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与教育心理学题库.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422553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75 大小:102.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题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题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题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题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题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题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5页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题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5页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题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5页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题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5页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题库.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5页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题库.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5页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题库.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5页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题库.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5页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题库.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5页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题库.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5页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题库.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5页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题库.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5页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题库.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5页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题库.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5页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题库.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5页
亲,该文档总共7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题库.docx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题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展与教育心理学题库.docx(7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题库.docx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题库

第一章习题

一、选择题

1.子曰:

“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孔子这句话体现了思想。

A.启发诱导B.因材施教

C.教学相长D.循序渐进

2.“以二书言之,则先《论》而后《孟》,通一书而后及一书。

”朱熹这句话体现了思想。

A.启发诱导B.因材施教

C.教学相长D.循序渐进

3.在发展心理学史上,首先将儿童心理发展研究在年龄上扩展到青少年的心理学家是。

A.皮亚杰B.埃里克森

C.詹姆斯D.霍尔

4.在发展心理学史上,首先将儿童心理发展研究在年龄上扩展到人生全程的心理学家是。

A.皮亚杰B.埃里克森

C.詹姆斯D.霍尔

5.主张把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进行研究,强调教育教学在儿童发展中的主导作用,提出儿童发展“内化说”的前苏联心理学家是。

A.维果茨基B.布隆斯基

C.鲁宾斯坦D.聂恰耶夫

6.我国出版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着作是1908年由翻译的、日本小原又一着的《教育实用心理学》。

A.房东岳B.廖世承

C.陈鹤琴D.朱智贤

7.解放后,出版了我国第一本《儿童心理学》的心理学家是。

A.房东岳B.潘菽

C.陈鹤琴D.朱智贤

8.下列不属于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主要任务的是。

A.描述儿童学习与发展的心理状态

B.解释儿童学习与发展的机制和规律

C.促进儿童的学习与发展

D.对有心理疾病的儿童进行干预与治疗

9.在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中,通过对变量进行操纵与控制,以探讨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是。

A.观察法B.实验法

C.访谈法D.测验法

10.教育行动研究的主体是。

A.一线教师B.教育管理人员

C.教育专家D.专职研究人员

11.下列不属于教育行动研究特点的是。

A.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研究B.对教育教学中的问题进行研究

C.对申报的课题进行研究D.为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而研究

12.“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这句话说明教学的目的是。

A.教会学生学习B.教会学生研究

C.发展学生智力D.教学生如何掌握知识

四、问答题

1.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对教师和教学有何意义?

2.教师如何参与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

3.如何理解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测验法等的优缺点?

4.如何成为会学习的学生?

5.怎样才能成为专家型教师?

五、材料分析题

1.在本章开头的案例中,针对武爱东的违纪行为,

(1)程发老师处理的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2)假如你是班主任老师,你应该怎么做?

(3)作为一名有意识的教师,你如何运用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理论去分析和处理这一事件?

2.刘老师教初一的政治课程,他在处理小张同学表现出的不良行为时遇到了麻烦。

今天上课时,小张叠了个纸飞机,他趁刘老师板书的时候,把飞机扔向空中,引得全班同学一阵哄笑。

刘老师应该如何处理这件事?

第一章习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2.D.3.D.4.B.5.A.6.A.7.D.8.D.9.B.10.A.11.C.12.A.

四、问答题

1.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对教师和教学有何意义?

答:

首先,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家揭示的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是教师实施有效教学的基础。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家提出的儿童心理发展和学习的理论,对教师的有效教学提供指导。

此外,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家的研究成果为教师每天的有效决策提供依据。

同时,现在越来越多的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家重视将学习理论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有更多的人深入到中小学去与教师一起研究,针对实际教育情景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这些研究结果讲直接用于改进教学。

2.教师如何参与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

答:

教师作为研究者所从事的研究与专门从事研究工作的研究者所从事的研究不同,教师所从事的研究主要是在教育情境中针对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其目的也不是形成某种理论,而是解决问题,即教师所从事的研究主要是教育行动研究。

教师参与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要求教师在工作环境中与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结合在一起进行的;研究的对象是教育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研究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

3.如何理解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测验法等的优缺点?

答:

观察法能获得大量生动直观的资料,比较真实可靠,研究结果也可直接应用于实际,外部效度较高;但观察法因缺乏控制,易受无关因素的干扰,观察的结果难以深入量化分析,需与其他方法结合使用来增强其科学性。

调查法包括访谈法和问卷法。

访谈法的主要优点是有利于对所要研究的问题进行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同时能保证所收集到的资料具有较高的真实性。

但访谈法也有缺点,一是访谈结果的准确性受到研究者的素质的影响;二是有些问题被访谈对象比较敏感,不宜进行访谈;三是访谈结果处理比较麻烦。

问卷法的优点是,问卷内容客观统一,处理分析比较方便;样本量大,节省人力、时间和经费;匿名性强,主试与被试间的相互作用小。

但是问卷法也有一些缺点,由于问卷的问题和回答方式比较固定,因而灵活性不强;问卷法通常只能研究一些比较简单、表面的问题,难以对复杂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同时,问卷法得到的结果的真实性受问卷的效度和被试的态度影响较大。

实验法的优势是能对变量进行操纵和控制,从而能从复杂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中将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分离出来,以检验和揭示有关变量间的因果关系;同时,对变量的操纵和控制也是实验法的缺陷,因为实验中对变量的操纵难以排除人为化的影响,实验情境中许多特定因素的作用也使实验结果的推广受到限制。

测验法的优缺点与问卷法类似,所不同的是,测验法所运用的工具是标准化程度很高的量表。

4.如何成为会学习的学生?

答:

会学习不仅仅指掌握学习的方法和技能,会学习的人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品质:

(1)具有强烈的学习动机,能够自觉主动地学习;

(2)具备学习新知识的已有经验、技能和能力,能运用多种学习策略进行学习;(3)具有坚持学习的品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所以,教会学生学习要从以上几方面着手。

5.怎样才能成为专家型教师?

答:

要成为专家型教师,需要从所教学科内容、一般教学方法和讲授所教课程的特定教学方法中不断学习;需要进行反思,提高元认知能力,使日常工作和事物的完成逐渐自动化;需要培养洞察力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成为专家型教师不是短时间可以达到的,需要时间,需要在实践中的不断练习、反思和再学习。

成为专家型教师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大约需要经过新手阶段——高级新手阶段——胜任阶段——熟练阶段——专家阶段这几个过程。

五、材料分析题

1.答:

(1)程发老师处理的失败的原因是没有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一味地采用惩罚进行压制;

(2)假如我是班主任老师,我会向秦老师那样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给予关怀,因势利导,激发其内在的动机。

(3)作为一名有意识的教师,我会根据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教育心理学理论去分析学生的行为动机和目的,了解不良行为的原因,采用学生愿意接受的方式进行引导,发现其闪光点,逐步加以转化。

2.答:

作为有意识的教师,刘老师在处理小张的不良行为时,会思考一些处理方法,如第一种方法是训斥小张;第二种方法是忽视小张的行为;第三种方法是让小张去办公室呆着;第四种是说服教育;第五种方法是结合政治课教学内容组织全班同学对该事件进行讨论;第六种方法是表扬小张同学飞机叠得好,借机教育他要制作一架真飞机需要掌握大量的科学文化知识,从而激发小张内在的学习动机。

其实,每一种理论都有其优势和缺陷,任何一种处理方法都不可能很完美。

重要的是,这些方法都是基于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理论的。

这里有一个问题必须首先搞清楚,就是小张同学为什么会表现出捣乱行为?

其动机和目的是什么?

只有搞清楚行为的动机和目的,才能对症下药,所采取的措施才是有效的。

第二章习题

一、选择题

1.狭义的心理发展是指。

A.种系进化过程中的心理发展B.人类的心理发展

C.民族心理发展D.个体人生全程发展

2.哈洛(Harlow)的恒河猴隔离实验说明了。

A.遗传的决定作用B.环境的决定作用

C.早期经验对心理发展的影响D.遗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

3.通常说“好哭的孩子有奶吃”,这句话说明了。

A.遗传对环境的影响B.环境对遗传的影响

C.环境对心理发展的影响D.遗传与环境的交互影响

4.鸟类印刻现象说明。

A.个体发展存在阶段性B.个体发展存在多样性

C.早期经验决定个体发展D.个体发展存在关键期

5.一般认为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是。

A.1-3岁B.3-5岁

C.1-5岁D.4-5岁

6.根据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儿童开始具备守恒的阶段是。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

7.根据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儿童开始具备“去自我中心”的阶段是。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

8.强调语言和交往对儿童高级心理机能发展的影响的心理学家是。

A.皮亚杰B.维果茨基

C.埃里克森D.科尔伯格

9.重视社会因素、人际关系对人格发展的影响的心理学家是。

A.皮亚杰B.弗洛伊德

C.埃里克森D.科尔伯格

10.运用对偶故事法研究儿童道德发展的心理学家是。

A.皮亚杰B.维果茨基

C.埃里克森D.科尔伯格

11.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的核心是探讨个体的。

A.本我的发展B.自我的发展

C.人际关系的发展D.思维的发展

12.皮亚杰道德发展阶段理论所探讨的核心是儿童。

A.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B.道德情感的发展

C.道德意志的发展D.道德行为的发展

二、填空题

1.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掌握数概念的关键期是岁,儿童音乐学习的关键期是岁前。

2.皮亚杰认为,儿童通过和两种方式逐渐适应环境,与环境不断取得平衡,并逐渐习得新的图式,从而使心理不断得到发展。

3.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中学生处在青春发育期,其人格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和防止,体验着忠诚的实现。

4.皮亚杰把儿童道德认知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

、他律道德阶段和。

5.根据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前习俗水平包括定向和定向两个阶段。

三、名词解释

1.关键期

2.图式

3.同化与顺应

4.最近发展区

5.自我同一性

6.心理发展

四、问答题

1.心理发展的基本问题有哪些?

2.简述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对教育的意义。

3.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4.简述维果斯基的认知发展观和教学观。

5.简述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及其教育价值。

6.比较与评价科尔伯格和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

五、材料分析题

1.根据本章开头的材料分析:

(1)遗传与环境对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

(2)为什么Itard对Victor的教育并不成功。

2.7岁的姐姐琪琪带着5岁的弟弟冬冬一起去买冰淇淋吃,她给弟弟买了一块筒状的冰淇淋,给自己买了一块棒状的冰淇淋。

弟弟盯着姐姐的冰淇淋似乎想说什么,姐姐见状对弟弟说:

“我的虽然长一些但是也细一些,你的短一些但是也粗一些,我们两个的冰淇淋是一样多的”。

请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分析姐姐和弟弟的心理特征。

第二章习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2.C.3.A.4.D.5.C.1-5岁6.C.7.C.8.B.9.C.10.A.11.B.12.A.

二、填空题

1.5,6;2.同化,顺应;3.同一性,同一性混乱;4.前道德阶段,自律道德阶段;5.惩罚与服从,相对功利主义。

三、名词解释

1.关键期:

是指人或动物的某些行为与能力的发展有一定的时间,如在此时给以适当的良性刺激,会促使其行为与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反之,则会阻碍发展甚至导致行为与能力的缺失。

2.图式:

是主体动作的认识结构,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基本模式。

皮亚杰指出,凡能在行为中可以重复和概括的东西,我们都可以将其称之为图式。

3.同化与顺应:

同化与顺应是适应的两种形式。

皮亚杰认为,同化只是数量上的变化,不能引起图式的结构性改变或创新;而顺应则是质量上的变化,促进创立新图式或调整原有图式。

4.最近发展区:

最近发展区是一种介于儿童看得见的现实能力与并不明显的潜在能力之间的潜能范围,即一种儿童无法依靠自己完成,但可以在成人或更有技能的儿童帮助下完成的任务范围。

5.自我同一性:

是指主体我与客体我、现实我与理想我等方面的统一状态。

6.心理发展:

广义的心理发展是指人类进化过程中的心理发展,狭义的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人生全程的心理发展,包括认知发展和个性社会性发展。

四、问答题

1.心理发展的基本问题有哪些?

答:

有遗传与环境的关系问题,心理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心理发展的普遍性与多样性,心理发展的稳定性与变化性,心理发展的主动性与被动性,心理发展的方向性与不可逆性,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

2.简述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对教育的意义

答:

关键期是指人或动物的某些行为与能力的发展有一定的时间,如在此时给以适当的良性刺激,会促使其行为与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反之,则会阻碍发展甚至导致行为与能力的缺失。

因此,教育要抓住关键期进行教育,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3.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答:

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

4.简述维果斯基的认知发展观和教学观。

答:

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观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在与成人的交往中,借助于语言进行交流,使得低级心理机能向高级心理机能发展。

在教学观上,维果茨基围绕最近发展区理论提出了三个重要观点。

(1)最近发展区由教学创造;

(2)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3)学习的最佳期限。

对儿童的教育教学必须以生物成熟为前提,又要走在心理机能形成的前面。

最佳期限就是建立在正在开始又尚未形成的机能之上。

教育教学的最佳期限也就是儿童最容易接受有关教育教学影响的时期。

5.简述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及其教育价值。

答:

埃里克森认为,个性是受生物、心理和社会三方面因素的影响,在自我和社会环境相互作用中形成的。

其发展经历几个既连续又不同的阶段,每一阶段都有其特定的发展任务。

如果成功地完成发展任务,就形成积极的品质;如果发展任务没有成功地完成,就形成消极的品质。

埃里克森把人的一生从出生到死亡划分为八个互相联系的阶段,要解决八对矛盾。

埃里克森把人的发展理解为生理、心理和社会的统一,把人的一生看作是一个统一的发展过程,强调自我在发展中的成熟和作用,并且重视社会文化因素在人格发展中的作用,这对于我们理解儿童的人格发展很有价值;同时从毕生发展的角度诠释人格发展的模型对人格发展的研究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6.比较与评价科尔伯格和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

答:

皮亚杰及其同事主要从三方面研究道德认知的发展规律:

(1)儿童对游戏规则的理解和使用;

(2)有关过失和说谎的道德判断的发展;(3)儿童的公正观念。

在研究方法上,皮亚杰主要采用临床法和对偶故事法来研究儿童的道德判断。

皮亚杰利用这种方法研究和考察了儿童的道德认知发展规律,并把儿童道德认知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前道德阶段、他律道德或道德实在论阶段、自律道德或道德相对论阶段。

科尔伯格继承并发展了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也把儿童的道德发展看成是整个认知发展的一部分,认为儿童的道德发展过程就是道德认知的发展过程。

并提出了自己的“三阶段六水平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该理论以不同年龄儿童道德判断的思维结构来划分道德观念发展阶段,强调道德发展与年龄及认知结构的变化之间的关联。

在研究方法上,科尔伯格主要采用道德两难故事,让儿童在两难推理中做出选择并说明理由。

五、材料分析题

1.答:

(1)遗传与环境对心理发展的作用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

单纯由遗传决定或环境决定的心理发展几乎是不存在的。

遗传为心理发展提供了生理基础和发展可能性,环境使遗传的可能性变成现实性。

遗传与环境对心理发展的相对作用在个体发展的不同阶段和不同领域所产生的作用都不一样:

在发展的低级阶段,一些较简单的初级心理机能(如感知、动作、基本言语等)受遗传的制约作用较大;而较复杂的高级心理机能(如抽象思维能力、情感等)则更多受环境的影响。

(2)早期的社会环境决定了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儿童心理发展存在关键期,错过了关键期进行教育效果就比较差。

2.答:

姐姐具有守恒和去自我中心;弟弟不具有守恒,存在自我中心性

第五章习题

一、选择题

1.布鲁纳提倡。

A.接受学习B.发现学习

C.观察学习D.指导学习

2.以下哪个内容不属于桑代克联结主义学习理论的学习律。

A.准备率B.练习率

C.强化率D.效果率

3.在巴甫洛夫的实验中,动物只对特定的强化刺激产生唾液分泌条件作用,而对其它近似的刺激则产生抑制效应。

这种现象称为。

A.消退B.维持

C.分化D.泛化

4.当一个受过处分的学生持续表现出良好行为时,校方就撤消了对他的处分,这种做法属于。

A.消退B.负强化

C.泛化D.正强化

5.探究学习是一种重要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符合。

A.人本主义思想B.建构主义思想

C.认知同化思想D.行为主义思想

6.下列哪一个不属于班杜拉的观察学习过程。

A.注意过程B.动机过程

C.认同过程D.动作再现过程

7.心理学家桑代克的“迷箱”实验,证明了学习是。

A.信息加工的过程B.认知同化的过程

C.建立刺激-反应联结的过程D.产生顿悟的过程

8.用高频的活动作为低频活动的强化物,或者说用喜爱的活动去强化不喜爱的活动,这是。

A.普雷马克原理B.经典条件作用原理

C.泛化原理D.皮格马利翁原理

9.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认为,有机体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作出条件反应以后,与其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这一现象称之为。

A.消退B.泛化

C.获得D.分化

10.观察者因看到榜样受强化而受到的强化叫做。

A.直接强化B.正强化

C.替代强化D.自我强化

11.提出自我实现人格观的马斯洛是属于。

A.人本主义学派B.行为主义学派

C.精神分析学派D.认知学派

12.儿童在学习了“胡萝卜”和“菠菜”这类概念后,再学习“蔬菜”这个概念,这种学习属于。

A.并列学习B.组合学习

C.上位学习D.下位学习

13.下列哪种学习属于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A.科学家探索新材料

B.小学生通过编打油诗背诵圆周率小数点后十位

C.中学生通过听课理解概念之间的关系

D.儿童尝试错误走迷宫

14.下列哪种学习属于独立的发现学习。

A.学生在实验室做实验

B.小学生通过自编口诀背诵圆周率

C.中学生通过听课理解概念之间的关系

D.儿童尝试错误走迷宫

15.在下列心理学家中,哪位强调强化的作用。

A.马斯洛B.皮亚杰

C.铁钦纳D.斯金纳

16.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和认知结构的重要性,认为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对学科基本结构的掌握,持这种观点的心理学家是。

A.布鲁纳B.奥苏贝尔

C.加涅D.桑代克

17.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基础上的教学称为。

A.支架式教学B.抛锚式教学

C.随机通达教学D.合作学习

18.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的创始人是。

A.斯金纳B.桑代克

C.费希纳D.巴甫洛夫

19.班杜拉提出的两种强化为。

A.直接强化和间接强化B.替代性强化和间接强化

C.直接强化和自我强化D.替代性强化和自我强化

20.奥苏泊尔认为动机至少应该包括。

A.学习内驱力、工作内驱力和生活内驱力

B.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成就内驱力

C.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

D.认知内驱力、成就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

21.人本主义学习理论重视。

A.原有知识在学习中的作用B.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对学习的影响

C.行为习惯在学习中的作用D.图式在学习中的作用

22.一个人为了保持家长、教师等长者的赞许或认可而表达出来的把工作做好的一种需要叫(   )。

A.认知内驱力B.自我提高内驱力

C.附属内驱力D.目标内驱力

二、填空题

1.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被称之为;斯金纳的条件反射被称之为。

2.桑代克认为学习的过程是;而苛勒认为学习的过程是。

3.在学习方式上,布鲁纳提倡;而奥苏伯尔提倡。

4.奥苏伯尔把接受学习分为有意义学习和;罗杰斯把学习分为有意义学习和。

5.罗杰斯认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需要做到三点:

、共情心和。

三、名词解释

1.负强化

2.程序教学

3.替代性强化

4.发现学习

5.先行组织者

6.共情心

四、问答题

1.简述强化理论及其教学意义;

2.比较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与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

3.评价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及其教学意义;

4.比较苛勒的顿悟说与桑代克的试误说的主要观点;

5.比较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与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

6.理解加涅对学习结果划分的教学意义;

7.简述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及其对当今教育的意义

8.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当前教育改革的意义。

五、材料分析题

1.在第五章开头的案例中,斯科特的做法很有效。

试用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分析斯科特所使用奖励、惩罚、代币制的理论机理及其作用。

2.在班杜拉所做的经典实验中,一开始成人为儿童示范对玩偶的攻击性行为,两个儿童观察后,模仿成人对玩偶的攻击行为,玩得很开心,于是习得了攻击行为。

以后在类似的情境中,儿童可能表现出攻击性行为。

根据这一实验研究,

(1)用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解释儿童不良行为习得的原因;

(2)分析班杜拉观察学习的过程;(3)分析班杜拉示范教学的机能价值。

第五章习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2.C;3.D;B;5.B;6.C;7.C;8.A;9.B;10.C;11.A.;12.C;13.C;14.A.;15.D;16.A;17.B;18.D;19.D;20.C;21.B;22.C。

二、填空题

1.经典性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

2.尝试-错误;顿悟。

3.发现学习;接受学习。

4.机械学习;无意义学习。

5.真诚一致;无条件的积极关注。

三、名词解释

1.负强化:

通过移去令人厌恶的刺激以增强反应发生的频率。

2.程序教学:

指将各门科学知识按其中的内在逻辑联系分解为一系列的知识项目,这些知识项目之间的前后衔接、逐渐加深,然后让学生逐个学习每一项知识,并及时给与强化,使学生最终掌握所学的知识。

3.替代性强化:

指观察者因观察他人的行为受到强化而受到的强化。

4.发现学习:

指学生通过自己独立阅读书籍和资料,独立地思考而获得对于学习者来说是新知识的过程。

5.先行组织者:

指一种包摄性较广、概括性较强、最稳定、最清晰的引导性材料,通常是新概念的上位概念。

6.共情心:

也译移情,指学习的促进者能设身处地地从学习者的角度思考,了解学习者的内在需求、情感体验,与学习者共情。

四、问答题

1.简述强化理论及其教学意义

答:

斯金纳非常重视强化在操作性条件作用中的重要性,他详细研究了强化的种类、强化的性质以及强化的作用模式等问题,形成了他的一套强化理论。

他把强化分为正强化与负强化,把强化程序分为连续强化和断续强化。

他还比较了惩罚与负强化。

在教学中应用:

程序教学、课堂管理、行为塑造、行为矫正等。

2.比较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