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二提纲.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49880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2.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二提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二提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二提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二提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二提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二提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二提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二提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二提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二提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二提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二提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二提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二提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二提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二提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二提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二提纲.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二提纲.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二提纲.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二提纲.docx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二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二提纲.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二提纲.docx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二提纲

思想政治必修二  政治生活

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

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第一框题:

人民民主专政:

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一、广泛真实的民主

1、国家的含义:

国家都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

2、国家的根本属性:

阶级性。

3、  国家的性质,是由占统治阶级地位的阶级的性质决定

我国国家性质: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4、  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

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分子实行专政。

5、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6、  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1)  广泛性:

民主主体广泛;民主权利广泛。

(2)  真实性:

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保障;广大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实现。

7、  人民民主专政的职能:

对少数敌人实行专政。

8、  民主与专政的关系:

(1)  民主:

“在一定阶级范围内”(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民主总是属于统治阶级,这是国体意义上的民主)“按照平等的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政体意义上的民主)“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统治阶级的民主就是被统治阶级的专政)。

(2)  专政:

主要依靠暴力实行的统治。

(3)  人民民主和专政是辩证统一的,相辅相成。

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

统治阶级的民主是被统治阶级的专政。

二、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正义的事情

1、 为什么要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1)  四项基本原则是我国立国之本。

人民民主专政作为四项基本原则之一,已被写入宪法。

(2)  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第二框题:

政治权利和义务:

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

一、政治权利与自由

1、 政治生活的全部内容,是以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为基础。

2、 权利和自由的含义:

公民依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表达意愿的权利和自由就是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3、 政治权利和自由:

(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基本民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

(2) 政治自由——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

(3)监督权——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

二、政治义务

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是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也是实现公民的政治权利和其它权利的重要保证。

2、遵守宪法和法律——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公民根本的行为准则。

3、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保证,是爱国主义的体现,是公民义不容辞的职责。

4、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三、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基本原则

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2、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原则。

(1)我国权利与义务是统一、二者不可分离。

相对应而存在,都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径。

(2)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

(3)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利的实现。

(4)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树立权利意识、珍惜公民权利;树立义务意识,自觉履行公民义务。

3、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第三框题:

政治生活:

崇尚民主与法制

一、政治生活中的信念:

崇尚民主和法制。

二、政治生活主要内容:

1、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基本内容

2、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重要内容

3、参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有机构成部分。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

——最根本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这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区别于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特征。

4、 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三、中学生参与政治生活:

1、参与政治生活,必须明确政治生活的作用。

——政治生活的内容更多地涉及社会公共管理和公共利益的问题。

2、参与政治生活,需要学习政治知识。

3、参与政治生活,贵在实践。

第二课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第一框题:

民主选举:

投出理性的一票

1、 各种选举方式的区别

选举方式

含义

优点

缺点

直接选举

由选民直接投票选举被选举人的方式

每个选民都有直接表达自己意愿的机会

在选民较多、分布较广的情况下不适用

间接选举

由选民选出的代表选举产生以及代表机关的代表或政府领导成员的选举方式

在选民较多、分布较广的情况下适用

每个选民不能直接投票选举自己心目中的当家人

等额选举

正式候选人名额的应选名额的选举方式

可以充分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

限制选民自由选择,选民易受误导,积极性受影响

差额选举

正式候选人名额多于应选举名额

位选民行使选举权提供于低,在被选举人之间形成竞争

可能影响当选者结构合理性;被选举人间的竞争易导致假宣传,金钱交易

2、 采取什么样的选举方式,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要根据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条件、选民的文化水平等具体条件决定。

3、 选举方式选择依据:

社会经济制度、国家性质、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状况,符合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物质生活水平,公民文化水平

4、 选民参加民主选举的素养,即参加选举的态度和能力,是影响选举效果的重要因素

5、 是否积极参加选举,是衡量公民参与感、责任感的重要尺度。

6、 怎样行使选举权,是公民政治参与能力的体现和公民政治素养高低的重要标志。

7、应出于公心,以人民利益为重,在了解候选人的素质和政治能力的情况下,理性思考,审慎投票

第二框题:

民主决策:

做出最佳的选择

1、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人民意志的人进入决策机关,参与、审议、监督,制定决策,这是市各项决策能够反映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保证。

2、 不同的民主决策方式:

内容

方式

依据

意义

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公民向决策机关反映意见、提出建议

电话、传真、电子邮件,新闻媒体

拓宽民意反映渠道,使决策机关进行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信息是决策的基础,民意是正确决策最重要的信息资源

使决策反映社情民意

专家咨询制度

专家学者李由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相关信息,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大事项进行分析论证

论证会、座谈会

专家学者的专业知识和相关信息

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可行性

社会公示制度

决策机关将涉及公民利益的各项决策进行公示,让公民了解后发表意见、提出建议

公示

公民享有对涉及公众利益的决策的知情权,这是市民与参加民主决策前的前提和基础

有利于提高决策的透明度和公众的参与度

社会听证制度

对同公民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公民充分发表意见、提出建议

听证会

决策机关拟定的方案可能存在不足

听证的目的是为了决策利民

3、 公民通过各种渠道、采用不同方式直接参与决策过程,是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环节。

4、 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重大意义:

(1)①有助于充分反映民意,增强决策民主性

②有助于广泛集中民智。

增强决策科学性。

(2)①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

②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锻炼参与决策的能力,增强关心公共生活的政治责任感。

第三框题:

民主管理:

共创幸福生活

实行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以保证人民群众依法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自己的事情,使基层民主中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形式。

一、村民委员会

1、村民委员会含义:

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自治组织,是村民民主管理村务的机构。

2、村民自治的内容:

① 自己选举当家人,使村民自治的基础,也是村民参与民主管理的重要途径。

②   村民可以通过村民会议等形式,发表意见,参与本村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决策和管理。

③   村民自制章程或村规民约等形式,使村民规范自己和村干部行为,用民主办法管理村里事务的有效途径。

④    村务公开、民主评议村干部、村委会定期报告工作。

二、居民委员会

1、居民委员会含义:

城市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民主管理机构,是城市居民的自治组织。

2、 作用:

办理本居住地区居民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居民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反映居民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等。

3、居民自治的内容:

 《中国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干部有居民民主选举产生;凡涉及居民切身利益重要事务,要提请居民会议讨论决定;居民委员会实行办事公开制度,定期向居民会议汇报工作,接受居民监督和质询。

4、 意义:

实行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以扩大基层民主,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微观反而深刻的实践,也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

三、中学生参与民主管理的意义:

学习民主管理的知识和技能,体验民主管理的意义和价值,从而在民主实践中逐步增强和提高自己政治参与的责任意识和实际本领。

 

第四框题:

民主监督:

守望公共家园

1、民主监督方式:

信访举报制度

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

舆论监督制度

 

含义

通过给国家写信、打电话或向有关人员当面指出的方式,反映自己意见,提出批评建议

将自己的意见、建议和要求反映给人大,形成人大代表的议案,上传到国家权力机关

依法在新闻媒体上公开发表意见

方式

信函、电话、手机短信、当面指出等

通过人民代表大会以议案质询的方式

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

特点

是我们行使宪法所规定的提出批评、建议、申诉、控告和检举权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民主监督有效方法

人大代表连着国家权力机关,一头连着人民群众

透明度高、威力大、影响大、时效快

作用

为公民监督提供了有力保障

是公民的民主监督得以真正落实得到切实保障

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发挥独特作用

 

相同点

①   都是实行民主监督的方式,在民主监督中发挥重要作用

②   意义:

有利于改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有助于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

③    不论哪种方式,都要遵守法律法规,依照规则和程序办事

2、 公民行使监督权的要求:

(1)敢于同邪恶势力进行斗争,勇于使用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监督权;

(2)采用合法方式,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干扰公务。

第二单元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第三课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

一、政府的职能:

管理与服务

1、 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国际权力机关,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

2、政府的主要职能:

(1)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

(2)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3)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4) 提供社会公共服务。

3、政府只有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能,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造福于人民。

5、了解政府的性质和职能,相信我们的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支持政府的工作,寻求政府帮助,监督政府行为,使我们的公民意识和政治素养的体现。

二、政府的责任:

对人民负责

1、为人民服务是政府的宗旨,对人民负责是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

2、 原则:

(1) 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

(必须深入群众,关注民生,体察民情,尊重民意;不能损害人民利益,不能以权谋私,搞权钱交易。

(2)  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真抓实干;工作着力点放在研究、解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问题上)

(3) 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3、我国政府在不断提高行政效率,增强服务意识,杜绝“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现象。

4、公民求助或投诉的途径:

开设热线电话;设立信访部门;发展电子政务;依法建立行政仲裁,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制度。

5、公民学会向政府部门求助或投诉,有助于解决自己面临的困难,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也有助于促使政府不断改进工作。

第四课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

一、政府的权力:

依法行使

政府依法行政

1、必要性:

 政府依法行政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体现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2、依法行政的意义(重要性):

(1)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力和自由;

(2)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保证政府及其公职人员不变质,增强政府的权威。

(3)有利于防止行政权力的缺失和滥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4) 有利于带动全社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3、 提高政府依法行政水平还要做到:

(1) 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以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2)  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促进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和文明执法,不断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

(3)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努力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

4、基本要求:

合理行政、合法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权责一致、诚实守信

二、权力的行使:

需要监督

1、权力是把双刃剑。

2、 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

这个机制,一靠民主,二靠法制,二者缺一不可。

3、 发挥人民民主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1) 切实保障广大人民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使人民能够真正约束掌权者行为;

(2)  要实现国家政治生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是掌权者办事具有可遵循的统一规范,确保权力按法律行使,合理运行。

4、行政监督体系:

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监督、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的监督、群众通过法定渠道(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政府内部(监察、审计等部门)的监督等。

5、政府接受监督的意义:

(1)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减少和防止工作失误;

(2) 防止滥用职权,以权谋私,钱权交易等腐败行为,保证清正廉洁;

(3) 更好合民意、集民智、聚民心,做出正确决策;

(4)  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造福于人民,从而建立有权威和公信力的政府。

6、自觉接受人民监督是法制政府的基本要求。

7、我国建立政务信息公开制度,增强了政府工作透明度。

这一举措,深受群众欢迎,被称为“阳光工程”

8、人民政府制定和发布文件:

一方面规范政府及其公职人员的行政执法行为;另一方面保证人民权益,目的是实现和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9、 开放“红头”文件查阅,说明政府群众意识、服务意识正在逐步增强:

有利于增加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便于群众加强对政府的监督;有利于群众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第三单元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第五课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一、人民代表大会:

国家权力机关

1、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2、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拥有最高立法权、最高决定权、最高任免权、最高监督权。

其它国家机关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并受它监督。

3、  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

4、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越性:

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动员了全体人民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维护了国家统业和民族团结。

5、  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由民主选举产生。

6、  人民代表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依照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能,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

义务:

遵守法律、保守机密、联系群众、接受监督。

权力:

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质询权。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1、  一个国家的政权机关的组织形式,叫做政体。

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反映国体。

2、  我国政体:

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和共同愿望。

4、  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最重要特点——民主集中制。

(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

5、  民主集中制的体现:

①     在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关系上,人大代表民主选出,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决策少数服从多数。

②     在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关系上,国家行政、司法机关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③     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关系上,中央集权,地方分权,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6、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由人民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管理国家社会事务的政治制度。

一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石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7、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由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鲜明特点。

8、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基本内容:

②     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③     人民民主选举选出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

④     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其他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职能。

⑤     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等等

这一制度,以人民当家作主为宗旨,真正保证了人民群众参加国家管理,充分体现了人民的意志和利益。

9、  我国国体和政体,是中国人民奋斗的成果和历史的选择,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好制度。

第六课我国的政党制度

一、中国共产党执政: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1、  历史事实表明: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也没有我们今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2、  新中共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建设了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改革,并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

3、  结论: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不是自封的,是中国人民经历长期实践郑重作出的历史性选择。

4、  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是由它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

①     党的宗旨: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②     党的性质: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

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才能始终保持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

才能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并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

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6、  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科学执政

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科学的思想、制度和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依法执政时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

科学执政、民主执政要通过依法执政体现出来,又要靠依法执政来保证实现,依法执政有利于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民主执政

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依法执政

坚持依法治国,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化法制化规范化。

二、中国共产党: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1、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思想。

2、  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党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对于党在新世纪新阶段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3、  “三个代表”

①     内容: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②     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a、   全面体现了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

b、  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c、   创造性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d、  集中起来就是深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③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5、  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试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

6、  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坚持把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三、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1、  民主党派的性质:

作为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一部分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它们都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力量。

2、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3、  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

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两党是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

4、  我国多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中国共产党是国家政权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5、  我国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长期共存”是中国共产党存在多久,民主党派就存在多久,多党合作制度要长期存在下去。

“互相监督”实质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要在平等的基础上互相监督,尤其强调参政党监督执政党。

“肝胆相照”“荣辱与共”,表明参政党要和执政党一道经受考验,共同承担国家和民族盛衰兴亡的责任。

6、  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

遵守宪法和法律。

7、  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

8、  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

9、  中国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和文化

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有利于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第七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一、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1、  处理民族关系,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

2、  

民族平等

首要原则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

三项原则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

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

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

各民族的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发展,又是民族平等团结的物质保障。

民族团结

重要原则

民族团结、民族的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照耀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

民族共同繁荣

根本原则

在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前提下,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是由社会主义本质决定,是国家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3、  自觉履行宪法规定的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使每个中国公民的责任。

作为当代青年学生,要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付诸行动。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1、  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2、  我国民族自治地区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三级。

自治机关是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在行使一般大方国家机关治权的同时,享有和行使自治权。

3、  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

——自治机关根据本地方实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