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学年高二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468952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01.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学年高二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学年高二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学年高二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学年高二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学年高二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学年高二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学年高二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学年高二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学年高二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学年高二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学年高二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学年高二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学年高二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学年高二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学年高二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学年高二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学年高二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学年高二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学年高二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学年高二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山东省德州市高二上学期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本试卷共4页,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共36分。

(一)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完成1-6题,共21分。

材料一

春节上映的国产科幻片《流浪地球》成了一个热议的话题。

因为原著作者是刘慈欣,因为主演是吴京,更因为这是一部以大片标准呈现的中国原创硬科幻。

《流浪地球》将天马行空的想象与前沿的科技“无缝对接”,并用高密度的细节把这两大板块铆牢,宇航服、强化外骨骼、行星发动机等细节的设定完全不输给《环太平洋》等海外大片,片中地球坠入木星时的大气流失逸散,空间站中的重力变化,也都有相对严谨的表现。

“这个梦想已经很久了。

”刘慈欣曾说,“我最想做的莫过于把我写的小说拍成电影,哪怕就一部。

”作为单枪匹马把中国科幻小说拉向世界顶尖水平的作家,他面对中国电影工业时却曾经无力。

原因很简单,科幻电影往往代表了电影工业的最高水准,作为一种类型片,科幻电影还原并视觉化科幻理念,不仅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更需要参与者对科学有足够的理解,而中国科幻的银幕呈现一度并不尽如人意。

《流浪地球》弥补了此前中国原创科幻电影因欠缺科学逻辑而导致的硬度不足的最大短板。

《流浪地球》是一部硬科幻电影,也是一个纯粹的中国故事,它表现的亲情观念、英雄观念、故土家国情怀具有浓厚的中国特色。

影片故事中,因为太阳加速老化,将要吞没地球,于是地球上建起了许多行星发动机,将地球加速到逃逸速度飞出太阳系。

“为什么不建造飞船飞离地球?

”无论是原著小说中的人物,还是现实中的海外电影人,都有这样的疑问。

影片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既关乎科学设定,也反映出中国文化对家园的理解。

导演郭帆说,将地球带走,“带着家园流浪”的想法表现了中国人对故土的情感。

正是这样的人文内核,撑起了与好莱坞不一样的属于中国的科幻大片。

对故土的眷恋,在影片中通过一家祖孙三代在灾难面前的选择体现出来。

吴孟达扮演的姥爷看上去谨慎得有些懦弱,却为了外孙、孙女牺牲了自己。

吴京扮演的航天员父亲为了任务十多年没有见到儿子,倔强的他和叛逆的儿子之间似乎没有什么话可说,却最终两代人合力完成了保住地球家园的使命。

在飞出太阳系的科幻背景下,传达的是中国人最熟悉也最刻骨铭心的主题——回家。

观众会发现,在这些平时含蓄而内敛的家庭成员之间,有着东方式亲情的默契——他们彼此依赖却并不表现出来,小心地保有着一份温度。

这样的温度激发了对家国责任的热度,灾难面前,没有超级英雄,每个平凡人都是英雄。

对于科幻类型片而言,《流浪地球》是中国电影工业的一次投石问路。

它的走红,为中国科幻电影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思考维度——硬科幻为根本,用本土文化意义讲述属于我们自己的思想和价值观念,展现我们对未来和世界的思考,才能突破好莱坞式科幻的既有审美,才能以中国气派打开新的科幻空间。

(取材于王磊的文章)

材料二

科幻文学一般分为软硬两类。

如果把软科幻放在坐标系的左侧,最左端的,应该是类似《哈利·波特》这样的作品。

《星球大战》之类的作品也是典型的软科幻,尽管有了太空与科技的元素,但仅仅是作为背景而已。

科学技术深度参与到情节发展中,故事发展受科学规律制约的作品,则属于硬科幻。

刘慈欣的《三体》等小说,在科幻的坐标系中,已经接近最硬、最技术化的一端了。

人们对硬科幻有两种误解:

一种是只要不符合现有技术,就是伪科学。

另一种误解是只要是科幻,随便怎么“幻”,都是可以的。

把科幻的“科”,等同于现有技术,这会压抑科幻的空间。

而把科幻的“幻”当作了奇幻的幻,又会降低硬科幻的质量与魅力。

“科”与“幻”应有边界,遵循一定的范式,从而达到逻辑上的合理与自洽。

幻想的对象可以是新发现、新技术、新规律。

除了物理、化学、生物等领域之外,也可以对社会、经济领域进行幻想。

幻想不必符合现有科学原理,但却要整体自洽,符合文学作品的整体世界观。

硬科幻,不但有作为“幻”的构想的新技术,还有作为“科”的技术推理过程,后者是硬科幻文学独具的审美魅力所在。

科学上要合理,不等于一定不脱离现有技术,但如果技术过程是已知原理主导的,则要求过程有科学上的合理性。

比如,在《三体》中,用核弹推动光帆飞船,虽然人类的技术现在达不到,但对于其中光压、冲量等科学原理的阐释是合理的。

当然,科幻文学毕竟不是论文,自洽与合理都可以有例外。

“科”范畴的推理过程,可以退而求其次,达到“接近合理”即可。

所谓接近合理,即需要查资料、动笔推算,才能发现瑕疵,这是可以接受的。

但一望即知的低级错误,硬科幻文学应该尽量避免。

“科”范畴的技术设定作为基础框架,可以免于审视。

比如,时间穿越这个技术设定,作为科幻文学作品的初始逻辑基础,应该免于审视,否则,多数作品都无法成立。

影片《流浪地球》最主要的框架是行星发动机推动地球,这也存在地球地质结构经受不住、发动机推力不足等问题,但这属于小说的基础框架、逻辑起点,应该免于审视。

作为背景的经济、社会设定是可以忽略的。

如《流浪地球》的超级工程是否会引发经济的崩溃,抽签是否符合道德等议题,就可以免于审视。

刘慈欣说:

“所谓科幻的思维方式,是指要把整个世界构建在一定的科技层次之上,这个世界是自洽的,是有一套自我逻辑的。

”他的小说对硬科幻的原则遵循得非常好,既恢弘瑰丽,又充满各种奇思妙想的技术细节,已经是世界顶尖水平。

可以想见的是,未来这些作品改编成电影,在“幻”的自洽性与“科”的合理性上,都会有值得期待的表现。

(取材于《新京报》的文章)

1.根据材料一,下列对影片《流浪地球》的评价,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科幻细节比海外大片表现更严谨。

B.体现制作者对科学的理解深入了。

C.提升了中国原创科幻电影的硬度。

D.讲述的是有中国特色的科幻故事。

2.根据材料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慈欣的作品代表了目前中国科幻小说创作的最高水平。

B.一个国家电影工业的水准往往能通过科幻电影反映出来。

C.科幻电影可以通过讲述故事、塑造形象来传达科幻理念。

D.突破好莱坞式的审美,就能创造中国科幻电影的新天地。

3.影片《流浪地球》表达对故土家园的深厚感情。

下列诗词中,没有表现这一主题的一项是(3分)

A.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

(唐·卢纶《长安春望》)

B.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唐·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C.始见春色不奈喜,黄昏招饮夜还家。

(宋·梅尧臣《夜与原甫江家步归》)

D.故乡遥,何日去。

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宋·周邦彦《苏幕遮》)

4.根据材料二,下列有关“硬科幻”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硬科幻需要科学技术深度参与到情节的发展之中。

B.硬科幻文学的审美魅力只在科学技术的推理过程。

C.硬科幻文学在科学上要合理就不能脱离现有技术。

D.硬科幻成立的逻辑基础是时间穿越这个技术设定。

5.根据材料二,下列推断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如果把硬科幻放在坐标系右侧,《三体》应该在最右端。

B.科幻文学中的“幻”多于“科”会降低作品的质量与魅力。

C.“接近合理”是指“科”范畴的推理过程不重要,可以忽略。

D.科幻的思维方式是要在科技层次上构建一个自洽的世界。

6.中国要拍出更多优秀的硬科幻电影,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概括。

(6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共15分。

回到冰川马温

这条冰川以数字命名,越过去就是异邦,所以它也是国境线。

在冰川的上空,此刻有一只鹰。

去冰川的路超级坏,车子吱吱呀呀爬到山顶时,我们看到了那只鹰。

鹰也看着我们,眼神旷远而寒冷。

追击野兔时,鹰就是这种眼神。

它没有歧视我们,但也不准备给予我们优待。

我们不适应这种眼神,空无一物又是尖锐无比。

我们的怯意让鹰很受用,它散开双翅,呼一声就飞向山谷。

山顶上只有我们,我们坐在越野车里,越野车看似霸道,胡子拉碴像强盗,其实外壳都是塑料。

这就是我们的内涵。

“不好玩!

”鹰的内心一定会这样想。

鹰飞进了山谷,山谷里内容多,好玩。

牦牛安静地嚼着草,嚼着嚼着,就将自己变成一尊雕塑。

灰鼠从一个洞口窜进另一个洞口,草皮的下面建有它们的秘密通道。

黄羊三三两两聚在一起,突然间,毫无预兆,其中一只会撒开四蹄,跳跃着,从路的一边跑到另一边。

临近边境了,还是能看到放牧点。

几个牧人,加上几十几百的牦牛绵羊,让那些微小的放牧点有了村庄的喧闹。

清晨,圈门一打开,牛羊就如潮水淌进了草甸子。

太阳落山是它们归圈的时候。

牧人还懒懒坐在石头上吸烟,牛羊已经沿着公路慢慢回家。

羊喜欢聚在一起,一团一团地,像白云,有时几头黑牦牛挤进羊的队伍,云就不白了。

车子停下来让牛羊先行,牛羊却将车子围起来,好奇地嗅着鼻子。

一座碎石山成为阻挡我们视线的最后一道障碍。

爬上去才能看到冰川。

那就爬吧。

山并不高,可是这儿的海拔高,五千多米,我们手持登山杖,爬几步就大喘气。

鹰在头顶盘旋,鹰没有高反,不会大喘气,鹰俯瞰着它的王国。

牛羊吃草,牧人躺在干沟里睡觉,黄羊踢着前蹄扭头四顾,草甸子裂成碎片,露出满腹的砾石,还有昨夜残雪、动物残骸……日子天天如此,安详而艰难,艰难而安详。

鹰所看到的,是不是有点单调、有点沉闷?

不过,鹰因为飞得高,在我们还拄着登山杖努力爬山时,它已提前看到了冰川。

那条冰川是这片荒寒地带的亮色。

接着是我们。

我们也看到了。

那个刹那是安静的。

冰川那么美丽,它也没有大喊大叫,它就是安静地矗立在那儿,我们作为旅行者,凭什么大喊大叫?

美的东西都不会喧哗,绝美的东西更是沉默如金。

当一种美排山倒海、让人窒息地压迫过来,我们除了闭上眼睛感受,还能做什么?

可是,我们终于还是忍不住喊叫起来:

竟然有一对新人正在冰川拍婚纱照。

我们将赞美送给了他们。

婚纱照都是花好月圆,海风轻轻地吹,海浪轻轻地摇,可他们执意要找一个非凡背景,他们要请冰川见证他们生命的结合。

这就要吃苦。

女生穿着大红婚纱,鞋上套着防滑冰爪,在男友的搀扶下,一步步向上走。

在这儿,向前的路要他们一起走完,可以相帮,不能替代。

我们钦佩这对来自深圳的新人,他们千里迢迢奔向冰川,好像回到家乡聆听一场教诲。

当婚纱在晶莹的冰坡上铺展,真的像九百九十九朵玫瑰在盛放,还有相机、外拍灯、反光板,航拍飞行器嗡嗡地响着,化妆师为新娘补妆,这些确实分散了我们对冰川的注意。

可是我们不认为这是损失,我们把这次邂逅当作一则回家的寓言。

“回到冰川”,我这样说,是否用词准确呢?

我们常常说回到家乡,“回到”就是重返、投奔,好像落叶归根,从此再不分离。

可是,冰川不是我的家,我为什么非要把今天的抵达定义为“回到冰川”呢?

冰川到了。

在九月的阳光下,它正在融化。

不用担心,它不会消失,寒冬正在到来,就是今天,凌晨,这儿又下了一场雪。

那时,我们的越野车还未出发,而拍婚纱的那对新人,相拥着走出野营帐篷,站在漫天大雪中,已经摆好拍摄姿势。

(有删改)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标题“回到冰川”,揭示了本文所叙述的内容,不仅仅是一次现实的寻访冰川之旅,更是一次心灵与精神的回归之旅。

B.文章描写山谷中牦牛、灰鼠、黄羊等的活动,笔触细致,构成了一幅富有生气的图景,照应了上文“山谷里内容多”。

C.文章用很大篇幅叙写去冰川路上的情形,对后文写冰川的大美起了铺垫的作用,也蕴含了很多人生道理,给人启迪。

D.文章写“我们”看到冰川的感受,将它的博大与人的渺小对比,既表达了赞美之情,也含有对自我的批评,文字朴素而真诚。

8.文章几次写到鹰,突出了鹰对人的观察和人对鹰的心理的猜想,有什么用意?

请简析。

(6分)

9.文章为什么要在后半部分写一对新人在冰川前拍婚纱照?

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6分)

2、古代诗文阅读。

(34分)

(1)文言文阅读(完成10-13题共4小題,19分)。

韩愈,字退之,昌黎人。

大历、贞元之间,文字多尚古学,,效杨雄、董仲舒之述作,而独孤及、梁肃最称渊奥,儒林推重。

愈从其徒游,锐意钻仰,欲自振于一代。

元和初,召为国子博士,迁都官员外郎。

十四年正月,上令中使杜英奇押宫人三十人,持香花赴临皋驿迎佛骨。

愈素不喜佛,上疏谏。

疏奏,宪宗怒甚。

间一日,“出疏以示宰臣,将加极法。

裴度、崔群奏曰:

韩愈上忤尊听诚宜得罪然而非内怀忠恳不避,黜责岂能至此伏乞稍赐宽容以来谏者乃贬为潮州刺史。

上欲复用愈,故先语及,观宰臣之奏对。

而皇甫镈恶愈狷直,恐其复用,率先对曰:

“愈终大狂疏,且可量移一郡。

"乃授袁州刺史。

袁州之俗,男女隶于人者,逾约则没入出钱之家。

愈至,设法赎其所没男女,归其父母。

仍削其俗法,不许隶人。

十五年,征为国子祭酒,转兵部侍郎。

会镇州杀田弘正,立王廷凑,令愈往镇州宣谕。

愈既至,集军民,谕以逆顺,辞情切至.廷凑畏重之。

改吏部侍郎。

转京兆尹,兼御史大夫。

长庆四年卒,时年五十七,赠礼部尚书,谥曰文。

(《旧唐书·韩愈传》)

始潮人未知学,公命进士赵德为之师。

自是潮之士,皆笃于文行,延及齐民.至于今,号称易治。

信乎孔子之言,“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潮人之事公也,饮食必祭,水旱疾疫,凡有求必祷焉。

而庙在刺史公堂之后,民以出入为艰。

前太守欲请诸朝作新庙,不果。

元佑五年,朝散郎王涤来守是邦。

凡所以养士治民者,一以公为师。

民既悦服,则出令曰:

“愿新公庙者,听!

"民欢趋之,卜地于州城之南七里,期年而庙成。

(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韩愈上忤尊听/诚宜得罪/然而非内怀忠恳不避/黜责岂能至此/伏乞稍赐/宽容以来谏者

B.韩愈上忤尊听/诚宜得罪/然而非内怀忠恳不避/黜责岂能至此/伏乞稍赐宽容/以来谏者

c.韩愈上忤尊听/诚宜得罪/然而非内怀忠恳/不避黜责/岂能至此/伏乞稍赐宽容/以来谏者

D.韩愈上忤尊听/诚宜得罪/然而非内怀忠恳/不避黜责/岂能至此伏乞稍赐/宽容以来谏者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疏,即奏疏,是臣子向皇帝陈述意见的文书,内容多涉及议礼论学、陈述政要兵事、进谏、弹劾等。

B.祭酒,古代飨宴时祭神的长者,后用于官名。

“国子祭酒"是主管匡子学或国子监的教育行政长官。

C.邦,原指古代诸侯的封国,后也泛指地方。

文中“邦”与“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中的“邦”含义相同。

D.礼部,古代六部之一,主要掌管国家的典章制度、祭祀、学校、科举、外交等事。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韩愈勤奋好学,树立远大抱负。

他跟从当时文坛名士学习,锐意进取,怀有凭借文学振兴一代文风的志向。

B.韩愈忠贞耿直,直言劝谏皇帝。

他上书反对迎佛骨,被贬潮州刺史。

又因谗言被贬到更远的袁州任刺史。

C.韩愈推行文教,深得民心。

他死后被潮州百姓奉为神明,朝散郎王涤顺势而为引导百姓,建成新的韩公庙。

D.韩愈体恤百姓,推出利民举措。

他设法赎回被奴役之人,使其回到父母身边,并除去俗法,百姓深受其益。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愈既至,集军民,谕以逆顺,辞情切至,廷凑畏重之。

(5分)

(2)自是潮之士,皆笃于文行,延及齐民,至于今,号称易治。

(5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共2小题,9分)

登快阁黄庭坚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用通俗口语娓娓道来,能引人入境,通俗浅近中包涵着丰富的内容;“了却”与“快阁”之“快”呼应。

B.诗人登上快阁,在晚晴余晖里倚栏远眺,“倚晚晴”传神地写出了诗人的情态,也为下句描写作铺垫。

C.颔联写了登高所见秋景的高远壮阔,是诗人初登快阁亭时所览胜景的描绘,也是诗人胸襟怀抱的写照。

D.尾联以景结情,因眼前“归船”“白鸥”之景抒情寄慨;全诗体现出江西诗派用字新奇、笔力雄健的特点。

15.全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简要赏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陆游《书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概括了作者辉煌的抗金岁月,同时与报国无门的现实形成鲜明对比。

(2)诗词大会上,主持人请你用杜甫《登高》的两句诗来概括他的晚年际遇和忧国之情。

你会写下“,”。

(3)苏轼《赤壁赋》中描写明月初升的句子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17~19题。

共9分。

改造世界、造福自身的伟大力量是科学,反映现实世界本质、规律的知识体系也是科学。

人类社会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科学的发展,人类社会的许多重大变化都与科学_____。

哥白尼的地心说、牛顿力学理论、蒸汽机与工业革命、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直到因特网技术、基因工程等,这些科学理论和技术的诞生与_____,都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的精神世界,促进了社会的文明与进步。

在当今世界,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科学发展水平的高低是其_____的重要因素;同样,对一个民族、国家的人口素质而言,科学意识、科学水平也是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

科学已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着我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决定着我们的生活方式:

科学_____。

因此,()。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休戚相关应用战斗力无所不至

B.息息相关应用竞争力无所不在

C.息息相关运用竞争力无所不至

D.休戚相关运用战斗力无所不在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科学既是改造世界、造福自身的伟大力量,又是反映现实世界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

B.科学既是反映现实世界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又是改造世界、造福自身的伟大力量。

C.反映现实世界规律、本质的知识体系是科学,改造自身、造福世界的伟大力量也是科学。

D.改造世界、造福自身的伟大力量是科学,反映现实世界规律、本质的知识体系也是科学。

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从世界格局与国际秩序看,科学家攸关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B.从国际秩序与世界格局看,科学的发展攸关“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C.在现代国民教育及社会文化生活中,科学知识的普及是不可或缺的。

D.在现代社会文化生活及国民教育中,科学的发展应引起人们的关注。

(二)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根据要求,完题目,11分。

在“生活与健康"专题研讨中,某小组同学搜集到了如下资料,请阅读后完成20、21题。

材料一

牙齿的最外层叫牙釉质,是一个半透明的结构。

牙釉质主要的成分是一种钙晶体,其排布非常致密,让牙釉质坚如磐石。

牙釉质虽然很硬,_①____最厚的部分也只有2.5mm左右,且不可再生。

___②____因为牙釉质的主要成份是钙,钙与酸发生反应形成的物质容易被唾液溶解,导致牙釉质损坏脱离,而食物里面的糖分会在口腔里面转化成酸性物质,损害牙釉质。

所以日常生活中,___③__,且应及时清洁牙齿。

20、请在上面材料中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6分)

材料二

(1)一般体重不同姿势腰部受力图表(单位:

千克)

(2)腰椎负荷主要来自体重、肌肉收缩力、韧带产生的预应力和体外的负重,而躯体的不同姿态对腰椎的负荷影响甚大。

非标准的站姿或坐姿,易罹患各类腰椎疾病(如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等)。

此类疾病对神经系统的刺激至为敏感,损害尤重,且会引发其他肢体严重功能障碍病症。

21.阅读上面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5分)

(1)向因患腰椎疾病正卧床休养的病人当面提出建议。

(不超30字)(2分)

(2)向日常站姿和坐姿都不正确的同学当面提出忠告。

(不超40字)(3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韧性”是指物体柔软坚实、不易折断的性质。

中华文明历经风雨,绵延至今,体现出“韧”的精神。

回顾漫长的中国历史,每逢关键时刻,这种文明的韧性体现得尤其明显。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需要激发出这种文明的韧性。

请以“文明的韧性”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

可以从中国的历史变迁、思想文化、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社会生活及中国人的品格等角度,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

自拟标题,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不少于800字。

语文月考3试题答案

一、1、A2、D3、C4、A5、D

6、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要有优秀的科幻文学作品;参与者对科学有足够的理解:

科学上有合理性,幻想上整体自洽;体现本土文化,体现中国人的思想和价值观念;要有先进的电影制作技术。

评分标准: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如答其它,合理即可

7.D解析:

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

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题中A项考核内容,BC项考核结构,D项考核手法,其中D项,“将它的博大与人的渺小对比”错误,文中没有二者的对比。

8.①以鹰对人的观察,来表现鹰作为冰川王者的孤傲与冷硬,蕴含作者对自由、高远境界的向往;②以人对鹰的心理猜想来反观自我,表现对自我的审视,蕴含作者的自嘲与反思。

(答出一点给3分,答出两点给6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9.①与沿途略显单调的景象和沉默的冰川相对照,使文章显得灵动;②在冰川非凡背景之上添加人类的情感元素,丰厚了文章的审美意蕴;③冰川之旅使作者有回家之感,而新人拍婚纱照的景象,被作者赋予回家的寓意,丰富了文章内容,也使主题更鲜明。

10.C(原句标点:

“韩愈上忤尊听,诚宜得罪,然而非内怀忠恳,不避黜责,岂能至此?

伏乞稍赐宽容,以来谏者。

”)

11.C(文中“邦”意为州郡,“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中的“邦”意为“国家”)

12.B(从文中看,“量移--郡”是指调到离京城稍近的地方)

13.

(1)韩愈到达(镇州)后,召集军人和百姓,将叛逆和归顺的道理给他们讲

明白,话语和情感非常恳切,王廷凑畏惧又敬重他。

(“谕”“逆顺”“辞情切至”“畏

重”各1分,句意通顺1分)

(2)从此潮州的读书人,都专心于文章和德行,并扩展到普通百姓,直到现在,(潮州)被称为容易治理的地方。

(“笃”“文行”“延”“易治”各1分,句意通顺1分)

参考译文:

(一)韩愈,字退之,是昌黎人。

大历、贞元年间,文字多崇尚先秦诸子的学问,

效法杨雄、董仲舒的著述,而以独孤及、梁肃最称深奧,儒士们都推重他们。

韩愈跟随他们游学,精心钻研模仿,想振兴一代文风。

元和初年,韩愈被召入任国子博士,升任都官员外郎。

元和十四年正月,宪宗派宦官杜英奇押领三十名宫人,手持香花,前往临皋驿迎接佛骨。

韩愈素来不信佛,上疏劝谏。

表疏奏上,宪宗很恼恨。

过了一天,把表疏拿出来给宰相看,准备对韩愈处以死刑。

裴度、崔群上奏说:

“韩愈冒犯了皇上,确实应该获罪。

然而如果不是由于内心忠诚,不回避罢黜斥责,又怎能如此呢?

请求对他稍微赐予宽容,以引来谏诤的人。

”于是贬为潮州刺史。

皇上打算重新起用韩愈,所以先说到这事,看看宰相怎样回答。

而皇甫鎛憎恨韩愈耿直,害怕他被重新起用,所以抢先回答说:

“韩愈毕竟太狂妄,还是酌情调迁近处的一个郡任职。

”于是授任袁州刺史。

袁州有这样一种风俗,为了借钱把子女抵押在出借钱的人家服役,过期无力赎回就被没入出借钱的人家永远成为奴隶。

韩愈到任后,想办法赎出被没收为奴婢的子女,送还给他们的父母。

还废除这种习俗,不准许蓄养奴隶。

元和十五年,韩愈被召入朝授任国子祭酒,转任兵部侍郎。

适逢镇州杀掉了田弘正,拥立王廷凑。

朝廷命令韩愈前往镇州宣谕。

韩愈到达(镇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