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教案透镜及其应用.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34166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186.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教案透镜及其应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八年级教案透镜及其应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八年级教案透镜及其应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八年级教案透镜及其应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八年级教案透镜及其应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八年级教案透镜及其应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八年级教案透镜及其应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八年级教案透镜及其应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八年级教案透镜及其应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八年级教案透镜及其应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八年级教案透镜及其应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八年级教案透镜及其应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八年级教案透镜及其应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八年级教案透镜及其应用.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八年级教案透镜及其应用.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八年级教案透镜及其应用.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八年级教案透镜及其应用.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八年级教案透镜及其应用.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八年级教案透镜及其应用.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八年级教案透镜及其应用.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教案透镜及其应用.docx

《八年级教案透镜及其应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教案透镜及其应用.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八年级教案透镜及其应用.docx

八年级教案透镜及其应用

 

八年级物理上学教案

色彩斑斓的光现象

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

第七至十周

 

一、透镜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

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2、过程和方法

观察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好与和谐。

重、难点:

1、焦点、焦距的定义。

2、透镜对光的折射作用。

教学器材:

激光源、透镜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1、完成光路图:

空气玻璃

水空气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

我们经常用到一些玻璃器件。

如:

眼镜、照相机的镜头,它们有什么作用?

进行新课:

1、透镜:

一些玻璃做的透明的器件(实物观察)

凸透镜:

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如图3.1-1甲

凹透镜:

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如图3.1-1乙

 

2、透镜的做法:

主光轴:

连接圆心的直线

光心:

透镜的中心光心在主光轴上

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3、透镜对光的折射作用:

试验:

结果:

(1)、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又叫会聚透镜。

(2)、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又叫发散透镜。

4、焦点和焦距:

焦点:

与主光轴平行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会聚到一点,叫凸透镜的焦点。

焦点有几个?

焦距:

焦点到光心的距离。

单位是什么?

课堂练习:

1.远视镜片中间厚、边缘薄,叫做__________,近视镜片中间薄、边缘厚,叫做________。

2.凸透镜对光有_________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_________作用。

3.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在一点,这个点叫做_________,__________到光心的距离叫做_________。

4.在如图所示的透镜中,属于凸透镜的是,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属于凹透镜的是,它们的共同特点是。

 

5.在图中完成透镜的光路图.

6.如图所示,晋代张华的《博物志》记载:

“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则

得火.”“削冰令圆”就是把冰块制成镜.要得火,应把“艾”放在镜

的位置。

7.如图所示是一束光线通过透镜的光路图,其中正确的是()

8.根据图中入射光和出射光的情况在方框内填上一个适当的光学元件.

9.如图所示,虚线框内的一透镜,MN为透镜的主光轴,O是透镜光心,a(双

箭头)和b(单箭头)是射向透镜的两条光线.已知光线a通过透镜之后与MN交

于P点,光线b通过透镜之后与MN交于Q点.由图可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是()

A、透镜是凸透镜,距离OP小于焦距B、透镜是凸透镜,距离OP大于焦距

C、透镜是凹透镜,距离OQ小于焦距D、透镜是凹透镜,距离OQ大于焦距

10.平行光线经如图所示的中空玻璃砖后将会()

A、会聚B、发散C、仍为平行光D、无法判断

11.(2006天门)下列现象中能用光的反射来解释的是()

A.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则火生B.平面镜能使狭小的房间看起来更宽敞

C.激光束引导掘进机开凿大山隧道D.潭清疑水浅

12.林雨在森林公园游玩时,看到一个丢弃的透明塑料瓶。

她想到,如果下雨使得瓶中进了水,就可能会成为森林火灾的元凶。

于是她捡起瓶子丢进了垃圾筒。

这其中引起火灾的主要原因是()

A.盛有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一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B.盛有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一凸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C.盛有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一凹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D.盛有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一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13.有一圆柱形粮库,顶棚被拆,临时盖一层透明塑料薄膜遮雨,如图甲所示,夏天雨后,阳光穿过薄膜上的积水,照射到粮食上覆盖的干草上,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薄膜上的积水形成一个大的凸透镜,如果其焦点恰好住干草处,干草有可能燃烧

B.透镜都是固体物质制成的,液体不能起凸透镜的作用

C.起凸透镜作用的应是透明塑料薄膜

D.水和透明塑料薄膜共同起凸透镜的作用

14.观察微型手电筒的小灯泡,发现它的灯泡并不是圆形的,它的前端有非常厚的玻璃层,这有什么作用?

这样的微型手电筒与大手电筒相比,少了什么东西?

 

15.给你一个透镜,怎样用最简单易行的方法判断它是不是凸透镜?

说出一种简便的估测凸透镜焦距的方法。

16.某物理学习小组,选择如图所示的四个透镜进行探究实验(其中A、B和C、D是两组形状相同的凸透镜,它们分别用玻璃、塑料和水晶制作而成)

(1)为了探究“凸透镜的焦距大小与透镜球形表面弯曲程度的关系”,小组同学应选择图中的哪两个凸透镜做实验?

答:

      (选填字母序号);器材确定后,接着小组同学让一束与主光轴平行的光,分别经过两凸透镜后会聚于焦点处,如图甲、乙所示。

比较两次实验的现象,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凸透镜表面越凸,凸透镜的焦距越    ;

(2)如果选择A、B两个透镜,他们还可以探究“凸透镜的焦距大小与   的关系”。

17.设计实验,探究材料与焦距之间的关系,三只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凸透镜,分别由玻璃、水晶、塑料制成的,现在想要探究“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凸透镜的焦距与制作材料是否有关”,请你设计这次探究的全过程,并完成如下工作:

(1)这次探究的主要器材有哪些?

请你写出来。

(2)请你写出探究的主要步骤。

(3)请你设计出实验现象与实验数据的记录表格。

(4)在这次探究过程中,你运用的主要科学研究方法是什么?

参考答案

1.凸透镜凹透镜

2.会聚发散

3.焦点焦点焦距

4.ABD中间厚、边缘薄CE中间薄、边缘厚

5.略

6.焦点

7、C

8、凸透镜凸透镜平面镜

9、B

10、B

11、B

12、A

13、AD

14、前端非常厚的玻璃层相当于一凸透镜,有聚光作用,与大手电筒相比少了反光罩。

15、能会聚太阳光的是凸透镜;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在透镜的另一侧放一张纸,调节透镜到纸面的距离,直至纸面上出现最小、最亮的光斑,测出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即为凸透镜的焦距。

16、AC小凸透镜材料

17.

(1)探究器材:

刻度尺、纸屏、太阳光

(2)探究步骤:

分别拿由玻璃、水晶、塑料制成的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另一侧放张纸屏,移动纸屏使纸屏上的光斑最小最亮,用刻度尺测出光斑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即凸透镜的焦距。

比较三种凸透镜的焦距是否相同,如果相同,则透镜的焦距与组成透镜的材料无关,如果三种透镜的焦距不同,则透镜的焦距与组成透镜的材料有关。

(3)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如下表所示。

(4)实验方法:

控制变量法。

 

小结:

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

1、完成课本练习。

2、写出日常生活中你见到的透镜。

教学后记:

对光心、主光轴的知识进行补充。

会聚、发散的结论。

 

二、生活中的透镜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和方法

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与虚像的主要特征。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模拟照相机的制作和使用,获得成功的喜悦。

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重、难点:

1、照相机的原理。

2、凸透镜成像的特征。

教学器材:

透镜、纸片、放大镜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1、凸透镜、凹透镜对光各有什么作用?

2、什么是焦点?

什么叫焦距?

3、光心有什么特点?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

我们在生活中,有哪些仪器用到透镜?

进行新课:

1、照相机:

可以成缩小、倒立的实像

照相机的结构:

镜头……凸透镜

胶卷……

快门……

图3.2-1示

2、活动:

制作模型照相机(10分钟)

3、投影仪:

可以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结构:

图3.2-4示

4、放大镜:

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实际是一个凸透镜怎样使用?

课堂练习:

1.凸透镜的镜片中间_________,边缘_________,对光线有_________作用.凹透镜的镜片中间_________,边缘_________,对光线有_________作用.

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经凸透镜后会聚在_________点,焦距是指________________的距离

3.如果把很小的点光源放在_________透镜的_________处,能够使通过透镜出射的光变成平行透镜主轴的光.

4.某同学将一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离透镜15cm处的纸上形成一个最小的亮斑,这个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_.

5.照相机镜头的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____透镜,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_________在胶卷上,形成一个__________像.

6.投影仪上有一个相当于_________透镜的镜头,投影片上的图案通过这个__________透镜,形成一个__________像.

7.放大镜就是凸透镜,我们用放大镜观察细小的物体时,为了看清楚物体的细微之处,应将放镜放在物体的__________方,并适当调整距离.

.

8.下图中P、Q分别是凸透镜的两表面(球面)的球心,A和B两点分别是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经凸透镜后会聚的位置,OA=OB=10cm.透镜的主光轴是__________,透镜的焦点是__________,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__cm,透镜的光心是__________.

二、选择题

9.关于透镜,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B.用凸透镜可以看清物体的细小之处

C.凸透镜和凹透镜都有两个焦点D.光线通过凸透镜后会聚到主轴上的点一定是焦点

10.关于透镜对光的作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凸透镜只对平行光束有会聚作用B.凸透镜对发散光束有会聚作用

C.凹透镜对发散光束有会聚作用D.凹透镜对会聚光束没有发散作用

11.照相机在底片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人到镜头的距离应该

A.比底片到镜头的距离小B.比底片到镜头的距离大

C.与底片到镜头的距离相等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12.某同学从圆鱼缸的侧面观察到在鱼缸中游动的金鱼,则实际的金鱼

A.比观察到的金鱼小B.比观察到的金鱼大

C.与观察到的金鱼一样大D.比观察到的金鱼位置深

13.凸透镜L1、L2,它们的焦距分别是f1、f2,已知f1>f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平行光经L1比经L2偏折的多B.平行光经L1比经L2偏折的少

C.平行光经L1与经L2偏折的一样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14.投影仪在屏幕上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投影片到镜头的距离应该

A.比像到镜头的距离小B.比像到镜头的距离大

C.与像到镜头的距离相等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1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由于放大镜有放大作用,所以无论物体与放大镜的距离怎样总是放大的

B.将凹透镜正对太阳光,无论如何移动屏也接收不到光斑,所以凹透镜没有焦点

C.光经过透镜的时候方向可以不改变

D.光经过透镜的时候方向一定改变

小结:

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

1、完成课本练习。

2、写出照相的一些技巧。

教学后记:

考虑二个问题:

如何讲解结构、原理时具体化?

如何连接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三、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2、过程和方法

能在探究活动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

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乐于参与观察、试验、制作等科学试验。

重、难点:

1、试验的过程。

2、总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教学器材:

透镜、光屏、蜡烛、刻度尺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1、凸透镜、凹透镜对光各有什么作用?

2、什么是焦点?

什么叫焦距?

3、光心有什么特点?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

照相机:

可以成缩小、倒立的实像

凸透镜投影仪:

可以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放大镜:

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思考:

是什么原因影响了凸透镜所成的像?

学生猜想……(引导“可能与距离有关)

1、演示试验:

如图示

FF

 

有关概念:

物距:

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用U表示。

像距:

像到透镜的距离,用V表示。

焦距:

用f表示

2倍焦距:

用2f表示

注意事项:

蜡烛、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调节光屏找出最清晰的像。

结果:

距离不同成的像不同

像与距离有什么关系?

2、学生试验:

试验过程如课本示

(1)要找出放大、缩小的区域

(2)要找出倒立、正立的区域

(3)要找出不成像的区域。

(4)试验结果填入课本表格,并进行总结

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对照电脑模拟)

物距

像距

倒、正

大、小

虚、实

u>2f

u=2f

f

u

4、凸透镜成像的原理:

FFFF

(作图法)

实像:

真实光线汇聚而成的像,可以出现在光屏上。

虚像:

讨论:

平面镜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

课堂练习:

1、 在研究凸透镜成像时,在水平桌面上依次放、和,并使它们在同一直线上,且它们的中心在,这样做的目的是使。

 

2、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

物距u

像物在凸透镜同侧、异侧

像的正倒

大小

像的虚实

像距v

应用

U>2f 

U=2f

f

U=f

一束平行光

探照灯

U

3、一倍焦距分:

即u=f是成的分界点。

4、二倍焦距分:

即u=2f是成的分界点。

5、实像与虚像:

由实际光线汇聚成的像,称为像;反之,则称为虚像。

且像都是倒立的,而像都是正立的。

6、像与物变化关系:

(成实像)

物像像变大,物像像变小;像和物方向移动。

7、在实验中若发现无论光屏如何移动,均无法在光屏上得到像,原因有:

①,②。

8、若在实验中用纸遮挡凸透镜一部分,或凸透镜不小心损坏了一部分,则像有什么变化?

9、在实验中如果时间长了,蜡烛烧短,则像向光屏方移动(上/下)。

像与物体移动方向相(同/反)。

10、像的“放大”与“变大”或“缩小”与“变小”的区别:

若物体放在凸透镜1.5倍焦距的地方,当它沿透镜主轴向2倍焦距的地方移动时,像虽然变,但像仍比物。

即是的。

若物体放在凸透镜3倍焦距的地方,当它沿透镜主轴向2倍焦距的地方移动时,像虽然是变的,但像仍比物。

即是的。

11、误区:

放大镜只能成放大的像。

放大镜实际上就是一个透镜,只是利用了物体在成放大的虚像这一原理。

放大镜也可以成的像。

12.请你概括出光的折射规律:

 

一、选择题

1、把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可在距凸透镜1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用此透镜来观察邮票上较小的图案,则邮票到透镜的距离应()

A.大于10cmB.小于10cm

C.大于20cmD.在10cm和20cm之间

2、一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将点燃的蜡烛从离凸透镜50cm处移到15cm处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和像距的变化情况是()

A.像变大,像距变小B.像变大,像距变大

C.像变小,像距变小D.像变小,像距变大

3、下列光路图中,正确的是()

 

4、某物体放在凸透镜前30cm处时,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A.40cmB.30cmC.20cmD.10cm

5、在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当烛焰离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眼睛通过透镜观察到的虚像可能是图中的()

6、小明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20cm处,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观察到缩小的像.小明又把点燃的蜡烛置于原来的光屏处,则所成像的性质是()

A.倒立放大的实像B.正立放大的虚像

C.倒立缩小的实像D.倒立等大的实像

7、小明和小红用焦距相等的相同照相机对小强同学拍照,

洗出的底片分别为右图中的甲和乙,则()

A.小红离小强的距离近

B.小明和小红离小强的距离相同

C.小红要使底片上的像与小明的一样大,小红移动位置后,再减少镜头到底片的距离

D.小红要使底片上的像与小明的一样大,小红移动位置后,再增大镜头到底片的距离

 

8、下图为小红同学的脸庞外形和大小,通过凸透镜看她的脸庞时,不可能看见的像为下图的()

 

9、如图是用来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屏未画出),当蜡烛和透镜放在图示位置时,通过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与物体等大的像。

若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到刻度为30cm处,则()

A.移动光屏,可以在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

B.移动光屏,可以在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像

C.移动光屏,可以在屏上得到正立放大的像

D.不论光屏移到什么位置,都不能在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10.南宋著名诗人辛弃疾的诗句“溪边照影行,天在清溪底。

天上有行云,人在云里行。

中所描写的“天在清溪底”和“人在云里行”两种情景,是光的( )

A.反射现象          B.折射现象

C.反射现象和折射现象     D.折射现象和反射现象

11.下图中描述的现象属于光的折射的是()

 

12、常见的视力缺陷有近视和远视.右图是一位视力缺陷人员的眼球成像示意图,他的视力缺陷类型及矫正视力需要配戴的透镜种类是()

A.远视眼,凸透镜B.远视眼,凹透镜

C.近视眼,凸透镜D.近视眼,凹透镜

13、下列光学仪器中,不属于凸透镜应用的是()

A.放大镜  B.近视跟镜

C.照相机     D.显微镜

14、如图所示,画中人出现了错误判断,以下四幅光路图中,能正确说明产生这一现象原因的是()

 

二、填空题

1、班上照集体照时,发现有同学没在取景框中,此时应将照相机________(填"靠近/远离")同学们,并将相机的镜头和底片间的距离________(填"伸长"或"缩短")

2、联合国大会确定2005年为“国际物理年”,以纪念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在世界进行“让物理学照耀世界”的激光传递活动,先在美国的普林斯顿发射第一束激光,再由青少年进行接力式传递.从美国发出的激光不能直接传播到中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如图是辛朝同学在活动中带的玩具激光灯,当他将灯光射到白色墙壁上出现的放大的图像,镜头A是透镜,胶片应放在A的_________处.但天文学家反对激光传递活动,认为射向夜空的激光是光污染,请列举一个生活或生产中见到的光污染实例_________。

3、如图在鉴定文物时,常用放大镜观察文物的细微部分,这时他看到的像是__________。

如果在文物上有两条裂纹,其夹角是5度.要想使看到的像更大些,应该将放大镜离裂纹_____。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是6倍,则他看到的角是______度。

三、实验探究题

1、小明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

如图所示:

(1)要使像能够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光屏向调整(选填“上”或“下”);

(2)实验过程中,当烛焰距凸透镜15cm时,移动光屏至某一位置,在光屏上得到一等大清晰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3)接着使烛焰向左移动5cm,此时应该将光屏向移到某一位置(选填“左”或“右”),才能在屏上得到倒立、、清晰的实像。

2、在“研究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请你设计一个测量透镜焦距的简易方案,写出实验步骤: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估你的实验方案的优缺点:

_.

(2).若在光具座上进行实验时,手边有焦距为48cm、15cm和4cm的三个凸透镜,你认为选用焦距为______cm的凸透镜进行实验更为恰当.理由是:

_____________。

小结:

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

1、完成课本练习。

2、写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教学后记:

注意几个概念的讲解……物距、焦距、2倍焦距等

如何确定像的位置……最清晰的位置?

如何确定虚像、实像?

 

四、眼睛和眼镜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了解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2、情感、态度、价值观

使学生具有眼保健意识。

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

重、难点:

眼镜怎样矫正视力。

教学器材:

近视眼镜、远视眼镜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1、完成光路图:

空气玻璃

FF

水空气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

眼睛是如何看见物体的?

为什么有的人会近视?

进行新课:

1、眼睛:

(1)、眼睛的结构:

图3.4-1示

各部分的作用……晶状体:

睫状体:

视网膜:

(2)、眼睛如何看到物体:

课本P63示

总结:

眼睛实际上是一个可以改变透镜焦距(厚度)的高档

照相机

2、近视眼与远视眼的产生原因:

(1)、近视眼:

图3.4-3示

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

眼球前后方向太长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前面

(2)、远视眼:

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差

眼球前后方向太短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后面

探究:

如何调整?

3、眼镜:

(1)、近视眼镜:

让光线发散……凹透镜

(2)、远视眼镜:

让光线会聚……凸透镜

4、眼镜的度数:

度数越大,折光能力越强。

远视眼镜(凸透镜)……正数

近视眼镜(凹透镜)……负数

课堂练习:

1、眼球好像一架_________。

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____,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_________上,形成物体的像。

2、

眼睛通过睫状体来改变晶状体的形状:

当睫状体放松时,晶状体________,_______物体射来的光刚好会聚在视网膜上,当睫状体收缩时,晶状体_______,_______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所以,正常的眼睛能看清近处和远处的物体。

3、正常眼睛观察近处物体最清晰而又不疲劳的距离,大约是_____cm,叫做明视距离。

4、要使近视眼能看清远处的物体,应配戴合适的________;要使远视眼能看清近处的物体,应配戴合适的__________。

5、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