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市直普通高中毕业年级教学质量调研考试生物.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40424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72.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威海市市直普通高中毕业年级教学质量调研考试生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威海市市直普通高中毕业年级教学质量调研考试生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威海市市直普通高中毕业年级教学质量调研考试生物.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威海市市直普通高中毕业年级教学质量调研考试生物.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威海市市直普通高中毕业年级教学质量调研考试生物.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威海市市直普通高中毕业年级教学质量调研考试生物.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威海市市直普通高中毕业年级教学质量调研考试生物.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威海市市直普通高中毕业年级教学质量调研考试生物.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威海市市直普通高中毕业年级教学质量调研考试生物.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威海市市直普通高中毕业年级教学质量调研考试生物.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威海市市直普通高中毕业年级教学质量调研考试生物.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威海市市直普通高中毕业年级教学质量调研考试生物.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威海市市直普通高中毕业年级教学质量调研考试生物.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威海市市直普通高中毕业年级教学质量调研考试生物.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威海市市直普通高中毕业年级教学质量调研考试生物.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威海市市直普通高中毕业年级教学质量调研考试生物.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威海市市直普通高中毕业年级教学质量调研考试生物.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威海市市直普通高中毕业年级教学质量调研考试生物.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威海市市直普通高中毕业年级教学质量调研考试生物.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威海市市直普通高中毕业年级教学质量调研考试生物.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威海市市直普通高中毕业年级教学质量调研考试生物.docx

《威海市市直普通高中毕业年级教学质量调研考试生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威海市市直普通高中毕业年级教学质量调研考试生物.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威海市市直普通高中毕业年级教学质量调研考试生物.docx

威海市市直普通高中毕业年级教学质量调研考试生物

2007-2008年威海市市直普通高中毕业年级教学质量调研考试

生物

第1卷(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4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计4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病毒、发菜和根霉都具有的物质或结构是

A.细胞壁B.细胞膜C.细胞核D.核酸

解析:

答案:

D

2.就一对联会的同源染色体而言,其着丝点数、染色单体数和多核苷酸链数分别是

A.2、4和4B.2、8和4C.2、4和8  D.4、4和4

解析:

答案:

C

3.用一个放大倍数固定的目镜分别与4个不同倍数的物镜组合来观察口腔上皮细胞装片。

当呈像清晰时,每一个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如图所示。

如果载玻片位置不变,用哪一个物镜在一个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多

A.a

B.b

C.c

D.d

解析:

答案:

D

4.下列过程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

A.葡萄糖分解生成丙酮酸B.胰岛细胞合成胰岛素

C.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 D.H2O光解生成O2

解析:

答案:

C

5.下列各项措施能在细胞分裂间期起作用的是

①用秋水仙素使染色体数目加倍②农作物诱变育种③花粉离体培养④肿瘤的化疗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解析:

答案:

D

6.下列关于细胞主要化学成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蛋白质的多样性与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等有关

B.脱氧核糖核酸是染色体的主要成分之一

C.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都属于脂质

D.动物乳汁中的乳糖和植物细胞中的纤维素都属于多糖

解析:

答案:

D

7.一个用玻璃纸制成的透析袋中装有物质M和分解它的酶N,将此袋放在盛有蒸馏水的容器中,第二天检查时,在蒸馏水中发现了物质X。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①N分解物质X  ②M被N分解  ③X是M的组成成分 ④X能透过透析袋 ⑤N变成了X

A.①②③B.②⑧④C.②③⑤D.③④⑤

解析:

答案:

B

8.用同位素32P标记某一噬菌体内的双链DNA分子,让其侵入大肠杆菌内繁殖,最后再释放出200个噬菌体,则后代噬菌体中含有32P的占总数的

A.2%B.1%C.O.5%  D.50%

解析:

答案:

B

9.下图表示人体内的一些生命活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能进行①过程的细胞具有细胞周期

B.②过程不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

C.进行

过程的细胞,细胞核体积增大,但遗传物质并未增加

D.④过程也受基因控制,并且受环境影响

解析:

答案:

A

10.一个DNA分子中有100个碱基对,其中有40个腺嘌呤,如果该DNA分子连续复制四次,则参与到DNA分子复制中的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有

A.480个B,840个C.900个D.960个

解析:

答案:

C

11.下图为某植物在夏季晴天的一昼夜内CO2吸收量的变化情况,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影响be段光合速率的外界因素只有光照强度

B.ce段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气孔关闭,使得CO2供应减少

C.fg段与ce段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相同

D.该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时间区段是bg

解析:

答案:

B

12.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行为变化的描述,错误的是

A.非同源染色体数量越多,非等位基因组合的种类也越多

B.染色单体分开时,复制而来的两个基因也随之分开

C.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使所有非等位基因之间也发生自由组合

D.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等位基因也随之分离

解析:

答案:

C

13.马和豚鼠体细胞中具有相同的染色体数,但性状差异很大,原因是

A.生活环境不同       B.DNA分子中碱基对排列顺序不同

C.DNA分子中碱基配对方式不同D.染色体形态不同

解析:

答案:

B

14.基因型为AaBb的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形成了一个基因型为Ab的卵细胞,则与该卵细胞同时形成的三个极体的基因型是

A.Ab、ab、abB.Ab、aB、aBC.Ab、aB、ab  D.ab、AB、AB

解析:

答案:

B

15.人的血友病属于伴性遗传,苯丙酮尿症属于常染色体遗传。

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生下一个既患血友病又患苯丙酮尿症的男孩。

如果他们再生一个女孩,表现正常的概率为

A.3/8  B.3/4  C.1/8    D.1/4

解析:

答案:

B

16.下列曲线表示四个不同的自然生态系统在受到同等程度的外来干扰后,初级消费者数量的变化情况。

其中抵抗力稳定性最高的生态系统是

解析:

答案:

C

17.下列各项中形成了新物种的是

A.二倍体的西瓜经秋水仙素处理成为四倍体西瓜     B.马与驴交配产生了骡子

C.桦尺蠖体色的基因频率由S(灰色)95%变为s(黑色)95%  D.克隆牛

解析:

答案:

A

18.甲、乙两种不同的病毒,经病毒重建后形成“杂种病毒”丙,用丙病毒侵染植物细胞,在植物细胞内产生的新一代病毒可表示为图中的

解析:

答案:

D

19.人体血浆pH通常在7.35~7.45之间,原因是

①H2CO3/NaHCO3、Na2HPO4/NaH2PO4等多对缓冲物质对血液酸碱度起缓冲作用

②通过呼吸系统可不断排出CO2

③血浆中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脏随尿排出体外

④神经系统对呼吸运动强度的调节有利于维持血液pH的相对稳定

⑤食物中的碱性物质与新陈代谢产生的酸性物质所构成的缓冲对调节了血液pH

A.①③⑤B.①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

解析:

答案:

B

2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植物体内积累的元素一定是植物的必需元素

B.人体细胞进行无氧呼吸时,仅能产生少量能量并放出少量二氧化碳

C.光反应阶段在叶绿体囊状结构薄膜和基质中进行,暗反应阶段在基质中进行

D.用H218O来研究大豆光合作用过程,最早在释放的O2中检测到放射性

解析:

答案:

D

21.基因型分别为ddEeFF和DdEeff的两种豌豆杂交,在三对等位基因各自独立遗传的条件下,其子代基因型中,不同于两个亲本基因型的个体占全部子代的

A.1/4B.3/8C.5/8D.1

解析:

答案:

D

22.右图表示一项关于生长素的研究实验。

以下关于实验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A.M比N长得快

B.N比M长得快

C.M弯向一侧而N不弯曲

D.N弯向一侧而M不弯曲

解析:

答案:

A

23.噬菌体遗传信息传递和表达的场所是

A.细胞核和细胞质B.细菌核区C.细菌细胞质D.噬菌体核区和细菌细胞质

解析:

答案:

C

24.右图为三个处于分裂期的细胞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三个细胞均含有二个染色体组

B.乙、丙细胞不可能来自同一个体

C.甲可能是丙的子细胞

D.甲、乙、丙三个细胞均含有同源染色体

解析:

答案:

C

25.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每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只能处在一个营养级上

B.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处于第二营养级

C.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D.细菌都属于分解者,没有分解者,生态系统就会崩溃

解析:

答案:

C

26.右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示意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②结构内的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相同

B.③的有氧呼吸产物可参加体液调节

C.人体摄入的营养物质太少会使a液和c液减少

D.抗体与相应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发生在c液中

解析:

答案:

B

27.下列关于正常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前者随后者而变化的情况与图示走势不相符的是

A.抗利尿激素分泌量——饮水量

B.T细胞浓度一--HIV浓度

C.胰岛素浓度--血糖浓度

D.促甲状腺激素浓度——甲状腺激素浓度

解析:

答案:

C

28.将甲、乙、丙三株大小相近的同种植物,分别处理如下表,实验结果如右图所示。

请根据图表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项芽

摘除

保留

保留

细胞分裂素(浸泡浓度)

0ppm

2ppm

0ppm

A.顶芽摘除后,侧芽生长停滞B.细胞分裂素的作用可抵消顶端优势

C.顶芽的存在并不影响侧芽的生长D.细胞分裂素与侧芽的生长无关

解析:

答案:

B

29.下列关于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一个物种引入新的地区后,可能呈“J”型增长

B.对农作物合理密植时,其数量不应大于K/2值

C.一个呈“S”型增长的种群,数量为K/2时增长率最大

D.当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种群的增长率保持相对稳定

解析:

答案:

B

30.下列实验中所用试剂错误的是

A.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使用龙胆紫溶液使染色体着色

B.在提取叶绿体色素实验中,使用层析液提取色素

C.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中,使用酸性重铬酸钾鉴定酒精的产生

D.在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中,使用氯化钠溶液析出DNA

解析:

答案:

B

31.右图表示生态系统四种成分之间的关系,以下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1和2所包含的所有种群构成群落

B.3代表的不一定是原核生物

C.4的含量增加将导致臭氧层被破坏

D.①代表光合作用,②代表细胞呼吸

解析:

答案:

B

32.有关下列四幅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图生物自交后代中与亲本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4

B.乙图所示生物的体细胞中一定含有三个染色体组

C.丙图所示W个体一定是该致病基因的携带者

D.丁图可表示pH或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解析:

答案:

B

33.右图表示光照强度和CO2浓度对某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曲线中a点转向b点,叶绿体中C3浓度降低

B.曲线中b点转向d点,叶绿体中C5浓度升高

C.曲线中b点转向c点,叶绿体中C5浓度几乎不变

D.d点时,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主要有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温度等等

解析:

答案:

D

34.下列各项中,不可能出现右图所示结果的是

A.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杂合子植物自交所产生后代的性状分离比

B.含15N的DNA分子放在含14N的培养液中复制三次后,含15N的DNA分子与含14N的DNA分子之比

C.高等植物消耗等摩尔的葡萄糖进行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产生的CO2的比值

D.一个初级卵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的极体与卵细胞的数目之比

解析:

答案:

B

35.分析下列各家系图,其中叙述正确的是

A.可能是色盲遗传的家系是甲、乙、丙、丁

B.肯定不是抗维生素D佝偻病遗传的家系是甲、乙

C.家系甲中,这对夫妇再生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4

D.家系丙中,女儿一定是杂合子

解析:

答案:

B

36.某对夫妇,他们的母亲都是色盲患者,父亲都正常。

该对夫妇所生的四个孩子经检查后发现,一个完全正常、两个是携带者、一个是色盲。

这四个孩子的性别是

A.全是男孩或全是女孩  B.三女一男或全是女孩

C.三男一女或二男二女D.三女一男或二男二女

解析:

答案:

D

37.一个mRNA分子有m个碱基,其中G+C有n个;由该mRNA合成的蛋白质有两条肽链。

则其模板DNA分子的A+T数、合成蛋白质时脱去的水分子数分别是

A.m、m/3-1B.m、m/3-2C.2(m-n)、m/3-1D.2(m-n)、m/3-2

解析:

答案:

D

38.如果用15N、32P、35S同时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细菌,在产生的子代噬菌体中,能够找到的放射性元素及其存在的部位是

A.可在外壳中找到15N和35SB.可在DNA中找到15N和32P

C.可在外壳中找到15N    D.可在DNA中找到15N、32P、35S

解析:

答案:

B

39.下图表示某绿色植物在生长阶段体内物质的转变情况,①和④过程中的[H]产生的场所依次是

A.类囊体薄膜、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 B.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叶绿体基质

C.细胞质基质、叶绿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 D.类囊体薄膜、线粒体内膜和细胞质基质

解析:

答案:

A

40.从生态系统至生物个体和细胞的各级水平上分析,它们都存在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输入、转变、输出等变化。

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各种生物大分子都是以碳原子构成的链或环为基本骨架的

B.在光合作用过程中,能量的转化形式是:

光能→ATP中活跃的化学能→糖类等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C.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

在“草→兔→狐”这一食物链中,兔通过摄食获得的储存在草中的化学能,其中大部分能量的去向是通过兔的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D.人体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与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之间存在反馈调节

解析:

答案:

C

 

第1I卷(非选择题共60分)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包括6个小题,共60分.

41.(10分)甲、乙、丙三图分别表示不同环境因素对小麦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

请据图分析回答:

(1)甲图中P点时,限制小麦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从图中可知,当光照超过某一强度时,光合作用速率不再增加,这是因为此时光合作用的________阶段受到限制。

乙图中Q点时,在高CO2浓度条件下,若要进一步提高小麦光合作用速率,可尝试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

预测丙图中Q点之后三条曲线的变化趋势是:

_____________。

(2)干旱初期,小麦光合作用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可以用________图来说明,其具体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麦灌浆期如遇阴雨天气会造成减产,其原因由_______图信息可以说明;温室大棚作物如遇阴雨天气,为避免减产,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右图中上半部分表示某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之间的关系图,如果把纵坐标含义改为二氧化碳吸收速率,请在下半部分新的坐标系中画出新曲线。

解析:

答案:

(10分)

(1)光照强度暗反应 适当提高温度随温度升高而下降

(2)乙初期因气孔关闭导致CO2吸收减少,CO2浓度下降,光合作用速率下降

(3)丙  适当降低温度

(4)如图(2分)

 

42.(7分)下图是某生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与细胞相互识别功能有关的糖蛋白位于[ ]_____________。

(2)与洋葱根尖成熟区细胞相比,图中特有的细胞器是[]______;该细胞中能产生水的细胞器是[ ]______和[ ]______。

(3)如果该细胞为增殖细胞,此时期细胞核中发生的主要变化是__________。

(4)科学家用差速离心法分离各种细胞结构时,首先要将细胞膜破坏,破坏上述细胞的细胞膜最常用、最简便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5)具有由磷脂和蛋白质构成的结构膜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_。

(填标号)

解析:

答案:

42.(7分)

(1)[1]细胞膜

(2)[12]中心体[11]核糖体[9]线粒体

(3)DNA的复制(4)将细胞置于蒸馏水中,使细胞吸水胀破

(5)3、8、9(错一个或漏一个均不得分)

43.(12分)

I.甲图表示某反射弧模式图(图中一○一<表示从树突到胞体,再到轴突及末梢),乙图表示某结构模式图。

请据图分析回答:

(1)甲图中,①代表_______________,③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

(2)刺激甲图中的d点,则该点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变化是_____________;除d点外,图中可测到电位变化的点还有_______________。

(3)乙图中,结构[⑦]___________中包含的化学物质称为____________,该物质进入突触间隙的运输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这种运输方式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__的特点。

乙图所示结构传递兴奋性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某农技站连续6年调查某块2km2的稻田,发现蝗虫的数量连续6年依次为:

100只、260只、320只、400只、402只、396只。

请分析回答:

(1)该蝗虫的种群密度在第4年为____只/km2。

(2)请在右侧方框内画出6年内蝗虫的种群增长曲线。

解析:

答案:

(12分)

I.

(1)感受器神经中枢

(2)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c、e

(3)突触小泡 神经递质胞吐流动性单向传递

II.(I)200  

(2)S形曲线图(2分。

纵坐标为蝗虫数量,横坐标为年份。

曲线趋势对,但缺纵、横坐标扣1分)

44.(7分)右图是DNA分子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1)组成DNA的单体是[]_______________;在双链DNA分子中嘌呤与嘧啶之间的数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DNA分子复制时,由[6]改变而产生的变异叫___________;切断[7]处的酶是_________________;将单个的[5]连接成DNA分子的主要的酶是___________。

(3)若[8]的碱基序列为AATCGTACTTTA,则以[8]的互补链为模板合成的mRNA的碱基序列为:

________________;以该mRNA为模板合成的多肽链的氨基酸顺序为:

______________。

(用标号表示)

(密码子:

①AAU--天冬氨酸、②ACU--苏氨酸、③CGU--精氨酸、④GCA--丙氨酸、⑤UUA--亮氨酸、⑥UGA--终止)

解析:

答案:

(7分)

(1)[5]脱氧(核糖)核苷酸嘌呤数等于嘧啶数

(2)基因突变解旋酶  DNA聚合酶

(3)AAUCGUACUUUA①-③一②一⑤

45.(11分)用黄色圆粒豌豆(YYRR)和绿色皱粒豌豆(yyrr)作亲本,杂交得到F1,F1自交得到F2。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从F2中选取了一粒黄色圆粒豌豆甲,欲鉴定其基因型。

请完善下列实验方案并回答问题:

(1)选取多株表现型为____________的豌豆乙与甲一起播种,进行杂交实验。

实验时,应选用__________作母本,________作父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母本的花成熟前,应先采取________处理,待花成熟时再进行_____________。

(2)请预测该实验可能得到的实验结果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解析:

答案:

(11分)

(1)绿色皱粒乙甲多株乙接受甲的花粉,可以产生大量的种子,从而保证了该实验可获取大量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避免了实验过程中的偶然性去雄和套袋(2分)人工授粉

(2)①若后代出现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四种表现型。

说明甲的基因型为YyRr;(1分)

②若后代出现黄色圆粒、黄色皱粒两种表现型,说明甲的基因型为YYRr;(1分)

③若后代出现黄色圆粒、绿色圆粒两种表现型,说明甲的基因型为YyRR;(1分)

④若后代出现黄色圆粒一种表现型,说明甲的基因型为YYRR。

(1分)

46.(13分)为了探究肌肉收缩的直接能源是ATP还是葡萄糖,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利用下列实验材料进行了相关的探究活动,假如你是该研究小组的成员,请作出你的假设、完善实验方案并回答问题:

(1)你的假设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方案:

实验材料及用具:

新鲜的骨骼肌标本ATP溶液葡萄糖溶液电极滴管

实验步骤:

(3)根据你的假设和设计的实验方案,预期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根据实验过程中可能得到的实验现象,对自己的假设作出评价。

解析:

答案:

(13分)

(1)ATP是肌肉收缩的直接能源。

(1分)

(2)实验步骤:

①取两个新鲜的骨骼肌标本,分别标记为A、B;(1分)

②给A、B骨骼肌分别施加适宜的电刺激,直至骨骼肌不再收缩;(1分)

③给A标本滴加ATP溶液,B标本滴加葡萄糖溶液;(2分)

④给A、B标本同时施加适宜的电刺激,观察是否收缩。

(2分)

⑤在B标本上再滴加ATP,然后施加适宜的电刺激,观察肌肉是否收缩(1分)

(3)实验现象:

A标本肌肉收缩(1分);滴加葡萄糖时,B标本肌肉不收缩(1分),但再次滴加ATP后B标本肌肉收缩(1分)

(4)若现象同上,说明假设成立;否则假设不成立。

(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