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必修课程必修Ⅲ 2.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38683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5.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必修课程必修Ⅲ 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必修课程必修Ⅲ 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必修课程必修Ⅲ 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必修课程必修Ⅲ 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必修课程必修Ⅲ 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必修课程必修Ⅲ 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必修课程必修Ⅲ 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必修课程必修Ⅲ 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必修课程必修Ⅲ 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必修课程必修Ⅲ 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必修课程必修Ⅲ 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必修课程必修Ⅲ 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必修课程必修Ⅲ 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必修课程必修Ⅲ 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必修课程必修Ⅲ 2.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必修课程必修Ⅲ 2.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必修课程必修Ⅲ 2.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必修课程必修Ⅲ 2.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必修课程必修Ⅲ 2.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必修课程必修Ⅲ 2.docx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必修课程必修Ⅲ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必修课程必修Ⅲ 2.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必修课程必修Ⅲ 2.docx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必修课程必修Ⅲ2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必修课程(必修Ⅲ)

历史(Ⅲ)着重反映人类社会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领域的发展进程及其重要内容。

通过学习,了解中外历史上思想文化领域的重大事件、重要现象及相关人物;学会收集并综合分析思想文化发展进程中的相关资料,探讨思想文化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影响;认识人类思想文化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家、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增强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树立自觉传承祖国和人类思想文化遗产的意识。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内容标准

学习要求

教学建议

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1.知道诸子百家的主要流派儒家、道家、法家、墨家;认识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以孔子、孟子、荀子的主张为例,了解早期儒家思想的形成。

1.注意把握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的关系、汉武帝大一统与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关系、明清商品经济发展与民主思想的关系,联系必修Ⅰ和必修Ⅱ相关知识,引导学生认识“一定的思想文化是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产生和发展的基本观点”。

2.明确不同时期儒家代表人物的主要观点,指导学生按照学派、代表人物、主要主张、影响,制作表格整理诸子百家的基本史实,培养理解、概括以及动手能力。

3.结合当前和谐社会的建设,讨论道家、儒家、墨家等有关思想的借鉴意义,初步理解历史学科的社会教育功能。

2.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2.知道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使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1.借助电视连续剧《汉武大帝》的部分视频资料,引导学生了解和探究汉代儒学发展的有关史实及其影响。

2.建议结合必修Ⅰ和必修Ⅱ相关中关于汉武帝时期社会发展的情况,引导学生理解汉武帝时期统治阶级一改原先以道家“无为”为主的指导思想为以儒学为正统的思想的社会因素,认识思想文化是基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基础上的上层建筑。

3.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3.列举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程颢、程颐、朱熹和陆王心学的代表人物陆九渊、王守仁,以程朱理学和以王守仁的主要观点为例,简要说明儒学在宋明时期的发展。

1.宋明理学是本专题的难点,建议结合时代背景,说明理学产生原因、核心内容以及它在儒学发展中的地位。

2.可借助图书资料和网络资源,搜集朱熹在福建活动的材料,查询和整理相关资料,以板报等形式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4.列举明清时期主要思想家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结合他们的基本观点简要说明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1.组织学生开展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影响等相关问题开展探究活动,建议学生联系实际,谈一谈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

2.借助多媒体手段,用文字材料或者音像材料(如《百家讲坛》上的有关资料)适当补充这个时期的历史背景材料,教师可在播放之前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有针对性观看上述资料片,以加深对封建社会后期思想发展的认识。

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内容标准

学习要求

教学建议

1.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1.知道四大发明是中国古代具有代表性的科技成就,了解四大发明的主要史实,以四大发明为例说明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1.建议结合中外早期书写材料的主要情况,理解造纸术发明的作用。

充分利用课本图片,了解指南针的发明在经济生活、军事实践中的作用,结合新航路开辟的相关知识,理解指南针的发明和应用在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中的作用。

从火药的名称,了解火药的出现与应用。

结合四大发明归纳中国古代科技的主要特点。

2.指导学生从发明、外传、影响等方面,列表归纳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等古代中国重大科技成果的内容,帮助学生学会建构知识。

3.借助四大发明等科技成就的视频资料(如《大国崛起》第一集“小国大业”),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科技发明的情况和对世界文明发展的影响,寓德于教,培养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2.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2.概述汉字和绘画的起源和演变的过程;知道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宋四家的主要书法成就,知道中国绘画史上的山水画、人物画、花鸟画;了解中国书法和绘画的基本特征。

1.结合北京奥运会会徽,感知汉字的艺术魅力,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2.有条件的地方可引导学生通过互联网,查询关于中国古代汉字的起源,以熟悉的几个汉字为例,了解汉字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字体,帮助学生了解汉字发展演变的脉络,

3.建议以中国古代绘画的主要内容、艺术风格、艺术形式、审美特点等项列表,指导学生整理中国古代绘画的发展历程,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3.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了解李白、杜甫、苏轼、辛弃疾及其文学成就,了解《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的作者、主要内容和反映的时代特征。

1.建议教师指导学生讲述较熟悉的古代文学家的小故事,让学生在课外阅读先秦文学、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主要作品的基础上,加深了解不同时期的主要文学成就、代表作家以及特点。

2.结合电视剧《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等视频片断,指导学生表演历史情景剧,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4.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4.了解京剧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1.结合部分京剧片断,帮助学生对京剧的艺术形式有一定的直观了解。

2.建议学生利用图书或网络资源,查询和汇总,了解一些京剧优秀剧目和京剧艺术家。

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内容标准

学习要求

教学建议

1.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1.说出林则徐、魏源、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主张,归纳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促进近代中国思想启蒙、推动中国社会变革所起的作用。

 

1.利用《世纪中国》、《林则徐》等视频资料,了解林则徐、魏源、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主要活动,引导学生归纳中国近代思想解放经历了从技艺到政治制度最后到真理的三个发展阶段。

2.建议指导学生按照主要主张、著作、作用、联系与发展等项制作表格,归纳、分析林则徐、魏源、康有为、梁启超等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关系,理解中国近代思想解放对社会变革所起的推动作用。

3.采用组织学生整理、分析史料等方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提取、阐释文字信息的能力。

2.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2.概述新文化运动民主与科学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民族觉醒、文化发展、社会进步所发挥的作用。

1.结合《陈独秀文章选编》(三联书店)相关内容,了解新文化运动产生的时代背景,以及陈独秀、蔡元培、李大钊、胡适在新文化运动中所起的主要作用。

2.引导学生从新文化运动产生的时代背景,以及中国古代传统思想与传统文化的巨大影响,从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的角度指出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

3.新文化运动的评价是本专题的重点也是难点。

可结合鲁迅的《狂人日记》、《药》、《孔乙己》、《祥林嫂》等文学作品,理解新文化运动在唤醒国民、启发民智中的作用。

4.组织学生讨论“如何看待新文化运动中的‘民主与科学’思潮?

”、“为什么说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的到来做了充分的思想动员?

”等话题,提高探究与阐释能力。

3.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3.知道李大钊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为中国人民找到了救国救民的理论武器。

1.结合必修Ⅰ专题二、专题三,了解近代中国思想解放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发展演变过程。

可结合新民主主义史,认识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对中国民主革命所产生的理论指导作用。

说明正确的理论对社会实践所起的促进作用。

2.建议从社会转型、经济发展、外来思想影响、思想解放等方面,理解五四时期各种新思潮广泛传播的历史条件。

明确马克思主义能够在各种新思潮的竞起中脱颖而出,主要依靠其先进性与科学性。

专题四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内容标准

学习要求

教学建议

1.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1.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与新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说明其在推动辛亥革命与国民大革命中的作用。

1.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之间关系是学习的难点。

教师应明确指出:

三大政策是新三民主义的核心,是依据和体现这一思想理论体系的重要政策和原则,集中反映了新三民主义的革命性和进步性。

2.三民主义与新三民主义是本专题的重要内容,建议以列表的形式,从背景、主要主张来比较二者异同,并简要分析,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建议举办“孙中山与辛亥革命”“孙中山与国共第一次合作”图片、邮票展。

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孙中山的了解。

2.概述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

2.概述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了解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新民主主义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的基本内容,认识毛泽东思想对中国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作用。

1.通过具体实例,说明毛泽东思想在中国革命与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

2.以“红色旅游”绘制地图,从井冈山—延安—西柏坡—北京,说明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新民主主义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的基本内容,以及历史作用。

3.开展“毛泽东与中国革命”、“毛泽东与他的战友们”演讲比赛,加深学生对毛泽东以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理解。

3.概述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

3.概述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认识邓小平理论的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勇于创新的理论品质,深刻领会邓小平理论在开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

 

1.本专题理论性强,建议更多采用学生讨论、列表比较等形式开展课堂教学活动。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切身体会,认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现实意义。

2.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概念相对比较枯燥抽象。

可根据学生已经掌握的政治经济学常识,结合他们自身生活体验来理解。

3.联系美国罗斯福新政、苏俄新经济政策,加深对邓小平南巡讲话深刻内涵以及指导意义的认识。

4.开展以“改革开放与我的家乡、家庭的巨变”等为专题的演讲会,指导学生写社会调查报告和历史小论文,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以及实践精神。

4.概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重要指导意义。

4.概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理解其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重要指导意义。

1.结合苏联解体的历史教训,说明三个代表理论提出的历史背景和现实意义。

2.结合中央台新闻联播节目,介绍的践行“三个代表”中涌现的许振超、任长霞、牛玉儒、王顺友、张云泉、洪战辉、丁晓兵、陈刚毅等一大批新时期的先进典型,说明新时期加强党的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

3.组织学生开展“我认识的好党员”讲演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讲先进、自觉学先进,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内容标准

学习要求

教学建议

1.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1.列举“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杂交水稻和“银河”系列计算机等新中国的主要科技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1.本课教材介绍了新中国建国以来的科技发展状况,建议教师在授课时,从两个方面对教材加以处理:

一是党和国家对科技事业的重视和战略决策,二是新中国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

建议教师适当补充二战后世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内容,使学生对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科技发展的世界背景有大致的了解,形成知识网络。

  2..关于“两弹一星”和载人航天的影视资料比较丰富,如纪录片《百年中国》、《目击中国五十年》、《飞天梦圆》,电影《横空出世》,电视连续剧《中国神火》等,建议教师在讲授过程中,以直观的影视、图片资料,深入浅出地向学生介绍相关的科学技术成就。

  4.关于杂交水稻,建议教师可由人口问题导入,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如何解决饥饿和粮食问题这一世界性的难题,引入对袁隆平和他的杂交水稻的学习。

  5.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列表,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通过对各项成就作用意义的分析,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激发学生为振兴中华发奋读书的志向

  6.建议教师适当增加对一些优秀科学家(如钱学森和邓稼先等)事迹的介绍,用优秀科学家的高贵品质和崇高精神感染学生。

可以指导学生分组收集有关科学家的主要事迹,用演讲、编辑小报或设计展板等方式,了解科学家及其贡献。

在此基础上,让同学谈谈在了解了几位科学家的故事以后的感想和启示。

  

2.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

2.说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

 

  1.建议教师指导学生结合必修Ⅰ、Ⅱ所学知识进行讨论:

三大改造完成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什么变化?

党和国家面临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认识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为更好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党提出“双百”方针是很有必要的。

2.利用《英雄儿女》、《东方红》等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影视作品,让学生体验作品的内涵,激发学生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

3.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

3.知道建国初期的扫盲教育和高等教育、“文革”对教育事业的破坏、1977年恢复高考;从新中国教育发展的曲折历程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

  1.建议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课教材进行课前通读,从总体上了解新中国教育发展的史实,培养学生阅读、概括、记忆等能力。

  2.新中国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集体的英明领导,有条件的地区建议教师用投影展示党和国家领导人关于教育的决策方针,或者放映反映新中国教育成就的影像资料,以增强直观性。

3.开展“‘三代人眼中的教育’访谈录”活动,让学生了解新中国教育发展的历程,体会“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意义。

专题六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内容标准

学习要求

教学建议

1.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

1.懂得智者学派普罗塔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的主张;了解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的主张;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

  1.人文精神发展经历了智者运动、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三个时期。

应联系不同时期西方经济、政治的发展状况,了解人文精神在西方的产生、发展进程,引导学生掌握“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并能动地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的观点。

  2.建议教师结合必修Ⅰ专题六所学知识,适当介绍公元前6~前5世纪古希腊的政治、经济发展状况,引导学生思考“公元前5世纪中叶的古希腊为什么会出现智者学派?

”师生共同总结归纳智者学派产生的背景及条件。

  3.教师可以在课前布置学生搜集资料、分配角色,课堂上演出课本剧,内容可涉及苏格拉底的生活态度、思想主张及教育方法等,加深学生对苏格拉底及其主张的了解。

2.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2.知道薄伽丘的《十日谈》和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掌握马丁·路德“信仰得救”的主张;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1.导入新课时,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用多媒体播放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和艺术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

建议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文艺复兴在文学艺术方面的成就,教师可以提出问题:

这些文学艺术作品是如何体现“人文主义”这一思想的?

引导学生关注其注重人性的特点,增强感性认识,然后归纳出“人文主义”的基本含义。

  3.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与宗教神学的观点进行对比分析,列表归纳总结:

以神为中心──以人为中心;禁欲和来世──现世的享受;等级观念──自由平等;蒙昧主义──理性和科学。

4.建议创设情境,由学生分别扮演教皇特使(甲)和马丁·路德(乙)进行一场辩论,结合课本上的《九十五条论纲》,理解宗教改革的背景、内容、实质和意义。

3.简述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3.简述伏尔泰自由平等、孟德斯鸠三权分立、卢梭社会契约、康德思想自由的观点;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1.建议教师适当补充17世纪欧洲政治、经济、科学等方面发生的变化,引导学生分析启蒙运动产生的条件,理解“一定的思想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

  2.启蒙运动思想家的主张可以由学生阅读课本归纳,最好让学生按阶段、国家、代表人物、主要观点、主要著作等项目列表,归纳启蒙运动主要内容,比较分析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异同,说明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3.建议教师搜集一些有关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康德的资料作为教材内容的补充,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思想家主张的进步性所在,学习他们为追求真理而不畏艰难的精神。

专题七近代以来世界科学技术的历史足迹

内容标准

学习要求

教学建议

1.了解经典力学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在近代自然科学理论发展中的历史地位。

知道相对论、量子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意义。

1.了解经典力学的主要内容,概述牛顿对经典力学的主要贡献,认识经典力学在近代自然科学理论发展中的历史地位;知道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普朗克的量子理论的主要内容,认识相对论、量子论提出的意义。

 

1.学习本专题时,可以联系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等内容,理解政治宽松环境与思想观念解放推动了科技的进步;同时,科技的进步又有力地促进了文化的发展和思想的解放,培养学生联系的观点。

2.可以布置学生课外阅读牛顿、爱因斯坦等科学家的人物传记,或者搜集与他们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科学探索的精神。

3.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详略得当,避免过多讲述物理学专业理论知识,突出阶段成就以及这些成就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4.引用牛顿临终遗言的资料,引发学生对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的思考。

5.引导学生对“经典力学体系是最完美的物理学理论吗?

”的质疑与思考,以此引出20世纪物理学革命内容的学习。

6.指导学生从不同时期、科学家、主要成就、历史地位等项制作表格,归纳近现代以来物理学领域取得的主要成就,培养学生归纳知识和制作表格的能力。

2.简述进化论的主要观点,概括科学与宗教在人类起源问题上产生分歧的根源。

2.简述达尔文、赫胥黎进化论的主要观点,认识生物进化论的历史意义,概括科学与宗教在人类起源问题上产生分歧的根源。

1.生物进化论的内容比较枯燥,教师可以联系生物学知识,并且补充一些生动的实例,比如草原上长颈鹿进化演变示意图,加深学生对此理论的认识。

2.关于生物进化论产生的背景和历史意义,涉及面广、跨度大。

建议教师从政治、经济、思想、科学等领域引导学生进行全面分析和归纳,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体会历史评价的多维角度。

3.关于科学与宗教在人类起源问题上产生分歧的根源这个问题的探究,建议教师采用模拟表演法,让学生分别代表进化论和神创论的两派,展开争论,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3.以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等为例,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3.知道工业革命时期瓦特改良蒸汽机,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电的应用,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及人类思想解放的作用。

1.播放电视记录片《大国崛起》中有关瓦特和爱迪生的音像资料,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引导学生就瓦特改良蒸汽机的原理、使用情况、优良性能等方面进行思考,组织学生讨论“瓦特蒸汽机如何解决了工业发展的动力问题?

”“蒸汽机问世后,工业革命怎样轰轰烈烈展开的?

”等问题,理解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3.设计“如果我们生活的城市停电一天,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会碰到哪些困难?

”问题的讨论 

,让学生充分认识:

电气技术的应用与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

4.教师提供图片、表格数据、文字资料等,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生活中的实例,从正反两面让学生对“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这个问题展开争论,提高学生对技术革新作用的理性认识。

4.以网络技术为例,理解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4.了解电子计算机、互联网诞生和发展的情况,认识现代信息技术把人类社会引入信息时代,也带来挑战。

1.指导学生利用网络就计算机和互联网发展简史这个小课题搜集相关资料,制作PPT,在课堂上进行交流。

2.提供素材,精心设计情境(如,家中办公、网上购物、远程教育等),让学生采用小品、演讲等多种形式,展示互联网给现代社会带来的巨变。

3.组织一场辩论:

“网络对学生的学习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从身边的事例入手,探讨现代信息技术对社会的双重影响,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网络。

专题八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内容标准

学习要求

教学建议

1.了解19世纪以来文学的主要成就,认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

1.了解19世纪以来以拜伦的《唐璜》为代表的浪漫主义文学、以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和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为代表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成就,认识各自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影响。

1.以“你读过19世纪哪些外国名著?

它们分别属于哪种文学流派?

各文学流派与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有什么关系?

”等等这些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入本课学习。

2.引导学生结合必修Ⅰ、必修Ⅱ所学的相关内容来理解19世纪以来各文学流派产生的政治、经济背景及其影响。

3.截取影视作品片断,让学生对比感知,引导学生联系时代背景分析认识各流派特征。

4.指导学生按时期、主要流派、代表人物及其主要作品列表,归纳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的主要成就。

5.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举办经典文学作品赏析会,提高学生文学艺术的鉴赏能力。

2.欣赏19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了解这些美术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艺术价值。

2.欣赏凡高和毕加索的美术作品,了解这些美术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艺术价值。

1.用列表法整理19世纪以来世界出现的著名美术流派、著名画家及其代表作。

2.教师提供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图片或影象资料,要求学生判断其流派,并结合时代背景解释各流派特点。

3.可由学生举办世界美术精品展览,引导学生鉴赏这些美术作品的特色、艺术风格和艺术流派。

3.列举19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理解这些音乐作品的时代性、多样性和民族性。

3.以贝多芬的主要作品为例,理解19世纪以来的音乐作品的时代性、多样性和民族性。

 

1.用列表法整理19世纪以来世界出现的著名音乐流派、音乐家及其代表作。

2.要求学生查找19世纪以来著名音乐家的生平逸事,并向其他同学介绍他们生活的时代背景。

3.利用音像资料,让学生欣赏不同时期、不同国家和民族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结合作品产生的时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