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原理.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88680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4.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计学原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统计学原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统计学原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统计学原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统计学原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统计学原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统计学原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统计学原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统计学原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统计学原理.docx

《统计学原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计学原理.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统计学原理.docx

统计学原理

统计学原理

      东北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统计学原理本科网上作业题  第一章绪  论  一、名词解释:

  统计总体    总体单位  标志  指标    变异与变量    连续变量  大量  二、填空题:

  1.数理统计学派的奠基人是,他认为统计学是一门独立的学。

  2.统计学是以自然、社会、经济和科技等领域大量和现象的数量方面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是一  门研究总体数量方面的科学。

  3.统计一词有三种涵义,即统计工作和。

  4.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和。

5.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是、、、和。

6.统计总体的基本特征概括为三点、、。

  7.当研究某市居民的生活水平时,该市全部居民便构成,每一居民则。

  8.企业工人的年龄、企业设备的价值属于标志;而工人的性别、设备的种类是_标志。

9.可变的数量标志可称为,而数量标志的标志体现则称为或。

  10.统计标志和统计指标的区别之一,就是统计标志是说明特征的;统计指标是说明特征  的。

  11.一项完整的统计指标应该、时间、地点和数值单位等内容构成。

  12.归纳法可以使我们从具体事实得出,扩大知识领域,增长新的知识,所以是统计研究中常用的  。

  13.统计运行机制,是指在一定的统计机体内,各构成要素之间的和作用的,及其内在的运  行方式与功能。

  14.如何保证统计系统正常运转涉及两大要素:

即和。

目前,全世界主要有两种不同类型的  体制,就是分散型统计体制和统计体制。

  15.分散型统计体制是指全国的统计政府几个负责,国家不设立统一的。

  16.社会经济统计学必须以唯物辩证法所阐明的发展变化的根本方法为基础,根据研究对象的  和,形成各种专门的统计方法。

  17.统计资料是在统计实践活动过程中取得的,它包括观察、调查得来的和经过整理加工的。

18.社会经济统计对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数量方面的认识,是从对_实际表现的认识过渡到对  的数量表现的认识。

这个过程可以简称为。

  19.在多数情况下,我们所说的变量都是指变量,大多数统计方法所处理的也都是变量。

20.统计中的变异是指总体单位所承担的为各种不同的状态,显示它们之间的。

    三、判断题:

  1.统计史上,将国势学派和图像学派统称为社会经济统计学派。

2.统计工作和统计资料是统计活动和统计成果的关系。

3.在全国工业普查中,全国工业企业数是统计指标。

4.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的各个方面。

5.指标和标志一样,都是名称和数值两部分组成。

6.单位产品成本、商品库存量、废品量,都属于质量指标。

  7.于现代统计学用到了大量的数学知识,所以统计学是数学的一个分支。

8.按统计研究现象的性质不同,标志通常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两种。

9.标志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指标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

  10.统计指标有的用文字表示,叫质量指标;有的用数量表示,叫数量指标。

11.总体和总体单位是固定不变的。

  12.指标体系是许多相互有联系的指标集合的总体。

13.变量是指可变的数量标志。

  14.统计一词包含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科学三种含义。

15.许多统计指标的数值都是数量标志值汇总而来的。

  16.统计学是一门研究现象总体数量方面的方法论科学,所以它不关心,也不考虑个别现象的数量特征。

    17.质量指标是反映总体质的特征,因此,可以用文字来表示。

18.只要有了某个指标,就能对总体进行完整、全面的认识。

19.变量数列中的连续变量的数值包括整数和小数。

  20.数量指标是数量标志汇总而来的,质量指标是质量标志汇总来的。

  四、单项选择题:

  1.既是统计整理过程的专门方法,又是贯穿统计研究全过程的方法。

  A大量观察法  B综合指标法  C统计模型法  D统计分组法2.总体、总体单位和标志  A都是固定不变的    B都是随着研究目的的变动而变动  C总体是固定的,总体单位和单位标志是变动的D总体和总体单位是变动的,单位标志是固定不变的。

3.变异是统计前提,变异是指  A标志和指标的具体表现各不相同  B标志和指标各不相同  C总体的指标各不相同  D总体单位的标志各不相同4.把一个工厂的工人组成总体,每一个工人是  A总体单位  B数量标志  C指标  D报告单位5.企业员工组成的总体所计算的工资总额是  A数量标志  B总体单位指标C标志总量  D质量指标  6.几位员工的月工资分别是800元、830元、980元、1000元,这几个数字是  A指标  B变量  C变量值  D标志  7.某公司有86名职工,把他们每个人的工资额相加除以86,这是  A对86个工资求平均  B对86个变量值求平均  C对86个标志求平均  D对86个指标求平均8.对某市食品零售物价进行一次全面调查,其总体单位是  A该市所有经营食品的商店  B一个经营食品的商店C全部调查对象    D每一种零售食品9.构成统计总体的必要条件是  A差异性  B综合性  C社会性  D同质性10.下列标志中的品质标志是  A年产值  B产品等级  C职工人数  D利润率11.统计是从社会经济现象的  A质的方面研究其数量方面  B量的方面研究其质量方面C质与量的辩证统一中研究其质量方面D质与量的辩证统一中研究其数量方面12.是统计的根本准则,是统计的生命线。

  A真实性  B及时性  C总体性  D连续性13.数理统计学的奠基人是  A威廉·配第  B阿亨瓦尔  C凯特勒  D恩格尔14.要了解50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则总体单位是  个学生  B.每一个学生  个学生的学习成绩  D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成绩  15.统计规律性主要是通过运用经整理、分析后得出的结论。

  A.统计分组法B.大量观察法  C.综合分析法  D.统计推断法16.一个统计总体  A.只能有一个标志  B.只能有一个指标  C.可以有多个标志  D.可以有多个指标17.下列属于品质标志的是  A.工人年龄  B.工人体重  C.工人性别D.工人工资  18.以某地区全部工业企业为总体,每个工业企业为总体单位,则该地区的全部工业总产值是  A.数量标志  B.品质标志  C.数量指标  D.质量指标  19.在综合统计指标分析的基础上,对社会总体的数量特征做出归纳、推断和预测的方法是  A大量观察法  B统计分组法C综合分析法  D模型推断法20.政治算术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A拉普拉斯  B阿亨瓦尔  C威廉·配第  D海尔曼·康令    五、简答题:

  1.什么是总体和总体单位?

两者具有怎样的关系?

  2.说明统计指标与统计标志的区别与联系?

  3.简述统计的三种含义之间的关系。

  4.什么是统计职能?

统计都有哪些职能?

    5.什么是变异?

什么是变量?

          第二章统计设计与统计调查  一、名词解释:

  统计调查  普查    调查对象    指标体系    统计报表    统计设计    重点调查    典型调查  抽样调查  二、填空题:

  1.衡量统计调查工作质量的重要标志是和。

  2.统计调查按调查对象所包括的范围不同,可分为和;按调查登记的时间是否连续,可分  为和。

  3.统计调查的基本要求是、、、  4.进行工业生产设备普查时,调查单位是,报告单位是。

5.全国人口普查中,调查单位是,报告单位是。

  6.若要调查某地区工业企业员工生活情况,调查对象是_,调查单位是,填报单位是。

7.典型调查中的典型单位是选取的;利用典型资料来推算总体数量的可靠程度,关键在于所选取  的典型单位要有代表性。

  8.通过调查几个主要商场来了解某品牌商品的销售情况,这种调查方法属于调查。

9.全面调查包括和,非全面调查包括调查调查和调查。

10.重点调查是对进行的调查;抽样调查则是按照原则在总体中抽取组成样本加以  研究,并以推算的一种资料搜集方式。

11.统计资料分为两种类型:

一种是;另一种是。

  12.普查、抽样调查、重点调查是统计调查的三种重要,也是学习的之一。

  

  

      19.品质标志都是用表示的,品质标志可以反映事物的,给人以具体明确的概念。

20.统计分组的对象是,并且在统计分组前要先确定,然后才可进行分组,形成分配数列。

    三、判断题:

  1.对统计资料进行分组的目的就是为了区分各组单位之间质的不同。

2.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确定组距和组数。

  3.组中值是根据各组上限和下限计算的平均值,所以它代表了每一组的平均分配次数。

4.分配数列的实质是把总体单位总量按照总体所分的组进行分配。

  5.次数分配数列中的次数,也称为频数。

频数的大小反映了它所对应的标志值在总体中所起的作用程度。

    6.某企业职工按文化程度分组形成的分配数列是一个单项式分配数列。

  7.连续型变量和离散型变量在进行组距式分组时,均可采用相邻组组距重叠的方法确定组限。

8.对资料进行组距式分组,是假定变量值在各组内部的分布是均匀的,所以这种分组会使资料的真实性  受到损害。

  9.任何一个分布都必须满足:

各组的频率大于零,各组的频数总和等于1或100%。

10.按数量标志分组形成的分配数列和按品质标志分组形成的分配数列,都可称为次数分布。

11.在对统计资料进行分组时,如变量值的分布很不均匀,则采用等距分组12.某企业职工分别按工龄、技术等级分组,就形成复合分组体系。

  13.在组距式分组中,一组中的所有标志值都被组限淹没了,所以需要用组中值作为代表值进行计算。

14.统计分组体系具有平行分组体系和复合分组体系两种形式。

  15.在统计表中,如数值不存在用“—”表示,数字缺乏用“?

?

”表示,数字免填用“×”表示。

统计  表中的各行和各栏,一般先列具体项目,再列总计。

  16.国际上规范的统计表是“三线表”,表的两端一定要封死。

上下两端用粗线绘制,行与行之间必须画线  隔开。

  17.确定全距可以保证总体中每一个单位在分组时不被遗漏,因此,组距与组数在确定时必须满足组距与  组数的乘积大于全距这个条件。

  18.统计资料的表达方式有统计表和统计图,于统计图形象生动,因此,统计资料的表达主要是统计图  而非统计表。

  19.无论是变量数列还是品质数列都是通过现象的数量差异反映现象的本质区别。

  20.统计整理即是对现象的个体认识过渡到对现象的总体认识阶段,也是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  重要阶段。

  四、单项选择题:

  1.统计整理的关键在于。

  A对调查资料进行审核?

  B对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组  C对调查资料进行汇总  D编制统计表2.在组距分组时,对于连续型变量,相邻两组的组限。

  A必须是重叠的    B必须是间断的  C可以是重叠的,也可以是间断的  D必须取整数3.下列分组中属于按品质标志分组的是。

  A学生按考试分数分组  B产品按品种分组C企业按计划完成程度分组  D家庭按年收入分组  4.有一个学生考试成绩为70分,在统计分组中,这个变量值应归入。

  A60---70分这一组  B70---80分这一组  C60-70或70-80两组都可以  D作为上限的那一组  5.某主管局将下属企业先按经济类型分类,再按企业规模分组,这样的分组属于。

  A简单分组    B复合分组  C分析分组    D结构分组6.简单分组和复合分组的区别在于。

  A选择的分组标志的性质不同  B选择的分组标志多少不同C组数的多少不同  D组距的大小不同  7.有20位工人看管机器台数资料如下:

2,5,4,4,3,4,3,4,4,2,2,4,3,4,6,3,4,5,  2,4。

如按以上资料编制分配数列,应采用A单项式分组    B等距分组  C不等距分组    D以上几种分组均可以  8.在分组时,凡遇到某单位的标志值刚好等于相邻两组上下限数值时,一般是。

  A将此值归入上限所在组  B将此值归入下限所在组C此值归入两组均可  D另立一组9.次数分配数列是  A.数量标志分组形成的数列  B按品质标志分组形成的数列  C按统计指标分组所形成的数列  D按数量标志和品质标志分组所形成的数列10.划分离散变量的组限时,相邻组的组限必须  A重叠    B相近  C不等    D间断11.在分配数列中,频率是指  A各组频数之比C各组次数之比  B各组频率之比  D各组次数与总次数之比  12.某企业按工资水平分为四组:

1000元以下,1000~1500元;1500~2000元;2000元以上。

第一组和第  四组的组中值分别为  A750和2500  B800和2250  C800和2500  D750和225013.按某一标志分组的结果表现为()  A组内差异性,组间同质性  B组内同质性,组间差异性C组内同质性,组间也同质性  D组内差异性,组间差异性14.按离散变量分组形成的变量数列()  A只能是单向式变量数列  B既可以是单向式数列,也可以是组距式数列C只能是组距数列  D既不是单项式,也不是组距式15.分组标志一经选定()  A就掩盖了总体在此标志下的性质差异  B就突出了总体在此标志下的性质差异C就突出了总体在其他标志下的性质差异D就使得总体内部的差异消失了16.企业按总产值分组()  A只能使用单项式分组  B只能使用组距式分组  C可用单向式分组,也可用组距式分组  D既不能单向式分组,也不能组距式分组17.在等距式数列中,组距的大小与组数的多少成()  A正比  B反比  C等比  D不成比例  18.将某地区50个企业按产值多少分组而编制的变量数列中,变量值是()  A产值  B企业数  C各组的产值数  D各组的企业数19.统计分组按其任务和作用的不同,分为  A单项式分组,组距式分组  B品质分组,变量分组C类型分组,结构分组,分析分组  D简单分组,复合分组20.现象总体按品质标志分组,一般认为是  A类型分组  B结构分组  C分析分组  D变量分组    五、简答题  1.简述变量分组的种类及应用条件。

  2.单项式分组和组距式分组分别在什么情况下运用?

  3.什么是统计分组?

统计分组可以进行哪些分类?

  4.什么是统计分布?

它包括哪两个要素?

  5.什么是统计整理?

统计整理有什么意义?

  六、计算题:

  1.某车间30个工人日产量资料如下:

  142434344243432244223453243546  试根据上述资料,编制频数分布表。

    2.某商场连续40天的商品销售资料如下:

  25  29  4738  34  30  3843  40414636  45  3737  36  45  4333  443528  46  3430  37  44  2638  444236  37  3749  39  42  3236  35  根据这些数据进行适当的组距分组,并编制频数分布表。

    3.某公司所属40个企业2001年的产品销售收入资料如下;  152124  129  116  100  103  92  95  127  104105119  114  115  87  103  118142135  125  117108  105  110  107  137  120136117  108  97  88  123  115  119  138  112146113  126  要求:

根据以上资料进行适当的组距分组,并编制频数分布表;  按规定,销售收入在125万元以上为先进企业;115-125万元为良好企业;105-115万元为一般企业;105万元以下为落后企业。

试按先进企业、良好企业、一般企业、落后企业进行分组。

    4.某车间同工种的40名工人完成个人生产定额百分数如下:

  9788123115119158112146117108  105110107137120136125127142118  103871151141171241291381001039295113126107108105119127104  根据上述资料,编制分配数列,进一步再编制累计频数和累计频率数列。

  5.现有某年15个工厂资料如下:

  序号人数产值12345678160207350328292448300182  9101112131415  229  252  435  262  223  390  236    序号人数产值试按工人人数进行等距分组,组距和组数自行确定,汇总各组和总体的工厂个数,工人人数和产值;  计算各组和总体的平均每个工厂产值和每个工人的平均产值。

  

  

  

  

  

      19.测定变量之间相关关系密切程度的主要方法是相关图。

20.估计标准误差的数值越小,回归直线的代表性越大。

    四、单项选择题:

  1.当变量X的值增加,Y的值也随之增加,那么这时变量X和Y之间存在着  A正相关关系    B负相关关系C直线相关关系    D曲线相关关系  2.当变量X的值增加,Y的值随之下降,那么这时变量X和Y两个变量之间存在着(  A正相关关系    B负相关关系  C曲线相关关系    D直线相关关系3.现象之间相互依存关系的程度越低,则相关系数  A越接近于-1    B越接近于1C越接近于0    D在之间  4.若物价上涨,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则物价与商品需求量之间  A无相关关系    B存在正相关关系  C存在负相关关系    D无法判断  5.当所有观察值Y都落在回归直线Y=a+bx上,则Y与X之间的相关系数有  A0    B大于1  C小于1    D?

16.现象之间相互关系的类型有  A函数关系和因果关系  B相关关系和函数关系C相关关系和因果关系  D回归关系和因果关系7.相关关系的主要特征是  A某一现象的标志与另外的标志之间存在着确定的依存关系  B某一现象的标志与另外的标志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但它们不是确定的关系C某一现象的标志与另外的标志之间存在着严格的依存关系D某一现象的标志与另外的标志之间存在着函数关系8.判定现象之间相关关系密切程度的主要方法是  A编制相关表    B进行定性分析C绘制相关图    D计算相关系数9.两变量的线性相关系数为-1,说明两个变量之间是  )A完全正相关    B不完全相关C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  D完全负相关10.三个或三个以上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称为()  A单相关    B直线相关  C复相关    D曲线相关11.现象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程度越高,则相关系数值  A越接近?

    B越接近+1C越接近0    D越接近+1和-112.两变量的相关系数为,说明  A两变量不完全相关  B两变量负相关C两变量不相关    D两变量完全正相关13.度量一个变量与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相关程度的指标是  A简单相关系数    B偏相关系数C等级相关系数    D复相关系数14.在计算相关系数前,必须对两个变量做  A定量分析    B定性分析  C可比性分析    D回归分析15.应交税金与应纳税总额之间存在着  A相关关系    B函数关系  C因果关系    D回归关系16.一般情况下,下列直线相关关系中,负相关是  A商品流转越快,流通费水平越大  B产量增加,则产品成本随之降低  C消费水平随工资收入的增加而增加D产量减少,生产用的电费也减少17.进行相关分析,要求相关的两个变量   B序时平均数代表性的指标C现象之间相关关系的指标    五、简答题:

  1.相关关系与函数关系有什么区别?

  2.判断相关关系的方法有哪些?

  3.相关分析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什么是简单直线回归?

  5.什么是估计标准误?

有什么作用?

  六、计算题:

  1.检查6位同学统计学的学习时间与成绩分数如下表:

    学习天数  4  6  7  9  10  12要求:

编制相关图并进行判断。

  计算相关系数,判断关系密切程度。

  学习成绩406060708090  2.某家电企业在其几个地区拥有相当大的销路。

为进一步扩大销售,销售经理准备在周六至周日的营业  时间前,在地区性有线电台上播放广告。

为了了解广告效果,便收集了地区性广告次数与销售额资料如下表所示:

    地区北部南部东部西部中部要求:

请指出谁是自变量。

  描绘原始资料散点图。

  从资料看,广告次数与销售额是否有关系。

  计算相关系数。

  3.根据50个学生的语文和数学成绩进行计算,语文成绩的标准差为9。

75分,数学成绩的标准差为7。

  9分,两种成绩的协方差为72分,上述资料计算相关系数,并说明相关程度。

  4.某菜农调查蔬菜存放时间与维生素含量资料如下:

  存放天数  0  1  2  3  4  5  6  维生素含量  20  18  17  15  12  10  8广告次数42563销售额  要求:

计算相关系数,判断关系密切程度。

  建立直线回归方程。

  计算估计标准误差  估计存放天时维生素含量是多少。

  5.已知r=90              ?

?

20y?

40又知?

y是?

x的3倍,求y对x的回归直线方程。

  第八章指数分析  一、名词解释:

  1.总指数    2.综合指数  3.同度量因素    4.平均指数  5.指数体系    6.指数化指标  7.定基指数数列    8.环比指数数列    二、填空题:

  1.统计学上所说的“指数”是一种对比性的,与数学上的“指数函数”是完全不同的。

运  用统计指数可以考察很多问题。

  2.统计指数起源于18世纪的。

最初的指数是指数。

  3.所谓特殊相对数,是指那些不能直接加总和对比的社会。

因此,必须通过某种方法把转  化为,然后计算其比较相对数。

  4.所谓同度量因素,就是在计算综合指数时,把不能直接相加的过渡到可以加总的指标的那个  。

  5.某商场2003年与2002年相比,各种商品的零售总额上涨了26%,零售量上涨了5%,零售价格增长  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