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烟台高中历史高三二轮复习标准仿真模拟卷6人教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499421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9.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烟台高中历史高三二轮复习标准仿真模拟卷6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山东省烟台高中历史高三二轮复习标准仿真模拟卷6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山东省烟台高中历史高三二轮复习标准仿真模拟卷6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山东省烟台高中历史高三二轮复习标准仿真模拟卷6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山东省烟台高中历史高三二轮复习标准仿真模拟卷6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山东省烟台高中历史高三二轮复习标准仿真模拟卷6人教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山东省烟台高中历史高三二轮复习标准仿真模拟卷6人教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山东省烟台高中历史高三二轮复习标准仿真模拟卷6人教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山东省烟台高中历史高三二轮复习标准仿真模拟卷6人教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山东省烟台高中历史高三二轮复习标准仿真模拟卷6人教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山东省烟台高中历史高三二轮复习标准仿真模拟卷6人教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烟台高中历史高三二轮复习标准仿真模拟卷6人教版.docx

《山东省烟台高中历史高三二轮复习标准仿真模拟卷6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烟台高中历史高三二轮复习标准仿真模拟卷6人教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东省烟台高中历史高三二轮复习标准仿真模拟卷6人教版.docx

山东省烟台高中历史高三二轮复习标准仿真模拟卷6人教版

标准仿真模拟卷(六)

(分值:

100分)

第Ⅰ卷

  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陇西李氏续修族谱·例言》规定:

“随母子,数岁来;带孕子,数月生,及义子、赘婿,皆异姓也,原非一本,例禁概不收入。

”材料表明宗法制 (  )

A.以血缘关系为基础B.标榜尊崇共同祖先

C.异姓乱宗是其大忌D.不准异姓冒姓入族谱

2.学者李治安的《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载:

“首先,腹里以外路府州县的重要政务必须申禀行省。

第二,行省有权临时差遣所属路府州县官员办理某些政事。

第三,行省有权号令指挥路府州县的各项政务。

”材料说明元朝的行省对所属路府州县 (  )

A.始终负有代表中央分驭各地的使命

B.能够实施有效的行政节制和统属

C.采用地方分权和中央集权两种模式

D.形成了很松散的封建大一统关系

3.中国古代各家各派思想精彩纷呈,其中“超然物外,理想化的人生”的精神与下列主张相符合的是 (  )

A.乘物游心,亲近自然B.修齐治平,内圣外王

C.抱法处势,道法者治D.兼爱非攻,上同而不下比

4.下表反映了芜湖1877年正式开关后几个年份贸易额的统计情况。

从中可以看出,这一时期的芜湖 (  )

19世纪后期芜湖海关历年贸易额统计(单位:

海关两)

年份

输入额

输出额

总额

指数

1877

1221013

365669

1586682

100

1882

2394364

1313150

3707514

234

1891

4985648

5267405

10253053

646

1899

9710544

10608352

20318896

1281

A.对外贸易一直处于出超地位

B.对外贸易一直处于入超地位

C.进出口贸易额总体上明显增长

D.完全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5.北京协和医学院建成于1921年,由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创办。

该学院全部采用英文教学,按照美国优秀医学院的标准,为教师提供世界水准的丰厚工资和福利保障。

北京协和医学院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  )

A.有利于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传播

B.改善了中国的医疗卫生状况

C.推动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

D.有助于中国社会生活习俗的变迁

6.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和《论人民民主专政》等著作中强调:

“中国必须利用一切于国计民生有利而不是有害的城乡资本主义因素……我们现在的方针是节制资本主义,而不是消灭资本主义。

”其言论 (  )

A.照搬了孙中山的民生主义

B.有利于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

C.指导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各项工作

D.批驳了中外反动势力的质疑

7.20世纪50年代末,东北某大学生被分配至山西支援建设。

1962年,因政府实施压缩城镇人口的政策又返回家乡务农。

该青年的这一经历可以推断当时 

(  )

A.高等教育服务农村建设需要

B.计划经济决定个人前途命运

C.国民经济发展出现较大波动

D.“左”倾错误导致失业现象严重

8.在苏格拉底看来,雅典的民主政治体制本来就十分荒唐,因为雅典公民本身知识的素养根本不具备对民主投票质量的保障,它的全体民主只是形式意义上的民主,其乱哄哄的投票场面难以反映出真正的民意,产生正确的决策。

为此,苏格拉底主张 (  )

A.公民治国B.精英治国C.抓阄选举D.部落政治

9.日渐扩大的采矿作业使新矿石甚至新金属如铋、锌和钴显露出来。

分离和处理这些新矿石和新金属的技术必须用类推法找到,并以痛苦的经验予以矫正,化学的一般原理开始形成。

这表明 (  )

A.经济革命推动科学革命

B.科学研究方法趋于成熟

C.近代自然科学开始产生

D.化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10.美国国内对罗斯福新政一直有两种评价,其中一种观点认为罗斯福“新政”抛弃了美国传统的、至为宝贵的自由主义经济模式,走上了一种类似社会主义国家的“计划经济”……最终会使美国走上政治“非民主化”道路。

能够证明材料观点的是 (  )

A.《社会保险法》B.《全国劳工关系法》

C.《公平劳动标准法》D.《全国工业复兴法》

1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

“在美国,新的艾森豪威尔政府正在取代杜鲁门政府。

新政府能在朝鲜缔结和约,1953年7月,朝鲜战争宣告结束,从而消除了国际紧张局势中最大的一个根源。

第二个月,苏联政府宣布,它也掌握了氢弹的秘密,结果反而加强了和解运动。

”材料说明当时 (  )

A.美苏的和解消除了世界动荡

B.美苏“冷战”势头有所减弱

C.世界多极化趋势已开始显现

D.美国放弃了遏制苏联的政策

12.近代有美术史家曾言:

“文人画不仅形于山水,无物不可寓文人之兴味也明矣”“西洋画可谓形似极矣!

自19世纪以来,以科学之理研究光与色,其于物象体验入微。

而立体派之思想转变,亦足见形似之不足尽艺术之长。

”该学者认为 

(  )

A.文人画和西洋画都以形似为重

B.文人画和立体派都注重蕴含精神

C.文人画和西洋画可以取长补短

D.文人画和立体派都缺乏科学依据

第Ⅱ卷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其中第13、14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15-1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13.(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民与政府的距离越扩大,则贡赋也就越沉重;因此,在民主制之下人民负担最轻,在贵族制之下负担较大,在国君制之下就承担着最大的重担了。

所以,国君制只适宜于富饶的国家;贵族制只适宜于财富和版图都适中的国家;民主制则适宜于小而贫穷的国家。

——摘编自卢梭《社会契约论》

材料二 不管是梁启超抑或是孙中山,他们都同样的受到中国国情的影响。

其实,现代中国知识分子剖析民主这个概念,都没有把西方民主思想机械化地翻述过来,影响他们构思最主要的因素是民族危机。

从鸦片战争到抗战时期,国难异常严重,摆在中国人民面前最紧迫的任务是救亡救国。

这个任务产生了两个后果。

第一,中国知识分子没有充分时间从学理上去研究从外洋引进的意识形态和任何主义。

……第二,知识分子从工具角度理解民主主义,认为民主政治是救亡的唯一途径,是日后国家富强的工具。

……他们有一种知识分子的乌托邦主义或道德理想,寻找一种完美的,一种中西合璧的民主模式,他们的民主构想是从工具价值、理想与东西文化集合几方面出发的。

——冯兆基《民国时期中国民主的构想》

(1)根据材料一概括国君制与民主制的区别。

(8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民主构想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特点形成的原因。

(12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民主制度的认识。

(5分)

14.(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全球通史》(作者:

斯塔夫里阿诺斯)和《新全球史》(作者:

杰里·本特利和赫伯特·齐格勒)都是享誉世界的世界通史作品。

以下是二者大致同一时期叙史的不同目录:

《全球通史》

《新全球史》

第二编 新兴西方的世界(1500-1763

年)

第六章 西欧的扩张:

伊比利亚阶段(1500-1600年)

第七章 西欧的扩张:

荷兰、法国、英国阶段(1600-1763年)

第八章 俄国在亚洲的扩张

第九章 这一时期对世界历史的意义

第五部分 全球一体化的缘起

(1500-1800年)

第20章 跨洋交流与全球联系

第21章 欧洲的变革

第22章 新世界:

美洲和大洋洲

第23章 非洲与大西洋世界

根据材料,指出两部著作作者对这段历史表述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你认为这一时期世界历史发展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简要说明依据。

  请考生在15、16、17、18题四道题中任选一道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1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当时楚国贵族势力强盛,吴起的变法即从剥夺贵族特权利益入手。

他宣布废除对疏远公族的优待,封君子孙传三世者即收其爵禄,另外裁撤无用、不急之官,用节约下来的费用供养为国出力报效的“战斗之士”。

吴起还将一部分贵族迁徙到边远地区从事开发,整顿吏治,用人唯贤,禁止私门请托。

吴起变法在打击贵族势力、富国强兵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遇到了来自贵族的强大阻力。

变法实行一年,楚悼王去世,贵族攻杀吴起于悼王灵堂。

肃王即位,以伤害王尸的罪名惩罚作乱者,夷灭宗族者70余家,贵族势力受到了一定的削弱。

但楚国的变法运动也因此受挫,未能持续深入地开展下去。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吴起变法的时代背景。

(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吴起变法的历史影响。

(9分)

16.(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在一个自由的国家每人都可以自由思想,自由发表意见。

每个人都有不可割让的天赋权利,都是自己思想的主人,因此,如果强迫有不同思想的人只能按照最高当局的命令说话,就必然造成可悲的结果。

没有人把他的天赋之权绝对转付于人,以致对事物再不能表示意见,他只把天赋之权按大多数人的意志交付某个机构,这个机构将能确保大多数人的自然权不受侵犯。

在所有政体中,民主政体是最自然、与个人自由最结合的政体。

——摘编自[荷兰]斯宾诺莎《神学政治论》(1670年)

材料二 总之,共和国体即在欧美诸邦,亦成于不得已,必因无地求君,乃行此制,而行之亦乱弱其常……至于中国,地大民众,尤所不宜,现在一线生机,在于复辟,然其事又极危险,使此失败,后来只有内讧瓜分,为必至之结果。

——《严复集》

  吾以为开明专制者,绝非新经破坏之后所能行也。

惟中央政府固有之权力,循序渐进以实行之,其庶可致。

若新经破坏之后,则欲专制者,势不可不假借强大之武力,以拥护其未定之地位,故舍立君主之外,实无可以得之之理由。

——梁启超《开明专制论》

(1)概括材料一中斯宾诺莎的思想主张。

(8分)

(2)概括材料二中梁启超的主要主张及其依据,并分析他与材料中严复主张的共同之处。

(7分)

17.(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失去了其对外投资的四分之一,法国失去了三分之一,而德国则失去了全部对外投资。

……欧洲许多工业区已遭破坏,而美国的工厂却在战时极大需求的推动下,犹如雨后春笋惊人地发展起来。

……欧洲已不再像在19世纪时那样,是世界的银行家和世界的工厂,这两方面的领导权已转到大西洋彼岸。

  战争的浩劫使欧洲人士气沮丧,失去信心。

在欧洲大陆的各个地方,古老的秩序正受到怀疑和挑战。

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在1919年3月的一份秘密备忘录中写道:

“在反对战前形势的工人中间,存在着一种不仅是不满,而且是愤怒和反抗的强烈意识,所有现存的政治、社会和经济方面的秩序都受到了欧洲各地广大人民的怀疑。

  在这一革命的紧要关头,许多欧洲人都期待美国的威尔逊和苏俄的列宁这两位非欧洲人的指导。

威尔逊的《十四点和平纲领》引起了一场民主愿望和期望的骚动。

1918年12月,当威尔逊踏上欧洲血染的土地时,广大民众以发狂的热情把他当作“人类的国王”“救世主”“和平王子”来欢迎。

他们贪婪地聆听着他的有关和平与安全的远景规划。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这一革命的紧要关头”出现的历史背景。

(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威尔逊的远景规划及其受到欧洲民众欢迎的主要原因。

(7分)

1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杨度(1874-1931),字皙子,湖南湘潭人。

在中国近代的政治舞台上,杨度是一个相当活跃的人物。

早年师从湘乡大儒王

运学习“帝王之学”,参加公车上书,后两度留学日本,确立了他的君主立宪思想,回国后积极参与策划洪宪帝制,失败后被通缉。

晚年思想发生转变,并在白色恐怖最严重的时候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

  杨度在洪宪帝制中起了明显的推波助澜的作用。

袁氏上台之后,杨度就一再强调:

“去伪共和,行真君宪,设内阁,准人民之程度以定宪政,名实相符,表里如一。

——摘编自黄昊《杨度研究述评》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杨度政治追求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9分)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杨度的洪宪复辟活动。

(6分)

答案解析

1.A A、B、C、D都反映了宗法制的特点,但其本质特点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故选A。

2.B 材料反映了行省在政务方面对所属路府州县的调遣和控制,故选B。

A错在“始终”和“各地”,行省和所属路府州县不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C、D错误。

3.A “超然物外,理想化的人生”的精神与道家思想的特征相符,故A正确;“修齐治平,内圣外王”属于儒家为人处世治国的信条,不符合材料意思,故B错误;“抱法处势,道法者治”属于法家以法治国理念,故C错误;“兼爱非攻,上同而不下比”体现墨家人和人相处的思想,故D错误。

4.C 由表格可以看出,这几年安徽芜湖的对外贸易输出额、输入额、总额、指数总体得到大幅度增长,C符合题意。

A、B错误,因为1877年、1882年的输入额超过了输出额,说明这几年的芜湖对外贸易入超明显;而1891年、1899年的输出额超过了输入额,芜湖对外贸易又处于出超地位。

D从表格信息直接解读不出来。

5.A 协和医学院“全部采用英文教学,按照美国优秀医学院的标准”有利于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传播,A正确;仅仅靠一所医学院难以改善中国医疗状况,B错误;仅仅靠一所医学院难以推动中国高等教育发展,C错误;仅仅靠一所医学院难以推动社会生活习俗的变迁,D错误。

6.B 材料强调对资本主义应该允许其存在和发展,同时加以引导、调整和利用。

两篇著作均发表于新中国成立之前,故B正确。

C时间不符合题意;A不符合史实;D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也不符合当时国内形势。

7.C 依据材料可知,并非是高等教育服务于农村建设的需要,而是政府政策造成的,故A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政府的政策,而非计划经济,故B错误;因为1959年至1961年国家进入了三年困难时期,因此在1962年实施了压缩城镇人口的政策,才导致大学生返回家乡务农,故C正确;大学生并没有失业,而是国家分配,故D错误。

8.B 首先排除A、C,雅典民主政治从形式看是公民治国,但苏格拉底反对的不是公民治国,而是公民治国下过于直接和泛滥的民主手段。

从“雅典公民本身知识的素养根本不具备对民主投票质量的保障”看,苏格拉底主张由具备专业治理知识的公民来担任国家治理权的“精英治国”理念,反对抽签选举等形式的民主。

9.A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日渐扩大的采矿作业促成了化学原理的形成,也就是经济革命推动科学革命,故A正确;“科学研究方法趋于成熟”在材料中未体现,故B错误;近代自然科学开始的标志是天文学革命,故C错误;化学原理开始形成不能表明化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故D错误。

10.D 题干材料体现的是罗斯福新政中,国家对社会经济发展进行干预,特别是对工业生产进行干预,将生产的各个环节置于政府的监督之下,这是《全国工业复兴法》的内容,因此D正确。

11.B 材料反映了1953年美国和苏联调整各自的政策,使双方出现了一定的和解局面,从而使“冷战”对峙局面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和。

A、D与史实不符,多极化趋势开始出现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C与史实不符,故选B。

12.B 由题目中的信息“文人画不仅形于山水……寓文人之兴味也明”“科学之理……立体派之思想”即可知A、D错误,B正确;题目中未涉及文人画与西洋画的相互学习与融合,故C错误。

13.

(1)区别:

国君制下人民负担重,适合富饶地区;民主制下人民负担轻,适合贫瘠地区。

国君制只重视君主利益;民主制看重公共利益。

(8分)

(2)特点:

从中国国情和挽救民族危亡出发阐释民主构想;强调国家与民族利益,忽视个体的民主自由权利;从社会的多个层面审视民主,形成对民主的多元化理解。

(6分)

形成原因:

近代以来民族危机不断加深,资产阶级把民主政治视为救亡的唯一手段;国难严重,资产阶级未从理论上充分研究西方民主思想;知识分子从中国传统和自身文化出发,寻求与西方民主契合的观念。

(6分)

(3)民主制度要适合本国的国情;民主是相对、反映统治的要求和利益;民主总是不断发展和进步的。

(5分)

14.相同:

都认为世界各地区间的联系加强,体现了全球化的观念。

不同:

前者着重强调西方世界的兴起和对全球化的影响;后者着重强调了世界各地区之间的联系和交流。

(6分)

特征和依据:

如西方近代化的开端。

依据是资本主义发展、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思想解放等;再如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开端,依据有新航路开辟,世界贸易的发展,殖民扩张等。

(特征表述正确,依据言之成理即可。

6分)

15.

(1)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兼并战争激烈,要求各国实行君主集权,提高统治效率,改变春秋后期卿大夫专权纷争的现象。

(6分)

(2)影响:

打击了楚国贵族既得政治经济利益,是一次打击世袭贵族政治经济特权的运动,促进了楚国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化;遭到贵族的激烈反对归于失败。

(9分)

16.

(1)思想自由、平等;天赋人权;社会契约论;民主政体是最优(理想)政体。

(8分)

(2)希望以渐进的方式形成开明专制的局面。

依据:

“新经破坏之后”易形成武人专制的局面。

共同之处:

二者均反对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7分)

17.

(1)经济方面:

欧洲的工业遭到严重破坏,海外投资及金融地位下降;美国攫取了金融领导权,对世界经济的控制加强。

(4分)

政治方面:

人们对西欧代议制民主和自由的怀疑和不满;欧洲各国无产阶级运动的高涨;和平主义思潮的出现;美国加入英法等协约国作战并取得对德奥同盟国作战的胜利;巴黎和会即将召开。

(4分)

(2)规划:

《十四点和平纲领》。

(2分)原因: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物质损失和精神创伤,人们认识到了战争的可怕、非人道,反战和平思潮兴起;《十四点和平纲领》在某些方面反映了时代的要求和民众的愿望,同世界人民的正义呼声具有某种一致性。

(5分)

18.

(1)变化:

由学习“帝王之学”到推崇君主立宪再到倡导无产阶级革命。

(3分)原因:

民族危机严重;西方民主思想传入中国;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杨度个人对民国政治失望;杨度个人不断追求进步。

(6分)

(2)评价:

杨度认为君主立宪更适合中国,他对于洪宪复辟的想法和愿望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洪宪复辟并不能建立真正的君主立宪;杨度的君主立宪实践以失败告终,体现了知识分子过于理想化和时代的悲剧。

(6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