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调节检测3解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464371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13.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调节检测3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中生物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调节检测3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中生物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调节检测3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中生物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调节检测3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中生物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调节检测3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高中生物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调节检测3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高中生物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调节检测3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高中生物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调节检测3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高中生物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调节检测3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高中生物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调节检测3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调节检测3解析.docx

《高中生物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调节检测3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调节检测3解析.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生物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调节检测3解析.docx

高中生物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调节检测3解析

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调节

1.关于神经递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突触前神经元具有合成神经递质的能力

B.突触前神经元在静息时能释放神经递质

C.突触小体中的突触小泡内含有神经递质

D.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能引起后膜电位变化

解析:

本题考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A项,神经元之间信息传递是由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故正确。

B项,当神经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释放神经递质,静息电位不会有神经递质释放,故错误。

C项,神经递质在突触小泡内,由突触前膜释放,故正确。

D项,释放的神经递质通过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故正确。

答案:

B

2.下列生理活动不能在突触小体中发生的是(

A.丙酮酸氧化分解

B.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C.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

D.突触小泡与细胞膜融合

解析:

突触小体内含有线粒体,丙酮酸可以进入线粒体氧化分解;在突触小体内会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变化,不可能发生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兴奋在通过突触进行传递时,由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释放时,发生突触小泡与细胞膜融合。

答案:

B

3.下列关于膝跳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反射活动由一定的刺激引起

B.反射活动中兴奋在突触处双向传递

C.反射活动的发生需要反射弧结构完整

D.反射活动中需要神经递质参与兴奋的传递

解析:

反射活动的形成必须有完整的结构——反射弧;同时也需要外部的刺激;而反射活动在突触处是单向传递的。

答案:

B

4.如图所示,当神经冲动在轴突上传导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丁区发生K+外流和Na+

内流

B.甲区与丙区可能刚恢复为静息电位状态

C.乙区与丁区间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是从乙到丁

D.图示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有可能是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

解析:

神经纤维静息电位为外正内负,动作电位为外负内正。

图示中乙区外负内正,则乙区兴奋,甲区与丙区可能刚恢复为静息电位状态;乙区与丁区间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是从乙到丁;丁区外正内负,是K+外流所致。

答案:

A

5.下图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其中“○”表示从树突到细胞体再到轴突,甲、乙为两个电流计。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用一定的电流刺激a点,甲发生一次偏转,乙发生两次偏转

B.图中共有4个完整的突触

C.在b点施加一强刺激,则该点的膜电位变为内正外负,并在f点可测到电位变化

D.在e点施加一强刺激,则a、b、d点都不会测到电位变化

解析:

在同一神经元上,兴奋的传导是双向的,在不同神经元间,兴奋的传递是单向的,只能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给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所以当在a点给予一定的电流刺激,电流表的两接头处先后发生电位变化,所以甲、乙都偏转2次;图中共有3个完整的突触;在e点施加一强刺激,d点可测到电位的变化。

答案:

C

6.下图甲表示缩手反射相关结构,图乙是图甲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丙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其中“K○”表示从树突到胞体,再到轴突末梢(即一个完整的神经元模式图。

请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图甲图乙图丙

(1甲图中f表示的结构是________,乙图是甲图中________(填字母的亚显微结构放

大模式图,乙图中的h是下一个神经元的____。

(2缩手反射时,兴奋从g传到h的信号物质是______________。

兴奋不能由h传到g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丙中若①代表小腿上的感受器,⑤代表神经支配的小腿肌肉,则③称为________。

若刺激图丙中b点,图中________(填字母点可产生兴奋。

解析:

(1甲图中f为感受器,乙图为突触结构,可作为甲图中d的放大图。

(2兴奋在突触处传递的信号物质是神经递质,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经突触间隙传向突触后膜,而不能逆向传递。

(3兴奋在神经元上可双向传导,故刺激丙图中b点时,a、c、d、e处均可产生兴奋。

答案:

(1感受器d细胞体膜或树突膜

(2神经递质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

(3神经中枢a、c、d、

e

1.下列关于反射弧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刺激某一反射弧的感受器或传入神经,可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应

B.反射弧中的感受器和效应器均分布于机体同一组织或器官

C.神经中枢的兴奋可以引起感受器敏感性减弱

D.任何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都位于脊髓

解析:

刺激反射弧的传入神经和感受器都能产生兴奋,兴奋经过反射弧传导到效应器,引起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应,所以A项正确。

反射弧中的感受器和效应器一般不在同一部位,不属于同一器官,所以B项错误。

神经中枢兴奋使神经冲动传导到效应器使效应器兴奋,不影响感受器的敏感性,所以C项错误。

反射弧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脑干和大脑,所以D项错误。

答案:

A

2.一个人的手掌触到裸露的电线会立即反射性握紧电线,被解救后当他再次看到裸露的电线时,会立即反射性地把手缩回,对这两种反射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两种反射中枢都在脊髓

B.两种反射中枢都在大脑

C.前者在脊髓,后者在大脑和脊髓

D.前者在大脑,后者在大脑和脊髓

解析:

前者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属于非条件反射。

后者缩乎反射的低级中枢在脊髓,高级中枢在大脑,属于条件反射。

答案:

C

3.下列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错误的是(

A.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神经冲动的方式双向传导

B.兴奋部位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膜内为正、膜外为负

C.神经细胞兴奋时细胞膜对Na+通透性增大,Na+外流

D.细胞膜内外K+、Na+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基础

解析:

神经细胞兴奋时Na+内流产生动作电位。

答案:

C

4.某人因意外受伤而成为“植物人”,处于完全昏迷状态,饮食只能靠“鼻饲”,人工向胃内注流食,呼吸和心跳正常。

请问他的中枢神经系统中,仍能保持正常功能的部位是(

A.脑干和脊髓B.小脑和脊髓

C.小脑和脑干D.只有脊髓

解析:

“植物人”的呼吸和心跳正常且能完成基本(低级的反射,呼吸、心跳中枢位于脑干,脊髓中的神经中枢控制人体的基本(低级反射活动。

答案:

A

5.下图表示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传递信息,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需穿过2层磷脂分子

B.突触后膜一定是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膜

C.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被酶水解而迅速失活或被移走

D.神经元间传递信息的方式与精子和卵细胞间的识别方式相同

解析:

神经递质的释放是胞吐作用,不需要跨膜运输;突触后膜是树突膜或者细胞体膜;精子与卵细胞的结合是两个细胞直接接触识别,而两个神经元是通过递质间接进行联系,二者传递信息的方式不同;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迅速失活,否则突触后膜将持续兴奋或抑制。

答案:

C

6.α银环蛇毒能与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牢固结合;有机磷农药能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而乙酰胆碱酯酶的作用是清除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的乙酰胆碱。

因此,α银环蛇毒与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症状分别是(

A.肌肉松弛、肌肉僵直B.肌肉僵直、肌肉松弛

C.肌肉松弛、肌肉松弛D.肌肉僵直、肌肉僵直

解析:

因α银环蛇毒的作用,使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无法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

合,导致突触后神经元不能兴奋,造成肌肉松弛。

乙酰胆碱酯酶活性被有机磷农药抑制后,造成乙酰胆碱不能被清除,从而引起突触后神经元持续兴奋,出现肌肉僵直症状。

答案:

A

7.下图为神经细胞的一部分膜结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若此图为突触后膜局部结构,则神经递质可被①识别

B.静息电位的形成与膜上的②⑤等载体有关,A面为正电位,B面为负电位

C.若此图为突触后膜局部结构,则兴奋经过此处时的信号转换是:

电信号→化学信号

D.若此图是突触后膜局部结构,则动作电位产生时,Na+可通过结构②由A侧进入B侧

解析:

由图知①是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具有识别功能;静息时,K+外流导致膜内为负电位,膜外为正电位,A面为细胞膜外侧;若此图为突触后膜局部结构,则兴奋经过此处时的信号转换是:

化学信号→电信号;动作电位的产生是Na+内流导致的,故若此图为突触后膜局部结构,则动作电位产生时,Na+可通过结构②由A侧进入B侧。

答案:

C

8.人们反对生化武器,因为它对人体的危害巨大。

有一种生化毒气能强烈抑制人的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使乙酰胆碱(一种神经递质不能分解成乙酸和胆碱。

乙酰胆碱酯酶使乙酰胆碱迅速分解的主要作用是(

A.保护突触

B.使突触后膜选择透过性丧失

C.避免突触后膜持续兴奋

D.有利于神经元迅速合成新的乙酰胆碱并贮存在突触小泡内

解析:

正常情况下,神经递质起作用之后会迅速被分解掉或被移走。

如果生化毒气能抑制人的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会使乙酰胆碱持续地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持续兴奋。

答案:

C

9.下面是反射弧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刺激c点,检测各位点电位变化。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若检测到b、d点有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在同一神经元上是双向传导的B.兴奋由c传递到e时,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C.a处检测不到电位变化,是由于突触前膜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D.电流计①不偏转,电流计②偏转两次,方向相反解析:

刺激c点,若检测到b、d点都有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在同一神经元上是可以双向传导的;兴奋由c传递到e时,需要通过突触结构,在突触前膜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换,在突触后膜发生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a处检测不到电位变化,是因为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刺激c点,兴奋可向b、d方向传导,向d方向传导时先到达电流计②的左电极处,此时指针偏转一次,后到达电流计②的右电极处,此时指针又向相反方向偏转一次,因此电流计②偏转两次;b所在的神经元为突触后膜,兴奋不能从突触后膜向突触前膜传递,因此电流计①不偏转。

答案:

C10.图1的神经纤维上有A、B、C三个点,现将一个灵敏电流计连接到神经纤维细胞膜的表面A、B两点,若在C处给一强刺激,则电流变化情况为图2中的(图1图2解析:

C点刺激传至B点时,该点膜外为负电位,A点未兴奋,仍为正电位,此时电流方向即由A→B,电流计指针向右偏转;B点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电位,局部电流向A处传导,传至A处时膜外变为负电位,电流计指针向左偏转。

答案:

C11.如下图中图甲所示为测量神经纤维膜内外电位的装置,图乙所示为测得的膜电位变化。

请回答:

(1图甲中装置A测得的电位相当于图乙中的________点的电位,该电位称为6

__________电位。

装置B测得的电位相当于图乙中的__________点的电位,该电位称为________电位。

(2当神经受到适当刺激后,在兴奋部位,膜对离子的__________性发生变化,钠离子大量流向膜________,引起电位逐步变化,此时相当于图乙中的________段。

解析:

由图示可知,A装置测的是静息电位,B装置测的是动作电位。

神经受到刺激时,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急剧变化,Na的流入量增加,形成动作电位。

答案:

(1a静息c动作(2通透内b+12.(2016·江苏卷为了研究神经干的兴奋传导和神经—肌肉突触的兴奋传递,将蛙的脑和脊髓损毁,然后剥制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如下图所示。

实验过程中需要经常在标本上滴加任氏液(成分及含量见下表,以保持标本活性。

请回答下列问题。

任氏液成分及含量成分NaClKClCaCl2NaHCO3NaH2PO4葡萄糖含量/g·L6.50.140.120.20.012.0+++-1(1任氏液中维持酸碱平衡的成分有________,其Na/K比与体液中________的Na/K+比接近。

(2任氏液中葡萄糖的主要作用是提供能量,若将其浓度提高到15%,标本活性会显著降低,主要是因为________。

(3反射弧五个组成部分中,该标本仍然发挥功能的部分有________。

(4刺激坐骨神经,引起腓肠肌收缩,突触前膜发生的变化有________、________。

(5神经-肌肉突触易受化学因素影响,毒扁豆碱可使乙酰胆碱酶失去活性;肉毒杆菌毒素可阻断乙酰胆碱释放;箭毒可与乙酰胆碱受体强力结合,却不能使阳离子通道开放。

上述物质中可导致肌肉松弛的有________。

解析:

(1任氏液中NaHCO3和NaH2PO4可以和对应物质构成缓冲对,维持酸碱平衡;任氏液可以保持标本活性,成分应和组织液相似。

7

(2任氏液中葡萄糖浓度提高到15%,会使细胞发生渗透失水,从而使代谢强度下降。

(3该标本脑和脊髓损毁,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被破坏,则刺激感受器或传入神经不会有反应,刺激传出神经或效应器有反应,能发挥功能。

(4刺激坐骨神经,引起腓肠肌收缩,突触前膜产生动作电位,同时突触小泡通过胞吐释放乙酰胆碱(神经递质。

(5毒扁豆碱可使乙酰胆碱酶失去活性,会使突触后膜持续兴奋,肌肉表现为持续收缩;肉毒杆菌毒素阻断乙酰胆碱不能释放或箭毒与乙酰胆碱受体强力结合,不能使阳离子通道开放,均会使突触后膜不能兴奋,导致肌肉松弛。

答案:

(1NaHCO3和NaH2PO4组织液(2细胞失水(3传出神经、效应器(4产生动作电位突触小泡释放乙酰胆碱(神经递质(5肉毒杆菌毒素、箭毒13.(2015·江苏卷下图表示当有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神经递质从突触小泡内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的机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内可避免被细胞内其他酶系破坏B.神经冲动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实现了由电信号向化学信号的转变C.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上相应的离子通道开放D.图中离子通道开放后,Na和Cl同时内流解析:

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可避免被细胞内其他酶系破坏,A正确;神经冲动属于电信号,神经递质属于化学信号,所以神经冲动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实现了由电信号向化学信号的转变,B正确;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相应的离子通道打开,C正确;图中离子通道开放后,若兴奋则Na内流,若抑制则Cl内流,D错误。

答案:

D-++-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