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民间婚礼.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498104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统的民间婚礼.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传统的民间婚礼.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传统的民间婚礼.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传统的民间婚礼.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传统的民间婚礼.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传统的民间婚礼.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传统的民间婚礼.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传统的民间婚礼.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传统的民间婚礼.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传统的民间婚礼.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传统的民间婚礼.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传统的民间婚礼.docx

《传统的民间婚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统的民间婚礼.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传统的民间婚礼.docx

传统的民间婚礼

  传统的民间婚礼(指汉族)十分讲究,需行“六礼”方可完婚,即所谓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迎亲等六个环节。

现在的民间婚礼已经大大简化,一般只有定婚(纳吉)、行礼(纳征)、结婚(迎亲)三个环节。

其中,最隆重也最富有民俗风情趣味的,当数迎亲,这是整个婚礼的高潮。

惟其如此,才衍生出了押礼先生这一重要角色。

迎亲,就是男方迎娶女方。

每到这一天——男女双方择定的吉日良辰,男方家要按照六、八等成双成对的吉利数(男女都必须是双数),请人组成迎亲队伍,备上食盒、礼品(俗称抬盒),到女方家举行欢天喜地的迎亲仪式,迎娶新娘。

迎亲队伍的主角就是押礼先生。

押礼先生分主礼、副主礼二人。

正常情况下,到了女方家,从开门、摆礼、燃蜡、点香、燃纸、敬酒、鸣炮、厨礼交割等仪式,各个环节均由主礼人与女方所请先生共同完成。

如主礼想不到处,副主礼应补上。

主礼遇上被为难之事,副主礼应积极配合解难。

押礼先生的职责:

一是要询问了解双方情况,做到成竹在胸,有备无患;二是要在起身前检查礼物备办情况,以免遗缺,遭致对方讥讽、责难;三是要熟悉当地的风俗民情,以免出洋相,丢面子;四是要口齿伶俐,能够随机应变,出口成诵,用“说四句”的方式展示才干,烘托气氛,并化解各种刁难乃至矛盾。

一、规矩

现在迎亲讲究花车。

用鲜花装扮好的花车,往往使迎亲车队显得气派、豪华。

车队数目也必须符合六、八、十、十二等吉利数。

迎亲队伍到达目的地后,在进娘家院子之前,主礼人要按香、蜡、纸、炮,吃、喝、穿、戴、用,鸡、鸭等顺序,安排人将男方家备办的礼物依次抬进女方家的院中。

这时,为了“闹亲”,女方家一般都会抢先把大门、耳门都关好,要求叫门交“钥匙”即开门的红包。

准女婿则站在门口,按照女方的口吻,从女方家最长一辈一直喊到最小一辈,叔伯姑舅,三亲六戚都要喊周到。

这叫改口。

在叫门的过程中,“押礼”先生一般都要配之以抑扬顿挫的“四句”,以烘托喜庆气氛。

“说四句”时,要求既押韵、顺口,又要吉利、喜庆。

最好能声音洪亮、吐字圆润、节奏分明。

如能取眼前之景,随口吟唱,气氛会显得更加自然而热烈。

倘若在举行仪式的各个环节,对方有“高人”想以“四句”争雄的话,主礼人应从以和为贵的大局出发,以礼待人,不卑不亢,灵活而有策略地加以应对。

这是对娘家人的尊重,也是体现婆家人的智慧与修养。

如果“押礼”先生不懂得以上礼仪及技巧,一般会被人小看,有损迎亲队伍形象。

曾经有这么一幕:

安顺土地坡村的人家,到普定补郎乡大田村接亲,男方家请了两位从师大毕业、从教多年的某大学中文系老师作为“押礼”先生。

娘家人算是好说话的,先安排对方吃了饭,再安排举行仪式。

两位先生虽是很有身份的知识分子,但因不谙风习,一时不知所措,只能窘迫地站在“家神菩萨”面前久久发呆,显得很尴尬。

这引起了女方家的不满,一位年过花甲老者站出来,客客气气地对两位押礼先生说:

“你们两位先生,我提出一个问题,你们能答出来的话,今晚上的事情我帮你们圆台(主持);如果答不出来,那我也就没得办法啰!

”两位先生赶快回答:

“您老请讲,看是哪样问题。

”老人慢条斯理地说:

“请问你们两位先生,山药和洋芋一路(同时)载下去,哪样先生?

”这是一个二难选题,无论选择什么,都是骂自己的。

在当地,山药和洋芋是傻子、蠢猪的代名词。

这一问,两位先生面面相觑,一下子傻了眼。

看到这种场面,在场的父亲问我:

“你经常帮人接亲,如果你遇上这种情况咋办?

”我想了想说:

“这简单,哪个都不出这个头,就这老者出头。

可以这样回答:

‘爱出头的先生’,或者‘喜欢抛头露面的先生’、‘老的先生’等,都行。

这样回答,一是避开二难选择的圈套,二是既巧妙地回答了对方,也暗暗回敬对方!

”父亲想了想,点点头说:

“你还真想得出!

二、过程

笔者因受家庭影响,对“说四句”的民间风俗比较熟悉,也有幸被邀请担任过押礼先生。

下面根据自己的经历和了解,对迎亲过程中的“说四句”民俗作些介绍。

1、叫门

叫门的主角是新郎倌。

此时的押礼先生只能是从旁协助,通过“说四句”来调节气氛,同时也从暗中为新郎使劲。

比较通俗、常用的有:

我们今天来迎亲,门内门外喜气盈;

快开大门喜相迎,金银财宝滚进门。

 

花开有主福双至,门开有喜禄位升;

良辰吉日迎亲时,大门一开万事兴。

 

  迎亲队伍像太阳,一路欢笑喜洋洋,

快迎我们进福堂,从此亲家两辉煌。

有些地方,在未叫开门之前,礼物不准落地。

这就要看“押礼先生”配合新郎的功夫了。

2、摆礼

把门叫开后,将礼物依次抬进女方家堂屋(或客厅)里,等待娘家安排好后,会有人来请“押礼先生”上堂举行仪式。

如果“押礼”先生主动履行仪式,会被女方家视为无礼,遭来指责和非难。

这就需要押礼先生见机行事,多敬两转烟,或找准对象,多说几句请教、暖心的话,以博得娘家人的好感,适当时候,自会安排其家族中德高望重的长辈或有文化的先生站在堂屋神龛左侧相陪。

仪式从摆礼开始,也就是把预先准备好的小桌子拼在堂屋中,将男方家准备的礼物依次摆上。

摆礼时,四句多由娘家陪同敬神的先生开始。

常见的四句有:

一张桌子四只角,摆着穿戴与吃喝;

自从今晚摆过后,平安健康百年合。

 

堂前摆礼有次序,XX联姻天注定;

自从今晚把礼敬,家业兴旺万事顺。

 

吃喝穿戴摆满桌,兴家立业有把握:

天地神明笑呵呵,良缘结就幸福多。

 

堂前摆了两张桌,礼信丰富不用说,

某某(指男、女姓氏)联姻从此后,安康快乐共白头。

 

  婆家拿来红礼信,摆在娘家神堂内;

  诚心诚意把神敬,良缘结就两富贵。

3、点礼

摆礼完毕之后,押礼先生还需要将礼物一一点交女方家。

一边点,一边说着下面的四句:

    香蜡纸炮喜敬神,吃喝穿戴摆整齐:

一方(猪腿)一肘(软条肉一块)请看清,招待亲戚与贵宾。

粑粑大小有两堆,圆圆满满来迎亲;大的共有16个,小的多得数不清。

大红苹果三十六,又红又甜多幸福;爽口面条十六斤,顺顺利利皆欢心。

糖果一盘共八斤,发财发富须同心;好酒八瓶请看真,敬了神灵敬众亲。

衣裤鞋袜共两套,称心如意很不错;耳环项链与戒指,都是上等足金货。

梳妆用品都备全,美化人生共百年;还有鸡鸭笼中对,亲家两兴同富贵。

礼品样样都点到,喜神福神齐祝贺。

    4、燃蜡

紧接着是燃蜡、点香、烧纸。

每一个步骤,同样需要押礼先生配之以喜庆吉祥的四句,以示恭贺。

旧俗中燃蜡常用的四句有固定的格式:

一对红烛婆家拿,拿到娘家神前插;

自从今晚插过后,荣华富贵两家发。

 

婆家拿来蜡一对,拿到娘家把神敬;

自从良辰敬过后,家业兴旺两辉映。

 

一对红烛亮真真,婆家拿来敬神灵;

娘家神前把神敬,兴旺发达两家人。

 

         红烛一对明又亮,婆婆家拿来插在娘家神龛上;

良辰吉日放光芒,良缘结就幸福生活地久天长。

如今的迎亲仪式略有创新:

             大红蜡烛亮晶晶,照得满堂喜盈盈;

   良缘结就在良辰,兴旺发达两家人。

 

   一对大蜡红彤彤,神前点亮满堂红;

   良缘结就志气同,从此携手共白头。

 

   敬了上坛敬下坛,下坛土地听我言:

   红烛一对一样圆,良缘结就情绵绵。

接着是点香,常说的四句如下:

堂前烧香来敬神,好事成双在良辰;

良缘结就两相敬,白头偕老万事顺。

 

一把高香婆家拿,拿到娘家神前插;

自从今晚来敬神,子孙高中北京城。

 

点上香火敬神灵,神灵降福两家人;

成就一段好姻缘,幸福生活永绵延。

 

敬神点香诚为上,祈求神灵降吉祥;

婚姻成就幸福长,同心同德奔小康!

然后是烧纸,一边烧,一边说出四句:

一沓纸钱手中拿,手中拿来敬菩萨;

自从今晚敬过后,从此人财两家发。

 

纸钱一沓奉神前,诚心礼敬天可鉴;

良缘结就两辉煌,同心同德永相伴。

 

纸钱本是一片心,一片诚心来祈祷:

心心相印两无猜,幸福美满同偕老。

5、敬酒(神)

把纸烧了之后,还需开酒敬神,一边开,一边说“四句”。

×、×联姻在良辰,开瓶好酒来敬神,

敬得福禄满门庭,和和美美两家人。

 

喜酒一杯把神敬,良缘结就万事顺;

一杯喜酒敬神灵,神灵降福满门庭。

 

好酒需要粮食烤,良缘一生两情牵;

酒敬神灵福禄高,人有精神前程好。

6、敬神歌

在黔中安顺有的地方,敬神环节还有唱“敬神歌”的风俗。

旧式的“敬神”歌有讲究,要按天地君亲师、山神土地、福禄寿喜与和合二仙的顺序歌之。

共十二句,取月月红之意,以示圆圆满满。

敬神歌也要押韵、顺口、吉祥、喜庆。

敬神时,先找两个杯子(碗),双方“先生”各打开一瓶酒,每说一句,各自朝杯(碗)里倒一次酒,边倒边唱“敬神”歌:

(一敬酒)一敬上天覆盖恩;

(二敬酒)二敬大地五谷情;

(三敬酒)三敬君王恩赐深;

(四敬酒)四敬高堂父母情;

(五敬酒)五敬师道礼传承;

(六敬酒)六敬山神土地保平安;

(七敬酒)七敬福神把福降;

(八敬酒)八敬禄神禄位升;

(九敬酒)九敬寿神八百春;

(十敬酒)十敬喜神喜重重;

(十一敬酒)第十一杯酒敬和神,和睦幸福共一生;

(十二敬酒)第十二杯敬合神,合心合意满斗金。

这是旧式“敬神歌”的基本内容和顺序。

而今已经没有了“君王”,新式的“敬神歌”在内容上有了调整,融入了相应的时代气息,甚至把“党中央、国务院”也编进去了。

如:

一敬苍天,阳光雨露福满天;

二敬大地,五谷丰登在人间;

三敬党中央,惠民政策像阳光;

再敬国务院,带领人民奔小康;

四敬高堂父母,教女有方,品行端庄;

五敬师长,传道授业不图报偿;

六敬山神土地,八方平安,四方大利;

七敬福神,良缘结就,金银满库;

八敬禄神,×、×联姻,禄位高升。

九敬寿神,百年长寿两家人;

十敬喜神,携手创业喜气迎,子孙高考能进北京城;

第十一杯酒,敬和合二神,和睦相处图发展,同心同德创辉煌;

第十二杯酒,敬你我他,好日子还要靠大家。

    7、敬厨

迎亲人员到了女方家,女方家一般都要安排吃饭。

这时,为了表示对女方家的尊重和对厨房师傅辛勤劳作的慰问,押礼先生需要出面,拿个“封封”(即红包,通常为吉利数字168、188、或268、288等)送给主厨师傅。

倘礼数不周,也会受到为难:

菜端上来,用碗盖着,揭开一看,都是生的。

为了避免诸如此类的尴尬,押礼先生就要主动出场,送出预先准备好的红包,而且照例得“说四句”:

迎亲队伍很辛苦,肚子饿得叽叽咕;

师傅快把菜来做,以免饿得肚子痛。

 

小小红包表敬意,尝尝师傅好手艺。

厨房师傅巧烹饪,挥汗如雨令人敬。

 

8、辞礼

吃过饭以后,除了安排司机休息外,大多都是打牌、打麻将等时间。

一般都要等过了零点之后,迎亲队伍才能接起新娘起身告辞,以示前程越走越亮。

“寅时不放光,卯时亮堂堂”。

在很多农村,都要选在卯时发亲。

黔中卯时,“天河”渐开,正是越走越亮的时候。

娘家发亲时,押礼先生得有辞行歌。

以下是笔者搜集整理的几首:

一对蜡烛亮晶晶,迎亲队伍要起身;

娘家亲人请放心,有情人幸福一生。

 

良辰吉日平安路,春风相伴贵人归;

贵人归去良缘就,良缘结成幸福路。

 

好女喜嫁有情郎,好男喜迎贤慧女;

良缘结就两家亲,不忘孝敬养育恩。

 

两情相悦心相印,此生幸福天注定。

说声再见道声别,平安归去万事吉;   

三、解难

现代迎亲礼仪,多数都是婚姻双方年轻人与父母商量妥当了的,一般都是按礼仪程序走。

但在实际生活中,有时也不尽然。

如果遇上娘家人出难题的话,“押礼”先生就必须有随机应变的能力。

如普定县城关镇后街有一人家女儿出嫁,男方家在送去礼物中忘记了她家“花营菩萨”,少带了一对蜡烛,于是就为此争吵起来。

这时候,“押礼”先生略思片刻,来了个四句:

花营菩萨大气量,不把小事放心上;

天生一副好心肠,定叫良缘幸福长。

这个四句一出,女方家也不好再争了,气氛顿时缓和下来。

还有这样的人家,因为少送一双袜子也要争一下。

这时的押礼先生就会灵机一动,说:

计划生育政策好,一对娃(袜)子不嫌少;

相亲相爱无争吵,幸福前途无限好。

把“袜子”说成“娃子”,这是在奉承女方会生一对小孩,女方父母当然高兴,还好意思争吗?

另有一家,看着自家女儿已怀身大肚、被逼着结婚的情况,女方父母很生气,于是在敬“菩萨”时,其父说押礼先生不懂他们的风俗,为什么“敬神歌”中敬天敬地要在堂屋内?

押礼先生灵机一动,回答道:

天地写在神龛上,敬神就是敬天地;

包容万象真天地,纵有小过不怪罪!

但女方父亲还是不依不饶地说:

“反正我不管,敬天敬地,要抬头看到天,低头看到地嘛!

”“押礼”先生深知其怨,但还是没有让步:

          亲家年长德行好,恭请帮忙寿延高;

          敬天敬得人安康,敬地敬得粮满仓。

押礼先生接着说:

“干脆这样,你年长得多,你来帮敬;你来敬,更显得对天对地敬重些。

而且,作为老人,你比我们懂得多,你看一下,天的嘴在哪点,地的嘴在哪点?

直接抬去凑到他们的嘴边。

”这话让人要笑不是,要气不是。

在亲戚的劝导下停止了争论。

押礼先生争足了面子。

在迎亲过程中,“说四句”也是斗智斗巧的一种游戏,为的都是增加热闹气氛,用一句时髦的话讲,这叫“互动”。

这时就要看双方请的先生有没有高人了。

有一次,笔者在场当观众,见男方家请的押礼先生“说四句”说不过主人家请的先生,只好认输道:

娘家先生四句多,说得我们吃不消;

甘为先生做学徒,又怕先生不肯教。

听了这样的四句,对方先生见好就收,不再为难,用以下的“四句”收场:

娘家堂上春风吹,贺喜四句为闹亲;

你来我往情意深,喜庆满门家业兴。

四、斗酒

有的时候,男方家请的押礼先生,或者因为喜欢闹酒,或者因为拳划得好,“四句”说不过娘家的先生,便想在酒场上争回面子,因此会主动发起挑战:

一张桌子四只角,

闲言乱语莫要说;

客们本是来吃酒,

划拳桌上不知哪个着(意即不知哪方先被灌醉)!

有时甚至会强词夺理的说:

“说四句你们依这边的规矩,划拳就要依我们那边的规矩了。

”如对方也不甘示弱,双方就会排出阵容,轮番上阵。

一般这种时候,迎亲一方都是有备而来,不是隐藏有几个划拳高手,就是酒量极好,如此方能保证划拳、喝酒,稳赢不输,为自己挽回面子。

但如果对方比较精明,也不会轻易上当,而只把押礼先生作为主攻对象。

特别是按照风俗把仪式履行得差不多的时候,对方请的先生会以“说四句”的形式,劝押礼先生大碗喝酒。

这个时候如不能巧妙应对,及时“反攻”,多半会被灌得酩酊大醉。

有一回,笔者被人请作押礼先生,就曾遇到过这样的场合。

最后的敬酒(敬神)四句刚说住嘴,娘家先生就抛来劝酒“四句”:

押礼先生远方来,一路辛苦无招待;

先生请端酒一碗,一口喝完是好汉。

由于对方先生年长,因此我端起碗来回敬道:

老幼尊卑有次序,让我来把先生敬:

先生喝了这碗酒,万代福寿定拥有!

我担心老先生会说四句推辞,因此继续用“四句”鼓动:

先生喝酒似关公,英雄气慨贯长空;

大碗喝酒是英雄,一口喝完不老松!

我估计对方也就这碗酒(近三两)的量,并且在说四句上不愿轻易认输,因此又改变策略,再劝道:

先生千万莫推辞,劳烦先生领我意;

先生喝了这碗酒,我喝一碗来陪罪!

说毕,我另倒了一碗酒,以示诚恳而非“反击”。

老先生见状,也不好再继续推辞,豪爽地举起大碗,将酒喝下;我也举碗相陪,一饮而尽。

顿时,赢得一片掌声、吆喝声。

这就充分证明,这种不伤和气的巧妙应对,才是大家都需要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