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研训资料.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485626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45.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校本研训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校本研训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校本研训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校本研训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校本研训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校本研训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校本研训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校本研训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校本研训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校本研训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校本研训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校本研训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校本研训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校本研训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校本研训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校本研训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校本研训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校本研训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校本研训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校本研训资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校本研训资料.docx

《校本研训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本研训资料.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校本研训资料.docx

校本研训资料

第一部分填空

1、教师研究课堂的主要方式是(观摩课堂)。

2、教师成长=(经验)+(反思)。

3、观课议课目的在于实现(教育观念更新)、(教学行为改善)、(教学效益提高)的整体提升。

4、评课多用(句)号,议课强调多用(问)号。

前者用作(结束),后者引起(议的方式)。

5、观课议课的文化标识,“文化”的内在核心是(价值观念),外在表现是(行为方式).“标”的作用在于(指示和引领),“识”的作用在于(理解和改进)。

6、观课议课是以(课堂教学)为载体和平台,(理解)教学,(改进)教学,(创新)教学的对话交流活动。

7、立足于“算”的有效性,我们构建了提高课堂教学研究有效性的观念体系:

(读懂课堂)【观课】——(有效交流和讨论)【议课】——(对未来行动思考)【计划】——(进行改进教育教学的实践)【行动】。

8、“议”以(参与者的自我解放)为手段,以(发展教师的自由)为目标。

9、对话的目的在于(探讨)和(揭示)。

10、观课议课是一种研修活动。

研是(对问题的研究),修士(修养)。

研修是(问题解决)和(教师专业发展)的统一。

11、教师专业发展的最理想的方式,是一种(合作的发展方式),是(构建合作的教师文化)。

12、教学背景可以包括先前(学习基础)、(学生状况)、(特殊学生)、(目标任务与分解)等。

13、(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有效性。

4、(缺乏课前沟通协商)是传统的听课评课活动效益低下的原因之一。

15、接力棒式的观课议课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选课)、(说课)、(上课)、(议课)。

16、确立议课专题包括四步:

(生成专题)——(调杳研究)——(查阅资料)——(预设策略)。

17、(教研)、(科研)、(样本培训)是学校教学研究和改进的三大支柱。

18、观课议课让教师心胸开阔。

它不仅使(教师的课堂更加完美)更见证了(教师心灵的成长)。

19、(观课议课)是同伴之间的互助行为。

20、读懂课堂首先要读懂(教)和(学)的关系,还要读懂(行为)和(行为追求)的关系。

21、观课议课致力推进(“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向(“以学生为中心的学”)的教学方式变革。

22、在多种感官中,“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透过眼镜的观察,观课追求(用心灵感受)课堂,(体悟)课堂。

23、爱自己,(栽培自己)。

24、议课的任务不是(追求单一的权威改进的建议),而是(讨论和揭示教学活动中更多的发展可能)。

25、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

“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教人发现真理)。

26、教育不是(加工和塑造),而是(生长与成熟)。

前者强调(外在的力量),后者重视(内在的可能和自为)。

27、文化建设的核心在于(确立内在的价值观念)。

28、语言的根本目的在于(实现共同的目标)。

29、议课既要认识已经发生的课堂事件是一种(值得研究的可能),更要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致力探讨(新的和潜在的发展可能性)。

30、美国一位心理学家提出这样的等式:

交流的总效果=(7%)的文字+(38%)的音调+(55%)的感情。

31、议课为参与者后来的教学活动展示了一条(新的道路),开辟了一种(新的可能)。

32、进入课堂,我们不仅把自己定位为(观课着),也把自己看成(学习者)。

第二部分名词解释

1、观课议课——观课议课是参与者相互提供教学信息,共同收集和感受课堂信息,在充分拥有信息的基础上,围绕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对话和反思,以改进课堂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教师研修活动。

2、磨课——是对课进行打磨和加工,使其更加精美。

3、议——议不是下结论,作判断,而是在“观”所得到的信息基础上和参与者展开对话,讨论和反思的过程。

4、专题讲学——在议课结束后,议课主持人将利用5到10分钟时间进行专题的“讲学”,专题讲学其实是一种经验交流,资源共享,通过专题讲学与全校的老师共享成果,共享生成,共享问题,主要的是共享研究的快乐工作的幸福。

5、最近可能区——针对现有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根据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和目标,使建议既立足实际,又使建议走在实际的教学实践前面。

另外“最近可能区”不仅指教师水平和能力的“最近可能区”,也指其他外在条件的“最近可能区”。

6、同在共行——“同在”是不把自己当局外人,而是设身处地,站在另外一方的立场将心比心地同情对方,理解对方。

“共行”就是把授课教师的问题当成自己的问题,共同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共同进步。

这里的“同在共行”就是让提意见者不要只是成为批评者,而要首先成为建设者,在增加教学内容和环节的时候,先做减法,然后再做加法,以保证新的教学设计具有实践操作性。

第三部分简答

1、在日常的教研活动中,课是什么?

答:

它是研究教学,改进教学的载体,是献课者和观课者共同对话交流的平台。

2、评课过程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四化”现象是什么?

①评课过程形式化②评课内容表面化③评课结论两极化④评课效果零散化

3、观课议课为什么要从课堂教学信息开始呢?

如何收集和利用课堂教学信息?

答:

①首先,它有利于降低课堂教学研究的利害关系。

其次,它是由教学行为的情境性特征决定的。

②首先,课堂上最重要的信息是学生在课堂上学习行动和学习效果的信息。

其次,观课中主要围绕收集和整理课堂上观察到的教育事实和现象。

4、实施新课程以来,教师的专业发展主要经历了那哪两个重要阶段?

答:

第一阶段是以理念启蒙为重点阶段。

第二阶段是以模式探索,增强效能为重点阶段。

5、观课议课强调防止和克服的两种心态是什么?

答:

一是把做课的老师看成表演的“戏子”,观课教师成了苛刻严厉的观众,于是,做课教师取悦观众,观众则吹毛求疵、挑三拣四,做课老师失去了自我;另外一种倾向是做课教师成了台上作指示的领导,而听课教师成了台下接受训示的群众,唯唯诺诺,点头哈腰,观课老师失去了自我。

6、怎样理解“工作本身就是生活”?

答:

工作的过程是我们生命流淌的过程,是有限的生命消逝的过程,工作本身就是生活。

对于学生而言,学校生活是他生命历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学校生活的幸福不仅是学生人生幸福的基础,而且本身是人生幸福的组成部分。

在讨论师德问题的时候,我有一个基本观点,学校学生提供学校生活,教师对学生施以爱和教育,其目的和意义不仅仅在于促进学生发展,而且应该使学生体验幸福、享受幸福。

所以,很多时候,我都希望更多教师以创造高质量的教师人生来享受幸福的人生,通过提高工作期间的生命质量提升生活的质量和整个生命的质量;同时希望通过提升学生学校生活的质量促进学生享受幸福的学习生活。

7、观课说明属于说课范畴,但它与平常意义的说课区别在哪里?

答:

平常的说课不仅要对课堂教学的各个方面进行说明,而且需要论证;观课说明不必面面俱到,从节约时间的角度也不需要论证。

8、课前的观课说明可侧重于哪几方面?

答:

课前的观课说明可以侧重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说教学背景。

二是介绍自己不同常规的教学改变和创新。

三是介绍本课的教学设想和主要的教学活动,提示重点观察的现象和时机。

9、把观课议课做成行动研究的意义何在?

答:

把观课议课做成行动研究,转变了教师对工作方式的认识,摆脱了职业的孤独处境,形成了同伴互助,共同发展的意识;转变了教师对教育科研脱离教学实际的看法,形成了教科研工作着力解决实际问题的务实氛围;转变了教师对培训的狭隘认识,形成了组内、组际,在理论、专业知识、业务技能、经验交流、资源利用等方面共同分担与分享的机制,让教师体验感悟了“教学即研究,问题即专题,成长即成果”,从而激发了教师主动参与校本教研的意愿,促进了教师专业化的发展。

10、在观课议课活动中,在对课堂教学潜心深入的研究过程中,我们的课堂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答:

(1)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课堂上,老师们能够蹲下身倾听孩子的心声,充满爱心、童心地鼓励学生,孩子们在课堂上思维灵动,勇于创新,有效地参与,在与老师的交流互动中擦出智慧的火花;

(2)轻松的课堂,课堂充满着自由轻松的氛围,教师和学生都以热情的投入,和谐的交流,愉快的心境来完成“教”与“学”,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3)进步的课堂,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往前一步,收获成长的快乐。

11、在具体的议课对话中,我们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答:

①反对“自我中心主义”

②保持既平等又对立的主体间性关系

③致力于理解和创造

12、观课的目的是什么?

答:

观课时,把关注重点和焦点要从教师转移到学生身上,根据学生的学习思考教、发现应该如何教,这是以学考察教。

以学思考教。

13、如何选择观课位置呢?

答:

①要根据观课目的和需要选择位置

②所处的位置要尽可能不干扰和影响教师教学

14、如何和学生建立友好关系呢?

答:

①要有慈善的心态和愉快的心情。

②在你选择一个位置准备坐下时,最好征求一下学生的意见:

“我可以坐在这里吗?

”这是对学生的尊重。

③坐下以后,教师要主动向学生传递关爱和信任,让学生意识到来的不是警察,而是一位充满善意鼓励和关心的朋友。

15、在观课议课过程中积极而有效思考的内容至少应该包括哪些方面?

答:

①在观察老师教的行为和学生学的行为时,必须思考授课教学行为背后的教学理念和教育追求,这种思考使我们对课堂教学的研究和讨论不是就行为而行为,而是行为和理念统一,理念和实践统一。

②需要思考“假如我来执教,我该怎么处理?

③需要思考议课时交流什么和怎么交流。

16、避免东施效颦的方法是什么?

答:

是学会在观课时读心,读一读执教者的理想和追求,教学行为的背景和依据。

17、上公开课的制胜秘诀是什么?

答:

眼睛不要看评委,不要看听课教师,你眼睛中应该只有自己的学生。

18、观课议课力图改变的文化建设有哪些?

答:

观课议课力图改变封闭自足的文化为反思超越的文化,变被动接受的文化为主动参与的文化,变迷信权威的文化为理性批判的文化。

变冲突攻击的文化为和谐共进的文化。

19、理解和尊重人性最为简捷的方法是什么?

答:

设身处地,同情性地理解对方,对对方的处境、立场和心情感同身受。

20、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写教学反思,那么教学反思应该基于哪些方面呢?

答:

第一、教学反思要基于关心和发展学生、关心和发展自己的崇高的道德责任与目标,必须具备对学生负责,对自己负责,对教学负责的态度和意识。

第二、反思要学会自我批判。

第三、反思的对象应该是具体而不是空洞的,它必须面对自己教学实践中真实的问题、具体的活动,以及背后的思考和假设,这样才能使反思不是流于形式地交差和完成任务。

第四、反思应该是指向未来的,对实践中的中小学教师而言,批判本身不是目的,目的在于建设,在于行动改进,在于为未来指明方向。

当然,作为“反思”,理性的辩论也许可以深入一些。

但对一个一线的非常年轻的教师,委实不能求全责备。

21、理想而积极的教师观是什么?

答:

我们有这样的假设:

在条件可能的范围里,每一个人都愿意过一种更有意义的好生活,每一个教师都更愿意让自己的学生学得更有成效,对自己和对学生负责的教师是愿意从中选择更值得进得更好的课堂教学生活的。

这是一种理想而积极的教师观。

22、如何在议课过程中,追求和实现课堂教学研究的平等对话性和面向未来的开放性呢?

答:

(1)议课不是简单的对课下结论,不主张对一节研究课作“合格”还是“不合格”的简单结论,这些都只是空洞的结论,对课堂教学改进的意义和价值并不大。

议课讨论的并不是课,而是课堂上的故事和现象,这才是观课议课的追求。

(2)议课需要充分听取上课教师的意见,不把授课教师置于被评价的定位。

议课的任务,不仅仅在于讨论教学中应该如何行动,更重要的是要理解行动者为什么这样行动,理解他的行为背景和决策依据。

(3)议课的活动不是就行为讨论行为,而是通过询问把支撑行为的背后的缄默的教育观念揭示出来,在对话中围绕这些观念和想法展开讨论,使参与者能够在想明白的基础上做正确。

议课中的分享是分享彼此的思想,分享议课中所产生的新思想。

(4)议课需要一种“同在共行”的立场、思维和表达方式,“同在”是不把自己当成局外人,而是设身处地,站在另外一方的立场将心比心地同情对方,理解对方。

“共行”就是把授课教师的问题当成自己的问题,共同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共同进步。

这里的“同在共行”就是让提意见者不要只是成为批评者,而是首先成为建设者,在增加教学内容和环节的时候,先做减法,然后再做加法。

以保证新的教学设计具有实践操作性。

第四部分论述

1、怎样理解观课议课和听课评课的关系?

答:

观课与听课比较,“听”指向声音,“听”的对象是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有声语言往来;而“观”强调用多种感官(包括一定的观察工具)收集课堂信息。

在多种感官中,“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透过眼睛的观察,除了语言和行动,课堂的情境与故事、师生的状态与精神都将成为感受的对象。

更重要的是,观课追求用心灵感受课堂,体悟课堂。

评课与议课比较,“评”是对课的好坏下结论、作判断;“议”是围绕观课所收集的课堂信息提出问题、发表意见,“议”的过程是展开、促进反思的过程。

“评”有被评的对象,下结论的对象,有“主”、“客”之分;“议”是参与者围绕共同的话题平等交流,“议”要超越“谁说了算”的争论,改变教师在评课活动中的“被评”地位和失语现象。

评课活动主要将“表现、展示”作为献课取向,执教者重在展示教学长处;议课活动以“改进、发展”为主要献课取向,不但不怕出现问题,而且鼓励教师主动暴露问题以获得帮助,求得发展。

评课需要在综合全面分析课堂信息的基础上,指出教学的主要优点和不足;议课强调集中话题,超越现象,深入对话,促进理解和教师自主选择。

如果说评课是把教师看成等待帮助的客体的话,议课则把教师培养成具有批判精神的思想者和行动者,帮助他们实现自身的解放。

概而言之,观课议课是参与者相互提供教学信息,在充分拥有信息的基础上,围绕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对话和反思,以改进课堂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研修活动。

2、议课是对教学案例的讨论,对于案例讨论,一般流程是怎样的?

并以具体案例为例说明。

答:

一般的流程是:

(1)由观课教师描述蕴涵困惑的教学故事,使议课建立在课堂真实的故事和情境基础上。

(2)听取授课教师对故事中的困惑和问题的思考和理解,一方面是把执教者背后的教育价值观念揭示出来供大家研究和剖析,另一方面是帮助执教者梳理和澄清背后的教育理想和追求,使参与者梳理出“教育假设”——“教学设计”——“教的行为”——“学的行为”——“学的效果”之间的联系。

(3)听取案例提供者的意见和看法,一般情况下,观课者出这个故事意味着他对这个问题已经有了初步的思考,这时需要通过询问和提供机会让他说出来,让他能在表达中梳理和实现。

(4)议课参与者围绕故事和意见彼此之间相互质询、讨论和交流,以达成对困惑和问题、彼此观念和做法的理解。

3、结合你们学校的教研活动,谈谈教师间相互滋养、共同成长的方式及教师本身获取的利益。

答:

教师专业发展最理想的方式是一种合作的发展方式,观课议课就是其中最好的一种,它既依赖于学校的教师之间的相互合作,又发展了教师之间的互助合作,利于建设相互滋养和润泽、共同发展和成长的校园生态。

在这样良好的环境下学校不仅是学生成长的乐园,也是教师共同成长、不断创造的家园,教师不仅育学生,而且育自己、育同事。

观课议课需要参与者用自己的心胸滋养异己的意见,鼓励支持创造;用自己的见识和经验开阔他人视野,滋养他人的成长。

观课议课利于教师的成长主要有以下方面:

(1)观课议课让教师心胸开阔。

它不但使教师的课堂更加完美,它更见证了教师心灵的成长。

观课议课使教师们知道只有将心比心,只有换位思考,平等对话才能达到相互沟通相互配合教育孩子的目的。

(2)参与观课议课,能促进教师的不断完善自我。

在观课议课中达到了这样的效果:

“议他人——知不足——善学习——同提高。

(3)观课议课使教师彼此悦纳,增进了教师之间的合作意识,建构了教学中互助、生活中彼此关照彼此合作的人际氛围。

4、“不满意”是我们成长和进步的基础。

应该如何对自己不满意呢?

请详细谈谈自己的见解。

答:

第一,要意识到人需要“不满意”。

人的生活本质上是一种超越性的生活,是一种理想性的生活。

超越什么?

超越现在,超越此时。

为什第要超越呢?

因为对现在不满意。

人所以要追求理想,是因为认定现在的生活、现在的处境不理想。

想一想,现在的一切都完美了,已经没有了值得追求和改变的东西,活着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

第二,要意识到“不满意”的价值性。

与其他物种比较,人可以说具有先天不完善性。

但人超越其他物种的地方,就在于知道自己不完善,承认不完善,并努力追求完善。

追求完善的实践是人类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这种实践就是后天的自我塑造和改变。

意识到“不满意”的价值,我们就应该主动多寻找一些对自身的“不满意”。

第三、要善于发现自己的“不满意”。

对于问题我们不能总往别人身上推,怨天尤人,而是主动从自己身上找问题。

第四、对别人对自己的批评要有欢迎和感谢的态度。

唐太完说:

“以铜为镜,可整衣冠,可知得失;以史为镜,可知兴替矣!

”布鲁纳则说:

“自我可以——实际上是必须——从‘他人’的角度予以界定。

”他人是一种视角。

多从善意的角度去理解别人的批评,我们就可以从他人的批评中得到更多的帮助。

第五、要致力研究和解决自己的问题。

发现了自己的问题以后,无动于衷、置之不理并不是适用于所有问题。

“不满意”只是有了一种积极的态度,这种态度需要后续的研究和改进行为.只有这样,你才可能不断从“不满意”走向“满意”。

5、从学生学习的角度看是否是一堂好课,有三条标准可以依据:

学生喜欢,质量不错,负担不重。

谈谈你对这三个标准的理解。

答:

学生喜欢,意味着学生有兴趣,有热情,参与程度高。

参与积极性高,这是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和保障,它肯定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

质量不错是教学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仅仅有学生的喜欢,没有一定的质量,欢欢喜喜、热热闹闹一阵,“星得还是那颗星星”,这样的教学绝对不能称为好课。

负担不重,体现了对获得质量的途径和方式有效性的追求。

负担不重不仅要求课后没有过重的家庭作业和负担,而且要求在课堂上不要用过于频繁和大运动量的活动使学生身心过于疲惫,使后续学习出现困难。

6、请你画出观课议课的联系图用文字说明,并以担担子为例加以注释。

答:

在平等对话中实现,在以学论教中追求教的行为,教学设计,学的行为,教育假设,学的效果。

这样的过程,是建立“教育假设”“教学设计”“课堂上教师教的行为”“学生学的行为”“学生学的效果”联系,认识其间关系的过程。

就像担担子,抓住的扁担是教的行为,但两头系着两根绳子,挂着两个筐,两根绳子一根是教学设计,一根是学的行为,系着的筐一头是教师的教育理念(假设),一头是学生的学习效果。

建设立了这样的联系,意味着我们在观课中获得了教与学的有效经验。

7、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议课的话语结构包括哪些环节和内容?

答:

(1)“你确定的观课议课主题对你和其他老师专业成长有什么意义”?

观课议课主张围绕主题关

(2)“就相关主题,你有什么特别满意和不满意的地方?

有什么问题和困惑需要大家共同讨论?

实践中,我们发现,绝大多数教师缺乏在课堂上分身审视的意识、习惯和能力,教学处于被任务和情境驱动的状态。

议课中让授课教师先说,不仅基于倾听和理解的需要,而且也可以培养教师课堂中观察、思考、调整的意识,培养授课教师课后及时回顾和反思的习惯。

(3)“大家就相关主题,观察到什么现象?

有什么故事?

有什么需要讨论和困惑?

“观察到什么现象?

有什么故事”,这要求观课教师在观课时要集中精力观察课堂现象,议课时以课堂上的事实和现象为依据,先陈述事实和现象,再围绕事实和现象中的问题、困惑进行讨论,它体现了观课议课着力于解决问题的基本追求。

(4)“请大家对故事和故事中的困惑发表看法。

这是为了引导参与者认识教育故事,理解教育行为,探询教育假设,探讨新的教学可能,提出新的教学方法。

它需要在碰撞中成生教育智慧,并分享彼此经验。

之所以是困惑和问题,就在于解决的方法并非只有一种。

对于困惑和问题,肯定会有不同的态度、看法和意见。

对于不同意见的表达,我们需要一个共同的立场,那就是参与者必须有“同在共行”的立场、思维和表达方式。

(5)“还有没有其他需要共同关心的问题讨论?

对于议课主题,提倡预设和生成并行不悖。

对预先确定的主题,有话则长,无话则短。

在大家失去讨论预先确定的主题的兴趣以后,在时间的允许下,可以再关注预先确定的主题以外的问题。

也可以在协商的情况下,直接抛开主题讨论新生成的主题。

(6)对讨论的问题和观点进行梳理。

议课不主张拿某一种具体的方法让不同的教师回去面对不同的学生。

因此,议课一般不追求开成该怎么上课的统一意见。

对于没有取得共识的,要鼓励参与者继续思考,进行独立地比较、判断、选择,形成自己的主见和适合自己的有效方法。

8、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请你对“千万不要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一句话进行理解和分析。

答:

意思是说语文老师就是要干语文老师的事,不要把语文课上成了政治课、历史课,同样,你政治学科也不要把政治课上成了语文课、历史课,否则,你为人家学科出了力,人家也不感激你,倒是你自己因为替人家上课而忽视了自己的学科成绩提高,这不就是“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

每个学科都有每个学科的特点,必须要结合自己的学科特点进行教学并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这本无可非议。

但听多了,尤其是有些人拿着这句话振振有词地为自己的学科本位开脱的时候,就开始感觉这句话不那么中听了,仔细想想,我们耕种的是什么田?

我们共同的教育对象是学生啊,我们共同为着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服务,共同为着人类的幸福而耕种,我们不都是耕种着同一块田地吗?

9、举例说明怎样在议课中探讨新可能?

讨论新的可能不能以简单否定现有实践为代价,议课的任务不是追求单一的权威的改进建议,而是讨论和揭示更多的发展可能以及实现这些可能的条件和限制。

譬如食用鸡蛋,认识和了解煎、炸、炒、蒸的方法,不是否定煮鸡蛋的方法、丢弃煮鸡蛋的方法,只是多提供了一些选择,以满足加工者的不同特点,适应不同消费者的需要。

有一位老师在完成《分数的意义》教学任务以后,对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状况并不满意,利用网络,我与他展开了如下议课过程:

某老师:

我想听一听你对这一节课最满意的地方是什么,不满意的地方是什么?

某老师:

满意的是学生的学习效果比较好。

不满意的是,我自己的感觉是学生在老师的设计中学习,缺少了真正的自主,我的设计好像给了学生一种束缚。

某老师:

学生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

他们知道了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表示其中一份或几份的数是分数。

某老师:

这样导入的:

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

一天,悟空抱回一个大西瓜。

师傅吩咐悟空把西瓜平均分成四份,每人分吃一份。

刚一分好,猪八戒就迫不及待地抓了一块。

这时,师傅问:

“八戒,你能说出你刚才吃下的西瓜是多少个吗?

你能用一个数把它表示出来吗?

”聪明的同学,你们能帮八戒说出他吃下的西瓜该用什么数来表示吗?

该是多少个吗?

问题提出后,第一个学生很快起来回答:

“用分数表示,是四分之一个。

”为什么不在这里让他写一写,然后让他说一说四分之一个是什么意思?

直接把学生的回答引导到认识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的分数意义,并且复习写法。

这样。

后面的写就不用花的时间,也用不着再多花时间去找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的其他分数。

陈:

如果一开始就把导入的东西用好,把分数的意义和读写简单地进行复习,节省一些时间是完全可能的。

节省时间的另外一个办法是突出主要的教学任务,抓住重点,抓住主要问题进行探究。

某老师:

主要任务和重点是丰富对分数意义的认识,使分数的意义从把“1个”平均分发展到对“单位1”平均分。

难点是学生对“单位1”的理解。

这样引导:

电脑出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表格类模板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