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87730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1.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思考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思考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思考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思考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思考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思考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思考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思考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思考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思考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思考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思考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思考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思考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思考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思考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思考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思考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思考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思考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思考题.docx

《思考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思考题.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思考题.docx

思考题

思考题

一、语法概说

1.语法的广义和狭义、主观性和客观性各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

语法的主观性和客观性具体表现如下:

(1)语法是语言的结构规律,即词、短语、句子等语言单位的结构规律。

它是存在于语言深层的客观规律和变化规则,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它随着语言的产生而产生,发展而发展。

因此法具有客观性,不会因为个人的不同用法而改变;

(2)语法又可以指语法学和语法书。

语法学是研究语言结构规律的科学,是人们对客观的语法规律的主观认识和说明。

语法书是语法研究成果的记录,因而也属于语法学的范围。

比较而言,上述前一种含义具有客观性,后一种含义具有主观性。

两者的关系是,客观的现象、规律是基础,主观认识必须以客观事实作为依据;主观的认识是一门科学,客观事实必须通过主观活动而得到提炼、归纳、整理。

语法的广义和狭义具体表现如下:

(1)将语法用在更大的范围上,认为语法就是语言的法则和规律,不但包括词语的结构关系和变化规律,而且还包括语音、词汇的结构关系和变化规则,这就是广义的语法。

(2)广义的语法也可以分为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

一般所说的语法,即狭义的语法被叫做句法;而狭义语法中的句法仅仅是同词法相对的短语和句子的结构规则和变化规律。

2.从研究方法、理论背景和研究对象这三个角度着眼,语法学应该怎样分类?

答:

从研究方法、理论背景和研究对象三个角度对语言学的分类如下:

(1)从研究方法看,语法学可以分为比较语法和描写语法。

①比较语法,又称历史比较语法,主要指的是亲属关系语言之间的比较,此类语法兴盛于l9世纪的欧洲,主要是比较印欧语系内部各亲属语言之间的关系。

通过对亲属语言的比较研究,可以揭示出语言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对民族学、人类学、历史学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②描写语法重在研究某一种语言在发展过程中一定时期的语法构造,主要是对现当代的语言体系作断面的、静态的客观描写。

写语法通过详尽仔细的描写分析,把人们实际使用的语言的语法构造非常清楚地刻画出来,对建立语法体系和分析语言结构有重要作用。

(2)从理论背景看,语法学可以分为传统语法、结构主义语法和转换生成语法。

①传统语法主要是语法教学中所使用的一些术语、概念、规则和理论。

传统语法把语法分为词法和句法两部分,词法主要讲词形变化,句法主要讲造句法。

它以规则为纲,较少注重活的口语和习惯用法;注重词类同句法成分的对应关系;在析句方法上重视句子的格局、主干,要求找出中心词。

②结构主义语法是由布龙菲尔德提出并发展起来的,它强调语言结构中成分之间的对应关系,重视语法体系的系统性和严密性,对于语法单位的分类主张以形式标志和功能分布为依据,反对从意义出发。

在析句方法上,采用直接成分分析法,强调语言单位的层次性,但因不重视语言的变化,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

③转换生成语法是由美国的乔姆斯基开创的。

强调要揭示语言行为后面的人类普遍而又特有的语言能力,以有限的规则造出无限的合格的句子,强调形式与意义的结合,动态与静态的结合。

转换生成语法对语言具有一定的解释力,对心理学、数理逻辑、计算机语言处理也具重要的作用。

(3)从研究对象看,语法学可以分为普通语法和个别语法。

普通语法指适用于各种语言的普遍性原则。

个别语法指某种语言的语法规律。

两者是一般和特殊的关系。

了解普遍性较大的语法现象,有助于对个别语言的语法现象的研究和观察。

而深入地研究和观察一些个别语言的语法现自然也有助于深化普通语法的理论。

3.语法的性质体现在哪些方面?

应该怎样看待这些性质?

答:

语法具有概括性、层次性和民族性的特点,具体如下:

(1)概括性

概括性,指的是语法是由一种语言中的词汇、短语、句子通过组合和聚合的方式抽象出来的一套语法规则和语法格式。

语法从具体的词语句子中概括而来,同时也具有高度的统摄性,能够制约具体词语和句子的使用。

(2)层次性

层次性,指的是指语言单位的组合不是处于同一平面的,而是内部有主次之分。

一般来说,语言单位都是由直接成分组成的,而直接成分本身又往往又是由更小的直接成分组成的。

正因为语法具有层次性,所以句子中的词语就可以有限递归。

比如:

衬衫一真丝衬衫一短袖真丝衬衫一米色短袖真丝衬衫一新买的米色短袖真丝衬衫。

(3)民族性

民族性,指各个民族的语法都有自己的个性特征,彼此之间虽然有共同之处,但总归都有自己的民族特点。

比如,汉语说“学生们”,英语说“students”,但“们”的用法和意义同“s”显然很不相同。

对语法的以上三个性质,我们应该认识到这是各种语言语法所共有的。

就处理语法的共性和个性而言,我们学习语法既不能过分强调语法的普遍性而忽视各个语法的个性特点,也不能过分夸大语法的民族性而忽略了人类语法的共性特征。

4.请指出语法特征和语法功能、语法意义和语法手段的区别与联系。

答:

语法特征和语法功能、语法意义和语法手段既相互区别,又有紧密的联系。

(1)语法特征和语法功能、语法意义和语法手段是不同的概念,彼此区别:

①语法特征指的是某类语言单位能够在区别于其他语言单位的特性。

②语法功能指的是语言单位在词、短语或句子中能够充当什么样的成分。

③语法意义通过一定的语法形式表现出来的各类语言单位的关系意义和功能意义。

④语法手段是把语法形式的共同点加以归纳成的,汉语中常用的语法手段有语序、虚词、语调、重叠。

(2)语法特征和语法功能、语法意义和语法手段有紧密的联系,不可分割:

①语法功能和语法特征相互联系,具有相同语法功能的语言单位可以形成自身独特的语法特征,以此区别于其他类的语言单位。

②语法意义和语法手段相互联系,语法意义一定是通过语法形式和语法手段体现出来的,这是区分于词汇意义的关键。

5.在当前的情况下,学习语法的作用和意义各是什么?

答:

学习语法,将我们对语法的认识从感性层面提升到理性层面,对我们学习和使用语言、促进各国文化交流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学习语法的作用和意义如下:

(1)学习语法对个人使用语言和语法教学具有重要的作用

①学习语法懂得语法,能更自觉地运用它,以便提高了解语句结构、探求词语意义的敏感度,在使用中自觉地注意语法规范,从而提高鉴别正误和驾驭语言的能力;

②掌握语法知识,还可以有效地提高语言教学的效果,提高民族的文化素质,使我们的语言更加健康、规范、更富于表现力;

(2)学习语法在当今社会中有其关键性的意义

①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和交往的发展,学习汉语的外国人越来越多,为适应迅速发展的新形势,我们自己应该学好自己的母语语法,提高自身的语法修养;

②在信息时代,计算机具备处理自然语言的能力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要深入地研究汉语的语法规则才能做到计算机处理汉语的程序化、自动化。

③学会汉语语法还能通过对照和比较促进其他语言语法的学习,学会分析语法的方法,能够训练自己科学的思维方法。

二、词的分类(上)

1.根据汉语的特点,划分汉语词类应该以什么为标准?

答:

词类是词的语法分类。

划分此类的标准,就汉语来说,由于汉语的形态不发达,主要是根据词的语法功能,而依据就是词的语法特征,分类的目的在于说明词的用法和语句的结构。

词的语法功能指的是:

(1)充当句法成分的能力

词的语法功能表现在能不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上。

汉语中的大多数词语都能充当句法成分,这类词称为实词,如:

太阳、北京、学校;另一些不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的的词语为虚词,如:

把、从、和。

一般来说,实词既有语法意义,也有词汇意义,虚词只有语法意义,没有词汇意义。

(2)词与词的组合能力

实词内部各类词的区别主要表现在词与词的组合能力上。

哪些词能同哪些词组合,以什么样的方式组合,组合后发生什么样的关系,哪些词不能同哪些词组合,都是区别各类实词的重要的标准。

(3)词的粘附能力

虚词的语法功能表现在它们同实词或短语的关系上。

能同哪些实词或短语组合,怎么组合,组合后表示什么样的附加意义,都是区分各类虚词的重要标准。

词和词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搭配后所表示的相应的语法意义,是划分虚词的主要依据。

2.为什么近年来汉语中副词修饰名词的现象越来越多了?

答:

根据现代汉语的语法,一般情况下副词是不能修饰名词的。

副词可修饰名词的现象及原因如下:

但是有三种情况下副词可以修饰名词:

(1)副词修饰名词的现象

①名词对举时可受副词的修饰,如:

人不人,鬼不鬼。

②有序名词入句后可受副词修饰,如:

已经清明了,小河还没解冻。

③部分名词前加程度副词不用于指称,而表现相关的性状。

如:

太流氓、太传统。

(2)副词修饰名词现象越来越多的原因

①为了适应语言表达的实际需要,由于汉语的某些概念没有相应的形容词,人们就会将该名词当作形容词用。

比如:

很专业、很女人。

②出于语言表达求新求变的修辞目的,同样的意思用一种超常的手段表达,效果更好。

如:

非常青春、永远的巴乔。

③语言是使用者约定俗成的,语言使用者也会有从众心理,看到别人使用,觉得效果很好,也会跟着一起用,最终形成越来越多的副词修饰名词的现象。

3.心理动词和表示心理活动的性质形容词有什么区别?

答:

心理动词和表示心理活动的性质形容词的区别如下:

(1)心理动词和表示心理活动的性质形容词有相同的地方,在语义上都可以比表示人类的心理活动,包括主观感受和主观意愿等。

在功能上都可以受副词修饰,包括程度副词和否定副词。

(2)它们在句法功能上有一个本质的区别,就是心理动词可以带宾语,如“怕上高楼”、“爱讲笑话”、“喜欢看书”,而表示心理活动的性质形容词不能带宾语,如不能说“很难过这件事”、“高兴他同意”。

(3)表示心理活动的形动兼类词不能同时有这两种功能,如“很坦白”、“很清醒”和“坦白自己的罪行”、“清醒一下头脑”都可以,但是不会说“很坦白自己的罪行”、“很清醒自己的头脑”。

也就是说这类形动兼类词受副词修饰时是形容词,带宾语时是动词。

4.那些可以充当状语的区别词,为什么不宜归入副词?

答:

现代汉语中,有一小部分区别词既可以充当状语,比如:

廉价商品/廉价出售、正式文件/正式宣告、直接关系/直接联系、共同纲领/共同前进。

从理论上讲,这类词的语法归类可以由三种:

归入区别词,归入副词,专门单列。

将其归入区别词的原因有:

(1)现代汉语中这样的词数量不多,大约六七十个,单列不类不妥,而且单列之后再去名称也不便于记忆。

(2)如果将这类词归为副词,那么副词就可以充当定语,而汉语副词内部比较复杂,有相当一些意义虚化,只表示语法意义,这样归类会导致副词标准更加混乱。

(3)将这些词归入区别词虽然也同区别词只能充当定语的标准相抵触,但这些词在构词和语义上都与区别词很接近,处理为兼词比较易于接受。

综上所述,相比较而言,这类词都不适合归入副词。

5.代词既可以从使用的角度、也可以从功能的角度划分小类,哪一种分类更有用?

答:

代词从使用的角度划分小类更有用,原因如下:

从指代对象看,代词可以分为三大类:

人称代词、疑问代词、指示代词。

从句法功能看,代词的语法功能同它所替代的实词和短语大致相当,代词主要代替体词,有些可以代替谓词和加词。

一般情况下,词的语法分类,包括进一步分小类,都应根据词的语法功能,但是代词不同,它不是根据句法功能划分,而是根据篇章功能,即按照是否具有替代或指称功能划分出来的一种特殊的词类,那么为代词分小类,也应该从表达和篇章着眼。

所以从使用的角度划分代词的小类更有用。

三、词的分类(下)

1.根据哪几条标准,可以有效地区分汉语中的动词和介词?

答:

根据介词的功能,可以将介词和动词区分开来。

(1)介词的基本功能有:

①附着定位,就是介词必须位于介词宾语的前面,在任何情况下,介词宾语都不能外移或省略。

②不能单用,就是介词是粘着的,必须先组成介词短语后,才能充当各种句法成分,单独一个介词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使用。

③不作谓语,就是任何一个加词都不能单独充当句中的谓语中心。

④不能连用,就是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出现两个介词并列的情况。

(2)动词和介词的区分大致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

①介词不能单独作谓语中心,动词可以。

②介词不能以任何方式重叠,动词可以。

③介词不能带时态助词,动词可以。

④介词不能带补语,动词可以。

⑤介词不能再同一层次上并列连用,动词可以。

2.应该怎样分化汉语中的“和”、“跟”、“与”、“同”等连介兼类词?

答:

“和”、“跟”、“与”、“同”这四个词都是连介兼词,其划分的方法概括主要有以下五种:

(1)替换法。

用“他们俩”来替换“N1跟N2”,能替换的是连词,不能替换的是介词。

(2)互换法。

在“N1”和“N2”互换位置,能成立的是连词,不能互换的是介词。

(3)分解法。

将“N1”和“N2”分解开来,分别同“V”结合。

能分解的是连词,不能分解的是介词。

(4)插入法。

在“N1”与“跟”之间插入状语,能插入的是介词,不能插入的是连词。

(5)转化法。

将“N1”转移到“V”之后重新组合,能转化的是介词,不能转化的是连词。

上述分化方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遇到一些具有特殊语义特征的短语还需要借助其他手段来进行分化。

3.怎样才能区分结构助词“的”、时制助词“的”和列举助词“的”?

答:

现代汉语的“的”既是结构助词,也是时制助词,还可以是列举助词,区分这三个同形的“的”,主要看它们的分布和功能。

(1)结构助词“的”的基本分布有两个:

一是充当定语标记,位于定语和中心语之间,比如:

“木头的窗户”;

二是附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及其相关的短语后面,构成“的”字短语,如“中国制造的”。

(2)时制助词“的”通常用在动宾之间、离合动词的内部,比如“上午八点半进的城”、“在哪儿理的发”。

(3)列举助词“的”可以表示列举未尽,也可以用于列举后的结尾,一般附在列举对象后面。

如“苹果、香蕉、橘子的买了一大堆。

”、“也就是这家店,针头线脑的,还能买得到。

4.为什么说叹词和象声词归入实词和虚词都不合适?

答:

叹词和拟声词归入实词或虚词都不合适的原因有:

(1)从词义来看。

叹词和拟声词既不同于表示概念意义和具体内容的实词,也不同于表示概念之间的关系义、附加义或者功能意义的虚词,它们都是以模拟声音为主的拟声词。

(2)从人脑的反映机制这一角度来看,表义词都是属于第二信号系统,而表声词主要是属于第一信号系统。

也就是说,表声词进入人耳,映入人眼之后,一般无需再对这种声音信号和图像信号进行解码、转换,凭借第一信号的知觉及其条件反射,就可以对相关的声音做出判断和理解;而对于表义的词来讲,则都是必不可少的。

而且无论某个词的义项多少,表义词绝大多数都有特定的词形、读音和意义,而表声词只有近似的声音,没有确定的词形和意义。

(3)从句法功能看,表义词和表声词也有明显的区别,表义词都是以充当句法成分为主的,尽管可以充当句子成分,而表声词,尤其是叹词都是以充当句子成分为主的,所以简单的虚实两分,对象声词和拟声词这两类词并不恰当,因为这两类词的表达功能和句法功能都比较特殊。

5.词的兼类和活用以及同音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答:

词的兼类和活用以及同音之间,既有联系,也有差异。

其区别和联系如下:

(1)联系:

词的兼类和活用以及同音之间的联系是都存同一个词具备不同的语法特征的情况。

(2)区别:

①兼类的条件有两点:

首先,具备两类词的语法特征,但分属不同的功能范畴,不能同时兼有。

其次,不同功能之间词汇意义密切相关,如“三位代表”和“代表大家”。

②词类活用是甲类词在特定条件下为了表达的需要,故意出格一下,用作乙类。

有两个条件:

首先,句法功能的转变是临时的;

其次,不同功能之间的意义具有内在联系。

如“一对夫妻”和“夫妻一场”。

③同音主要是指同音同形,其条件有两点:

首先,句法功能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其次,词汇意义之间没有明显的联系。

如“光说不做”和“全部吃光”。

四、短语

1.短语的结构类别和短语的功能类别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答:

短语是词和词按照一定方式组合起来的语言单位。

短语的结构类别和功能类别是从内部结构和外部功能这两个不同的角度来划分的。

彼此相互区别,也彼此兼容。

(1)从内部结构关系入手,可以分析出短语的结构类别。

实词和虚词组合的短语有主谓短语、述宾短语、述补短语、偏正短语、联合短语、连动短语、兼语短语、同位短语、量词短语和方位短语十种。

(2)从外部功能入手,短语可分为体词性短语、谓词性短语、加词性短语三种。

(3)从结构类别和功能类别的关系看,可以分为两类:

①单功能性的短语,包括同位短语、“的”字短语、方位短语、述宾短语、述补短语、连动短语、兼语短语和介词短语。

②多功能的短语,包括偏正短语、联合短语、量词短语、和主谓短语,这些短语一部分具有体词性短语,一部分具有谓词性短语。

2.是不是任何词或短语只要加上语调就成为句子?

答:

不是任何词或短语加上语调都能成为句子。

现代汉语中有些词语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能单独成句。

(1)一般而言一个词或者一个短语加上语调,可以成为一个简单的句子,这是就部分实词而言,包括叹词、拟声词、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和数词。

(2)属于虚词的介词、连词、助词和语气词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成为句子,如“关于”、“不但”、“吗”等;

(3)实词中也有一部分是不能够成句的。

粘宾动词状态形容词、区别词和副词,一般都不可以通过添加语气独立成句。

由此可见,加上语调在一定语境下能够成为句子的,只是一部分实词。

3.层次切分时是不是都要采取“二分”的方法,为什么?

答:

层次分析法是结构主义语言学常用的分析方法,就汉语的语言分析而言,层次分析法可以对词、短语、单句、复句、句群进行层次划分。

在分析的时候,通常是以二分方法居多,但并不是所有的都要采取二分法,需要看具体的情况而论。

(1)层次分析法是逐层顺次找出某一语段的直接组成成分,同一层次上,结构的直接成分通常只有两个,所以层次分析法就被称为“二分法”。

一般来说,层次切分把一个语段一分为二,再以同样的方法把切分出的较小语段切分为二,直到不能再切分为止,在句法结构上切分到词。

(2)就汉语而言,绝大多数的短语都可以采取二分的方法,但是联合短语、连动短语的直接成分不一定是两个,那么切分也就不一定采取“二分”的方法,可以根据这两种短语的直接成分的多少,采取“二分”或者“三分”甚至是“四分”法。

如:

出门上街买菜去这个句子就要采用“三分”法进行切分。

五、句法成分

1.可以充当主语和谓语有哪些成分?

“今天星期五”、“明天阴天”里的谓语都是由名词构成的,请总结这类结构意义上的特点。

答:

(1)充当主语成分的以体词和体词性短语为主,如:

太阳、我们、我的同学等,但是谓词和谓词性短语可以充当主语,谓词性词语充当主语时,作谓语的往往是“是”、“有”、“使”、“能”等不表示动作的动词或形容词。

如: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2)充当谓语成分的主要以谓词和谓词性短语谓语,如:

我们学校汉语。

体词性短语有时也可以充当谓语,如:

小王高高的个子。

体词性的偏正短语、体词性的量词短语、“的”字短语可以充当谓语。

(3)名词一般不能作谓语,只有表示日期、节令、天气、籍贯的单个名词有时可以作谓语。

如题目中的“今天星期五。

”、“明天是阴天。

2.动词后如果既有宾语,又有补语,那么这些短语内部的结构关系应该如何确定?

答:

动词后面可以带上宾语,也可以同时带上补语,可能会出现下面三种情况:

(1)动词+宾语+补语,如“他找了我三次”,“他看了我两眼”,分析这样的组合短语,应该先把补语分析出来,第二层再分析述宾关系,即“(动+宾)+补”。

(2)动词+补语+宾语,如“我笑痛了肚皮”,“他看清楚了这个问题”,分析这样的组合,首先应高分析述宾关系,再分析出述补关系,即“(动+补)+宾”。

(3)动词+宾语+动词+补语,如“他跑步跑得满头大汗”,“他写字写得很漂亮”,这种句子是两个单句加在一起而成为一个新的单句。

分析这种组合,应将两个部分“动+宾”、“动+补”看成是并列成分,这样就可以在第一层上分析出组合内部结构有联合的关系,再第二层分析出述宾和述补关系。

3.“称他们英雄”和“称他们是英雄”这两个短语中,动词“称”后面的宾语部分是否都能算作双宾语?

答:

“称他们英雄”和“称他们是英雄”中后面的宾语不能都算作双宾语。

前者“称他们英雄”中的“他们英雄”是双宾语,整个短语是述宾短语;后者“称他们是英雄”是兼语短语。

“称”是一个称谓义的动词,可以有不用的用法,可从下面三点分析:

(1)从语义上看,双宾语的两个宾语各自和动词发生关系,它们互相之间没有结构上的关系,如上例的“他们”和“英雄”都只与“称”发生关系,而它们之间不能构成任何结构关系。

兼语短语中动词后的两个体词成分之间是一种主谓关系,和动词之间是一个述宾短语和一个主谓短语的套叠;

(2)从形式上看,双宾语里的两个体词性成分之间不能有其他的成分出现,而兼语短语两个体词性成分之间一定要出现一个动词。

因此,“称他们英雄”在“他们”和“英雄”间加上“是”、“为”等,就改变了结构关系。

(3)从动词性质看,兼语短语中的动词常有使令义,而能带双宾语的动词,无论是表示给予义的,还是表取得义的,都不带有使令义。

一般来说,这两类动词是不会发生混淆的,有纠葛的只是一部分,如“叫”、“称”、“骂”,这一类带有称谓义的动词,所以可能出现既能做双宾语的动词,也能做兼语短语的动词两种情况。

通过上述的方法能将双宾短语和兼语短语区分开来。

六、句型

1.表示呼应、感叹的词语都是独立成分吗?

答:

句子的独立成分是一种特殊成分,它要依附于句子,不能离开句子而独立,但又不是句子的直接组成成分。

表示呼应、感叹的词语并非都是独立成分。

一般来说,表示呼应、感叹的词语在句子中常位于句首或句末的位置,同句子中别的成分不发生结构关系,有明显的停顿。

如“小李,你别走啊!

”这里的“小李”在句子是表呼应、感叹的词语,在句子中充当独立成分。

但是若改变句子的标点符号,如“小李!

你别走啊!

”这句中的“小李”就是一个单句,而不再是独立成分。

可见表示呼应、感叹的词语是独立成分还是独立的句子,关键在于这些词语与句子之间的停顿间隙的长短。

停顿时间短,书面上用逗号表示,那就是独立成分;停顿时间长,书面上用句号、问好、叹号表示,则是非主谓句

2.独立成分会与其他语言结构发生混淆吗?

答:

独立成分可能会跟其他语言结构发生混淆,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

(1)表示提醒、强调的独立成分与一些主谓短语作宾语的结构容易发生混淆,如:

①你说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②你说,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这组句子中,只有句②中的“你说”的独立成分。

可以通过两个方法来区分。

一是独立成分和后面的句子之间有明显的停顿,书面上可以用逗号表示;二是独立成分的位置比较灵活,可以放在句首,也可以放在句末。

(2)表示呼应的独立成分和某些主谓句容易混淆,如:

①小周从北京来的?

②小周,从北京来的?

句①中的“小周”是陈述的对象,句②中的“小周”是呼唤语,属句中的独立成分

3.请谈谈连动谓语句和紧缩句的区别。

答:

连动谓语句是由连动短语作谓语构成的句子,紧缩句由是复句的分句紧缩联结而成,两者存在着很大的区别,具体如下:

(1)连动谓语句中的两个动词或动词性成分连用,这两个谓语必须是同一个主语。

如:

他走过去关上门=他走过去+他关上门。

而紧缩句中可以出现两个谓语分属两个不同的主语。

如:

你不请我也来=你不请+我也来。

如果两个谓语分属不同的主语,那这个句子肯定不是连动谓语句。

(2)紧缩句大都使用关联词语,一般有三种情况:

①成对使用关联词语,如:

这个人是不达目的不罢休的。

②两个谓语中间用一个副词作关联词,如:

他看见了却装作没看见。

③少数不用关联词,如,你不想去别硬撑。

而连动句中动词或动词性短语之间没有关联词语。

特别不会出现成对的关联词语。

(3)紧缩句中大都隐含类似复句的逻辑关系,如“这个人不达目的不罢休”表示假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