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定区十二五马铃薯产业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58671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5.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定区十二五马铃薯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安定区十二五马铃薯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安定区十二五马铃薯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安定区十二五马铃薯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安定区十二五马铃薯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安定区十二五马铃薯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安定区十二五马铃薯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安定区十二五马铃薯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安定区十二五马铃薯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安定区十二五马铃薯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安定区十二五马铃薯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定区十二五马铃薯产业发展规划.docx

《安定区十二五马铃薯产业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定区十二五马铃薯产业发展规划.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安定区十二五马铃薯产业发展规划.docx

安定区十二五马铃薯产业发展规划

安定区“十二五”马铃薯产业发展规划

为了全面提升马铃薯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推动产业实现战略升级,把马铃产业真正打造成全区战略性支柱产业,成为“中国薯都”核心区和全国马铃薯贸工农一体化示范区,特制定本发展规划。

一、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

(一)取得的成效

安定区是中国特产之乡推荐暨宣传活动组织委员会命名的“中国马铃薯之乡”。

近年来,特别是市委、市政府提出打造“中国薯都”的战略构想以来,按照“发挥比较优势,发展特色经济”的思路,全面提升品牌,拓展市场,促进产业发展。

马铃薯产业在种植规模、良种扩繁、品牌营销、贮藏保鲜、加工转化等方面有了长足发展,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产业体系趋于完善,贸工农一体化的产业化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定西马铃薯”已成为安定享誉全国的一张重要名片。

“小土豆、大产业、管大用”是温总理对定西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殷切期望。

1.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农民收入持续增加。

按照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的标准化生产要求,突出了“地膜+良种+标准化栽培”的高产高效技术和综合抗旱技术,2008年以来,全区马铃薯种植面积连续3年稳定在100万亩以上,2010年种植马铃薯达到104.8万亩,占全区农作物播种面积的60%以上,占全省马铃薯种植面积的1/8,平均亩产1100公斤,总产量达到115万吨,连续4年稳定在百万吨以上,总产值达到6.8亿元。

近年来销售价格连创新高,农民人均从马铃薯产业中的收入逐年提高,2010年达到180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6.7%。

安定区已成为全国依靠马铃薯增收最多、占比最高的县(区)之一。

2.良种推广成效显著,扩繁体系初步建立。

全区现有脱毒种薯生产企业4家,原原种生产能力达到1.2亿粒,成为全省马铃薯原原种生产能力最大的县(区)。

2010年建立原种扩繁基地5000亩,建立一级种扩繁基地3万亩,二级种扩繁基地15万亩,脱毒种薯覆盖率达到65%以上。

主推的新大坪、陇薯3号品种,市场竞争优势明显。

初步形成了以脱毒苗和原原种工厂化、集约化生产为核心,原种、一级种生产和梯级扩繁的良种繁育体系。

3.营销能力不断提高,购销网络日趋完善。

依托“中国马铃薯之乡”品牌优势,相继注册了“新大坪”、“陇中大坪”、“鲁家沟”等10多个商标及主打原产地认证、绿色A级食品认证、有机食品认证、定西马铃薯产地商标四个共享品牌,不断完善路地联运、银地联贷模式,品牌营销能力不断提升,先后在广东、上海、成都等省市建立52个直销窗口,购销网络日益健全,营销主体不断壮大,市场份额稳步增加,市场体系日益完善,年外售鲜薯45万吨以上。

形成了以定西马铃薯综合交易中心为龙头的一级市场、以集中产区大乡镇马铃薯市场为二级市场、以定点收购网点为三级市场的购销网络体系,马铃薯价格进入农业部全国农产品价格行情采集系统。

4.贮藏体系初步建立,均衡销售效果明显。

按照“多挖窖、广积薯、均上市、稳价格、保加工、增收入”的思路,把贮藏设施建设作为提升马铃薯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大力实施马铃薯贮藏体系建设工程。

龙头企业、经销协会、贩运大户、千家万户将贮藏体系建设作为平衡市场需求,延长销售时段,化解生产、加工、销售各环节矛盾的突破口和主要措施,储藏体系建设步伐不断加快。

全区建成大中型贮藏库181座、窑窖群162处、小窑窖10万眼,年贮藏能力达到60万吨以上,形成了“恒温库+贮藏库+窑窖群+千家万户”的贮藏体系,促进了产、加、销各环节、各主体的有效连接。

5.龙头企业不断壮大,加工能力明显提高。

马铃薯加工企业得到快速发展,相继建成圣大方舟6条万吨变性淀粉生产线,薯峰1条万吨变性淀粉生产线和3条万吨精淀粉生产线,金大地3000吨薯条生产线,超兴万吨全粉生产线和万吨精淀粉生产线以及宏煊、蓝天、陇峰、薯乡、博瑞等万吨精淀粉生产线,加工能力达到27.5万吨。

形成了以精淀粉、全粉、变性淀粉、休闲食品为主的比较完整的加工体系,呈现出集群式、系列化、精深化发展的良好态势。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区马铃薯产业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在精深加工、市场交易、品质提升、科技应用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严重制约着马铃薯产业的升级。

1.精深加工能力有限,竞争能力较弱。

大多数加工企业规模较小,设备档次较低,变性淀粉的研发生产滞后,设备改造更新滞后,生产工艺较为落后,加工深度不够,淀粉提取率较低,产品质量等级较低,生产成本高,企业利润空间小,市场竞争能力较弱。

2.市场体系不够完善,服务功能不强。

定西马铃薯综合交易中心一期工程虽已完成并投入使用,但仍不能满足销售旺季的需求。

大部分主产区的中小市场布局不够合理。

全区建成乡村马铃薯初级市场74个,但设施简陋,配套的仓储窖群较少,档次较低,吞吐量十分有限。

农村大户收购网点数量也比较少,不便群众交售。

3.良种繁育相对滞后,产业升级缓慢。

由于马铃薯良种生产周期长、环节多、成本高、风险大,加之我区脱毒种薯繁育体系建设起步较晚,良种繁育推广仍然是马铃薯产业发展最大的制约因素。

一是主栽品种单一。

我区种植的马铃薯品种以新大坪和陇薯3号为主,由于多年种植,对病虫害的抗耐性越来越差。

并且适宜我区栽培条件的早熟品种、加工型品种和其它优势品种缺乏,成为影响马铃薯产业发展最主要的难题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是病毒检测不到位。

由于检测仪器、检测设备和基础设施建设落后,随着全区种薯扩繁能力的提高,加强病毒检测,确保各级种薯质量成为当务之急。

三是品种研发缺位。

农业院校、科研单位与农业技术推广部门没有有效对接,不能及时有效地解决产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

四是种薯企业实力不强。

主要是企业自我发展能力差,脱毒种薯扩繁所需的日光温室、网棚等基础设施尚需资金扶持。

4.储藏设施标准不高,调控能力有限。

贮藏体系建设投资大但收益慢,大型贮藏设施融资困难,群众自建窑窖的积极性不高。

同时,千家万户的贮藏窖容量小,通风不良,存在安全隐患等。

农户和营销大户的贮藏设施仍然简陋,烂窖率极高,严重制约着在营销和价格领域的有效调控。

(三)发展马铃薯产业的优势和机遇。

1.特殊的自然条件。

区内海拔高、气温低、温差大,雨热相对充足期正好与马铃薯块茎膨大期相吻合,所产马铃薯薯块大、薯皮光滑、薯型整齐、干物质含量高、口感好、耐运输、耐贮藏,产量和质量在全国均处于一流水平。

是各种马铃薯淀粉及其制品生产的上好原料。

同时,较为充裕的耕地资源和土地条件,为马铃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是全国最适宜种植马铃薯和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

据抽样检验结果显示,安定马铃薯块茎中干物质含量为24.1—30.7%、淀粉含量18.97—24.25%、蛋白质含量为1.18—2.44%,糖类1.5%左右、矿物盐类1.1%左右。

国内外许多知名专家实地考察后认为,马铃薯既是适宜定西种植的首选作物之一,同时又是顺应市场、发展特色产业的最佳作物。

2.雄厚的科技优势。

近年来,农业科研单位和加工企业,在新品种的选育和栽培技术的推广、新产品研发上做了大量工作,对现有的技术进行了组装配套,对一些新技术进行了深入研发。

这些技术,组装配套通过培训以后,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普遍欢迎。

广大农民群众在过去多年的探索中,将马铃薯既作为粮食作物来种植,也作为菜来食用,丰年做菜,欠年做粮,群众基础扎实。

全区微型薯年生产能力占全省的75%,微型薯生产能力全省最大,技术水平和信誉质量国内一流。

脱毒种薯覆盖率达到65%,良种应用率省内第一。

3.坚实的发展基础。

多年来,安定区在良种扩繁、标准生产、精深加工、终端营销、深度研发等方面苦下功夫,把脱毒种薯向每一个基地延伸,把产业链条向高科技领域拓展,把产品销售向国内外市场开拓,把发展项目向生产、加工、销售、贮藏、科研等各个环节和领域渗透,已成为全国最大的马铃薯种植基地、销售基地、淀粉加工基地和收入最多的县(区)之一,打造“中国薯都”核心区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4.难得的政策机遇。

甘肃省是国家确定的唯一循环经济试验省份,在循环经济试点方案中已经将马铃薯产业作为16个产业链之一来打造,市委、市政府提出打造“中国薯都”的战略构想,作为“中国薯都”核心区的安定区,马铃薯产业必须由过去单一的产品开发,向精深加工和循环利用发展。

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定西市要大力发展马铃薯产业,建设全国重要的脱毒种薯、商品薯生产基地及精深加工基地”,“支持定西为主的马铃薯贸工农一体化示范区建设,扶持马铃薯良种繁育体系和贮藏库建设”,另外将定西作为特色农副产品加工基地。

这些发展定位和相关特殊扶持政策将给我区马铃薯产业深度开发注入了强大动力,带来了重大机遇。

区委、区政府审时度势,以创建“全国马铃薯贸工农一体化示范区”为目标,做出了打造“中国薯都”核心区的决策部署。

结合“十二五”规划编制,完成了甘肃定西马铃薯园区暨马铃薯贸工农一体化示范区建设规划,为马铃薯产业集群发展、打造“中国薯都”核心区的城市品牌和加速马铃薯产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促使各类生产要素向高端迈进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总体要求

(一)发展思路

认真贯彻“率先科学发展、加快经济转型、建设首善之区”的战略部署,紧紧围绕打造“中国薯都”核心区目标定位,认真借鉴和汲取全球各地马铃薯产业发展中的成功做法和经验,充分依托马铃薯产业已经形成的基础优势,立足全国,放眼世界,以建设甘肃定西马铃薯循环经济产业园为抓手,按照“一园三区”的总体布局,以巉口精深加工区、西川种薯繁育区和南川综合物流区为核心区,推进以种薯繁育、精深加工、现代物流为核心的马铃薯贸工农一体化建设,努力把安定区建设成为全国最大的县(区)级马铃薯脱毒种薯扩繁、商品薯标准化种植、精深加工、仓储四大基地和全国具有影响力的价格形成、信息发布、物流集散、技术研发、产品宣传展示五大中心。

推动产业实现战略升级,为全区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发展目标

到2015年,全区马铃薯种植面积稳定在100万亩以上,良种扩繁、优质商品薯和专用加工薯三大标准化示范基地达到种植面积的80%以上,总产达到130万吨以上,马铃薯交易量达到60万吨,贮藏能力达到100万吨以上,以精淀粉、变性淀粉、全粉等为主的马铃薯加工产品达到30万吨,产值达到17.5亿元,增加值达到4.9亿元,上缴税金7000万元。

农民人均从马铃薯产业中的收入达到3400元以上,年均增长320元。

三、工作重点

(一)狠抓“四大基地”建设,努力夯实“中国薯都”核心区发展基础

1.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基地建设。

“十二五”时期,要把加快马铃薯脱毒良种培育应用做为战略举措,按照“以园区为带动,以科技为引领,壮大企业集群,创新体制机制,加大扶持力度,改善种薯贮藏、强化质量监管,实行品牌营销”的思路,建立服务本区、面向全国的优质脱毒种薯繁育供应推广体系。

一是扶持种薯企业。

在现有爱兰、百泉、凯凯、旱农中心等4家种薯企业的基础上,将大江薯业、金峰公司、甲天下等农民专业合作组培育成种薯生产企业,使全区种薯企业达到10家以上,建成原原种生产日光温室1000座。

积极组建马铃薯良种生产繁育协会,实行“统一质量、统一标准、统一包装、统一标识、统一销售”的标准化生产。

二是提高品种研发能力。

立足我区实际,主动与国家科研单位对接,建设企业育种创新基地,积极开展适销对路特别是早熟马铃薯新品种的研发推广,力争到2015年选育出适宜我区不同区域条件栽培的抗旱丰产菜用晚熟品种、高淀粉新品种、全粉加工专用品种、薯片或薯条加工专用品种和早熟菜用新品种10个,提高产品品质和产量,增强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是加快种薯推广应用。

以高峰整乡高山隔离扩繁和香泉镇水川区网棚扩繁为重点,建立原原种和原种扩繁基地,乡镇建立一级种扩繁基地。

区上主抓原原种和原种扩繁,乡镇主抓一级种扩繁。

2011年,全区实现脱毒种薯全覆盖,2012年,率先在全国实现马铃薯一级种全覆盖。

形成微型薯供应全国市场,原种供应省内市场、一级种供应市内及周边各县的格局,实现由种薯大区向种薯强区转变。

到2015年原原种年生产能力达到5亿粒,原种扩繁基地2.5万亩、一级种扩繁基地25万亩,占到种植面积的四分之一以上,走种薯销售与商品薯销售并重的路子。

四是改善种薯贮藏。

每个种薯企业建成500m2以上的原原种恒温库,2000吨以上的标准化原种贮藏库,每个乡镇建成一个1万吨以上的标准化一级种贮藏库。

五是加强种薯监管。

启动马铃薯种薯质量检测工作,实现种薯生产质量标准化、管理规范化、经营专业化、检测制度化。

把安定区建设成为全国最大的县(区)级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基地。

2.马铃薯商品薯标准化种植基地建设。

通过资金、技术、社会等各类资源的优化配置,采取马铃薯良种补贴、地膜补贴等措施,扩大种植规模,提高种植水平。

一是推进规模化种植。

按照“突出特色、规划先行、注重规模、相对集中”的思路,建立商品薯标准化生产基地,形成优质、稳定、可控的产业带和产业片,提高区域集中度,创造规模优势。

“十二五”时期,要在确保全区马铃薯种植面积稳定在100万亩以上的同时,每个乡镇示范基地面积必须在5000亩以上,要打破乡镇行政地域限制,建立万亩以上示范基地。

全区商品薯标准化种植基地面积达到40万亩以上。

二是主推关键技术。

继续推广“地膜+良种+标准化种植技术”的马铃薯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

在有条件的地方,推广“揭膜-旋耕-抢墒覆膜-机械种植-机械收获”的机械化抗旱技术。

旱作农业区突出黑膜全覆盖双垄沟播标准化栽培技术,西南部水川区突出半膜垄作白膜种植模式。

每年种植地膜马铃薯达到40万亩以上,建立高产创建田20万亩,完成配方施肥100万亩。

加强对马铃薯晚疫病等重大病害的综合防控,在标准化种植基地,全面推广专业化病虫害防控技术。

支持农户和企业购置马铃薯深松、播种和收获等机械,改善马铃薯种植的装备结构,提高集约化水平,每年完成机械深松5万亩、机械覆膜25万亩、机械旋耕整地30万亩、机械播种10万亩,用现代农业科技武装马铃薯产业。

三是发展订单农业。

鼓励、引导马铃薯加工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协会会员与农户对接,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协会+基地+农户”等多种形式,签订产销合同,提高全区种植基地的水平和层次,拓展增收空间。

到2015年,全区马铃薯平均单产达到1300公斤以上,成为全国重要的优质商品薯重点生产基地。

3.马铃薯精深加工基地建设。

把马铃薯加工业作为提升产业发展层次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性措施来抓,在全面提升精淀粉加工技术升级的同时,开发变性淀粉、全粉、休闲食品等精深产品,进一步壮大产业集群,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

一是扶持龙头企业发展。

积极争取国家和省上的专项扶持,协调金融介入,加大引进和培育力度,扶持成长性好、产业关联度大、重环保、科技含量高、竞争力和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发展,提高产业集中度。

到2015年,全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5家,省级11家,市级8家,成为引领我区产业化发展的骨干。

二是对加工企业进行改造升级。

不断提高装备水平和技术工艺,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三是加大产品研发。

积极争取实施马铃薯精淀粉节水技术改造、废水废渣综合利用、法式速冻薯制品等一批重大项目,大力发展精深加工产品,进一步壮大产业集群,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辐射带动全区乃至全市马铃薯产业的快速发展,使安定区成为集研发、精深加工、综合服务于一体的标准化马铃薯加工示范区。

到2015年,马铃薯鲜薯加工量达到60万吨以上。

成为全国最大的县(区)级马铃薯精深加工基地。

4.马铃薯仓储基地建设。

按照种薯、原料薯、商品薯分级、分类贮藏的要求,改进和创新贮藏技术,加强大型贮藏设施、千家万户贮藏窖(窑)建设,动员中介组织、加工企业、营销大户建设500—1000吨大中型贮藏库,组织广大农户每年新建贮藏能力10吨以上的马铃薯标准化贮藏窖5000眼,不断提升马铃薯标准化贮藏水平,实现均衡销售,增加农民收入。

到2015年,全区马铃薯贮藏能力达到100万吨以上。

成为全国重要的农产品仓储基地。

(二)以建设“五大中心”为重点,着力提升马铃薯产业发展水平

1.价格形成中心。

依托现有马铃薯交易仓储优势,积极组建马铃薯期货交易所,大力发展马铃薯期货交易,积极探索经纪人代理、竞价拍卖、电子统一结算和网上交易等现代营销方式,实行国内重点市场与马铃薯综合交易中心信息联网,及时收集整理、发布国内外鲜薯和马铃薯加工产品的价格动态信息,使安定区成为全国具有影响力的马铃薯及其主导加工产品价格形成中心,支撑打造“中国薯都”核心区。

2.信息发布中心。

抓好以马铃薯综合交易中心为龙头,扶持发展产地批发市场8个,将原有的74个初级市场整合成48个有经济实力的规范化市场,完善“路地联运”,力争将“薯都”商标成功注册,将“定西马铃薯”证明商标申报为中国驰名商标,完善“路地联运”。

依托定西马铃薯综合交易中心,进一步完善功能配套,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冷链系统、信息系统、电子结算系统、检验检测系统的建设,建立马铃薯信息服务中心,向内延伸到各乡镇协会和村级协会,向外延伸到终端市场和直销窗口,为信息收集、整理和发布提供准确的平台,提升定西马铃薯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3.物流集散中心。

依托天定、平定、巉柳速公路和陇海铁路、宝兰客运专线在我区交汇的交通枢纽优势和毗邻兰州的区位优势,大力提升完善马铃薯综合交易中心服务功能,推进定西物流园区建设,配套发展和培育壮大物流配载、中介服务、电子商务、邮政快递等新兴服务产业,使安定区成为立足定西、服务西北、辐射全国的“中国薯都”物流集散地,成为全省期货物流、冷链物流、高端物流等综合物流示范中心。

4.技术研发中心。

依托甘肃省马铃薯变性淀粉工程技术研发中心,重点在变性淀粉,特别是在马铃薯变性淀粉工程技术领域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形成变性淀粉制备和应用的系列创新专利技术,建立具有保持国内变性淀粉工艺及应用工程技术及开发处于领先水平的技术团队和工程技术实施队伍,形成将领先技术转化成行业产业技术优势的综合工程技术开发能力。

依托甘肃省马铃薯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旱农中心)),建成开放的马铃薯品种和技术创新与交流平台,与国内外马铃薯技术界建立广泛联系,使之成为全省马铃薯学科的科技创新基地、成果示范基地和技术培训基地。

5.产品宣传展示中心。

依托“定西马铃薯”这一享誉全国的重要名片,使安定区成为全国脱毒种薯、精淀粉、全粉、变性淀粉、水晶粉丝、薯条薯片等产品的宣传展示中心。

同时,创造性地谋划和培育一批产业文化项目,进一步挖掘定西马铃薯文化内涵,并通过诗歌、散文、报告文学、小品、小曲、秦腔等艺术形式和省级以上媒体、互联网、马铃薯节会等扩大影响,增强马铃薯产业的影响力和美誉度,不断提升“中国薯都”核心区的文化软实力。

(三)以马铃薯循环经济产业园为关键,全力推动“中国薯都”核心区向高端迈进

“十二五”时期,要把甘肃定西马铃薯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做为打造“中国薯都”核心区的关键,推动以巉口精深加工区、西川种薯繁育区、南川综合物流区为核心的全国马铃薯贸工农一体化示范区建设。

1.巉口精深加工区建设。

充分依托甘肃圣大方舟马铃薯变性淀粉公司和甘肃省马铃薯变性淀粉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在巉口镇区以南规划建设6261.3亩马铃薯精深加工区。

“十二五”时期,精深加工区建设结合马铃薯加工产品发展前景、市场需求及产业链发展要求,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设备,改造传统生产工艺,对巉口精深加工区的马铃薯加工企业进行技术升级和改造。

积极争取实施马铃薯变性淀粉研发中心建设、马铃薯精淀粉生产及废水废渣制备沼气发电项目、淀粉全降解环保餐盒及包装材料项目、马铃薯休闲食品生产项目等20个精深加工项目,努力构建以淀粉加工等低耗能低污染产业为主的产业集群,努力将巉口工业开发区建成以精深加工和新产品研发为主的“中国薯都”核心工业加工区。

2.西川种薯繁育区建设。

充分依托甘肃省马铃薯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将定西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成以马铃薯良种脱毒、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为主的良种选育与脱毒种薯扩繁区,规划用地面积5638.3亩。

“十二五”时期,要依托现有种薯企业及科研机构,进一步强化园区的农业科学试验研究和生产功能,吸引省内外马铃薯专家和科研机构进入园区,开展新品种、新技术的研究活动。

一是马铃薯研发中心建设。

建设常规杂交育种、种质资源、生物工程育种试验、品种及加工利用实验、病毒及抗性鉴定实验、栽培技术研究、展览室及学术交流厅和培训中心。

提升脱毒种薯的研发水平。

二是新品种选育引进建设。

组织省内外马铃薯育种单位开展育种攻关,开展抗旱丰产菜用晚熟品种、高淀粉新品种、全粉加工专用品种、薯片或薯条加工专用品种和早熟菜用新品种的选育研究,加快马铃薯品种专用化、优质化和系列化。

三是种薯质量监测检验体系建设。

在园区各种薯企业之间实行技术资源共享,为全市乃至全省马铃薯种薯生产及销售开展病毒监测和质量检验。

四是脱毒种薯繁育基地建设。

新建原原种、原种生产日光温室和网棚。

使园区真正成为全省马铃薯学科的科技创新基地、成果示范基地和技术培训基地,“中国薯都”的优质种薯生产基地和全国马铃薯育种技术研发中心。

3.南川综合物流区建设。

充分依托定西马铃薯综合交易中心,充分发挥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公铁联运优势,将定西南川经济开发区建成以马铃薯市场交易、仓储物流、信息发布、价格形成、质量检测为主的农副产品物流区。

“十二五”时期,按照建设“西北商贸承接区”的战略目标,充分发挥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公铁联运优势,建设占地面积1657.05亩,集交易、配送、仓储、加工、会展等功能,辐射周边18个县市800万人口的区域性现代物流中心。

重点抓好马铃薯及农产品综合交易物流园建设、农资物流园建设、运输配送物流服务区建设、综合商业物流服务区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使之成为立足定西、服务西北、辐射全国的“中国薯都”物流集散地。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要充分发挥各级政府的引导、服务作用,把打造“中国薯都”核心区的任务摆在重要位置,纳入目标管理责任书考核范围,细化考核内容,加大考核权重,落实工作措施,严格兑现奖罚。

区直各部门要精心组织,树立全局观念,更加主动地支持产业开发,结合实际,明确目标任务,确定工作进度,形成工作合力,确保领导到位、工作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

努力解决马铃薯产业生产、流通、消费和市场调控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加强对马铃薯生产发展趋势、市场信息、供求变化和成本效益的分析预测,把服务由产中向产前和产后延伸,增强马铃薯产业抵御市场风险、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

(二)加大项目建设。

抓住中央和省市出扶持马铃薯产业政策的有利机遇,积极做好项目的筛选、申报和争取工作,加大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体系建设、贮藏体系建设、市场体系建设,马铃薯基地建设、良种推广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旱作农业,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等产业开发项目争取的力度,以大项目带动大投入,推动大发展。

为打造“中国薯都”核心区提供资金保障,奠定硬件基础。

(三)制定优惠政策。

要进一步加强对马铃薯产业园建设的调控和引导,制定有利于产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

成立甘肃定西马铃薯循环经济产业园管理机构,实行封闭式管理,“一站式服务”和限时办结制,制定财政扶持、税收优惠、土地融资、科技创新、人才管理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吸引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客商和企业参与马铃薯产业开发,搭建互惠共赢的发展平台。

(四)提升研发能力。

要充分发挥现有科研单位和科技人员的作用,支持马铃薯脱毒种薯引进繁育、精深加工产品、终端产品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成果研发,强化科技支撑和自主创新能力。

对产品研发做出重大贡献的单位和科研人员给予奖励。

龙头企业要主动加强与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的联系,建立技术依托,实现产学研结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五)争创知名品牌。

要实施品牌战略,维护“中国马铃薯之乡”的地域品牌形象。

在不断扩大现有品牌市场地位的基础上,加大对“定西马铃薯”品牌产品的宣传力度,争创名牌产品,形成驰名商标,提高在国内外市场知名度,扩大市场份额。

要加大对生产基地、加工产品无公害、绿色产品认证和监管,加工、营销企业要改进产品包装,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努力打造“定西马铃薯”市场品牌。

(六)加强技术服务。

农业部门要加大试验示范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