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说课稿(精选10篇).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544496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29.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美术说课稿(精选10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高中美术说课稿(精选10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高中美术说课稿(精选10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高中美术说课稿(精选10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高中美术说课稿(精选10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高中美术说课稿(精选10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0页
高中美术说课稿(精选10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0页
高中美术说课稿(精选10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0页
高中美术说课稿(精选10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0页
高中美术说课稿(精选10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0页
高中美术说课稿(精选10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0页
高中美术说课稿(精选10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0页
高中美术说课稿(精选10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0页
高中美术说课稿(精选10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0页
高中美术说课稿(精选10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0页
高中美术说课稿(精选10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0页
高中美术说课稿(精选10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0页
高中美术说课稿(精选10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0页
高中美术说课稿(精选10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0页
高中美术说课稿(精选10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美术说课稿(精选10篇).docx

《高中美术说课稿(精选10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美术说课稿(精选10篇).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美术说课稿(精选10篇).docx

高中美术说课稿(精选10篇)

  高中美术说课稿

  

(一):

  《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我说课的资料是人美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2课《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手段和教学过程三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教材分析

  1、教学目标:

本课的目的是让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语言有一个简单而完整的了解,这是美术鉴赏的基础。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不一样类型的美术作品在使用艺术语言上的不一样方式,美术作品也由此呈现出千变万化的形式特征和审美意韵。

  2、重点:

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的概念、资料、形态分类。

  3、难点:

美术语言既是具体的、可分类的,又是包含在整体美术作品之中的,学生理解会有很大的难度,所以,必须结合具体的美术作品并调动学生既往的美术知识来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手段:

课件展示、讲授、练习、三、教学过程

  1、探究导入课题

  

(1)教师活动:

展示相关图片,并引出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然后提出问题:

A、什么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B、在美术作品中美术家是如何进行表达的

  

(2)学生活动:

A、感受图片信息,领会本课的意图,简便的理解课题。

  B、思考教师设置的问题,进入求知准备状态。

  2、投放目标:

教师活动:

立足学生实际,投放学习目标。

  学生活动:

了解学习目标,以良好的状态投入新课的学习。

  3、新知探究

  

(一)什么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1)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的概念:

美术所专门使用的,具有视觉传达功能的形象和形式就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其特征就是具体性和形象性。

  教师活动:

大屏幕展示美术语言的概念学生活动:

标记知识点

  

(2)美术语言的资料:

基本语言元素(点、线、面、色)语言表现手段:

西方绘画:

明暗、空间、透视、构图、肌理中国画:

笔墨、章法、皴法教师活动:

A、展示中国工笔画《捣练图》、中国写意画《泼墨仙人图》及油画《1954》三幅表现形式不一样的绘画作品。

  B、提出问题:

分析三件作品在形象塑造上运用了那些类型的艺术语言形式学生活动:

A、欣赏绘画作品,并用一分钟的时间思考讨论探究教师提出的问题。

  B、踊跃回答问题,总结出三件作品都运用了点、线、面、色。

  根据同学们的回答,师生共同总结出美术语言的资料。

  (3)美术语言的形态分类:

具象艺术、意想艺术和抽象艺术教师活动:

A、再次展示中国工笔画《捣练图》、中国写意画《泼墨仙人图》及油画《1954》三幅表现形式不一样的绘画作品。

  B、提出问题:

从作品写实的程度的角度去比较分析三件绘画作品在表现形式上的差异。

  学生活动:

A、欣赏作品,并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踊跃回答问题,《捣练图》中的人物、环境、道具真实具体,《泼墨仙人图》看上去似一个人,但又不是十分的具体准确,只是大笔概括。

  《1954》让人看不出什么具体的现实形象。

  根据学生的回答,师生共同总结出美术语言的形态分类。

  

(二)在美术作品中,艺术家是如何运用艺术语言的

  

(1)、具象艺术:

目的在于真实的再现现实教师活动:

  A、展示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并以一幅工笔花卉为例演示其绘画技法。

  B、提出问题:

结合工笔画的绘画技法,总结《韩熙载夜宴图》图中是如何运用艺术语言的。

  学生活动:

A、结合图示分析工笔画的绘画技法。

  B、根据工笔画的技法,总结出《韩熙载夜宴图》运用了线条勾勒、随类敷彩的语言表现方式。

  教师活动:

A、展示达维特的《荷拉斯兄弟宣誓》,指导学生从明

  暗、空间、透视、构图等几个方面了解具象艺术的其他表现方法。

  B、师生共同总结具象艺术的创作目的。

  学生活动:

A、分析并总结《荷拉斯兄弟宣誓》的艺术语言表现手段。

  B、师生共同总结具象艺术的创作目的。

  

(2)意象艺术:

不以纯客观再现为目的,而是重在表达艺术家主观的精神世界,其中包括艺术家的感受、情感、观念和审美梦想等,为此,艺术家常常采用变形、夸张、重组等语言表现手段。

  教师活动:

A、展示作品达利《记忆的永恒》杜尚的《走下楼梯的裸女》德国马尔克的《蓝马》齐白石的《虾》宋代梁楷的《泼墨仙人图》

  B、提出问题:

观察分析以上作品中分别采取了什么样的语言表现手段学生活动:

A、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对展示的作品给与鉴赏和分析。

  B、学生讨论并回答:

变形、夸张、重组、概括、提炼。

  教师总结:

不以纯客观再现为目的,而是重在表达艺术家主观的精神世界

  (3)抽象艺术:

主要是在20世纪才开始逐步构成的一种用美术的基本语言元素和语言手段进行独立创作的美术类型。

冷抽象:

以几何块面构成的作品,我们称之为冷抽象或理性抽象热抽象:

完全或主要用色彩和有变化的线条来创作的作品我们称之为热抽象教师活动:

A、展示作品荷兰画家蒙德里安的《红黑黄兰构成》捷克画家库普卡的《牛顿色盘》

  B、提出问题:

我们从这两幅作品中分别看到了什么形象两幅作品在运用美术语言元素和语言手段上有什么区别学生活动:

A、鉴赏作品

  B、讨论问题、回答问题教师总结:

抽象艺术完全排除了现实形象的可辨性,也就是我们什么形象也辨别不出来。

  完全诉诸美术语言和手段本身。

  4、自我评价练习:

教师活动:

展示具象、意象和抽象美术作品若干幅让学生来辨别学生活动:

学生踊跃回答

  5、课堂回顾总结:

教师活动:

A、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以及艺术家是如何运用艺术语言的。

  B、提问:

美术作品的基本语言元素是什么语言表现手段是什么美术语言的表现形态分为哪三类学生活动:

学生踊跃复述回答教师活动:

下一节课我们将学习走进具象艺术,进一步深入的学习研究具象艺术的有关资料,期望同学们做好预习。

  6、板书设计:

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一)什么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美术所专门使用的,具有视觉传达功能的形象和形式就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特征:

具体性和形象性。

  美术语言的资料:

基本语言元素:

  (点、线、面、色)语言表现手段:

西方绘画:

明暗、空间、透视、构图、肌理中国画:

笔墨、章法、皴法

  

(二)在美术作品中,艺术家是如何运用艺术语言的

  

(1)、具象艺术;

  

(2)、意象艺术;

  (3)、抽象艺术;

  高中美术说课稿

  

(二):

教学目的:

  1、了解外国古代、近代雕塑的艺术成就。

  2、培养学生对雕塑艺术的审美和欣赏本事,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培养感受、体验、鉴赏艺术美的本事和健康的审美趣味,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3、提高学生对艺术品的语言表达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

  1、介绍古代希腊、罗马雕塑的艺术特点和近代罗丹雕塑。

  2、我们对雕塑艺术的看法。

  教学难点:

如何欣赏分析雕塑的艺术特点。

  教学过程:

复习上节课资料,请C同学提问。

  

(一)、提问,引起学生的兴趣。

  教师:

有同学明白古代礼貌的发源地有哪些吗?

学生:

回答古代礼貌的发源地:

古埃及、古印度、古代希腊、罗马、两河流域等。

  教师:

古礼貌包括的资料很多,其中就有雕塑艺术,引入课题。

  

(二)、介绍古希腊、罗马雕塑艺术。

  学生:

A同学介绍古代希腊雕塑艺术的特点。

  多媒体:

介绍希腊雕塑图片欣赏。

  教师:

补充介绍希腊雕塑艺术。

  强调希腊神话雕塑的情节性、表现力。

  2、希腊雕塑裸体特点。

  3、希腊雕塑创造了梦想的典型的美的形象。

  学生:

B同学介绍罗马雕塑艺术的特点。

  教师:

补充介绍罗马雕塑艺术。

  罗马雕塑的继承性。

  罗马雕塑生动的个性特点。

  多媒体:

介绍罗马雕塑艺术图片。

  小结:

希腊雕塑和罗马雕塑比较:

学生:

谈谈感受

  (三)、文艺复兴雕塑《大卫》欣赏。

  (四)、介绍近代外国雕塑艺术。

  1、图片欣赏:

  《伏尔泰坐像》、《马赛曲》

  2、教师:

罗丹介绍多媒体:

罗丹作品欣赏,重点是〈加莱义民〉学生:

谈谈感受介绍布郎库西、摩尔等雕塑家作品。

  学生:

谈谈对西方现代抽象雕塑的认识。

  (五)、D同学谈谈秦始皇兵马俑与希腊、罗马雕塑的不一样特色。

  (六)、C同学提问。

  下节课安排:

一部分同学动手制作泥塑,一部分同学写生活动。

  高中美术说课稿

  (三):

  《培养审美的眼睛》我说课的资料是人美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1课《培养审美的眼睛》。

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学法指导、教学手段和教学过程五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标本课作为高中整个美术鉴赏教学的开篇,对后面的教学具有指导意义。

经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特征,以及学习美术鉴赏的意义,由此掌握美术鉴赏的方法,培养学生审美的眼睛。

  

(二)重点:

培养学生审美的眼睛,让学生掌握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认识美术鉴赏对于个人未来人生发展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三)难点如何结合实例讲清美术的主要分类方法、美术鉴赏的概念和美术鉴赏一般过程或方法。

  (四)资料结构本课主要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提出学习美术鉴赏的必要性,第二部分说明什么是美术鉴赏,第三部分为美术作品的分门别类,第四部分是美术鉴赏的意义。

  二、教法:

本课涉及的新知识主要以基本概念为主,所以我采用了讲授法、对于相关的作品采用演示法。

  三、学法:

记录、观察、理解、记忆四、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

  1、导入:

随着社会的提高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在满足了物质生活的需要之后,对精神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当我们应对数量众多,风格各异的美术作品时,如何来辨别作品的好坏,如何认识和理解艺术家的表现方法,作品的意义,对作品的价值的确定以及会从内心产生喜欢或厌恶等的情绪反应。

所有这些疑问的产生,都涉及到了美术的鉴赏问题。

  教师活动:

展示图片:

张萱的《捣练图》米勒的《拾穗》达利的《内战的预感》康定斯基的《即兴之31》

  提出问题:

A、你喜欢哪幅或者哪几幅作品,为什么B以上有你感到厌恶或不解的作品吗为什么C你能说说其中有关作品的表现有哪些独到之处吗学生活动:

带着问题观察展示的作品,踊跃的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

大家对美术作品的这些疑问或者观点,都涉及到了美术鉴赏的问题。

  那么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作品是怎样分类的以及学习美术鉴赏的意义是什么下头我们就来学习。

  2、什么是美术鉴赏基本资料:

先从对天安门广场的感受和对天安门的审美认知中,说明鉴赏并不神秘,而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然后从具体的美术作品入手,以张萱的中国画《捣练图》和法国画家米勒的油画《拾穗者》,来介绍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方法,阐明什么是美术鉴赏及其对象、过程、目的和本质特征等。

  经过对徐悲鸿的《奔马》和梁楷的《太白行吟图》以及吴冠中的《根扎南国》三幅国画的欣赏以及对各自相关知识的查证,得出他们的内涵是不一样的。

所以美术鉴赏是被动理解与主动参与的综合的审美活动。

  美术作品的直观和相关知识是美术鉴赏的基础,这就要求鉴赏者

  必须首先具备美术的基本知识,识别美术的基本类型和一般表现方法,然后才能进行实质的鉴赏活动。

  那么美术作品有哪些类型呢这就涉及到了美术作品是如何分门别类的问题。

  教师活动:

  

(1)、分别展示天安门图片、张萱的《捣练图》和法国画家米勒的《拾穗者》,徐悲鸿的《奔马》和梁楷的《太白行吟图》以及吴冠中的《根扎南国》

  

(2)、提出问题:

A、看到天安门我们联想到什么(提示:

造型的、历史的、情感的)

  B、《捣练图》和《拾穗者》两幅作品有什么区别(提示:

画种、服装、国家、贫富、)

  C、《奔马》

  《太白行吟图》

  《根扎南国》都是中国画吗

  (3)、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有关理论和观点。

  学生活动:

欣赏图片,探究问题,回答提问。

  3、美术作品是如何分门别类的总体而言,美术作品都被归为空间艺术的范畴,在这下头,美术根据其艺术门类划分为:

绘画、雕塑、建筑、设计、书法、摄影。

  在此基础上,还能够按照其材料、功能、题材和资料等分别作更细致的划分。

  依照美术作品在形式语言上的不一样特征划分出了以写实性客观再现为主的具象艺术,以写意性主观表现为主的意象艺术和以艺术语言的本体性表现为主的抽象艺术。

  教师活动:

  

(1)根据以上分类,分别展示课本相关图片,提出问题:

A、各个图片分别代表哪种艺术门类(教师给予引导。

  B、你还发现你生活中还有那些美术作品,它们属于以上那种艺术门类学生活动:

欣赏图片、勤于思考、勇于回答问题。

  4、美术鉴赏的意义以上我们学习了美术鉴赏的概念和美术作品的分类,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学习美术鉴赏呢主要是美术作为上层建筑,是社会存在的产物,具有三个方面的社会功能,即:

认识功能:

经过美术作品认识不一样时代、不一样民族、不一样文化、不一样社会制度的人们的生活、历史、风俗、行为、器物、观念等、甚至认识既能够经过由美术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资料,也能够经过美术作品的形式本身来实现教育功能:

美术作品的题材所表现出来的资料和主题对观众构成的思想和道德上的感染与影响,以培养人们在对待自然、社会、人生、他人以及自我确定上的进取的观念与热情,具体而言就是热爱祖国、热爱生命、锐意进取。

  审美功能:

培养人们对美的事物、美的形式的辨别力、敏感力和感受力教师活动:

  

(1)展示库尔贝的《筛谷的妇女》马蒂斯的《舞蹈》

  

(2)、教师安排学生阅读课文,总结以上的三个概念

  (3)提问说明以上三个概念的主要资料

  学生活动:

带着问题思考并回答问题总结:

人的审美本事是与其知识和道德相联系的直觉本事,仅有经过不断的训练,人的审美本事才能逐步得到提高,才能到达像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所说的那样,在世界上诗意的栖居

  5、总结回顾: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美术美术鉴赏的概念、美术作品是如何分门别类的以及美术鉴赏的意义等,使我们从宏观上认识了美术以及美术鉴赏的基本知识,为我们今后进一步学习相关的知识打下了基础。

  6、板书设计:

一、什么是美术鉴赏就是运用我们的视觉感知、视觉经验和相关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归类、分析、确定、体验、联想和评价,从而获得审美享受,它是一个综合的审美活动。

  二、美术作品是如何分门别类的绘画、雕塑、建筑、设计、书法、摄影三、美术鉴赏的意义认识功能:

经过美术作品认识不一样时代、不一样民族、不一样文化、不一样社会制度的人们的生活、历史、风俗、行为、器物、观念等、甚至认识既能够经过由美术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资料,也能够经过美术作品的形式本身来实现教育功能:

美术作品的题材所表现出来的资料和主题对观众构成的思想和道德上的感染与影响,以培养人们在对待自然、社会、人生、他人以及自我确定上的进取的观念与热情,具体而言就是热爱祖国、热爱生命、锐意进取。

  审美功能:

培养人们对美的事物、美的形式的辨别力、敏感力和感受力

  高中美术说课稿

  (四):

  《色彩心理》

  (人教版)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色彩心理》是选取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高级中学美术课本》

  (试用)第三章《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的部分资料。

这一章包括形体、明暗、色彩、空间和肌理共五部分,我从中选取色彩这一节加以扩展,成为本节课的资料。

本课从首先回顾色彩的基础知识,然后经过游戏,让学生体会色彩心理的作用,并联系生活去感受色彩心理。

  采用Authorware制作的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既加强了课堂的交互本事,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进取性,还能够对他们进行艺术熏陶。

  2、教学目标:

美术欣赏课教学的目的是经过美术基础知识的传授,使学生学会对美术作品的欣赏方法,进而培养学生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的本事。

根据高中学生心理、智力发展水平以及当前美术教学的实际情景,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

掌握有关色彩的基础知识

  

(2)本事目标:

A.提高学生的色彩感知本事

  B.培养学生对色彩的实际运用本事

  (3)发展目标:

A.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B.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本事

  C.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竞争和发展的本事

  (4)情感目标:

A.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索新知识的兴趣

  B.培养学生以审美之心来感受生活,看待社会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常见色的心理效应

  

(2)常见色的色彩联想教学难点:

常见色的心理效应。

  二、说教法学法:

本课的教学过程主要强调师生的互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作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帮忙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

在传统的美术欣赏课教学中,教师习惯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讲典故、说故事、聊趣闻,逗得学生哈哈大笑。

但学生终究处于被动灌输的地位,他们不会主动去体会艺术作品的魅力、不能将课堂中学到的美术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一节课下来,除了大笑外,别无收获。

  所以本节课的基本设计思路就是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探究知识本事的培养,让学生坚持高度的探索欲、尝试欲,并经过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更多地体验一种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他们强烈的创造欲望。

本课的基本教学程序如下图:

生初步感知乐中体验讨论探究知识扩展情感升华互动师引导观察情景创设启发点拨汇总归纳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设计了两个游戏,让学生经过游戏来自主建构自我的知识体系。

学生每参予一个游戏,都会思考完成游戏的办法,学生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感受到色彩的魅力,然后在游戏中体验,在讨论的环节中联系实际,自由发挥,对讨论结果探究验证,最终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知识扩展。

教师从学生遇到的问题入手,引出学习任务,然后启发学生进行讨论,对讨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者学生比较棘手的问题,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最终同学生一齐总结归纳。

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强化自我的主角意识,始终以学生的朋友身份出现,让学生时刻感受到与教师处于平等的地位。

在设计游戏时要注意游戏的趣味性,以活跃课堂的气氛。

  三、说过程:

四、说注意事项

  1、因为课件的导入环节中插入了音乐,在导入部分欣赏图片时,应注意及时把音乐关上,以免授课的其它环节受到影响。

  2、在游戏一中,要强调学生看到屏幕上的色彩,说出自我想到的资料时从两个方面来想:

一是实际物体;二是联想到的心理。

如看到红色,实际的物体能够想到红旗、血、太阳等,而联想到的心理有热情、危险、食欲等。

  3、在学生讨论时,教师应引导学生联系自我的实际生活体会色彩心理的灵活运用,如自我的服装、学校的环境、教室的布置等。

  4、本课的资料紧密联系生活,加上游戏式的教学法,课堂的气

  氛十分活跃,教师应注意调控课堂纪律,把握好课堂的活跃程度。

  五、小结本节课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以游戏驱动为主线,以学生的自

  主探究学习为中心,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进取性,学生勤于动手、敢于创新,课堂气氛活跃;从教学效果看,知识目标完全到达,本事、发展和情感目标基本实现。

  以上从六个方面阐述了色彩心理这一节课的有关设想,不足之处,请各位领导、各位教师批评指正。

  高中美术说课稿

  (五):

  《如实的再现客观世界走进具象艺术》美术鉴赏第3课《走进具象艺术》。

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和教学过程四个步骤加以我说课的资料是人美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阐述。

  一、教材分析:

经过对具象艺术的特点、典型形象和典型环境及社会功能的学习,使学生更进一步的了解具象艺术的语言、形象特征,并能初步掌握辨识具象艺术的本事。

  教学目标:

  1:

具象艺术的特点是什么

  2、怎样鉴赏具象艺术3、主题性作品的塑造与典型形象和典型环境的关系

  4、具象艺术的功能。

  教学重点:

因为本课的目的是使学生对具象艺术有进一步的了解,所以重点讲解具象艺术的特点及鉴赏方法,并让学生了解具象艺术的功能及意义。

  教学难点:

主要在于分辨具象艺术的能动性,即具象艺术以其对艺术形象的典型性处理对典型形象和典型环境的塑造而区别于摄影。

正因为这样,具象艺术不是被动的模拟现实,而是对现实的能动反映。

  二、教学方法:

新课标倡导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那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提问教学法,采用分层次,分目标地选择学生来回答问题的方式来进行课堂教学,鼓励所有同学进取参与,教师给予启发和引导,构成互动探究的教学模式。

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学法:

让学生主动参与,分组讨论,运用所学鉴赏方法来赏析,确定,作出正确的评价。

在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中增加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首先展示几幅具象艺术作品让学生品评,然后再以古希腊画家宙克斯和帕尔哈西奥斯之间的比赛为例,说明具象艺术在人类历史上具有悠久的历史,是人类艺术中最主要的一种艺术类型,并由此引出具象艺术的特点。

  

(二)、新授:

第一环节:

以五代时期黄荃的一幅中国画《写生珍禽图》为例鉴赏引出具象艺术的第一个特点:

视觉的真实性或客观性。

重点以宋代张择端的中国画《清明上河图》分析,作者根据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理解,从反映当时的社会动态和人民生活状况的主题出发,选择那些具有形象性又具有时代性特点的事物及情节加以表现。

  《清明上河图》在整个画面的构图方面显示了卓越的艺术才能。

中国绘画传统的散点透视得到天才的运用,画面组织讲究内在联系,严密紧凑,如同一气呵成,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在世界绘画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由此得出具象艺术是以客观世界为表现对象,并且把对象表现的就象我们所看到的一样真实。

  第二个特点:

艺术形象的典型性,即具象是经过典型的艺术形象的创造来表达艺术家的个人情感和观念的。

那么请同学们鉴赏作品:

西班牙画家委拉斯凯兹的作品《教皇英诺森十世》分析其典型形象的塑造。

  第三个特点:

情节性或叙事性,即具象艺术中往往蕴含着一个或多个故事情节,它能够用文字语言直接来讲述和描述。

如作品:

  《货郎图》、《血衣》。

  由于具象艺术的这些特点,所以除艺术所共同的审美功能外,它还具有记录的功能和社会干预的功能。

同学们能够经过一部分作品来加深了解具象艺术的三个特点及其功能。

环节二:

怎样鉴赏具象艺术在这一环节中运用第一课所学的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和过程,又异常兼及了对具象艺术的鉴赏特征,在这节中,从肖像性作品和主题性作品两大类分别说明对具象艺术的鉴赏方法。

  在这一环节当中重点讲解典型形象与典型环境的关系,在主题性作品中,主题的表达仅有经过典型形象和典型环境才能做到,或者说,它所塑造的形象和环境越鲜明、越典型,对主题的表达就越深刻,也就越能激发观众的共鸣和联想从而产生广泛的影响。

具体以作品《血衣》、《田横五百士》、《拿破伦一世加冕》为例赏析、讨论加深理解典型形象与典型环境的关系。

  环节三:

如何评价具象艺术的意义(其意义与它的功能有什么关系)我们如何才能判定一件作品的意义呢具象艺术的记录功能和社会干预功能这两个主要功能就为我们认识和分析它的形象和主题(资料)奠定了基础。

具象艺术的意义首先表此刻它的记录功能上,它是我们认识当时社会各方面的最重要的形象依据。

使我们能够认识当时的社会和艺术的思想与观念。

另一方面,具象艺术又以真实、生动而具有个性的艺术形象直接作用于我们的视觉,并由这些形象构成的故事、情节或主题影响我们的价值确定,从而产生认识和教育意义。

  四、课堂小结:

把这一节课所学的知识点作一总结,重点强调在具象艺术作品中的典型形象与典型环境的塑造问题。

  五、板书设计:

经过多媒体直接展示,首先展示本课课题,然后分别展示具象艺术的特点,评价具象艺术的意义并穿插部分美术品图片介绍。

  高中美术说课稿

  (六):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色彩心理》是选取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高级中学美术课本》

  (试用)第三章《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的部分资料。

这一章包括形体、明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成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