域,但作为投赠之作,这一写作目的对于它的内容和表现手法都产生了不好的影响,有阿谀奉承之嫌。

请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观点一)柳永的这首词是歌功颂德之作,因为他的写作目的是为了得到地方长官的召见和赏识,因而难免对对方加以赞扬甚至奉承,使得这首词在最后出现了一个格调不高的结尾。

(观点二)词中所描写的山水之美和都市的生活景象,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北宋前期的社会历史面貌。

此词虽为投赠之作,却不能说是粉饰太平、歌功颂德的作品。

(观点三)柳永在本词中的确有一些显而易见的阿谀奉承之语,但却并不被人们过多计较。

他的词善于铺叙,一气贯注,首尾完整;即使表达曲折复杂的情景,也自然流转,毫不呆滞,深入细致,清晰明朗,好像说出了人们的眼前景和心里话,这就使得他的作品在当时被广为流传。

[迁移——学以致用]

[写法·借鉴]

1.写作特色

妙用虚实结合的手法

柳永的《雨霖铃》经久不衰,传诵至今。

探究其中缘由,固然与作者坎坷的身世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其成功还在于独到的虚实结合抒写别情的表现手法。

如“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三句,对“烟波”“暮霭”“楚天”的实在景物,分别用“千里”“沉沉”“阔”来加以形容,使之越出极目远眺的范围之外,并由“念去去”三字领起,实景虚写,既表现出“留恋”之深、“催发”之急、“无语凝噎”之痛,又自然而然地过渡到下片的逐层推想,带出了“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千古名句来。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这里“良辰好景”是虚景,“千种风情”是虚情,词人以虚景、虚情收结全篇。

2.写法指导

诗人在诗歌创作中,离不开联想和想象,经常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来丰富诗歌意蕴。

诗歌中的“虚”是指直觉中看不见、摸不到,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的景象和境界;“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景象和情境。

诗歌的虚与实,通常包括四种内涵:

①实,指诗人描写刻画的实体形象;虚,指实体形象所暗示出来的空白形象。

②实,指客观有形的物象;虚,指主观的无形活动。

③实,指具体描绘;虚,指抽象的议论。

④实,指眼底景象;虚,指意中景物。

虚实结合就是把抽象的述说与具体的描写结合起来,或者是把眼前现实生活的描写与回忆、想象结合起来。

它能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

有时能形成强烈的对比,有时能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诗歌的中心。

那么,如何做到虚实结合呢?

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1)化虚为实

化虚为实,就是作者把心绪、情感等物化,变无形为有形。

如李煜的《虞美人》: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诗中将无形的“愁”物化为“东流”的“一江春水”,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愁”的绵绵不绝。

(2)引实入虚

不以虚为虚而以实为虚,化景物为情思。

要是说生活过得很单调很寂寞,这话就抽象,虚而不实。

刘长卿的《新年作》: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

”这句话的意思是:

“从早到晚同我作伴的只有猴子,和我领略江上风光烟雾的,只有柳树。

”这就是通过具体景物的描写透露出生活的单调寂寞。

(3)虚实相生

“虚实相生”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文内容,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

如王之焕《登鹳雀楼》中: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写的是实景,历历如在眼前;“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则由实见虚,把景物与心胸打成一片,从视野的开阔,可以想见抱负与气度的远大。

人们从这两句诗中还可以悟到站得高才看得远的生活哲理。

3.迁移运用

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写一篇景物描写的片段,不少于30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作示例】 月夜,我独自去海边漫步。

一轮洁白如玉的月亮悬挂在天地之间的巨大黑幕上,淡淡的雾在黑幕下,用虚幻的、无形的、神秘的大手,将世间的建筑、灯光变成一个个时有时无的黑影与光斑。

远处,“哗哗”的流水声,似有似无,仿佛在吃力地穿过一张无形的隔音膜。

朦胧的月光,轻柔地洒在海面上,雾渐渐地散开、退却,仿佛月光与海水在驱赶它。

雾终于被驱散了,海水渐渐地、安然地睡着,纹丝不动。

我不愿意走动,生怕惊醒了美丽的大海。

这时风儿轻轻地拂过海面,我看到海面轻轻地动了一下,倒映在海上的月光被剪成一片片鱼鳞大小的洁白亮点。

随着海面的波动摇摆着、变化着、更替着。

突然,海面的光斑组成了一条银光闪闪的鱼儿。

哦!

还是一条美人鱼,它的尾巴像一条美丽的绸缎,在风中飘荡、摇摆。

一会儿,美人鱼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小姑娘,带着火柴,划燃一根,又划燃一根……变幻莫测的大海就像一位魔术师,变出一个个迷人的风景;又如一架放映机,切换着一盘盘录像带。

大海啊,我真想永远永远地伴在你身旁,就像一首歌:

“海风吹,海浪涌,总在我的身旁……”

[素材·应用]

1.课内素材

柳永的幸与不幸

第一次科举考试失败,柳永写下了传诵一时的名作《鹤冲天》,宣称“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表面上看,柳永对功名利禄不无鄙视,很有叛逆精神,但骨子里还是忘不了功名。

因此,他在科场初次失利后不久,就重整旗鼓,再战科场。

仁宗初年的再试,考试成绩本已过关,但由于《鹤冲天》词传到禁中,上达宸听。

等到临轩放榜时,仁宗以《鹤冲天》词为口实,说柳永政治上不合格,就把他给黜落了,并批示:

“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

”再度的失败,柳永真的有些愤怒了,他干脆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从此无所顾忌地纵游妓馆酒楼之间,致力于民间新声和词的艺术创作。

官场上的不幸,反倒成全了才子词人柳永,使他的艺术天赋在词的创作领域得到充分的发挥。

【应用角度】 这则材料可用于“兴趣与爱好”“逆境与成才”“理想与现实”和“幸与不幸”等话题作文的写作中。

2.精彩应用

人的一生,不可能都是一帆风顺的。

是是非非,沉沉浮浮,在泱泱的、漫漫的人生路上,今天,明天,太多无法成就和圆满。

可是有人一蹶不振,有人卧薪尝胆,有人怨天尤人,有人百折不挠。

柳永应该也是属于百折不挠的,在49岁,毅然再次进举,终于进士及第,得偿所愿。

但终究摆脱不了潦倒的宿命。

也许在所谓的功名上,仕途上,他是失意的,可是,他成了一位纯粹的词人,以个人的方式感受现实生活,在诗词里形容盛明,抒发社会思潮下的情绪。

让历史永远地收藏了他,让我们永远地记住了他。

他最终还是成功了。

那么我们是否在失意的时候,也能换一种心态来劝慰自己呢?

翻转观之,未必都是沧桑,也许我们也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时候,只要心在,意志在。

一切皆有可能。

[佳作·领悟]

导读:

本文选择第二人称展开与柳永的对话,对柳永的“寂寞”以及“辉煌”进行深入剖析。

华丽的文字中含有脉脉深情,将柳永的“寂寞”与“辉煌”流淌于笔端,印刻于读者内心。

寂寞的辉煌

——品柳永

  你没有陶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淡,桃花源美丽的落英不属于你;你没有太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的豪迈,青崖间的白鹿载不动你的哀愁;你亦没有东坡“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豁达,赤壁边上的月光也照不亮你所处的黑暗。

在宋朝的轻烟雾霭之中,你有的,只是一只破旧的酒壶,一腹柔情的词句,以及一身荡不尽、说不完的寂寞。

  是的,你寂寞。

当你真情自流地吟出“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的“离经叛道”之语时,便注定了你一生将与寂寞相伴。

你张扬的个性、对功名的鄙弃令宋仁宗深恶痛绝,于是他一句“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

”便“成就”了你终生的寂寞。

  寂寞。

有时是一支浅浅的笛子,有时是一笔淡淡的墨,寂寞,更是让你词情展现的依托!

寂寞的你没有沉沦与消极,而是潜心填词咏曲,在寂寞中你创造了自己的辉煌,创造了宋词的辉煌,创造了中华文化的辉煌!

  无论是羁旅愁苦,离情别绪,还是都市风光、青楼悲饮,都在你那有血有肉、有爱有怨的笔下淋漓展现,传唱古今。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一首《八声甘州》令人愁肠百结;“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一曲《雨霖铃》寄寓千种风情;“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一首《蝶恋花》历来为人传诵;“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这首极尽杭州之美的《望海潮》,令金主完颜亮读罢,“遂起投鞭渡江之志”,隔年以六十万大军南下攻宋……

  “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你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