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书资料长编纂辑.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399407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7.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志书资料长编纂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志书资料长编纂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志书资料长编纂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志书资料长编纂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志书资料长编纂辑.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志书资料长编纂辑.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志书资料长编纂辑.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志书资料长编纂辑.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志书资料长编纂辑.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志书资料长编纂辑.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志书资料长编纂辑.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志书资料长编纂辑.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志书资料长编纂辑.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志书资料长编纂辑.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志书资料长编纂辑.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志书资料长编纂辑.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志书资料长编纂辑.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志书资料长编纂辑.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志书资料长编纂辑.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志书资料长编纂辑.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志书资料长编纂辑.docx

《志书资料长编纂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志书资料长编纂辑.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志书资料长编纂辑.docx

志书资料长编纂辑

北京交通大学第二轮修志

 

史志知识简编(3)

 

资料长篇的编写

 

北京交通大学校志办公室

二零一零年五月

志书资料长编纂辑3

一、资料长编的定义3

二、为何纂辑长编4

三、如何纂辑长编8

怎样编写资料长编10

资料长编编写法10

一、什么叫资料长编11

二、编写资料长编有哪些步骤?

11

三、资料长编有哪些种类?

12

四、编写资料长编的条件是什么?

13

五、关于长编、汇编的不同。

13

六、资料长编应具备的内容14

七、编写资料长编程序15

八、为什么要编写资料长编16

《北京铁路局志》资料长编编写简介18

一、收集和整理资料18

二、怎样着手编写18

编写资料长编应注意的问题19

一、观点问题19

二、篇目问题20

三、归属问题21

四、体裁问题22

五、详略问题23

六、述而不论问题24

七、关于内容交叉问题24

八、如何处理单位部门的分工与所记事物归类科学的关系24

九、如何理解横不缺项问题25

十、文风问题25

志书资料长编纂辑

一、资料长编的定义

什么叫志书的资料长编呢?

笔者的理解,长编就是把备齐的资料按照篇目纂辑的志书初步稿本。

人们通常把它称为志书的毛坯,或者称为不加雕琢的志书的雏形。

资料基本齐备,篇目基本确定,这是编写资料长编的两个前提。

基本按照篇章节目编写,基本保持资料原始面貌,这是长编的两个基本特征。

笔削成书的基础,审改志稿的依据,保存更多的史实,这是长编的三个基本的用途。

根据长编的定义、长编的特征、长编的用途,长编必须具备以下八个条件:

第一、它必须是志书编纂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步骤,使它真正成为由资料向志书过渡的桥梁;

第二、它必须是在资料工作基本告成之后进行,即该查阅的文献,该访问的口碑资料,该搜集的文物,该勘察的实地,都查阅、访问、搜集、勘察了,并作好了整理、鉴别工作。

第三、它必须是按照志书的篇章节目纂辑资料,既不同于把分散而性质相近的资料汇辑在一起的汇编,又不完全同于围绕专门题目而汇辑起来的专题资料,更不同于全用编纂者的话撰述出来的志稿;

第四、它必须是按照志书的凡例和行文规定进行纂辑,既无凡例又无行文规定,不但会给长编纂辑本身带来麻烦,而且还会使长编失去自己应有的用途;

第五、它的每一条资料必须标明出处,无出处的资料长编,既不能成为审改志稿的依据,又达不到存史以备查的目的;

第六、它的字数,必须是成书的三五倍或十几倍以上,字数相等于或低于成书者均算不得长编;

第七、它基本上应当囊括与篇章节目有关的全部资料,而扬弃的只是无关和不实的史料;

第八、对资料的纂辑,基本上保持原貌,可略予删削、加工,用编纂者自己的话把资料篇章节目贯串起来,排比起来,既能说明问题,有不改原貌。

上述八条,即是对什么是志书资料长编的具体说明。

二、为何纂辑长编

如上所述,笔削成书的基础,审改志稿的依据,保存更多的史实,这是志书资料长编的三大用途。

为了说明纂辑长编的好处,再把这三大用途扩而大之,讲一下这样六点:

第一、长编是资料到志书的过渡桥梁

资料基本搜集、整理、鉴别齐备,由资料直接写成志稿当然可以,但是,志稿要写得好是很难的,这已为大量的事实所证明。

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资料的翔实与否还需要检验,资料的占有与否还需要一个过程;特别是由于人员的素质差,而驾驭资料的难度却相当大,因此,要把资料直接写成志稿,是在是不易的。

而长编,则是解决这些矛盾的好办法。

它可以查漏补缺,质疑纠谬,使不够翔实的资料基础更加翔实起来,纂辑长编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搜索、整理、鉴别资料的继续,资料不足可以继续搜集,资料混杂的可以继续整理,资料虚假的可以继续鉴别。

编写志稿时,不应当是边搜集、整理、鉴别资料边编写,因为这样无法保证志书的质量;而纂辑长编则应当这样做,因为长编仍然具有打牢资料基础的性质。

修志者要具有史德、史才、史学、史识,而史学基本上就是一个占有材料的问题。

所谓占有资料,一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解决资料翔实的问题;二要“由表及里”,解决认识事物本质的问题;三要“由此及彼”,解决把握事物的相互联系问题。

这种对资料的改造制作工夫,基本上要通过纂辑长编来完成,而不应当是在编纂志书的过程中完成。

翔实——消化——占有——驾驭资料,这便是纂辑长编的一大好处。

由此可见,编写长编之前的资料,这个桥梁,不但为笔削成书奠定了几位坚定的基础,而且为笔削成书增长了人才的史学水平,这都是不搞长编所不能具有的。

第二、长编是快中求好的终南捷径

对于长编的纂辑,战斗在修志第一线的不少同志,总是那么不大热情。

是长编不应当纂辑吗?

当然不是!

那是为什么呢?

三个字

——怕麻烦。

纂辑长编的确麻烦,但这是必须的麻烦、不付出纂辑长编的麻烦,就会招来志稿改不胜改的更大麻烦,长编的麻烦,可以提高志书的质量,而志稿改不胜改的麻烦,则使志稿的质量就像出窑的砖那样,定型了,任你改来改去,质量也无法上去的。

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没有打牢资料基础。

本来,应当把修志总时间的四分之三或五分之四用于资料工作,这是包括纂辑长编工作在内的。

课时,现在有多少单位本末倒置啊!

它们用于资料工作的时间,仅仅是总时间的四分之一或五分之一,而编稿和改稿则用去四分之三或五分之四的时间。

它们不但不编纂长编,就是连资料的搜集、整理、鉴别工作,也没有认真地去做。

它们这薅一把,那捋一把,边“采”边写。

志稿不成志稿,仍不接受教训,还是就稿改稿。

常言道: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而我们有些同志却是:

拙妇能为无米之炊。

志稿之所以写成了回不得笼的夹生饭,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成了只长稗子而不长稻子的水田,原因就是在这里。

不搞长编,表面看来似乎是很快,但实际上是慢,欲速则不达,事倍功半。

搞长编,表面看来似乎是慢,但实际上是快,磨刀不误砍柴工,事半功倍。

山东省志黄河办公室建立于1982年底,他们与1983、1984这两年搜集、整理,鉴别资料,1985、1986这两年搞了100多万字的长编,而1987年就可以在长编的基础上拿出30万字的初稿。

搞长编和不搞长编,实际上是大不一样的,前者积极、稳妥、可靠,后者应付、潦草、被动。

“书山有路勤为径”。

谁要真心想加快修志的速度,快中求好,那就编写长编吧,因为长编是修志的终南捷径。

第三、长编是志书总纂的合成演习

志书最后成书时要有一个总纂阶段,但总纂并不是从总纂阶段才开始的,而是从建立修志班子的那一天起就开始了。

按照正常情况,总体设计应当是在建立班子之后的第二个重要修志步骤,拟定凡例,修订篇目和行文规定等等,便是这一步骤中的主要工作内容。

凡例、篇目和行文规定等等,对于修志来说是法规,没有它们,志书的资料工作和编纂工作是无法进行的。

凡例、篇目、行文规定这些东西拟定得怎么样呢?

还有哪些不合理的地方呢?

通过编辑长编就可以发现。

军队打胜仗就要练兵,就要搞各军兵种合成演习。

编纂长编,就是按照凡例、篇目、行文规定等等进行的总纂合成演习。

凡例是关于志书体例的说明,它对于修志的宗旨和指导思想,对于志书的组织结构和表述形式,对于各个分志的编写要求等等,都作出了明确规定。

这规定对不对,好不好呢?

通过纂辑长编演习,就会得出明确的答案。

篇目是志书体例的集中体现,是编纂长编的目录。

每一个分志设置得当与否?

每一个篇、章、节、目设置得当与否?

分类归属得当与否?

通过纂辑长编的演习,这些问题也可以发现。

行文规定中所规定的内容,恰当否、合理否?

如何更加切合实际地予以规定?

也只有通过纂辑长编的演习,这些问题才会得到比较理想的解决。

总之,凡例、篇目和行文规定,只有通过纂辑长编,才能使它们更加完善,凡例、篇目和行文规定,应当基本上完善于志稿编写之前。

这种总纂成演习,不仅锻炼指挥员,而且也锻炼战斗员,每一个编志人员的德、才、学、识水平,都会在这一演习中得到提高。

所以说,纂辑长编,实际上是使编写工作如何合乎志体的总演习,是修志工作的总练兵。

如何语体记述?

如何述而不论?

编写长编是一个最好的锻炼机会。

因为纂辑长编强调的是基本上保持资料的原始面貌,人们一般不会去强调在长编中发表议论。

但是纂辑长编并不是单存地排比资料,也要意在笔先,文贵所以然处。

用自己的话把资料贯串岂料,以达到目、节、、章的设置目的。

所以说,纂辑长编,从练笔这方面说,既是语体记述的很好演习,也是寓论断于记叙之中的很好演习。

工作总结、新闻报道、教学讲义、产品说明书、学术论文等等,都是志体身上的疾病,而纂辑长编则是打防疫针,可以使这些疾病在未来的志稿中少发生或不发生。

第四、长编是审改志稿的可靠依据

没有长编的审稿、改稿,多半是凭个人的想象、认识或推理,这样很不容易做到中肯、准确。

对于搜集来的资料,不但要整理、鉴别,而且还要填好卡片,按篇目分类保管。

但是,真正按照这一要求做的,确系屈指难数。

材料在哪里呢?

在脑袋里,在衣袋里,人走材料走,这种现象实属不少。

所以在审稿和改稿时,简直可以说是找不到依据。

某一条资料从何处而来?

某一条资料是不是孤证?

某一条资料真伪如何?

这一切都是茫然的,无据可查。

审稿时为什么对体例方面提的问题多,而对内容方面提的问题少,也是由于无据可查的缘故。

由此可以想见,无依据的审稿、改稿,是审不好、改不好。

纂辑长编本身的要求,必须把每一条资料的来源、真假写清楚,必须把每一事物的有关资料都记载上,这对资料的搜集、整理、鉴别工作,是一个极大的促进。

也只有这样纂辑出来的长编,才能够成为审稿、改稿的可靠依据。

审稿时,审稿者应当有长编在手,随时可查,这才叫真正的严肃的审稿。

随手翻翻看看,一目十行,海阔天空,言不由衷,这算什么审稿呢?

有些志稿是边

“采”边写出来的,改的时候还是去边“采”边改,或者就稿改稿,这算什么修改呢?

这是从粗制滥造到粗制滥造。

可是有了资料长编情况就不同了,就是推到重来也不怕,因为可以依据长编重新笔削。

有些同志为什么怕修改志稿呢?

就是因为他们没有长编作为可靠的依据,没有长编这个立于不败之地的屏障。

第五、长编是比志书更丰富的资料库

志书的宗旨是资政、教育、存史,志书的功用在于资料性。

要增强志书的资料性,就要重在于各项事业本身成就的记述,重在于百科成果的汇集,重在于原始的第一手资料的记述,重在于自然、社会方方面面地方特点资料的记述。

志书虽然要记述自然、社会的各个方面,从这个方面说是无所不包;但是,对于自然、社会各个方面的方方面面,则不能巨细毕收,保罗弗遗,从这方面说不贵在应有之尽有,而贵在应无之尽无。

征集资料时,应当是韩信点兵多多益善,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不备。

但在编纂成书时,则应当精心筛选,科学采择,不能把搜集来的资料采用无遗,但是,长编就不同了。

长编应当记载比志书多得多的资料,比如说,至少应当是志书的三倍、五倍,甚至是十几倍、二十几倍。

这是因为:

一、长编是笔削成志书的基础,要是没有比志书记载更多的资料就没有供笔削的余地。

长编要博,成书要约,而约来自博。

要是长编上有多少资料,志书上用多少资料,或者是长编还没有成书的资料多,那长编也就不成其为长编了。

二、长编也是成果。

不能把长编只看成是供笔削成书之用,而且还应当看到它有独立存在之功用,即它保存了比成书多得多的史实。

保存比成书多得多的史实,是长编也是成果的重要依据,是长编独立存在的重要价值所在。

所以,一些在山东省志分志办公室工作的同志说:

作为部门来说,我们依靠的不是几十万字的志书,而是依靠一百万、二百万字的长编。

把长编当做修志成果看待,这是一条非常重要的指导思想,因为有了这一指导思想,就会更好地提高长编的质量,不但为志书奠定坚实的笔削基础,而且使长编真正成为比志书更为丰富的资料宝库。

第六、长编是易人不慌的手中粮

编纂志书,最好是一班人马干到底,中间不换人。

因为修志是著述大业,要熟悉、消化、驾驭几十万、成百万、成千万的资料,要是经常换人,这么多资料就很难熟悉、消化、驾驭好,因而也就修不好志书。

但是,最好不易人这只是我们修志者的一厢情愿,事实上完全不易人的单位倒是很少见的。

为了适应这种客观情况,也必须纂辑长编。

人走长编在,来人可以熟悉、消化、驾驭长编,笔削志稿。

这就象“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一样,手中有了长编,易人也心安。

把话说得丑一点,要是现有的人不能胜任笔削成书的任务,再换一批高手来,人家也可以根据长编行事,把志书编纂出来。

我们还可以把情况估计得复杂一点。

假如某个单位由于某种原因,修志中断了,要是有了长编,事情也就好办得多了。

首先,长编本省就具有资料性的功用;其次,后来人可以根据长编,做完前人所没有做完的事情——编纂成书。

要是没有长编,情况就可能是前功尽弃。

以上所述,即纂辑长编的好处,有的同志说,资料整理好了用不着搞长编。

资料整理得无论如何好,但它总究是零散的资料。

资料就是按目、节、章、编填写好卡片,分类保管,它也不具备上述六条好处。

所以纂辑长编实在是保证志书质量的上策。

三、如何纂辑长编

关于长编的类型,大体可分为汇辑型、纂辑型、撰述型三种。

所谓汇辑型,就是排比型。

志书的竖写,基本上是从目开始的,因此,长编的起点也基本是从各个目开始。

每一个目,即是一项具体事务,竖写即是记述每项具体事务的兴衰起伏,再现其本来的基本面貌。

汇辑型的长编,即按每一个目的时间顺序排比资料,很少有编纂者自己的话。

这种类型长编的优点是,保存史料多,保持资料原始面貌好;其缺点是,文字繁多,对编纂者的锻炼小。

所谓撰述型,即著作型。

这种类型的长编,是编纂者把材料消化以后,基本上都是用自己的话写出来的,已近似初稿。

这种类型长编的优点是,文字较简,对编纂者的锻炼大;其缺点是,保存史料少,保持资料原貌差,较多地失去编写长编的意义。

所谓纂辑型,介乎上述二者之间,既有资料的排比,又有编纂者自己的纂述,即用纂述贯串起资料的排比。

用撰述贯串起排比的资料,即意在笔先,体现修志的宗旨;而这种贯串,又不能全是撰述,还必须排比资料,以起到长编是笔削成书的基础,审改志稿的依据,保存更多的史料这三大用途。

即是说,这种类型的长编,既保持资料的原始面貌,但又不全保持,有所筛选,有所加工;既用编纂者自己的话,但绝大多数又不是编纂者自己的话,排比多于撰述。

这是基本情况,总的情况。

就特殊情况、少数情况而论,有的部分可能全是汇辑型的,如大事记、附录等等。

寿光县志办对人物也是采用的汇辑型,既按每个人物把采集来的资料排比起来。

那么有的部分,还可能是撰述型的,如小序之类的等等,有的具体事物的原始资料很多,长编中师无法予以排比的,如一项工程的各种原始资料和图表等,因而必须采取撰述方法。

比如一个水库的地理位置、坝长坝高、容量、灌溉能力、防洪设施、瘀滞状况等等,就要用编纂者自己的话记叙出来,但这也要注明出处。

以纂辑型为主,纂辑型中又有汇辑型、撰述型,这种长编最合乎理想。

有的同志认为,长编中所纂辑的资料,应当做到齐、真、精,这原则上是可行的。

所谓齐有两点含义:

一是每一个目都已资料纂辑,而是每一个目都有资料记载断限以内的兴衰起伏。

长编中所纂辑的资料,都应当是去伪存真的,除几说并存之外,不真实的资料不应载入长编;没有鉴别的孤证,应当注明,以便做到孤证不立。

对于精应当强调,只要是经过鉴别、整理了资料,而又是同一记述之目的兴衰起伏的资料,就应当载入;因为长编只是供采择,对于精的十分强调,应当是在笔削成书阶段。

在资料基本齐备,篇目基本确定的前提下,各分志长编的纂辑,应当是不同步的进行,条件具备一个纂辑一个。

各部门提供的资料,编志办公室应当予以鉴别照抄,整理填卡,作为搜集资料的来源之一,不应把它直接作为编写长编的基础。

同某些部门合作,共同编纂长编是可以的但不能用部门志代替长编。

(刘乾昌《志书资料长编纂辑漫谈》有删节)

怎样编写资料长编

在明确要求和编写程序后,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根据马克思主义观点。

分析研究全部资料;运用“三新”观点,确定编写的重点;

第二、要围绕篇目做文章。

如果按篇目次序,在排好资料卡片的基础上编写长编,太原始又太麻烦。

应按篇目要求,有计划、有目的、一个个地先编写专题资料,作为长编“预制构件”。

确定专题的题目可大到篇章,小到子目或某一个重要事件,视具体情况灵活掌握,但标准应尽量接近志书篇目的内涵和外延。

通过专题的撰写去发现、挖掘更珍贵的资料,完善篇目,进一步体现重点和特点,加强志书的思想性、科学性。

第三、要研究事物的个性,选择重大题材,首先解决长编中的难点和重点。

编写长编是采取哪一部分的办法,但又不是所有篇章节目都编写长编。

应突出重点,内容上有选择:

要选择那些能反映事物本来面貌、主流、核心的题材;选择那些价值大又引人注目的题材;选择那些具有时代特征、地方色彩、专业特点的题材;选择那些充满矛盾和斗争的重大历史事件;选择重大的、有历史影响的、能反映事物本质、揭示事物规律的典型事例,只要把这一类较为重大的若干专题资料编写好了,就为志书准备好了“预制构件”,编写长编就可以拾级而上,一气呵成。

第四、消化资料、选段试写。

由于当今采取“众手成志”的方法,编纂者对自己分工编写部分的资料,进行梳理、增补、考证、核实,选出必用资料,然后充分熟悉、消化,试写长编;也可以由一人试写,大家评议,探索路子,全面铺开,最后再纂合成。

(摘自马素琏《重视编写资料长编,为保证志书质量打好基础》

资料长编编写法

资料是志书的生命。

在修志工作实践中,更多的同行们认识到:

修志第一步应当是将收集来的资料编写成资料长编,作为阶段性成果;再以资料长编,作为撰稿依据,进入编写阶段。

因为资料长编对于保证志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什么叫资料长编

资料长编是在资料基本齐全之后,对经过加工整理、鉴别核实的资料,根据编志的需要,按照志书篇目的结构层次,编纂而成的资料汇集。

由北宋司马光主编《资治通鉴》时所创。

长编和整理资料常用的一般的资料汇编不同,和志书初稿也不一样。

资料汇编是将与本志有关的文章、文件等原始资料,基本按其原貌简单地汇集在一起,或仅作粗略的分类与简单的删节;而长编需要对资料进行较大的删节、筛选等加工,按篇目层次和撰写的顺序进行编排。

汇编仅取材于文字资料,长编还包括经过整理的口头和实物资料。

一般说,汇编不用编者的语言,全用原始资料,便于保存和参考。

长编的作用主要是为编写志稿备料、打基础。

志书初稿是按志书的总体设计和成书的要求,完全用撰著体编写而成的志书雏形,一般说与成书已很接近,经过不太大的加工就成为定稿。

相比而言,长编仅是志书初稿的资料基础,资料带有一定的原始性。

通过对长编与资料汇编和初稿的对比可以看出,长编是孕育志稿的“坯胎”,是从原始资料过渡到志稿的“桥梁”。

它既带有原始资料的痕迹,又明显地与资料汇编不同。

它已粗具志书初稿的轮廓,又与志书初稿有着不小的距离。

它是志书坚实的基础,是保证志书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

二、编写资料长编有哪些步骤?

第一步,熟悉资料和篇目。

长编简单地说就是按照篇目编排资料。

因此,为使资料安排恰当,编写前先要熟悉资料和篇目。

在全面了解的基础上,一次集中熟悉一部分(一卷或一章),一边看一边思考,把资料和章节目挂起钩来。

第二步,消化资料。

在熟悉资料的基础上要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予以消化,筛选出收入长编的资料,在头脑中大体考虑好如何安排。

原来整理的资料分类不够细,有的一条资料并不单说一个问题,要根据需要进行分离和删节,只留下准备写入志书和用来作旁证的。

志书所需要的资料,有的并不是完整地记在一张卡片上,而是分散在几条原始资料中,要进行归纳综合,用编者的语言表述出来

第三步,组织资料,进行编写。

即按事物的内在联系和编写志稿的顺序,把有关资料组织编排起来,连缀成文。

所用资料主要有三种情况:

一是经过删节的较为完整的原始资料,这是主要的。

一条原始资料如含有几方面的内容,可分别抄写归类。

二是用编者的话串起来的简短的(一句或几句)原始资料。

三是编者综合多处原始资料中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写成的资料。

凡原始资料加引号并注明出处。

用编者的话写出的资料,一两句便罢了,若长篇大段,应注明资料来源,以备查。

所用资料要围绕事物的发生、发展、兴衰、起伏、现状和体现其规律性等方面去选取,掌握“宁重勿漏”,“宁失于繁,勿失于略”的原则,尽量不遗漏有用资料。

长编不同于志稿,为保持资料的原貌,能用原始资料的,不用编者的语言改写。

分类上不像志稿那样严格,为保持资料原貌,保存更多的资料,允许稍微超出本节本目范围,当然超出太远是不允许的。

几种资料对同一问题的记载不一样,已经过考证的,只录正确的资料。

正误明显,考证简单的,不记考证过程;正误不明显,或几种意见已并存了很长时间,或原先多数人认为正确的正是错误的,要记载考证过程,写明论断的依据。

未作考证或没考证出结果的,几种资料都应收入,以待进一步考证。

收录长编的除文字资料外,还包括口头资料、实物资料、考察资料和图表等。

在人员安排上,最好是采编合一,即将资料收集人和长编编写者统一起来,这样便于熟悉资料和篇目,有利于提高志书质量。

三、资料长编有哪些种类?

目前方志工作者编写长编时采用的类型主要有三种。

汇辑型:

志书纵述事物的历史和现状一般是从节或目开始的。

编写长编也以一节或一目录为一个单元进行。

把经过删节、挑选的资料,分别归类,按编写时的顺序排列,每条资料后都注明出处。

资料保持原貌,不作文字加工,一般也不加编者的话联缀。

可以说,这是原始资料按照纲目集合而成的。

当然,已对原始资料进行了较大加工,剔除了错误的、重复的、没有价值的资料,删去了资料中的空话、废话。

比较而言,这类长编保留了资料较多的原始性。

纂辑型:

把资料加工整理后,按照志书篇目,并考虑编写时的顺序及资料的因果关系,分类排列,要根据志书的需要,对资料进行取舍、归并、组合,经过初步消化,并加少量编者的语言,编成一篇较系统的编纂资料汇集。

原始材料加注出处,既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资料的原貌,语言又概括简洁。

这种仍具有一定的原始资料性质的长编,容量大,可用性强。

即使编者尚未透过现象看清事物的本质,未能找出事物的规律,由于长编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资料的原貌,水平高的同志,仍可以此为基础,作较大的加工。

这种类型,编者已将原始资料进行了初步消化,有些地方用编者的话综合叙述,所以篇幅将压缩,比汇辑型少。

撰述型:

以丰富翔实的资料为基础,通过认真分析、研究、综合、删繁就简,高度概括,用编者的语言写出。

除关键资料外,一般不引用原文,因而不必条条注明出处,只在长编后列出引用资料目录。

由于编者对资料消化较充分,文字又按志书要求进行了初步加工,因而资料已失去了原始性,但不失原意。

它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帅材料,采用撰著体,记载每一节目中的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发展、盛衰起伏的过程,和事物之间的内存联系,反映事物发展的规律及经验教训。

比较起来,这种类型的长编更接近志稿。

这种类型编写难度大,对整个资料必须有较高的分析、概括和驾驭能力,方可采用,否则,很难达到质量要求。

从资料长编的作用等方面看,纂辑型比较适用。

四、编写资料长编的条件是什么?

编纂长编是资料工作的最后一个步骤。

它要求具备两个条件:

一是资料已基本齐全,并经过了鉴别考证,可以利用了。

二是已搞好总体设计,特别是志书篇目经多次修订已基本定型

五、关于长编、汇编的不同。

长编、汇编都是编。

编为交织、编结。

不同处则在于长与汇。

长指排列,就像人排队;汇指汇辑。

人排队以什么为序,要有个规约。

资料长编的规约是按志书篇目排列以事件为纵线,以时间为序列,以节为基础,节下可设目,目下可设子目、细目。

这样排列条理分明,组织严密,层次清楚。

每事自成首尾,内容十分清晰。

当然资料长编也是汇编,但却是不同于一般的汇编。

一般汇编也要讲究用科学方法编辑。

如《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文件汇编》、《青年书法家作品汇编》。

汇编要有主题,要编排顺序,但不要花费编辑资料长编那样大的气力,也不需要那样严谨,基本上有什么编什么,按现有资料集成。

我们可否给资料长编下这样的定义:

资料长编是将原始资料按志书篇目、以节为基础、以事件为纵线、以时间为序列编排起来,并附以必要考证说明的一种资料汇辑体式。

它每事自成首尾,需加小标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机械仪表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