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学化学必看知识汇总.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48817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45.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学化学必看知识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初学化学必看知识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初学化学必看知识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初学化学必看知识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初学化学必看知识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初学化学必看知识汇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初学化学必看知识汇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初学化学必看知识汇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初学化学必看知识汇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初学化学必看知识汇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初学化学必看知识汇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初学化学必看知识汇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初学化学必看知识汇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初学化学必看知识汇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初学化学必看知识汇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初学化学必看知识汇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初学化学必看知识汇总.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初学化学必看知识汇总.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初学化学必看知识汇总.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初学化学必看知识汇总.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学化学必看知识汇总.docx

《初学化学必看知识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学化学必看知识汇总.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学化学必看知识汇总.docx

初学化学必看知识汇总

化学

绿色化学

  绿色化学又称“环境无害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清洁化学”,绿色化学是近十年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一个“新化学婴儿”。

它涉及有机合成、催化、生物化学、分析化学等学科,内容广泛。

绿色化学的最大特点是在始端就采用预防污染的科学手段,因而过程和终端均为零排放或零污染。

世界上很多国家已把“化学的绿色化”作为新世纪化学进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定义:

用化学的技术,原理和方法去消除对人体健康,安全和生态环境有毒有害的化学品,因此也称环境友好化学或洁净化学。

实际上,绿色化学不是一门全新的科学。

绿色化学不但有重大的社会、环境和经济效益,而且说明化学的负面作用是可以避免的,显现了人的能动性。

绿色化学体现了化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是化学科学高度发展及社会对化学科学发展的作用的产物,对化学本身而言是一个新阶段的到来。

作为新世纪的一代,不但要有能力去发展新的、对环境更友好的化学,以防化学污染;而且要让年轻一代了解绿色化学、接受绿色化学、为绿色化学作出应有的贡献

核心内容:

1、“原子经济性”,即充分利用反应物中的各个原子,因而既能充分利用资源,又能防止污染。

原子经济性的概念是1991年美国著名有机化学家Trost(为此他曾获得了1998年度的总统绿色化学挑战奖的学术奖)提出的,用原子利用率衡量反应的原子经济性,为高效的有机合成应最大限度地利用原料分子的每一个原子,使之结合到目标分子中,达到零排放。

绿色有机合成应该是原子经济性的。

原子利用率越高,反应产生的废弃物越少,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也越少。

2、其内涵主要体现在五个“R”上:

第一是Reduction一一“减量”,即减少“三废”排放;第二是Reuse——“重复使用”,诸如化学工业过程中的催化剂、载体等,这是降低成本和减废的需要;第三是Recycling——“回收”,可以有效实现“省资源、少污染、减成本”的要求;第四是Regeneration——“再生”,即变废为宝,节省资源、能源,减少污染的有效途径;第五是Rejection——“拒用”,指对一些无法替代,又无法回收、再生和重复使用的,有毒副作用及污染作用明显的原料,拒绝在化学过程中使用,这是杜绝污染的最根本方法。

教育

我国化学教育从初中开始,高中成为理科之一,除两本必修教材外,又有《化学与生活》、《化学与初中化学技术》、《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实验化学》六个选修课程。

浅谈化学知识的趣味记忆,趣味的东西能引起兴趣,导致神经兴奋,激起学习动机,创造最佳的记忆心理状高中化学必修一教科书态,易于记忆,并能牢固保持。

因此,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应该把一些枯燥无味难于记忆的化学知识尽可能初中化学趣味化。

如编选歌诀、利用谐音、形高中化学必修二象比喻等方法,可以帮助记忆。

一、歌诀记忆法:

歌诀记忆法就是针对需要记忆的化学知识利用音韵编成,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读起来朗朗上口,利记易诵。

如从细口瓶中向试管中倾倒液体的操作歌诀:

“掌向标签三指握,两口相对视线落。

”“三指握”是指持试管时用拇指、食指、中指握紧试管;“视线落”是指倾倒液体时要观察试管内的液体量,以防倾倒过多。

再如氨氧化法制硝酸可编如下歌诀:

“加热催化氨氧化、一氨化氮水加热;一氧化氮再氧化,二氧化氮呈棕色;二氧化氮溶于水,要制硝酸就出来”。

  高中化学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高中化学选修六实验化学象元素符号、化合价、溶解性表等都可以编成歌诀来进行记忆。

歌诀在教与学的过程中确实可以用来帮助记忆,使你轻松愉快地巩固学习成果。

二、谐音记忆法:

谐音记忆法就是要把需要记忆的化学内容跟日常生活中的谐音结合起来进行记忆。

如地壳中各元素的百分含量前三位是“氧、硅、铝”,可谐北方音为“养闺女”。

再如,金属活动顺序为:

钾、钙、钠、镁、铝、锰、锌、铁;锡、铅、铜、汞、银、铂、金可谐音为:

“加个那美丽的新的锡铅统共一百斤。

三、会意记忆法:

会意记忆法就是把一些抽象的概念进行自我理解和再加工处理,然后去巧记。

如氢气或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操作是:

实验开始时,先通气后加热,实验结束时,先停止加热后停止通气,因此可会意记作,“气体早出晚归,酒精灯迟到早退。

”再如把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分别会意成“一分为多高中化学选修二化学与技术”(分解反应)“合多为一”(化合反应)、“取而代之”(置换反应)、“相互交换”(复分解反应)。

四、联想记忆法:

联想记忆法就是把一些化学实验或概念用联想的方法进行记忆。

联想法是带有验证性的记忆方法,是新旧知识建立联系的产物。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应抓住问题特征,由此及彼发展联想。

如记忆氢气、碳、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过程可用实验联想,对比联想,再如将单质与化合物两个概念放在一起来记忆:

“由同(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单质(化合物)。

对于文字较少而又零乱的难以记忆的小问题要抓住关键字词进行奇特联想,如氢氧化钠的用途是:

用于肥皂、石油、造纸、纺织、印染等工业上,可记为:

“纸(织)上染了肥油”。

五、浓缩记忆法:

浓缩记忆法就是针对一类化学知识或规律在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可选取有代表性的字或词缩略成提纲挈须的骨架记忆。

如实验室制氧气七个实验步骤记为;“查、装、定、点、收、移、熄。

”“查”指检查装置气密性;“装”指往试管里装药品;“定”指把试管夹在铁架台上;“点”指点燃酒精灯;“收”指收集气体;“移”指把导高中化学选修一化学与生活管先移出水面;“熄”指熄灭酒精灯。

再如过滤操作中的注意点浓缩为:

“一贴、二低、三靠”。

巧记:

“茶庄定点收利息”。

六、猜谜记忆法:

猜谜记忆法就是把一些化学知识编成富有知识性、趣味性、生动形象幽默的谜语进行记忆。

如记忆一氧化碳性质的谜语是:

”左侧月儿弯,右侧月儿圆,弯月能取暖,圆月能助燃,有毒无色味,还原又可燃。

七、形象比喻记忆法:

形象比喻记忆法就是借助于形象生动的比喻,把那些难记的概念形象化,用直观形象去记忆。

如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是:

“能量低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较近的地方出现的机会多,能量高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较远的地方出现的机会多。

”这个问题是比较抽象的,不是一下子就可以理解的。

如果我们打这样个比方就可以理解了,也易于记忆了。

把地球比作原子核,把能力高的大雁、老鹰等鸟比作能量高的电子,把能力低的麻雀、小燕子等鸟比作能量低的电子。

能力高的鸟常在离地面较高的天空飞翔,能力低的鸟常在离地面很低的地方活动。

再如有机化学烯烃中有双键,易发生加成反应和聚合反应,乙烯发生聚合反应时生成聚乙烯,可形象地运用手插尹“C=C”和手拉手“-C-C-”作比喻,这样较易记祝总之,趣味记忆的方法很多,诸如图示记忆、归纳记忆、借曲填词记忆等。

在教与学的中可根据实际情况,总结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

只要记得快、记得准,记得牢,就为一种好的记忆方法。

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用表格表达的具体形式,它反映元素原子的内部结构和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的规律。

元素周期表简称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有很多种表达形式,目前最常用的是维尔纳长式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有7个周期,有16个族和4个区。

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能反映该元素的原子结构。

周期表中同一横列元素构成一个周期。

同周期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等于该周期的序数。

同一纵行(第Ⅷ族包括3个纵行)的元素称“族”。

族是原子内部外电子层构型的反映。

例如外电子构型,IA族是ns1,IIIA族是ns2np1,O族是ns2np4,IIIB族是(n-1)d1·ns2等。

元素周期表能形象地体现元素周期律。

根据元素周期表可以推测各种元素的原子结构以及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的递变规律。

当年,门捷列夫根据元素周期表中未知元素的周围元素和化合物的性质,经过综合推测,成功地预言未知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现在科学家利用元素周期表,指导寻找制取半导体、催化剂、化学农药、新型材料的元素及化合物.现代化学的元素周期律是1869年俄国科学家德米特里·伊万诺维奇·门捷列夫(DmitriIvanovichMendeleev)首先整理,他将当时已知的63种元素依原子量大小并以表的形式排列,把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元素放在同一行,就是元素周期表的雏形。

利用周期表,门捷列夫成功的预测当时尚未发现的元素的特性(镓、钪、锗)。

1913年英国科学家莫色勒利用阴极射线撞击金属产生X射线,发现原子序越大,X射线的频率就越高,因此他认为核的正电荷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并把元素依照核内正电荷(即质子数或原子序)排列,经过多年修订后才成为当代的周期表。

化学式

化学式是实验式、分子式、结构式、示性式的统称

基础定义:

chemicalformula。

用化学符号表示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原子比例的化学式称为实验式,如乙炔和苯都是碳氢化合物,它们的组成都是含碳92.3%,含氢7.7%,碳和氢的原子比是1∶1,推导出来的乙炔和苯的实验式都是CH。

有些无机化合物(如氯化钠)是由离子晶体组成的,晶体内部阳离子和阴离子交替地排列,现在,氯化钠晶体中到底有多少个钠离子和氯离子的问题尚未解决,只知道Na∶Cl=1∶1,所以只能用实验式NaCl代表氯化钠。

用化学符号表示物质分子的组成的化学式称为分子式,它的含义是:

组成该化合物的元素;各元素原子数之比;各元素原子的重量之和。

用化学符号和价键表示化合物中各个原子间化学结构的方式称为结构式,它指出了分子中原子的排列顺序和连接方式,有机化合物常用结构式表示,它可以消除由于异构现象而造成的同一分子式代表不同化合物的缺点。

例如正丁烷和异丁烷的分子式都是C4H10,但结构式不同,由此可见,结构式明显地区别了正丁烷和异丁烷。

标明化合物中各原子之间排列次序的简化结构式称为示性式,如乙醇的示性式为C2H5OH。

常见化学式:

数字均为角标:

氢气碳氮气氧气磷硫氯气(非金属单质)  H2CN2O2PSCl2

钠镁铝钾钙铁锌铜钡钨汞(金属单质)  NaMgAlKCaFeZnCuBaWHg

水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五氧化二磷氧化钠二氧化氮二氧化硅  H2OCOCO2P2O5Na2ONO2SiO2

二氧化硫三氧化硫一氧化氮氧化镁氧化铜氧化钡氧化亚铜  SO2SO3NOMgOCuOBaOCu2O

氧化亚铁三氧化二铁(铁红)四氧化三铁三氧化二铝三氧化钨  FeOFe2O3Fe3O4Al2O3WO3

氧化银氧化铅二氧化锰(常见氧化物)  Ag2OPbOMnO2

氯化钾氯化钠(食盐)氯化镁氯化钙氯化铜氯化锌氯化钡氯化铝KClNaClMgCl2CaCl2CuCl2ZnCl2BaCl2AlCl3  氯化亚铁氯化铁氯化银(氯化物/盐酸盐)FeCl2FeCl3AgCl

硫酸盐酸硝酸磷酸硫化氢溴化氢碳酸(常见的酸)  H2SO4HClHNO3H3PO4H2SHBrH2CO3

硫酸铜硫酸钡硫酸钙硫酸钾硫酸镁硫酸亚铁硫酸铁CuSO4BaSO4CaSO4K2SO4MgSO4FeSO4Fe2(SO4)3硫酸铝硫酸氢钠硫酸氢钾亚硫酸钠硝酸钠硝酸钾硝酸银Al2(SO4)3NaHSO4KHSO4Na2SO3NaNO3KNO3AgNO3

硝酸镁硝酸铜硝酸钙亚硝酸钠碳酸钠碳酸钙碳酸镁Mg(NO3)2Cu(NO3)2Ca(NO3)2NaNO3Na2CO3CaCO3MgCO3碳酸钾(常见的盐)K2CO3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氢氧化钡氢氧化镁氢氧化铜氢氧化钾氢氧化铝  NaOHCa(OH)2Ba(OH)2Mg(OH)2Cu(OH)2KOHAl(OH)3

氢氧化铁氢氧化亚铁(常见的碱)  Fe(OH)3Fe(OH)2

甲烷乙炔甲醇乙醇乙酸(常见有机物)  CH4C2H2CH3OHC2H5OHCH3COOH

碱式碳酸铜石膏熟石膏明矾绿矾Cu2(OH)2CO3CaSO4•2H2O2CaSO4•H2OKAl(SO4)2•12H2OFeSO4•7H2O

蓝矾碳酸钠晶体(常见结晶水合物)  CuSO4•5H2ONa2CO3•10H2O

尿素硝酸铵硫酸铵碳酸氢铵磷酸二氢钾(常见化肥)  CO(NH2)2NH4NO3(NH4)2SO4NH4HCO3KH2PO4

氧气O2  氢气H2  氮气N2  氯气Cl2  氧化镁MgO  二氧化碳CO2  氯化氢HCl  氢氧化钠NaOH  碳酸钙CaCO3  硫酸铜CuSO4  硝酸银AgNO3  氯化钠NaCl  氯化铝AlCl3  碳酸氢钠NaHCO3  碳酸氢铵NH4HCO3  高锰酸钾KMnO4  二氧化锰MnO2  甲烷CH4  乙醇/酒精C2H5OH  水H2O  铁Fe  碳酸钠Na2CO3  双氧水(过氧化氢溶液)H2O2  铜Cu  钨W

常见原子团:

碳酸根(CO32-)硫酸根(SO42-)亚硫酸根(SO32-)硝酸根(NO3-)氢氧根(OH-) 铵(ǎn)根(NH4+)磷酸根(PO43-)碳酸氢根(HCO3-)氯酸根(ClO3-)锰酸根(MnO42-)

化学式的书写规则

1.单质化学式的写法:

首先写出组成单质的元素符号,再在元素符号右下角用数字写出构成一个单质分子的原子个数。

稀有气体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通常就用元素符号来表示它们的化学式。

金属单质和固态非金属单质的结构比较复杂,习惯上也用元素符号来表示它们的化学式。

2.化合物化学式的写法:

首先按一定顺序写出组成化合物的所有元素符号,然后在每种元素符号的右下角用数字写出每个化合物分子中该元素的原子个数。

一定顺序是指:

氧元素与另一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般要把氧元素符号写在右边;氢元素与另一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般要把氢元素符号写在左边;金属元素、氢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般要把非金属元素符号写在右边。

直接由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其化学式常用其离子最简单整数比表示。

化学式的读法:

化学式的读法,一般是从右向左叫做“某化某”,如“CuO”叫氧化铜。

当一个分子中原子个数不止一个时,还要指出一个分子里元素的原子个数,如“P2O5”叫五氧化二磷。

有带酸的原子团要读成“某酸某”如“CuSO4”叫硫酸铜。

化学式的表示:

化学式可以表示物质的1个分子,以及组成分子的元素种类和原子数量,如果要表示某物质的几个分子,可以在化学式前加上系数.标明该物质的分子数.如2个氧分子可用2O2表示,四氧化三铁可以用Fe3O4表示。

一.单质的化学式和命名方法

常温下为固体的单质一般用元素符号表示该元素的单质,元素符号的名称就是该单质的名称,例如碳—C、硫—S、磷—P、钠—Na、铜—Cu、镁—Mg、铁—Fe,但是碘为I2。

稀有气体用元素符号表示该元素的单质,元素符号的名称就是该单质的名称,也可在元素名称后加一个“气”字,例如氦(气)—He、氖(气)—Ne、氩(气)—Ar等。

其它气体的单质,一般用用元素符号和右下标2表示该元素的单质,用元素符号的名称加一个“气”字的方法来命名,例如氧气—O2、氢气—H2、氯气—Cl2、氮气—N2。

二.氧化物的化学式和命名方法

氧化物的化学式中,氧元素符号写在右边,另一种元素的符号写在左边,即“先读的后写,后读的先写”一般称为“氧化某”,例如“氧化铜”,后读“铜”,则先写铜的元素符号“Cu”,先读“氧”,则后写氧元素的符号“O”,故氧化铜的化学式为“CuO”。

反之,MgO的名称就是“氧化镁”,CaO的名称就是“氧化钙”。

某些稍微复杂点的氧化物或者有多种化合价元素的氧化物,一般称为“几氧化(几)某”,即化学式中有几个氧原子就称为“几氧化”,另一种元素有几个原子就称为“几某”,例如Fe3O4称为“四氧化三铁”、P2O5称为“五氧化二磷”,若另一种元素原子数是1,则称为“几氧化某”,例如CO2称为“二氧化碳”、SO2称为“二氧化硫”、SO3称为“三氧化硫”。

说明:

以上只是主要规则,某些物质还有特定的命名方法和规则,请对照表1—1记忆常见的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名称和化学式。

三.碱的化学式和命名方法

碱一般是金属的氢氧化物,书写化学式时,金属元素符号先写,氢氧根(OH)后写,读作“氢氧化某”,例如氢氧化钠,化学式为NaOH,又如Mg(OH)2的名称为氢氧化镁。

说明:

NH3,名称为氨,也称氨气,因其溶于水而生成NH3.H2O(一水合氨),NH3.H2O能电离产生OH而使水溶液呈碱性,为了表1—1的简洁,故把NH3填在碱这一栏,但它并不是碱。

四.盐的化学式和命名方法

无氧酸(例如盐酸)形成的盐,称为“氯化某”,例如NaCl称为氯化钠,注意FeCl2称为氯化亚铁,称为FeCl3氯化铁。

含氧酸(例如硫酸、碳酸、硝酸等)形成的盐,称为“某酸某”,例如Na2SO4称为硫酸钠,Na2CO3称为碳酸钠,注意如果是含氧酸形成的酸式盐则称为“某酸氢某”,例如NaHCO3称为碳酸氢钠。

还有一些特殊的盐,中学很少见到,就不提它们了。

要领技巧:

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要领与技巧

(一)掌握书写化学式的要领:

化学式在化学用语系列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前有元素符号和化合价知识,这是书写化学式的基础;后有化学方程式和电离方程式等,这又是以化学式为基础的,其中如有一个化学式错误,则全式毫无意义,若再以这样的错误化学方程式作依据进行化学计算,则错得更远,真可谓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可见,掌握书写化学式的要领,直接影响着其他化学用语、其他化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初中化学中,出现的不同物质的化学式有一百多个。

记忆和书写物质的化学式,绝不能靠死记硬背,而应掌握其书写要领,只要常写常练,便能较快地达到熟练的程度。

要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一是要熟练记忆元素符号,二是书写化合物的化学式时,要熟练记忆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三是书写化合物的化学式要符合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的原则,四是掌握书写化学式的一般方法。

总起来说,这就是书写化学式的要领。

  化学式的一般写法是:

  

(1)单质的化学式:

除H2、O2、N2、F2、Cl2、Br2和I2七种单质为双原子分子外,其余单质(惰性气体、金属单质和固态非金属单质等)都是以元素符号表示其化学式。

  

(2)化合物的化学式:

书写时一般规律是先读后写,后读先写;排好顺序,写好角号。

一般将显正价的元素或原子团写在左边,显负价的元素或原子团写在右边。

其书写步骤是:

定位、标价、交叉约简和检验四步。

  例如:

写出氧化铝、磷酸、氢氧化铜和硫酸铁的化学式。

  ①定位:

确定元素或原子团的顺序。

AlO、HPO4、CuOH、FeSO4

  ②标价:

正确地在各元素或原子团的上方标出化合价。

  ③交叉约简:

将化合价的绝对值交叉写在对方元素或原子团的右下方,能约简的要约为最简约数。

原子或原子团的个数为1时,通常1省去不写。

原子团在2个或2个以上时,应加上括号。

  ④检验:

当正价总数与负价总数之和为零时,化学式正确。

Al2O3、H3PO4、Cu(OH)2、Fe2(SO4)3

  上述步骤是对初学者而言,写得多了,熟练了,便可得心应手一次写出。

要注意的是,化学式表示某物质的组成,因此,只有某种物质是确实存在的,表示这种物质的化学式才有意义。

不是任意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都能化合成化合物,所以,我们不能随意写出一种客观上不存在的物质的化学式。

(二)掌握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技巧

  1.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

以书写碳在高温时跟氧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例,归纳步骤如下:

  ①根据反应的事实(该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气体),在式子的左边写出反应物的化学式,在式子的右边写出生成物的化学式。

反应物或生成物不止一种,就分别用加号把它们连接起来(反应物之间的“+”号表示“……跟……反应”,生成物之间的“+”号表示“……跟……”),并在式子左、右之间划一条短线段。

在这一步里,一定要注意把各种物质的化学式写正确,否则,写出的式子无意义!

C+Fe2O3──Fe+CO2

  ②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用配系数的方法,使左、右两边同一元素原子的个数相等(即配平),然后将短线段改为等号(等号表示“生成了……”)。

应当注意,配平时只能选择适当的系数,不能改变化学式。

3C+2Fe2O3=4Fe+3CO2

  ③在等号上、下方注明反应条件,如点燃、通电、高温、加热(用“△”号表示)、催化剂等,同时,标明生成物中的气体或沉淀产物的状态。

生成物是气体的在其化学式的右边加上“↑”号(反应物中如有气体,则气态生成物不再标“↑”符号);产物是沉淀的加“↓”号。

3C+2Fe2O34Fe+3CO2↑

  概而言之,在书写化学方程式时,必须要符合化学反应的客观规律,不能凭空臆造。

书写程序一般是:

写好化学式—系数要配平—中间联等号—条件要注清—生成气体或沉淀,要用箭号来标明。

  要写好化学方程式,还要熟练掌握和运用酸、碱、盐的溶解性表,金属活动性顺序和常见元素、原子团的化合价,以及书写物质化学式的技能。

  2.化学方程式书写中常见错误简析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是元素符号和化学式书写能力的综合运用,因而也是化学用语学习中显得尤为重要和难度较大的部分。

这里,跟同学们谈一谈书写化学方程式中应注意避免的几种错误,概括起来,主要有“四乱”。

  一是乱套“公式”。

一些同学书写化学方程式时,虽然注意了不能凭空臆造化学式,但又没有掌握典型记忆与类型推导相结合的方法,加之缺乏化学基础知识,因而把记住的某个熟悉的化学方程式当作为一般公式去套用,犯了乱套“公式”的错误。

当然,某些化学性质相似的物质,可以发生一些相似的化学反应,这在典型记忆与类型推导相结合的方法中已叙述过。

由此可见,书写化学方程式不一定象数学、物理上那样,有固定的公式可套,而是要根据反应物的性质和反应的条件,运用化学基础知识和理论来推测反应能否发生,从而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来。

  二是乱写逆反应。

产生此类错误的原因是,初中学生把化学方程式与数理方程式混为一谈,随意把化学方程式倒过来写。

我们知道,数理方程式可以移项,或将等号左右两端反过来写;而化学方程式与数理方程式是绝然不同的两种概念。

虽然有些化学反应是可逆的,但多数化学反应并非如此。

至于有些反应,在相同或不相同的条件下,能够向相反方向进行,也不一定是可逆反应,而是意义完全相反的反应类型。

上述情况,虽在独立场合都正确,但绝不能相互代替。

此外,对于复分解反应中,除注意生成物中要有沉淀析出、放出气体或生成水的条件才能使反应发生外,还应注意在盐与碱、盐与盐的反应中,盐和碱都必须是可溶性的电解质。

否则反应照样不能发生。

三是乱标生成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

四是乱写化学式。

例如:

H2+O2H2O2Na+Cl=NaClNaOH+CuSO4=NaSO4+CuOHAl+H2SO4=AlSO4+H2↑

  这类错误较为严重。

这是对物质的化学式的书写规则不懂或没有入门造成的。

克服的办法是:

在书写每一个化学式时,都要运用化合价规则去检验校正,在所有化学式都正确的基础上再进行配平。

  例6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1)Fe2O3+CO--Fe+CO2

(2)FeS2+O2--Fe2O3+SO2(3)C2H2+O2--CO2+H2O

(三)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一.重点和难点:

重点: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方法、格式和步骤。

难点:

不纯物的计算。

  二.具体步骤

  1.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