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专项练习知识点概括第三单元近代社会的发展与终结doc.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70811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历史专项练习知识点概括第三单元近代社会的发展与终结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考历史专项练习知识点概括第三单元近代社会的发展与终结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考历史专项练习知识点概括第三单元近代社会的发展与终结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考历史专项练习知识点概括第三单元近代社会的发展与终结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考历史专项练习知识点概括第三单元近代社会的发展与终结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中考历史专项练习知识点概括第三单元近代社会的发展与终结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中考历史专项练习知识点概括第三单元近代社会的发展与终结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中考历史专项练习知识点概括第三单元近代社会的发展与终结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中考历史专项练习知识点概括第三单元近代社会的发展与终结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历史专项练习知识点概括第三单元近代社会的发展与终结doc.docx

《中考历史专项练习知识点概括第三单元近代社会的发展与终结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历史专项练习知识点概括第三单元近代社会的发展与终结doc.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历史专项练习知识点概括第三单元近代社会的发展与终结doc.docx

中考历史专项练习知识点概括第三单元近代社会的发展与终结doc

2019中考历史专项练习知识点概括-第三单元近代社会的发展与终结

第14课避免革命的改革——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P72〕

1、原因:

根本原因:

封建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直接原因:

克里木战争的失败进一步暴露了农奴制弊端,激化了社会矛盾

2、目的:

巩固统治,缓和阶级矛盾,增强国力,避免人民革命

3、性质:

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4、时间:

1861年3月3日(俄历2月19日〕

5、颁布者:

亚历山大二世

6、主要内容:

①俄国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拥有自己的财产,可以选择职业。

②地主不得再任意买卖农民,农民还能以赎买的方式分到一块耕地和宅旁园地,耕地仍是地主的财产,农民还需购买使用权。

③获得解放后的农民仍归所居住地区的“村社”管理

7、实质:

沙皇政府和地主勾结起来对农民的双重敲诈和掠夺

8、影响:

①进步性:

俄国废除了农奴制,避免了革命的发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②掠夺性:

农民为了获得人身自由和土地使用权背负上了更为沉重的经济包袱。

③局限性:

保留大量封建残余,专制制度并没有发生本质改变,人民缺乏民主权利。

俄国的近代化步伐依然沉重而缓慢。

你对俄国农奴制改革有何认识?

第15课坚定美利坚民族命运的内战——美国内战、南北战争〔P77〕

1、根本原因:

南北双方经济上的矛盾,南方种植园经济阻碍北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一步发展

〔南北经济上的矛盾表现在:

a.在原料和市场问题上b.在黑人奴隶制的存废问题上:

矛盾焦点〕

2、导火线:

1860年,支持北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林肯当选总统

3、过程〔1861-1865〕:

①爆发:

1861.4南方发动叛乱②初期:

北方政府接连失利

③扭转战局:

1862年林肯颁布《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颁布目的、作用:

P80〕

④转折点:

葛底斯堡战役⑤结束:

1865.4南方军队投降,北方胜利。

4、北方胜利的原因:

①北方实力强于南方;

②战争的正义性,北方得到大多数美国人的支持;

③林肯政府采取有效措施,调动了人民积极性;

5、意义:

a.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b.使南方和北方在政治制度上统一起来,在经济上成为一

个整体,使美国资本主义更加快速地发展。

c.美国国家和民族的统一得到维护;

d.为其后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强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6、局限性:

种族问题未得到根本解决

7、性质:

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8、林肯的贡献:

废除了奴隶制,维护了美国统一

【命题揭秘】:

我们应如何评价林肯?

第16课武士领导的社会变革——日本明治维新(P84)

1、原因:

内因:

幕府的封建统治严重阻碍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根本原因〕1.德州幕府统治下的日本对内实行封建专制,对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2.19世纪资产阶级〔手工工场主、商人、地主和富农〕同封建统治阶级的矛盾日益激化。

外因:

1853年,美国准将佩里首先来到日本,签订不平等条约,面临沦为殖民地的危险。

2、前提:

倒幕运动的成功〔中坚力量:

武士;旗号:

恢复天皇权力;斗争方式:

武力——1868

年伏见、鸟羽激战;结果:

德川幕府对日本260多年的统治结束〕

3、时间:

1868年起

4、性质:

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5、目的:

变法图强、富国强兵,巩固明治政府统治。

6、措施:

1.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废潘置县。

2.经济上向西方学习,殖产兴业,鼓励发展近代工业。

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设备,允许土地私有和买卖。

3.军事上实行征兵制,建立常备军,建立警察制度,4.社会生活提倡文明开化。

5.文化教育上实行强制性义务教育。

6.学习先进派使团出访美国和欧洲,学习了许多有用的经验和治国方略。

7.宪政统治1889年,日本颁布了〈大日本帝国宪法〉,开始了有限的宪政统治依法治国。

7、影响:

1.废除了封建政治制度。

2.摆脱了沦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民族危机。

3.日本走上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4.走上了对外殖民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成为亚洲和平的一个新威胁。

【命题揭秘】

1.日本明智维新的改革给我过的改革开放以那些启示?

2.资本主义国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途径有那些?

第17、18课电气时代的来临(P89)叩响现代文明的大门(P94)

——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末—20世纪初〕

⑴电力的广泛应用:

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以电力为核心的工业革命。

由于发电机、电动机的发明和使用,电力的应用日益广泛并取代蒸汽成为工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主要能源,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⑵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1.是以电为核心的革命。

2.电力得到了广泛应用取代蒸汽成为工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主要能源。

3.人类社会从“蒸汽时代”跨进了“电气时代”。

4.新的交通工具与生产部门大量出现。

5.在电力技术方面,美国、德国走在其他国家前列。

③发明者均为科学家或科技人员,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

3、主要成果:

①新能源〔电、石油〕的出现和利用;

②新机器〔内燃机〕和新产品〔如家用电器〕的创制;

③新交通运输工具〔汽车、飞机动力:

内燃机〕的出现;

④远距离传递信息的新技术和新设备〔电报、电话〕的发明

⑤新兴工业部门的出现:

化学工业、石油工业、汽车工业、航空业、电力工业、

电器产品制造业、电讯业

4、影响:

P96-97①从经济角度看:

②从政治角度看:

③从文化角度看:

5、局限性:

a.没有根除资本主义社会原有的弊端;

b.还是一个人剥削人的社会,人与人之间的贫富差距仍旧悬殊;

c.在国际上资本主义列强对弱小国家的侵略、瓜分与掠夺日甚一日。

6、围绕“电”的发明:

电灯、电话、电报、电影、留声机、电车、电视、空调、电熨斗、洗

衣机、电风扇、电冰箱等

7、电力广泛应用的意义:

a.电力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代蒸汽成为工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主要能源,人类社会从“蒸

汽时代”跨进了“电气时代”。

b.电力的应用,引发了一系列改变人们生产和生活条件的发明与创造。

c.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家用电器相继进入家庭,西方国家率先进入了

电气化时代。

d.电的发明和使用成为人类技术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使人类在材料领域告别了“棉花

时代”,进入到“钢铁时代”。

“电气时代”“钢铁时代”的到来标志着现代工业的崛起。

8、爱迪生:

美国人,人类历史上最有成就的发明家。

被称为“发明大王”;把“电”的福音传播到人间的天使。

发明:

电灯、留声机、油印机、蜡纸、蓄电池等。

9、交通领域:

①卡尔·本茨:

德国人,1885年成功地设计并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辆使用汽油内燃机的汽车。

②亨利·福特:

美国人,1913年首先在汽车生产中使用流水线装配工艺。

〔流水线的作用:

a.大幅度提高了汽车产量,降低了生产成本;

b.汽车开始进入普通家庭,美国被称为“装在轮子上的国家”。

〔汽车普及的意义:

a.人类在交通运输领域开始进入“汽车时代”;

b.迅速缩短人们间距离,急剧地改变着人类的社会面貌和生活方式。

③莱特兄弟:

美国人,被誉为“航空飞行器的先驱”。

1903年成功制造人类历史上第一架飞机,取名“飞行者1号”,在北卡罗来

纳州的海滩试飞,是人类创造的第一架由机械提供动力的飞行器。

飞机发明的意义:

飞机的发明给人类插上了非凡的翅膀,成为人类便利、快捷的空中交通工具,加强了人们在物质文化上的交流,缩短了世界各地的距离。

****启示:

1.电气时代的来临给世界带来了深刻变革,从中感受到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性。

2.我们要学习爱迪生等科学家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勤奋好学的精神,以及勇于创新、不畏艰难、不惜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命题揭秘]

1、爱迪生身上的那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2、汽车和飞机的发明对人类社会发展有什么影响?

3、本茨发明汽车与莱特兄弟发明飞机对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4、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是什么?

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

相同点:

①都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都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②都推动了社会结构的发展变化

第一次工业革命:

使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的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资本进入垄断阶段

不同点

①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者基本上都是基层的手工业者,与科学技术联系不紧密。

第二次的发明者大多是科学家,科学起了推动作用,第二次成就更突出

②第一次首先发生在英国,后波及到其他国家;第二次几乎是同时发生在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范围广。

③有的国家两次工业革命同时进行

第19课缔结结盟的狂潮——同盟国和协约国的形成(P99)

1、一国主导的“三国同盟”:

①形成过程:

a.1879年,德和奥匈帝国签订了一个主要是针对俄国的秘密军事同盟条约。

b.1882年,意大利加入,形成德国控制的“三国同盟”,称“同盟国”。

②成员国:

德、奥匈、意

③核心:

德国

2、拼盘式的“三国协约”:

①形成过程:

a.1892年,俄法两国签订秘密军事协定,形成了俄法协约,它是”三国协约”的雏形。

标志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局面开始出现。

b.英国放弃“光荣孤立”政策,在1904年和1907年,分别与法、俄签订了军事协约,

最终形成了“三国协约”,又称“协约国”。

标志欧洲两大军事集团最终形成。

②成员国:

英、法、俄

3、英国“光荣孤立”政策:

①含义:

英国不与欧洲其他国家结盟

②能实行原因:

殖民地多;军事、经济实力强大;岛国的有利地理位置

③放弃的原因:

P101

4、结盟目的:

增强自身实力,在扩展势力的竞争中战胜对手以争夺世界霸权和瓜分世界领土。

5、两大军事集团的性质:

具有争霸性质的帝国主义军事集团

6、后果:

使世界局势日益紧张,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7、欧洲的”火药桶”:

巴尔干

第20课第一次燃遍全球的战火——第一次世界大战(P104)

1、原因:

①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②具体原因:

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及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矛盾的进一步发展。

③直接原因〔导火线〕:

萨拉热窝事件

2、爆发〔开始〕:

奥匈帝国在1914年7月28日对塞尔维亚宣战

3、交战双方:

同盟国阵营〔德、奥匈、保、土4国〕

协约国阵营〔英、法、俄、塞、意、罗马尼亚、日、中、美等29国〕

4、主要战场:

欧洲

三条战线:

东线:

俄——德、奥匈

南线:

塞——奥匈

西线:

英、法——德

〔主要战线〕

5、主要战役:

西线——凡尔登战役〔双方:

法、德〕

(特点:

一战中最残酷的战役;作用:

法军开始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

6、新式武器:

毒气、坦克、战舰、飞机

7、结束:

1918年11月11日,双方签订停战协定,同盟国战败。

8、影响:

对人类造成巨大灾难〔战争历时4年零3个月,参与国家33个,15亿人口卷入,

战火燃遍欧亚非,阵亡人数840万,受伤人数2100万,支出战费2084亿美元〕

9、、一战性质:

除塞尔维亚等极少数国家具有民族解放和自卫战争性质外,一战是帝国主义

国家之间为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而进行的战争。

[命题揭秘]

凡尔登战役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