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基础阶段《翻译》课程教学大纲.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485550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34.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英语基础阶段《翻译》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大学英语基础阶段《翻译》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大学英语基础阶段《翻译》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大学英语基础阶段《翻译》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大学英语基础阶段《翻译》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大学英语基础阶段《翻译》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大学英语基础阶段《翻译》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大学英语基础阶段《翻译》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大学英语基础阶段《翻译》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大学英语基础阶段《翻译》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大学英语基础阶段《翻译》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大学英语基础阶段《翻译》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大学英语基础阶段《翻译》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大学英语基础阶段《翻译》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大学英语基础阶段《翻译》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大学英语基础阶段《翻译》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大学英语基础阶段《翻译》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大学英语基础阶段《翻译》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大学英语基础阶段《翻译》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大学英语基础阶段《翻译》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学英语基础阶段《翻译》课程教学大纲.docx

《大学英语基础阶段《翻译》课程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英语基础阶段《翻译》课程教学大纲.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大学英语基础阶段《翻译》课程教学大纲.docx

大学英语基础阶段《翻译》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英语基础阶段《翻译》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06

课程名称:

大学英语翻译课程类别:

选修

学分:

2总学时:

32

新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对学生的英汉互译能力提出了具体而明确的要求。

在基础阶段,要求学生“能借助词典将难度略低于课文的英语短文译成汉语,理解正确,译文达意,译速为每小时300英语单词。

能借助词典将内容熟悉的汉语文字材料译成英语,译文达意,无重大语言错误,译速为每小时250汉字。

”在高级阶段,要求学生“能借助词典将难度略低于课文的英语短文译成汉语,理解正确,译文达意,译速为每小时350个英语单词。

能借助词典将内容熟悉的汉语文字翻译成英语,译文达意,无重大语言错误,译速为每小时300汉字。

”按照此要求,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开设翻译课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教学对象

本大纲的教学对象为高等学校非英语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

在学习翻译课程之前,他们应已掌握基本的语音和语法知识,领会式掌握4200个单词(其中复用式掌握的单词为2500个)以及由这些词构成的词组和短语。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翻译课的目的就是能顺应时代的要求,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际翻译能力和理论素养,使学生在翻译题材熟悉,难度适中的英汉语语篇时,做到在内容上忠实于原文,表达上通顺流畅。

三、教学内容:

1.翻译的重要性

2.翻译的标准

2.1严复的“信,达,雅”

2.2钱钟书的“化境”

2.3奈达的“等效论”

2.4辜正坤的“多元互补”

2.5刘重德的“信,达,切”

2.6大学英语教学中翻译的标准:

忠实、通顺、艺术性

3.翻译的性质:

3.1翻译与创作的区别

3.2翻译的性质:

再现原文语篇的信息

4.翻译方法:

4.1直译与意译的区别

4.2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意结合,灵活运用

5.翻译过程:

5.1分析——透过原文表层结构,抓住其深层的信息

5.2传译——用目的语将原语所表达的信息转述出来

5.3重组——按译语的规则重新组织译文,做到通顺流畅

5.4检验——检验译文是否做到忠实、通顺

6.翻译腔及其对策:

6.1什么是翻译腔

6.2翻译腔的根源

6.3如何克服翻译腔

7.英汉语言的差异与翻译:

7.1英语的形合与汉语的意合

7.2英语的静态与汉语的动态

7.3英语被动意义的显性特征与汉语的隐性被动与中动的区别

7.4英语复句的多层次性和汉语复句的单层次性

7.5英语的直线思维与汉语的螺旋形思维

8.中西文化的差异与翻译

9.翻译技巧:

9.1增词法9.2减词法

9.3省略法9.4改变词类

9.5调整词序9.6正反、反正表达法

9.7拆句法与合句法

10.翻译单位:

10.1以句子为单位10.2以段落为单位

10.3以语篇为单位

11.教学内容的设计:

11.1翻译理论的介绍

11.2名家名译赏析

11.3分项训练

四、教学安排

翻译课为选修课,为期一学期。

拟在二年一期系统地开设。

总学时为32学时。

另外,结合教学内容,也可采用专题讲座的形式进行。

五、教学方法

1.教师讲授与学生操练相结合2.名篇、名译欣赏与理论分析相结合

六、教学检测

测试的内容包括句子、段落和篇章的翻译。

英译汉、汉译英各占一半,考试时间为90分钟。

七、教学材料

自编系列教材、讲义与拼盘。

八、参考书目

1:

刘重德,1994,《英汉语比较研究》〉

2:

李亚舒,严毓棠,1994,《科技翻译论著集萃》,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

3:

《中国翻译》编辑部编,1992,《中译英技巧文集》,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4:

陈生保,1998,《英汉翻译译指》,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

5:

钟述孔,1997,《英汉翻译手册》,世界知识出版社。

6:

汪榕培,1997,《比较与翻译》,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7:

Nida,E.A.,Taber,C.R.,1969.TheoryandPracticeofTranslating:

E.J.Brill.

8:

李瑞华,1996,《英汉语言文化对比研究》,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9:

《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工作组,1999,《大学英语教学大纲》(高等学校本科专用),高等教育出版社,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0:

刘重德,1994,《浑金璞玉集》,北京: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大学英语基础阶段《语法》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07

课程名称:

大学英语语法课程类别:

必修

学分:

学分:

记入《精读》总学时:

《精读》教学与自主教学相结合

一、教学对象

大学英语基础阶段的《语法》课程教学的对象为入学时已掌握了一定的英语语言语法知识,一定数量单词和读、听、写、说等方面受过初步训练的高等院校非英语专业的本科生。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大学英语基础阶段《语法》课程的教学目的是:

帮助学生巩固和加深基本语法知识,在发展语法能力的基础上提高他们在语篇水平上运用语法知识进行交际的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

三、教学原则

1.科学性2.系统性3.指导性4.层级性

5.灵活性6.实用性7.趣味性8.自主性

四、教学内容

第一阶段

1.词汇累计数2350个左右(包括学生入学前已掌握的基础词汇);一定数

量的常用词及词组的基本意义和习惯搭配

2.语法

1)词类

2)句子成份(主、谓、主补、宾、宾补)

3)词形变化及用法:

名词、代词的性、数、格;动词的三种主要形式、十六种时态;形容词、副词的比较级

4)被动语态

5)非限定动词:

不定式、动名词、现在分词、过去分词的基本用法

6)冠词、数词的基本用法

7)常用介词的基本用法

8)情态动词can,could,may,might,will,would,shall,should,must,oughtto,haveto,need等的基本用法

9)虚拟语气

a.常见的三种虚拟语气形式(与现在事实相反、与过去事实相反、

实现的可能性很小);

b.虚拟语气的特殊用法(用于wish引导的宾语从句;用于ifonly

引导的感叹句;用于wouldrather,wouldsooner,wouldjustas,soon等词之后;用于itishightime,abouttime或time的句型;用于asif,asthough引导的方式状语;用于imperative,necessary,important,strange,desirable,natural,proper等形容词为主句表语时;用于suggest,insist,demand,propose,move,recommend,require,desire等动词为主句谓语时;用于suggestion,recommendation,advice,order等名词引导的名词从句时;用于通过介词引导的短语,如butfor,without;以及成语性虚拟语气Comewhatmay.Bethatasitmay

10)一致性

第二阶段

1.词汇600个左右,累计达2950个左右,及一定数量的常用词组

2.句法:

六种基本句型及拓展

S+V(+Adv);S+V+Cs;S+V+O;S+V+Oi+O;

S+V+O+Co;There+V+S(+Adv)

以及该六种句型的疑问句、否定句、特殊疑问句、选择疑问句、反意疑问句的结构形式

3.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

4.同位语

5.It的用法

6.并列句和复合句

1)并列句:

由and,but,or,for,yet,both…and…,either…or…,neither…nor…,

notonly…but(also)…等连接

2)名词从句:

由that,what,when,where,why,how等引导

3)定语从句:

由that,who,whom,whose,which,why,when,where等引导

4)状语从句:

由when,while,assoonas,before,after,since,until,where,wherever,because,as,nowthat,so…that…,such…that…等引导

第三阶段

1.应掌握词汇600个左右,累计3550个左右,及一定数量的常用词组

2.插入语(actually,briefly,generallyspeaking,asaresult,asyousee等句型)

3.As的用法

4.否定

5.倒装

6.强调(常用词、词组、反身代词、助动词do、强调句型)

7.省略

8.替代(名词的替代;动词的替代do,does;从句的替代:

hopeso,ifso…等)

9.分隔

10.句子转换:

简单句与并列复合句的相互转换;简单句与从属复合句的相互转换;并列复合句与从属复合句的转换

第四阶段

1.词汇应掌握650个左右,累计达4200个左右及一定量的常用词组

2.标点符号:

句号、逗号、冒号、引号、省略号等

3.构词法:

词性转换;合成词;派生词;缩略词;逆顺造词;如editor→edit等

五、教学安排

1.语法教学贯穿于二年基础阶段的精读课文教学之中,利用教材中出现的相关部分进行归纳小结。

2.请专家有计划地开设专题语法讲座,并将讲座内容制成像带、音带或光盘。

3.适当组织一些语法知识竞赛活动。

六、教学方法

1.教师归纳讲授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2.学生自主完成语法教材内容与开设专题讲座相结合。

3.语言知识测试与竞赛活动相结合。

七、教学检测

1.测试方法

1)进行专题语法检测

2)纳入期终考试

3)组织语法知识竞赛

4)举行语法知识游艺晚会

2.测试题型

1)多项选择

2)句型转换

3)识别错误

4)连接句子

5)中译英

6)填空

7)配对

八、教学材料

1.章振邦《新编英语语法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大学英语》语法与练习1-4册,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3.《21世纪大学英语》,复旦大学出版社

4.《新编大学英语》,浙江大学出版社

九、参考书目

1.章振邦,1994,《新编英语语法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张道真,1994,《实用英语语法》,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3.薄冰、赵德鑫,1994,《英语语法手册》,商务出版社

4.《大学英语教学大纲》,1999,高等教育出版社,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5.《英语专业本科课程教学大纲》,1998,中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6.Alexander.L.G.1991,《朗文英语语法》,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7.Norman,1987,《英语语法辨微》,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8.Quick,R.,andS.Greenbaum,1985,AnUniversityGrammarofEnglish,London:

Longman

9.Marphy.R.,1985,EnglishGrammarinUs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

10.ThomsonA.J.andMartinetA.V.,1981,APracticalEnglishGrammarThirdEdition,OxfordUniversityPress

大学英语《高级阅读》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08

课程名称:

大学英语高级阅读课程类别:

选修

学分:

2总学时:

32

一、教学对象:

通过基础阶段英语学习,掌握了5000词汇量,并具备了一定的听说读取写水平的高等学校非英语专业学生。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一定的用英语进行综合分析,评判的能力,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吸收语言和文化背景知识。

三、教学要求

能顺利阅读难度较高,内容广泛,体裁多样的文章。

精读量为15000词,泛读量为75000词,领会式掌握词汇1000词,复用式掌握词汇300。

一般阅读速度应达到100wpm,快速阅读应达到150wpm。

读的技能要求:

准确快速理解作者的主题意图。

分析,归纳,概括文章信息。

理解文章的文体特点,论证说明方法,布局谋篇技巧。

领会作者用词造句的深层意思。

掌握作者写作思路,分析评判论点论据的合理性快速查阅各种信息。

四、教学内容:

阅读一定数量体裁多样,题材广泛,语言规范的文章。

训练理解技巧和速

度,训练通过猜测词意,寻找上下文连贯线索扫清阅读障碍,培养学生对英语句子结构和词汇的敏感性。

学会理解分析长句,难句的方法。

理解词句比喻意义。

不同体裁语篇结构的特点。

理解写作思路,推理过程的技巧,对文章内容进行评判分析的技巧。

五、教学方法

讲授与讨论相结合,课内定时阅读和课外泛读相结合,写与译相结合。

六、测试方法:

1)阅读文章数篇,回答问题。

2)阅读一篇文章,写出相关内容的短文

七、教学教材

全国大学英语统编教材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主编,英语阅读(第二册),高教版

八、参考书目

1)刘金玲,1997,英语阅读技巧与实践,湖南人民出版社

2)姜晓红等编译,1991,高级英语阅读几种技巧,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3)吕风芳,1994,英语阅读技巧,上外版

 

大学英语《高级口语》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09

课程名称:

大学英语高级口语课程类别:

选修

学分:

4总学时:

64

一、教学对象

《大学英语高级口语》课程教学的对象为已掌握了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在读、听、写、说等方面受过初步训练的非英语专业本科三、四年级学生。

二、教学目的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对外交际的日益扩大,对大学英语的口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修改后的教学大纲不仅指语言是符号系统(asystemofsymbols),而且更强调了语言是交际工具(atollforcommunication),是思维工具(thedressofthought),是文化载体(acarrierofculture)。

为此,大学英语最终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打好语言基础,即在重视语言形式学习的同时,熟悉英美人的思维方式,借鉴和吸收英语文化精华,提高文化素质,培养英语应用能力。

而《大学英语高级口语》课程的教学则是达到上述目标的重要环节之一。

三、教学要求

对学生在应用提高阶段的口语的要求如下:

1.能听懂题材熟悉,内容广泛,语速正常的英语讲话,广播,演讲等。

2.能抓住所听材料要点,领会讲话者的观点、态度,并能进行分析、推理、判断。

3.能用英语进行有关专业的一般性会话。

经过准备,能就与本专业相关的作简短报告和讨论。

4.能就一般性的日常生活和社会、政治、经济、贸易技术等问题与英语国家人士进行口头交流。

以上均要求学生能能就各种熟悉的话题进行口头交际,能较自如地表达思想。

讲话比较流畅,语言基本得体,语音语调基本正确。

四、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包括两部分:

第一部分进行板块式的口语句型操练:

1.讨论问题

2.描写数据

3.比较事物

4.解释现状

5.情景对话

第二部分按主题进行实践训练:

1.日常生活:

家庭婚姻、妇女与儿童、老人与家庭、代沟、体育运动、旅游爱好等

2.社会生活:

就业与失业、男女平等、公共关系、人口控制、环境保护、住房改革等

3.政治经济:

工农业发展、外贸、医疗、广告、大众媒介等

4.教育文化:

教育、高科技、信息革命等

五、教学安排

为达到《大纲》对高级口语教学的要求,该阶段的教学可开设两个学期,每周2学时。

六、教学方法

1.实践练习为主,讲授为辅。

2.要求学生广泛涉猎政治、经济、外贸、教育等方面的知识,搜集信息,并进行实践。

3.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4.课堂方法包括:

情景会话,看图说话,口头作文,即兴演讲,现场讨论,辩论等。

七、教学检测

1.随堂测试:

A.就所学内容提出若干论点,学生作3-4分钟的发言,陈述自己的观点,并进行辩解。

B.老师或旁听学生针对发言内容提出反对论点,由被考学生提出辩解。

2.期末考试:

每人10-15分钟时间。

A.老师就所学内容出题,学生以抽签的方式决定所考内容。

作三分钟的准备。

B.就考生发言提出相反论点,考生自我辩解。

C.老师就学生的平时成绩综合考试分,确定学期口语成绩。

八、教学教材

建议使用外研社的《英语高级口语》教材,也可拼盘。

九、参考书目

1、《大学英语教学大纲》,1999,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复旦大学英语水平考试大纲、样题及词汇表》,1998,复旦大学出版社

3、《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本科课程教学大纲》,1998

4、北京2000年新大纲讨论文件

5、《英语高级口语》,1996,外研社

 

 

大学英语《高级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10

课程名称:

大学英语高级写作课程类别:

选修

学分:

2总学时:

32

一、教学对象

修完大学英语基础阶段课程的各科学生。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

该课程旨在使学生熟练掌握有关的写作技巧和不同的文体特征,能用英语就某一话题进行构思行文、正确流畅地表达思想,能在阅读难度与课文相仿的书面材料时作笔记、回答问题、写提纲和摘要,能就一定的话题、提纲、表格或图示写短文,能写报告、评论、发言稿,能写书信、通知、简历等日常应用文。

要求内容完整、文理通顺,表达思想清楚,写作速度达到每小时350---400词。

三、教学原则与方法

1、以生活为源泉、以社会需要为根据来确定教学材料。

2、以学生为中心组织课堂教学

3、阅读原著与动手写作并重。

4、集中讲课与分组讨论相结合。

5、教师指导与学生自学相结合。

6、限时写作与自由写作相结合。

四、主要教学内容

1、记叙文、描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不同文体的写作训练。

与基础阶段

作文相比,不仅文章长度有较大幅度的增加,而且要特别注意句子与篇章的连贯性、逻辑性等结构上的修辞特征。

2、读书笔记、提纲、摘要的基本要素,文体特征,词汇特征以及写作技巧。

3、根据提纲、表格或图示作文的基本特点与写作步骤。

4、书写报告(一般性工作报告、实验报告等)与书面发言的基本格式与修辞特征。

5、书信、通知、简历等日常应用文的基本范式与写作。

6、写作过程中的编辑与加工。

五、教学安排与学时数

第七学期,总学时32

六、教学检测

平时练习50%,期末考试50%

七、教学材料

《高级英语写作教程》,彭金定编著

八、参考书目

1、RuthSpack,1996,Guidelines------ACross—CulturalReadings/WritingText,ST.Martin’s.

2、KennedyX.J.,KennedyD.M.,&HolladayS.A.,1996,TheBedfordGuideforCollegeWriters,ST.Martin’s.

3、胡文仲、吴侦福,1998,《实用英语写作》,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4、丁往道、吴冰等编著,1996,《英语写作手册》(修订本),外语教

学与研究出版社

5、赵文书、汪美瑞、汪渭忠等,1997,《大学英语写作》,南京大学出版社。

6、彭金定,1996,《实用大学英语写作》,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等学校非英语专业《英美报刊阅读》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11

课程名称:

英美报刊阅读课程类别:

选修

学分:

2总学时:

32

一、授课对象:

大学英语高级阶段的《英美报刊阅读》课程教学的对象为高等院校非英语专业3-4年级的本科生。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1、使学生打好阅读英美报刊的语言基础,通过新闻提高英语阅读能力,达到大学英语教学大纲“能顺利阅读难度较高、内容广泛、体裁多样的文章,掌握高级阅读技能”的要求。

2、使学生扩大视野,了解英美报刊的基本情况,丰富有关的英美国家社会和文化的知识。

3、引导学生跟踪活的现代英语。

三、教学原则与方法

1、课堂讲授和阅读相结合进行。

2、提供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跟踪当时报刊。

四、教学内容

1、英语报刊概况

大众传媒与报刊;严肃与通俗报纸;体裁;报刊与语言模式;纸版与电子;

英美主要报刊。

    2、英语新闻概说

1)新闻的wh-要素

新闻的要素;新闻分类:

硬新闻;软新闻;特写;专栏等等。

2)标题

标题的作用;标题分类;标题语言特点。

3)导语

导语;导语分类;人物中心式导语;事件中心式导语;悬念式导语;导语的语言特征;导语的结构。

3、英语新闻的语言特点

1)词汇特点

名词、缩略语;新闻;新闻体词;俚语与俗语;广告语言等。

2)语法特点

同位语;定语位置;省略;形容词和副词用法等。

3) 修辞特点*

比喻;借代;典故;双关;排比;对偶;对比等。

4、英语新闻阅读方法

1) 阅读方法Ⅰ:

版面方法,即版、栏、索引、头版等。

2) 阅读方法Ⅱ:

语言方法,如句法、关键词、压缩、扩展等。

3) 阅读方法Ⅲ:

视点方法,事实性阅读(factualreading);评判性阅读(criticalreading);鉴赏性阅读(aestheticreading);命题分析等。

4)阅读方法Ⅳ:

主题新闻阅读法

灾难消息(disasternews);法庭报道(courtreporting);

政治新闻(politicalnews);经济新闻(economicnews);

体育新闻(sportsnews);等。

5) 新闻特写的阅读(newsfeatures)*

5.英美报刊文章选读

硬新闻10篇;软新闻10篇;社论8篇;政论8篇;书评8篇;

小品文8篇;读者来信8篇;图片及绘画说明10篇;广告20则。

(说明:

1.本处篇数为最低限,上限不定;2.当年报刊文章至少要占50%;)

注:

带*号的教学内容,任课教师可视情况决定讲授与否。

五、教学时数安排

可安排在第七学期,每周2课时,总学时30

七、教学材料

可选用新近出版的《英美报刊文章选读》为教材;也可自编教材。

无论用什么教材,均应增加当年英美报刊的内容,不少于总阅读量的二分之一。

八、参考书目

1. 王炳炎,陈晓扣编,2001,《英文报刊选读之一》,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2. 王炳炎,陈晓扣编,2001,《英文报刊选读之二》,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3. 黄庆,1998,《英美报刊阅读理解入门》,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4. 杨新亮,孟凡超,1998,《实用英语报刊选读》,兰州大学出版社

5. 潘维洛,1984,《英美报刊的阅读与理解》,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6. 戴树乔译注,1986,《英美报刊文选》,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7. 黎秀石,1985,《英美报刊选读》,湖南教育出版社

8. 端木义万,199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