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枣阳市白水高级中学学年高二历史暑假开学考试试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432319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172.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枣阳市白水高级中学学年高二历史暑假开学考试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湖北省枣阳市白水高级中学学年高二历史暑假开学考试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湖北省枣阳市白水高级中学学年高二历史暑假开学考试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湖北省枣阳市白水高级中学学年高二历史暑假开学考试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湖北省枣阳市白水高级中学学年高二历史暑假开学考试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湖北省枣阳市白水高级中学学年高二历史暑假开学考试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湖北省枣阳市白水高级中学学年高二历史暑假开学考试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湖北省枣阳市白水高级中学学年高二历史暑假开学考试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湖北省枣阳市白水高级中学学年高二历史暑假开学考试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湖北省枣阳市白水高级中学学年高二历史暑假开学考试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湖北省枣阳市白水高级中学学年高二历史暑假开学考试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湖北省枣阳市白水高级中学学年高二历史暑假开学考试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湖北省枣阳市白水高级中学学年高二历史暑假开学考试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湖北省枣阳市白水高级中学学年高二历史暑假开学考试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湖北省枣阳市白水高级中学学年高二历史暑假开学考试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湖北省枣阳市白水高级中学学年高二历史暑假开学考试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湖北省枣阳市白水高级中学学年高二历史暑假开学考试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湖北省枣阳市白水高级中学学年高二历史暑假开学考试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湖北省枣阳市白水高级中学学年高二历史暑假开学考试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湖北省枣阳市白水高级中学学年高二历史暑假开学考试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省枣阳市白水高级中学学年高二历史暑假开学考试试题.docx

《湖北省枣阳市白水高级中学学年高二历史暑假开学考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枣阳市白水高级中学学年高二历史暑假开学考试试题.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湖北省枣阳市白水高级中学学年高二历史暑假开学考试试题.docx

湖北省枣阳市白水高级中学学年高二历史暑假开学考试试题

湖北省枣阳市白水高中新高二2016-2017学年度暑假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时间:

90分钟分值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1872年到1875年间,清政府先后派出四批共120名幼童赴美国留学,计划用15年完成从小学到大学的学业。

留美幼童赴美后受到西方文化影响,清朝官员深为不满:

“外洋风俗,流弊多端,各学生腹少儒书,德性未坚,尚未究彼技能,实易沾其恶习。

”1881年,留美幼童被遣送回国。

以上情况表明()

A.统治者反对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B.守旧观念阻碍近代人才的培养

C.新式学堂开始在中国出现

D.西方文化传入动摇了儒家思想地位

2.据记载:

清朝末年的贵州新军服装开始有了突破,新军的着装学外国,戴大圆帽、穿军装、扎绑腿、戴肩章、穿皮鞋,一改旧时八旗、绿营的装束。

这反映的实质是()

A.经济近代化推动了近代服饰的变革

B.社会巨变促进军队形式上的近代化

C.近代西方资产阶级学说在内地传播

D.清政府改革军事,国防力量有所增强

3.下图为1934年长江流域中外四大航运公司轮船吨位()

数(百分比)对比示意图。

此图所含信息显示了

A.中国内外贸易受到外国的控制

B.中国水运交通近代化开始起步

C.洋务企业打破了外国垄断局面

D.中国近代航运业受到外国排挤

4.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未能充分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A.未能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

B.民族资产阶级政治地位低

C.近代社会形态的制约

D.资金少,技术力量弱

5.甲午年状元张謇被甲午战争的败局震惊,毅然挂冠从商。

此举表明他()

①把救亡图强作为时代的使命②视创办实业作为救国之要途

③用实际行动来批判科举制度④认为经济是政治改革的基础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6.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大纲》中写道:

“近代化的国防不但需要近代化的交通、教育、经济,并且需要近代化的政治和国民。

半新半旧是不中用的。

”这一论述主要是针对()

A.太平天国运动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运动D.义和团运动

7.根据下表提供的信息,判断表中企业()

年份

地点

国籍

企业名称

1843

香港

阿伯丁船坞

1843

上海

墨海书馆

1845

广州

柯拜船坞

1845

宁波

美华书院

1846

广州

丹麦岛船坞

 

A.属于商品输出的形式B.得到清政府的允许

C.标志着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D.属于近代企业

8.明代沉船“南澳一号”发掘引起社会关注,学生以此为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搜集的一条史料是:

“(明中后期,有大臣)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不得往日本……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

奉旨允行,几三十载”。

对该史料理解最恰当的是()

A.明政府曾有条件地允许海外贸易

B.明政府曾奉行重商主义政策

C.明代没有民间的海外贸易

D.明政府从此废除“海禁”政策

9.麻曾是中国古人重要的纺织原料,很多成语都提到了麻,例如:

披麻救火、快刀斩乱麻、心乱如麻等,但是到了明代,民间麻的种植量大大减少,其主要原因是()

A.更加舒适廉价的棉纺织品的冲击

B.来自西方工业化生产的冲击

C.官营手工业对民间手工业的冲击

D.丝织业快速发展带来的冲击

10.唐朝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有“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的诗句。

以下对材料中“商人”行为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他可以到浮梁草市收购茶叶

B.他到浮梁买茶时顺便到“瓦肆”听戏

C.经商使他的社会地位发生根本改变

D.他贩茶到海外,受“海禁政策”的限制

11.“到了11世纪,中国经济已经严重依赖现金替代物,……为了预防公众的混乱并保留其便利性,政府当局明令禁止私人团体发行纸币而将这一权力归国家专有。

第一张官方印制的纸币于1024年出现在四川省,那里是早期印刷行业最为活跃的中心。

”下列相关的解释与之相符的是()

A.纸币产生根源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B.11世纪四川社会经济最发达

C.控制纸币发行是政府维持稳定的重要手段

D.纸币是商品经济衰退的产物

12.“其目的在于确保土地的平均分配,以避免出现类似于汉朝的土地兼并。

这项制度根据土地的贫瘠和受地者的需要将土地分配给个人及其家庭。

”此语描述的是()

A.井田制B.均田制

C.地主土地私有制D.农民土地私有制

13.《国语·晋语》中说“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

”该材料说明西周时期()

A.手工业被官府垄断

B.私营手工业得到迅速发展

C.重农抑商政策没被完全执行

D.手工业开始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

14.元代著名的文学家张养浩在《山坡羊》中写道:

“一头犁牛半块田,收也凭天,荒也凭天。

粗茶淡饭饱三餐,早也香甜,晚也香甜。

布衣得暖胜丝棉,长也可穿,短也可穿。

草屋茅舍有几间,行也安然,睡也安然。

雨过天晴驾小船,鱼在一边,酒在一边。

日上三竿犹在眠,不是神仙,胜是神仙。

”对这首词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反映了古代农耕经济的落后性和保守性

B.反映了小农经济状态下农民生活的富足和惬意

C.反映了古代自然经济状态下农民不思进取的心态

D.反映了中国古代传统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

15.全国抗战爆发前后的短时期内,国民政府组织了极大的人力、物力将东部沿海的大部分高等学校和大量战略物资、工矿企业抢运到了云、贵、川等地。

有史学家称其为“东方的敦克尔大撤退”。

这次“大撤退”最重要的意义在于()

A.为迁都重庆奠定了基础

B.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掠夺中国资源的阴谋

C.为持久抗战奠定了物质基础

D.改变了中国的工业布局

16.19世纪后期,烟台、青岛等开埠通商,引发了山东省经济结构的调整。

下表是今济南地区的章丘、济阳在20世纪初花生种植面积占耕地百分比变化表(章有义《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二辑)。

下列对该表的解读正确的有()

地区年份

1900

1915

1920

1924

山东章丘

0.1%

35%

45%

50%

山东济阳

0.2%

15%

25%

40%

 

①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逐步提高?

②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③两地经济融入世界市场?

④经济作物种植比例上升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7.清朝末年,民族资本家为了逃避政府苛捐杂税和官吏的勒索,或将企业设在租界里,或“假托洋商之名”,或“船头悬着英国国旗,船尾悬着中国龙旗”。

这反映了()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春天的到来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全面萎缩

C.封建主义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阻力

D.西方列强支持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8.梁启超说:

“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

”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

他镇压了太平军和捻军起义,签订了《中法新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但李鸿章仍有值得肯定之处,其中最为典型的是他()

A.掀起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B.洋务运动的主要实践者

C.率兵收复新疆

D.与顽固派进行论战

19.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中间不断有人各种各样的西方梦:

梦想有西方的坚船利炮.梦想有西方的新型工业.梦想有西方的民主制度.梦想有一种全面的西方式的现代化.最先实践“西方的新型工业”梦想的是()

A.禁烟运动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运动D.辛亥革命

20.下列关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最终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

B.资本主义的扩张性和开放性是其形成的根源

C.以欧美工业国为主导

D.是一种相对公平的世界经济体系

21.观察下图,①、②、③、④四条曲线代表的是四个国家的世界制造业产值,这四个国家分别是()

A.中国、美国、英国、德国

B.中国、英国、德国、美国

C.英国、德国、中国、美国

D.中国、英国、美国、德国

22.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资本主义市场为框架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这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包括()

①国际贸易的发展②人口和资本的流动③武力威逼④科技革命的推动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3.17世纪时荷兰建立了遍布世界的商业殖民帝国。

当时荷兰在亚洲拥有的殖民地有()

①好望角②新阿姆斯特丹③马六甲④巴达维亚

A.①②B.②④C.②③D.③④

24.梁启超在《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中说:

“何以哥氏(指哥伦布)、维氏(指达·伽马)之绩,能使全世界划然开一新纪元,而郑君(指郑和)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

”下列哪一句话最能从根本上解决梁启超的困惑()

A.中国人缺乏持久探险、创新的精神

B.支撑东西方航海活动的经济形态存在着巨大差异

C.郑和船队缺乏强有力的、持久的政府支持

D.西方拥有更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更加强大的武装力量

25.郭沫若在《奴隶制时代·中国古代史的分期问题》一文中认为:

《春秋》在鲁宣公十五年(前594年)有“初税亩”的记载,虽然仅仅三个字,却含有极其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

这里所说的“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主要是指()

A.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B.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C.土地国有制度不断完善

D.井田制在历史上完全消失

26.中国古代瓷器生产技术高超,咏“瓷”诗句众多。

如: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锦城传。

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矛斋也可怜。

”诗中的“越窑”和“大邑”分别以生产什么瓷器出名?

()

A.青瓷、粉彩瓷器

B.粉彩瓷器、白瓷

C.青瓷、白瓷

D.白瓷、青瓷

27.在十二生肖中,牛是最勤劳的动物,也是人类

的朋友。

牛在中国人心目中,一直享有尊崇的地位,因而常常受到人们的称赞。

下列关于牛的评说中,不具有可能性的是()

A.牛是人类最早驯化的动物。

殷商时牛已经拉着犁给人耕地了

B.古人以竹蒲作画,以牛拉车载书,所以有“汗牛充栋”的故事

C.唐诗“牛咤咤,田确确,旱块敲牛蹄趵趵”,描写老牛田地耕作劳累

D.东汉时期,珠江流域使用牛耕

28.观察下列图片,从图一到图三的变化主要说明了()

A.铁农具的使用范围日益扩大

B.铁农具的农业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

C.工具改良是古代农业的重要特点

D.生产工具的改进经历了三个阶段

29.龚自珍在担任礼部主客司主事时曾说:

“我朝藩服分二类,其朝贡之事……自朝鲜至琉球,贡有额,朝有期。

西洋诸国,贡无定额,无定期。

”龚自珍所述反映了当时的中国()

A.己经产生“开眼看世界”的思想

B.逐渐看清西洋诸国来华朝贡的实质

C.仍停留于“天朝上国”的政治幻想中

D.对西洋诸国不定期朝贡心存不满

30.明清京城中政府设置的市有内外之分:

“外市……系士大夫庶民之所用”;内市仅限官廷中的贵戚和一些达官贵人,“如宣德之铜器,成化之窑器……亦于内市重价购之”。

上述材料主要说明()

A.明清时期城市商品经济繁荣

B.政府所设市受到封建礼法束缚

C.明清时期市坊制度完全崩溃

D.内市的商品品种远比外市丰富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简答题(40分)

31.(本题10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城市告别传统城市形态走向近代是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的。

与西方资本主义诸国通过提高农业生产力、工业革命和日益增长的商业化等内力作用实行近代城市化和城市近代化不同,中国的城市近代化发轫于西方资本主义的侵入,一批有别于传统封建市镇的近代城市首先在通商口岸崛起。

……这些通商城市以贸易为中介,并通过强行建立租界等手段,将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新的技术、城市建设与管理、文化样式及价值观念移植嫁接到传统城市之中,从而使这些城市走出乡村社会及文化的包围而开始了艰难的近代之旅。

——《中国近代城市化与城市近代化论略》

材料二从改革开放到现在中国提高了国际竞争力,这其中有科技因素、市场因素,但最重要的原因是两个“低价获取”,一个“牺牲”。

第一个“低价获取”指户籍制度把农民强制性限制在农村,以此为企业和城市发展获得了廉价农村劳动力。

第二个“低价

获取”是地方政府多年来都是压低土地价格来为企业,尤其是工业企业及地产商发展创造条件,降低他们的投资成本。

虽然提供了许多劳动机会,但也使收入差距拉大。

用低价的土地和低价的劳动力,形成了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优势。

“牺牲”就是环境的牺牲,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对中国环境造成了一些不可修复的破坏。

——摘编自财经网

(1)依据材料一,指出与西方城市化相比,中国近代城市化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城市化对中国社会发展的直接影响。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两个“低价获取”、一个“牺牲”做出简要评价。

(3)综合上述材料,就近现代中国工业化、城市化方面的问题简要提出你的建议。

32.(本题9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请从材料一的三幅图中概括中国古代货币发展的趋势。

材料二证券化技术最早出现在1262年的威尼斯。

那时,意大利的城邦国家由于战争的开支不断上升,而王权又受到公民一定的约束,不能随意向老百姓加税,必须拿未来的政府税收做抵押向民间借债。

为保证债券的信用,必然要求对王权进行约束,这又促进了民权与法制的发展。

随着中世纪后期西欧商业的快速发展,跨地区的贸易上升极快,催生了商业银行的产生和商业信用票据的出现。

在殖民扩张活动中,英国的冒险家为解决资金问题和分散风险,通过民间参股融资的方式,建立起“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并发展起了股票市场。

这不仅保证商人有其独立经营海洋贸易的空间,也为英国后来的工业革命做好了公司组织形式上的准备。

在金融体系支撑下的海洋贸易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英国的政治势力格局,新兴的富有商人成为17世纪进一步制度变革的主力军。

——摘编自陈志武著《金融的逻辑》

(2)根据材料二概括证券化技术最早出现在威尼斯的的原因。

并以英国为例说明金融制度创新对西方发展的影响

材料三1853年清政府尝试过内债,在山西、广东等省,议行“劝借”……“规定如能自一万捐至数万、十万两者,随时由官府按照银数,立即奏请奖励。

如有不愿请奖者,除由官府按数给予借贷印票,分年归还外,仍按照银数多寡,分别

建坊给匾,以示优奖”。

……内乱结束之后,各省借口“库款支拙”改由官府奏请给奖,有些绅商则由朝廷以官爵进行偿付。

……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想发行“昭信股份”囯债时几乎无人问津。

——摘编自陈志武《治囯的金融之道》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期清政府发行国债的背景及其特点。

为何甲午战争后清政府还想发行囯债时却几乎无人问津?

(4)结合上述历史材料,概括货币(政策)变化与当时社会之间的关系。

33.(本题6分)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近代以来,伴随着经济崛起,美国城市化发展迅速。

纽约中央公园创建于1851年,是美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型城市公园。

19世纪中叶,纽约成为美国名副其实的“经济首部”,人口超过了英国的工业中心利物浦、曼彻斯特、伯明翰的总和。

同时“城市中,复杂、依赖、贫穷和痛苦,再加上有如古罗马那样的肆无忌惮的奢侈,已取代了朴素、工此自由和财富均等,恶行、犯罪和疾病已进入了城市。

一些学者提出一个可以为社会各阶展提供观光、休闲和娱乐服务的大型城市公园,将会促进社会各阶层间的交流与融合,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来化解社会阶层之间的尖锐矛盾。

建设城市公园也是纽约商人为了促进地产升值、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需要.。

——摘录自兰科维奇《纽约简史》

依据材料和所学,分析纽约创建中央公园的背景和意阁。

34.(本题15分)在中外交往中,往往会发生文化“误读”的现象,不同历史时期,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印象也会截然不同。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利玛窦(1583年进入中国,1610年在北京逝世)在他的札记中,中国以一个幸福祥和的国家形象展现在世人面前:

“凡是人们为了维持生存和幸福所需要的东西,在这个国家都有丰富的出产。

——摘编自凤凰网《外国人看中国2500年——西方眼中中国形象的变迁》

(1)结合明朝中后期的政治、经济状况,分析16、17世纪利玛窦把“中国以一个幸福祥和的国家形象展现在世人面前”的原因。

材料二鸦片战争前后,中英、中美直接的文化交流开始。

……dragon错译龙是鸦片战争以来西方话语力量在华建构的结果。

……中国不可能改变《圣经》中对dragon是撒旦、恶魔的界定。

20世纪50年代,对美国人来说,中国是恐怖与邪恶的象征。

“中国威胁论”在西方国家蔓延。

2005年,法国里昂证券亚洲分部推出了一份有关中国发展的报告,其封面画不无渲染之意:

中国巨龙正在吞噬地球。

从报告的数据看,中国2004

年已成为世界钢铁、铜、燃煤、铁矿等原料最大的消费国。

——摘编自人民网《永远的误读——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形象》

(2)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材料二中,鸦片战争前后、20世纪50年代、21世纪“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形象”形成的原因。

材料三1970年代,来到中国的美国和西方环保主义者看到:

商店的商品没有包装,买酒、酱油和醋要自带瓶子,连火柴都是散装的。

于是在他们的笔下,中国成了世界和人类希望。

——据韩东屏《美国和西方的中国研究简介》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你认为当时的中国是否是“世界和人类的希望”?

(4)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你认为如何才能避免或减少文化交流中的“误读”?

 

参考答案

1.B

【解析】

试题分析:

抓住关键信息:

“官员深为不满”“外洋风俗,流弊多端,各学生腹少儒书,德性未坚,尚未究彼技能,实易沾其恶习”。

A项与题意相悖;题干反映留美幼童被遣送回国是因清朝官员深为不满,B项正确;C、D两项在题干中未反映和涉及。

考点: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守旧观念阻碍近代人才的培养

2.B

【解析】

试题分析:

为了应对社会现实的变化和镇压革命的需要,清政府学习西方练兵技术,编练新军,军队逐渐改变原有装束,故形式上朝着近代化方向发展,B项符合题意。

A项是表象,不是实质;题干没有提及近代西方资产阶级学说在内地的传播排除C;题干没有体现清代国防力量有所增强,排除D。

考点: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军队形式上的近代化

3.D

【解析】

试题分析:

从示意图可以看出,近代中国的航运业被外国公司所控制,严重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因此D项正确。

A项内外贸易方面材料

并未体现;B项水运交通近代化在19世纪70年代起步;C项明显错误,19世纪90年代洋务运动破产。

考点: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交通、

通讯工具的进步•近代航运业的发展

4.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但最终未能得以充分发展,

其主要原因是中国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内受封建主义的压迫,外受到帝国主义侵略,故本题选择C项。

A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BD项不是主要原因。

考点:

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未能充分发展的根本原因

【名师点睛】影响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

(1)自身因素。

先天不足:

与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相比,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缺乏资本、人才、技术、市场和思想观念的准备;后天畸形:

由于先天不足,因而投资方向和发展主要在轻工业领域,重工业基础薄弱,而且主要分布在和通商口岸,这种工业结构和地区分布的失衡使民族工业呈畸形发展,未能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2)三座大山。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政局长期动荡环境、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这是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5.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分析甲午战争的影响。

甲午战败,深深地刺激了中国人,纷纷探索救国救民道路;再加上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出现了实业救国的思潮,张謇是其中的著名代表。

③与题干无关;张謇还达不到④的认识水平。

故应选A。

考点:

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实业家张謇

6.B

【解析】

试题分析:

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大门,洋务派希望通过“中体西用”来拯救清王朝的统治,与题干主旨相符。

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属于旧式农民运动,戊戌变法运动属于新的社会变革,三者都不符合“半新半旧”这一限定词,排除A、C、D三项。

故答案选B。

考点:

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洋务运动

【名师点睛】近代主要经济形式的相互关系

7.D

【解析】

试题分析:

表中企业的关键信息有:

时间是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地点是中国城市,国籍是英美。

据所学知识可知,这属于资本输出的形式,A项错误;此间在华企业未得到清政府的允许,B项错误;题干是英国在中国创办的外资企业,C项说法错误;这些企业运用机器生产,属于近代企业,D项正确。

考点:

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近代企业

8.A

【解析】

试题分析:

中国“开市舶……不得……亦禁不得……。

奉旨允行,几三十载”说明明政府曾有条件地允许海外贸易,正确答案为A项;中国古代长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B项不符合史实;通过题干中的“(明中后期,有大臣)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不得往日本”,说明明朝前期是有私贩到日本从事贸易,C项错;“海禁”政策从明朝开始一直到清朝仍继续实行,D项错误。

考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海禁政策

【名师点睛】重农抑商、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的比较

比较项

重农抑商政策

“海禁”“闭关锁国”政策

实施时期

实施于战国时期,贯穿于整个封建社会

封建社会衰落时期

目的

相同点

维护封建统治

不同点

压制商人势力,维护封建统治基础,发展地主经济

防御外来殖民势力,维护封建体制

内容

相同点

压制商品经济的发展

不同点

严格控制国内市场和商业活动

禁止国人出海贸易,严格限制外商来华贸易

影响

相同点

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不同点

前期对古代农业的发展有利,后来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起了一定的自卫作用,但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使中国长期与世界隔绝,限制了中国与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9.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明代棉布逐渐成为民众的主要衣料,从而使麻的地位下降,故A项正确;B项与明代的时间不符,排除;明代,民营手工业发展迅速,超过了官营手工业,故C项错误;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考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的发展•纺织业

10.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商业发展概况。

白居易是唐朝诗人,从材料信息看,商人可以到浮梁草市收购茶叶,故A项正确;“瓦肆”出现在宋代,故B项错误;中国古代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人地位低下,故C项错误;“海禁政策”实行于明清时期,故D项错误。

考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唐代商品经济的发展

【名师点睛】从西周至唐商业发展的特征

①坊、市分置,商业活动受地域和时间限制,官府直接管理市的交易。

②城市的职能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商业贸易和市的规模不大。

③唐代商业都市有所发展,农村集市贸易开始出现。

11.C

【解析】

试题分析:

从“11世纪”时间信息可确定时间为宋代,由“中国经济已经严重依赖现金替代物”分析可知,宋代纸币交子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