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计算机网络原理》考试大纲.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497077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0.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子商务《计算机网络原理》考试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电子商务《计算机网络原理》考试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电子商务《计算机网络原理》考试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电子商务《计算机网络原理》考试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电子商务《计算机网络原理》考试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电子商务《计算机网络原理》考试大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电子商务《计算机网络原理》考试大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电子商务《计算机网络原理》考试大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电子商务《计算机网络原理》考试大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电子商务《计算机网络原理》考试大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电子商务《计算机网络原理》考试大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电子商务《计算机网络原理》考试大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电子商务《计算机网络原理》考试大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电子商务《计算机网络原理》考试大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电子商务《计算机网络原理》考试大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电子商务《计算机网络原理》考试大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电子商务《计算机网络原理》考试大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电子商务《计算机网络原理》考试大纲.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电子商务《计算机网络原理》考试大纲.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电子商务《计算机网络原理》考试大纲.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子商务《计算机网络原理》考试大纲.docx

《电子商务《计算机网络原理》考试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商务《计算机网络原理》考试大纲.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电子商务《计算机网络原理》考试大纲.docx

电子商务《计算机网络原理》考试大纲

 

山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在校生实践课程改革试点专业

 

《计算机网络原理》考试大纲

 

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

 

第一部分理论考试大纲2

一、课程性质、地位、特点和要求2

(一)课程性质、地位和特点2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3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3

二、《计算机网络原理考试大纲》说明4

1.考试内容具体化4

2.考试要求标准化4

3.关于自学教材4

4.关于自学要求和自学方法指导4

三、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5

第1章计算机网络概述5

第2章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6

第3章物理层7

第4章数据链路层9

第5章网络层10

第6章传输层12

第7章应用层13

第8章局域网技术14

第9章实用网络技术16

四、教学学时分配17

五、试题类型及样题18

第二部分实践技能考核大纲18

一、实践技能考核的设置目的和要求18

二、实践技能考核的课程内容19

三、实践技能的考核要求19

四、实践技能的考核方式19

五、实践技能考核的等级评价标准19

六、实践技能考核的选例19

第一部分理论考试大纲

一、课程性质、地位、特点和要求

(一)课程性质、地位和特点

《计算机网络原理》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计算机网络、计算机及应用专业(独立本科段)的一门必修课程,是为培养和检验自学应考者的计算机网络理论和应用能力而设的一门专业课程。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相互渗透、密切结合的一门交叉科学,在信息社会中得到了极其广泛的应用。

计算机网络化是计算机进入到第四个时代的重要标志,《计算机网络原理》已成为计算机专业及其相关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重要核心课程,它是进行网络设计和开发的基础。

计算机网络是当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发展最为迅速的领域之一,也是计算机应用领域中最为热门的技术之一,基于网络技术的电子商务、电子政务、远程教育、远程医疗与信息安全技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

计算机网络已遍及现代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正在改变着人们的工作方式与生活方式。

计算机网络涉及数据通信、网络理论、各类网络标准协议及众多相关技术,为便于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网络知识,本课程对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局域网技术、因特网技术、实用网络技术以及网络安全等内容做了系统全面的介绍。

本课程在内容安排上以基础性和实用性为重点,不仅包括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和技术,还介绍了目前比较成熟的计算机网络新技术,涉及了网络发展的前沿内容。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工作原理,理解计算机网络的一系列标准和协议,了解计算机网络的新技术,为开展和从事计算机网络的应用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产生与发展、网络功能、网络分类、网络应用,理解计算机网络的概念、网络的拓扑结构、资源共享、计算机网络组成等知识。

2.理解计算机网络协议与分层的体系结构的知识,理解面向连接服务和面向无连接服务的机制,理解OSI参考模型和TCP/IP参考模型各层的功能、协议、基本工作原理。

了解OSI和TCP/IP的异同点。

3.理解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了解各类传输介质的性能和应用场合,理解和掌握信道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数据编码原理、调制解调器、ADSL、多路复用技术、异步传输和同步传输、电路交换与分组交换的工作原理,了解物理层的功能和协议。

4.理解和掌握数据链路层成帧、差错控制、流量控制等功能,理解链路层的基本协议的功能,掌握典型的数据链路层协议:

HDLC和PPP协议。

5.深入理解网络层的功能、为传输层提供的服务、虚电路子网和数据报子网的概念,理解路由选择算法、拥塞的概念和拥塞预防策略,理解网络层所涉及的协议、网络互连的基本原理,掌握网络互连设备、互连协议。

6.理解传输层提供给高层的服务、服务质量和传输服务原语,理解TCP和UDP协议,理解和掌握寻址、连接管理、流量控制和缓冲策略。

7.理解和掌握应用层的域名系统、电子邮件协议、文件传输协议、万维网的原理等。

8.理解局域网的参考模型与协议标准,掌握CSMA/CD等几种典型的介质访问控制(MAC)方法的工作原理和协议规范,掌握几种以太网以及无线局域网的工作原理。

了解局域网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

9.了解分组交换技术(x.25和帧中继)、ATM技术、第三层交换技术、虚拟局域网技术、VPN、计算机网络管理与安全等实用技术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

计算机网络是一门集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为一体的综合性交叉学科,它综合运用这两个学科概念和方法,形成了自己独立的体系。

学习计算机网络基本原理课程之前,应很好掌握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软硬件知识及通信所需的相关知识。

二、《计算机网络原理考试大纲》说明

为了使本课程的自学考试达到标准化、规范化的要求。

本大纲在规定各章自学考试内容的基础上,对各章规定了考试目标,包括考核点和考核要求。

明确考试目标,可以使应考者进一步了解考试内容和要求,知道怎么学和怎么考,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教材;可使社会助学单位知道如何组织教学,根据应考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辅导,达到既定的要求;可使命题单位正确把握试题的广度、深度和难易程度。

1.考试内容具体化

《计算机网络原理考试大纲》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列出每章的基本内容和具体考核点,并要求考试命题控制在这些基本内容和考核点之中。

这样就减少了自学、社会助学和考试命题的盲目性。

2.考试要求标准化

为了保证自学考试这一国家学历水平考试的质量,《计算机网络原理考试大纲》在考试内容具体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力求考试要求标准化。

这除了要通过规定试题内容的各种比例来体现外,更重要的是要按照识记、领会、简单应用和综合应用四个层次来规范考试内容的能力程度要求。

为此,本考试大纲不仅对各章提出总体性考核目标要求,而且尽可能将能力层次要求落实到每个具体的考核点。

这些考核目标和考核点,既是对自学考试应考者进行考核的水准要求,也是对命题者进行命题的基本要求。

四个能力层次从低到高依次是:

识记;领会;简单应用;综合应用。

识记:

要求考生能够对大纲中的知识点,有清晰准确的认识,并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领会:

要求考生能够对大纲中的知识点有一定的解释,清楚它与有关知识点的联系与区别,并能做出正确的表述和解释。

简单应用:

要求考生能够运用本大纲中各部分的少数几个知识点,解决简单的计算或应用问题。

综合运用:

要求考生对大纲中的知识点熟悉和理解的基础上,会运用多个知识点,分析、计算解决稍复杂的一些问题。

3.关于自学教材

自学教材《计算机网络原理》(2007年版)

主编杨明福

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4.关于自学要求和自学方法指导

本大纲的课程基本要求是依据专业考试计划和专业培养目标而确定的。

课程基本要求还明确了课程的基本内容,以及对基本内容掌握的程度。

基本要求中的知识点构成了课程内容的主体部分。

因此,课程基本内容掌握程度、课程考核知识点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考核的主要内容。

在自学要求中,对各部分内容掌握程度的要求由低到高依次为:

了解、理解、掌握。

本课程作为一门专业课程,内容度、难度大。

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自学,达到考试大纲的要求,希望学员在自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开始阅读某一章教材内容之前,先阅读大纲中关于这一章的要求,以便在阅读教材时做到心中有数,掌握对各知识点的能力层次要求。

(2)阅读教材时,要注意基本概念的理解,基本原理要弄懂。

(3)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应注意基本概念和结论的把握。

(4)在学完教材的每一节内容后,应认真做好教材中的有关习题和思考题,这是帮助考生理解、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必须引起极大的重视。

5.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1)应熟知考试大纲对课程所提出的总的要求和各章的知识点。

(2)辅导时,应以大纲为依据,不要随意增删内容。

(3)要使考生了解试题的难易与能力层次高低两者完全不同,在各个能力层次中都存在着不同难度的试题。

(4)应注意对考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自学能力的培养,要引导学生逐步学会独立学习,同时注意培养考生实验操作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1章计算机网络概述

(一)本章知识点

1.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1)计算机网络的四个发展阶段。

(2)三大网络:

计算机网、电信业务网、广播电视网。

(3)网络发展趋势:

宽带网络、全光网络、多媒体网络、移动网络、下一代网络。

2.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2)计算机网络的两大组成部分。

(3)网络的功能:

硬/软件共享、信息交换。

(4)计算机网络的典型应用。

3.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1)按拓扑结构分类:

总线形、环形、星形、树形、网形、混合形。

(2)按网络交换方式分类:

电路交换网、报文交换网和分组交换网。

(3)按网络的覆盖范围分类:

广域网、局域网和城域网。

(4)按网络传输技术分类:

广播方式、点对点方式。

4.计算机网络的标准化

(1)国际标准化组织。

(2)其它标准化机构。

(3)Internet的组织结构。

(二)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介绍计算机网络的演变发展阶段和未来网络的发展趋势,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定义、组成和它的功能及应用,计算机网络的分类,计算机网络标准的制定。

要求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几个发展阶段和未来网络的发展趋势,了解三大网络的基本知识,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两大组成部分;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分类及应用,理解几种典型网络拓扑结构的特征、性能指标和优、缺点;了解标准制定和管理机构。

(三)考核要求

1.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识记:

计算机网络的四个发展阶段,计算机网络、电信业务网及广播电视网三大网络的基本知识,宽带网络、全光网络、多媒体网络、移动网络以及下一代网络的未来发展趋势。

2.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1)识记: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硬/软件共享、信息交换,计算机网络的典型应用。

(2)领会: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计算机网络的两大组成部分。

3.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1)识记:

按拓扑结构分类:

总线形、环形、星形、树形、网形、混合形,各种网络拓扑结构的特征;按网络交换方式分类:

电路交换网、报文交换网和分组交换网;按网络的覆盖范围分类:

广域网、局域网和城域网;按网络传输技术分类:

广播方式、点对点方式。

(2)领会:

总线形、环形、星形拓扑结构的特征、性能指标和优、缺点。

4.计算机网络的标准化

识记:

计算机网络的主要标准制定机构:

ISO、ITU、IETF。

第2章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一)本章知识点

1.网络的分层体系结构

(1)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定义和发展

(2)计算机网络分层体系结构及分层原理

(3)计算机网络通信协议的概念,网络通信协议三要素。

2.OSI/RM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

(1)OSI/RM对等实体的通信。

(2)OSI/RM各层的功能。

(3)面向连接的服务和无连接的服务。

3.TCP/IP参考模型

(1)TCP/IP的体系结构。

(2)TCP/IP各层的功能。

4.OSI/RM与TCP/IP参考模型的比较

(1)两者相似之处:

基于协议栈的概念,分层体系结构。

(2)两者不同之处:

层的数目不同,面向连接和无连接的通信。

(二)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介绍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概念、网络的分层体系结构、网络的参考模型,面向连接和无连接的服务,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SI/RM)及其各层概述,TCP/IP网络体系结构及其各层概述。

OSI和TCP/IP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要求理解计算机网络分层的目的、理解协议的要素、服务、协议与服务的区别、协议数据单元,理解面向连接的服务和无连接的服务的概念,理解OSI基本参考模型与各层的功能,理解TCP/IP参考模型与个层的功能,了解两个参考模型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三)考核要求

1.网络的分层体系结构

领会:

网络分层体系结构的概念和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协议的概念,网络通信协议三要素:

语法、语义、时序。

2.OSI/RM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

领会:

OSI/RM参考模型及各层的功能。

OSI/RM对等实体的通信。

3.TCP/IP参考模型

领会:

TCP/IP参考模型及各层的功能,TCP/IP协议簇内容。

4.OSI/RM与TCP/IP参考模型的比较

(1)识记:

两者相似之处:

基于协议栈的概念,分层体系结构;两者不同之处:

层的数目不同,面向连接和无连接的通信。

(2)领会:

面向连接和无连接的服务机制。

第3章物理层

(一)本章知识点

1.物理层接口与协议

(1)物理层的定义和功能,DTE、DCE的定义。

(2)常用的25芯、9芯连接器标准。

(3)非平衡方式、采用差动接收器的非平衡方式及平衡方式三种电气连接方式。

(4)数据、控制、定时及接地四类接口信号线。

(5)规程特性。

(6)EIARS-232C接口标准。

(7)EIARS-449及RS-422与RS-423接口标准。

(8)100系列和200系列接口标准,X.21、X.21bis建议。

2.传输介质

(1)双绞线。

(2)同轴电缆:

基带同轴电缆和宽带同轴电缆。

(3)光纤:

多模光纤和单模光纤。

(4)无线传输介质:

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和激光,卫星通信。

(5)传输介质的选择。

3.数据通信技术

(1)数据和信号的定义,模拟数据或数字数据用模拟信号或数字信号表示的概念,MODEM和CODEC作用,放大器和中继器的作用,数据通信的定义。

(2)数据传输速率及其单位bps、信号调制速率及其单位波特的定义,数据传输速率与信号调制速率的关系。

(3)误码率的定义。

(4)计算信道容量的两个经典公式:

奈奎斯特公式和香农公式,带宽、信号状态数和信噪比的含义。

(5)并行和串行通信方式,串行通信的单工、半双工和全双工方式。

(6)频分多路复用技术、时分多路复用技术和波分多路复用技术的实现条件及工作原理,T1载波和E1载波的帧结构。

(7)同步传输和异步传输的工作原理和特征。

4.数据编码

(1)数字数据的模拟信号编码,调幅、调频和调相三种基本调制方式及各种正交振幅调制(QAM)的工作原理。

(2)数字数据的数字信号编码,归零码和不归零码、单极性码和双极性码的特点,位同步法的工作原理,曼彻斯特码的编码原理,群同步(起-止式同步法)的工作原理。

(3)模拟数据的数字信号编码,采样定律及采样、量化、编码三过程。

(4)ADSL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5.数据交换技术

(1)电路交换技术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2)报文交换技术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3)分组交换技术(虚电路分组交换和数据报分组交换)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4)各种数据交换技术的性能比较。

(5)高速交换技术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二)学习目的与要求

物理层是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最底层,其功能是为数据链路层提供比特流传输服务,物理层与数据通信系统有着直接的联系。

本章主要介绍物理层接口与协议、传输介质、数据通信技术、数据编码技术和时钟同步、调制解调器、ADSL和数据交换技术。

要求了解物理层提供的为建立、维持和拆除物理链路所需的机械的、电气的、功能的和规程的特性,理解EIARS-232C和EIARS-449接口标准,了解计算机网络中所采用的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无线传输介质的传输特性,理解数据传输速率、误码率、信道容量等主要指标的定义并掌握它们的计算方法,理解各种通信方式、编码方法、时钟同步方法、多路复用技术、异步传输和同步传输方法的工作原理和特点,理解调制解调器和ADSL的工作原理及性能,理解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技术的概念、工作原理和各自的特点。

(三)考核要求

1.物理层接口与协议

(1)识记:

物理层的定义和功能,DTE、DCE的定义,常用的25芯、9芯连接器标准,数据、控制、定时及接地四类接口信号线,规程特性,100系列和200系列接口标准,X.21、X.21bis建议。

(2)领会:

非平衡方式、采用差动接收器的非平衡方式及平衡方式三种电气连接方式,EIARS-232C接口标准,EIARS-449及RS-422与RS-423接口标准。

2.传输介质

(1)识记:

多模光纤和单模光纤,无线传输介质:

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和激光,卫星通信。

(2)领会:

有线传输介质:

双绞线、同轴电缆和光纤,基带同轴电缆和宽带同轴电缆。

3.数据通信技术

(1)识记:

数据和信号的定义,放大器和中继器的作用,数据通信的定义,误码率的定义。

(2)领会:

模拟数据或数字数据用模拟信号或数字信号表示的概念,MODEM和CODEC作用,带宽、信号状态数和信噪比的含义,并行和串行通信方式,串行通信的单工、半双工和全双工方式。

频分多路复用技术、时分多路复用技术和波分多路复用技术的实现条件及工作原理,同步传输和异步传输的工作原理和特征。

(3)简单应用:

数据传输速率及其单位bps、信号调制速率及其单位波特的定义,数据传输速率与信号调制速率的关系。

(4)综合应用:

计算信道容量的两个经典公式:

奈奎斯特公式和香农公式。

4.数据编码

(1)识记:

调幅、调频和调相三种基本调制方式的工作原理,归零码和不归零码、单极性码和双极性码。

(2)领会:

数字数据的模拟信号编码,各种正交振幅调制(QAM)的工作原理和性能,ADSL的工作原理、性能和特点,数字数据的数字信号编码,位同步法的工作原理,群同步(起-止式同步法)的工作原理,模拟数据的数字信号编码。

(3)简单应用:

曼彻斯特码的编码原理,采样定律及采样、量化、编码三过程及量化级与编码位数的关系,T1载波和E1载波的帧结构。

5.数据交换技术

(1)识记:

高速交换技术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2)领会:

电路交换技术的工作原理和特点,报文交换技术的工作原理和特点,分组交换技术(虚电路分组交换和数据报分组交换)的工作原理和特点,各种数据交换技术的性能比较。

第4章数据链路层

(一)本章知识点

1.数据链路层的功能

(1)帧同步功能:

字符填充法、比特填充法、违法编码法和字节计数法。

(2)差错控制功能:

反馈重发、超时计时器以及帧编号的原理。

(3)流量控制功能:

停止等待方案、滑动窗口机制。

(4)链路管理功能。

2.差错控制

(1)随机热噪声引起的随机错和冲击噪声引起的突发错。

(2)奇偶校验码(包括水平垂直奇偶校验码)的算法、检错能力和编码效率。

(3)循环冗余码的算法、检错能力和编码效率,生成多项式、模2除的概念和应用,冗余位的计算。

3.基本数据链路层协议

(1)停等协议。

(2)顺序接收管道协议。

(3)选择重传协议。

4.链路控制规程

(1)面向字符的同步控制协议BSC:

10个传输控制字符、两类报文格式。

(2)面向比特的同步控制协议HDLC:

帧格式、三种帧类型。

5.因特网的数据链路层协议

(1)SLIP协议。

(2)PPP协议。

(二)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介绍数据链路层功能与协议,其功能是将物理层提供的传输原始比特流的连接改造成逻辑上无差错的数据传输链路,以向网络层提供透明、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

介绍差错控制方法和编码,介绍因特网数据链路层的协议。

要求理解数据链路层的基本概念,理解数据链路层的帧同步、差错控制、流量控制的功能,理解流量控制的功能和基本协议,理解数据传输过程中差错产生的原因与性质,理解线路、链路、数据链路的概念,理解误码率的定义与差错控制方法。

理解基本数据链路协议。

了解面向字符型数据链路层协议实例——BSC,掌握面向比特型数据链路层协议实例——HDLC,理解Internet中的数据链路层协议。

(三)考核要求

1.数据链路层的功能

(1)识记:

数据链路层功能:

帧同步功能、差错控制功能、流量控制功能、链路管理功能。

(2)领会:

帧同步功能:

字符填充法、比特填充法、违法编码法和字节计数法;差错控制功能:

反馈重发、超时计时器以及帧编号的原理;流量控制功能:

停止等待方案、滑动窗口机制。

2.差错控制

(1)识记:

随机热噪声引起的随机错和冲击噪声引起的突发错。

(2)简单应用:

奇偶校验码(包括水平垂直奇偶校验码)的算法、检错能力和编码效率,循环冗余码的算法、检错能力和编码效率,生成多项式、模2除的概念和应用,冗余位的计算。

3.基本数据链路层协议

简单应用:

停等协议,顺序接收管道协议,选择重传协议。

4.链路控制规程

简单应用:

面向字符的同步控制协议BSC:

10个传输控制字符、两类报文格式;面向比特的同步控制协议HDLC:

帧格式、三种帧类型。

5.因特网的数据链路层协议

(1)识记:

SLIP协议。

(2)领会:

PPP协议。

第5章网络层

(一)本章知识点

1.通信子网的操作方式和网络层提供的服务

(1)网络层的功能。

(2)通信子网的两种操作方式:

虚电路和数据报,两种操作所提供的两种服务。

(3)虚电路子网和数据报子网的比较。

2.路由选择

(1)最优化原则的定义。

(2)静态路由选择策略:

最短路由选择算法,泛射路由选择算法。

(3)动态路由选择策略:

距离矢量路由算法和RIP路由信息协议,链路状态路由算法和OSPF开放的最短路径优先协议。

(4)移动主机的路由选择。

(5)广播路由选择。

(6)多播路由选择。

3.拥塞控制

(1)拥塞现象发生的原因,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的差异。

拥塞控制的必要性。

(2)拥塞控制的基本原理。

(3)拥塞控制方法:

虚电路子网中的拥塞控制,数据报子网中的拥塞控制,负载丢弃,抖动控制。

4.服务质量

(1)集成服务和区分服务。

(2)标签交换和MPLS的概念。

5.网络互连

(1)网络互连的基本原理,网桥技术。

(2)RIP和OSPF。

(3)网桥、路由器和网关等网络互连设备。

6.因特网的互连层协议

(1)IP协议。

(2)ARP协议与RARP协议。

(3)ICMP协议。

(4)IGMP协议。

(5)IPV6。

(二)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介绍网络层的内容,网络层涉及的是将源端发出的分组经各种途径传送到目的端,在数据链路层提供的两个相邻节点之间的数据帧的传送功能上,进一步管理网络中的数据通信,将数据从源端经过若干中间节点传送到目的端。

网络层是OSI模型中面向数据通信的底三层中最为复杂、关键的一层。

网络层实现的主要功能包括路由选择、拥塞控制和网络互连等,本章着重介绍网络层的原理、功能及实现。

要求了解网络层的功能,理解网络层两种操作方式的特点,理解路由选择算法和拥塞控制方法,了解服务质量,理解网络互连设备和互连协议,理解网桥、交换机和路由器的工作原理与功能,适用范围,理解因特网互连层的协议标准。

(三)考核要求

1.通信子网的操作方式和网络层提供的服务

领会:

网络层的功能;通信子网的两种操作方式:

虚电路和数据报,两种操作所提供的两种服务,虚电路子网和数据报子网的比较。

2.路由选择

(1)识记:

最优化原则的定义。

(2)领会:

静态路由选择策略:

泛射路由选择算法;动态路由选择策略:

链路状态路由算法;移动主机的路由选择,广播路由选择,多播路由选择。

(3)简单应用:

最短路由选择算法,距离矢量路由算法。

3.拥塞控制

(1)识记:

拥塞现象发生的原因,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的差异。

拥塞控制的必要性。

(2)领会:

拥塞控制的基本原理,拥塞控制方法。

4.服务质量

识记:

集成服务和区分服务,标签交换和MPLS的概念。

5.网络互连

(1)识记:

网络互连的基本原理,网桥技术。

(2)领会:

RIP和OSPF,网桥、路由器和网关等网络互连所使用的中继设备及其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