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史考点.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477243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1.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教育史考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中国教育史考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中国教育史考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中国教育史考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中国教育史考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中国教育史考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中国教育史考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中国教育史考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中国教育史考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中国教育史考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中国教育史考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中国教育史考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中国教育史考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中国教育史考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中国教育史考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中国教育史考点.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中国教育史考点.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教育史考点.docx

《中国教育史考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教育史考点.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教育史考点.docx

中国教育史考点

一、填空题

1、孔子的“六艺”是(诗、书、礼、乐、易、春秋)

2、“因材施教”是(孔子 )在教学上提出的重要观点。

3、(洪都门学)是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最早的文艺专科学校

4、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学时兴时废,使学术和教育中心转移到了(私学)

5、韩愈的师道观主要体现(《师说》)一文中。

6、北宋三次兴学的重点是兴办(学校)

7、王守仁从“心学”出发,主张的学习观是(“学以去其昏蔽”)

8、元代首创的地方基层教育机构是(阴阳学)

9、清代阮元创办的代表性书院是(诂经精舍和学海堂)

10、洋务派的教育方针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11、京师大学堂创办于(戊戌政变)时期

12、蔡元培主张大学的办学方针应该是(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13、1918年鲁迅在《新青年》发表小说(《狂人日记》),批判封建礼教吃人本质

14、大力倡导和兴办职业教育的中国近代教育家是(黄炎培)

15、杨贤江撰写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是(《新教育大纲》)

16、唐代科举考试的方法,不外是帖经、口试、墨义、策问、(诗赋)四种

17、明清科举常科只有____八股文___一科,考试为三级,即(乡试、会试、殿试)

18、明清时期,在民间比较经常和普遍设置的蒙学主要是_社学,蒙学的教师一般称社师

19、魏源提出的学习西方的观点是______师夷长技以制夷____。

20、中国官方主持的留学活动开始于1872年,派往国是___美国_。

21、“因材施教”的提法源出于_____朱熹_____(宋代人物)。

22、《中庸》关于学习的五步骤是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23、魏晋南北朝时期,____颜之推__写的__《颜氏家训》是一部比较系统的家庭教育著作。

24、抗大的校训是____团结、紧张、严肃、活泼___。

25、陶行知开展乡村教育实验过程中创办的两所著名的学校是南京晓庄学校和山海工学团。

26、杨贤江的两部主要教育著作是__《教育史ABC》__和__《新教育大纲》

27、传说是黄帝命令他的史官仓颉创造了文字。

28、孔丘去世后,儒家内部分为八派,其中最有影响的是孟轲学派和  荀况学派。

29、墨家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兼士或“贤士”。

30、孟轲的教育理论基础是“性善论”

31、我国最早一篇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论著是《学记》。

32、公元前124年,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为博士置弟子员,标志着太学的正式设立。

33、魏文帝时制定“五经课试法”,太学弟子每两年进行一次考试,按通经的多少授予不同等级的官职,将选官考试与教育考试更紧密地结合起来。

34.唐太宗诏令孔颖达、颜师古等考定五经文字,并对五经经义进行统一解释,由皇帝钦定,题名为《五经正义》,颁行天下,成为儒生学习的正宗课本,也是科举考试的依据。

35.宋元私塾中最为流行的识字教材有: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

36.朱熹将人性分成“天理”与“人欲”两个方面,强调学校教育的目的是“明人伦

37、朱熹把学校教育明确划分为小学与大学两个阶段。

38.明初国子监还实行“历事制度”,规定国子监生学习到一定年限,分到政府各部门“先习吏事”。

二、选择题

1、隋唐的科举制的特点是?

A、以考试为主、荐举为辅B、只重视考试C、荐举为主、考试为辅D、以门策取人

2、提出“教学相长”这一教学原则的中国古代文献是B、学记

3、在中国首先实行选科制的大学是

A、北京大学B、河南大学C、南洋公学D、清华学堂

4、西晋武帝下令在太学之外再设的一个中央官学机构是什么?

A、国子学B、宫邸学C、四门学D、鸿都门学

5、“学在官府”不是哪个历史时期的文化教育特征?

A商代B夏代C西周D东周

6、“太学”这一官办教育机构是在哪个朝代出现的?

A、唐代B、汉代C、秦代D、周代

7、“明人伦”的教育目的是由谁第一次明确地概括出来的?

A、荀子B、孔子C、孟子D、庄子

8、“立五经博士”是哪一位统治者的决策?

A、汉武帝B、秦始皇C、周文王D、唐太宗

9、《颜氏家训》是由谁写的:

A、颜之推B、颜渊C、颜元D、颜真卿

10、宋朝的三次“兴学”将教育事业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其中最早一次“兴学”是

A、王安石的熙宁兴学B、蔡京的崇宁兴学

C、宋太宗的太平兴学D、范仲淹的庆历兴学

11、分斋教学是宋代胡瑗在主持湖州州学时创立的一种新的教学制度,其主要内容是在学校内分成两斋,即()。

A、经斋和武斋B、文斋和治事斋C、经义斋和治事斋D、文斋和经义斋

12、元朝国子学的重要特点是采纳了集贤学士赵孟、礼部尚书元善的建议,实行()和“积分法”。

A、分斋教学法B、升斋等级法C、升降斋法D、三舍法

13、南宋书院的兴盛与发达,和教育家朱熹修复()书院有密切关系。

A、岳麓书院B、白鹿洞书院C、应天府书院D、象山书院

14、主张“公其非是于学校”,认为学校不仅应具有培养人才改进社会风俗的功能,而且还应该议论国家政事。

这位教育家是()。

A、明朝的王守仁B、清朝的颜元C、清朝的黄宗羲D、清朝的王夫之

15、清朝洋务派的代表人物张之洞撰写《劝学篇》,该书主要阐述了()思想。

A、西学渐进B、中体西用C、体用一致D、排斥西学

16、汉代著名文献《对贤良策》的作者是谁?

A、王充B、董仲舒C、贾谊D、郑玄

17、真正揭开“百家争鸣”序幕的是哪个学派?

()

A、儒家B、道家C、法家D、墨家

18、汉代首先提出“独尊儒术”思想的是谁?

()

A、王充B、董仲舒C、贾谊D、郑玄

25、程朱理学控制科举与学校始于哪个朝代?

()

A、宋代B、元代C、明代D、清代

26、在明代众多书院中,名声最大、影响最广的是:

()

A、岳麓书院B、学海堂C、漳南书院D、东林书院

27、“诂经精舍”是谁创办的?

A、王守仁B、湛若水C、阮元D、朱熹

28、下列学校中,不属于清代官学所独有的是哪一种?

A、国子学B、觉罗学C、八旗官学D、俄罗斯馆

29、中国历史上记载最早的儿童识字课本是什么?

A《千字文》B《史籀篇》C《三字经》D《急就篇》

30、最早把自然科学知识纳入教学内容的是哪个学派?

()

A、儒家B、道家C、法家D、墨家

31、《新教育大纲》是哪位教育家纂写的?

A、杨贤江B、陶行知C、鲁迅D、蔡元培

32、下列哪所学校不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创办的?

A、湖南自修大学B、鲁迅艺术学院C、平民女学D、农民运动讲习所

33、“壬寅—癸卯学制”是在什么时期颁布的?

B、1902—1903年

34、废除八股文的法令是什么时期颁布的?

A、洋务运动时期B、维新运动C、清末新政时期D、辛亥革命时期

36、道家的教育主张是什么?

A、“不言之教”B、“以法为教”C、“兴利除害”D、“化性起伪”

39、下列哪个选项不是西周学校“六艺”教育的内容?

A、射B、御C、诗D、数

40、“学在官府”是哪个历史时期的文化教育特征?

A商代B夏代C西周D东周

41、科举制度创立于哪个历史时期?

A、魏晋南北朝B、唐朝C、隋朝D、宋朝

42、“学田”制度是在哪个朝代作为制度确定下来的?

A、元代B、宋代C、唐代D、明代

43、“书院”作为一种教育组织正式形成是在哪个朝代?

A、唐代B、宋代C、元代D、明代

 

二、 名词解释

1、民国元年教育方针 :

1912年9月,在蔡元培的主持下,教育部颁布实行新的教育宗旨即“注得道德教育,以实利主义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

这一宗旨体现了蔡元培关于四育并重、全面发展的教育观点,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政治原则和道德观念,较之清末教育宗旨具有本质的进步。

2、三纲五常:

 是西汉董仲舒提倡的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所谓“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所谓“五常”即“仁、义、礼、智、信”。

董仲舒把“三纲五常”及其相应的忠孝等封建道德,说成是上天赋予的,是违背不了的,旨在培养封建统治阶级的忠臣顺民。

3、黄埔军校:

 是国共合作时期培养军事干部的学校,其正式名称是“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创立于1924年5月,1926年更名为中国国民党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因校址设于广州黄埔岛上,习惯上称之为“黄埔军校”。

孙中山亲任军校总理,蒋介石任校长。

周恩来、叶剑英等一批共产党员担任了学校重要教学、管理工作。

国共合作期间,黄埔学校共办5期,毕业生近7000人,为中国革命培养了一大批军事、政治人才。

4、文翁兴学:

汉代蜀郡太守先从郡吏中选派人员到长安就学于博士,这些人学成归来后,文翁在成都立学,招收学生,学成者给予重用或推荐到朝廷作官的办学措施,文翁兴学的措施到汉武帝时得到推广。

5、新文化运动对教育改革的影响:

1915年,文化教育领域兴起了一场反封建的文化革命,即新文化运动。

激进的民主主义者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同封建复古思潮展开了论争。

他们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要求铲除封建礼教,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实现男女教育平等,并成立了各种教育团体。

这一切有利于教育的普及,为教育改革作了思想、理论上的准备,对当时的教育改革、提倡新教育运动起了重要推动作用。

6、稷下学宫:

是战国时代一所著名的学府。

稷下学宫是一所由官家举办而由私家主持的特殊形式的学校,集讲学、著述、育才活动为一体兼有咨义作用的高等学府。

特点:

学术自由,容纳百家;待遇优厚。

它促进了战国时期思想学术的发展,显示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独立性和创造性。

7、“抗大”的教育方针:

坚定不移的政治方向(在中共领导下,以人民战争的形式,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建立人民民主的新中国);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生活上的艰苦朴素,工作上的刻苦勤奋,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加上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掌握和运用游击战的方法,与侵略者展开人民战争的持久战).

8、大学院和大学区制:

1927年6月,国民党政府决定在全国试行大学院制,以大学院为全国最高的学术和教育管理机构,并任命蔡元培为大学院长。

大学院设大学委员会,下设高等教育、普通教育、社会教育、文化事业及若干委员会和直属国立学术机构。

把全国分为若干大学区,每区设大学一所,大学校长兼管区内教育行政及学术事业。

但试验的结果并不理想,大学院制实施一年之后便不得不废止,大学区制则只在江苏、浙江两省一度试行,此后也不了了之。

9、明人伦:

是王守仁关于道德教育的目的。

人伦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明人伦之外无学。

10、北大的选科制:

1917.10,教育部召开北京各高等学校代表会议,讨论修改大学课程。

北大文科提出改年级制为选课制,即学分制。

北大选课制规定每周一课时,学完一年为一个单位,本科应修满80个单位,一半必修,一半选修,修满即可毕业;预科应修满40个单位,必修占3/4,选修占1/4.选修科目可以跨系。

蔡元培主张仿效美国,这体现其“尚自然,展个性”的教育思想,落实“沟通文理”思想的具体措施。

11、私学:

春秋末年,官学衰落,私学发展;私学的发展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垄断局面;私学依靠自由办学、自由就学、自由讲学、自由竞争来发展教育事业促进了诸子百家学术的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的私学兴起,是中国教育史上的划时代的革命:

①它冲破了“正教合一”的枷锁,教育从政治活动中分离出来。

完成了学校教育独立化的过程。

②教师不再是官吏,而成为以教育人为谋生之道的专业化的教育工作者。

③扩大了教育对象,使受教育的范围由少数贵族扩大到广大平民,教育的社会基础更为广阔

12、黄老之学:

鉴于秦朝灭亡的教训,汉初统治者以道家“清净无为”作为政治指导思想。

在汉初实际上流行的是一种改造过的道家学说,称为“黄老之学”。

13、今古经文之争:

今文经学与谶纬的结合改变了儒学的发展方向,必然遭到以恢复传统儒学精神自居的古文经学的反对,同时古文经学者为了自己的学术地位和博士席位,也不断与今文经学展开了争论,争论持续两汉300多年。

14、科举制:

科举制产生于隋朝,发展于唐朝,流行于宋元明清四代,有1300年历史的考试制度;主要内容是以考试为主、荐举为辅的方式选拔人才。

是封建社会中持续时间最长、影响范围最广的选士制度。

15、东林书院:

东林书院由北宋理学家杨时所创,明朝形成的著名的私人书院。

明学者顾宪成及其弟顾允成讲学于此,并形成了有名的“东林书院”。

是当时一个重要的文化学术中心,形成了一套完备的讲会制度;密切联系、关注社会政治,将讲学活动与政治斗争结合,是一个重要的政治活动中心。

16、农民运动讲习所 :

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培养农民干部的学校。

讲习所采取短训班的形式,从1924年到1926年共在广州举办了6届,后又在武汉举办了第七届,毛泽东同志主持了第6届、第7届。

农民运动讲习所总共培养了1600名毕业生,为中国农民运动作出了卓越贡献。

17、苏湖教法:

北宋著名教育家胡瑗在苏州、湖州主持两地州学期间,一反当时盛行的重视诗赋声律的学风,提倡经世致用的实学,创行分斋教学制度。

经义斋主要学习六经经义,以培养高级的统治人才。

治事斋分为治民、讲武等科,主要培养各职能部门的专业技术、管理人才。

这是中国教育史最早创立的分科教学制度。

18、“三、百、千、千”:

《三字经》(先阐述教育重要性,随后提出封建道德教育的基本纲领“三纲五常”,接着介绍名物常识、历史知识以及古人勤奋好学的范例等);《百家姓》;《千字文》(供儿童识字,介绍有关自然、社会、历史、伦理、教育等方面的知识);《千家诗》

19、京师大学堂:

1898年光绪帝在《明定国是诏》提出举办。

不仅是全国最高学府,也是全国最高的教育行政机关。

办学宗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分通学和专门学。

基础课程学习年限3年,卒业后进入专门学的学习。

专门学选2、3门,年限也是3年。

20、六学二馆:

唐代中央官学的设置,有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和书学,以及广文馆和弘文馆。

三、 简答

1、 简述孔子"有教无类"的教育主张。

答:

“有教无类”指不分贵贱贫富和种族,人人都可以入学受教育。

是私学的办学方针,广泛地吸收学生,只要本人有学习的愿望,主动奉送10条肉干以履行师生见面礼,就可以成为弟子。

它满足了平民入学受教育的愿望,适应了社会发展需要,有利于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

2、 隋唐科举制度形成的历史原因。

答:

隋以前魏晋南北朝实行的是九品中正选官制度,士族豪门操纵政权,要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政权。

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带动经济繁荣。

隋唐开国初初都实行崇儒兴学、兼用佛道政策。

和平年代需要立政经邦之才。

3、 王守仁儿童教育观的基本主张。

答:

首先,他批评当时的儿童教育存在三大弊端:

重机械记忆,不重启发思维;重消极防范,不重积极诱导;普遍采用体罚,摧残儿童的身心。

其次,他从快乐是人心之本的观点出发,主张教育儿童要从积极方面入手,顺应儿童性情,鼓舞儿童兴趣,培养其"乐学"的情绪。

第三,他主张儿童教育要一导之以礼"."讽之读书"。

"开其知觉".使儿童德、智、体、美均衡发展。

第四,他强调科学安排教学计划,使儿童每天的活动有:

定的次序,动静交错,学有余力。

4、 严复科学教育观的基本内容。

答:

严复提出要培养德、智、体兼备的国民,以实现救亡图存,进而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指摘八股考试,比较中西学风(提倡西学独立思考精神,采用观察、试验、实测、归纳等实证方法的近代科学精神,不要只注重知识积累);体用一致的文化教育观(倡导对西方的自然科学和社会政治学说要一体学习,对西方整体性和发展性的认识)

5.从“人性论”入手比较孟子和荀子教育作用观的异同。

答:

孟子的“性善论”指出教育与学习是人的必须,也是人的可能;教育与学习必须遵循人的内在依据,发扬人的自觉。

一方面表现了先验主义,一方面表现了对人本质的深刻认识。

【教育是扩充善性的过程。

教育的目的在于明人伦】

荀子的“性恶论”:

性伪之分,认为人性是人与生俱来的自然属性,伪是指一切通过人为的努力而使人发生的变化;性伪之合,任性和教育问题认识中的平等观念;化性起伪,教育、环境和个体努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两者都认为环境影响甚至决定着人

6、简述西周“六艺”教育的内容和特征。

答:

六艺是指礼乐(礼包括政治、伦理道德、社会生活、礼仪等方面,有利于任官和治民;乐受到高度重视,包括诗歌舞蹈音乐)、射御(射箭和驾驭马拉战车的技术训练)、书教(文字和算法,属于文化基础知识技能,安排在小学学习)。

六艺教育是西周教育特征和标志,符合教育规律,对后世的儒家教育影响深远。

7、概述董仲舒道德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

答:

道德是立政之本,强调以道德教化为本,刑罚为末为辅;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道德教育内容,五伦(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王道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道德修养的原则和方法(确立重义轻利的人生理想;“以仁安人,以义正我”;“必仁且智”)

8、简述孔子在教育史上的贡献有哪些方面?

答:

孔子提出教育在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强调重视教育;创办规模较大的私学,开私人讲学之风,改变“学在官府”的局面,成为百家争鸣的先驱;实行“有教无类”的方针,扩大受教育的范围,使文化教育下移到平民;培养从政君子,提倡“学而优则仕”,为封建官僚制度的政治改革做了准备条件;重视古代文化的继承和整理,编纂《诗》《书》《礼》《易》《乐》《春秋》作教材,保存中国古代文化;总结教育实践经验,对教学方法有新的创造,强调学思行结合的教学理论;首倡启发式教学,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行因材施教,发挥个人专长,造就各类人才;重视道德教育,以仁为最高的道德准则,鼓励人们提高道德水平;提出道德修养应遵循的重要原则,重视立志,明确人生的前进方向;力求走在中庸之道上,自觉进行思想检查,改过迁善;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以身作则。

9、简述韩愈的“性三品”说及教育作用。

答:

一种唯心主义的人性论。

他反对绝情禁欲,主张以道德规范来节制情欲。

《原性》论述人性三品,借以说明教育的作用和规定教育权利。

论述人性问题时把性与情并提,以性为情的前提。

性和情的关系完全相应。

它成为其教育学说的理论基础表现在:

A.人性决定教育所起的作用。

B.由人性规定教育的权利。

人性等级不同,教育作用不同,教育的实施局限在一定范围。

C.由人性决定教育的主要内容。

教育要发挥人内在的善性,以诗书礼易春秋为教本。

10、简述洋务学堂的名称及特点。

答:

兴办学堂的目的在于培养洋务运动所需要的翻译、外交、工程技术、水陆军事等方面的专门人才,教学内容以西文和西艺为主。

19C60-90S,随洋务运动展开逐渐创办,大致分为外国语(京师同文馆)、军事(福建船政学堂)、技术实业学堂三类。

11、新文化运动促进教育观念的转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

A教育的个性化,强调在教育上平等;要求在教育中尊重个人,以儿童为中心;不划一单调的模型塑造个人;学校教育尤忌“随便教育”。

B教育的平民化,以平民为教育对象,教育不限于学校范围

C教育的实用化,强调从社会生活和实际能力出发,培养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能力和实际能力,提倡务实教育。

D教育的科学化,用科学精神分析中国教育现状

12、什么是八股文取士?

它对教育有什么影响?

答:

一种考试文体,明太祖与刘基首创八股取士,以八股制义为科举考试定式。

八股文特点:

①八股文之试题取于"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②八股文章只能依据朱熹《四书集注)"代圣人立言",不能丝毫阐发己意③八股文章必须采用固定格式的排偶文体,否则不能入仕。

产生初使考试文体标准化,促进人才选拔的客观公正但负面影响也很明显,禁锢士人的思想,严重败坏了士风、学风和社会风气。

使得科举考试更加形式化,也使得各级学校以教习八股范文为主,教育内容更加空疏无用,教学方法更加僵化、教条,造成极为恶劣的影响。

 

四、 论述题

1、 孟子的教育思想及其对当代中国教育的借鉴作用

答:

孟子从“施仁政”的政治主张和“性善论”出发,高度重视教育的社会作用与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他认为教育的社会作用是“得民心”。

“得民心”是“仁政”的关键,而教育是“得民心”最有效的措施。

他认为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是“求放心”,指出每个人虽然先天具有四个善端,但在后天环境里,由于外物诱惑与自身努力的不够,可能会失掉或摒弃这些善端。

教育的作用就在于找回散失的本性,保存和发扬天赋的善端。

2、 蔡元培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近代教育的影响。

答:

(1)主持制定了民国初年教育方针,有力促进了民初教育的发展。

 

(2)主持改革北京大学,使北大完成了从封建大学堂向资产阶级大学的转化,并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3)主张文理沟通和渗透,在高等教育课程设置上具有重要价值。

 (4)主张教育脱离政党、教会独立,由教育家来办理。

3、论述春秋战国时期法家教育思想及其局限性。

答:

法家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一。

它以起有效而好不含糊的社会政治主张,影响了战国时代的历史进程,促进了秦朝的统一大业。

A、从商鞅到韩非

李悝——商鞅——韩非、李斯。

观点是一脉相承的。

“法后王”;富国强兵的愿望导出对“耕战”的倡导。

B、绝对的“性恶论”人性之常:

趋利避害。

人心总是利己而害人的。

强调治国必须靠高压的政治、法制手段,无须用温情脉脉的教育感化。

C、禁“二心私学”

法家禁“杂反”之学、学术思想择一的做法,开辟了中国封建社会思想统治的先河。

D、“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商鞅的“燔诗书而明法令”,后发展为韩非的“以法为教”。

法制教育是从“信赏必罚”开始的。

“以吏为师”是实现法制教育的主要手段。

法家的教育只能称其为一种社会教育,它忽视了知识教育的重要性

E、提倡“耕战”教育要促进耕战,使百姓喜农乐战。

法家对通常人们所理解的教育持否定的态度,本质上否定了人的尊严、人类文化的价值、否定了学校教育。

4、论述近代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在北京大学实施的改革措施和他的大学教育思想。

答:

改革北京大学,实践大学教育思想

(一)抱定宗旨、改变校风

大学是“研究高尚学问之地”。

1、改变学生的观念。

2、整顿教师队伍,延聘积学热心的教员。

3、发展研究所,广积图书,引起师生研究兴趣。

4、砥砺德行,培养正当兴趣。

(二)贯彻“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原则

“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

(三)教授治校,民主管理

目的是把推动学校发展的责任交给教授,让真正懂得学术的人来管理学校。

(四)学科与教学体系改革

1、扩充文理,改变“轻文重术”的思想。

2、沟通文理,废科设系。

3、改年级制为选科制(学分制)。

1917年10月,北大文科提出废年级制,采用选科制,1919年,选科制在北大各系陆续施行。

选科制当时是美国大学中通用的方法,蔡元培极力主张仿效,改年级制为选科制体现了蔡元培“尚自然”、“展个性”的教育思想。

蔡元培主持北大期间,在1920年,允许女生入北大旁听,秋季正式招收女生,开我国公立大学招收女生的先河。

5、宋代书院的产生及其教育特点。

答:

①书院既是教学机关,也是学术研究机关。

教学与学术研究紧密结合,是书院最显著的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