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城固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55652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77.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城固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陕西省城固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陕西省城固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陕西省城固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陕西省城固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陕西省城固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陕西省城固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陕西省城固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陕西省城固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陕西省城固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陕西省城固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陕西省城固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陕西省城固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陕西省城固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陕西省城固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陕西省城固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陕西省城固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陕西省城固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

《陕西省城固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城固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陕西省城固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

陕西省城固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

城固一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考试

语文试题

【说明:

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1卷(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有人说到“经”,便有意无意地把它等同于“经典”,而提起“中国经典”,就转换成“儒家经典”,这种观念有些偏狭。

中国经典绝不是儒家一家经典可以独占的,也应当包括其他经典,就像中国传统是“复数的”传统一样。

首先,中国经典应当包括佛教经典,也应当包括道教经典。

要知道,“三教合一”实在是东方的中国与西方的欧洲在文化领域中最不同的地方之一,也是古代中国政治世界的一大特色。

即使是古代中国的皇帝,不仅知道“王霸道杂之”,也知道要“儒家治世,佛教治心,道教治身”,绝不只用一种武器。

因此,回顾中国文化传统时,仅仅关注儒家的思想和经典,恐怕是过于狭窄了。

即使是儒家,也包含了相当复杂的内容,有偏重“道德自觉”的孟子和偏重“礼法治世”的荀子,有重视宇宙天地秩序的早期儒家和重视心性理气的新儒家。

应当说,在中国古代,关注政治统治秩序和社会伦理的儒家,关注超越世界和精神救赎的佛教,关注生命永恒和幸福健康的道教,分到承担着传统中国的不同责任,共同构成中国复数的文化。

其次,中国经典不必限于圣贤、宗教和学派的思想著作,它是否可以包括得更广泛些?

比如历史著作《史记》《资治通鉴》、比如文字学著作《说文解字》,甚至唐诗、宋词、元曲里面的那些名著佳篇。

经典并非天然就是经典,他们都经历了从普通著述变成神圣经典的过程,这在学术史上叫“经典化”。

没有哪部著作是事先照着经典的尺寸和样式量身定做的,只是因为它写的好,被引用得多,被人觉着充满真理,又被反复解释,有的还被“钦定”为必读书,于是,就在历史中渐渐成了被尊崇、被仰视的经典。

因此,如今我们重新阅读经典,又需要你把它放回产生它的时代里面,重新去理解。

经典的价值和意义,也是层层积累的,对那些经典里传达的思想,原则甚至知识,未必需要亦步亦趋“照办不走样”,倒是要审时度势,活学活用,要进行“创造性的转化”。

阅读经典可以使人民了解从古至今“人类究竟面临哪些重大问题”,但古代经典并不是不可以违逆的圣经,毕竟历史已经翻过了几千年。

因此,对于古代经典,既不必因为他承负着传统而视为累赘包袱,也不必因为他象征着传统而视为金科玉律,我的看法是:

第一,经典在中国是和我们的文化传统紧紧相随的巨大影子,你以为扔开了它,其实在社会风俗、日常行事和口耳相传里面,他总会“借尸还魂”;第二,历史上的经典只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库,你

不打开它,资源不会为你所用,而今天的社会现实和生活环境,是刺激经典知识是否以及如何再生和重建的背景,经典中的什么资源被重新发掘出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背景”召唤什么样的“历史记忆”,第三,经典在今天,是需要重新“解释”的,只有经过解释和引申,“旧经典”才能成为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世界中继续起作用的,呈现出与其他民族不同风格的“新经典”。

1.下列关于“中国经典”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中国经典一般意义上与“经”应该是一致的,但将其转换成“儒家经典”的观念在作者看来则有些狭隘。

B.中国经典的核心思想是“三教合一”,而“三教合一”正是中国与欧洲在文化领域中最为不同的地方之一。

C.中国经典内容丰富,其中的儒、佛、道思想各有特色,共同构成中国多元的文化,并在古代中国发挥了重大作用。

D.中国经典的认定,除了要考虑圣贤、宗教、学派的思想,还需要侧重考虑唐诗、宋词、元曲里面的名著佳篇。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在古代中国的政治世界中,封建统治者并不仅仅使用一种思想工具实行统治,比如,用儒家思想治世,用佛教思想治心,用道教思想治身。

B.儒家的思想内容比较复杂,偏重“道德自觉”的孟子和偏重“礼法治世”的荀子都关心社会伦理,而重视心性理气的新儒家只关注政治秩序。

C.能成为被人们尊崇和仰视的经典的,往往是那些被广泛引用、被认为充满真理、被一再解释的优秀著作,其中有的还曾被“钦定”为必读书。

D.经典与我们中国的文化传统密切相关,其思想内容总是会留存在社会风俗、人们的日常行事和口耳相传中,如影随形,并不时地表现出来。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经典不是天然形成的,它经历了从普通著述到神圣经典的层层积累的经典化过程,这一过程正是经典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B.阅读经典时,如果将其放在那个产生它的历史时代里面去重新理解,我们就可以了解人类从古至今曾经面临的重大问题。

C.经典知识如何再生和重建,经典中哪些资源被重新发掘和利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今社会现实、生活环境的

需要。

D.对“旧经典”进行重新解释和引申,是为了让它在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中发挥作用,呈现出与其他民族不同的风格。

二、古代诗文阅读:

(39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4-7题:

(19分)

 李时勉,名懋,以字行,安福人。

成童①时,冬寒,以衾裹足纳桶中,诵读不已。

中永乐二年进士。

选庶吉士,进学文渊阁,与修《太祖实录》。

授刑部主事,复与重修《实录》。

书成,改翰林侍读。

性刚鲠,慨然以天下为己任。

十九年,三殿灾,诏求直言。

条上时务十五事。

成祖决计都北京。

而时勉言营建之非,忤帝意。

岁余得释,杨荣荐复职。

洪熙元年复上疏言事。

仁宗怒甚,召至便殿,对不屈。

命武士扑以金瓜,肋折者三,曳出几死。

明日,改交阯道御史,命日虑一囚,言一事。

章三上,乃下锦衣卫狱。

时勉于锦衣千户某有恩,千户适莅狱,密召医,疗以海外血竭,得不死。

仁宗大渐②,谓夏原吉曰:

“时勉廷辱我。

”言已,勃然怒,原吉慰解之。

其夕,帝崩。

宣帝即位已逾年,或言时勉得罪先帝状。

帝震怒,命使者:

“缚以来,朕亲鞫,必杀之。

”已,又令王指挥即缚斩西市,毋入见。

王指挥出端西旁门,而前使者已缚时勉从端东旁门入,不相值。

帝遥见骂曰:

“尔小臣敢触先帝!

疏何语?

趣言之。

”时勉叩头曰:

“臣言谅阴③中不宜近妃嫔,皇太子不宜远左右。

”帝闻言,色稍霁。

徐数至六事止。

帝令尽陈之。

对曰:

“臣惶惧不能悉记。

”帝意益解,曰:

“是第难言耳,草安在?

”对曰:

“焚之矣。

”帝乃太息,称时勉忠,立赦之,复官侍读。

比王指挥诣狱还,则时勉已袭冠带立阶前矣。

宣德五年修《成祖实录》成,迁侍读学士。

帝幸史馆,撒金钱赐诸学士。

皆俯取,时勉独正立。

帝乃出余钱赐之。

统三年以《宣宗实录》成,进学士,掌院事兼经筵官。

六年代贝泰为祭酒。

八年乞致仕,不允。

十二年春乃得请。

朝臣及国子生饯都门外者几三千人,或远送至登舟,候舟发乃去。

英宗北狩,时勉日夜悲恸。

遣其孙骥诣阙上书,请选将练兵,亲君子,远小人,褒表忠节,迎还车驾。

景泰元年得旨褒答,而时勉卒矣,年七十七。

谥文毅。

初,敬宗与李时勉同在翰林,敬宗仪观魁梧,时勉貌稍寝,后二人同时为两京祭酒。

时勉平恕得士,敬宗方严。

终明世称贤祭酒者,曰南陈北李。

(选自《明史》卷一百六十三,列传第五十一。

有删节)

[注释]①成童:

十五岁以上。

②大渐:

病重。

③谅阴:

居丧。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改交阯道御史改:

改任

B.趣言之趣:

通“促”,赶快

C.比王指挥诣狱还比:

等到

D.褒表忠节节:

节约

5.下列各组句子中,都能说明李时勉“慨然以天下为己任”的一组是()

①冬寒,以衾裹足纳桶中,诵读不已②条上时务十五事

③时勉言营建之非④言已,勃然怒,原吉慰解之

⑤时勉独正立⑥谅阴中不宜近妃嫔,皇太子不宜远左右

A.②③⑥B.③④⑤C.①②⑥D.①④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时勉进谏仁宗,居丧期间不可以寻欢作乐,皇太子不宜离开皇上。

B.李时勉性格刚毅耿直,曾多次上疏言事,因直言敢谏屡次触怒龙颜;其忠诚终被宣宗发现,因此受到了重用。

C.成祖皇帝征求大臣的直言,却又把李时勉下诏入狱,还差点把他打死。

D.李时勉待人平和宽厚,所以深得同僚和学生敬重。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命武士扑以金瓜,肋折者三,曳出几死。

(2)朝臣及国子生饯都门外者几三千人,或远送至登舟,候舟发乃去。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10分)

清溪行

李白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

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注:

本诗作于诗人被“赐金放还”,离开京城,已漫游十年之际。

8、清溪水最主要的特点是什么?

为了突出清溪水这一特点,作者主要使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请结合诗句赏析。

(5分)

9、本诗的尾联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氛围?

会促使诗人产生怎样的情感?

(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10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食野之苹,我有嘉宾,________________。

《短歌行》

(2)___________________,固前圣之所厚。

《离骚》

(3)开荒南野际,__________________。

《归园田居》

(4)针对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了一句来批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赤壁赋》中用比喻手法写生命之渺小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登高》中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2)

11、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1)—(4)题。

寂寞书院冷

叶文玲

⑴四月间,走洛阳,途经嵩山,发现了一处“新大陆”——嵩阳书院。

⑵驻足留连时,相识恨迟的感慨油然而生。

⑶这处在我是第一次见识的所在,早在宋代就享有盛名,是与庐山白鹿洞书院等齐名的我国四大书院之一。

可是,它如今悄悄立于深山的清高,它少有游迹的冷寂,令我讶然。

⑷书院和寂寞,本是绝不相称的对立词,可是,寂寞于书院,在特定的时代和情境中,仿佛是注定的宿命。

⑸古往今来,人们无不知嵩山,知它崛立中原,峻崖千仞,是名贯中外的中华四大名山之一;如今年轻人也知嵩山,只知它脚下的名刹少林寺,一场电影教少林寺跻身为全国旅游点之最;《牧羊女》的歌声至今绵绵不衰,李连杰因为少林寺而成为武林和影坛双杰,投身商海引起的商业效应也为别的从商者望尘莫及。

⑹同样位于嵩山怀抱中的书院,就全

然不是如此了。

⑺我无法得知书院的当年规模,但见它选择在这样一处深山腹地辟地起宅,是很见开辟者的一番苦心的。

它所背倚和面朝的,都是壁立千丈的嵩山,巍巍嵩岳,是喻示学问的高深,还是比拟攀登的艰难?

门前门后那早已湮没却依稀可辨的荒草小径,院里那两棵历时千年几人抱不过来的汉柏“大将军”和“二将军”,都增加着它无以言喻的苍凉。

⑻书院古老矣,但它曾经在人们心里生下的根,却不会衰败;它曾经传道解惑所立下的功德,也应为所有的受惠者铭记不忘。

⑼我在那两棵古意森森的汉柏间徘徊,诚如我在《嵩山古柏》中所叙,这两棵古树是我平生所见最具生命象征的老树,它虬枝盘曲,清气自流,越时千余年而依旧岁岁华生翠叶,遭大雷击劈而临绝不毙!

当在书院留连良久后,我更觉得它们的存在,就是书院的天然见证和最佳伴侣,它们已到龙钟之年却巍然挺拔的身躯,它们多皴而苍黑的树纹叶脉,无一不是中华民族文化教育史的生动具象。

⑽书院的现址只剩下了前后两进的小小屋舍。

是否是当年院舍自然也难考究。

历尽风霜,几经浩劫,价值连城的国宝文物尚且荡然无存,何况这几近湮没的书院?

因此,空落的院舍中,诸如什么先贤手译文书宝卷自然是没有的。

但是,我依然钦佩那些想到要标识它尊奉它的有识之士,钦佩努力设法恢复它的旧迹的人们,他们毕竟想到在热热闹闹的少林寺高处,还有这处对世人有所教益的所在。

⑾就在这小小屋舍的粉墙上,我又看到了今人书写的有关嵩阳书院的教学内容、教学特点的介绍,行文虽只几款,却使我对这所曾在教育发展史上起过重要作用的书院更为敬仰:

却原来,它是自宋至清末于官学私学之外的一种高等教育组织形式,它既是教育教学机关,又是学术研究机构。

⑿“介绍”又说,书院盛行“讲会”制度,允许不同学派进行会讲,开展争辩;教学也实行门户开放,不受地域限制;在学习上也以学生个人阅读为主,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并多采用问难论辩式,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⒀令人再次怦然心动的还有后面一条:

书院内师生关系融洽,相互之间的感情深厚,书院的名师不仅以渊博的学识教育学生,而且以自己的品德感染学生。

⒁我一改往常对一些花花绿绿景地中的道具不屑一顾的习惯,特别有兴味地坐在了那张古朴而漆色斑驳两头翘卷的讲案后面,坐在那把同样古朴的木椅上,遥忆着自己的做学生年代和当教师年代。

⒂我在这案后椅上凝然端坐的一刻间,思绪汹涌,滋味万千,人生的许多体味似乎都齐齐在这一刻聚集。

⒃世上

事也许就这样:

越不是行中人,越能激发新鲜的刺激和感触。

我也如是。

越对照少林寺的热闹,我越为这书院的清冷而感到不是滋味——在我留连的个把小时中,几乎没有第二茬游人光顾此地。

⒄我在想,假如改一个字——将书院的“书”改为“寺”;假如将这张讲案换成几尊红头赤面的什么菩萨大佛,这儿肯定香火袅袅,游人不绝,门票高昂,收入丰盈。

管理员或主持者肯定也会成为如今的小康人物。

而与此相应的,书院所代表的历史文化,书院的教学精神,却就真的从此湮没无闻,而烛火阑珊中,再也无人记得嵩山深处曾经有过这么一所不凡不俗的嵩阳书院。

⒅看来,寂寞和清冷果真是书院和做学问者的宿命。

⒆话又说回来,

与其向热闹得不伦不类亵渎了精神品格的世俗投降,我宁可见它继续清冷下去。

因为,背倚高山的它,至少承载过光荣的使命,至少贮留了我们对它的怀念和思考,至少拥有山中高士的那份清雅胸襟,至少还拥有“尽收城廓归檐下,全贮湖山在目中”的那份怡然和旷达。

(1)下列对作品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文章写嵩阳书院位于深山腹地,草茎仅依依可见,院舍空空,少有游迹,都是为了表现书院的“寂寞”。

B.文章第⑸段写少林寺的著名及成为旅游热点,李连杰的成名及商业效应都说明嵩山文化对后世的影响。

C.文章描写书院中的两颗古柏是“天然见证”,它们“见证”的是书院的兴衰与其所传承的历史文化和教育精神。

D.作者在第⒄对书院改名的假想,表示出对现代人不重精神,失去了清雅怡然的品格这一现象有所理解。

E.文章把世俗的功利与文化精神的冷落作了对比;最后一段运用排比,抒发了作者对书院精神的赞美。

(2)文章第⑧段写道“书院古老矣,但它曾经在人们心里生下的根,却不会衰败”,“它曾经在人们心里生下的根”是指什么?

请联系全文,简要概括。

(6分)

(3)文章标题“寂寞书院冷”,这里的“冷”有几层含义?

请分条作答。

(6分)

(4)作者在全文中所要表达的主要思想有哪些?

请联系实际,谈谈我们应如何传承书院文化。

(6分)

第Ⅱ卷(表达题,共120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3分)()

①都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话不假。

青年人经过专业化的学习,都会成为________,所以不必鄙视职业技术学院的毕业生。

②三人当初合资创办企业的时候投入资金多少差异很大,所以在年终分红之时就有人提出来不能________,要有所区别。

③清华大学偏工程性、技术性、应用性,所以清华大学工程院院士多;北京大学偏理论性、科学性、基础性,所以北大科学院院士多。

两所大学都是国内顶尖级的,___________。

A.春兰秋菊各有千秋平分秋色B.春兰秋菊平分秋色各有千秋

C.各有千秋平分秋色春兰秋菊D.各有千秋春兰秋菊平分秋色

13、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剧组全体成员经过一年零三个月的苦战,一部情节新、演员新、技术新的电视连续剧《红楼梦》终于与观众见面了。

B.生物入侵就是指那些本来不属于某一生态系统,但通过某种方式被引入到这一生态系统,然后定居、扩散、暴发危害的物种。

C.90%以上未得过麻疹和没接种过麻疹疫苗的人,在接触麻疹病人后都会发病,因此这些人应及时接种疫苗,流行期少去公共场所。

D.去年下半年以来,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一些有条件的地区加快了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步伐,将地铁建设作为贯彻落实中央重大决策、保持经济增长、切实改善民生的重要措施。

1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书法是易学难精的艺术。

作为一门传统艺术,___________。

唯其如此,才能成为生活中真正的随心所欲不逾矩的书法大家。

①它要求笔墨有出处,结字有法度②诚然,既定的法度有时会将书法限制死板

③传承是它显著的特征④“穿着汉唐服装,舞出时代风采”

⑤但是一流的书法家都是从法度中走出来的

⑥不像现代艺术那样可以“天马行空为所欲为”

A.③①⑤④②⑥B.①③⑤④②⑥C.①③⑥②④⑤D.③①⑥②⑤④

1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5分)

虽说中国有五千年的饮食文化,烹调方法多种多样,但在营养师们看来,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因为“蒸”不仅能保持菜肴的原形、原味

,烹制出的菜比较清淡,并且还在很大程

度上保存了食材的各种营养,更符合健康饮食的要求。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我国一直就有“无菜不蒸”的说法。

在河北、山西地区有不少菜就是多种蔬菜混合着蒸,蒸出来的菜五颜六色,让人很有食欲,也体现了饮食多样化的原则。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便能更快地蒸熟。

比如将萝卜、紫甘蓝切成丝,山药南瓜切成段。

蒸熟后,依个人口味,可调汁拌着食用,如加蒜泥、姜醋汁、芝麻酱等。

16、下面是北京申办2022年冬季奥运匹克运动会标识图,请写出该标识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

(6分)

五、作文(60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一天,山上忽然燃起大火。

一只曾经在山上居住过的鹦鹉远远地看见了,就跳进水里沾湿羽毛,飞去洒向大火。

天神说:

“你虽然有救火的好意愿,但是你这样做能起什么作用呢?

”鹦鹉回答说:

“虽然知道没有用,可是我曾经在这座山上居住过,山上的飞禽走兽都很善良,全都像我的兄弟一样,我不忍心看它们被烧死。

”天神受到感动,替它将山火扑灭了。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一下学期3月份语文试题答案

答案:

1、C(A、“中国经典一般意义上与‘经’应

该是一致的”错,从文章第一段可以看出这是有的人的看法,属于以偏概全。

B、“中国经典的核心思想是‘三教合一’”系无中生有。

D、“还需要侧重考虑”错,属夸大程度。

2、B

3、C(A、“……经典化过程,这一过程正是……所在”错,原文是说“经典的价值和意义,也是层层积累的”。

B、“如果……就……”错,原文说“经典阅读可以使人们了解从古至今‘人类究竟面临哪些重大问题’”。

D、“……是为了……”错,原文是说“只有……才……”)

4.D(节:

有节操的人)

5.A①说的是李时勉读书勤奋,不符合题意②说的是李时勉上奏章列举十五件时事的弊端,符合题意③反对皇上大兴土木,符合题干要求④叙述主体是皇帝⑤说的是李时勉能自尊自重,不符合题意⑥劝诫皇上居丧期间不宜亲近宠幸妃嫔,皇太子不宜远离左右,也是以天下为己任。

6.C(李时勉差点被打死,是上书触怒仁宗皇帝)

7.

(1)仁宗命令武士用金瓜打

他,李时勉被打断了三根肋骨,拖出去时差点死了。

(5分)

(2)在都门外给他饯行的朝中大臣和国子监学生,有将近三千人,有的还远远地把他送上船,等到船开了才离去。

(5分)

【评分细则参考】“扑以金瓜”,状语后置,1分。

“肋折者三”,定语后置,1分。

补出主语“仁宗”或者“皇帝”、“李时勉”各1分。

“饯都门外”状语后置,1分。

“几”,1分。

“发”1分。

“去”1分。

句子通顺各得1分。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李时勉,名懋,凭字号行于世,安福人。

少年时,冬天寒冷,他常用被子裹着脚放在桶中,诵读不止。

永乐二年中进士。

选为庶吉士,进学文渊阁,参与编修《太祖实录》。

被授予刑部主事之职,又参与重修《太祖实录》。

编修完成,改任翰林侍读。

李时勉性格刚正耿直,常慷慨激昂,把治理天下当作自己的责任。

永乐十九年,三殿遭火灾,成祖皇帝下诏征求大臣的直言之谏。

李时勉上奏章列举十五件时事的弊端。

明成祖决定迁都北京,然而李时勉却说了许多营建北京的不利之处,违背了成祖的心意。

不久,李时勉被谗陷下狱。

一年多才得以释放,经杨荣举荐,李时勉才官复原职。

洪熙元年他又上疏谈论政事。

仁宗非常愤怒,把他召到便殿,李时勉对答不屈服。

仁宗命令武士用金瓜打他,李时勉被打断了三根肋骨,

拖出去时差点就死了。

第二天,李时勉被改任交陆道御史,仁宗让他每天审理一名囚犯,上奏一件事。

上了三次奏章,李时勉就被关入锦衣卫监狱。

李时勉曾对一个锦衣千户有恩,恰好这位锦衣卫千户到监

狱时遇到他。

此人秘密找来医生,用海外血竭治疗,李时勉才得以不死。

仁宗病重,对夏原吉说:

“李时勉在朝廷上侮辱我。

”说完,勃然大怒,夏原吉劝慰了半天才消除了仁宗的怒气。

这天晚上,仁宗皇帝就死掉了。

宣宗皇帝即位一年后,有人对他说起当初李时勉如何得罪先帝的事。

宣宗皇帝听后非常生气,命令使者说:

“把他绑了来,我要亲自审问他,一定要把他杀了。

”过后,又命令王指挥即刻就把他绑起来在西市斩首,不想再见他了。

王指挥从端西旁门出去,先前的使者却已经绑着李时勉从端东旁门进入朝廷,没碰上。

宣宗皇帝远远看见李时勉,就大骂:

“你这个小臣竟敢触犯先帝!

上疏都说了些什么话?

赶快告诉我!

”李时勉说:

“我说居丧期间不宜亲近宠幸妃嫔,皇太子不宜远离皇帝身边。

”宣宗皇帝听见这样的话,怒色渐渐平息。

李时勉慢慢数到第六件事就停了。

宣宗皇帝让他全都说出来。

李时勉回答说:

“我恐怕已经记不全了。

”宣宗皇帝的怒气越发消解,说:

“这只是难说罢了,奏章草稿在哪里?

”回答说:

“烧掉了。

”宣宗皇帝长长地叹息一声,赞扬李时勉忠诚,马上就赦免了他,恢复他的侍读官职。

等到王指挥从监狱回来,李时勉已经穿好官服站在台阶前了。

宣德五年,《成祖实录》修完成,之后,李时勉升任侍读学士。

宣宗皇帝到史馆视察,抛撒金钱赐给众学士。

学士们都趴在地上捡钱,只有李时勉一个人正身站立。

宣宗皇帝于是就把其余的钱赏赐给他。

正统六年李时勉接替贝泰做了国子监祭酒。

正统八年请求退休,英宗皇帝没同意。

正统十二年春天才得到批准。

在都门外给他饯行的朝中大臣和国子监学生将近三千人,有的还远远地把他送上船,等到船开了才离去。

英宗皇帝身陷北方,李时勉日夜悲恸,派他的孙子李骥到朝廷上书,请求朝廷选拔将领,训练士兵,亲近君子,疏远小人,褒奖表彰忠臣节士,把英宗皇帝接回来。

景泰元年得到代宗皇帝的嘉奖回信,然而此时李时勉已经去世,享年七十七岁。

朝廷追封谥号为“文毅”。

当初,陈敬宗和李时勉都供职于翰林院。

陈敬宗仪容魁梧,李时勉相貌稍丑,后来二人同时做了两京祭酒。

李时勉为人平和,能推己及人,士人多与他交好,陈敬宗正直严厉。

整个明代为世人称为贤能的国子监祭酒,就是“南陈(敬宗)北李(时勉)”。

8、清溪水最主要的特点是清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