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财政理论与政策.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481055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3.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财政理论与政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公共财政理论与政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公共财政理论与政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公共财政理论与政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公共财政理论与政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公共财政理论与政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公共财政理论与政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公共财政理论与政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公共财政理论与政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公共财政理论与政策.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公共财政理论与政策.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公共财政理论与政策.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公共财政理论与政策.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公共财政理论与政策.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公共财政理论与政策.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公共财政理论与政策.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公共财政理论与政策.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公共财政理论与政策.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共财政理论与政策.docx

《公共财政理论与政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财政理论与政策.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公共财政理论与政策.docx

公共财政理论与政策

公共财政理论与政策

引言

今天的主题是财政预算,我建议大家下去还是看点书,我记得在五年前,江总书记曾经题词写了一本书,在中央党校出版,大家都是领导干部,没有很多时间看书,但是我觉得读书还是很重要的。

刚才部长和院长都讲了,大家现在要提高执政能力,要学习,其实不提升执政能力也要学习,学习应该是一个人一辈子的事情,学习做什么呢?

简单讲,学习应该达成这样一个目的,不是提升能力,是转变思想观念,这是最重要的目的。

中国进行市场化改革已经二十多年,很多领导干部,甚至是高级干部,没有一个市场化的思想意识,这是很糟糕的,最大的障碍是思想障碍,最大的解放是思想解放,要前进,要改革,没有思想的改革不可能有现实的改革,没有思想的解放,不可能有市场经济的解放。

是什么东西阻碍改革呢,实际是在我们思想中,根深蒂固存在一些陈旧的落后的思想观念,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是要熟悉市场经济规律,就是学习现代理论,如果我们就问题谈问题这样不行的,谈不清楚的,很多问题其实很简单的,当然会被很多人越弄越复杂。

大家知道北大过去有个老校长叫胡适,胡适先生他有个名言,叫多研究问题,少谈主义,他现在人不在了,要在的话,我要跟他讨论,要请他喝茶,喝酒,我觉得他说话是很有问题的,为什么这样讲呢?

世界上的问题是无限多的,我们首先关注什么问题本来就是个问题,这是选择,选择就是主义,主义是选择的标准,这么多问题你关心什么?

我们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是一个根本的转变,自身主义的转变,不是问题的转变,这是价值观念问题,我们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这也是思想价值观念根本转变,不是问题的转变,就是转变价值,到底干什么。

第三要了解现实的问题,这个谈到问题,我们现在改革发展中面对很多的问题,那什么问题重要呢?

要优先解决什么问题?

这是我们在现实认识、实践、分析,包括国内外形势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不是任何一个人、一个领袖人物、一个学者提出来的,一个人的认识、力量、官位是很不重要的,今天有朋友问我,你认识谁,我说谁也不认识,我说干嘛,他要做生意,他要了解未来,我说你要了解在中国做生意,不要去了解任何人,你了解中国就行了,认识中国人,认识中国五千年历史就行了,认识一个人没用的。

那么我们学习完了要提高什么?

素质,什么素质?

能力,什么能力?

领导干部我想只有三个能力,就是思维能力,沟通能力和行动能力,就是你去思考一个问题,把问题想清楚,把事情说明白,把事情做干净利落,这叫能力。

但是要把问题想清楚不是很容易,想事情最难,知难行易,很多人想问题是一塌糊涂,胡思乱想,说问题是胡说八道,说什么东西听不懂,做事情是胡作非为,下的力气越大,越糟糕,破坏性越大,所以你看很多地方,政府不作为,这个地方经济发展很快,一作为就完蛋。

我这个话大家有点不爱听,既然是上课,要想把事情搞清楚,学习要象孩子一样,不能老练,不能世故,官场上不能说真话的,课堂上可以说真话,我觉得在现在社会里面,只有老师讲真话,不会有第二个人讲真话,老板不会讲真话的,老婆也不讲真话,老公更不讲真话,只有老师讲真话,老师探索真理必须讲真话。

你要去认识一个事物本来是什么,你才知道怎么做,这就是一个学者应该做的,学者应该学知识,学经验,学价值,还要有信仰,为什么要有信仰呢?

因为人的知识是有限的,你对事物及其未来发展方向是凭信仰的,我感觉,我相信它是什么样,那我为什么相信它这样呢,我认识。

我举个例子来说,你们能证实我会死吗?

不可以,但是我相信我会死,人要有信仰,除此以外要去积累经验,挑战主要是积累经验,培养感觉,人真正做事是凭感觉的,是直觉。

小布什竞选成功了,老布什对小布什有四点告诫,忠告,第一相信直觉,第二搜集信息,第三守住老将,第四遵守纪律,这四点是非常重要的。

人做事不能相信理论,而是相信直觉,这个直觉怎么来的呢,是认知来的,思考来的,不是胡拍脑袋来的,不是竞选出来的,人算不如天算。

法网恢恢,疏而不漏,错,法网恢恢,疏而有漏,漏洞百出,为什么法网恢恢疏而有漏呢,因为法是人制定出来的,人的思维有漏洞,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要逃脱法律的制裁太容易了,逃税也是太容易的事情,杀一个人你是杀人犯,杀十个人战斗英雄,杀一百个人是将军,杀一万个是元帅,杀十万人是皇帝,把人杀绝是上帝。

我说这个什么意思呢,就很多东西是人认识不到的,所以你去建立学术信仰,大家知道我们搞市场化改革,北大有一位副教授跳楼了,就是在十四大公布中共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那天晚上,他拿着《求是》杂志,跳楼死了,那我觉得这个人虽然可悲,但是可敬,因为他有学术信仰,他相信计划经济,他是计划经济信徒,人做事是凭信仰,没有信仰你就没有信心,没有感觉你就无所适从。

不能做书呆子,书呆子有两种,一种呆在书外面读不进去,第二种读到里面读不出来,呆在里面,读不进去肯定是书呆子,你看他读了很多书,没用的,读书顶什么用啊,北大毕业的等于零,清华毕业的等于零,没读进去,读进去呆在里面不出来的更惨。

读不进去,读不出来,就意味着没有办法将信仰、知识、体系、经验结合起来。

希望大家在今后五天能够更好地做我们这个课程的一个交流。

一、公共财政学导论

1、公共财政学的研究对象

(1)财政的概念、类型、本质、要素

今天我的题目叫财政理论和政策。

大家知道这个是非常大的一个问题,我想就中国市场化的改革谈一些相关的理论问题。

首先我们看看财政学的问题,过去我们讲国家财政,国家财政是凭借公共权力,公共意志,为满足公共需要,集中一部分社会财富对社会的总需求、总供给进行调节,从而达到资源配置和公平分配的目的。

换句话说它是一种动用公共权力,凭借公共意志,为了公共利益而对整个社会财富和资源进行再分配、再调节的过程。

我们现在看一看,财政有什么类型?

我们看一看古今中外,财政是个非常古老的现象,不同学者有不同观点。

比如说在原始社会里面,有原始的民主财政,就是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谁究竟是财权的主人,谁掌握财权,财政就为谁服务,在原始社会里面,财政是为大家服务的。

部落、氏族、家族制,是为大家服务的,这是原始共产主义的思想,所以财政是最能体现共产主义思想的。

封建君主时代谁主财政呢?

皇上,叫国税皇粮,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宾,莫非王臣,中国实际上几千年社会严格讲没有私有财产,而且历来皇上是一定要用贪官的,不用清官的,要懂中国历史就知道,这中国人是很妙的,他不能用清官,清官第一他不做事,第二就不服管,我两袖清风我怕什么,他不服管,所以几千年封建王朝里面,皇上是用贪官的,他设计的薪奉制度就是要你不能养活自己,让你搞去,但是要么不拿你,拿你一个准,一拿一个准。

财政是为皇帝服务的。

秦始皇大家知道吗,横征暴敛,秦始皇统一中国应该说是一个功臣,秦始皇的墓地埋了多少东西?

你去参观秦兵马俑,导游会告诉你,把当年2/3的财政税收全埋下去了,十三陵你去看看,很多墓地,当年税收1/2,2/3的财政全埋到地下去了,财政为个人服务的,为皇廷服务的,为皇上服务的。

中世纪,当教权统治王权的时候,教皇不但进行精神控制,而且进行土地控制和财产控制,教权高于王权,教产大于国产,它他为宗教服务,为神职人员服务。

到了后来资本主义的时代了,真正的民主财政是资本主义搞出来的,资本家搞出来的,所以最大的革命是资产阶级,资产阶级是革命的先行者,他首先革命是向封建夺权、向贵族夺权啊,预算是资产阶级要求搞的,它是限制王权、限制贵族的,日本的天皇和英国的女王,他的费用是由财政拨款的,但是财政拨款是有预算的。

到军阀混战的时候,就是军阀财政,有枪便是草头王,大家知道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而且枪杆子里面出金钱,财政的钱,什么叫税收呢,就是枪收,抢收,抢来的,没有枪收税收不了。

我们建国以后,社会主义财政什么财政呢?

是个计划经济财政,我们叫做国家财政,国家财政由于过去是党政军民学一体化,党政不分,国家和政府不分,官民不分,政企不分,工农兵学商不分,所以我们国家的财政是什么财政呢,是叫人民财政。

人民财政很好玩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公仆、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人民代表、人民教师,只要是人民,你的身份前面加一个“人民”两个字,就吃财政,你想想是不是,人民教师吃财政、人民公仆吃财政、人民子弟兵吃财政、人民铁路吃财政、人民保险吃财政、人民银行吃财政,唯独谁不吃财政呢,工人和农民不吃财政,工人和农民为什么不吃财政,因为他是人民,就是工人和农民不吃财政,人民演员吃财政、人民学生吃财政。

但是他没有主体,实际上要是在过去我们旧的体制下面,是党政军民工农学商不分,这样的体制,谁来掌握财权呢?

它是官主财权或者是党主财权,官主财政、党主财政,就是钱、大权掌握在党和官员的身上,可能一个小的官员管很多钱,他当官为民作主。

是谁来作主?

是官来作主,他讲老百姓你们不懂,我替你作主,你们农民,你们草民,你们子民,你们什么都不是,我替你作主,你是我儿子,我是父母官,这是几千年的观念。

现在我们要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什么叫市场经济呢?

市场经济大家一定要知道,市场经济改革的意义非常大的,推动中国现代化,中国一百年、一千年的梦想,中国有什么梦呢?

有政治民主化、有工业现代化、科技现代化、国防现代化、四个现代化,有各种各样的梦想。

推动中国进步最主要的力量是什么?

当代中国最主要力量的是市场经济,市场化改革是最主要的力量,为什么说市场化改革是最主要的力量呢?

因为市场的力量是人民的力量,用毛主席的话说,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它是体现人民的力量。

如果没有经济的市场化,不可能有政治的民主化,换句话说,如果市场经济改革搞彻底了,很多问题都迎刃而解。

大家知道我们现在变化多难,通过入世以后,很多法律自然变了,中国变化很大,要死人的,鸦片战争是怎么打开中国大门的?

是商品经济的力量。

为什么市场力量大呢?

他反映人们的需要,是人民的利益,是人民的愿望,市场经济是民主经济,计划经济是官主经济,是官僚经济。

毛主席率领我们推翻三座大山,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封建主义。

你看外国的帝国主义是垄断资本,官僚主义是特权资本,是国家资本,是政府资本,是行政资本,封建主义特权资本,现在这些东西依然存在,就在计划经济依然存在,就是老百姓当家作主的权力没有发挥。

按照马克斯的设想,在社会主义社会,人民、生产者要直接成为生产资料的主人,直接掌握生产资料,决定生产什么东西,计划经济没有做到,不但不能决定生产,而且不能决定消费,所有都是官定的。

我们现在做市场化改革,最主要的市场化有民主化、社会化、法制化、科学化、现代化等等,但是最主要是民主化。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所有的人都要自主决策、自主投资、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己跳楼。

就是每个人要成为一个责任主体、义务主体、风险主体,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这样才能调动全体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样才能搞起来。

那大家想一想在这种条件下财政做什么呢?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公私不分,市场经济条件下来公私分化了,私人的利益和集团利益分化出去了,这个时候公共利益谁来维护?

谁来代表真正的大众的利益?

这就需要我们来建立公共机构、公共体系、公共财政。

就是公共财政是市场分化的结果,如果没有市场分化就无所谓公私。

财政的本质,我刚才说了,财政的本质是暴力,这样说还是很抽象,这个大家下去看讲义,我今天不能完全照讲义讲,因为只有这点时间,所以把它抽着讲。

(2)公共财政的定义及其基本特征

公共财政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它是社会分化的结果,过去我们的财政体制是一个一体化的、大锅饭体制,现在要多元化的,主体多元化、利益多元化的。

一个社会的体制,说简单一点,就是社会不同成员和成员组织,在这个社会中的地位、角色、职能分工,及其他所相应的权责利关系,这个叫体制。

在一个合理的、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应该各就其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各担其险、各得其利、各守其规、各守其法,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所以它是分化的结果,是权责利分化的结果,是社会分工的结果。

但是现在我们分了没有?

这是一个问题。

中国现在,就是早期的改革,主要是中国前20年的改革是成功的,它是渐进的。

那为什么成功呢?

我觉得有两个理由,第一个是遵循着邓小平先生的,就是三不主义、实用主义的改革指导思想,就是不争论、不提倡、不压制,搞吧,搞了再说。

为什么搞了再说呢?

因为我们真不清楚,我们也想不清楚,搞了再说,这恰恰暴露人的思维的局限性,搞了再说,摸着石头过河,这是一个。

第二个,我们的改革路径是从市场价格机制引进的,首先是引进价格机制,逐步放开价格,让市场价值规律在整个社会的调节中起主要作用,这是中国改革成功的经验。

但是中国前期改革存在最大的问题和以后改革最大的难点,是社会主体的分化。

比如说我们中央和地方的权力分化了没有?

没有,政企分开没有?

没有,党政分开没有?

不但没有,而且更紧密,公务员法就是个明证。

大家知道,咱们现在组织部很多领导在,到底该怎么去做,但是你要知道讲道理和做事情不一样,你要知道我讲的是不能做的,你要想清楚。

要与时俱进,前进一步是先进,前进两步是先锋,前进三步是先烈,它会乱套的,是会动乱的,会再造成剧烈的冲击。

后退一步后进,后退两步后卫,后退三步后烈,也是要死掉的,要与时俱进。

但是我想讲的问题,这都要讲到,要知道这个过程,做事情就要这样做,研究行为是先知先觉,不能先行的,先行者往往是先烈,就是你知道有意识的往这个方向走,不要制造障碍,但是现在不能做,老师给你讲透,过去现在未来怎么样,但是你做不能这样做,不能超前,做要与时俱进,要整体系统协调化的,要促进改革稳定发展的关系,这是很难的。

所以人有些想不明白的,只有走一步算一步,摸着石头过河,这恰恰人的认识的局限性。

那么下一步问题在什么地方呢?

最重要的问题是主体分化,真正实行党政分离、政企分离、政事分离、企事分离、中央和地方分离,权责利非常清晰,职能分化、责任分化、风险分化、利益分化,现在我们依然没有改变大部分体制,还是资源在调来调去,政企不分、政事不分、企事不分、党政不分,还依然有这样的状态。

要完全做到分化有一个过程,因为搞市场经济一个前提是主体独立,有主体意识。

现在党政不分,党政都是政府,包括法院、检察院、人大都是政府,我们是个泛政府概念。

那么至少政府要和企业分开,政府不能赢利,否则我们市场经济不可能建立起来的,政府要公益的,你是做公务的,不能谋私利的。

政企分离它的实质是公私分离,实际上党政分化也是公私分化。

我说的这个概念是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概念的,现在共产党不一样,共产党不一样是什么原因?

有历史原因、有现实原因。

什么叫党呢?

党是Party,Party什么意思?

一部分人,共和党也好、民主党也好,它代表一部分人利益,国民党、民进党、新进党、台联党,都代表一部分利益,因此党是不能吃财政的,不是公民,党员不是公民。

但这个改革会很难,我觉得50年之内可能也改不了,因为中国的党已经不是党化,它是政化,已经行政化、官僚化了,中国的共产党这个组织比很多政府都牛,这是中国的国情决定的。

所以党政分离的实质是公私分离,因为党代表私,政代表公。

大家知道这次公务员改革就出现很多争论,但是我就赞成,把党务列为公务,现在是要这样做,现实选择这样做,但这是有问题的。

大家不知道为什么江泽民先生提出一个三个代表,三个代表就讲党公共化的,我代表全国人民利益,我不是代表工人利益,国民化的、全民化的、社会化的、公共化的。

这样就有合法的执政基础,所以三个代表执政至今,是这样来的。

如果你代表一部分人,你怎么可以吃财政,不可以,你吃党费好了,大家从理论上有这个认识,但是我说了这是理论,现实不能这样做。

2、公共财政学的研究方法

我简单讲一下,就是我们怎么学成、怎么思考这个问题,方法很多。

第一个是要规范分析,实质上是价值分析,财政大量的问题是价格问题。

比如说我开任何一个税,都是一部分人受益,另外一部分人受损,我提供任何一项福利,也是让一部分人受益,一部分人受损,就任何一个政策都会有人反对,都会有人赞成和拥护,这个叫价值,就看你代表谁的利益,所以说关注任何一个公共财政问题,不可能全票通过的。

现在人大每年有一个议程,就是要做发展报告,还有财政预算报告,就我掌握的材料,中国的财政预算报告在各级人大代表中很顺利地通过,但是这两年提出反对的呼声多了,这不是坏事是好事,财政部部长觉得这是坏事,其实不是,这是好事,为什么是好事呢,说明人民代表开始有觉悟了,知道当家作主了,知道为民理财了。

关于税法,假如问我什么态度,首先我就讲,中国处在社会主义发展初期,应该实行简单低税制,这是我的信仰,不能搞高税的;第二个,对富人,因为小平前面也政策,不能够过分的,超越法律追究的不能搞,接着第二年河北省出了个一号文件,又有新华社记者采访我,说你什么看法,其中就资本家的原罪,就是原始积累财富怎么看待?

因为原始积累都有肮脏的,偷税、造假、行贿,乱七八糟都有的,如果追究的话,都有问题。

我记得后来有几个人站出来说话了,替刘晓庆说话,说是抓刘晓庆没什么道理,其实象刘晓庆这样偷税多的是,干嘛抓她?

那当然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被抓,这刘晓庆太张扬了,我看有个录像,她号称富婆,请问大家想,是什么富婆,吹牛是要收税的,这是她自己招来的祸,刘晓庆偷税根本是小意思,小巫见大巫,不值得一提的,那我讲什么意思呢?

公平是什么,公平是你有一个公开的税法,对所有人都是公平的,要查所有人都要查,税法面前一样的,现在我们所有人一样吗?

不是。

北京市过去海淀某个路口有个广告牌,讲纳税光荣,偷税可耻,这个好不好?

不好。

纳税不是光荣,纳税是义务,偷税不是可耻,偷税违法,依法纳税,这才公平,岂止一个可耻了得。

我讲这个事情,我们很多人思想价值观念有问题,比如还有一个事情,遗产税收不收?

假如说中央谁来问我,黄教授你说收不收,我的信仰告诉大家,我认为暂时不应该收,但是我相信没准就有人要收,当然收了两年以后就会停下来,我为什么这个判断呢?

这是今日我对这个税的了解,中国人几千年杀富,仇富,恨富的,藏富,中国人的思想,所以有人有钱的,肯定有人要杀他,恨他,绑他,嫉他,骂富,恨富,杀富,仇富,所以有钱人藏富,以富为耻,以穷为光荣,中国人的价值观念,这要改革很难。

还有,比如说燃油税、燃气税,燃油税今年年初时候,税务总局就说要收,收了没有?

你们知道要开这燃油税,最大的问题在什么地方?

不是收不上来,不是有人反对,最大的问题将来没人修路的问题,因为它将整个收支不对称,就没人修了,我修路干嘛?

我修了要收钱的,你钱都拿中央去了,你拿什么补啊,或者一是没人修路二是烂修路,如果你要按路收钱,那就不乱套了,这个路肯定没人走的,我觉得中国要真正把公路收费取消,至少要20年,就是让快速路和公路网修起来再说,还是小平那句话,发展了再说,你现在收试试看。

就是你要有一个思想观念认识,为什么不能这样做?

你代表谁的利益,要代表全体人民的长远利益、根本利益。

比如说手机双向收费,国家实行垄断控制、定价不取消,我觉得对的,中国电信业在世界上发展最快,假如没有中国几种垄断,中国电信发展不到今天,你取消试试,走市场化试试,全乱套了,你搞一块,他搞一块,谁也干不成。

你究竟代表谁的利益?

代表人民的整体的利益、长远的利益、根本利益,这个叫财政一体。

所以我们一要有规范分析,要搞清楚代表谁的利益。

第二要实证,要心中有数。

资本家算帐是用加减法算帐的,而政府官员算帐要用乘除法算帐,所以温家宝先生有一句话,任何一个小问题,乘以13亿都是大问题,任何一个大的资源除以13亿都是小资源,说的很对,但是我不知道算过没有,中国人一个小嘴巴乘以13亿是多大呢?

一平方公里还多,就把中国人嘴巴拼起来是一平方公里还多,这是什么概念呢?

长江、黄河平均横截面不到一平方公里,换句话说中国人嘴巴这么一张,长江断流,黄河断流,泰山主峰横截面积平均不到一平方公里,中国人嘴巴一张,泰山就没了,这叫中国。

所以我们思考任何问题都要在这个基础上来考虑,尤其人大。

好几年前,全国人大一副委员长把我叫过去谈事情,我跟他关系很好,我跟他开玩笑,我说你们人大代表,两三千代表,至少有2/3的人看不懂预算,他笑了笑,人大代表常委会还有2/3看不懂,他又笑了笑,再说他不行了,我说委员长,委员长也没几个看的懂的。

人大代表委员是什么,是股东代表大会,你看不懂预算你怎么投票,胡投,所以预算最容易出错,就像一个股东、董事看不动资产负债表是一样的。

比如说我们下一步要建立社会保障,大家都鼓吹,开辟社会保障税,现在可不可以?

不可以,至少在是相当长的时间不可以。

你要知道13亿人,一个人一块钱要13亿,十块钱要130亿,一千块钱要13000亿,一万块钱要130000亿,没这个潜能,心里有数的。

中国的前20年乱收费,最主要的理由是教育,滥集资,滥摊派,滥罚款,滥收税是教育,教育是前期滥收费的根源,我想下一个20年如果搞的不好,社会保障是滥收费的最主要的根源,现在很多地方抗税,包括社会保障税,为什么要抗呢,这个道理很简单,我现在吃饭是今天的事情,保障是明天事情,是今天重要还是明天重要?

肯定是今天重要,我饭都没有吃,你说给我们搞保障,养老,扯淡的,我活不到老,所以社会保障将成为一个重要的负担根源。

“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这话听着不错,这是我们前20年的主要滥收费根源,要量力而行,能办三年办三年,能五年就五年,上不起就不要上了,如果一定要上,就要中央统一税,转移支付。

你看地方搞了吗?

饭都吃不饱还读书啊。

所以我们要心中有数。

同时我们研究财政体制,还要做比较,进行纵向比较、横向比较,财政是普遍的现象,所有的时代、所有国家都有,我们不能拷贝任何一个国家,但是我们可以借鉴它的经验,就是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考虑中国国情,借鉴国际经验,这是我们三个依据。

同时要考虑历史,国税皇粮是上千年的,取消了,你们觉得很不错对吧,我告诉你是有问题的,而且问题很大,你会觉得很光荣,麻烦在后面。

减轻农民负担可以用很多方式减轻,因为国税中农业税是很少的比例,将来的土地更进一步的利用,土地资源进一步的商品化,高效利用土地,现在资源破坏、环境破坏。

农村问题最根本问题出在哪里?

土地改革,不是税制问题,一定要进行土地改革,土地改革才是农村的根本出路。

这是我们在方法上要考虑的问题,要想这些问题。

 

二、公共财政主体与目标分析

1、公共产品

我现在有一个问题想跟大家讲一下,帮助大家提高认识方面的问题,就是公共收支的目标和原则。

公共产品就是公共收支的目标,就是我钱花来干什么。

大家可能想,我们在做好事情,做十件好事、实事,是不是在做好事,应不应该花的?

这个我们有个原则,不能乱花钱。

大家看看都江堰,上千年,那真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长城该不该修我们不知道?

千年来自有后人评说,自有古人评说,自有今人评说,圆明园防渗工程该不该修?

大家都在吵架,颐和园该不该修?

大家知道颐和园是挪用经费修的,该不该修?

这是价值,现在我们很多工程可以这样说,是祸在当代,害在千秋。

现在北京市的第一轮拆迁,我估计不久将要进行第二轮拆迁,第二轮拆迁现在在广东、上海开始进行,对我们改革开放以后的房子炸掉,悲哀呀。

怎么能使我们的公共财政支出花到真正的公共利益上去?

从人们的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出发,不是眼前利益、不是政绩工程、不是形象工程,不能搞样板工程,是要转变观念的。

你究竟想干什么?

劳民伤财,而且尤其是北京市公共支出规模大,一动就几千亿,各位都是领导,国家栋梁,责任重大,你将来留下什么?

公共支出是要保证公共需要,要符合公众长远根本利益的,要有远见的,他和私人需要不一样,私人需要可以自己选择,胡来的,可以随意决策,随意支出的。

2、公共收支活动的特征

那么公共收支活动有什么特征呢?

我自己归结一下公共收支所有价值的特征,公共收支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公共需要,公共收支的原则有这样几个,实际上也是财政最基本的几个问题,你把这个问题想清楚了,很多问题迎刃而解,很多问题都是这样。

第一,公共财政收支活动具有强制性,这是一个特点。

这个东西很重要的,我举个例子来说,强制性意味着私人不能选择的,比如说我们说集中供暖好不好?

它能提高效率,但是集中供暖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排除了私人的选择。

比如再举个例子,小区物业管理收费,政府应不应该限价?

其实不应该的,你可以零收费,由谁来决定呢?

由小区业主决定,因为你限价,就捆住了,同时我一平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