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题1.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474588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53.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题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题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题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题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题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题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1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题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1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题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1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题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1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题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1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题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1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题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1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题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1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题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1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题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1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题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1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题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1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题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1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题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1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题1.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1页
亲,该文档总共5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题1.docx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题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题1.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题1.docx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题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哲学部分》期末考试复习题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一、选择题Ⅰ(下列每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哲学是()

    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科学之科学

    C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D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2爱因斯坦说:

“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这说明()

    A哲学是“科学之科学”B哲学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有指导意义

    C哲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D哲学是自然科学的概括

    3哲学与科学的关系是()

    A整体与部分的关系B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C绝对与相对的关系D本质与现象的关系

    4哲学基本问题是()

    A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B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

    C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D人与世界的关系问题

    5马克思主义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出发点是()

    A思维B物质C存在D实践

    6唯物主义的三个发展阶段是()

    A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

    B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C相对主义、绝对主义、辩证唯物主义

    D朴素唯物主义、直观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

    7旧唯物主义之所以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是因为()

    A唯物论与辩证法相脱离B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

    C自然观上的唯物主义,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D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上,不承认意识的能动性

    8中国唐代哲学家刘禹锡提出:

“天,有形之大者也;人,动物之尤者也”。

这种观点是()

    A唯心主义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9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

    A对世界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B对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的不同回答

    C对世界是否运动变化的不同回答D对意识有无能动性的不同回答

    10我国古代哲人提出“土与金、木、火、水杂,以成百物”,“和实生物”,这是()

    A多元论观点B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C主张矛盾调和的形而上学观点D朴素唯物论观点

    11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A为人民服务的观点B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观点

    C求真务实的观点D实践的观点

    12马克思在哲学上最伟大的贡献是()

    A创立了唯物史观B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

    C把辩证法与唯物主义统一起来D确立了能动的反映论

    1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征是()

    A实践性、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B把辩证法与唯物主义统一起来

    C把哲学与无产阶级统一起来D创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14“感觉是人与世界之间的屏障”,这一观点是()

    A唯心主义的观点B形而上学的观点

    C不可知论的观点D相对主义的观点

    15“心想事成“这一观点是()

    A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B唯心主义的观点

    C能动反映论的观点D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

    1620世纪西方的“上帝观”发生了变化,认为“上帝在我心中”、“上帝代表爱”,这是()

    A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B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C形而上学的观点D相对主义的观点

    17“二元论”企图调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但最终将导致()

    A唯物主义B唯心主义C教条主义D折衷主义

    18《易传》说:

“易……之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无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

”这是()

    A相对主义的观点B辩证法的观点

    C形而上学的观点D二元论的观点

    19“感觉是客观世界,即世界本身的主观映象。

”这一观点是()

    A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B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C形而上学的观点D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

    20现代西方哲学的主要特点是()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C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D二元论和诡辩论

    21现代西方哲学人本主义思潮的主要特点()

    A发扬人道主义,提倡以人为本B反对科学和理性,提倡非理性主义

    C高扬人的主体精神D反对科学主义,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22“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

这种观点是()

    A辩证法的观点B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

    C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D相对主义的观点

    23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最主要的区别是()

    A强调了意识的能动性B坚持了世界的可知性

    C坚持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D创立了唯物主义历史观

    24“劳动过程结束时的结果,在劳动过程开始时候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这一观点是()

    A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B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C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

    25下列命题中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有()

    A理在事先B世界是绝对精神的外化

    C万物皆备于我D上帝创造世界

    26下列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有()

    A心外无物B世界是意志的表象

    C物是感觉的复合D世界是绝对理念的产物

    27中国古代哲学家陆九渊主张“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这一观点是()

    A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B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C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D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

    28“天命难违”的观点是()

    A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B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C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D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29唯心主义产生的认识论根源是()

    A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相分裂B主观同客观、认识同实践相分裂

    C世界观和方法论相分裂D自然观和社会观相分裂

    30哲学上的二元论是()

    A超越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外的独立的哲学派别

    B动摇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最终导致唯心主义的哲学派别

    C唯物主义的一种特殊形态

    D唯心主义的一种特殊形态

    31“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最美丽的风景都没有什么感觉;贩卖矿物的商人只看矿物的商业价值,他没有矿物学的感觉”。

这是()

    A先验论的观点B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C人的感觉具有主体性D经验论的观点

    32“人是目的,也是手段”,这一观点()

    A西方人本主义哲学的观点B马克思主义的观点

    C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D科学主义的观点

    33列宁说:

“当然,就是物质和意识的对立,也只有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出这个范围,物质和意识的对立无疑是相对的”,这里所讲的“非常有限的范围”是指()

    A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和第二性B物质和意识是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

    C物质是否能为意识所正确反映D意识能否反作用于物质

    34主观唯心主义最终导致()

    A唯我论B个人中心主义C唯意志论D超人意识

    35广大农民在致富奔小康的过程中深切体会到:

“要富口袋,先富脑袋”。

这一说法在哲学上的含义是()

    A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B精神的力量可以变成物质的力量

    C精神的力量可以代替物质的力量D先有精神,后有物质

 二、选择题Ⅱ(下列每题的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少选、多选、错选,该题不得分)

    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前,近代哲学具有的共同的特点()

    A在历史观上都是唯心主义B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相脱离

    C都是不可知论哲学D都否认意识的能动作用

    2旧唯物主义的缺点()

    A具有形而上学性B没有确立科学的实践观

    C机械性D唯心主义历史观

    3任何哲学都是()

    A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B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C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D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

    4世界观、历史观和人生观的关系是()

    A人生观是世界观和历史观的组成部分B世界观、历史观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人生观

    C世界观和历史观可以代替人生观D人生观是世界观和历史观的现实表现

    5凡是唯物主义都主张()

    A世界是可知的B世界是不可知的

    C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D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

    6一切包含有辩证法思想的哲学都认为()

    A世界是物质的B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C世界是统一的D世界是发展变化的

    7下列观点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有()

    A世界是“绝对精神”的产物  B世界是人的意识的产物

    C“理在事先”D世界是上帝的创造物

    8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旧哲学,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A它以科学的世界观为理论核心

    B它是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

    C它以改变世界为哲学的根本目的

    D它是实践性、科学性和革命性高度统一的哲学形态

    9下列观点中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有()

    A物是感觉的复合B存在就是被感知

    C经验是世界最终的构成要素D心外无物

    10下列观点中属于唯心主义的有()

    A形存则神存,形灭则神灭B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C吾心便是宇宙,宇宙即是吾心D经验是认识真理性的最终判断标准

    11一切唯心主义是()

    A把精神看作是世界的本原B都是不可知论

    C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认识论路线D认为绝对精神产生万物

    12下列观点中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有()

    A物是感觉的复合B感觉是人与外界事物之间的屏障

    C理在事先D心外无物

    13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是与时俱进的,是因为()

    A马克思主义立足于实践B马克思主义本质上是革命的批判的

    C马克思主义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目的

    D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14现代西方人本主义哲学的主要特点有()

    A反对科学和理性B提倡非理性主义

    C提倡以人为本D把科学技术看作是当代人非人化的根源

    15唯物主义的共同特点()

    A一元论哲学B决定论哲学

    C坚持物质第一性D能动的反映论

    16唯心主义哲学的共同特点()

    A坚持意识第一性B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路线

    C一元论哲学D可知论哲学

    17“克隆”、“转基因”等生命科学的重大突破,表明()

    A意识可以创造物质B有力批判了“上帝造物”的观点

    C为“世界统一于物质”提供了自然科学依据

    D意识的能动性可以突破物质世界的规定

    18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有()

    A把感觉当作主客观之间的桥梁B把感觉当作主客观之间的屏障

    C把理性夸大为脱离物质的绝对D把感觉夸大为派生物质的根源

    19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革命的批判的,这是因为()

    A从发展的观点看问题B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

    C是无产阶级的理论武器,而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

    D以阶级斗争的观点来看待一切

    20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特征是()

    A一元论和多元论的统一B实践性、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C理论和实践的统一D阶级性和实践性的统一

    2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革命,这是因为()

    A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

    B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C实践性、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D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22“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这是说()

    A真正的哲学是科学之科学B哲学总是与它的时代相互作用的

    C哲学用它特有的方式反映和把握时代D哲学要随时代的前进而发展

    23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A具体科学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材料

    B具体科学证实了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

    C马克思主义哲学要充分吸取和总结具体科学发展的新成果

    D马克思主义哲学要在指导具体科学发展的过程中不断丰富自己

    24近代唯物主义的主要缺陷是()

    A不可知论B形而上学性C机械性D唯心史观

    25学习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可以使人()

    A正确认识人类社会的本质B认识社会提供了辩证法的原则

    C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D提高人们对社会发展、社会管理规律的认识和运用能力

    26唯心主义产生的根源是()

    A生产力低下,科学不发达B反动的剥削阶级的拥护和支持

    C把复杂的认识过程简单化、片面化和僵化D主观与客观相背离

    27唯物主义历史观发现的伟大意义是()

    A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实践本质B实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高度统一

    C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D使社会科学成为真正的科学

    28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作为惟一真实的存在和世界的本原,下列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有()

    A吾心即是宇宙B万物皆备于我

    C心外无物D物是观念的复合

    29客观唯心主义把某种脱离物质,脱离任何个人的精神变成独立自主的客观存在,当作世界的本原和万物的创造者,下列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是()

    A万物归于理B理念生万物

    C世界是绝对精神的展开D上帝造万物

 三、分析题

    1怎样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的里程碑?

    2依据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分析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两次飞跃的进程。

    3怎样理解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理论品质?

    4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掌握哲学的基本问题有什么重要意义。

    5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意义。

    6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批判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理论武器,是无产阶级政党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

    7运用所学的有关哲学原理,分析下列材料:

    材料1

    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这是因为万物都是以湿的东西为原料,热本身就是从湿里产生、靠湿气维持,物的种子都有潮湿的本性,而水则是潮湿本性的来原。

    ——摘自北京大学哲学系编译《古希腊罗马哲学》

    材料2

    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认为,数是万物的本原,万物的本原是一。

“从数目产生出点;从点产生出线;从线产生出平面;从平面产生出立体;从立体产生出感觉所及的一切物体,产生出四种元素:

水、火、土、空气。

这四种元素以各种不同的方式互相转化,于是创造出有生命的、精神的、球形的世界。

    材料来源同材料1

    材料3

    近代英国哲学家霍布斯认为,物质世界是一个大机器,是各种机械的集合,一个活生生的人也不过是一架完全按力学规律运动的机器而已,心脏不过是发条,神经不过是游丝,关节不过是些齿轮,甚至连欲望、忿怒、爱情、恐惧等情感活动,也是纯粹机械原因引起的。

    ——摘自霍布斯的《利维坦》

    材料4

    19世纪德国人杜林认为:

“包罗万象的存在是惟一的”,即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存在。

    ——摘自恩格斯《反杜林论》

    材料5

    恩格斯指出:

世界的真正同一性是在于它的物质性。

    请回答:

    

(1)材料1、材料2的不同哲学倾向和共同特点;

    

(2)材料3、材料5的共同哲学倾向和不同点;

    (3)材料4、材料5的不同哲学倾向;

    (4)材料5同材料1、材料3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8以下是关于唯心主义的有关材料:

    材料1

    陆九渊:

“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宙。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陆九渊集》)王守仁:

“无心外之理,无心外之物。

    ——摘自《传习录》

    材料2

    朱熹认为:

“理在气先”。

“宇宙间一理而已,天得知而为天,地得知而为地。

”“天地之间,有理有气。

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气也者,形而下之器也,生物之具也。

是以人物之生,必禀此理,然后有性;必禀此气,然后有形。

”“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若无此理便亦无天地。

    ——摘自《朱文公文集》,《朱子语类》

    材料3

    列宁:

“哲学唯心主义是把认识的某一特征、方面、部分片面地、夸大地……发展(膨胀、扩大)为脱离了物质、脱离了自然的、神话了的绝对。

    ——摘自《谈谈辩证法问题》,《列宁选集》第2卷

    请回答:

    

(1)简析材料1的观点并说明其唯心主义的形式。

    

(2)简析材料2的观点并说明其唯心主义的形式。

    (3)谈谈对材料3的理解。

    9中国古代思想家对“天”作出了各自的解释,现将有关材料摘录如下:

    材料1

    孔子的学生子夏说:

“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孟子》一书载:

“万章曰:

尧以天下与舜,有诸?

孟子曰:

否。

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

然则舜有天下也,孰与之?

曰天与之。

    材料2

    老子说: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大。

域(意宇)中有四大。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材料3

    荀子说: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

”“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

    请回答:

    

(1)材料1、2、3各自所说之“天”各指什么?

    

(2)材料1、2的共同哲学倾向和不同点是什么?

    (3)材料3的哲学观点是什么?

    10以下为关于哲学方面的材料

    材料1

    西方古代的“回忆说”把认识看作是人对头脑中已经潜在具有的东西的一种回忆。

中国古代认为人“生而知之”,近代西方又有“天赋观念”说。

    材料2

    康德认为,在意识之外存在着一个“自在之物”,他引起人的感觉,但“自在之物”只能提供认识的材料,认识的结果是由主体所具有的先验认识形式对这些材料进行加工改造而成的。

因此,人们所认识的只是“自在之物”作用与感官所形成的表象。

    材料3

    休谟认为人所知道的只能是自己的感觉,所谓通过认识而发现的客观规律性或因果必然性,不过是人在多次重复感觉以后形成的习惯性联想,至于这种因果必然性是否真实存在于客观世界中,我们是无法证明的。

    材料4

    西方古代的影像说、流射说、蜡块说与近代的白板论和感觉论都把认识的主体看作是一种生物性的自然存在,把人的反映看作是认识者消极、被动地接受外界刺激的过程,即客体直接影射在人的大脑中的过程。

    材料5

    恩格斯指出,人的思想的最本质的和最切近的基础,正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而不仅仅是自然界本身;人在怎样的程度上学会改变自然界,人的智力就在怎样的程度上发展起来。

    材料6

    列宁指出,认识是人对自然界的反映。

但是,这并不是简单的、直接的、完整的反映,而是一系列的抽象过程,即概念、规律等等的构成、形成过程。

列宁还说,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

    根据以上材料,请回答:

    

(1)分析材料1、2、3、4、5、和6,分别指出其哲学倾向。

    

(2)分析材料1、2、3和4根本缺陷是什么?

    (3)材料5的观点中包含着可以驳倒材料1、2、3的观点的最令人信服的东西是什么?

(4)分析材料6揭示出了一个东西,它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Ⅰ

    1D【解析】本题考查对所有哲学共同具有的特点的认定。

在本题中,命题A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点,所有哲学都是世界观的统一,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则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所以不选。

命题B属于旧哲学的特点,也不是所有哲学的特点。

命题C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点,也不属于所有哲学共有的特点,因为旧哲学把哲学看作是“科学之科学”。

只有命题D,属于所有哲学共有的特点,即不管是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不管是古代还是近代哲学、现代哲学,都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所以本题选D。

    2B【解析】本题考查哲学与科学的关系。

命题A把哲学看作是“科学之科学”,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来理解二者的关系,所以不对。

命题C认为哲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这也是不对的,因为自然科学的基础是客观世界的存在,而不是哲学。

命题D认为哲学是对自然科学的概括,也不对,因为哲学是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不能单单说成是对自然科学的概括。

在本题中,符合题义要求的是命题B,因为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所以对科学的研究有指导意义。

    3B【解析】本题考查对哲学与科学属于何种关系的知识点把握。

哲学以整个世界的一般规律为自己的对象,而科学则以某个领域的特殊规律为对象,所以哲学与科学的关系属于一般与个别的关系,至于整体与部分、绝对与相对、本质与现象等不属于哲学与科学的正确关系,因为不能把哲学看作是本质而把科学看作是现象,同样哲学不能被看作是整体、绝对,而把科学看作是部分、相对。

    4C【解析】本题考查对哲学基本问题的认定。

在本题中,命题A属于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命题B属于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而命题D不属于哲学基本问题。

命题C则是哲学基本问题,故而选择之。

    5D【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显著的特征实践性的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扬弃了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提出了能动性与受动性相统一的实践概念,并以此为基础去解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现实世界,把对象、现实、感性当作实践去理解。

    6A【解析】本题是对唯物主义发展三阶段的认定,属于哲学基本知识和基本素质的考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