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测验技能三级.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477615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6.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测验技能三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心理测验技能三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心理测验技能三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心理测验技能三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心理测验技能三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心理测验技能三级.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心理测验技能三级.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心理测验技能三级.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心理测验技能三级.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心理测验技能三级.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心理测验技能三级.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心理测验技能三级.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心理测验技能三级.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心理测验技能三级.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心理测验技能三级.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心理测验技能三级.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心理测验技能三级.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心理测验技能三级.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心理测验技能三级.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心理测验技能三级.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理测验技能三级.docx

《心理测验技能三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测验技能三级.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心理测验技能三级.docx

心理测验技能三级

心理测验技能(三级)

第一节智力测验

作用和地位:

1、对人的智力水平的高低做出评估。

2、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与病人有关的其他精神病理状况。

3、是心理测验中应用最广、影响较大的工具和技术。

智力结构理论:

(教材专栏3-1)

一、斯皮尔曼的二因素论

二、瑟斯顿的群因素论(7)

三、吉尔福特的三维结构理论

四、卡特尔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理论

五、斯坦伯格的认知成分

第一单元韦氏成人智力测验(WAIS-RC)

一、关于韦氏智力测验

继比内-西蒙智力量表之后国际上通用的另一套智力量表

1、韦氏测验的发展

1939年,韦克斯勒-贝勒维测验(WBI)

1946年,韦克斯勒-贝勒维测验Ⅱ(WBⅡ)

1949年,韦克斯勒儿童智力量表(WISC)

1955年,韦克斯勒成人智力量表(WAIS)

1967年,韦克斯勒幼儿智力量表(WPPSI)

1974年,韦克斯勒儿童智力量表修订版(WISC-R)

1981年,韦克斯勒成人智力量表修订版(WAIS-R)

1989年,韦克斯勒幼儿智力量表修订版(WPPSI-R)

1991年,韦克斯勒儿童智力量表第三版(WISC-Ⅲ)

1997年,韦克斯勒成人智力量表第三版(WAIS-Ⅲ)

2、韦氏三套量表

(1)韦氏幼儿智力量表(WPPSI)

(2)韦氏儿童智力量表(WISC-R)

(3)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

二、中国修订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C)

龚耀先等修订本分城市和农村两式,各包括11个分测验,其中:

言语部分包括——知识、领悟、算术、相似性、数字广度、词汇6个分测验

操作部分包括——数字符号、图画填充、木块图、图片排列、物体拼凑5个分测验。

每个分测验的项目均从易到难进行排列,完成全部测验的时间大约为75分钟。

1、测验的实施

(1)测验材料

(2)适用范围

适用于16岁以上的被试,分农村和城市用两式。

(3)施测步骤

进行成人测验时,一般按先言语测验后操作测验的顺序进行,特殊情况下可适当改变;通常都是一次做完,对于容易疲劳或动作缓慢的被试者可分次完成。

中国修订韦氏儿童智力量表(WISC-CR)

城市、农村儿童共用一个版本

包括:

12个分测验

言语测验:

常识、类同、算术、词汇、理解,背数(备用测验,不记分)

操作测验:

填图、图片排列、积木图案、物体拼凑、译码、迷津(备用测验,不记分)

实施程序:

先做一个言语测验,再做一个操作测验,交替进行。

(4)各分测验具体实施方法

(教材153-156)

2、测验的记分

(1)原始分的获得

算术、图片排列、积木、物体拼凑、数字符号、图画填充有时间限制,另一些不限时间,但规定连续几次停止。

(教材157)

(2)原始分换算量表分

一个分测验中的各项得分相加,称分测验的原始分。

原始分按手册上相应用表可转化成平均数为10,标准差为3的量表分。

分别将言语测验和操作测验的量表分相加,得到言语量表分和操作量表分。

再将二者相加,可得到全量表分。

最后换算成言语智商(VIQ)、操作智商(PIQ)和总智商(FIQ

总分:

平均数:

100标准差:

10

分测验:

平均数:

10标准差:

3

百分等级不足50的分测验:

是指小于10

高于一个标准差——百分等级84

低于一个标准差——百分等级16

3、测验结果的解释

(1)智力等级的划分

(2)智力缺陷的分等

(表3-2、3-3)

4、各分测验的主要功能

(教材159-160)

5、评价

(1)优点:

A、测验具有复杂的结构,不但有言语项目,还有操作项目,可同时提供3个智商分数和10个分测验分数。

整个韦氏测验的三套量表互相衔接,适用的年龄范围可从幼儿到老年。

B、用离差智商代替比率智商,既克服了计算成人智商的困难,又解决了在智商变异上长期困扰人们的问题。

C、除测量智力外,还可研究人格,可作为神经心理学的主要测量量表。

(2)缺点:

A、三套量表的衔接性欠佳。

B、起点偏难,不便测量低智力者。

C、有的分测验项目过多,增加测验时间;有的项目过少,难以调整项目难度,且不便做分半相关信度检验。

6、注意事项

第二单元联合型瑞文测验

一、关于瑞文智力测验

1、概述:

瑞文渐进测验(Raven`sProgressiveMatrices),简称为瑞文测验,是由英国心理学家瑞文(J.C.Raven)于1938年设计的一种非文字智力测验。

该测验是以智力的二因素理论为基础,主要测量了一般因素(G因素)中的推断性能力,即做出理性判断的能力。

该测验是非文字的,它较少受到本人知识水平或受教育程度的影响,努力做到公平,常作为跨文化研究的工具。

2、类型:

(1)标准型(,SMP)是瑞文测验的基本型,于1938年问世,适

用于6岁到成人被试,有5个黑白系列,共计60个项目;

(2)彩色型(CPM)1947年编制,适用于5.5岁到11.5岁的儿童及智力落后的成人,

分为三个系列36个项目;

(3)高级型(AMP),难度更大,对在标准型测验上得分高于55分的被试进行更精细的区分评价。

3、我国修订情况:

(1)1986年,张厚粲主持完成了对瑞文标准型测验的修订,出版了瑞文标准型测验中国城市修订版。

(2)1989年,李丹等完成了彩色型和标准型合并本联合型瑞文测验中国修订版的成人、城市和农村儿童三个常模的制定工作。

(CRT)

二、联合型瑞文测验

1、测验材料:

本测验为非文字智力测验,由标准型和彩色型联合而成。

72幅图案构成72个测题的图册,分6个单元,每单元12题。

2、适用范围:

5-75岁。

既可个别施测,也可团体进行。

3、施测步骤及具体要求(教材162-163页)

4、测验的记分

原始分数-百分等级-智商(IQ)

5、结果的解释

6、注意事项

第三单元中国比内测验

一、比内-西蒙量表的发展

1、1905年的量表有30个由易到难排列的项目,以完成的题目数量来确定智力的高低。

2、1908年,比内发表修订后的比内-西蒙量表,使总数达到59个,将测验成绩用“智力年龄”表示,并建立了常模,这是心理测验史上的一个创新。

3、1911年修订版。

这次修订没有重大变化,只是改变了几种年龄水平分组,并扩展到成人组。

二、斯坦福-比内量表的发展

1、1916年斯坦福大学推孟(L.Terman)教授修订了比内量表。

此量表对比内-西蒙量表作了许多修改,增加了近1/3的新题,修改了部分原有题目和部分测题的年龄水平。

并在1916年的量表中,首次引入了智力商数(比率智商)的概念,以IQ作为比较人聪明程度的相对指标。

2、1937年推孟第一次对斯坦福-比内量表进行修订,修订后由L和M型两个等值量表构成。

3、1960年,推蒙和梅里尔再度合作,将1937年量表L型和M型中的最佳项目合并成单一的量表,称L-M型。

此次修订除对样本的代表性较1937年时更广泛外,重大的改革是采用了韦氏量表的离差智商替代比率智商,其平均数为100,标准差为16。

4、1972年,推蒙和梅里尔对斯坦福-比内量表又作了一次修订,测验本身无修订,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制定了新的常模,其修订本于1973年出版。

5、1985年,桑代克等人对斯坦福-比内量表进行了重大修改,称斯坦福-比内量表第四版。

(1)理论模型:

以一个三层次的认知能力结构模型作为编制量表的框架。

(2)15个分测验

(3)实施和记分

三、中国比内量表的发展

1、1924年陆志韦先生在南京发表了他所修订的《中国比内-西蒙智力测验》,

这套测验是根据1916年的斯坦福-比内量表修订的,

适合于江浙儿童使用。

2、1936年又与吴天敏进行了第二次修订,使用范围扩大到北方。

第二次修订本对6—14岁儿童被试较为可靠,6岁以下及14岁以上儿童虽能测验,但准确性稍差。

3、1982年,吴天敏教授进行了第三次修订,称作《中国比内测验》。

此次修订作了较大修改,增删了部分项目,测题按难度顺序排列,

测验对象年龄范围扩大为2—18岁,基本上每岁3个试题,共计51个题目。

在评定成绩的方式上,放弃了比率智商,而采用离差智商的计算方法来求IQ.

四、中国比内测验

1、测验材料

2、适用范围

本测验适用于2-18岁被试,农村和城市被试共用一套试题。

3、施测步骤

4、测验的记分

5、结果解释

6、注意事项

(教材)

智商及其计算方法

⏹最早提出智商的概念——美国斯坦福大学的L.M.推孟教授

1、比率智商:

不适用于20岁以上的成年人

智商(IQ)=智力年龄/实际年龄×100﹪

2、离差智商

智商(IQ)=10015(X-M)

S

⏹X试被试个人的测验得分;M试同龄组的平均分;S是同龄组的标准差

第二节人格测验

人格测验分为两类,一为结构明确的自陈量表;一为结构不明确的投射测验。

专栏3-4:

(一)自陈量表的编制方法

1、逻辑分析法(EPPS)

2、经验效标法(MMPI)

3、因素分析法(16PF、EPQ)

4、综合法(JPI)

(二)自陈量表的题目形式

1、是非式

2、折中是非式

3、选择式

4、文字等级式

5、数字等级式

(三)自陈量表的特点

1、题量较大,多数用于测量人格的若干特质。

2、通常采用纸笔测验

3、记分规则简单而客观,施测手续比较简便,分数容易获得解释。

第一单元明尼苏达多项个性调查表(MMPI)

一、概述:

 明尼苏达多项个性调查表问世于1943年,由明尼苏达大学教授哈特卫(S.R.Hathaway)和麦金利(J.C.Mckinley)合作编制而成。

该测验的问世是自陈法人格测验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对人格测验的研究进程产生了巨大影响。

到目前为止,它已被翻译成各种文字版本达100余种,广泛应用于人类学、心理学和医学领域,是世界上最常引证的人格自称量表。

二、MMPI的编制

①先从大量病史、早期出版的个性量表、医学档案、病人自述、医生笔记及一些书中的描述搜集了1000多条题目;

②将这些题目施测于效标组与对照组,并比较两组人对题目的反应,如两组有差异则保留,否则淘汰;

③所谓多项是指能够同时测量人格的许多方面。

为此他们在编制时不是只采用一个效标组,而是根据当时流行的精神病种类,每种病为一个效标组。

并确定了三个效度量表。

三、内容:

MMPI一共有566个条目,包括14个分量表,其中10个为临床量表,4个为效度量表。

与临床有关的题目集中在前399题,后面的题目主要用于研究工作。

若只为了精神病的临床诊断,仅做前399题即可。

目前有MMPI-2修订版本,但使用不及MMPI广泛。

(一)临床量表:

1.Hs(Hypochondriasis)疑病量表

2.D(Depression)抑郁量表

3.Hy(Hysteria)癔病量表

4.Pd(Psychopathicdeviate)精神病态量表

5.Mf(Masculinity-femininity)男子气、女子气量表

6.Pa(Paranoia)妄想狂量表

7.Pt(Psychasthenia)精神衰弱量表

8.Sc(Schizophrenia)精神分裂症量表

9.Ma(Hypomania)轻躁狂量表

0.Si(Socialintroversion)社会内向量表

(二)效度量表:

1.Q(Question)不能回答的问题,或用“?

”代表

2.L(Lie)说谎分数

3.F(Validity)诈病量表

4.K(Correction)校正分量表

四、测验的实施方法

1、施测MMPI有两种主要形式:

卡片式适用于个别施测,

手册式既可个别施测,也可团体施测。

2、在进行测验前,主试者必须熟悉测验的全部材料,了解被试者的情况。

3、在开始测验时,首先要把问卷封面的指导语读给被试者听,并说明做完全部测验的大约多少时间。

4、测验开始后,主试者要看一下每个被试者是否在答案纸上把姓名、性别、住址等项填写好,所答题目号数与答卷上的题号是否符合,等等。

MMPI要求被试根据问卷中的指导语对题目做出“是”或“否”的回答。

测验分“卡片式”和“手册式”两种,可根据需要选择使用。

卡片式适用于个别实测,

手册式既可个别施测,也可团体施测,一般需要45~90分钟。

年龄范围是16岁以上。

五、测验的记分方法

MMPI的记分运用电脑或“套版”统计,可以得出14个量表上不同的得分数,这是原始分。

由于每个量表的题目数量不同,各量表的原始分数无法比较,因此需要换算成T分数。

具体步骤:

1、将答卷按被试性别分开。

2、直接数出Q的原始分数,超过22或30个为无效答卷。

3、用套版数出其它量表的原始分数。

4、在5个量表,即Hs、Pd、Pt、Sc、Ma的原始分数上加上一定比例的K分:

Hs+0.5K、

Pd+0.4K、

Pt+1.0K、

Sc+1.0K、

Ma+0.2K。

5、原始分换算T分:

T=50+10(X-X)/SD(查表)

6、将各量表T分数(Hs、Pd、Pt、Sc、Ma为加K后的T分数)登记在剖析图上,各点相连即成为被试者人格特征的剖析图。

六、测验结果的解释:

如果T分在70以上(按美国常模),或T分在60分以上(中国常模),便视为可能有病理性异常表现或某种心理偏离现象。

另外,还要做出得分的剖面图,以对被试的测试结果作全面、综合的分析。

⏹时间:

45~90分钟

⏹年龄:

16岁以上,小学以上文化程度

⏹常模:

美国——70分以上

中国——60分以上即:

60分以上为异常,70分以上为病态。

七、临床量表及其意义(教材178页)

1.疑病(Hs):

反映被试对身体功能的不正常关心。

2.抑郁(D):

与忧郁、淡漠、悲观、思想与行动缓慢有关。

3.癔病(Hy):

测量用转换反应来对待压力或解决矛盾的倾向。

4.病态人格(Pd):

反映被试者性格的偏离。

5.男子气-女子气(Mf):

反映性别色彩。

6.偏执(Pa):

提示有多疑、孤独、烦恼及过分敏感等

7.精神衰弱(Pt):

测量焦虑、强迫、恐怖等症状。

8.精神分裂症(Sc):

提示异寻常的或分裂的思维方式。

9.轻躁狂(Ma):

表现为联想过多过快、活动过多、观念飘忽、夸大而情绪高昂。

0.社会内向(Si):

高分为内向,低分为外向。

八、效度量表及其意义

1、Q量表:

高分者表示逃避现实,

若在前399题中原始分超过22分,或566题中超过30分则提示临床量表不可信。

2、L量表:

共15个题目,是追求过分的尽善尽美的回答。

L量表原始分超过10分,就不能信任MMPI的结果。

3、F量表:

共64个题目。

分数高表示被试者不认真、理解错误,或在伪装疾病。

如果测验有效,F量表是精神病程度的良好指标。

4、K量表:

共30个题目,是对测验态度的一种衡量,即用这个量表修正临床量表的得分。

九、评价

1、优点:

(1)目前国际上应用最广的人格测验,对临床工作和理论研究是一项杰出的工具。

(2)用此量表鉴别各种精神病求助者,与临床诊断的符合率较高。

(3)不但可供医疗上诊断,也可用于正常人的个性评定。

(4)首次将效度量表纳入个性量表,提高了测验的诊断价值。

2、缺点:

项目较多,测试需要很长时间,给一些临床病人的测试带来不便,影响测试结果。

十、注意事项:

我国正常人的D、Sc量表T分明显高于西方国家。

在使用MMPI时,必须考虑到被试所处的文化背景,并根据本民族的常模做出结论。

教材180页。

第二单元卡氏16种人格因素测验(16PF)

一、关于卡式16种人格因素测验

1、概述:

  16种人格因素测验是美国伊利诺州大学人格及能力测验研究所卡特尔教授(R.B.Cattell)经过几十年的系统观察、科学实验,以及用因素分析统计法慎重确定和编制而成的一种精确可靠的测验。

2、内容:

  16PF英文原版共有5种版本:

A、B本为全版本各有187个题目;

C、D本为缩减本,各有106个题目;

E本适合于文化水平较低的被试者,

包括128个题目。

1970年经刘永和、梅吉瑞修订,将A、B本合并,发表了中文修订本。

合并本共有187个测题,分成16个因素,每个因素包括10~13个测题。

3、应用范围:

  可作为了解心理障碍的个性原因及心身疾病诊断的重要手段,也可用于人才的选拔。

相当于初三及以上文化程度的青壮年和老年人都可使用。

4、卡特尔的人格理论

(1)人的特质分个别特质和共同特质。

(2)从个性结构上分为表面特指和根源特质。

(3)16种根源特质中,起源于体质因素的称之为素质特值;起源于环境因素的称之为环境铸模性特质。

二者都同动力特质、能力特质和气质特质有关。

教材185页

二、16PF测验的实施

1、测验材料

2、施测步骤

3、测验的记分

(1)先得到原始分数,通过查常模表将其换算成标准分数(标准10分)。

(2)在剖析图上找到相应的点,得到被试的人格剖析图。

(3)运用公式换算得出次元人格因素和特殊演算的应用。

诊断并预测其他人格特点。

4、结果的解释——高8低3

三、16个因素的含义:

因素A乐群性:

高分者外向、热情、乐群,术语称环性情感或高情感;低分者缄默、孤独、冷淡,术语称分裂情感。

因素B聪慧性:

高分者聪明、富有才识、善于抽象思维,术语称高8;低分者思想迟钝、学识浅薄、抽象思维能力弱,术语称低3。

因素C稳定性:

高分者热情稳定而成熟,能面对现实,术语称高自我力量;低分者情绪激动,易生烦恼,术语称低自我力量。

因素E恃强性:

高分者好强、固执、独立、积极,术语称支配性;低分者谦逊、顺从、通融、恭顺,术语称顺从性。

因素F兴奋性:

高分者轻松兴奋、随遇而安,术语称澎湃激荡;低分者严肃、审慎、冷静、寡言,术语称平静。

因素G有恒性:

高分者有恒负责,做事尽职,术语称高超我;低分者苟且敷衍,缺乏奉公守法精神,术语称低超我。

因素H敢为性:

高分者冒险敢为、少有顾虑,术语称交感免疫性;低分者畏怯退缩、缺乏自信,术语称威胁反应性。

因素I敏感性:

高分者敏感、感情用事,术语称娇养性情绪过敏;低分者理智、着重现实、自食其力,术语称积极度现实感。

因素L怀疑性:

高分者怀疑、刚愎、固执己见,术语称投射紧张;低分者信赖随和、易与人相处,术语称放松。

因素M幻想性:

高分者幻想、狂放任性,术语称我向性或自向性;低分者现实、合乎成规、力求完善合理,术语称实际性。

因素N世故性:

高分者精明能干、世故,术语称机灵性;低分者坦白、直率、天真,术语称朴实性。

因素O忧虑性:

高分者忧虑抑郁、烦恼自扰,术语称易于内疚;低分者安详、沉着、通常有自信心,术语称信念把握。

因素Q1实验性:

高分者自由、激进,不拘泥于现实,术语称激进性;低分者保守,尊重传统观念与道德准则,术语称保守性。

因素Q2独立性:

高分者自立自强、当机立断,术语称自给自足;低分者依赖、随群、附和,术语称团体依附。

因素Q3自律性:

高分者知己知彼、自律谨严,术语称高自我概念;低分者矛盾冲突、不顾大体,术语称低整合性。

因素Q4紧张性:

高分者紧张困扰、激动挣扎,术语称高能量紧张;低分者心平气和、闲散宁静,术语称低能量紧张。

四、次元人格因素分析:

在16个人格因素的基础上,进行了二阶因素分析,即是综合相应一阶因素信息的次元人格因素:

1、适应与焦虑性=(38+2L+3O+4Q4-2C-2H-2Q3)÷10

求得的最后分数即代表“适应与焦虑性”之强弱。

低分者生活适应顺利,通常感觉心满意足,但极端低分者可能缺乏毅力,事事知难而退,不肯艰苦奋斗与努力。

高分者不一定有神经症,但通常易于激动、焦虑,对自己的境遇常常感到不满意;高度的焦虑不但减低工作的效率,而且也会影响身体的健康。

2、内外向性=(2A+3E+4F+5H-2Q2-11)÷10

运算结果即代表内外向性。

低分者内向,通常羞怯而审慎,与人相处多拘谨不自然;高分者外倾,通常善于交际,开朗,不拘小节。

3、感情用事与安详机警性=(77+2C+2E+2F+2N-4A-6I-2M)÷10

所得分数即代表安详机警性。

低分者感情丰富,情绪多困扰不安,通常感觉挫折气馁,遇问题需经反复考虑才能决定,平时较为含蓄敏感,讲究生活艺术。

高分者安详警觉,果断刚毅,有进取精神,但常常过分现实,忽视了许多生活的情趣,遇到困难有时会不经考虑,不及后果,贸然行事。

4、怯懦与果敢性=(4E+3M+4Q1+4Q2-3A-2G)÷10

低分者常人云亦云,优柔寡断,受人驱使而不能独立,依赖性强,因而事事迁就,以获取别人的欢心。

高分者独立、果断、锋芒毕露,有气魄。

常常自动寻找可以施展所长的环境或机会。

五、综合人格因素分析:

1、心理健康者的人格因素其推算公式为:

C+F+(11-O)+(11-Q4)

式中字母为各量表的标准分(以下同)。

公式运算结果代表了人格层次的心理健康水平。

通常在0—40分之间,均值为22分,一般不及12分者情绪很不稳定,仅占人数分布的10%。

2、专业而有成就者的人格因素其推算公式为:

2Q3+2G+2C+E+N+Q2+Q1

通常总和分数介于10—100分之间,平均为55分,60分约等于标准分7,总和67分以上者一般应有所成就。

3、创造力强者的人格因素其推算公式为:

2(11-A)+2B+E+2(11-F)+H+2I+M+(11-N)+Q1+2Q2

总分可介于15—150分之间,分数在88分以上者属于创造力强者范围。

4、在新环境中有成长能力的人格因素其推算公式为:

B+G+Q3+(11-F)

总分介于4—40分之间,均值为22分。

17分以下者(约占10%)不太适应新环境,27分以上者有成功的希望。

六、注意事项(教材186页)

 

第三单元艾森克人格问卷(EPQ)

一、概述:

  艾森克人格问卷(EysenckPersonalityQuestionnaire,EPQ)是英国伦敦大学心理系和精神病学研究所艾森克教授(H.J.Eysenck)编制的,

分儿童(7~15岁)和成人(16岁以上)两种类型。

EPQ是从以往几个个性调查表发展来的。

1975年艾森克个性问卷(EPQ)由P、E、N、L四个量表组成。

我国北方有陈仲庚等人的修订本,南方有龚耀先等人的修订本。

后者由88个项目组成。

每种问卷皆包括4个分量表,即E、N、P、L。

E—内外向,

N—神经质,

P—精神质,

L—掩饰性。

前三个分别代表艾森克人格结构的三个维度,L是后来加进的一个效度量表,但也代表一种稳定的人格功能,即反映被试的社会朴实或幼稚水平。

二、EPQ的理论基础

艾森克认为,E维因素与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抑制的强度有关,N维因素与植物神经系统的不稳定性密切相关。

同时认为,遗传不仅对E和N因素有强烈影响,而且也与P因素有关。

他认为,正常人也具有神经质和精神质,高级神经活动如果在不利因素影响下,神经质可以发展为神经症,精神质可以发展为精神病。

P量表发展较晚,不及E和N量表成熟。

L量表既可测被试的掩饰性,也可测被试的纯朴性。

三、测验的实施(187页)

1、测验材料

2、试测步骤

四、测验的记分

测验的每一项目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