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操作性前提方案需查看.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416956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7.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可操作性前提方案需查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可操作性前提方案需查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可操作性前提方案需查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可操作性前提方案需查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可操作性前提方案需查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可操作性前提方案需查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可操作性前提方案需查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可操作性前提方案需查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可操作性前提方案需查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可操作性前提方案需查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可操作性前提方案需查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可操作性前提方案需查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可操作性前提方案需查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可操作性前提方案需查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可操作性前提方案需查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可操作性前提方案需查看.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可操作性前提方案需查看.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可操作性前提方案需查看.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可操作性前提方案需查看.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可操作性前提方案需查看.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可操作性前提方案需查看.docx

《可操作性前提方案需查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可操作性前提方案需查看.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可操作性前提方案需查看.docx

可操作性前提方案需查看

1目的:

本公司制定的操作性提前方案是为了达到GMP所规定的要求,保证所加工的产品符合卫生要求而制定的指导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如何实施清洗、消毒和卫生保持的作业指导文件。

它也是一个强制性的文件。

根据本公司产品的特性,①从加工用水的安全性;②食品接触表面的清洁卫生;③防止交叉污染;④洗手、消毒和卫生间设施;⑤防止污染物(杂质等)造成的不安全;⑥有毒化合物(洗涤剂、消毒剂、杀虫剂)等的储存、管理和使用;⑦加工人员的健康状况;⑧虫、鼠害的控制(防虫、灭虫、防鼠、灭鼠)这8个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文件,该文件的执行主要由生产车间负责实施,品管部负责监督。

2.说明

每生产日由安全卫生管理人员依规定要求查核,并填写检查表确实反映该日工作场所内卫生状况及改善处理方式,若产生异常状况应填写《纠正和预防措施处理单》。

由异常单位做原因分析及对策之执行回复,并由查核单位做改善之追踪及改善效果确认等工作,并送交食品安全小组组长签核、确认、结案。

安全卫生人员应不定时查核工厂内卫生管理作业执行状况及纠正不符规定之作业方式,并适时汇报报。

3监控记录

1.《每日卫生监控记录》

2.《每日卫生检查表》

3.《定期卫生监控记录表》

4.《消毒液配制和使用记录表》

5.《仓库卫生检查表》

6.《有毒化合物一览表》

7.《员工健康检查记录表》

8.《环境卫生改善通知单》

文件目录

序号

标题

文件名称

1

一、加工用水的安全性

2

二、食品接触表面卫生控制

不锈钢工器具清洁消毒程序

洗手消毒程序

鞋靴消毒程序

工作服管理作业标准

3

防止交叉污染

流程布置作业标准

地面及排水沟的清洗消毒程序

更衣室管理作业标准

消毒液配制程序

外访人员管理作业标准

成品库清洁程序

原料仓库清洁消毒程序

4

手部清洁、消毒和厕所设施的维持

洗手消毒设施规定

卫生间管理作业标准

5

防止掺杂物污染

防止外来污染控制程序

化学品管理作业标准

6

有毒化合物的标识、储存及使用

有毒化合物控制程序

7

雇员健康与卫生控制

雇员健康管理程序

8

虫害控制

虫害控制程序

风幕、灭蝇灯的清洗程序

垃圾场管理作业标准

 

一  加工用水的安全性

生产用水的卫生质量是影响食品卫生的关键因素,食品加工车间应保证与食品和食品接触面有关的水的安全供应,加工用水与非加工用水无交叉连接。

本公司的茶叶生产没用到水,只有日常的清洁卫生用水,是采用自来水。

二、食品接触表面卫生控制

所有工厂设施中的食品接触表面和工器具,其设施、材料和工艺须易于清洗且保持在卫生状况下。

此类表面须由无毒材料组成,设计上耐用,不与清洁剂和消毒剂起反应。

加工过程中所有接触食品的工器具和设备表面必须用有效的清洁剂和消毒液进行清洁和消毒,其频率为:

(1)在每天开始工作前用水冲洗。

(2)在每天工作之后进行清洁消毒。

(3)在生产中随时进行清洁。

与食品或食品接触的手、手套和工作服,保持清洁和卫生。

直接接触的包装物料,必须清洗和消毒。

不锈钢工器具清洁消毒程序

1目的

清洁不锈钢工器具,防止交叉污染。

2适用范围

适用于生产车间所有不锈钢工器具。

3职责

3.1岗位操作员负责操作执行。

3.2专人负责清洁消毒剂贮存管理;操作员负责消毒剂的配置。

3.3班组长负责检查督促。

3.4品管部负责表面微生物检查。

4工作程序

方法:

用专用刷子刷洗表面污物→用200ppm含氯消毒水浸泡10分钟(注意:

一定要戴乳胶手套操作)→清水冲洗

5监控

5.1视觉检查其清洁度。

5.2卫生监控人员的巡回监督。

5.3品管部定期表面微生物检查。

6频率

6.1规定时间间隔。

6.2被污染后立即进行。

7纠偏

在检查发现问题时应采取适当的方法及时纠正,如再清洁、消毒,检查消毒剂浓度,员工培训等。

洗手消毒程序

1目的

通过对手的清洗消毒、防止交叉污染,确保产品安全卫生。

2适用范围

所有与食品加工接触的人员。

3职责

与食品加工接触人员均应遵循实施。

4工序程序

4.1洗手要求

4.1.1开始工作之前;

4.1.2上厕所之后;

4.1.3处理被污染的原材料之后;

4.1.4从事与生产无关的其他活动之后;

4.1.5生产过程中的其他定期洗手要求。

4.2洗手消毒方法:

清水洗手----用洗手液洗手----冲洗洗手液----用100PPM消毒液浸泡10秒以上(或用75%酒精擦拭)----将手烘干

5监测

5.1每天至少检查一次设施的清洗与完好。

5.2卫生监控人员巡回监督。

5.3品管部定期做微生物检查。

5.4确保洗手液和消毒液少2天的使用量。

6纠偏

6.1检查发现时立即纠正或对其进行培训。

6.2对不符合卫生要求且屡教不改者处以相应处罚。

鞋靴消毒程序

1目的

通过对鞋靴的清洗消毒,防止交叉污染。

2适用范围

所有进入清洁区人员。

3职责

所有进入清洁区的人员均应遵循。

4工序程序

4.1消毒要求:

所有进入加工车间的人员一律穿胶鞋经消毒池(或换赶紧鞋)入车间。

4.2消毒方式:

消毒池--用含有效氯200PPM的消毒液浸泡10秒(换鞋可以不需要)。

5监测

5.1池内水保持清洁,并保持设施的清洁与完好。

5.2消毒水4小时换一次。

5.3卫生监控人员巡回监督。

5.4检查消毒液的浓度,至少1次/4h。

6纠偏

在检查时发现问题采取适当的方法及时纠正,培训员工。

备注:

本公司采用更换鞋靴的方式,员工下班好要清洗和消毒鞋底。

工作服管理作业标准

1目的

规范工作服管理,防止交叉污染。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工厂所有的工作服管理。

3职责

3.1员工自已清洗工作服,保证每天更换,穿干净的工作服进车间。

3.2卫生员负责工作服卫生检查。

4工作程序

4.1工作服的使用规定

4.1.1员工使用公司规定的工作服。

4.2工作服的验收:

采购负责。

4.2.1对工作服制作商进行评定:

式样确认和面料确认。

4.2.2对制造商送来的工作服抽查。

4.3工作服的清洁

4.3.1员工自已清洗工作服,保证每天更换,穿干净的工作服进车间。

4.3.2单位主管每周一次负责对本单位人员工作服的清洁程度进行卫生检查。

5纠编行动

5.1对不按规定进入清洁区的人员进行培训和处罚。

5.2对卫生检查不合格的人员暂时停岗。

三、防止交叉污染

未经过充分清洗和消毒之前,操作工人的手、工作服、工器具与加工废料相接触设备的食品接触表面、地面或其他不卫生物品不得接触食品。

工艺流程布局合理,初加工、精加工、成品包装分开。

明确人流、物流、水流方向,不造成交叉污染。

流程布置作业标准

1目的

明确工艺流程布置,区分一般清洁区与清洁区,防止交叉污染。

2适用范围

适用工厂的生产控制。

3职责

所有与食品加工有关的人员均应遵循。

4工作程序

4.1不同污染程序的工器具明显区分。

4.2不同岗位的加工人员不能互相串岗。

4.3车间废弃物投入专用容器中,加以标识,专人处理。

4.4原料、辅料、包装物料及空瓶均单独存放,保持清洁卫生,不受污染。

5纠正措施

监测人员如发现流程出现交叉污染的情况,则必须停止生产,及时调整,并对这段时间加工的产品进行隔离评估。

地面及排水沟的清洗消毒程序

1目的

保证生产区域所有地面及排水沟清洁、卫生,符合生产卫生要求。

2范围

加工车间所有地面及排水沟。

3职责

3.1各组主管负责安排本组的地面、排水沟的卫生清洗消毒并督促、检查。

3.2卫生人员负责本辖区内地面及排水沟清洗、消毒。

3.3代班主管负责班前对地面、排水沟的卫生检查、记录。

4程序

4.1接班前,作业员员对所辖区域卫生进行检查,做到卫生心中有数。

4.2发现卫生达不到要求时候,必须对地板进行冲洗,特别是污物积聚地重点强化刷洗,刷洗后用清水冲洗一遍。

5检查

区域卫生由单位主管负责检查,不合格按以上程序重新进行清洗消毒程序。

6验证、纠偏

代班主管每次班前对卫生检查一次,不合格的进行纠偏、返工,卫生主管对纠偏后的结果进行验证。

更衣室管理作业标准

1目的

为使工作环境保持清洁整齐,更衣室也必须保持清洁陌生,避免与食品交叉污染,确保食品安全。

2适用范围

本公司员工更衣室

3职责

由保洁员每天打扫卫生,全体员工共同保持干净、整洁、卫生。

4工作程序

4.1.1防蚊虫设施齐全(纱窗、灭蚊灯)。

4.1.2适宜的穿衣镜,满足需要。

4.1.3无与生产无关的物品,配备足够的更衣柜。

4.2工作流程

穿上干净工作服/鞋--自检是否合格——洗手、烘干、消毒--进车间

4.3更衣室内不得乱扔杂物,随时保持清洁。

5监控程序

5.1专人管理,进出入人员符合要求,卫生洁净。

6纠偏

检查发现时立即纠正,员工培训、处罚。

消毒液配制程序

1目的

规范消毒液的管理,防止化学物的污染和不足,保证食品卫生的安全。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工厂消毒液(含氯消毒剂)的配制和管理。

3职责

3.1卫生员(负责化学品的管理)负责配制。

3.2卫生主管负责检查。

3.3品管部负责监控。

4工作程序

4.1含氯消毒剂的配制。

4.1.1根椐规定的不同浓度(如200ppm)计算添加消毒母液,由专人配置。

5检测

5.1含氯消毒剂至少4小时检测,更换一次。

5.2皂液器中及时添加洗手液。

6纠编

消毒液浓度不足及时更换,添加、培训,处理。

外访人员管理作业标准

1目的

控制外访人员进入车间或外访人员必须符合GMP要求并在公司领导(授权)陪同下进入车间参观。

2适用范围

适用非本公司而必须进入生产车间的人员。

3职责

3.1必须要求进入车间的人员个人卫生符合GMP要求。

4工作程序

4.1一般外访人员先必须登记。

4.2一般需参观的外访人员经公司领导同意后,隔玻璃参观。

4.3确需进入清洁区域的外访人员必须经公司领导同意,在公司领导(授权人)陪同下,领取参观服且个人卫生必须符合GMP,经洗手消毒后、风淋进入车间。

5监控

5.1带班主管随时检查。

5.2公司领导不定时抽查。

6频率

24小时进行检查。

7纠偏

在检查发现有外访人员不符合上述工作程序的及时叫外访人员离开,并要求外访人员进行登记。

8记录

凡外访人员都必须经登记备案。

成品库清洁程序

1目的

为创造良好的作业环境,保持食品外观清洁,避免食品的交叉污染,确保产品的安全。

2范围

适用于公司成品仓库的清洗、消毒。

3职责

成品仓管员

4内容

4.1仓库应每天清扫场地,经常擦洗门窗、墙面,使墙面、窗沿、地坪、货垛上下无垃圾、无蜘蛛网,并保持清洁、干燥。

4.2每次入库,产品应分门别类,依次堆放,保持整齐。

4.3每次出货以后,及时清扫出货区域遗留的垃圾,整理场地,使之保持整洁。

4.4定期对产品进行整理、清查、盘点,及时对破损成品进行整理,分别置于不同区域。

4.5保持仓库干燥、通风、清洁。

5监控程序

5.1仓管人员实地查巡,每日记录在案。

5.2每月单位主管作不定期查核并定期汇总。

6纠偏措施

6.1主管检查发现问题,不合卫生管理要求,立即通知仓管员及时改正,以达到卫生管理要求。

6.2对经常发生不符要求有关人员将采取相应处理。

原料仓库清洁消毒程序

1目的

保持原料仓库的清洁卫生,不使原料造成交叉污染,确保产品安全。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原料仓库及周围环境。

3职责

3.1专职人员负责原料验收。

3.2原料管理员负责执行检查。

3.3部门主管监督检查。

4工作程序

4.1仓管员每天清扫场地,保持清洁干燥。

4.2每次卸车后及时清扫干净。

4.3流程结束后,地面进行清扫。

4.4原料不直接触地,保持先进先出,并对原料进行追溯。

4.5每天对库存原料进行检查,是否出现过期、变质情况。

4.6每日对库存原料进行清查、盘点。

5监控

5.1原料管理员实地巡查,每日记录在案。

5.2仓管主管定期抽查并作汇总。

6纠偏

检查发现问题,不符合卫生管理要求,应立即整改,二日内改善完成。

四、手部清洁、消毒和厕所设施的维持

洗手消毒设施作业标准

1目的

手清洁消毒设备必须安装在各个良好卫生规范要求员工洗手消毒的加工场所。

这些设备必须经配有洗手液和有效消毒液及干手设施。

2适用范围

适用于生产车间的所有洗手消毒设施。

3职责

3.1充填人员负责洗手消毒设施的清洁维护。

3.2机修人员负责洗手消毒设施的维修。

3.3生产主管负责卫生监督。

3.4品管部负责工序卫生监督。

4工作流程

4.1洗手池和消毒池必须位于加工车间的入口处,人员进入时必须经过并使用洗手池和消毒池。

4.2洗手池和手消毒液要置于清洁区的入口,以便每位员工的手或手套弄脏时,或回到清洁区时使用。

4.3使用非手动开关洗手:

洗手应提供必要的洗手液,干手设施和消毒设施等。

4.4开工前和生产中每隔12小时,检测一下洗手液和酒精的存量是否附合要求。

5纠正措施

5.1当监测人员发现洗手设施及卫生用品缺少或使用不当时,应该马上通知维修损坏的设备和补充卫生用品。

5.3品管员应适时对工人的手做微生物检查以便验证消毒液浓度的有效性。

 

卫生间管理作业标准

1目的

保持卫生间的清洁,防止交叉污染,确保产品安全。

2适用范围

厂区所有卫生间以及周围环境。

3职责

3.1保洁员负责实施执行。

3.2卫生主管检查。

4工作程序

4.1设施与要求

4.1.1门不能直接朝向车间。

4.1.2防蚊虫设施齐全。

4.1.3具备洗手、烘干、消毒设施。

4.1.4手纸和纸篓保持清洁卫生。

4.1.5安装换气扇,通风良好。

4.1.6地面干燥,无积水,保持清洁卫生。

4.1.7方便之后要进行洗手和消毒。

4.2清洁消毒

4.2.1保洁员随时保持卫生间的清洁,包括对厕所的冲刷、门、窗、墙、地面的擦洗。

4.2.2卫生间内置放除臭剂,必要时喷洒空气清新剂。

4.2.4卫生间保洁工具主要用拖把、厕刷、扫帚、水管、纸篓等,按规定地方规范放置。

5监控程序

5.1每日有卫生主管检查一次,对发现的问题做出限时整改。

5.2每日检查一次所有设施(纱窗及冲水设施等),如有损坏马上修复。

5.3每周卫生主管作一次查核。

6频率

检查发现不合格时立即纠正,员工培训、处罚。

五、防止掺杂物污染

食品、食品接触面及食品包装材料不得受润滑剂、燃料、杀虫剂、清洁剂、金属片、冷凝剂或其他化学、物理或生物污染物的污染。

防止食品接触面和食品包装材料被喷入、滴入污水或吸入污染物而受到污染。

防止外来污染控制程序

1目的

为保证食品安全,防止食品被外来杂质和污染物污染,特制订本程序。

1杂质分类

按危害程度分为一般杂质与恶性杂质。

2.1一般杂质:

指产品本身携带及表面附着或是对产品的食用性、安全性不产生任何污染与危害的物质,如黏液等属于一般杂质。

2.2恶性杂质:

指非产品内容物组成部分且对食品的可食用性、安全性产生污染与危害的物质,如毛发、金属小块或金属丝、黑污点、苍蝇等属于恶性杂质。

2产品杂质检验指标

一般杂质:

不允许存在。

恶性杂质:

不允许存在。

3产品杂质检验一般原则

当客户代表对产品进行抽样检验时,杂质检验一般原则如下:

无杂质,判定合格;

发现一般杂质,则按当时抽样数的至少2倍数量进行随机取样复检,若在复检时发现无一般杂质则判定本批次或本班次产品合格,否则即判定为不合格。

发现恶性杂质,即判定本批次或本班次产品不合格,不再复检。

4过程工序杂质与污染控制

杂质来源:

壳、泥巴、石子、灰尘、毛发、飞虫、塑料小片等;

污染来源:

不新鲜原料、与有毒有害物质接触、工器具不洁、半成品存放时间过长而变质等。

5.1杂质与污染的控制

5.1.1保持盛装原料的容器的清洁,有规定的清洁程序、清洗方法和清洁频率,要以文件方式将容器的清洁情况记录下来。

5.1.2保持好堆放原料及容器的场地清洁。

5.1.3工厂应配设专门的更衣室供员工换衣使用。

5.1.4建立每班下班时彻底清洗所有工器具的制度,防止工器具产生发粘发霉现象而对食品造成污染的可能。

5.1.5在本区域应对消毒液进行严格管理,防止消毒液或消毒液的残留与食品直接接触。

5.1.6管理人员应经常检查操作工人的穿戴情况,及时纠正不合理的穿戴,制定合理的处罚措施。

5.1.7本区域应保持密闭,防止外来昆虫和灰尘的进入。

化学品管理作业标准

1目的

为有效地控制化学物品的标识领用、贮存,不污染产品,特制订本规定。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内使用的所有化学物品。

3职责

由各相关部门指定专人负责对化学物品的管理和使用。

4操作规范

4.1化学物品包括

4.1.1卫生用的清洁剂、消毒剂、杀虫剂。

4.1.2机械设备用的润滑剂。

4.1.3实验室用的化学药品试剂。

4.2所使用的化学物均有标记,有主管部门批准生产、销售、使用说明的证明,主要成分毒性,使用剂量和注意事件。

4.3化学物品的贮存和使用

4.3.1酸、碱

4.3.1.1设置专门的酸碱贮存库房,要求上锁、通风良好,由专人负责管理。

4.3.1.2使用时必须带橡胶手套,避免溅发,注意安全。

4.3.1.3盛酸、碱用的塑料桶必须标识,不与其他混用。

4.3.2清洁剂、消毒剂:

由使用人员从仓库领取,专人负责保管,在生产中使用有醒目的标识,在使用中避免飞溅造成交叉污染。

4.3.3杀虫剂:

加工车间不允许使用杀虫剂,若确需使用,则必须按规定操作且专人负责。

环境卫生使用杀虫剂,由专职的卫生员负责保管和正确使用。

4.3.4润滑剂:

由专人领取,放置指定区域,严格监控。

按生产需要投入使用,溢出部分需擦拭干净,避免污染。

4.3.5品管部的化学药品由专职检验员保管,非检验人员不得接触使用。

对于分析用的剧毒药物由品管部经理和检验员签封保管,使用登记。

4.3.6车间使用的化学物品由车间专人负责进行登记。

4.4监控:

由生产部门领导或卫生负责人实施。

4.4.1足够的监测频率检查确保符合要求。

4.4.2领用需有记录且专人统一管理。

4.5纠正措施

4.5.1将存放不正确的化学药品移到合适的地方。

4.5.2将标签不全的化学物品退回给供方。

4.5.3对于不能正确辨认内容物的工作容器应重新标识。

4.5.4不合适或已损坏的工作容器弃之不用或销毁。

4.5.5评价不正确使用化学物品所造成的影响,判断食品是否已遭污染(有些情况必须销毁食品)。

4.5.6加强员工培训以纠正不正确的操作。

 

六、有毒化合物的标识、储存及使用

有毒化合物控制程序

1目的

在工厂允许使用的有毒化合物必须标识清楚,保存、使用或贮存须避免对食品、食品接触面或包装材料造成污染。

2适用范围

公司内所有的有毒性的清洁剂、消毒剂、杀虫剂。

3职责

3.1安全卫生管理员负责检查有毒化合物的管理控制和储存。

3.2使用部门负责清洁剂、消毒剂的使用管理。

3.3总务课负责杀虫剂等的使用管理。

4工作程序

4.1有毒的化合物的主要是指清洁剂、消毒剂、杀虫剂等(不允许使用灭鼠药)。

4.2所有的有毒化合物的原包装器具必须要标有生产厂家、使用说明和正确的批号。

所有的药品应盛于密闭的卫生容器中,容器应标有生产厂名、地址。

使用者应掌握其主要成分、毒性、使用试量及注意事项。

4.3用于清洁、消毒处理的化学物质应储藏在远离食品处理和加工区域,通常储存在专门的附房里,由专门的卫生监控人员负责保管,防止随便乱拿,并有警告标示。

要有正确的标识并标识清楚,标明有效期。

4.4清洁用物质应与杀虫剂分离开,以免意外混合或误用。

食品级化学药品应与非食品级分开贮存。

4.5杀虫剂由总务课人员专用。

4.6有毒化合物不能放在食品设备、工器具或包装材料上。

对于取自原液的清洁剂,消毒剂之类的分装容器一定卫生干净。

曾用来装过有毒有害化合物的器具不能够用来储存、运输或销售食品及食品辅料,也不能用来贮存那些可能与食品接触面接触的清洁剂,消毒剂之类的东西。

同样用来盛装清洁剂,消毒剂的分装容器也一定不能用来盛装食品。

4.7对有毒化合物专人使用,并且在要严格按照注册商标上的使用说明使用,对标识不清的化学物质应当拒收或者退回。

4.8生产前的检查确保前一天使用过的消毒物质,均已被放回原处,以便保证整天的加工过程中避免有毒化合物的污染。

4.9有毒化合物的用量都要符合规定要求,不能造成危害和污染。

4.10食品添加剂应单独存放,不能受到有毒物质、不清洁物质的污染。

5监控及纠正措施

5.1安全卫生管理员对进厂的有毒化合物进行监控,在过程中发现有不符合的应立即予以纠正。

5.2品管部按程序进行监控,按检查的结果对生产、程序、记录等进行纠偏。

5.3资料不全或不适用的有毒物质应单独存放,直到拿到所需资料;资料不全应退给供方。

5.4储存不恰当的化学物应移到合适的地方。

有开启的容器应重新密封。

5.5对不恰当使用化学物的工人应接受培训,对于受到污染的食品要重新评估。

七、雇员健康与卫生控制

雇员健康管理程序

1目的

员工的健康卫生直接关系到食品的安全卫生,为保证食品不受污染,保持良好的卫生状态,特制订本制度。

2适用范围

本制度规定了直接接触食品的加工人员的卫生健康必须达到要求

3职责

3.1人事课负责员工的健康检查的组织管理和健康状况的控制

3.2人事课负责建立员工健康档案

4.工作程序:

4.1任何经医学检验或感官观察患有疾病、伤口感染、开放性损伤(例如烫伤、瘤等)带有能污染食品、食品接触面、包装材料的人员必须离开操作岗位,直到康复后才能进入生产操作。

4.2建立加工人员健康档案。

4.3卫生教育:

各厂卫生员对新参加工作或临时参加工作的员工进行卫生安全教育,适时对全厂职工进行“食品卫生法”、GMP、SSOP及其他卫生规定的宣传教育。

4.4健康检查

4.4.1总务课组织联系卫生防疫站对加工人员每年进行一次体检,必要时做临时体检。

4.4.2进入加工车间接触产品的人员(生产一线人员、管理人员、生产管理人员、设备维修人员等),都必须通过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后方可上岗。

4.4.3招收新工人时,要观察其身体健康状况,必须告诉其如患有疾病或受的伤对生产有影响,有可能的情况下,他们将会被安排到不危及生产的岗位上。

4.5健康要求:

(凡患有下列病之一者,应调离食品加工岗位)

4.5.1病毒性肝炎。

      

4.5.2活动性肺结核。

4.5.3肠伤寒及其带菌者。

4.5.4细菌性痢疾及其带菌者。

4.5.5化脓性或渗出性脱屑皮肤病患者。

4.5.6手外伤未愈合者。

4.6如食品加工人员临时察觉可能患有上述疾病时,应主动向车间领导报告,以便调整工作或做妥善处理。

5纠正措施

5.1如果确定某工人有疾病的症状或带有其他可能污染食品的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