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热门经典微专题训练204 雷雨暴冰雹 带详解.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472845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1,014.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热门经典微专题训练204 雷雨暴冰雹 带详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高考地理热门经典微专题训练204 雷雨暴冰雹 带详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高考地理热门经典微专题训练204 雷雨暴冰雹 带详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高考地理热门经典微专题训练204 雷雨暴冰雹 带详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高考地理热门经典微专题训练204 雷雨暴冰雹 带详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高考地理热门经典微专题训练204 雷雨暴冰雹 带详解.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高考地理热门经典微专题训练204 雷雨暴冰雹 带详解.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高考地理热门经典微专题训练204 雷雨暴冰雹 带详解.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高考地理热门经典微专题训练204 雷雨暴冰雹 带详解.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高考地理热门经典微专题训练204 雷雨暴冰雹 带详解.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高考地理热门经典微专题训练204 雷雨暴冰雹 带详解.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高考地理热门经典微专题训练204 雷雨暴冰雹 带详解.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高考地理热门经典微专题训练204 雷雨暴冰雹 带详解.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高考地理热门经典微专题训练204 雷雨暴冰雹 带详解.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高考地理热门经典微专题训练204 雷雨暴冰雹 带详解.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高考地理热门经典微专题训练204 雷雨暴冰雹 带详解.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高考地理热门经典微专题训练204 雷雨暴冰雹 带详解.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高考地理热门经典微专题训练204 雷雨暴冰雹 带详解.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高考地理热门经典微专题训练204 雷雨暴冰雹 带详解.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高考地理热门经典微专题训练204 雷雨暴冰雹 带详解.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热门经典微专题训练204 雷雨暴冰雹 带详解.docx

《高考地理热门经典微专题训练204 雷雨暴冰雹 带详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热门经典微专题训练204 雷雨暴冰雹 带详解.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地理热门经典微专题训练204 雷雨暴冰雹 带详解.docx

高考地理热门经典微专题训练204雷雨暴冰雹带详解

2022地理微专题训练204雷雨(暴)冰雹

一、单选题

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

下图是印度尼西亚位置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雷雨是湿热空气强烈对流运动,同时伴有雷电的强阵雨现象。

图中爪哇岛是世界上雷雨最多的地区之一,每年雷雨天数超过320天,主要原因是该地

①靠近赤道②周边水域广阔③对流显著④气旋活动频繁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A爪哇岛靠近赤道,太阳辐射强,地面受热强,空气对流旺盛;加之本身是岛屿,周边水域广阔,有充足的水汽,雷雨天气多;赤道不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无气旋活动。

选A正确。

雷州半岛每年平均有90多天可听到雷声。

读雷州半岛简图,回答下列各题。

2.雷州半岛多雷雨天气的原因是  

A.三面临海,水汽充沛,对流旺盛B.地势低平,多冷锋活动

C.受地形抬升影响,多地形雨D.位于西北太平洋,多热带气旋

3.雷州半岛多雷雨天气的月份是  

A.12月一次年4月B.5—9月C.7一11月D.8—12月

2.A雷雨天气是强对流天气;雷州半岛地处低纬热带,一年四季高温、高湿的时间多、时段长,热量丰富,三面临海,水汽充沛;半岛地形复杂;海陆交界造成的落差也有利于强对流的产生,为强对流天气发生提供了上升运动的热力动力条件。

故答案选A。

3.B每年5-9月份是雷州半岛雷暴的多发季节,此时段气温高,对流旺盛;夏天在强烈的太阳光照射下,陆地表面增温很快,海水温度升高缓慢,在海陆之间会形成热力环流,陆地上为上升气流,海洋上为下沉气流区,形成非常有利强对流的发展。

故答案选B。

热雷雨是指湿度较大的下垫面受太阳辐射的影响,空气强烈上升形成的对流天气,常伴有强烈的阵雨或暴雨,有时伴有冰雹和龙卷风。

它是气团雷雨的一种,多发生在单一气团内部。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推测中纬度海洋地区发生热雷雨频率较高的时段是

A.夏季的午后B.夏季的夜晚C.秋季的午后D.秋季的夜晚

5.我国发生热雷雨频率较低的地区是

A.西南地区B.华南地区C.西北地区D.东北地区

4.B中纬度海区冬夏太阳辐射量差异较大,而夏季太阳高度角较大,且昼长较长,故太阳辐射量较大,故海洋表面温度较高,水汽蒸发量较大;而中纬度地区秋季降温较快,水汽蒸发量相应较少,故热雷雨发生频率应较夏季少,故可排除C、D选项;而根据海陆热力差异的原理可知白天陆地增温快于海洋,故气温高于海洋,所以陆地气压低,盛行上升气流;而海洋气温较陆地低,气压相对较高,盛行下沉气流,故不易形成强对流天气,所以A选项错误;同理夜间陆地降温快于海洋,故陆地气压高于海洋,气压较高,盛行下沉气流,而海洋降温慢,气温相对陆对较高,故气压低,盛行上升气流;加之夏季海洋上空空气较湿润,故易形成热雷雨天气,所以B选项符合题意。

5.C由前面的分析可知,热雷雨的形成条件之一是空气湿度较大,而选项中我国的四个地区中,只有我国西北地区因地处内陆,距海洋较远,水汽进入量少,因此空气中水汽较少,气候较为干旱,故热雷雨发生的频率应是四个地区中最低的,故C选项符合题意;而其余三地均位于我国东部湿润半湿润地区,空气湿度均较西北地区大。

所以正确答案是C选项。

雷阵雨是一种伴有雷电的阵雨现象,产生于雷暴积雨云下,表现为大规模的云层运动,比阵雨要剧烈得多,还伴有放电现象。

海南岛那大市是我国“雷都”,平均一年有130天雷雨天气。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雷阵雨的分布特点是

A.温带多于热带B.上午多于下午

C.平原多于山地D.夏季多于秋季

7.那大市全年雷雨日多的主要原因是

A.热带地区,太阳辐射强烈B.副热带高压影响,下沉气流显著

C.赤道低压影响,降水充沛D.东南季风长时间控制,水汽充足

6.D雷阵雨是一种天气现象,表现为大规模的云层运动,比阵雨要剧烈的多,还伴有放电现象,常见于夏季的午后。

一般是热带高于温带;下午的午后较容易出现,故下午多于上午;山地天气复杂,雷阵雨现象多于平原;夏季温度高,云层上升作用更强,更易发生雷阵雨,夏季多于秋季,据此分析选D。

7.A那大市位于热带地区,气温高,太阳辐射强烈,云层上升幅度大,容易发生雷阵雨;副热带高压影响下,下沉气流显著,不会形成降水;赤道低压影响不到那大市;季风是形成降水天气的条件,不是形成雷阵雨的必要条件,同时,东南季风在此地登陆但不会长时间控制此地,据此分析选A。

读乞力马扎罗山位置及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8.维多利亚湖干季多“夜雷雨”天气,其主要成因是夜晚

A.湖面气温较四周陆地高B.湖区附近陆地对流较白天强

C.湖面与陆地气温差异大D.湖面气温低,多快行冷锋

8.A维多利亚湖面积大,水体热容量大,干季夜晚降温慢,周边陆地降温快,导致湖泊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对流旺盛,多对流雨(雷雨)天气,因此A符合题意。

夜晚湖区附近陆地因气温低,以下沉气流为主,而白天陆地升温快,气温快,对流更强,排除B。

白天湖面升温慢,陆地气温升温快,湖泊与陆地气温差异也很大,因此湖泊与陆地气温差异大不是导致多“夜雷雨”的主要成因,排除C。

夜晚湖面降温慢,湖面气温相对陆地较高,当地位于赤道附近,冷气团势力较弱,出现快行冷锋可能性不大,排除D。

故选A。

雷暴是伴有雷击和闪电的局地对流天气。

雷暴通常根据导致其空气上升的机制来进行分类,如果因地表加热不均匀导致空气上升,称为气团雷暴。

气团雷暴有两种类型:

海风型雷暴和山峰雷暴。

海风型雷暴常见于夏季的沿海地区;山峰雷暴发生于气团因地形抬升而上升时。

在雷暴中小尺度分布的差异上,地形、海陆风和日最高气温等的作用较大。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下列有利于雷暴天气出现的条件是

A.地形平坦B.逆温层厚

C.气温较高D.风力较小

10.其成因与雷暴形成差别最大的风是

A.山谷风B.海陆风

C.城市风D.焚风

11.海南岛五指山山峰雷暴多发的时段是

A.日出前后B.午后时分

C.日落前后D.子夜时分

9.C依据文字材料雷暴天气常是因地表高温,形成的局地对流天气,主要分布在夏季沿海与山峰地带,地形平坦地带不利于雷暴天气形成,A选项错误;逆温层空气以平流为主,对流弱,B选项排除;风力小不利于气流运动,海陆风不显著,雷暴难以形成,D选项错误;雷暴天气在地表高温下产生强对流天气,夏季气温高,最为显著,C选项正确。

故选:

C。

10.D根据材料,雷暴是局地地表受热或山地迎风坡气流呈上升运动的强对流天气,气流上升过程冷却凝结形成降水,并有雷电现象;焚风位于山地背风坡,气流下沉运动,下沉过程中空气加热,水分散失、空气干燥、天气晴朗,与雷暴天气成因差别最大,D选项符合题意,正确;山谷风、城市风、海陆风与雷暴天气成因均相似,与题意不符,A、B、C选项错误。

故选:

D。

11.B根据材料,雷暴天气,需要地表受热形成高温,产生大量气流上升运动;在一天中雷暴多在气温最高时段发生,午后地表气温达到最高,对流最强,雷暴天气最易发生,B选项正确。

故选:

B。

雷暴天气的形成要具备充足的水汽条件和剧烈的对流运动。

下图为我国多年平均雷暴天气日数分布图,读图后回答下列小题。

12.下列关于我国雷暴天气日数空间分布叙说正确的是

①南多北少②东多西少③新疆无雷暴天气④上海雷暴天气日数多于拉萨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13.据雷暴天气形成的条件分析,我国雷暴天气最主要发生在

A.春季B.夏季

C.秋季D.冬季

12.A观察图中颜色深浅,颜色越深代表雷暴天气日数越多,经分析可知,我国雷暴日数南多北少,东多西少,故选A项;新疆雷暴天气多分布在西北,上海雷暴天气日数少于拉萨。

13.B雷暴发生需充足的水汽好强烈的对流运动,我国夏季受夏季风影响大,水汽充足;夏季地面气温高,对流运动强,所以我国雷暴天气主要发生在夏季,所以选B项。

雷暴是局地性暖湿空气强烈上升形成的对流天气,常伴有闪电、大风、降雨、冰雹等天气现象。

某年7月18日,有雷暴越过洪泽湖,历时约1小时,其强度发生了明显变化。

雷暴强度与闪电发生的次数呈正相关.下图示意该雷暴天气系统过境洪泽湖时闪电发生的时空分布状况。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4.推断此次雷暴天气系统过境洪泽湖的方向

A.自东向西B.自西向东

C.自北向南D.自南向北

15.此次雷暴天气系统过境洪泽湖,其强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湖面摩擦力小B.空气对流加强

C.水汽得到补充D.湖面温度较低

16.雷暴天气系统过境时,洪泽湖及周边地区

①户外行人要注意防暴雨、大风②电子设备等应注意雷击

③湖上船只需提前回港避风④周边聚落应防御滑坡、泥石流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4.A从“雷暴是局地性暖湿空气强烈上升形成的对流天气,常伴有闪电、大风、降雨、冰雹等天气现象”可知,此次天气过程为气旋天气系统过境。

雷暴和闪电位于气旋中心附近上空,从闪电出现先后位置分析,该气旋移动方向是自东向西移动。

故A项正确。

15.D此次雷暴天气系统过境洪泽湖,从闪电出现次数分析,雷暴强度出现下降,说明空气对流强度下降,主要因为湖面水温较陆地低,热量补充减少,空气对流出现减弱造成的,故选D项正确。

湖面摩擦力小,会影响水平运动,水汽虽然得到补充,对垂直运动影响不大;故ABC项错误。

16.A雷暴天气系统过境时,因伴随闪电、大风、降雨、冰雹等灾害,所以洪泽湖及周边地区①户外行人要注意防暴雨、大风;②电子设备等应注意雷击;③湖上船只需提前回港避风等防范措施正确,选A项。

洪泽湖地处平原地区,虽然有暴雨发生,但周边出现滑坡、泥石流等山区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较小,故④错误。

排除BCD项。

雷暴和闪电是强对流天气中常见的自然现象,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多年平均的“月均雷暴日数”和“一天内闪电相对频数(以平均值100为标准)”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7.该城市的雷暴和闪电多出现在

A.春季的夜晚B.夏季的午后

C.秋季的凌晨D.冬季的傍晚

18.影响雷暴和闪电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A.昼夜温差B.水平气压差

C.垂直气压差D.空气湿度

17.B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城市雷暴时间夏半年多于冬半年,闪电时间白天多于夜晚,因为夏半年比冬半年,白天比夜晚气温高,空气对流旺盛,更容易发生雷暴和闪电,所以B正确。

18.C雷暴和闪电是强对流天气中常见的自然现象,雷暴时间夏半年多于冬半年,闪电时间白天多于夜晚,影响雷暴和闪电形成的主要因素是垂直气温差,所以C正确。

雷暴是指由于强积雨云引起的伴有雷电活动和阵性降水的局地风暴,在地面观测中仅指伴有雷鸣和闪电的天气现象。

下图示意2016年5月,中国天气网发布的全国十大“雷暴”省会城市,其中海口市以年均雷暴日数84.9天排名第一,成为最“招雷”的省会城市,紧排其后的为广州、南宁、昆明。

读图9,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9.我国雷暴天气的发生特点是

A.北方多于南方B.平原多于山区C.夏秋多于冬春D.上午多于下午

20.海口成为我国雷暴天气发生频次最多城市的原因是

A.地貌复杂多样,地形高差较大

B.夏季受西南季风的影响,水汽充足

C.地处低纬,热力条件好,大气对流旺盛

D.地处沿海,气候上存在明显的垂直差异和水平差异

18.C雷暴是指由于强积雨云引起的伴有雷电活动和阵性降水的局地风暴,在地面观测中仅指伴有雷鸣和闪电的天气现象。

我国南方多于北方,A错。

山区地形变化大,热力条件变化大,雷暴天气更多发,B错。

夏秋多于冬春,C对。

下午多于上午,D错。

故选C。

20.C雷暴的发生与降水和对流有关。

海口地处沿海地区,水汽充足,地处低纬,热力条件好,对流旺盛,容易发生雷暴天气,故选C。

2014年3月19日,浙江台州遭遇30年不遇、特大冰雹。

下面甲图为“冰雹形成原理图”,乙图为“浙江某地多年平均一天中不同时段冰雹发生的百分比”,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21.据图分析下列关于冰雹形成的基本条件不正确的是

A.云层中要有充足的水汽B.大气的温度要低于0℃

C.强烈的上升气流D.稳定的大气环境

22.造成乙图冰雹发生频率最高时段的天气系统最可能是

A.冷锋B.暖锋C.气旋D.反气旋

23.据图并结合所学知识推断可能造成冰雹灾害的天气系统可能有

①冷锋②准静止锋③气旋④反气旋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1.D从图上可知,冰雹形成的条件:

①充足的水汽;②气温低于0℃;③强烈的空气上升。

稳定的大气环境是不利于水汽的凝结的。

选项D正确。

22.C14时-16时为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段,该时段气温高,地面多气旋,空气强烈上升,形成强对流天气。

选项C正确。

23.C冰雹的形成主要是水汽的强烈上升所形成的,能够导致迅速的上升天气系统为冷锋和气旋;准静止锋的暖气团上升速度慢,反气旋空气下沉。

选项C正确。

每年农历六月十五到二十七日,青海同仁县隆务河畔的二十多个藏族、土族村庄都会自发举行盛大的“六月会”,这是青藏高原为数极少不是由藏传佛教僧人主导的民间祭神活动。

由“拉哇”带领,众人敬拜神灵,并祈求庄稼丰收,避免冰雹等自然灾害。

图1为隆务河谷位置图,图2为多年平均冰雹出现时间图和次数统计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4.冰雹由强对流天气引起,一般发生在午后。

隆务河谷地区在20~21时出现冰雹高峰的原因是

A.地表温度高,气流作强烈上升运动B.冷空气沿山坡下沉,暖空气强烈上升

C.夜晚降温快,空气中水汽迅速凝固D.上一次峰值过后,高空水汽能量集聚

24.B冰雹是一种强对流天气现象,一般发生在午后。

20—21点,地表温度较低,对流并不强烈,但受热力作用影响,夜晚山上空气冷却快,冷空气沿山坡迅速下沉至谷底,谷底暖空气迅速抬升,气温快速下降,水汽冷却凝固形成冰雹。

正确答案选B,ACD错误。

二、综合题

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非洲某区域图和乞力马扎罗山地的垂直自然带图

材料二维多利亚湖位于东非高原是世界第二大淡水湖,面积近七万平方公里。

维多利亚湖在7-8月为干季,是雷雨活动最盛、强度最大的时期。

干季的雷雨,多发生在午夜至清晨这一时段,当地习称“夜雷雨”。

结合热力环流知识分析维多利亚湖干季多“夜雷雨”的主要原因。

【答案】因比热容的差异,夜晚湖泊降温比周边陆域慢,湖面上空气温较四周陆地上高,湖面盛行上升气流,水汽遇冷形成“夜雷雨”现象。

该地区为低纬度高原地区,特别是干季多晴天,(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昼夜温差更大。

白天气温较高湖水蒸发旺水汽更丰富。

夜晚降温幅度更大,湖区与周边的温差更大,湖陆风现象更加明显,夜晚湖区上升气流更明显更强。

【解析】从湖泊与陆地的热容量的不同、高原湖泊昼夜温差大及湖陆风产生等角度来综合分析“夜雷雨”的成因。

26.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河流众多而短小,渔业资源丰富。

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爪哇岛是世界上雷雨最多的地区之一,其原因是什么?

【答案】地处热带,周围水域广阔,地形复杂,空气对流强烈,形成雷雨。

【解析】对流雨以低纬度最多,降水时间一般在午后,特别是在赤道地区,降水时间非常准确。

早晨天空晴朗,随着太阳升起,天空积云逐渐形成并很快发展,越积越厚,到了午后,积雨云汹涌澎湃,天气闷热难熬,大风掠过,雷电交加,暴雨倾盆而下,降水延续到黄昏时停止,雨后天晴,天气稍觉凉爽,爪哇岛地处热带,周围水域广阔,地形复杂,空气对流强烈,形成雷雨。

27.2013年3月下旬,广东、湖南、江西等南方多地受雷雨、大风及冰雹天气影响,东莞部分镇街出现了8级左右的雷雨大风及短时强降水,并出现了冰雹;气象部门称其中最大阵风出现在东莞大岭山镇为49.1米/秒(14级);东莞沙田镇更是通报:

受突变恶劣天气影响,该镇遭遇一股强烈的龙卷风携带冰雹袭击。

据当地初步统计,此次共造成东莞8死2重伤134轻伤。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冰雹产生的条件。

(2)分析上述天气带来的危害。

【答案】

(1)云层中要有充足的水汽;大气层存在很厚的不稳定层;强烈的上升气流。

(任答两点得4分)

(2)影响农业生产,使农作物减产;摧毁房屋、道路、电力、通信等基础服务设施;破坏交通工具,影响交通安全;造成人畜伤亡。

(任答三点得6分)

【解析】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冰雹产生条件是云层中要有充足的水汽。

大气层存在很厚的不稳定层,形成强烈的上升气流。

(2)冰雹天气能影响农业生产,使农作物减产。

摧毁房屋、道路、电力、通信等基础服务设施。

破坏交通工具,影响交通安全。

甚至造成人畜伤亡。

28.气象学家把地球大气层中瞬间轰隆作响的雷鸣和闪电等对流天气系统称作雷暴(如下图所示),它往往伴随着阵雨、狂风或冰雹。

据统计,在全球范围内差不多每秒钟就有近100次雷电,每小时约有1800场雷雨。

(1)据所学知识,判断雷暴天气多发的季节及原因。

(2)简述防御雷暴的主要措施。

【答案】

(1)夏季气温高,空气对流运动强烈

(2)加强雷暴的监测和预报;建筑物安装避雷系统;加强安全教育(雷暴期间远离高大建筑物和电器设施;不在空旷高地或大树下避雨;不使用无线电通讯工具;不接触金属物体和电源等)

【解析】

(1)雷暴天气是水汽充足的大气强烈上升而形成的一种强对流天气,夏季气温高,大气对流运动强烈,因此易形成雷暴天气。

(2)雷暴防御的措施可从加强监测和预报、安装避雷系统、加强安全教育等方面回答。

29.冰雹是在气流强烈升降条件下发生的一种固体降水现象,其颗粒大小一般为5~50mm。

2013年3月19日至24日,福建省多地出现冰雹、雷雨大风和短时强降水等强对流天气。

据福建省民政厅26日透露,截至25日9时统计,福建直接经济损失达3.1亿元人民币。

下图是冰雹形成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说明冰雹的形成过程。

(2)简述冰雹带来的危害,并提出防御措施。

【答案】

(1)水汽随气流上升遇冷凝结成小水滴,达到摄氏零度以下时,水滴就凝结成冰粒;在它上升运动过程中,并会吸附其周围小冰粒或水滴而长大,当其重量无法为上升气流所承载时即下落;遇上升气流再次被抬升,体积又增大,如此反复进行,其体积越来越大,直到下落至地面形成冰雹。

分)

(2)危害:

毁坏农作物,击伤人畜,损坏汽车等,甚至砸坏建筑物。

措施: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们防灾减灾意识;加强对冰雹天气的监测与预报;做好人工防雹措施,在室内躲避等。

【解析】

(1)阅读图中给出的冰雹形成过程示意图,运用地理专业术语准确描述其过程及原理,如冰晶的形成、增大、降落过程。

水汽随气流上升遇冷凝结成小水滴,达到摄氏零度以下时,水滴就凝结成冰粒;在它上升运动过程中,并会吸附其周围小冰粒或水滴而长大,当其重量无法为上升气流所承载时即下落;遇上升气流再次被抬升,体积又增大,如此反复进行,其体积越来越大,直到下落至地面形成冰雹。

(2)冰雹对农业生产、建筑物、人员生命安全均可造成威胁。

预防冰雹灾害主要通过加强灾害的天气监测及预报,做好人工防雹,进行防灾宣传等手段。

危害:

毁坏农作物,击伤人畜,损坏汽车等,甚至砸坏建筑物。

措施: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们防灾减灾意识;加强对冰雹天气的监测与预报;做好人工防雹措施,在室内躲避等。

3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冰雹是强对流天气条件下发生的一种固态降水现象,常伴随雷雨大风和短时强降水,具有影响范围小、发展迅速、持续时间短等特点,是天气预报的难点。

冰雹发生除特定的天气条件外还与地形的复杂程度有关。

川西高原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地貌以高原和高山峡谷为主,冰雹是该区发生频率较高的重要灾害性天气之一,以5月冰雹日数最多,且冰雹粒径以小雹(直径小于5毫米)为主。

冰雹粒径与水汽含量、积雨云层厚度有关。

下图是冰雹形成示意图。

(1)据图中信息,概括冰雹的形成条件。

(2)解释川西高原冰雹5月多发的原因。

(3)简析川西高原冰雹以小雹为主的原因。

(4)说明冰雹始终是天气预报难点的理由。

【答案】

(1)大气中水汽充足;大气垂直温差大,形成强烈的上升气流;大气不稳定,且积雨云层中上部温度低至0℃~-20℃。

(2)5月,中低纬升温快,冷暖空气频繁交汇,大气不稳定;川西高原地形复杂,加剧大气的不稳定性;空气中水汽含量增大,白天地面增温快,对流旺盛;积雨云0℃层高度偏低,上升气流降温快易凝固形成冰雹;近地面气温偏低,当冰雹形成后,在下降过程中不容易形成雨滴或消失。

(3)内陆高原,水汽含量较少,难以聚集成较大冰粒;川西高原海拔高,近地面气温低,大气上升气流较弱,冰雹在生长区往返次数少。

(4)冰雹时间分布上具有突发性强、发展迅速、持续时间短的特点;空间分布上具有影响范围小、离散性强(大多数冰雹降落点呈点状分布)的特点;复杂地貌所产生的局地强对流天气可能触发冰雹,增加预报难度。

【解析】

(1)本题考查冰雹的形成条件,根据材料和图进行分析,形成冰雹要具备充足的水汽、强烈的对流天气及大气不稳地、迅速降温等。

(2)分析川西高原冰雹5月多发的原因,根据第1小题冰雹形成的条件从当地的气候(气温、降水)及地形等角度进行分析。

原因5月,中低纬升温快,冷暖空气频繁交汇,大气不稳定;该地空气中水汽含量增大,白天地面增温快,对流旺盛;川西高原地形复杂,加剧大气的不稳定性;积雨云0℃层高度偏低,上升气流降温快易凝固形成冰雹;近地面气温偏低,当冰雹形成后,在下降过程中不容易形成雨滴或消失。

(3)冰雹大小的主要原因受水汽多少和空气对流运动强弱的影响。

一是由于川西高原抵触内陆地区,水汽含量较少,难以聚集成较大冰粒;二是由于川西高原海拔高,近地面气温低,大气上升气流较弱,冰雹在生长区往返次数少。

(4)根据材料可知冰雹具有时间上发生时间段、突发性强;空间上范围狭窄;而冰雹发生除特定的天气条件外还与地形的复杂程度有关等增加了冰雹天气预报难度。

31.2012年7月8日深夜,在美国华盛顿,闪电划过天际。

当晚,美国华盛顿地区遭遇雷暴天气。

雷暴是指局部地区伴有雷击和闪电的强对流天气。

下图是美国年平均雷暴天气次数等值线图和华盛顿地区雷暴天气景观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试描述美国雷暴天气的空间分布规律。

(2)图中显示美国发生雷暴天气最多的地方是佛罗里达半岛,试分析该地雷暴天气多发的原因。

【答案】

(1)自东南向西北递减。

(2)纬度低,蒸发旺盛,对流显著;三面环海,受海洋影响大,水汽充足,飓风活动频繁;周围水陆温度不均导致大气很不稳定;来自墨西哥湾与大西洋的气流在此相遇,加剧了大气的不稳定性等。

【解析】

(1)根据图中等值线数值可知,美国雷暴天气自东南向西北递减。

(2)佛罗里达半岛雷暴天气多发的原因有纬度低,蒸发旺盛,对流显著;半岛三面环海,受海洋影响大,水汽充足,飓风活动频繁;半岛周围水陆温度不均导致大气很不稳定;冷暖气流交汇,加剧了大气的不稳定性等。

3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雷暴是伴有雷击和闪电的局地对流天气。

雷暴通常根据导致其空气上升的机制来进行分类,如果因地表加热不均匀导致空气上升,称为气团雷暴。

气团雷暴有两种类型,海风型雷暴常见于夏季的沿海地区;山峰雷暴发生于气团因地形抬升而上升时。

在雷暴中小尺度分布的差异上,地形、海陆风和日最高气温等的作用较大。

海南岛是我国雷暴多发地区之一。

下图为海南岛夏季月平均雷暴日数分布图。

(1)海风型雷暴属于源地性气团雷暴。

说出形成海南岛海风型雷暴气团的源地和运动方向。

(2)夏季,我国雷暴天气整体南多北少,而海南岛却北多南少。

据此推测海南岛日均最高气温分布特点,并说明其对北部雷暴天气形成的作用。

(3)海南岛五指山(海拔1867米)地区白天雷暴活动明显多于周边地区。

从地形角度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4)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