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反不正当竞争 期刊论文摘录.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88022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5.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知识产权反不正当竞争 期刊论文摘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知识产权反不正当竞争 期刊论文摘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知识产权反不正当竞争 期刊论文摘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知识产权反不正当竞争 期刊论文摘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知识产权反不正当竞争 期刊论文摘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知识产权反不正当竞争 期刊论文摘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知识产权反不正当竞争 期刊论文摘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知识产权反不正当竞争 期刊论文摘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知识产权反不正当竞争 期刊论文摘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知识产权反不正当竞争 期刊论文摘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知识产权反不正当竞争 期刊论文摘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知识产权反不正当竞争 期刊论文摘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知识产权反不正当竞争 期刊论文摘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知识产权反不正当竞争 期刊论文摘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知识产权反不正当竞争 期刊论文摘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知识产权反不正当竞争 期刊论文摘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知识产权反不正当竞争 期刊论文摘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知识产权反不正当竞争 期刊论文摘录.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知识产权反不正当竞争 期刊论文摘录.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知识产权反不正当竞争 期刊论文摘录.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知识产权反不正当竞争 期刊论文摘录.docx

《知识产权反不正当竞争 期刊论文摘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知识产权反不正当竞争 期刊论文摘录.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知识产权反不正当竞争 期刊论文摘录.docx

知识产权反不正当竞争期刊论文摘录

知识产权反不正当竞争摘录

1

竞争是市场经济的灵魂。

竞争行为贯穿于商业活动的始终。

市场经济主体只有通过公平竞争,才能实现真正的优胜劣汰。

但是,作为有限理性经济人的市场主体,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必然会在竞争的过程中采取非法的手段。

如此,竞争的外部环境会受到破坏,公平、公开的竞争秩序会遭到冲击,最终势必会形成恶性循环,严重阻碍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竞争的方式和手段都愈加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的趋势。

同样,不正当竞争的方式和手段也愈加纷繁复杂。

如何明晰对实践中正当竞争行为的认识,全面地对该种行为进行法律层面的剖析,成为当下十分必要的课题。

实践中,对各种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界定仍不统一,相比其他商事法律对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认识和理解也不够深入,以至于在很多时候不能最大地发挥出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功用,及时有效地保护市场竞争秩序。

 有学者认为:

各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的并不是商品本身,而是区分不同商品生产者的识别性标识,“知名”与否也是针对这些商业符号而言的。

笔者认为这种观点实际上是一种偷换概念的诡辩论,因为商品的实体本身与其名称、包装、装潢等识别性标识共同构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商品实体或是识别性标识都是这个整体中的一部分,二者相互依赖,相互联系,商品实体依靠识别性标识来标表自己的独立性,表明其是与其他生产者生产的商品不同的商品,进而便于消费者识别。

商品实体和识别性标识离开了任何一方这种功能均无法发挥,识别性标识只有与商品实体结合在构成了商品这一整体后才有意义。

因此笔者认为上述观点片面过分夸大了商品识别性标识的作用,是不可取的。

  另外,知名商品也是一个相对性的概念,我国地大物博,商品的知名程度也存在不同层次的差别,有全国知名的商品,也有地区知名的商品,法律并没有限定对“知名”进行认定时其影响范围的标准,因此,我们不能强求一个商品必须在全国范围内甚至世界范围内享有知名度才予以保护,这对生产者和经营者来说显然是不公平的,因此,在认定知名商品时,我们应该把它放到一个相对合理的范围内进行考虑。

  在判断商品是否为知名商品时,我们应该按照《若干解释》的规定,结合商品的知名度、销售情况、宣传情况、是否获得权威性的评奖或作为知名商品受到保护等因素作出合理的综合性认定。

在本案中,广合腐乳多年来在国内外市场享有盛誉,在广东及东南亚地区几乎家喻户晓,并且产品行销全国各地,凭借其可靠的产品质量,受到消费者的亲睐。

1992年和1998年“广合”商标被评为广东省著名商标,1996年被中国科技信息杂志社、中国消费者保护基金会推荐为消费者信得过产品,1995年和1997年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推荐为名牌产品,并获得中华之最的称号。

鉴于以上事实,可以认定广合腐乳是具有一定知名度、销售情况好、为消费者所熟悉并获得权威性评奖的知名商品。

【作者】刘继峰

【篇名】民商法系列丛书·以案说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案例评析

出版社: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0-01

版  次:

1

2.

缔结和实施以避免竞争发生和阻挠竞争进行为目的的协议和安排,属于反竞争行为,当这种协议和安排实质性地减弱了市场竞争时,最终受损害的是消费者的利益,付出的是发展的代价,反竞争行为者却从中获取不正当利益,如彼此有竞争关系的经营者之间,企图瓜分市场、平息一定范围市场内的竞争、固定和控制商品及服务价格的合意或某种安排,是有反竞争性质的行为。

 滥用市场力量进行反竞争行为。

聚集起来的市场力量与行政力量,对市场竞争的影响和作用有同等强度,滥用市场力量进行反竞争行为如价格歧视、拒绝供应和掠夺性价格,会破坏正常的市场竞争秩序。

实质性市场力量的拥有者能够轻而易举地损害相同或不同市场中的经营者、阻止他人进入与其相同或不同的市场,阻止市场中带竞争性的行为发生。

 客观上拥有一定市场地位的经营者,只要其以B从C获取其它货物或服务为条件,供应货物或服务给B,就有阻碍竞争和损害正常市场竞争秩序的性质,通常伴随有这一经营者从C销售给B的货物或服务的安排中得到回扣或其他利益。

不正当竞争行为的主体是经营者。

所谓经营者,是指从事商品经营或营利性服务的法人、其他经济组织和个人。

非经营者不是竞争行为主体,所以也不能成为不正当竞争行为的主体。

但是在有些情况下,非经营者的某些行为也会妨害经营者的正当经营活动,侵害经营者的合法权益,这种行为也是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制对象。

比如,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滥用行政权利妨害经营者的正当竞争行为就是这种类型。

不正当竞争行为侵害的客体是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和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

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破坏性主要体现在:

危害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阻碍技术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损害其他经营者的正常经营和合法权益,使守法经营者蒙受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双重损害。

有些不正当竞争行为,如虚假广告和欺骗性有奖销售,还可能损害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另外,不正当竞争行为还有可能给我国的对外开放政策带来消极影响,严重损害国家利益。

经营者不得采用财物或者其他手段进行贿赂以销售或者购买商品。

在帐外暗中给予对方单位或者个人回扣的,以行贿论处;对方单位或者个人在帐外暗中收受回扣的,以受贿论处。

经营者销售或者购买商品,可以以明示方式给对方折扣,可以给中间人佣金。

经营者给对方折扣、给中间人佣金的,必须如实入帐。

接受折扣、佣金的经营者必须如实入帐。

反约定或者违反权利人有关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业秘密。

第三人明知或者应知前款所列违法行为,获取、使用或者披露他人的商业秘密,视为商业秘密。

本条所称的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

【篇名】中国知识产权培训中心系列教材:

反不正当竞争法原理

【作者】孔祥俊著

出版社:

知识产权出版社

ISBN:

9787801981448

出版时间:

2005-07-01

版  次:

1

3.

民法为保护某一特定利益而设定的一系列相互关联的权利可以被视为一个权利链条,原权是权利链条的始端,而救济权则是这个权利链条的末端。

请求权是救济济权的制度常态。

本书从请求权、私权保护与民事权利体系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出发,论证了确立知识产权请求权的应然性和必要性,进而对知识产权请求权的制度构建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

借此,本书一方面阐明了知识产权的意义和功能,另一方面也为完善知识产权的私法保护奠定理论基础。

此外,由于知识产权的产生、实现及保护与市场竞争之间存在着紧密关系

【篇名】知识产权请求权研究:

兼以反不正当竞争为考察对象

【作者】杨明著

丛书名:

民商法论丛11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ISBN:

9787301091388

出版时间:

2005-06-01

版  次:

1

4.

竞争法内容广泛,既包括以维护自由竞争为取向的反垄断立法,也包括以公平竞争为内容的反不正当竞争法。

反垄断立法从结构主义向行为主义再向效益主义的演进和过渡,对经济学向法学理论的渗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只是认识竞争法这一学科知识的一个缩影。

其实,对竞争制度法的认识,我们缺乏的学科资源并不只是经济学知识那么简单,克服法条主义的认识局限也非引进某一学科手段和方法所能及。

竞争制度的研究处于不同学科知识的重叠和交汇之处,知识边界具有不确定性和开放性,决定了其边缘性特质,而不可能有单一的分析和研究方法。

法律制度的多元认识和解读,并非仅仅是一个知识素材在不同领域的堆砌和平推问题,不同学科的视野,或者称之为“眼光”问题,实际隐含的是“问题意识”。

单一的、教条的、模式化的法条诠释、解读,会忽略认识制度的外在的视角,知识也就会流于一般化和陈腐化;解释工具和认识方法的多元化,能使认知趋向创新,从不同的思维视角以敏锐的洞察力追求知识识见,减少浅层次的重复,在现有实践和理论的广度和深度的基础上,探索事物发展的内在逻辑,致力于各种矛盾的思考,通过对问题的提出和解决,在这种质疑索解的过程中,取得新的认识成果,更具有智力性贡献的成分。

  我国早在1993年9月就颁布了《反不正当竞争法》,然而,市场竞争中的无序与混乱现象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遏止,现行经济生活中的制假售假、虚假广告等现象层出不穷、屡禁不止即为明证。

以前当经济生活中出现或大或小的症结、矛盾或问题时,我们通常会冀望于法律,呼吁立法之声便会一浪高过一浪。

立法有了之后,我们又转而归咎于法律的不完备与执法。

于是,一些人提出我国的立法不具体、不完备,缺乏操作性,主张借助于一种技术性手段,精心制定一部精密而完备的立法,将形形色色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加以规定。

不正当竞争行为能否通过人类智慧的精心设计而得到全面规制吗?

显然,这种立法呼声暗含着秩序建构主义的理想逻辑。

在理论界,较多的学者倾向于将反不正当竞争法视为国家干预之法,是国家在市场失灵中管制和重整市场秩序的一部分,这种法秩序来自国家因素的外部介入。

但是,这一流行理论解决不了如下的诘问:

市场中的人所遵循的准则来自外部的干预时,规则具有可预期性和可计算性吗?

政府若能通过设计竞争秩序来有效干预市场,又何以解释现实中竞争秩序的混乱?

显然,将反不正当竞争法简单视为国家干预经济的立法,忽略了对市场自身运行的全面关注。

普通公众对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了解就更为忧虑了,某地的一个调查发现,大多数的调查对象对《反不正当竞争法》理解不深,其中,单位问卷中很了解的占4.5%,一般了解的占35.74%,知道但不了解的占46.25%,不知道的占13.51%;非单位的人很了解的占2.46%,一般了解的占39.9%,知道但不了解的占52.99%,不知道的占4.65%。

【篇名】竞争秩序的道德解读:

反不正当竞争法研究

【作者】谢晓尧著

丛书名:

中山大学法学文丛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ISBN:

9787503653971

出版时间:

2005-04-01

版  次:

1

 

1

【篇名】论反不正当竞争法对知识产权的附加保护

【作者】王金海,徐聪颖

【作者单位】江西财经大学,法学院,江西,南昌,330013

【出处】江西财经大学学报,JOURNALOFJIANGXIUNIVERSITYOFFINANCEANDECONOMICS2005,

(1)

【ISSN】1008-2972

【页码】77-80

【摘要】反不正当竞争法与知识产权法之间的关系一直是法律界研究的重点,在知识产权单行法律制度体系业已存在的前提下,强调反不正当竞争法对知识产权的附加保护是否有无必要?

文章在分析两者关系的基础上,提出应完善与知识产权相关的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有关内容,以进一步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

【DOI】10.3969/j.issn.1008-2972.2005.01.020

2

【篇名】反不正当竞争中知识产权私法与公法保护的协调

【作者】杨明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法学院

【出处】知识产权,INTELLECTUALPROPERTY2005,15(6)

【ISSN】1003-0476

【页码】10-15

【摘要】反不正当竞争中的知识产权保护,涉及到权利人的利益、竞争对手的利益及社会公众的利益等诸多利益形式,其法律手段无外乎两种:

公法上的手段--国家制裁和私法上的手段--请求权制度.虽然这两种法律保护手段均统一在维护正当之竞争秩序的价值目标之下,但二者毕竟是以不同的利益关系作为保护的首要目标,因此知识产权的私法保护与国家制裁不可偏废,它们共同构成了市场竞争中知识产权的完整保护.

【DOI】10.3969/j.issn.1003-0476.2005.06.003

3

【篇名】论反不正当竞争法对知识产权的保护

【作者】袁梅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法学院

【出处】集团经济研究,GROUPECONOMICSRESEARCH2006,

(2)

【ISSN】1007-712X

【页码】28-29

【摘要】随着科技、社会的进步,如何科学、合理、有效地保护知识产权已经成为十分重要的国际问题之一.各国及有关的国际组织在不断完善和加强知识产权法保护的同时,反不正当竞争法作为一种十分有效而灵活的法律工具在知识产权领域日受重视.中国改革开放20年来,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以特有的"中国特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世界所公认,这也是我们引以为荣的.在中国入世前,三部主要的知识产权单行法均已修订完毕,但目前知识产权的保护仍不尽人意,特别是反不正当竞争法对知识产权的附加保护,还有待完善.可以预见,在知识经济条件下,围绕知识产品的占有和使用的竞争将会越来越激烈,相应的不正当竞争活动也会越猖獗,因此,强化反不正当竞争法对知识产权保护已是当务之急.

4

【篇名】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思考

【作者】汪颜芬

【作者单位】厦门大学,法学院,福建,厦门,361000

【出处】闽西职业大学学报,JOURNALOFMINXIVOCATIONALCOLLEGE2005,7(3)

【ISSN】1673-4823

【页码】15-17,36

【摘要】反不正当竞争法和知识产权法的关系至今仍是个颇有争议的问题.虽然国际知识产权公约对反不正当竞争作出了一系列的规定,但并不能改变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属于经济法的法律属性,反不正当竞争法应当对知识产权起到附加保护的作用.借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1996年出台的<关于反不正当竞争保护的示范法条>,提出完善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对知识产权附加保护的一系列建议.

【DOI】10.3969/j.issn.1673-4823.2005.03.006

5

【篇名】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知识产权的特点与制度完善

【作者】王先林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

【出处】中国工商管理研究,StudyonChinaAdministrationforIndustry&Commerce2011,(4)

【ISSN】1004-7645

【页码】31-33,54

【摘要】一、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知识产权的作用和特点反不正当竞争法是禁止以违反诚实信用原则或其他公认的商业道德的手段从事市场竞争行为。

维护公平竞争秩序的一类法律制度的统称。

由于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核心内容是市场道德原则的法律化,因此其在调整技术上的一个显著特点即具有所谓的“不确定性”(因而被形象地称为“不管法”),可以对那些诚实的经营者提供补充性的保护,

【DOI】10.3969/j.issn.1004-7645.2011.04.011

6

【篇名】论反不正当竞争法对知识产权的保护

【作者】谢晓尧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法学院,广东,广州,510275

【出处】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OFSUNYATSENUNIVERSITY(SOCIALSCIENCEEDITION)2006,46(3)

【ISSN】1000-9639

【页码】95-100

【摘要】反不正当竞争法是知识产权保护的一种制度替代.传统知识产权法存在固有的局限,对知识产品的保护是不完全的,有些知识产品也不适合通过划定产权的方式来保护.反不正当竞争法纳入了权利生成的道德标准,知识产权的保护对象和范围得以扩张,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手段和救济方式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DOI】10.3969/j.issn.1000-9639.2006.03.021

7

【篇名】反不正当竞争法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和限制

【作者】金晓虹,梁帮福

【作者单位】景德镇高等专科学校,江西,景德镇,333000

【出处】上饶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OFSHANGRAONORMALCOLLEGE2004,24

(2)

【ISSN】1004-2237

【页码】22-25

【摘要】反不正当竞争法与知识产权法的关系学界已有诸多论述,但往往是谁包含谁的论述居多.如果从财产权利立法的局限性入手,探讨反不正当竞争法反向立法、义务立法,则对知识产权保护有独到之处;在权利外部,反不正当竞争法构成对知识产权滥用的限制.因而,反不正当竞争法与知识产权法的配合,才能有效地防止知识产权的跑冒滴漏,才能在权利人与竞争者、社会公众之间找到一个利益平衡点.

【DOI】10.3969/j.issn.1004-2237.2004.02.006

8

【篇名】反不正当竞争与知识产权保护

【作者】宋红松

【作者单位】烟台大学,法学院,山东,烟台,264005

【出处】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OFYANTAIUNIVERSITY(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EDITION)2002,15(3)

【ISSN】1002-3194

【页码】259-267

【摘要】反不正当竞争法确立了知识产权法的基本原则,是知识产权法体系中具有基础地位的一般法.与具体知识产权相比,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的权利较为不明确、专有性较弱,只是一种消极权利.相对于具体知识产权法,反不正当竞争法起到补充作用.在两者对某一问题都有规定的情况下,具体知识产权规则应优先于反不正当竞争法适用.但反不正当竞争法在解释具体知识产权规则、弥补具体知识产权规则的漏洞、解决具体知识产权的权利冲突、覆盖具体知识产权规则调整不到的领域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反不正当竞争法孕育和催生了新型知识产权规则,使得知识产权法成为一个开放的体系,是知识产权法的生长点.

【DOI】10.3969/j.issn.1002-3194.2002.03.004

9

【篇名】充分运用《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企业知识产权

【作者】刘佩智

【作者单位】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公平交易局局长

【出处】知识产权,INTELLECTUALPROPERTY2004,14

(1)

【ISSN】1003-0476

【页码】3-5

【摘要】以专利、商标、版权为主要组成部分的知识产权,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产生,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是当代社会的重要财富.制定和实施与之相适应的法律加以确定、引导、促进、保障、规范和制约,是完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自20世纪80年代初至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先后颁布了商标法、专利法、著作权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初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反不正当竞争法>实施十年来,在保护知识产权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DOI】10.3969/j.issn.1003-0476.2004.01.001

10

【篇名】知识产权法与不正当竞争法的关系研究

【作者】马志强

【作者单位】浙江工商大学法学02乙

【出处】科技经济市场,KEJIJINGJISHICHANG2006,

(2)

【ISSN】1009-3788

【页码】106-107

【摘要】伴随着人类文明与商品经济发展,知识产权的保护成为各国保障智力成果所有者权益,促进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进行国际竞争的有力的法律措施.知识产权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作为保护知识产权的两大法律体系,通过其各自的途径,保护知识产权人的权利,反不正当竞争法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知识产权法在知识产权单一保护上的不足,在更大程度上保护了知识产权者的权益.本文通过对知识产权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研究,了解知识产权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法律体系以及两法的历史渊源和目前的我国的立法状况.最后从反不正当竞争法与知识产权法之间在保护对象以及立法内容上的一些差别,了解知识产权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在保护知识产权中的关系,进而提出保护知识产权的途径.

【DOI】10.3969/j.issn.1009-3788.2006.02.091

11

【篇名】试谈反不正当竞争法对知识产权的补充保护

【作者】俞晓辉

【作者单位】中国政法大学,北京,100081

【出处】理论界,THEORYHORIZON2007,(3)

【ISSN】1003-6547

【页码】65-74

【摘要】在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制定中及制定后的时问里,我国<反垄断法>尚未出台,但是现实经济生活中行政性垄断、滥用行政权力限制竞争的行为十分严重,威胁着市场竞争的健康发展.本文通过解析<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有关条文,寻求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依据.

【DOI】10.3969/j.issn.1003-6547.2007.03.030

12

【篇名】反不正当竞争法对知识产权的保护

【作者】王文海

【学位类型】硕士

【授予单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导师】王晓川

【年份】2006.

【摘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信息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日益提高,知识产权的财产价值与社会价值也逐渐为人们所重视。

目前,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机制还存在法律规范不统一、某些制度尚不完善以及具体条款难适用等方面不足,与时代发展和WTO要求仍有一定差距。

我们应当在逐步修正完善现有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逐步完善反不正当竞争法对知识产权的附加保护,以切实维护知识产权的公平竞争秩序。

本文从反不正当竞争法与知识产权法之间相辅相成的互动关系入笔,对它们的内在联系、关系的界定以及学术界的争议进行了分析,一方面,反不正当竞争法对于保护知识产权,特别是保护那些无法从知识产权单行法获得直接保护的智力成果及相关成就有着不可缺少的补充作用,另一方面,知识产权法律制度本身的逐步完善,也有利于市场竞争秩序的健康发展。

对于知识产权领域内存在的各种不正当竞争行为,本文尽可能详细的作了相关介绍,包括仿冒行为、搭便车行为、虚假宣传行为和商业诋毁行为等,由此也带来对目前反不正当竞争法尚待完善的一些思考,如对不正当竞争行为规定的狭隘、缺乏适用性强的一般性条款等,针对上述的不足之处,本文提出应完善与知识产权相关的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相关内容,以进一步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

【DOI】10.7666/d.y1009380

13

【篇名】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完善与知识产权保护

【作者】袁满,汪金川

【作者单位】黄石理工学院,人文社科部,湖北,黄石,435003

【出处】经济研究导刊,ECONOMICRESEARCHGUIDE2007,(5)

【ISSN】1673-291X

【页码】86-87

【摘要】知识产权法与竞争法具有相辅相成、相互支持和促进的关系:

知识产权法通过保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鼓励技术创新来达到促进社会进步的目的,而反不正当竞争法则通过维护正当竞争秩序、制止非法竞争行为来达到相同之目的.因此,在知识经济时代,必须协调两者在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上的关系,充分发挥反不正当竞争法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作用.

【DOI】10.3969/j.issn.1673-291X.2007.05.034

14

【篇名】完善反不正当竞争法加强对知识产权保护

【作者】臧东娥

【作者单位】哈尔滨商业大学,法学院,哈尔滨150028

【出处】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OFHARBINUNIVERSITYOFCOMMERCE(SOCIALSCIENCEEDITION)2009,(4)

【ISSN】1671-7112

【页码】113-115

【摘要】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诞生源于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它与知识产权法的关系极为密切,其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应是传统知识产权法的三项制度--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的附加保护.我国现行反不正当竞争法时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规定缺少一般性条款,在具体条款的规定上也存在着不完善之处.修改本法可以借鉴建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以及欧洲国家和美国的先进做法.

【DOI】10.3969/j.issn.1671-7112.2009.04.030

15

【篇名】反对不正当竞争在保护知识产权中的意义

【作者】魏华涛

【作者单位】兰州大学法学院

【出处】华人时刊(理论研究),ChineseTi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