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汕头市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试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36979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1.7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汕头市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广东省汕头市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广东省汕头市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广东省汕头市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广东省汕头市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广东省汕头市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广东省汕头市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广东省汕头市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广东省汕头市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广东省汕头市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广东省汕头市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广东省汕头市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广东省汕头市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广东省汕头市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广东省汕头市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广东省汕头市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广东省汕头市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广东省汕头市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广东省汕头市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广东省汕头市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汕头市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试题.docx

《广东省汕头市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汕头市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试题.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广东省汕头市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试题.docx

广东省汕头市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试题

广东省汕头市2017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试题

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突触后膜上存在神经递质的特异性受体

B.葡萄糖的跨膜运输与膜载体蛋白有关

C.细胞膜上可以进行ATP的水解过程

D.细胞间的信息交流都依赖于细胞膜受体

2.大隅良典利用酵母进行一系列实验后,发现了对细胞自噬机制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因,如果能够保证正常细胞的自噬,就可以预防细胞癌变。

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酵母菌的基因表达过程均发生于细胞核中

B.对于癌细胞而言,自噬作用有利于其无限增殖

C.酵母呼吸产生的C02可以用溴麝香草粉蓝水溶液检测

D.自噬作用会导致细胞中受损的细胞器或废弃蛋白积累

3.下图为红绿色盲家系图,Ⅱ1患病的原因最可能是

A.Ⅰ1形成配子时发生了基因突变

B.Ⅰ1、Ⅰ2均为杂含子

C.Ⅱ1的外祖母携带有致病基因

D.Ⅰ2减数分裂时发生了基因突变

4.下列与细胞生命历程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成熟红细跑中细胞核消失,趋向于凋亡

B.T细胞受到抗原刺激一定分化为记忆细胞核效应T细胞

C.植物同一分生组织中各个细胞的分裂是独立的

D.衰老细胞的细胞膜通透性必然变大

5.基因表达受许多因素影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与酶无关

B.线粒体中可以发生基因的表达过程

C.缺乏逆转录酶,逆转录病毒的基因无法表达

D.mRNA的破坏,会导致相关基因无法表达

6.下列与神经调节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视觉的形成属于反射活动

B.离体神经纤维上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外局部电流方向相反

C.静息电位的产生只与K+外流有关

D.暂时记忆的形成实质上是新突触建立的过程

7.有机化学与材料、生活和环境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利用植物秸秆可以生产香料乙酸乙酯

B.从煤焦油中提取苯和苯的同系物,可采取的方法是萃取

C.用石油裂解产物通过加聚反应直接制备PVC(聚氯乙烯)

D.油脂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热发生皂化反应,最终生成高级脂肪酸和丙三醇

8.设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7g铝中加入lmol/L的NaOH溶液,转移电子数是3NA

B.56gN2与CO混合物中原子总数是4NA

C.标准状况下,44.8LNO与22.4LO2反应后的分子数是2NA

D.常温下,lLpH=1的H2SO4溶液中的H+为0.2NA

9.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乙醇的结构简式为C2H6O

B.C3H6Cl2有5种同分异构体

C.由苯乙烯生成聚苯乙烯塑料属于加聚反应

D.乙酸溶于水可以电离,属于离子化合物

10.下列有关实验的操作、现象及原理均正确的是

A.用玻璃棒蘸取NaClO溶液点在干燥的pH试纸上,试纸呈现蓝色,证明HClO是弱酸

B.将一定量FeCl3晶体、盐酸依次加入容量瓶中,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FeCl3溶液

C.为证明Cu与浓硫酸反应生成了CuSO4,可将反应后的混合液冷却后再加入水,若显蓝色即可证明生成了CuSO4

D.用乙醇、乙酸及浓硫酸制取乙酸乙酯的过程中发现忘加碎瓷片,需在完全冷却后再补

11.微生物燃料电池是指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某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子从b流出,经外电路流向a

B.HS-在硫氧化菌作用下转化为SO42-的反应是HS-+4H2O-8e-=SO42-+9H+

C.如果将反应物直接燃烧,能量的利用率不会变化

D.若该电池电路中有0.4mol电子发生转移,则有0.5molH+通过质子交换膜

12.中学常见的短周期主族元素R、X、Y、Z、M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它们占据三个周期。

Y和M位于同主族,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的3倍。

这五种元素组成一种离子化合物Q。

取一定量Q溶于蒸馏水得到溶液,向溶液中滴加稀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沉淀与氢氧化钠溶液体积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简单的离子半径:

M>Y>Z

B.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

Y>X

C.由R、X、Y、M四种元素只组成一种盐

D.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

M>Z

13.常温下,向20ml0.1mol/L氨水溶液中滴加盐酸,溶液中水电离的氢离子浓度随加入盐酸体积变化如图所示。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d两点为恰好完全反应点

B.c点溶液中c(NH4+)=c(Cl-)

C.a、b之间的任意一点:

c(Cl-)>c(NH4+),c(H+)>c(OH-)

D.常温下,0.1mol/L氨水的电离常数K约为1×10-5mol/L

二、选择题:

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7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8~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在下列关于近代物理知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所有元素都可能发生衰变

B.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内部的核裂变反应

C.可利用

射线对某些金属棒进行探伤内测

D.

射线为原子的核外电子电离后形成的电子流

15.如图,一质量为m的光滑小钢球静止于两挡板OA、OB间,已知OA与水平面的夹角为

,∠AOB=

,且

,设OA对球的作用力为

,OB对球的作用力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

,则

B.若

,则

一定大于

C.若

,则

D.若

,则

16.如图,一个电量为+q,质量为m的粒子以一定的速度从A点沿AB方向进入一匀强电场,三角形ABC为等边三角形,O是三角形内靠近BC边的点,粒子重力不计,则

A.粒子由可能到达B点

B.粒子有可能垂直AC边离开三角形区域

C.粒子有可能垂直BC边离开三角形区域

D.粒子到达O点时的速度方向有可能与BC边平行

17.若在某行星和地球上相对于各自的水平地面附近相同的高度处,以相同的速率平抛一物体,它们在水平方向运动的距离之比为2:

,已知该行星的半径约为地球的2倍,地球的质量为M,由此可知,该行星质量约为

A.

B.

C.

D.7M

18.如图所示,电阻不计的平行金属导轨固定在一绝缘斜面上,两相同的金属导体棒a、b垂直于导轨静止放置,且与导轨接触良好,匀强磁场垂直穿过导轨平面。

现用一平行于导轨的恒力F作用在a的中点,使其从静止开始向上运动,若b始终保持静止,则b所受摩擦力可能

A.逐渐减小至0

B.先减小后增大,最后保持不变

C.逐渐减小,最后等于F

D.先增大后减小

19.如图所示,真空中有一边长为a的等边三角形ABC,P点是三角形的中心,在A点固定一电荷量为q的负点电荷,在B点固定一电荷量为q的正点电荷,已知静电力常量为k,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C点的电场强度大小为

B.某一试探电荷在C点与P点所受静电力方向相同

C.C点的电势高于P点电势

D.将某一试探电荷从C点沿CP连线方向移动到P点的过程中静电力不做功

20.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有体积相同的两个小球A、B,质量分别为m=0.1kg和M=0.3kg,两球中间夹着一根压缩的轻弹簧,原来处于静止状态,同时放开A、B球和弹簧,已知A球脱离弹簧时的速度为6m/s,接着A球进入水平面相切,半径为0.5m的竖直面内的光滑半圆形轨道运动,P、Q为半圆形轨道竖直的直径,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弹簧弹开过程,弹力对A的冲量大于对B的冲量

B.A球脱离弹簧时B球获得的速度大小为2m/s

C.A球从P点运动到Q点过程中所受合外力的冲量大小为1Ns

D.若半圆轨道半径改为0.9m,则A球不能到达Q点

21.如图,A、B两小球由绕过轻质定滑轮的细线相连,A放在固定的光滑斜面上,B、C两小球在竖直方向上通过劲度系数为k的轻质弹簧相连,C球放在水平地面上,现用手控制住A,并使细线刚刚拉直但无拉力作用,并保证滑轮左侧细线竖直,右侧细线与斜面平行,已知A的质量为4m,B、C的质量均为m,重力加速度为g,细线与滑轮之间的摩擦力不计,开始时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释放A后,A沿斜面下滑至速度最大时,C恰好离开地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斜面倾角

B.A获得的最大速度为

C.C刚离开地面时,B的加速度为零

D.从释放A到C刚离开地面的过程中,A、B两小球组成的系统机械能一直保持不变

三、非选择题:

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

(一)必考题

22.为了测量某种材料制成的电阻丝

的电阻率,提供的器材有:

A.电流表A(量程

,内阻

B.电阻箱

(0~99.99Ω)

C.电压表V(量程3V,内阻约3kΩ)

D.滑动变阻器R(最大阻值为10Ω)

E.电池组E(电动势约3V,内阻很小)

F.一个开关S和若干导线

G.螺旋测微器,毫米刻度尺

(1)现用多用电表粗测电阻丝的阻值,当用“×10”档时发现指针偏转角度过大,则应该改用____档(填“×1”或“×100”),进行一系列正确操作后再测量,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

(2)把电流表A与电阻箱并联后改装成量程为0.3A的新电流表,则电阻箱的阻值应调为

=____Ω。

(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用改装后的新电流表和气体器材设计出图乙的电路图,用来测量电阻丝

的阻值。

(4)测得电阻丝的长度为L,电阻丝的直径为d,电路闭合后,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到合适位置,电压表V的示数为U,电流表A的示数为I,请用已知量和测量量的字母符号,写出计算电阻率的表达式

=______。

23.某兴趣小组设计了一个可同时测量物体质量和当地重力加速度的实验,其装置如图a所示;已知滑块的质量M,待测物体的质量记为

,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请完成下列填空:

A.闭合气泵开关,条件导轨,使滑块的遮光条依次通过两光电门的时间______,则导轨水平。

B.将待测物体固定在滑块的凹槽内,并将细线的一端栓接在滑块山个,另一端跨过定滑轮挂一个质量为

的钩码;

C.条件定滑轮使细线与气垫导轨的轨道平行

D.释放滑块;记录滑块的遮光条通过光电门1、2的时间

,读出两光电门之间的距离L;用游标卡尺测出遮光条的宽度d,示数如图b所示,则d=______cm,并由此计算出哈克的加速度

=_____(用

、L、d表示);

E.依次添加砝码,重复上述过程几次,记录相关实验数据并计算出滑块相应的加速度

F.以钩码为质量的倒数(1/m)为横轴,加速度的倒数(1/a)为纵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利用以上数据画出如图c所示的图线,若该直线的斜率为k,纵截距为b,则

=______;g=_______。

24.如图所示,在xoy坐标系中,以原点O为圆心,半径为R的圆形区域内存在着垂直xoy向内,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一带电量为-q(q>0)、质量为m的带电粒子从y轴上的圆形边界点P沿+y方向射入磁场区,粒子运动一段时间后从x轴上的圆形边界点Q离开,不计粒子的重力作用

(1)求该粒子的速度大小。

(2)调整该粒子从P点射入磁场时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使该粒子运动过程经过原点O,求这一次该粒子在磁场区域内运动的时间和离开磁场时的速度方向。

25.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有一木板,其左端放有一小物块,右方有一竖直的墙,木板右端与墙的距离为d=1.0m,物块质量与木板质量相等,物块与木板间和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各为

,开始时木板与物块以大小为

的速度一起向右运动,木板与墙发生碰撞时没有机械能损失,碰撞时间极短,已知物块最后恰好滑至木板右端不脱离木板,其重力加速度

(1)求木板与墙发生碰撞前木板的速度大小;

(2)求木板的长度L

(3)假定木板与墙发生碰撞时地面突然变成光滑,求物块脱离木板时的速度

26.(15分)

无水MgBr2可用作催化剂。

实验室采用镁屑与液溴为原料制备无水MgBr2,装置如下图所示(夹持仪器略去)。

主要步骤如下:

步骤1:

三颈瓶中装入10g镁屑和150ml无水乙醚,装置B中加入适量的液溴

步骤2:

缓慢通入干燥的氮气,直至溴完全导入三颈瓶中

步骤3:

反应完毕后恢复至常温,过滤,滤液转移至另一干燥的烧瓶中,冷却至0℃,析出晶体,再过滤得三乙醚合溴化镁粗品。

步骤4:

常温下用苯溶解粗品,冷却至0℃,析出晶体,过滤,洗涤得三乙醚合溴化镁,加热至

160℃分解得无水MgBr2产品。

已知:

①Mg和Br2反应剧烈放热;MgBr2具有强吸水性。

②MgBr2+3C2H5OC2H5=MgBr2·3C2H5OC2H5

请回答: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

它在实验中的作用是。

(2)步骤2中,可以将B装置中的溴完全导入三颈瓶中的原因是;该实验如果将所用液溴一次性全部加入三颈瓶中,其后果是___________。

(3)步骤3中,第一次过滤得到的固体物质是;根据步骤3、4,请总结出三乙醚溴化镁所具有的物理性质:

(4)请根据Mg的性质实验证明O2的氧化性比N2的强:

(5)将步骤4得到的产品在干燥器中冷却到室温后,称量,其质量为61.4g。

则该实验制取MgBr2的产率

是。

27.(14分)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应用,减少非金属的氧化物在大气中的排放是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之一。

⑴已知:

N2(g)+O2(g)=2NO(g)    △H=+180.5kJ·mol-1

       C(s)+O2(g)=CO2(g)    △H=-393.5kJ·mol-1

     2C(s)+O2(g)=2CO(g)  △H=-221kJ·mol-1 

若某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K=

,请写出此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

(2)N2O5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分解:

2N2O5(g) 

 4NO2(g)+O2(g)。

△H>0。

某温度下测得恒容密闭容器中N2O5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下表:

t/min

0.00

1.00

2.00

3.00

4.00

5.00

c(N2O5)/(mo·L-1)

1.00

0.71

0.50

0.35

0.25

0.17

反应开始时体系压强为P0,第3.00min时达到平衡体系压强为p1,则p1:

p0=              ;1.00min~3.00min内,O2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

从表中可知化学反应速率变化规律是。

 ①该温度想反应的平衡常数Kp=(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分压=总压×物质的量的分数,请列出用P0表示平衡常数表达式,不用计算)。

 ②一定温度下,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N2O5进行该反应,能判断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

    a.容器中压强不再变化     b.NO2和O2的体积比保持不变

  c.2v正(NO2)=v逆(N2O5)   d.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3)从N2O5可通过电解或臭氧氧化N2O4的方法制备。

电解装置如图所示(隔膜用于阻止水分子通过),其阳极反应式为。

28.(14分)

碲广泛用于彩色玻璃和陶瓷。

工业上用铜阳极泥(主要含有TeO2、少量Ag、Au)为原料制备单质碲的一种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TeO2微溶于水,易溶于较浓的强酸和强碱。

(1)“碱浸”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碱浸后的“滤渣”可以部分溶于稀硝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沉碲”时控制溶液的pH为4.5~5.0,生成TeO2沉淀。

酸性不能过强,其原因是;防止局部酸度过大的操作方法是。

(4)“酸溶”后,将SO2通入TeCl4酸性溶液中进行“还原”得到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5)25℃时,亚碲酸(H2TeO3)的Ka1=1×10-3,Ka2=2×10-8。

①0.1mol·L-1H2TeO3电离度α约为。

(α=

×100%)

②0.lmol•L-1的NaHTeO3溶液中,下列粒子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c(Na+)>c(HTeO3-)>c(OH-)>c(H2TeO3)>c(H+)

B.c(Na+)+c(H+)>=c(HTeO3-)+c(TeO32-)+c(OH-)

C.c(Na+)=c(TeO32-)+c(HTeO3-)+c(H2TeO3)

D.c(H+)+c(H2TeO3)=c(OH-)+e(TeO32-)

29.(9分)氮是植物生命活动必需的矿质元素。

科研人员以小麦幼苗为实验材料,在适宜的外界条件下探究氮元素对小麦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

氮素水平(mmol•L-1)

5(低氮)

10(中氮)

15(中高氮)

20(高氮)

叶绿素含量(μg•cm-2)

86

99

103

103

净光合速率(μmol•m2•s-1)

19.4

20.7

21.4

22.0

(1)小麦植株光合色素分布在叶绿体的上,其作用是。

(2)由表可知,高氮组与中高氮组相比,其叶绿素含量相同,但高氮组叶片净光合速率高,推测其原因是。

(3)给该植物浇灌H218O,实验结果发现叶肉细胞中出现了(CH218O)。

分析其最可能的转化途径:

(4)为了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土壤中缺失氮、磷等矿质元素时必须施肥,包括施用化肥和有机肥。

有机肥必须才能被植物利用。

30.(10分)回答下列与人体体温调节等稳态调节的有关问题:

(1)人体在炎热夏季室外活动时,机体通过一系列调节作用来增加散热,从而保持体温的相对稳定。

出汗是高温条件下重要的散热方式。

大量出汗后,尿量会减少,其原因是;此时散热(填“大于”或“等于”或“小于”)产热。

(2)人体长时间处在严寒的环境中,会表现出面色苍白、躯干部及四肢的骨骼肌剧烈颤抖等症状。

面色苍白的原因是;骨骼肌颤抖的意义是,此反射直接受位于中的神经中枢控制。

(3)人体被病原体感染能引起人体产生致热源(使人体发热的物质),这些物质作用于位于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从而引起人体发热。

研究发现,发热时白细胞增多,抗体生成加快。

短时间低烧医生不建议立即降温,因为发热能使人体的调节能力增强;但高烧时要及时降温,因为体温过高可引起反应受阻,严重影响细胞代谢。

31.(10分)下图表示某湖泊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单位:

kJ•m-2•a-1)。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上图数据,植食性动物的同化量为kJ•m-2•a-1。

(2)该图表示了生态系统能量输入、和散失的过程,“能量散失”主要是通过实现的。

(3)该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

分解者的作用是。

(4)由于生活习性不同,湖泊中各种生物具有明显分层现象,其意义是。

(5)在轻微外力干扰下,该生态系统能保持相对稳定,这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

若人类过度利用湖泊中资源,严重破坏生态系统,则需要相当长一段时间才能恢复原貌,这是因为该生态系统的较低。

32.(10分)某二倍体植物的花瓣有白色、紫色、红色、粉红色四种,由两对基因(A、a和B、b)控制,花瓣颜色的形成原理如下图所示。

研究人员将白花植株的花粉授给紫花植株,得到的F1全部表现为红花,然后让F1进行自交得到F2。

回答下列问题:

(1)基因A和a不同的根本原因。

(2)F1红花植株的基因型为。

(3)有人认为A、a和B、b基因是在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也有人认为A、a和B、b基因分别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①若A、a和B、b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F2中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如果从减数分裂的角度看,出现此现象的原因是。

②若A、a和B、b基因在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不考虑交叉互换及突变)。

则F2中的表现型比例为。

33.【物理选修3-4】

(1)一定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开始,经历三个过程ab、bc、ca回到原状态,其P-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过程ab中气体对外做功

B.过程bc中气体从外界吸热

C.过程ca中外界对气体所做的功小于气体对外界放出的热量

D.状态b和c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相同

E.a和b两个状态中,容器壁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受到气体分子撞击的次数相同

(2)一太阳能空气集热器,底面及测量为隔热材料,顶面为透明玻璃板,集热器容积为

,开始时内部封闭气体的压强为

,经过太阳暴晒,气体温度由

升至

①求气体温度

时气体的压强;

②保持

不变,缓慢抽出部分气体,使气体压强再变回到

,气体,求集热器里剩余气体的质量与原来气体质量的比值。

34.【物理选修3-4】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弹簧连接一物体沿水平方向做简谐运动,则该物体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B.做简谐运动的物体,当它每次经过同一位置时,加速度一定相同

C.一单摆的摆长不变,摆球的质量增加为原来的4倍,摆球经过平衡位置时的速度减为原来的二分之一,则单摆振动的频率将不变,振幅变小

D.单摆在周期性的外力作用下做受迫运动,则外力的频率越大,单摆的振幅也越大

E.机械波在介质中传播时,各质点不会随波的传播而迁移,只是在平衡位置附近振动

(2)如图所示,横截面为半圆形的某种透明柱体介质,截面ABC的半径R=10cm,直径AB与水平屏幕MN垂直并与A点接触.由红光和紫光两种单色光组成的复色光沿半径方向射向圆心O,已知该介质对红光和紫光的折射率分别为

①求红光和紫光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之比;

②若逐渐增大复色光在O点的入射角,使AB面上刚好有一种单色光射出,求此时入射角的大小及屏幕上两个光斑的距离。

35.【化学--选修3:

物质结构与性质】(15分)

工业上常用CO与H2在由Zn、Cu等元素形成的催化剂作用下合成甲醇,甲醇在Cu的催化作用下可氧化生成甲醛。

(1)下图是某同学画出CO分子中氧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图,

请判断该排布图(填“正确”或“错误”),理由是(若判断正确,该空不用回答)。

(2)写出两种与CO互为等电子体的离子。

在甲醇分子中碳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为。

(3)由黄铜矿冶炼的铜单质也可以参杂锌原子成为黄铜,写出黄铜合金中两种金属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

式;。

(4)甲醛与足量新制Cu(OH)2悬浊液加热可得砖红色沉淀Cu2O,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已知Cu2O晶胞的结构如图所示:

①在该晶胞中,Cu+的配位数是。

②若该晶胞的边长为apm,则Cu2O的密度为g·cm-3(只要求列算式,设阿伏伽德罗常数为NA)

36.【选修5--机化学基础】(15分)

扁桃酸衍生物是重要的医药中间体,以A和B为原料合成扁桃酸衍生物F路线如下:

(1)A的分子式为C2H2O3,可发生银镜反应,且具有酸性,写出A+B→C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为____________。

(2)试写出

与NaHC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E是由2分子C生成的含有3个六元环的化合物,E的分子中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有_____种。

(4)D→F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1molF在一定条件下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最多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为:

________mol。

(5)写出符合下列条件的F的所有同分异构体(不考虑立体异构)有_______种。

①属于一元酸类化合物;

②苯环上只有2个取代基且处于对位;

③遇氯化铁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6)己知:

,请设计合成路线以B和C2H2为原料合成

(无机试剂任选)

 

37.【生物——选修1:

生物技术实践】(15分)

饲养动物常用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