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统计复习材料总论.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475911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6.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力资源统计复习材料总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人力资源统计复习材料总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人力资源统计复习材料总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人力资源统计复习材料总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人力资源统计复习材料总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人力资源统计复习材料总论.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人力资源统计复习材料总论.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人力资源统计复习材料总论.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人力资源统计复习材料总论.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人力资源统计复习材料总论.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人力资源统计复习材料总论.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人力资源统计复习材料总论.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人力资源统计复习材料总论.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人力资源统计复习材料总论.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人力资源统计复习材料总论.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人力资源统计复习材料总论.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人力资源统计复习材料总论.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人力资源统计复习材料总论.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力资源统计复习材料总论.docx

《人力资源统计复习材料总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力资源统计复习材料总论.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力资源统计复习材料总论.docx

人力资源统计复习材料总论

第一章导论

一、教学目的

学习这一章,将使你对统计这门课程整体上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二、重点、难点:

什么是统计、统计学的性质与特点、几个重要的基本概念

三、课堂设计

总体以课堂讲授与学生自学相结合;重点和难点部分结合当前实际经济数据讲解。

四、学时安排

共四个学时

五、教学实施效果追记

课堂讲授与学生自学相结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结合当前实际数据讲解基本范畴,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六、主要参考书

1、《统计发展史》于涛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

2、《社会经济学》吴寒光著,工商出版社

第一节统计学的对象和性质

一、统计的涵义:

1、统计是统计资料、统计工作和统计学的总称。

统计资料:

是统计工作的成果,他包括原始资料和次级资料。

统计工作:

是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的总称。

统计学:

从理论上阐述统计的理论和方法的一门独立的科学。

我们通常所说的:

统计一般指统计工作。

2、统计学的研究对象

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客观事物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

3、统计学研究对象的特点:

(1)数量性:

“数字是统计的语言”统计研究对象的数量性是在一定质的基础上的具体的数量。

这与数学上的数量不同。

(2)总体性:

统计上的数量是大量个体的综合,反映现象的共性,具有稳定性、普遍性、规律性。

(3)变异性:

统计研究对象的变异性是指总体各单位的特征表现存在的差异。

变异:

统计上把总体各单位由于随机因素引起某一标志表现的差异称为“变异”

二、统计学的性质

1、统计学是认识方法论性质的科学。

2、统计学是一级学科,其理论和方法既可用研究自然现象,也可用于研究社会现象。

各专业统计学分属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

三、统计学的发展过程及主要流派

1、统计实践的产生及发展:

(1)人类计数的历史就是统计实践的历史。

(2)统计实践萌芽于奴隶社会,在封建[社会得到进一步完善和制度化,现代化大生产对统计提出新的要求。

(3)我国最早的统计局设置于1906年。

2、统计学发展中折主要流派

(1)国势学派:

产生于17世纪中叶,代表人物有德国的康令和阿华尔(Achenwall),首创“统计学”一词,认为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国家显著事项。

主要采用文字记述的方法进行研究。

(2)政治算术学派:

产生于17世纪中叶,代表人物有英国的威廉·配弟。

认为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

该派吸收数学、逻辑学、经济学和会计学的方法加以改造,运用大量观察法、计量方法、分组方法、图表方法、推算方法等进行研究。

(3)近代数理统计学派:

产生于19世纪初,代表人物有法国的拉普拉斯。

将统计学看成实质性的社会科学,研究统计规律和统计方法。

应用概率论、大数定律、正态分布和误差法则等数理方法,完成了概率论与统计学的结合。

(4)社会统计学派:

形成于19世纪中叶,代表人物有德国的恩格尔。

认为统计学是一门实质性的社会科学。

主张采用大量观察法和社会调查的方法进行研究。

(5)现代数理统计学派:

产生于20世纪初。

认为统计学就是数理统计学,是以概率论为基础发展起来的科学,是通用的方法论科学。

属于数学的一个分支。

(6)社会经济统计学派:

开创于20世纪初,是在社会主义国家建立进来的。

认为统计学是一门社会科学,具有阶级性。

研究方法主要是大量观察法、分组法和综合指标法等。

四、统计学的主要方法及学科基础

1、主要方法:

大量观察法、统计分组法、综合指标法、统计模型法、统计推断法

2、学科基础:

哲学基础:

辩证唯物主义

数学基础:

大数定律、概率论等

经济学及其他专业基础

五、统计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六、统计认识活动的基本环节

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及统计资料的开发利用

七、理论统计学和应用统计学

1、理论统计学:

把研究对象一般化、抽象化,以概率论为基础,从纯理论的角度,对统计方法加以推导论证,中心内容是统计推断问题,实质是以归纳方法研究随机变量的一般规律。

例如:

统计分布规律、统计估计与假设检验理论等等

2、应用统计学:

是从所研究的领域或专门问题出发,视研究的性质采用适当的指标体系和统计方法,以解决所需研究的问题。

第二节统计学的基本范畴

统计学的范畴一般包括:

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标志和变量、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

一、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

(一)概念

1、统计总体(简称总体):

是客观存在的、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许多个别事物构成的整体。

分为:

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

总体单位(简称单位):

构成统计总体的每一个个别事物称作总体单位。

2、二者关系

(1)总体是由大量总体单位组成。

总体中总体单位的数量称为总体容量,用N表示。

(2)总体和总体单位是相对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互相转换。

3、总体的特点:

同质性、大量性、变异性。

(1)同质性:

是指组成总体的个体所具有的共性

(2)大量性:

组成总体的个体是大量的

(3)变异性:

组成总体的个体有的差异

总体的同质性是研究的前提,变异性是研究问题的本身

练习:

指出相应的总体和总体单位

1、研究我国工业企业生产结构的变化

2、研究某企业劳动力的配备情况

3、研究我国工业生产设备状况

4、研究某地区农产品的生产销售情况

5、研究某市基本建设项目情况

6、分析某班学生统计学考试成绩

7、研究某地区学龄儿童情况

二、标志和变量

(一)标志

1、概念:

总体各单位所具有的属性或特征,即总体单位特征和属性的名称。

2、分类

(1)按标志表现是否相同分为:

不变标志和可变标志

(2)按标志表现的形式分为:

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

品质标志:

表明单位属性方面的特征,一般用语言、文字表示。

如:

工人的性别

数量标志:

表明单位数量方面的特征,一般用数值表示。

3、标志值和标志表现

标志的结果称为标志表现。

只有数量标志的结果称为标志值。

(二)变量

1、概念:

可变的数量标志叫变量。

2、变量的种类:

按变量的取值在数轴上的分布形式分为:

连续变量和离散变量

按变量的性质分为:

确定型变量和随机变量

3、变量值:

变量的取值

练习

请指出总体、总体单位、标志及变量、标志值、变量值

1、研究全班学生的成绩

2、研究某高等学校各系的在校学生人数

3、研究全班学生的数学成绩,其中王岚的数学成绩为89分

4、研究全班学生情况:

其中王强、性别:

三、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

(一)统计指标

1、概念:

反映统计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和数值。

简称指标。

2、两个构成要素:

指标名称和指标数值

指标名称:

就是对所研究现象本质的抽象概括,也是对总体数量特征的质的规定性。

指标数值:

是反映所研究现象在具体时间、地点、条件下的规模和水平。

必须包括:

时间状态、空间范围、计量单位、计算方法

3、指标分类:

按其所反映的数量特点不同,分为数量指标、质量指标

数量指标(总量指标):

反映总规模、总水平和工作总量,用绝对数表示。

质量指标:

(平均指标、相对指标)反映相对水平和工作质量,用相对数或平均数表示,是数量指标的派生指标。

4、指标和标志的区别和联系

(1)区别:

说明的对象不同(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而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表示方法不同(所有的指标都必须是用数值表示的,而只有数量标志能用数值表示、品质标志只能用文字表示)。

(2)联系:

数量指标的数值是从总体单位的数量标志值综合而来;随着研究目的的变化,指标和数量标志之间存在着变换关系。

(二)统计指标体系

1、指标体系的概念

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统计指标组成的整体。

用来反映所研究现象各方面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2、指标体系的分类

(1)按指标体系的范围分为:

宏观指标体系、微观指标体系

(2)按指标体系的内容分为:

社会指标体系、经济指标体系、科技指标体系

(3)按指标体系的作用分为:

基本统计指标体系、专题统计指标体系

第三节统计组织与法制

一、国家统计组织

1、统计组织的意义

在我国,国家统计是社会经济统计的主体

国家统计言有三大职能:

信息职能、咨询职能监督职能

2、国家统计组织的原则:

第一、集中统一原则

第二、相对独立原则

第三、最高效益原则

前两个目的在于保障统计资料的及时性、准确性。

最后在于效益性

统计管理体制和组织机构

3、统计管理体制的三种类型

高度集中,垂直领导。

分散管理、集中协调

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我国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统计管理体制

4、我国的统计机构

我国统计机构包括:

政府综合统计系统、部门专业统计系统、企业事业统计组织三部分。

二、国际统计组织

(一)联合国统计组织

1、联合国统计委员会

联合国统计委员会是联合国的综合统计机构;下设办事机构:

联合国秘书处统计局;联合国统计局;职责:

资料的搜集、分析、公布和更新;协调和咨询

2、联合国专门机构的统计组织

联合国专门机构的统计组织:

国际劳工组织、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局

3、区域性的统计组织

国际统计学会(国际统计学会规定每年举行一次学术讨论会)

(三)我国的国际统计活动

1978年,国际统计学会及某些分会的领导职务

1984年,当选为联合国统计委员会成员国,计算GNP

1990年,北京举办国际官方统计学会第二次会议

合作调查项目

1992年与国际接轨

2000年,加入GDDS(世界货币基金组织通用数据公布系统)

三、统计法制的意义

1、1983年12月8日审议通过《统计法》,1984年1月1日起施行,1996年5月15日修订

2、1987年2月发布施行《统计法实施细则》,2000年修订

3、统计法制的原则

保障统计工作统一性原则

统计机构依法履行职责原则

统计调查对象依法履行义务原则

维护统计调查对象合法权益原则

保障统计信息社会共享原则

4、《统计法》基本内容

(1)统计的基本任务:

信息、咨询、监督

(2)统计管理体制,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

(3)权利、义务

(4)奖励与惩罚

(5)《统计法》执行情况的检查

思考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统计”一词的基本涵义是()。

A.统计方法,统计分析,统计预测

B.统计学,统计工作,统计资料

C.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

D.统计分组,统计指标,统计计算

2、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

A.抽象的数量关系

B.社会经济现象的规律性

C.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

D.社会经济统计认识过程的规律和方法

3、统计学的基本方法包括有()。

A.调查方法,汇总方法,预测方法

B.相对数法,平均数法,指数法

C.大量观察法,综合分析法,归纳推断法

D.整理方法,调查方法,分析方法

4、要了解一个地区的工业劳动生产率情况,就要对这个地区的全部工业企业或足够多数的工业企业的有关情况进行调查,这一方法称为()。

A.归纳推断法B.大量观察法

C.综合指标法D.平均分析法

5、社会经济统计的数量性特点表现在()。

A.它是一种纯数量的研究

B.它是从事物量的研究开始,来认识事物的质

C.它是从定性认识开始,以定量认识为最终目的

D.它是在质与量的联系中,观察并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

6、什么方法是统计整理过程的专门方法,又是贯穿统计研究全过程的方法()。

A.大量观察法B.统计分组法

C.综合分析法D.归纳推断法

7、统计学的理论基础是()。

A.哲学B.经济学C.数学D.自然科学

8、统计的基本功能是()。

A.信息功能B.咨询功能

C.服务功能D.监督功能

9、一个统计总体()。

A.只能有一个标志B.只能有一个指标

C.可以有多个标志D.可以有多个指标

10、标志是()。

A.说明总体特征的名称B.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C.说明单体单位量的特征的名称

D.说明总体单位质的特征的名称

11、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标志值是标志的数值表现,所以()。

A.标志值有两大类,品质标志值和数量标志值

B.品质标志才有标志值

C.数量标志才有标志值

D.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都具有标志值

12、检查某种机械零件的直径,结果尺寸大都不相同,这种情况在统计学中称为()。

A.变量B.变异C.标志D.标志表现

13、变异是统计的前提条件,是指()。

A.标志和指标各不相同B.总体的指标各不相同

C.总体的标志各不相同D.标志和指标的具体表现各不相同

14、变量是指()。

A.可变的数量标志B.数量标志

C.可变的品质标志D.数量标志的标志值

15、有四名工人的月工资额分别为825元,840元,865元和900元。

这四个数字是()。

A.数量指标B.变量C.变量值D.品质标志

二、多项选择题

1、统计的认识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包括()。

A.数量结构B.数量对比法

C.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D.质量互变的数量界限

E.数量的多少

2、统计的职能有()。

A.信息职能B.咨询职能C.监督职能

D.决策职能E.协调职能

3、统计工作全过程通常有如下几个环节()。

A.统计设计B.统计资料的收集

C.统计资料的整理D.统计资料的分析

E.统计资料的提供与开发

4、统计总体的基本特征表现为()。

A.大量性B.数量性C.同质性

D.差异性E.客观性

5、品质标志表示质的特征,数量标志表示事物量的特征,所以()。

A.数量标志是可以用数值表示B.品质标志可以用数值表示

C.数量标志不可以用数值表示D.品质标志不可以用数值表示

E.两者都可以用数值表示

6、离散变量的数值()。

A.是连续不断的B.是以整数断开的

C.相邻两值之间不可能有小数D.只能用计数的方法取得数据

E.要用测量或计量的方法取得数据

7、连续变量的数值()。

A.是连续不断的B.是以整数断开的

C.相邻两值之间可取无限数值D.只能用计数的方法取得数据

E.要用测量或计量的方法取得数据

8、变量按其性质不同分为()。

A.确定性变量B.随机变量C.连续变量

D.离散变量E.常量

9、统计指标的构成要素有()。

A.指标名称B.计量单位C.计算方法

D.时空限制E.指标数值

10、总体和总体单位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们随着研究目的的不同()。

A.总体可以转化为总体单位B.总体单位可以转化为总体

C.只能是总体转化为总体单位D.只能是总体单位转化为总体

E.总体和总体单位可以相互转化

三、填空题

1、统计一词的三种不同涵义分别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2、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_______和_________。

3、社会经济统计学的理论基础是______,方法论基础是____________。

4、国家统计兼有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种系统的职能。

5、统计总体的基本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6、统计总体按其所包含的单位数是否可数分为________和_______。

7、变量是指_________________;变量值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

8、按变量值的连续性,变量分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两种。

9、统计指标体系是______________构成的整体,它按其作用不同可以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两大类。

10、统计指标所反映是________的数量特征,数量标志所反映的是______的数量特征。

四、简答题

1、简述统计的涵义及其相互间的关系?

2、如何理解统计指标体系比统计指标的应用更为广泛和重要?

3、如何认识总体与总体单位的关系?

4、简述统计指标和标志的关系?

5、一个完整的统计工作过程包括哪些内容?

6、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有什么区别?

7、品质标志与质量指标有何不同?

品质标志可否汇总为质量指标?

8、何为变异?

为什么说有变异才有统计?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2、C3、C4、B5、B6、B7、B8、A9、D10、B11、C12、B13、D14、A15、C

二、多项选择题

1、CDE2、ABC3、ABCDE4、ACD5、AD6、BCE7、ACE8、AB9、ABCDE10、ABE

三、填空题

1、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

2、数量特征;数量关系

3、经济学;唯物辩证法(或马克思主义哲学)

4、信息;咨询;监督

5、同质性;大量性;差异性

6、有限总体;无限总体

7、可变的数量标志;变量的具体数值表现

8、连续变量;离散变量

9、各种互相联系的统计指标;基本统计指标体系;专题统计指标体系

10、总体;总体单位

四、简答题

1、统计有三种涵义,即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

统计的三种涵义之间的关系:

统计工作(统计活动)是基础,统计工作的结果形成统计资料。

有了统计资料,才能进一步地做好下一阶段的统计工作。

统计工作为统计学研究的打下了资料基础。

统计学为统计工作开创了方向,并指导统计工作的顺利进行。

统计工作是实践,统计学是理论方法,三者之间的关系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2、因为任何社会经济总体都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这种联系是产生统计指标体系的客观基础,同时也产生了使用统计指标体系的要求。

同时,从对社会经济总体的认识来讲,一个统计指标的作用是有限的,只有用相互联系的一套指标才能全面地认识社会经济总体及其运动过程,因此统计指标体系比统计指标的应用更为广泛和重要。

3、统计总体是由客观存在的,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许多个别事物构成的整体;总体单位是指构成总体的个体单位。

总体和总体单位是互为存在,条件地连续在一起的。

没有总体单位,总体就不存在;总体单位也不可能离开总体而单独存在,如离开总体,则无法确定总体单位。

4、标志和指标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区别:

第一,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属性或特征的名称;而指标是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名称。

第二,标志有只能用文字说明的品质标志和可以用数值表示的数量标志两种;而指标都能用数值表示。

联系:

第一,有许多统计指标的数值是由总体单位的数量标志值汇总而来的。

第二,由于总体和总体单位是可变的,则说明总体的指标和反映总体单位的标志之间也存在着变化关系。

5、一个完整的统计工作过程主要包括:

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四个阶段。

统计设计是定性工作,为以后的定量工作做准备;统计调查和统计整理都是定量工作过程,是向社会实际搜集大量统计资料以及对调查来的原始统计资料进行加工整理的工作过程;统计分析是运用统计资料达到认识事物本质和规律性的目的,是定性认识。

统计工作过程是一个由定性到定量再到定性的认识过程。

6、统计标志通常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两种。

品质标志表明总体单位属性方面的特征,其标志表现只能用文字来说明。

数量标志表明总体单位数量方面的特征,其标志表现可以用数值表示,即标志值。

它们从不同方面体现总体单位在具体时间、地点条件的结果。

7、品质标志是表明总体单位属性方面的特征,其标志表现不是数量的,只能用文字表现。

质量指标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相对水平或工作质量,它反映的是统计总体的综合数量特征,可用数值表现为相对数和平均数。

品质标志本身不能直接汇总为统计指标,只有对其标志表现所对应的单位进行总计时才形成统计指标,这时形成的统计指标也并非是质量指标,而是数量指标。

8、统计中标志和指标的具体表现各不相同,这就是变异。

统计是研究大量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的方法论科学,如果总体各单位的标志和指标没有变异,即具体表现都一样,那只需调查一个单位说可以了解全体,这就不成其为统计了。

所以有变异才有统计,变异是统计的必要前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