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农村垃圾处理模式.docx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农村垃圾处理模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农村垃圾处理模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农村垃圾处理模式
湖南师范大学第二届“挑战杯”大学生
课外学术科技作
作品封面
作品名称: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农村垃圾处理模式研究
——以长沙县果园镇为例
学院年级:
公共管理学院2007级
作者:
许炜炜罗加望薄珏黎剑锋
指导老师:
王敏
类别:
□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科技发明制作A类
□科技发明制作B类
2010年8月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农村垃圾处理模式研究
——以长沙县果园镇为例
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全球垃圾量成爆发性和多样化增长,日益增多的垃圾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整个全球的可持续发展。
如何减少垃圾排放,增强垃圾处理能力业已成为全球性课题。
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环境污染也日益严重。
世界十大环境污染最严重的城市当中有一半已落入了中国的版图之内,更加触目惊心的事实是:
1/3的中国地区降过酸雨、七大中国河流中有一半污染严重、1/4的中国居民没有清洁的饮水源、1/3的城市人不得不呼吸着污浊的空气,而农村的污染更是令人忧心。
环境污染提高了生产成本,造成的经济损失占到国民生产总值的8%到15%,而人民身心健康的代价更是无法估算。
为了防治环境污染,我国相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一系列法律。
1983年,我国政府宣布把环境保护列为一项基本国策,提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的战略方针。
1994年,我国政府制定了今后中国环境保护工作的行动指南——《中国21世纪议程》,指出“通过高消耗追求经济数量增长和‘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发展模式已不再适应当今和未来发展的要求,而必须努力寻求一条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相互协调的、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而又不对满足后代人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如今提出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生态文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党和政府对环境治理工作日益重视,转变发展方式,采取各种措施治理和预防环境污染,改善了环境状况,但环境治理工作依然任重道远,环境质量仍不容乐观。
由于农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农村生产资料的复杂多样性,产生的生产生活垃圾数量和种类不断增加。
农民对垃圾产生的危害性缺乏正确认识,环保意识薄弱,农村环保设施和环保人员缺失,政府对农村垃圾处理重视不够,还有城市垃圾向农村的转移排放等方面的原因,导致农村环境质量大大降低,垃圾并未经过处理,严重影响了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和村民正常的生产生活。
传统生活垃圾处理模式中,生活垃圾被随意抛弃、露天堆放,有的甚至被堆放于河道两旁,形成了垃圾绕村围河的现象。
生活垃圾的任意露天堆放,任雨水冲淋,形成了大面积的面源污染,也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一个重要原因;而且垃圾中含有的有毒物质以及在堆放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被雨水冲刷后,混合流入农村居民的。
地表饮用水源,是对农村居民饮用水健康的极大威胁。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开展,不少农村己经意识到生活垃圾的危害性,为了达到“村容整洁、环境卫生”的目标,对堆积于村内的生活垃圾进行了清理,清理出村的垃圾进行了填埋、焚烧等处理,但仍有部分尚未处理,仅是将污染进行了地点转移,没有做到垃圾处理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目标;而焚烧和填埋也只是露天焚烧、简易填埋,没有任何防护措施,不仅污染了大气和土壤,也为以后的环境健康埋下了隐患。
随着近几年对农村环境问题的逐步重视,在一些地区开始探索了一些新的处理模式。
具体如下表:
地点
方式
浏阳市三口镇
“分类减量、上户收集、村民自治、政府补助、公司运营”5大举措和“户分类、村收集、镇中转、市处理”
鹰潭市
“2+5”模式:
“2”是指农户和保洁员两个责任和行为主体,农户首先对生活垃圾初步分类,再由保洁员统一归集。
“5”是指对农村垃圾的5种无害处理方式:
有机垃圾如剩饭剩菜进入沤肥窖或沼气池,成为有机肥料和绿色能源;可回收的塑料瓶、废纸等统一回收;少量没有回收价值的非有机生活垃圾集中焚烧,产生的灰土还田;建筑垃圾定点堆放填埋,或用于填塘铺路
四川仪陇
推行农村生活垃圾“3+4+5”处理模式。
①发挥三个主体作用:
充分发挥农户、保洁员、村委会三个责任和行为主体的作用②推行四种运作模式:
“户分类—村集中—乡运—县处理,户分类—村集中—乡填埋,户分类—村集中填埋,联户填埋”四种不同的垃圾处理运行模式。
③采取五种处理办法:
农户将有机垃圾直接倒入自家沼气池,成为有机肥料和绿色能源;村保洁员对能回收的垃圾进行集中,由乡镇废品收购点统一回收;少量非有机生活垃圾,则送到乡镇、村垃圾堆放点进行填埋;对建房、装修所产生的建筑垃圾,则进行定点堆放填埋
资溪县
农村垃圾处理统一采取“户集—村收—乡镇中转—县清运—县集中处理”的城乡一体化模式
再看国外一些发达国家,他们在农村垃圾处理方面也做了很多的努力。
美国:
垃圾公司深入乡村。
美国农村的垃圾处理,一般由规模不大的家庭公司来承担。
公司的员工也是农民,他们开着小垃圾车,到各家各户收取垃圾,同时也收取一定费用。
而每家每户都有一个带轮子的垃圾箱,每天早晨送到公路边,由专车带走分类垃圾。
虽然美国的农民住得分散,但是,垃圾公司会深入到每个乡村的每个角落。
日本:
各种垃圾分类回收。
在日本,垃圾分类非常清楚,能回收的垃圾与生活垃圾都分开投放,各放其箱。
在有些地方每周回收不同的垃圾,包括玻璃制品、不燃物质(塑料、橡胶、皮革等)、金属、家电等。
这样的好处是,垃圾车装运同一种垃圾,可直接送到处理厂去处理,省工、省时。
日本运送垃圾的垃圾车也很讲究,全部是自动封闭式、自动加压式的,装车的垃圾可以自动压实,易拉罐之类的废弃物可以压扁成片。
欧盟:
随意乱倒垃圾是犯罪。
在欧盟的一些村庄里,张贴着“随意乱倒垃圾是犯罪,此类行为将记录在案”的告示。
而同样,如果地方政府不能为农村社区居民提供垃圾收集的服务或不按分区规划管理新住宅的开发,也将受到农村社区居民的起诉。
我国目前在农村垃圾处理方面还存在政府在农村环境治理方面的投入不够、村民环保意识不强、未找到合理的处理模式等问题,再加上社会关注不够,使得城乡环保差距很大,缓解差距,提高农村环境质量,统筹城乡发展,不仅需要政府加大农村环保投入和建设,也需要村民发挥主体性和创造性,找到适合当地垃圾处理的模式。
全国一些农村开始探索适宜的环境治理模式,并取得一定效果。
长沙县果园镇的村民们,在政府的支持和扶助下,自发成立了专门进行农村垃圾分类和回收工作的合作社,即农村环保合作社。
采取“分户收集,分类减量,村民自治,政府补贴,合作社运营”的经营模式。
实践一年多来,取得了良好的环境治理效果。
中国农村的环境问题,终究要靠村民和政府携手解决,而果园镇的尝试能够给我们治理农村环境带来不少有益启发。
所以我们调查组前往果园镇进行实地调查,希望能找出果园镇垃圾处理的成功因素和推广价值,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
(二)研究的意义
政府在农村环保方面投入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不足,导致城乡环保水平和环境质量有很大的差距,影响政府在农民心中的形象,如何统筹城乡环保,改善农村环境,是缓解城乡差距,促进城乡一体化,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
由于历史欠账多,如果单靠政府投入,不仅使得政府开支巨大,而且不一定能使农村环境明显好转,所以推行适合的农村垃圾处理模式,能够减少经费投入,能够带动村民保护和治理环境,提高村民环保意识,是当前和今后中国农村垃圾处理的治本之策。
我们这个调查从这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希望能够使果园镇垃圾处理模式在部分地区得到推广,帮助改善农村环境。
而农村环境的改善,有利于发展旅游经济和生态农业,有利于招商引资,因而使农村的经济得到更好、更有效率的发展,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改善的良性循环,同时使政府管理机制上升到一种新的理念,有利于建设服务型政府,增强政府服务意识和提高服务水平。
(三)研究方法及内容
果园镇被誉为“名人之乡”、“文化之乡”、“水资源之乡”“汽车之乡”,率先成为长沙市政府首批“原生态建设乡镇”、田汉文化艺术产业发展基地、长沙工程机械制造配套产业基地、长沙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企业生活后勤基地。
果园镇的建设定位是长沙市后花园,为了转变发展方式,重点发展生态农业,发展旅游经济,需要改变以前过度依赖工业发展的道路,需要改善果园镇整体环境状况。
果园镇有一定的环保传统,二十几年来每年年末进行一次卫生评比,评出“最清洁,清洁,不清洁”的村民家庭,未曾中断。
虽然环保传统尚在,但是经济发展和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所产生的大量垃圾,还是让原本干净卫生的乡镇受到了污染。
而之前果园镇垃圾处理还是处于传统的堆放填埋的方式,不仅污染环境,占用大量土地,运行费用高,而且也是对资源的一种浪费,为了在尽量减少开支的情况下实现垃圾的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处理,当时作为村干部的龙文带领古楼新村40几位村民在政府的支持下,成立了全国首家致力于垃圾分类处理的环保合作社,作为民办非企业单位,它的成立就是为了改善果园镇环境质量,建设村容整洁的乡村。
作为长沙市周边农村,其垃圾处理情况和中部其他较发达城市的农村具有共通性,其垃圾处理模式也更易在这些地方推广,所以我们选取了果园镇作为我们的典型调查对象,目的就是为改善中部较发达城市的周边农村环境状况提供一种适合的垃圾处理模式。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结构性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法,结合比较分析的方法。
我们先后对果园镇合作社保洁员和负责人,果园镇村民,村主任,社区书记,果园镇政府负责此项工作的供佛年工作人员进行了深入的访谈,通过他们的介绍和反映,我们获得了大量信息,对此模式的了解逐步走向深入。
我们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距离集镇的远近选取了一个社区和三个行政村,经济发展较好的是月形山社区和鼓楼新村,同时它们也是距集镇很近的地方,金江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距离集镇较远,交通不便,而云泉村在经济发展和距离集镇远近上处于中间位置,这样选取能够让我们更加全面的了解果园镇的垃圾处理情况。
在访谈的基础上,我们共发放了100份问卷,获得了村民对此模式看法的一手数据。
使得我们调查组对果园镇垃圾处理模式有了深刻了解。
在实地调查前后,我们通过网络了解到当前全国农村垃圾处理的现状和一些地方探索的垃圾处理模式,并通过比较果园镇采取此模式前后环境的变化,比较果园镇和其他未采取相类似垃圾处理模式乡镇的环境状况,比较果园镇垃圾处理模式和其他地区垃圾处理模式的异同,来找出果园镇垃圾处理模式的主要特色和优势,可以推广的方面,可以改进的地方。
在结构性访谈中,我们主要考察了如下几个主要问题:
1、果园镇垃圾处理模式产生的契机和初衷
2、果园镇垃圾处理模式的主要环节及其各个环节中所存在的弊端
3、合作社,保洁员,环保专干,村民,村组,镇政府以及县政府和县环保局各自扮演的角色及其在现实中他们各自角色的履行情况
4、模式运行的经费来源和流向
5、环保合作社性质、运营方式及其发展出路
6、果园镇采取此模式前后的环境变化
7、此模式的推广情况
在问卷调查中,我们主要考察了村民的环保意识和环保知识,及其对果园镇垃圾处理模式的看法。
通过如上主要问题的研究,我们对果园镇垃圾处理模式的产生,发展,流程,机构设置等方面有了深入把握,有利于找出一种更加完善,更适于推广的农村垃圾处理模式。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1、主要环节和流程图示:
2、模式中所涉及的主要角色
果园镇农村环保合作社,成立于2009年6月5日,是全国首家承担垃圾分类处理的民办非企业组织,受县环保局业务指导和果园镇政府监督。
合作社有社长1人,其他工作人员2名,环保专干12名,保洁员12名,各村和社区设环保自治合作社,分社负责收集本村和社区垃圾,并按时将垃圾运往总社,总社主要负责垃圾的出售和中转。
合作社主要负责本辖区公共区域的环境卫生维护,对农户的垃圾进行分类和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
保洁员。
保洁员由村民提名,村委根据被提名人员的具体情况来决定一位村级保洁员,有些村已经开始聘请组级保洁员。
保洁员主要负责公共区域的清扫工作和村垃圾桶、垃圾池中垃圾的收集和再次分类,将可回收的垃圾送往回收处出售,不可降解垃圾运往村垃圾屋等待清运,有害垃圾上交村回收处,村回收处上交总社封存。
对区域类环境情况进行巡查,向农户宣传垃圾分类处理知识。
环保专干。
环保专干主要由村干部兼任,每村有一名环保专干,负责本村垃圾处理事务的管理和协调工作,与村保洁员合作完成本村垃圾处理任务。
村民。
村民投工投劳建设垃圾池,一般自备垃圾桶,集镇为合作社配备垃圾桶。
与村委签订环保公约,提高环保意识,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处置,村民按季或按年缴纳保洁费,保洁费标准为3-5元/月,配合保洁员工作和各类环境检查和评比。
村组。
村组负责制定保洁费收取标准,村选出联村组长负责各组环境整治工作,环保自治合作社管理成员的工资由村制定,保洁员工资采取以组养组,通过收取的保洁费按月发放。
把合作社账务纳入村级账务管理,对合作社给予一定补贴,村委将垃圾分类处理工作纳入到对组的考核。
镇政府由分管环保工作的副镇长具体负责管理本镇环境治理工作和环保合作社的运行,向县政府争取环保资金支持,对每村进行补助,用于垃圾回收分类处理,出资维持压缩站的运转,将垃圾分类处理纳入对村级的年度目标考核,分值占30%,组织考核检查,听取村级负责人汇报环保工作,加强环保宣传。
3、取得的效益和推广情况
果园镇采取合作社运行的垃圾分类处理模式取得了明显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果园镇每年产生7000余吨垃圾,如果采取传统的收集填埋方法,每年投入需几百万元;实行垃圾分类处理以后,60%的生活垃圾被农户堆沤肥田,30%的垃圾经过农户初次分类和合作社再次分类,通过垃圾出售,不仅村民和合作社获得了经济收入,而且减少了运往县城进行填埋的垃圾量,最后只有10%左右的有害垃圾和不可降解垃圾送往垃圾填埋场进行填埋处理,大大减少了运行成本,极大地延长了垃圾填埋场的使用寿命,取得了可喜的经济效益。
通过环保合作社,发挥村民主动参与垃圾治理的积极性,提高了村民的主人翁意识和环保意识,有利于树立农村新风尚,政府对合作社的支持,村民对合作社的配合,有些乡镇、村组干部同时兼任合作社环保专员和管理人员,有利于和谐政群关系,村民关系,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由于垃圾池的修建,保洁员的聘请,各种评比活动的开展,村规民约的签订,村民环保意识的提高,垃圾随便丢放的现象减少了,有害垃圾得到了回收,公共区域的卫生,农户家里的卫生状况明显好转,环境效益凸显。
果园镇垃圾处理模式显现的良好效果,引起很多地方的关注,上海市、北京市一些地区专门派人来参观学习。
长沙县的春华镇、青山铺镇、北山镇和开慧镇已经开始运行此模式,长沙县将于近几年内将此模式覆盖所有乡镇。
截至今年6月,全市共计6个乡镇已基本完成覆盖全乡镇的农村垃圾处理体系建设,41个乡镇正在建设中,建成垃圾收集站200个,各类垃圾收集池6.5万个。
4、村民的看法
环境的治理,合作社的运行,离不开村民的支持和参与,其实村民才是此垃圾处理模式的主体,所以村民对此模式的看法及支持参与程度,非常重要。
鉴于此,本课题组向一个社区,三个行政村,共发放了1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93份。
经过统计分析,我们对村民的看法有了一定的认识。
问卷调查的对象63%是中年人,51.7%的被调查者是初中文化,这符合现在农村居民的年龄构成和文化构成。
我们发现,文化程度与环保意识是正相关的。
当问到“果园镇垃圾分类处理模式推行后,环境状况是否好转”时,83.3%的村民认为环境有所好转。
问到“您对本村保洁员的工总是否满意”,13.8%的表示非常满意,65.5%的表示比较满意,20.7%的表示一般满意,不太满意和不满意的没有,表明保洁员的工作还是得到了村民的认可的。
问到影响垃圾处理模式持续运行的障碍时,大多数村民认为主要是经费投入不足和村民环保意识不高的障碍,同时20%的认为村组干部不作为也是一大障碍。
问到村民对政府在环境治理和模式运行中的角色时,90%的认为政府的角色扮演有利于环境改善和村民环保意识的提高,70%的认为有利于发展生态农业和旅游经济,但也有三分之一的认为是政绩工程和形式主义,这说明村民对政府的工作基本持认可态度,但认为有不足的地方。
最后问及村民对果园镇垃圾处理模式的建议时,41%的村民认为个人自觉和提高环保意识很关键,8%的村民希望继续发扬,32%的村民希望工作能落到实处,深入到户,而不仅是公共区域的环境维护,7%的村民希望经费开支更加透明,6%的村民认为保洁员来的次数少,希望能够定时来收集垃圾,6%的认为河边垃圾,禽兽粪便污染依然严重。
村民们的如实看法,对我们客观分析果园镇垃圾处理模式,提供了重要参考。
5、政府部门和合作社工作人员的看法。
通过结构性访谈,我们发现在访谈的10村干部中,34%的认为最大的环境治理障碍是村民环保意识不强,而45%的认为主要障碍是政府经费投入不够,投入效益不高,投入不持续不稳定。
在访谈的8保洁员中,我们发现56%的认为工作压力大,报酬低,32%的保洁员认为村民不配合他们的工作,村民环保意识不强。
访谈的9名合作社环保工作人员中,67%的认为合作社经费不够,45%的认为合作社最好走向市场化,成立保洁公司。
综合他们的看法,我们发现:
89%的政府人员和合作社工作人员认为果园镇环境在推行此垃圾处理模式后,有很大的改善,三分之二的访谈对象认为经费和环保意识是影响垃圾处理模式持续运行的关键。
结论与建议
(一)制约果园镇垃圾处理模式良好运行的因素
通过对政府人员、保洁员、环保合作社相关负责人等的深入访谈,以及对部分村民调查问卷的发放,我们可以总结出,虽然果园镇垃圾处理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比如说83%的被调查对象认为这一模式推广以后,农村的环境有了明显的改善。
但是深入其中,我们仍然发现有一些因素对这一模式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制约作用,通过资料的分析,我们总结了其主要制约因素有七个主要方面。
1、经费问题。
园镇有9个行政村,两个社区,每个村一千多个住户,镇政府出资帮助住户建立垃圾池,一次性出资350万,政府补贴的标准是每户200——240元。
之后每年补贴1.5万/每村,镇政府财政开支较大。
村级环保自治合作社收取的保洁费加上政府的补助,每村可支配的环保资金也只有4万左右,而保洁员,环保专干的工资和奖金,收购村民垃圾的费用,运输垃圾的费用,购置清洁工具的费用等,往往超过4万元,加上镇要求村级给予环保合作社一定补贴,村级经费压力大,而且由于镇政府的补贴不一定能够持续和稳定的进行下去,经费难以有把握。
村级保洁员的基本工资比较低,回收垃圾出售获得的收益不多,导致积极性降低,特别是组级保洁员,由于以组养组,如果组未能收取保洁费用,又没有集体性收入,组级保洁员的工资就无法发放。
2、村民的环保意识缺乏。
村民处在垃圾处理诸多环节的第一个环节,直接影响到这一模式所带来的效果。
垃圾实行“户分类”,将垃圾怎么分,怎么处理,都是村民们在亲手操作。
而在我们的调查研究中,发现只有41%的人真正做到了垃圾分类。
大多数村民还是采取和以前一样的方法,将家中所有的垃圾都倒入垃圾池,可回收的和不可回收的直接混在一起。
这样做的直接后果就是加重了保洁员的工作负担。
当保洁员工作量过大时,他们也很自然的不会再将垃圾进行分类处理,直接送往环保合作社,也加重了环保合作社的工作量。
而我们了解到,环保合作社只有三个工作人员,那么要三个工作人员来处理这些未分类的垃圾,工作难度可想而知。
由于能力有限,那么一些可回收的垃圾就不会被回收,往往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于是环保合作社的利润自然而然地减少了。
关于垃圾分类,我们在问卷中其中有一道题目是让被调查对象选出所列的项中哪些是可回收垃圾,结果75%的人都选错了。
可见,村民对于垃圾分类,该怎么分类这些概念都有一定的模糊性。
他们绝大多数的人所采取的方法是将垃圾焚烧,不管是可回收还是不可回收,都放在垃圾池中进行焚烧。
有些村民仍然有随手乱扔垃圾的情况,在我们采访的一位村民家中,她就和我们这样说:
“丢习惯了,顺手一丢,懒得去找垃圾池,而且农村又不比城市,丢些垃圾也没有关系。
”还有在隔镇大概五公里的金田新村,那里的村民一半以上家中的垃圾池处于闲置状态,并未利用起来,有些家庭甚至拿垃圾池堆放一些水泥、沙浆等建筑材料。
3、环保合作社业务能力有限也制约着果园镇垃圾处理模式的可持续发展。
环保合作社自成立以来,所开展的工作与之前的设想都有一定的差距,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说就是:
“新生事物在发展的过程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
”我们采访了几名保洁员,他们一致的反应就是觉得自身的工作量太大。
负责月形山社区的保洁员罗先生说:
“每天要负责清扫三次,但他们丢得比我们扫得快,所以做起来就觉得比较辛苦。
”当我们问及为什么不多请一些保洁员负责每天的清扫工作室,环保合作社的负责人也很无奈地告诉我们这涉及到经费问题,环保合作社的盈利不够,无法雇佣更多的保洁员。
因为环保合作社的主要利润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政府的直接补贴;二是合作社卖掉所收集的垃圾所得的利润。
而这两方面的钱到去年为止,并没有使合作社实现盈余。
4、部分保洁员工作态度问题。
集镇保洁员每周至少打扫公共区域两次以上,而村里面,有的保洁员几个月去收集一下垃圾,清扫一次垃圾,进行一次宣传,一般在领导视察或检查评比时进行突击环保。
5、缺少环境维护和监督的队伍。
保洁员虽然经常清理,但还是有村民在公共区域乱丢垃圾,而保洁员只能进行宣传说服,虽然成立了环保义务宣传队伍,但是没有权威性,没有任何强制力,缺少类似城市城管的环保监督执法队伍。
而村民的陋习一时难以改变,这导致寻求环境改善加速化合村民环保意识提高缓慢性的矛盾。
6、合作社公益性和自身盈利的冲突。
作为民办非企业单位,环保合作社是公益性和非营利性的,主要是维持运转和改善本镇环境,但是环保合作社的保洁员,环保专干和环保管理成员,是有利益驱动的,他们希望获得与环保合作社业绩相关的弹性回报,但是固定的工资,甚至村干部兼任环保专干的没有工资,使得成员工作积极性受到影响。
7、环境维护只停留在公共区域,各村和社区环保水平差距大。
合作社管辖范围主要是公共区域,而且各种检查、视察和评比集中在公共区域进行,所以对村民庭院和周边的关注很少。
特别是交通不便的行政村,保洁员和保洁车很少前去收集垃圾,很多垃圾池从未使用过,环境保护主要靠村民自觉,环境状况没有明显改善。
果园镇各村和社区由于交通情况和距集镇远近的差别,导致环保水平差距很大,偏僻村的有些村民对此模式和镇村干部非常不满,认为不公平,认为纯属政府形象工程、面子工程,没有做到公平公正。
(二)果园镇垃圾处理模式整体评估与成功的因素
从2009年6月农村环保合作社成立至今,果园镇的垃圾处理状况得到了较大的改善。
这些在我们的调查问卷中就有所涉及。
通过对相关政府人员的访谈,也得到了其取得成功的一些数据。
经过调查、访谈、资料的查阅等,我们总结了一些促使这一模式取得成功的因素。
第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
不管是从整个全球范围来看,还是从目前我国环境状况来看,环境问题已成为一个日益紧迫的问题。
而关于农村垃圾的处理是近些年来十分关注的话题,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也是数不胜数。
所以果园镇垃圾处理模式也算是顺应了这一大的趋势。
第二,关于果园镇“后花园”战略的兴起。
在长沙县的发展战略中,果园镇应该发展成为长沙县的“后花园”。
将其建设以工业为主,生态农业、旅游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
第三,龙文等人的支持。
在我们的调查中,我们了解到,环保合作社就是在以龙文为首的几个人的倡议下成立的。
在合作社成立前后,他们都做了大量的工作。
合作社运行到今天,所取得的一些成就,在全国范围内所产生的重大影响,都和龙文等人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第四,果园镇政府的扶持。
在这一垃圾处理模式当中,在合作社成立之初,政府前期资金的扶持,帮助建垃圾池,对于合作社的成立起到了重大作用。
在合作社成立之后,政府也起到积极的作用,比如对环保知识的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