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贵州省从江县民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38152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76.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贵州省从江县民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学年贵州省从江县民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学年贵州省从江县民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学年贵州省从江县民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学年贵州省从江县民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学年贵州省从江县民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学年贵州省从江县民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学年贵州省从江县民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学年贵州省从江县民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学年贵州省从江县民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学年贵州省从江县民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学年贵州省从江县民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学年贵州省从江县民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学年贵州省从江县民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学年贵州省从江县民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学年贵州省从江县民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学年贵州省从江县民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学年贵州省从江县民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学年贵州省从江县民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学年贵州省从江县民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贵州省从江县民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

《学年贵州省从江县民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贵州省从江县民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贵州省从江县民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

学年贵州省从江县民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贵州省从江县民中2018-2019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历史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

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3、主观题的作答:

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

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

答案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修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5、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等。

6、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依序排列上交。

分卷I

一、选择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

1.史书记载,结束了汉末以来三国分裂局面的西晋武帝司马炎共有儿子26人,但太子司马衷却天生痴愚。

晋武帝想要废太子,另择继承人,皇后劝说:

“立嫡以长不以贤,岂可动乎!

”于是晋武帝没有更换太子的人选。

由此可见,晋武帝选太子的根据源于

A.世袭制的父死子继原则

B.宗法制的嫡长子继承原则

C.君主制的集权独裁原则

D.禅让制的尚贤原则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宗法制,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王位的继承是遵循嫡长子继承原则,晋武帝选太子的根据源于此,所以B正确,CDA错误。

2.1954年,中印、中缅联合声明确认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双边关系基本原则;1955年,中国在亚非国际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这反映出当时中国政府

A.与发展中国家结盟

B.消除了意识形态因素影响努力

C.拓展外交空间

D.突破了西方国家封锁禁运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成就知识点,旨在考查解读材料、正确认知的能力。

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判断选项:

材料中所述的中印、中缅和亚非国际会议上的方针并不是与发展中国家结盟,A项错误,排除;20世纪50年代正处于浓厚的意识形态影响之下,B项错误,排除;在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实行孤立、封锁的情况下,中国积极参与外交活动,体现了中国政府当时努力拓展外交空间,C项表述准确,符合材料主旨和题意,正确;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C。

考点: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成就·相关状况

【名师点睛】把握现代中国对外关系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是新中国外交的奠基时期。

第二阶段: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世界局势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中国外交打开了新局面(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

第三阶段: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新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在对外政策上也作出了重大调整,开展了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3.“掌侍奉进奏,参议表章。

凡诏旨敕制,及玺书册命,皆按典故起草进画。

既下,则署而行之。

”材料叙述的是唐代哪一机构职官的职责

A.中书省

B.门下省

C.尚书省

D.枢密院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材料提到,“掌侍奉进奏,参议表章。

凡诏旨敕制,及玺书册命,皆按典故起草进画。

既下,则署而行之。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唐代中书省的职责,因此选A。

BCD都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三省六部制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属于高考热点之一。

在唐朝,通过设三省,将宰相一分为三,实现了君权对相权的削弱;同时这种体制也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力量。

三省六部制的运作程式如下:

中书省(政令草拟)→门下省(政令审批)→尚书省(行政执行,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4.《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该条约中有利于外国人直接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和原料,剥削中国人民的条款是

A.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B.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C.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D.增辟通商口岸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马关条约》的影响。

《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该条约中有利于外国人直接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和原料,剥削中国人民的条款是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故选D。

考点: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马关条约》

5.1919年5月的一天,上海某理发馆贴出告示:

国事如此,无心整容,请君不必光顾。

该理发馆贴此告示的直接原因是

A.《辛丑条约》签订,加重了人民负担

B.袁世凯复辟帝制,激起民愤

C.中国外交失败,五四运动爆发

D.九一八事变爆发,中日矛盾激化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语进行解答,题目中出现的时间是“1919年5月”,《辛丑条约》的签订是1901年,所以A项错误;袁世凯复辟帝制是1914年,所以B项错误;九一八事变是1931年,所以D项错误。

故选C项。

考点: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五四运动

6.北宋初期,行使监察职能的御史弹劾官员时很少涉及宰相。

至北宋中期,御史则与宰相“分为敌垒,以交战于廷”。

这种现象反映了

A.官僚内部斗争集中于相位之争B.宰相位尊权重的传统开始改变

C.专制权力得到进一步强化D.监察官员与宰相权力基本对等

【答案】C

【解析】

从北宋初期到北宋中期,御史的监察权增强。

监察机构和监察官员也是皇帝专制统治的工具,实际上是君主专制的进一步强化。

A项“相位之争”、D项“基本对等”错误,B项开始改变是是西汉武帝时。

【考点定位】必修一·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君权和相权的矛盾斗争。

7.对“南京大屠杀”,日本有学者认为这是日本法西斯犯下的罪行,日本应当反省、道歉。

但也有右翼人士加以否定,反对道歉。

对此,中国应当采取的态度是

①不忘过去,面向未来

②忽略历史,友好第一

③注重友好,敦促反省

④警示法西斯灾难,遏制右翼

A.①②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察的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针对“南京大屠杀”等日本法西斯犯下的罪行,中国应采取的态度是不忘过去,面向未来;注重友好,敦促反省;警示法西斯灾难,遏制右翼;要铭记历史。

所以答案选B。

考点: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侵华日军的罪行·南京大屠杀

【名师点睛】南京大屠杀给我门的启示:

1.南京大屠杀是日本侵略者对中华民族犯下的严重暴行之一,充分保留了日本军国主义的凶残本性。

2.应该牢记历史,以史为鉴,吸取历史教训,应该警惕日本军国主义。

勿忘国耻。

警钟长鸣,战争的悲剧不能重演。

3.日本应该把对外侵略战争的反省落到实际行动上,不再做伤害中国和亚洲有关国家人民感情的事,以严肃、慎重的态度处理好历史问题。

日本应警惕和防止右翼势力和军国主义的复活,走和平发展之路。

8.“美国在26届联大上顽固地反对恢复中国的合法席位(注:

指美国坚持主张分裂中国的‘双重代表权案’)。

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正是基辛格博士1971年7月访华,宣布尼克松总统将于1972年访问中国这一行动有力地促进了恢复中国联合国代表权斗争的胜利。

”这说明基辛格博士访华活动

A.客观上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

B.促进了中美战略伙伴关系的发展

C.与美国政府的战略需求相背离

D.标志着中美两国关系开始正常化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了学生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题目内容可知,基辛格访华的活动推动了恢复中国联合国代表权斗争的胜利,说明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新中国的国家地位。

当时美国对新中国实行封锁政策,没有战略伙伴关系,故B错误;虽然提高中国国际地位的行动与美国政府的战略需求相背离,但在本题中无法体现;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标志是1979年1月1日两国外交关系的确立。

故选A。

考点: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中美关系正常化

9.21世纪初,加强了我国与俄罗斯和中亚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合作,成为我国外交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历史成果是

A.发展与东南亚联盟的友好关系

B.参与亚太经合组织的经济活动

C.成立多方共赢的上海合作组织

D.以联合国为中心开展多边外交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注意时间限制“21世纪初”和条件限制“俄罗斯和中亚国家”。

2001年,在中国的积极推动下,中国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六国在上海成立上海合作组织,这是该时期我国外交工作的突出成就之一。

考点: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时期的外交·新时期的外交成就

10.“在那美丽的西湖边/有一棵红杉树/越过重洋/来自彼岸/滋润着友谊雨露/红杉树/你带来了美国人民的深情/你扎根在中国的沃土。

”这是1981年红遍全国的歌曲《红杉树》的歌词,促成此歌曲诞生的外交活动是

A.1954年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

B.1972年尼克松访华

C.1955年中国参加万隆会议

D.2009年奥巴马访华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981年红遍全国的歌曲《红杉树》歌词中有“越过重洋/来自彼岸/你带来了美国人民的深情”,可见是1979年中美建交的应景之作。

而1772年尼克松访华是“破冰之旅”

考点:

外交关系的突破

点评:

本题立意新颖,判断要抓住歌曲流行时间和歌词的相关信息。

11.击败阿古柏后,左宗棠曾说:

“关陇新平,不及时归还国家旧所设地,而割弃使为别国,此坐自遗患。

”清政府依据其建议,采取的政策是

A.派兵收复新疆

B.设置新疆行省

C.在哈密建立抗俄基地

D.签订了《改订条约》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叙述的是左宗棠收复新疆,挫败阿古柏之后,对于新疆设立行省进行管理,故B项正确;派兵收复新疆是设立行省管理之前,故A项错误;在哈密建立抗俄基地是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具体措施之一,故C项错误;签订了《改订条约》是1880年曾纪泽,故D项错误。

12.下图反映的西周政治制度是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宗法制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西周的政治制度,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

题目图片显示有晋、鲁、楚、陈等诸侯国的名称,所以该图反映的是分封制,排除ABD项。

13.近代前期中国有份《盟约书》中表示为保卫国土,“万死不辞”,“纵使片土之剩,一线之延,亦应保全,不令倭得”。

它反映了

A.三元里抗英斗争

B.黄海海战

C.反割台斗争

D.南京保卫战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从“近代前期”“保卫国土”“纵使片土之剩,一线之延”“不令倭得”等信息可了解到此事件发生在近代前期,为保卫国土坚决抵抗不要让日本侵略者得到,符合题意的是1895年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

故选C。

A项与材料“不令倭得”无关;B项战场是在海上;D项并未进行殊死抵抗,而是执行以空间换时间的策略进行了撤退。

考点: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近代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

14.1796年,英国议会下院有120名议员是贵族或贵族子弟;还有数百人与贵族有亲戚关系,或者是在贵族的赞助下当选议员的,两者合在一起超过下议院总人数的70℅。

以上材料反映当时的英国

A.封建贵族仍把持着政治权力

B.君主专制的势力强大

C.工业革命的进展缓慢

D.工业资产阶级的政治影响力相当有限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从题干中“议会下院有120名议员是贵族或贵族子弟”“两者合在一起超过下议院总人数的70℅”的信息可以看出,贵族在政治上仍占有特殊地位,把持政权,也说明工业资产阶级的政治影响力相当有限,故D项正确;A项错在“封建贵族”,BC项不符合史实,且材料没有体现,故ABC三项排除。

考点:

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832年议会改革

15.“想当总统的人,可能对议员封官许愿,拉选票;议员以票相许争取当选总统给予一官半职。

尤其是争取连任时,这种相互勾结更可能导致恶性循环。

”美国为防止此现象

A.由人民直接选举总统

B.由议员直接选举总统

C.由人民间接选举总统

D.由议员间接选举总统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结合美国1787年宪法可知,总统和议员都有人民选举产生,故B、D两项错误;美国总统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故C项正确,A项错误。

考点:

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美国共和制的确立·1787年宪法

16.“冷战既不是苏联决策者也不是美国决策者制造的……这是因为战后的国际体系使苏联和美国决策者都感到对自己不利,他们都感到自己的国家安全受到自己所不能控制的力量的威胁。

”该观点认为冷战的起源是

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雅尔塔体系的形成

D.经互会的成立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

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冷战既不是苏联决策者也不是美国决策者制造的”、“战后的国际体系”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

BD两项属于美苏冷战开始后的具体表现,首先排除;A项是冷战开始的正式标志,不是“起源”,排除。

进一步可知,C项表述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

故,本题正确答案选C。

考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美苏冷战·美苏冷战的背景·雅尔塔体系(制)

17.雅典国家机构权限相互交叉,公职人员的权限也部分交叉。

因此,恩格斯说:

“在雅典没有总揽执行权力的最高官员。

”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雅典没有最高行政首脑

B.雅典没有最高权力机构

C.雅典用此办法实现权力制衡

D.雅典民主政治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愿望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国家机构权限相互交叉,公职人员的权限也部分交叉”这导致“在雅典没有总揽执行权力的最高官员”这说明,在雅典在政体设置上已经有了采用分权制衡的雏形,通过分权制衡实现对最高权力的制约。

故此题应选C项。

考点:

雅典的民主

点评:

雅典民主的主要特征:

(1)主权在民。

由全体公民参加的公民大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即雅典的国家管理掌握在全体公民手里。

(2)轮番而治。

公民内部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人人有权参政议政,轮番担任公职,轮番成为统治者和被统治者。

(3)法律至上。

雅典民主运作是建立在法律基础上的,依据公民大会等机构制定的法律进行运作。

雅典严格实行法治,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其它,直接民主、抽签任官、多数原则、公民意识、权力制约等。

18.2010年1月19日,在美国马萨诸塞州举行的参议员竞选中,共和党候选人斯科特·布朗获得了52%的选票,赢得了该州参议员的席位。

布朗之所以能够在民主党大本营马萨诸塞州聚集人气,是因为他成功地掌握了选民的心理,利用了选民对高失业率和强推医改的不满。

上述现象表明

①美国政党客观上反映了一定的民意,一定程度上提供了民众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渠道

②美国政党以民意为重,代表和维护了广大美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③实质上,两党制是资产阶级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相互监督和制衡的机制保障

④选举只是权力和金钱的游戏,实质上是为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服务的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共和党和民主党是美国的两大政党,轮流执政,布朗利用选民对高失业率和强推医改的不满获得参议员的席位,说明美国政客在选举主张和具体政策上能客观地反映一定的民意,①正确,④错误;但无论哪个政党执政,代表的都是资产阶级的利益,不可能真正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③正确,②错误;排除错误选项,该题选C。

19.俄国二月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但其结果却超出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围,其最重要的表现是

A.推翻了极端专制的政权

B.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C.无产阶级掌握了政府的权力

D.工人群众拥有革命武装

【答案】B

【解析】

【详解】A只能揭示是资产阶级革命,排除;二月革命胜利后,俄国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的特殊局面,一个是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另一个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一般而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成功后,由资产阶级掌权,但很明显俄国二月革命后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共同掌管国家事务,这是二月革命与其他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所不同的,故选B;二月革命后是资产阶级掌握了政府的政权,排除C;D是俄国革命进一步发展的可能性,但不是超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围的最主要表现,排除。

20.1949年10月,原德国的四个公民议论在原德国土地上出现两个德国主要原因时有四种说法,最合理的是()

A.甲说:

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的

B.乙说:

雅尔塔体系的影响

C.丙说:

美国冷战政策造成的

D.丁说:

受社会主义国家的影响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

结合材料的叙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主动挑起针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冷战”对抗,导致了德国分裂,东、西德国两个国家的出现。

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

考点:

20世纪的和平与战争·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美苏冷战局面形成

21.有学者指出:

社会主义就是对资本主义的批判。

这表明科学社会主义出现的历史原因主要是

A.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充分暴露

B.社会生产力停滞不前

C.资本主义的掠夺性引发世界大战

D.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答案】A

【解析】

由于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充分暴露,故科学社会主义出现并对其进行批制,故A正确;当时社会生产力仍在发展,没有停滞不前,故B错误;1848年科学社会主义出现时并没有世界大战,故C错误;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并不符合材料“社会主义就是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故D错误。

故选A。

点睛: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社会主义就是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充分暴露的角度入手,即可排除无关选项,进行正确判断。

22.“十九世纪西欧大陆宪法普遍表现为强大的王权与软弱的议会并存、中央集权的倾向明显、公民的政治权利受到相当的限制以及保护私有财产的坚定性。

”下列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宪法是

A.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B.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C.1861年俄国《二一九法令》

D.1908年《钦定宪法大纲》

【答案】A

【解析】

由“十九世纪”、“西欧”可以排除C、D;材料所反映的19世纪西欧大陆宪法具有二元制特点,故排除B。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德国实行君主立宪制,但同时德意志帝国皇帝又享有绝对的权力,故属于二元君主立宪制,故选A。

23.朝鲜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影响较大的局部战争之一。

关于朝鲜战争爆发的原因至今仍是众说纷纭。

下列观点,最有可能为当今我国史学界所接受的是

A.是金日成主谋并发动的

B.是斯大林指使金日成发动的

C.是美帝国主义的走狗李承晚发动的内战

D.是当时国际形势和朝鲜半岛内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答案】D

【解析】

【详解】中国学者认为朝鲜战争是美苏冷战格局影响下以及朝鲜半岛内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D正确;A是韩国学者观点;B是美国学者观点;C是文革时期中国学者观点,排除。

24.在古代雅典统计整个城邦的人口时,官方文件的表述是“雅典人及其妻子和孩子”。

这种现象反映了在古代雅典

A.妻子和孩子不属于城邦

B.女子和孩子没有公民权

C.城邦的小国寡民特征

D.城邦政治的民主化特点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古代雅典公民权的理解。

题干中“雅典人及其妻子和孩子”体现了一种从属关系,B项正确。

A项是对材料的错误的理解,属于偷换概念;C项材料并未体现;D项说法错误,妇女没有民主权利无法体现雅典的民主性。

考点:

雅典民主制

点评:

雅典民主制是直接民主,是建立在小国寡民的基础上,与现代民主有很大的不同,现代民主通常是代议制为核心的。

直接民主弊端非常明显,即使在直接民主下,也是少数人的民主,妇女、外邦人和奴隶等都没有民主权力。

但是,在伯利克里时期雅典民主制发展到鼎盛时期,表现有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和民众法庭等。

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雅典民主制的形成过程、特点、影响等需要掌握。

25.美国学者R.R.帕尔默在其著作《世界现代史》中说:

“如果列宁没有使马克思主义获得新生并且传播到俄国去的话,那么马克思的思想就可能变成欧洲的普通思想。

”列宁使“马克思主义获得新生”的最主要贡献是

A.领导创建了布尔什维克党

B.把实现无产阶级专政写入党纲

C.提出并实践了“一国胜利论”

D.主张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俄国十月革命的理解。

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知列宁使“马克思主义获得新生”的最主要贡献是提出并实践了“一国胜利论”。

其它是错误的。

所以选C。

26.伯利克里时期几乎各级官职向一切公民开放,并都以抽签方式产生,雅典人相信抽签是天意所归,赋予它以一定的神圣意义,因此也更显得公平。

据此不能表明古代雅典

A.政治环境利于人文精神产生

B.旧贵族退出政治舞台

C.提供了相对广泛的参政机会

D.民主政治具有局限性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了学生正确理解题意的能力。

雅典几乎各级官职都向一切公民开放,并通过抽签产生,这样宽松自由的氛围有利于人文精神的产生,提供了相对广泛的参政环境,也可能导致民主权利的滥用和误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ACD项不符合题意。

旧贵族也属于公民的行列,所以不能表明旧贵族退出政治舞台,故选B。

考点:

古代希腊罗马·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

27.有学者认为:

希腊诸邦,虽然有他们共同的文化,却从没有他们共同的政治组织。

没有他们共同的政治组织反映了希腊

A.独立自主的城邦特征

B.小国寡民的城邦特征

C.人民主权的政治特点

D.轮番而治的政治特点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

依据材料中“却从没有他们共同的政治组织。

”说明希腊各个城邦之间没有整体性,各自为战。

说明希腊城邦独立自主的特点。

B不是材料反映的内涵。

C和D属于民主政治,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择A项。

考点: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城邦特征

28.托克维尔指出,“谁要是只研究和考察法国,谁就永远也无法理解法国大革命”。

这一材料所体现的历史研究方法是

A.关注不同国家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

B.注重历史与现实的结合

C.侧重社会变化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D.把握历史前进的方向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材料中强调理解法国大革命不能只局限于研究和考察法国,言外之意还要通过看法国大革命对其他国家的影响来研究看待大革命的意义。

考点:

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