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一中届高三上学期月考五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49648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4.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长沙一中届高三上学期月考五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湖南省长沙一中届高三上学期月考五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湖南省长沙一中届高三上学期月考五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湖南省长沙一中届高三上学期月考五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湖南省长沙一中届高三上学期月考五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湖南省长沙一中届高三上学期月考五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湖南省长沙一中届高三上学期月考五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湖南省长沙一中届高三上学期月考五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湖南省长沙一中届高三上学期月考五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湖南省长沙一中届高三上学期月考五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湖南省长沙一中届高三上学期月考五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湖南省长沙一中届高三上学期月考五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湖南省长沙一中届高三上学期月考五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湖南省长沙一中届高三上学期月考五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湖南省长沙一中届高三上学期月考五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湖南省长沙一中届高三上学期月考五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湖南省长沙一中届高三上学期月考五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湖南省长沙一中届高三上学期月考五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湖南省长沙一中届高三上学期月考五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湖南省长沙一中届高三上学期月考五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南省长沙一中届高三上学期月考五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湖南省长沙一中届高三上学期月考五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长沙一中届高三上学期月考五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湖南省长沙一中届高三上学期月考五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湖南省长沙一中届高三上学期月考五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湖南省长沙一中2017届高三上学期月考(五)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湖南省长沙一中2017届高三上学期月考(五)

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第I卷

(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人民日报社综合楼报告厅后墙上,悬有已故总编辑范敬宜手书的《岳阳楼记》。

书法秀骨丰神,俊朗雅逸,学问文章之气郁郁芊芊,发于笔墨之间,充分展现了范先生高超的书艺、学养和才情。

然而,令人颇感困惑的是,《岳阳楼记》首句庆历四年春的历字,繁体字却写成了歷,而非古代帝王年号专用的曆。

大家知道,历对应的繁体字有两个:

曆和歷。

1964年《简化字总表》公布后,两字同音合并,并另造了一个新字历(保留厂形,以力为声符)。

历便兼有了歷曆两字的全部含义。

关于歷,《说文解字》释为:

过也,传也。

从止,厤聲。

故歷表示经过、经历之意,历史、历次、历程、学历之历应为歷。

但《说文》只收歷而不见曆,说明东汉中叶以前还没有曆字。

曆字出现最早的实物资料是汉灵帝时的光和大司农铜斛,后又现身在北魏碑刻中。

北宋徐铉将曆收录在《说文新附》中,释为:

厤象也。

从日,厤声。

故曆为历象之意,日历、历法、农历、挂历之历应为曆。

中国历代帝王年号中,武则天圣历、唐代宗大历、唐敬宗和唐文宗宝历、宋仁宗庆历、辽穆宗应历、元文宗天历、明神宗万历、南明桂王朱由榔永历,还有日本十六个带历字的年号,均应为曆。

对此,我们可以从历代封建王朝铸造发行的钱币中得到印证。

如宋仁宗庆历元年(1041年)铸造的庆曆重宝的钱文。

不过,徐铉在曆字下注曰:

《史记》通用‘歷’。

认为歷曆是可以相通换用的通假字,这样庆曆也可以写成庆歷了。

但此说又被清代学者郑珍推翻,其《说文新附考》称:

按:

歷乃曆象本字,非通用也。

所以,两字不是通假字而是古今字关系,歷为古本字,曆为后起区别字,之后两字各有分工,不能随意混用。

因此,可以肯定当初范仲淹写《岳阳楼记》用的是庆曆。

如其亲笔所题的庆曆三年。

下面,还是让我们以历代书家所写的《岳阳楼记》为证吧——

以上的明清作品无一例外都写作庆曆。

范敬宜为范仲淹第二十八世孙,一生书写先祖的传世名作《岳阳楼记》不知凡几,会在这个寻常汉字上出错吗?

问题恐怕没有这么简单。

果然,我发现了一个重要的反例,物证就在岳阳楼。

在岳阳楼的一楼和二楼,都挂有《岳阳楼记》的紫檀木雕屏,书写者均为清代书法家张照,上面清清楚楚地写着:

庆厯(同‘歷’)。

张照(1691年-1745年)生活于康雍乾三世,该作落款日期为乾隆八年(1743年)六月既望(农历十六日)。

为何张照一反既往地将庆曆写成庆歷?

仿佛电光石火一般,我猛然想起了清代的文字狱。

对了,这个曆字很可能就是当时的避讳字!

乾隆的名讳不就是弘历吗?

乾隆的长兄名弘晖、次兄弘昐、三兄弘昀、四兄弘时、六弟弘昼、幼弟弘曕,名中第二个字均为日旁,故弘历的繁体写法应为弘曆。

1736年乾隆当上皇帝后,为避讳,改曆为歷。

在古代中国,必须回避君主的名讳,否则就会犯大不敬之罪。

陈垣先生在《史讳举例》一书中说:

避讳常用之法有三:

曰改字,曰空字,曰缺笔。

庆歷即为改字。

如空字之例:

唐代为避太宗李世民的名讳,将名将李世勣删去世字作李勣,观世音略称为观音。

再如缺笔之例:

康熙帝名讳玄烨,故玄烨两字的最后一画须省略

清代避讳制度最为严酷的是雍正、乾隆年间,《史讳举例》称:

雍乾之世,避讳至严。

当时倘出现曆字,一般都会被判死罪。

故在洋洋约8亿字的《四库全书》中找不到一个曆字,甚至连大清历法《时宪历》也改称《时宪书》。

因此到了后世,庆歷这种写法就一直沿用下来了。

(摘自人民网)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盛赞了《人民日报》已故总编辑范敬宜书法秀骨丰神,俊逸儒雅,郁郁芊芊,充分展现了高超的书艺、学养和才情。

B.范敬宜所书《岳阳楼记》,首句庆历四年春的历没有用古代帝王年号专用的曆,而写成歷,是一件令人困惑的事。

C.繁体字歷和曆是两个含义不同的字,前者表经过、经历,如历史、历程、学历;后者表历象,如日历、历法、挂历等。

D.本文第五段说东汉中期后出现了曆字,且运用规范,意在说明庆历四年春的历字,本应该写作曆。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史记》和《说文解字》两书成书的时间都应在汉灵帝时的光合大司农铜斛出现之前.

B.文中所说的《说文》就是上文中的《说文解字》,而《说文新附》和《说文新附考》则是另外两部书。

C.以上的明清作品无一例外都写作‘庆曆’,这句话是为了反证张照之所以写庆歷是因为避讳。

D.唐代为避太宗李世民名讳,将名将李世勣的名字改为李勣,张照将庆曆写作庆歷,所用避讳方法相同。

3.对于范敬宜所书庆历四年春用歷字的原因,本文所赞同的说法是(

A.歷与曆是通假字,互通,所以没有区别。

B.歷与曆是古今字,不能互通,范氏所书只是笔误。

C.张照写庆歷是为了避讳,范氏因此而沿用。

D.因为《说文解字》中只有歷字,没有曆字,范氏是崇古。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湍流卷不走的先生

从玉华

进入人生的第99个年头,李佩大脑的内存越来越小,记忆力大不如以前了。

她一个月给保姆发了三回工资。

在她狭小的客厅里,那个腿都有些歪的灰色布沙发,60年间,承受过不同年代各色大人物的身体。

钱学森、钱三强、周培源、白春礼都曾坐过那个沙发。

有时人来得多了,甭管多大的官儿,都得坐小马扎。

她一生都是时间的敌人。

70多岁学电脑,近80岁还在给博士生上课。

进入晚年后,她创办了比央视百家讲坛还早、规格还高的中关村大讲坛。

没人数得清,中科院的老科学家中有多少是她的学生。

郭永怀、李佩夫妇带着女儿从美国康奈尔大学回国,是钱学森邀请的。

钱学森在1956年数次致信郭永怀:

请你到中国科学院的力学研究所来工作,我们已经为你在所里准备好你的‘办公室’,是一间朝南的在二层楼的房间,淡绿色的窗帘,望出去是一排松树。

已经把你的大名向科学院管理处‘挂了号’,自然是到力学所来,快来,快来!

1968年10月3日,郭永怀再次来到青海试验基地,为中国第一颗导弹热核武器的发射从事试验前的准备工作。

12月4日,在试验中发现了一个重要线索后,他在当晚急忙赶到兰州,乘飞机回北京。

5日凌晨6时左右,飞机在西郊机场降落时失事。

在烧焦的尸体中有具紧紧地抱在一起,当人们费力地把他们分开时,才发现两具尸体的胸部中间,一个保密公文包完好无损。

最后确认,这两个人是59岁的郭永怀和他的警卫员牟方东。

郭永怀曾在大学开设过没几个人听得懂的湍流学课程,而当时失去丈夫的李佩正经历着人生最大的湍流。

据力学所的同事回忆,得知噩耗的李佩极其镇静,几乎没说一句话。

在郭永怀的追悼会上,被怀疑是特务、受到严重政治审查的李佩一个人孤零零地坐在长椅上。

郭永怀走后22天,中国第一颗热核导弹试验获得成功。

更大的生活湍流发生在上个世纪90年代,李佩唯一的女儿郭芹也病逝了。

没人看到当时年近八旬的李佩先生流过眼泪。

老人默默收藏着女儿小时候玩的能眨眼睛的布娃娃。

几天后,她像平常一样,又拎着收录机给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的博士生上英语课去了,只是声音沙哑。

1999年9月18日,李佩坐在人民大会堂,国家授予23位科学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郭永怀先生是其中唯一的烈士。

该奖章直径8厘米,用99.8%纯金铸造,重515克——大家感慨,确实沉得吓人。

4年后,李佩把这枚奖章捐给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钱、年龄对李佩而言,都只是一个数字。

她在北大念书,北平沦陷后,她从天津搭运煤的船到香港,再辗经过越南,进入云南西南联大。

她在日本人的轰炸中求学。

她曾代表中国,参加在巴黎举办的第一次世界工联大会和第一次世界妇女大会。

她和郭永怀放弃了美国的三层小洋楼,回国上船时把汽车送给最后一个给他们送行的人。

文革刚刚结束,人才匮乏。

李佩找到那些曾被打成右派甚至进过监狱的英语人才,让他们从事教学工作。

事实证明,她的眼光很准。

她请出山的许孟雄,后来成为邓小平同志1979年1月出访美国时英文文件的把关人。

她还和李政道一起推动了中美联合培养物理研究生项目,帮助国内第一批自费留学生走出国门。

到1988年该项目结束时,美国76所优秀大学接收了中国915名中美联合培养物理研究生。

她筹建了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后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大学)的英语系,培养了新中国最早的一批硕士、博士研究生。

她进行英语教学改革,大胆地让学生读《双城记》、《傲慢与偏见》等原版英文书。

所有毕业生论文答辩,她都要求学生用全英文陈述。

1987年,李佩退休了,可是她接着给博士生上英语课,一直上到80来岁。

在李佩眼里,没什么是不能舍弃的。

几年前,一个普通的夏日下午,李佩让小她30多岁的忘年交李伟格陪着,一起去银行,把60万元捐出——力学所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各30万。

没有任何仪式,就像处理一张水费电费单一样平常。

前年,郭永怀104岁诞辰日,李佩拿出陪伴了自己几十年的藏品,捐给力学所:

郭永怀生前使用过的纪念印章、精美计算尺、浪琴怀表,以及1968年郭永怀牺牲时,中国民航北京管理局用信封包装的郭先生遗物——被火焰熏黑的眼镜片和手表。

在李佩90多岁的时候,她还组织了20多位专家,把钱学森在美国20年做研究用英文发表的论文,翻译成中文,出版了《钱学生文集》中文版。

曾有人把这对夫妇的故事排成舞台剧《爱在天际》,有一次,李佩先生去看剧,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但人们从她的脸上,读不出任何表情,那似乎在演着别人的故事。

不老的李佩先生确实老了,曾经在学生眼里一周穿衣服不重样、耄耋之年出门也要把头发梳得一丝不乱还别上卡子的爱美的李佩先生,已经顾不上很多了。

那个她曾趴在窗边送别客人的阳台落满了灰尘,钢琴很多年没有响一声了,她已经忘了墙上的画画的是她和郭永怀相恋的康奈尔大学。

记忆正在一点点断裂。

早些年,有人问她什么是美。

她说:

美是很抽象的概念,数学也很美。

如今,她直截了当地说:

能办出事,就是美!

很少有人当面对她提及孤独两个字,老人说:

我一点儿也不孤独,脑子里好些事。

如今,内心强大得能容下任何湍流的李佩先生似乎越来越黏人,有好友来看她,她就像小孩一样,闹着让保姆做好吃的;好友离开时,她总是在窗边看好友一步三回头地走远,一点点变小。

摘下助听器,李佩先生的世界越来越安静。

知道李佩这个名字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了。

但每一个踏进李佩先生家的人都会很珍惜拜访的时间,会努力记住这个家的每一处细节,大家都明白,多年后,这个家就是一个博物馆。

(《中国青年报》2016年1月13日,有删节)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狭小的客厅里灰色布沙发承受过不同年代各色大人物的身体,有时人来得多了,甭管多大的官都得坐小马扎,表明李佩平等待人、从不媚上的正直品格。

B.李佩先生热心公益,乐善好施,把丈夫所得515克重的勋章捐给中国科技大学,又给力学所和中科大各捐30万,还给保姆一月发三次工资。

C.李佩晚年的世界越来越安静,好友离开时,她总是在窗边看着好友一步三回头地走远,一点点变小,这一笔写出了她晚景的孤独和内心的悲凉。

D.文章从写李佩99岁起笔,以其高龄引发读者强烈的阅读兴趣,再追溯其一生坎坷而光辉的人生历程,结尾又回到晚年现实,首尾照应,浑圆一体。

5.李佩经受了哪些湍流而未被卷走?

全文表达了她哪些优秀品格?

(5分)

6.老年的李佩对美和孤独有怎样的理解?

这两者之间有怎样的关联?

(4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青纱帐

王统照

稍稍熟悉北方情形的人,当然知道这三个字——青纱帐,帐字上加青纱二字,很容易令人想到那幽幽地,沉沉地,如烟如雾的趣味。

其中大约是小簟轻衾吧?

有个诗人在帐中低吟着手倦抛书午梦凉

的句子;或者更宜于有个雪肤花貌的玉人,从淡淡地灯光下透露出横陈的丰腴的肉体美来,可是煞风景得很!

现在在北方一提起青纱帐这个暗喻格的字眼,汗喘气力,光着身子的农夫,横飞的子弹,枪,杀,劫掳,火光,这一大串的人物与光景,便即刻联想得出来。

北方有的是遍野的高粱,亦即所谓秫秸,每到夏季,正是它们茂生的时季。

身个儿高,叶子长大,不到晒米的日子,早已在其中可以藏住人,不比麦子豆类隐蔽不住东西。

这些年来,北方,凡是有乡村的地方,这个严重的青纱帐季,便是一年中顶难过而要戒严的时候。

当初给遍野的高粱赠予这个美妙的别号的,够得上是位幽雅的诗人吧?

本来如刀的长叶,连接起来恰象一个大的帐幔,微风过处,秆、叶摇拂,用青纱的色彩作比,谁能说是不对?

然而高粱在北方的农产植物中是具有雄伟壮丽的姿态的。

它不象黄云般的麦穗那么轻袅,也不是谷子穗垂头委琐的神气,高高独立,昂首在毒日的灼热之下,周身碧绿,满布着新鲜的生机。

高粱米在东北几省中是一般家庭的普通食物,东北人在别的地方住久了,仍然还很欢喜吃高粱米煮饭。

除那几省之外,在北方也是农民的主要食物,可以糊成饼子,摊作煎饼,而最大的用处是制造白干酒的原料,所以白干酒也叫做高粱酒。

中国的酒类性烈易醉的莫过于高粱酒。

可见这类农产物中所含酒液之纯,与北方的土壤气候都有关系,但高粱的特性也由此可以看出。

为什么北方农家有地不全种能产小米的谷类,非种高粱不可?

据农人讲起有他们的理由。

不错,高粱的价值不要说不及麦、豆,连小米也不如。

然而每亩的产量多,而尤其需要的是燃料。

我们的都会地方现在是用煤,也有用电与瓦斯的,可是在北方的乡间因为交通不便与价值高贵的关系,主要的燃料是高粱秸。

如果一年地里不种高粱,那末农民的燃料便自然发生恐慌。

除去为作粗糙的食品外,这便是在北方夏季到处能看见一片片高杆红穗的高粱地的缘故。

高粱的收获期约在夏末秋初。

从前有我的一位族侄,——他死去十几年了,一位旧典型的诗人,——他曾有过一首旧诗,是极好的一段高粱赞:

高粱高似竹,遍地参差绿。

粒粒珊瑚珠,节节琅玕玉。

农人对于高粱的红米与长杆子的爱惜,的确也与珊瑚琅玕相等。

或者因为这等农产物品格过于低下的缘故,自来少见诸诗人的歌咏,不如稻、麦、豆类常在中国的田园诗人的句子中读得到。

但这若干年来,高粱地是特别的为人所憎恶畏惧!

常常可以听见说:

青纱帐起来,如何,如何?

……今年的青纱帐季怎么过法?

因为每年的这个时季,乡村中到处遍布着恐怖,隐藏着杀机。

通常在黄河以北的土匪头目,叫做秆子头,望文思义,便可知道与青纱帐是有关系的。

高粱秆子在热天中遍地皆是,容易藏身,比起占山为王

还要便利。

青纱帐,现今不复是诗人、色情狂者所想象的清幽与挑拨肉感的所在,而变成乡村间所恐怖的魔帐了!

多少年来帝国主义的压迫,与连年内战,捐税重重,官吏、地主的剥削,现在的农村已经成了一个待爆发的空壳。

许多人想着回到纯洁的乡村,以及想尽方法要改造乡村,不能不说他们的用心良苦,然而事实告诉我们,这样枝枝节节,一手一足的办法,何时才有成效!

青纱帐季的恐怖不过是一点表面上的情形,其所以有散布恐惶的原因多得很呢。

青纱帐

这三个字徒然留下了极淡漠的,如烟如雾的一个表象在人人的心中,而内里面却藏有炸药的引子!

一九三三,六月四日。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对于青纱帐,诗人给予浪漫的理解,色情狂产生色欲的联想,其实是隐藏杀机的恐怖的魔帐,也是埋葬侵略者和反动统治者的坟墓。

B.本文从写青纱帐的美好起笔,浓墨重彩地写出了膏粱的价值;是北方农民主要的食粮,可用来蒸酒,秸秆可作燃料,这为后面写它充满罪恶作了铺垫。

C.农民诗歌把膏粱比喻成珊瑚珠、琅玕玉,说明它的宝贵,深受人们喜爱。

高粱秆长得高而挺拔,象征了我们坚强伟大的民族精神。

D.第段中,青纱帐起,如何,如何……,第一个如何是指过去青纱帐如何的美好,第二个如何是指隐藏着怎样的凶险和灾难。

E.王统照的这篇散文,表达了他对现实人生的认识这一创作理念,饱含忧国忧民的情怀,对当代社会罪恶现状作了有力的批判。

8.文章写在青纱帐里涌现和蕴藏了哪些现实的社会现象?

认为当时农村乃至整个国家的出路在哪里?

(4分)

9.本文突出地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试赏析它是怎样进行对比的?

这样写,在文中起了怎样的作用?

(5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刘基,字伯温,青田人。

曾祖濠,仕宋为翰林掌书。

宋亡,邑子林融倡义旅。

事败,元遣使簿录其党,多连染。

使道宿濠家,濠醉使者而焚其庐,籍悉毁。

使者计无所出,乃为更其籍,连染者皆得免。

基幼颖异,其师郑复初谓其父熄曰:

君祖德厚,此子必大君之门矣。

元至顺间,举进士,除高安丞,有廉直声。

行省辟之,谢去。

起为江浙儒学副提举,论御史失职,为台臣所阻,再投劾归。

基博通经史,于书无不窥,尤精象纬之学。

西蜀赵天泽论江左人物,首称基,以为诸葛孔明俦也。

方国珍起海上,掠郡县,有司不能制。

行省复辟基为元帅府都事。

基议筑庆元诸城以逼贼,国珍气沮。

及左丞帖里帖木儿招谕国珍,基言方氏兄弟首乱,不诛无以惩后。

国珍惧,厚赂基。

基不受。

国珍乃使人浮海至京贿用事者遂诏抚国珍授以官而责基擅威福羁管绍兴方氏遂愈横。

亡何,山寇蜂起,行省复辟基剿捕,与行院判石抹宜孙守处州。

经略使李国凤上其功,执政以方氏故抑之,授总管府判,不与兵事。

基遂弃官还青田,著《郁离子》以见志。

时避方氏者争依基,基稍为部署,寇不敢犯。

(节选自《明史·刘基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国珍乃使人浮海/至京贿用事者/遂诏抚/国珍授以官/而责基擅威福/羁管绍兴/方氏遂愈横

B.国珍乃使人浮海至京/贿用事者/遂诏抚国珍/授以官/而责基擅威福/羁管绍兴/方氏遂愈横

C.国珍乃使人浮海至京/贿用事者遂诏/抚国珍授以官/而责基/擅威福羁/管绍兴方氏/遂愈横

D.国珍乃使人浮海/至京贿/用事者遂诏抚国珍/授以官/而责基/擅威福羁管绍兴方氏遂愈横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翰林是由唐代开始历朝所设的一种官职,或做皇帝文学侍从,或为朝廷撰拟文书,或修国史,记录皇帝宫行等。

B.通过礼部考试考中的称贡士,由皇帝对贡士考试录取的称进士,进士榜用黄纸书写,称金榜,中进士谓之金榜题名。

C.丞,古代辅佐皇帝的最高官吏称丞,即丞相。

汉以后中央和地方机关具体办事官员亦称丞相当于当代的办公室主任。

D.象维指日月和金、木、水、火、土五星。

象,天象;纬,行星的古称,这里的象维指天文学知识,刘基精象维,说明他知识渊博。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基的曾祖父名刘濠,在宋被灭亡后,刘濠的儿子林融,组织义军抗元,后来失败了。

B.刘基考中进士后,担任高安丞一职,受到人们的赞扬;后来行省征召他,他辞谢了。

C.海盗方国珍攻占抢掠郡县,刘基筑城御敌取胜,他认为方国珍是首恶者,必须严惩。

D.本文写了刘基聪颖博学,擅长军事,能克寇制胜,为人正直廉洁,深受众爱戴。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使道宿濠家,濠醉使者而焚其庐,籍悉毁。

(2)时避方氏者争依基,基稍为部署,寇不敢犯。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忆江上吴处士

(1)

贾岛

闽国扬帆去,蟾蜍亏复圆。

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

此地聚会夕,当时雷雨寒。

兰桡殊未返

(2),消息海云端。

【注】

(1)处士,隐居林泉不出仕的人。

(2)兰桡,用木兰树做成的桨,代指船。

14.下列对本诗有关内容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闽国扬帆去,即扬帆离开闽国,主语是省略的吴处士。

B.蟾蜍亏复圆,蟾蜍指月亮,亏复圆表明已去了一个月。

C.末句写只好遥望远天,希望能从海云间得到友人的一些消息。

D.全诗写诗人怀着真挚的感情,盼吴处士早日回归家园。

E.诗歌围绕题目中的忆字反复勾勒,构思缜密严谨,笔墨厚重饱满。

15.本诗第二、三联写的什么情景?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这两联有怎样的艺术特色?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分)

(1)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说,当春和景明的时候,望着壮丽的湖景,登上岳阳楼,其心情、感受会是,。

(2)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一诗中,表明自己不畏惧被浮云遮住眼睛的原因的诗句是。

(3)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两句景中有典,描写了边塞地区秋天的风光,表达思归之情。

第II卷(表达题,共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

(1)我们坐拥网络,信息信手拈来,把自己的问题发到朋友圈,几分钟就会有许多人给你支招。

(2)导演对这部影片主要角色的人选讳莫如深,记者们得不到任何有价值的信息,一个个被蒙在五里雾中。

(3)国庆长假期间的华山,游者甚众,大家都兴致勃勃,摩肩接踵,在陡峭的崖壁小路上奋力攀登。

(4)权权交易权钱交易权色交易,这些时下腐败的病症,金融界也受到感染,其存在是不容置喙的。

(5)看敦煌,你必须抛弃杂念,亲临石窟,一天看七八个,极累,每个窟都充满魅力,令人感动得瞠目结舌。

(6)因为竞技要一次决定胜负,所以每个选手在登峰造极的比拼中,发挥必然难以稳定,会出现意外,造成遗憾。

A.

(1)(3)(6)B.

(2)(3)(5)

C.

(1)(4)(5)D.

(2)(4)(6)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跟动物打交道比人要容易,动物更加诚实更加平和,那些能被表情判断出情绪的动物都不必害怕,它们并不会攻击你。

B.凡是怀着乡愁冲动到处寻找精神家园的活动皆可称之为哲学,当人们坐拥亿万的豪宅,则依然是不折不扣的精神流民。

C.在现实中,真正考验联合国秘书长的是如何平衡各成员国之间的关系,协调各国以及各大国之间的矛盾。

D.他讨厌把自然称为自然资源,资源一词在他听来就像一种可以被买卖或丢弃的商品,而没有真正的爱的珍惜。

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文字并不能直截了当地经世致用,

(1)

谁指望让文学去提升GDP,那肯定是痴人说梦,

(2)

,人们知道文学的任务也不是治理雾霾,(3)帮人中彩票,(4)

按照一位年轻作家的说法,文学连中国式过马路也管不到。

(5)文学不会失去价值,(6

文学能够载道,(7)

这个道,与我们每个人是否能够活得更美好是息息相关的。

(1)

(2)(3)(4)(5)(6)(7)

A.如果同样

或者甚至

但是因为

而且

B./

因为

甚至而且

然而由于

所以

C.如果同样

或者甚至

因为而且

所以

D.倘若/

亦非

而且所以

同时

而且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但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5分)

还有一条很重要,就是多读与自己意见不合的书。

我们往往翻开一本书,一看句句都是自己心中要说的话,于是感到非常痛快,

(1),以为这是正对自己胃口的好书。

结果

(2),即使有进步也很小。

因为书中意见自己在读书前便有了,读了之后,自然也不过是更坚信或更丰富而已。

唯有读与自己意见不合的书,(3),然后以对待敌人的态度去研读这本书。

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