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井观天说课稿.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66108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0.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坐井观天说课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坐井观天说课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坐井观天说课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坐井观天说课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坐井观天说课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坐井观天说课稿.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坐井观天说课稿.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坐井观天说课稿.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坐井观天说课稿.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坐井观天说课稿.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坐井观天说课稿.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坐井观天说课稿.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坐井观天说课稿.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坐井观天说课稿.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坐井观天说课稿.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坐井观天说课稿.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坐井观天说课稿.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坐井观天说课稿.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坐井观天说课稿.docx

《坐井观天说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坐井观天说课稿.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坐井观天说课稿.docx

坐井观天说课稿

《坐井观天》说课稿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十三课《坐井观天》。

"坐井观天"是个家喻户晓的寓言故事。

故事内容浅显易懂,但要挖掘深含其中的寓意,对孩子们来说却有一定的难度。

在这一课时中,我带着学生从读中悟,悟中读,反复品读青蛙和小鸟的对话,又利用简单的小实验,让故事深含的寓意跃然纸上,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巩固已学生字。

着重理解"坐井观天"、"大话"、"无边无际"等词的意思。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独立阅读能力。

(2)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理解寓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青蛙和小鸟的对话,让学生懂得学习、做事要开阔眼界,不能自以为是。

二、说教学重难点:

课文第四至七自然段青蛙和小鸟的对话是教学的重点。

理解"坐井观天"的寓意是教学的难点。

为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我采用以下方式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1)图文结合,理解词意,学生模仿动作,理解词意;

(2)做实验,体验"观天"。

学生用纸

圈成筒体会青蛙之所以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是因为高高的井壁挡住了它的视线,从而揭示寓意;(3)设计"跳出井口",启迪学生创造性地想象,深化认识。

三、说教法、学法:

1、说教法:

根据寓言故事的特点及本课的语言特色,教学中,以青蛙与小鸟的三次对话为线索,以读代讲,以读促学,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明理。

引导自由阅读,自由表达,打好自主学习语文的基础。

我运用了谈话法、对比法、表演法、实践法等教学方法,激励学生全面参与,主动学习,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2、说学法:

教学本课时,指导学生自由选用"读、说、背、演"等学习方法,结合比较朗读、想象情境、直观理解、做实验等手段掌握学习方法。

在阅读习惯方面,着重培养学生解疑阅读,学会自学,学会积累的良好习惯。

3、说教学手段的运用

语文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最有助于培养儿童的语文能力,因此,我采用学生亲身体验的方法帮助学生感悟课文内容,从而达到对教学重点难点的突破。

四、说教学过程:

为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我把课文的教学分为:

揭示课题,导入新课--初读课文、了解大意--研读对话--演读入境--抒发感情,升华情感几个环节。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看了"坐井观天"这个课题,会想到什么?

学生自由猜测。

这时,教师根据学生的理会梳理出文章的主要内容,板书在黑板上面,如"谁坐井观天?

""为什么要坐在井里?

""坐井观天是什么意思?

"等,然后在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来找到问题的答案。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新课程标准指出:

要珍视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体验和理解。

我采用学生自由地朗读这篇课文。

然后提出思考问题:

他们在争论什么?

指名说说,教师随机点评。

并结合图文了解青蛙和小鸟所处的不同位置。

设计如下口头填空:

青蛙坐在(井底),小鸟落在(井沿)。

理解"井沿",并举实际例子,如:

桌沿、床沿等帮助学生理解。

(三)研读对话

这个环节是本课的重点所在,学习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着重以学生的朗读体会为主,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汇报交流、读与想象充分结合的教学方法为辅。

由于学生生活经历浅,阅读积累少,很难从字里揣摩出青蛙在井底目光短浅,不信小鸟说的话。

我先引导学生自读课文,找出课文中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

而后再仔细品读。

1、研读第一次对话。

读完后让学生自己交流读懂了什么?

(指导学生读出小鸟又累又渴的语气,还可加上适当的动作。

2、研悟第二次对话

a、学生自读第二次对话,用不同的符号,分别画出讲青蛙和小鸟对

天空不同看法的句子。

引导学生思考:

青蛙和小鸟为什么有不同的看法?

(让学生接触到用不同的符号表示不同的句子。

青蛙说:

"朋友,别说大话了!

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小鸟说:

"你弄错了。

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

b、青蛙认为天有多大?

理解"大话",同时也联系实际谈谈自己或身边的人说过大话吗?

说大话对不对?

(从而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动手体验:

学生用纸卷成筒看天,再说说看到的天有多大?

c、小鸟认为天有多大?

理解"无边无际",并说话。

d、比赛朗读小鸟认为"天大"的句子和青蛙认为"天小"的句子,看谁读得好。

(通过比赛朗读激发学生读的兴趣,并提示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e、老师指导朗读青蛙和小鸟的话。

青蛙的话用自信、傲慢的语气,小鸟的话用劝告、诚恳的语气。

f、分角色朗读。

3、研悟第三次对话

青蛙笑了,说:

"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

我不会弄错的。

"

小鸟也笑了,说:

"朋友,你是弄错了。

不信,你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吧。

"

a、分角色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小鸟和青蛙都笑了,为什么?

有什么不同吗?

并用"一......就......"说话。

b、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对话。

(朗读时青蛙的话要读出傲慢、自信的语气,表现出自以为是的心理状态,小鸟的话要读出耐心地摆事实、讲道理的语气,表现出实事求是的诚恳的态度。

c、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坐井观天"的意思。

(四)演读入境

语文教学,不但重视学生知识的积累,还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本篇课文重点部分青蛙和小鸟的对话是分角色朗读练习的好段落,指导学生练习分角色朗读,最后指名学生戴头饰表演朗读。

(五)抒发感情、升华情感

理解寓意是本文的难点所在,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通过层层深入的提问揭示寓意,突破难点。

拓展延伸是新课程标准强调的又一重要内容,在这个环节中,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点,我设计了如下练习:

1、学了寓言后,你明白了什么,想说什么,选择喜欢的方式交流。

(说明青蛙见识少、目光狭小,而小鸟则见多识广。

得出道理:

看问题、认识事物,站的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

2、假如青蛙听了小鸟的劝说,真的跳出了井口。

它会看到些什么?

说些什么?

篇二:

《坐井观天》评课稿

《坐井观天》评

《坐井观天》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青蛙和小鸟论天的大小这一件事,告诉我们像青蛙这样目光狭小,所见有限,还自以为是,是不对的。

这篇课文主要由小鸟和青蛙的三组对话构成,对话的朗读是本课的重点,寓意的理解是本课的难点。

卢老师的这节课从整体上看,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课前准备充分

本课教师设计的教学课件十分生动有趣,以实物的形式展现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同时利用形象、直观的特点,突破教学难点,使学生能很好地理解课文中"井沿"、"无边无际"等词句的意思,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识字教学也是课堂上的一大亮点

教师通过故事的讲述开始课堂,用直观、形象的版画及课件理解"井沿",并让学生张贴小鸟在井的什么位置,从而明确"井沿"的具体位置。

在学习"沿""际""信"时先让学生找找哪些字和它是朋友,然后让学生采用编顺口溜,加一加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发现自己总结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对于"无边无际"一词的教学也是别有用心,在理解了"无边无际"就是"非常大,大得没有边际",并扩展思维,除了天无边无际,哪些事物也能说"无边无际",学生就说出了很多答案:

沙漠、宇宙、大地、草原......

三、以读为主,扎实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卢老师在教学中抓住本课的语言特点,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在读中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感情朗读,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并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领悟文本蕴涵的深刻含义。

四、创设了实践的空间,培养了学生观察、思维、想象的能力

在理解课文内容时,教师让同学们做了一个实验,让他们把书卷起来看天花板。

从而让学生通过实践理解了青蛙为什么会弄错的原因。

如在理解课文内容后,教师做了一个假设:

青蛙跳出井口后,会看到什么?

说谈些什么?

从而给学生创造了想象的空间,让孩子们尽情地发挥自己创造力,这样切合实际,使"坐井观天"这个寓言本来比较抽象,不易理解的寓意很自然地被孩子接受了。

总之,这是一节较成功的语文课,老师使语文教学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从情感深处激发学生与同学友好相处,注意说话方式。

让课堂短短的40分钟,让短短的一节课留给学生无尽的回味,乃至带给学生深远的影响。

这节课老师教得快乐,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里,掌握了扎实的知识。

篇三:

《坐井观天》说课稿

《坐井观天》说课稿

一、说教材

《坐井观天》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第十三课。

这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青蛙和小鸟争论天的大小,告诉我们像青蛙这样目光狭小,所见有限,还自以为是,是不对的,它处于由知识的学习向知识的运用转化的过渡位置,因此,它是本单元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阶段中的一步棋子,是从掌握知识逐步向能力转换的一架桥梁。

学习目标

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拟定以下教学目标:

1.、学会7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着重理解"坐井观天"、"大话"、"无边无际"等词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

懂得"坐井观天"这个成语的比喻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课文四至七自然段青蛙和小鸟的对话是教学的重点。

理解"坐井观天"的寓意是教学的难点。

创新点

为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可采用以下方式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1)图文结合,理解词意,学生模仿动作,理解词意;

(2)做实验,体验"观天"。

学生用纸圈成筒体会青蛙之所以认为"天只有井口大",是因为高高的井壁挡住了它的视线,从而揭示寓意;(3)借助情境,动画演示小鸟漫游,体会小鸟见多识广;(4)设计"跳出井口",启迪学生创造性地想象,深化认识。

二、说教法

根据寓言故事的特点及本课的语言特色,教学中,以青蛙与小鸟的三次对话为线索,以读代讲,以读促学,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明理。

引导自由阅读,自由表达,打好自主学习语文的基础。

再有,低年级学生喜欢直观、形象、生动的画面,为贴近学生实际,可采用简笔画、录像、动片演示等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依据新课标的精神,我运用了谈话法、对比法、表演法、实践法等教学方法,激励学生全面参与,主动学习,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说学法

新课标要求,语文课程一定要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就会产生两个飞跃:

一是由"学会"变为"会学",二是由"被动地学"变为"主动地学",达到"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

"的理想境界。

这样,学生的主体精神被大大激发,其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做到事半功倍。

学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本课时,指导学生自由选用"读、说、背、演"等学习方法,结合比较朗读、想象情境、直观理解、做实验等学习方法,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这一教学的最高境界,在阅读习惯方面,着重培养学生解疑阅读,学会自学,学会积累的良好习惯。

四、说练习

积累和运用是新课标强调的又一重要内容,在这个环节中,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点,精心设计练习,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1)学生听老师范读,听学生朗读,在听中感悟语言;

(2)动画演示小鸟漫游各地后,让学生练

说,抓重点词让学生练说,想象青蛙跳出井口后练说;(3)个别读、齐读、小组读、分角色读、比赛读、引读等形式达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效果;(4)布置学习课后续写青蛙跳出井口后的故事,延伸课文的内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五、说过程

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新课标和教材,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体现以读为本,以读促学教学方法,注重看、听、说、读、练的教学思想,可安排两个课时完成。

下面具体说第一课时的教学步骤:

(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

从学生实际生活中,所见到事物谈起,说自己认为天有多大,引入课题,释题质疑。

(二)图文结合,理解词意。

借助图片动画弄懂"落"、"井沿",在简笔画中贴图找青蛙与小鸟的位置。

(三)指导朗读,启发想象。

重点引导体会问号和感叹号的语句所表达的不同语气,从小鸟漫游的画面想象走过的地方,领悟出小鸟眼界宽,看得多,见识多。

(四)突出重点,解决难点。

(1)通过动作表演理解课文;

(2)通过卷纸筒"观天",懂得青蛙认为"天只有井口大"的原因。

(五)总结学法,引导自学。

检查效果,完成练习。

(六)角色表演。

假设情境,创造思维,练说:

青蛙跳出井口的情境。

(七)归纳总结,提示寓意。

六、说板书设计

一个好的板书,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把课文的思路、教师的教路、学生的学路融为一体,本着板书为教学服务的目的,在板书中,我利用简笔画和图片吸引学生,理解课文,提示寓言,板书如下:

12、坐井观天

天无边无际

看得多见得多

天井口大

看得少见得少

《坐井观天》教案

学习目标:

1.、学会7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着重理解"坐井观天"、"大话"、"无边无际"等词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

懂得"坐井观天"这个成语的比喻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

课文四至七自然段青蛙和小鸟的对话

难点:

理解"坐井观天"的寓意,受到启发

教学准备:

预习课文,青蛙、小鸟的简笔画,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

1.出示图片:

(1)图上都有什么?

(2)指出井沿、井壁、井底、井口的位置。

2.板书课题:

坐井观天

3.齐读课题。

问:

观是什么意思?

那坐井观天是什么意思?

那坐在井里看天,天是什么样的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全文。

要求:

看汉字读,不会的字看拼音。

标出全文共几个自然段,圈出田字格里的生字。

2.有感情的再读一遍课文。

想一想:

你读懂了什么?

3.回答问题

三、朗读课文2-7段

1.指名读,要求正确流利。

2.自己挑一段最喜欢的读给同桌听。

(评价方法:

如果觉得同桌读的好,就伸出大拇指或者微笑点头)

3.质疑(无边无际、坐井观天......)

四、细读

1.第一次对话

⑴分男女声读青蛙和小鸟的话

⑵读了小鸟的话,你知道了什么?

(小鸟飞的很远)

⑶全班情境表演(出示相关图像),体会小鸟飞的远:

小鸟飞呀,飞呀,飞过山川;飞过河流;飞过田野......它口渴了,落到了井沿上。

(板书:

井底、井沿)

⑷自己读第一次对话,读出小鸟飞的远。

2.第二次对话

⑴指名读,注意语气

⑵青蛙和小鸟为什么争论呢?

(天的大小)他们是怎么认为的呢?

(板书:

只有井口那么大、无边无际)

⑶出示句子:

朋友,别说大话!

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①把说大话换个词,意思不变(吹牛皮、撒谎......)然后读一读。

②理解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③a让学生用纸筒当井看天,体会青蛙的话,知道是因为井壁挡住了它的视线;(学生卷纸筒看天)

b朗读并加手势,加深理解。

(4)请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无边无际。

(没有边,很大......)

指名读,读出天的大

联系生活,选词填空

教室海洋麦田沙漠

()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朗读第二次对话,加动作,注意争论的语气。

3.第三次对话

⑴分组读

⑵它们为什么都笑了?

引导学生想象青蛙,小鸟是怎么想的。

五、总结拓展,体会寓意

1.分角色朗读、听音乐朗读,用自己的掌声给朗读的同学打分。

2.假如你是青蛙,跳出井口,你会看见什么,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小组合作,续编第四次对话

(青蛙跳出井口后,抬头一看,呀!

原来天是那么大,怎么也看不到边,蓝蓝的天上还飘着朵朵白云呢!

它惊奇地叫起来:

"是我错了!

是我错了!

都是那井口挡住了我的目光,我再也不到井底去了!

")

3.学生表演。

4.这个寓言告诉我们什么?

(先分小组讨论,然后汇报讨论结果各小组相互补充)

(看问题,认识事物,要站得高,看得要全面。

不要像青蛙那样,目光短浅,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

六、总结全文

指名看板书总结,不完整的地方其他同学补充。

七、作业

回家给爸爸妈妈讲讲这则寓言,并表演篇四:

坐井观天说课稿1

《坐井观天》说课稿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十三课《坐井观天》。

"坐井观天"是个家喻户晓的寓言故事。

故事内容浅显易懂,但要挖掘深含其中的寓意,对孩子们来说却有一定的难度。

在这一课时中,我带着学生从读中悟,悟中读,反复品读青蛙和小鸟的对话,又利用简单的小实验,让故事深含的寓意跃然纸上,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沿"、"际"、"信"3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3)、抓住课文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坐井观天"这个成语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抓住文中关键句子,讨论交流,理解内容,明白道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明白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

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

二、说教学重难点:

课文第四至七自然段青蛙和小鸟的对话是教学的重点。

理解"坐井观天"的寓意是教学的难点。

为了突破教学难点,我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采用以下方式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1)图文结合,理解词意。

(2)做实验,体验"观天"。

学生用纸圈成筒体会青蛙之所以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是因为高高的井壁挡住了它的视线,从

而揭示寓意;(3)设计"跳出井口",启迪学生创造性地想象,深化认识。

三、说教法、学法:

1、说教法:

根据寓言故事的特点及本课的语言特色,教学中,以青蛙与小鸟的三次对话为线索,以读代讲,以读促学,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明理。

引导自由阅读,自由表达,打好自主学习语文的基础。

我运用了谈话法、对比法、演示法等教学方法,激励学生全面参与,主动学习,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2、说学法:

教学本课时,指导学生自由选用"读、说、演、思"等学习方法,结合比较朗读、想象情境、直观理解、做实验等手段掌握学习方法。

在阅读习惯方面,着重培养学生解疑阅读,学会自学,学会积累的良好习惯。

四、说教学过程:

为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我把课文的教学分为: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自由读课文,学习生字,感知大意--理解课文寓意,指导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对话--场景再现,理解寓意--课后延伸几个环节。

教学过程如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下午好。

老师问你们,大家喜欢交朋友吗?

2、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你们想不想认识?

3、出示图片并介绍青蛙,激发兴趣。

4、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和青蛙有关的寓言故事《坐井观天》,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书空课题。

5、齐读课题。

(二)、自由读课文,学习生字,感知大意。

1、生自由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注意把字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

2、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2)指名认读,口头组词,说句子。

(3)学生自由汇报识字方法。

(4)师小结识字方法。

3、同学们,读了课文,你们知道"坐井观天"中"井"指的是什么?

"观"是什么意思?

是谁坐井观天呢?

那么它坐在哪儿观天?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画井并把青蛙的图片贴在井底)

(三)、理解课文寓意,指导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边听边思考:

(1)青蛙认为天有多大?

(2)小鸟认为天有多大?

a、你们知道小鸟是在什么地方和青蛙争论天的大小吗?

(理解井沿相机贴小鸟的图片)

b、学生回答问题,师相机板书:

天不过井口那么大天无边无际

c、引导学生根据板书说出青蛙认为天不过井口那么大,小鸟认

为天无边无际。

2、同桌合作在文中找出青蛙小鸟一共有几次对话?

用记号标出来。

a、指名读第一次对话的内容,随后课件出示,指导学生读出礼貌的语气。

b、课件出示第二次对话的内容。

a、理解"说大话"的意思。

(让学生想一想,并说一说)

b、理解"无边无际",用课件帮助学生理解词意,并让学生用"无边无际"练习说句子。

c、指导学生读出青蛙不相信,小鸟劝告的语气。

d、分角色朗读。

c、请几名学生读读自己找到的第三次对话,然后课件出示。

a、指导学生读出青蛙傲慢、自信,小鸟讲道理的语气。

b、师生分角色读。

c、提问:

同样的天空,它们看到的结果却不同,这是怎么回事呢?

(四)、场景再现,理解寓意。

1、师指导学生用身边的材料模拟青蛙坐井观天的情景。

(观察天空或屋顶)

2、提问:

这样子你们看到的(天空)屋顶是大还是小呢?

想想青蛙是不是和这样子差不多呢?

3、引导学生明白:

原来是纸筒挡住了视线,所以看到的(天空)

屋顶就小了。

因为青蛙坐在井里,而小鸟在天上飞,所以它们看到的是不一样大的天空。

4、点明寓意

这个寓言故事,通过青蛙和小鸟生动有趣的对话,告诉我们:

看问题,认识事物要像小鸟一样站得高,才能看得全面。

不要像青蛙那样坐井观天,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

要和小鸟一样见多识广,不要像青蛙那样目光短浅。

(板书见多识广目光短浅)

(五)、说板书设计:

一个好的板书,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把课文的思路、教师的教路、学生的学路融为一体,本着板书为教学服务的目的,在板书中,我利用图片吸引学生,理解课文,提示寓言,板书如下:

板书设计:

13坐井观天篇五:

坐井观天说课稿

《坐井观天》说课稿

六一小学

各位专家、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

我叫梁凤荣,是来自六一小学的一名教师。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坐井观天》。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

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二、说教材

《坐井观天》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新课标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的课文,本课以寓言的形式,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向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

文章通过青蛙和小鸟争论天空大小的故事,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看问题或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

故事内容浅显易懂,但要挖掘深含其中的寓意,对孩子们来说却有一定的难度。

《坐井观天》是本组五篇课文中的第一篇,占据极其重要的位置,是学生学习本组课文的先导,学习时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为本组课文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这一课时中,我带着学生从读中悟,悟中读,反复品读青蛙和小鸟的对话,又利用简单的小实验,让故事深含的寓意跃然纸

上,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学目标:

根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拟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巩固已学生字。

着重理解"坐井观天"、"大话"、"无边无际"等词的意思。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独立阅读能力。

(2)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理解寓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青蛙和小鸟的对话,体会青蛙鼠目寸光,自以为是的错误。

培育学生看问题、认识事物时要站得高、要看得全面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

根据文章内容主次和学生实际情况,我确定的重点是课文第四至七自然段青蛙和小鸟的对话。

理解"坐井观天"的寓意是教学的难点。

为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我采用以下方式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1)图文结合,理解词意,学生模仿动作,理解词意;

(2)做实验,体验"观天"。

学生用纸卷成筒体会青蛙之所以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是因为高高的井壁挡住了它的视线,从而揭示寓意;(3)设计"跳出井口",启迪学生创造性地想象,深化认

识。

三、说教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